某中学校本教研制度1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4篇)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是指中学校开展教研活动的一种组织管理制度。
通过制定教研制度,学校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下面是对中学校本教研制度的一种详细阐述,共____字。
一、制度概述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是中学校为促进教师教学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制定的一套组织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的规范性和操作性,能够有效地推动校内教师之间的教学交流和合作,促进教育教学研究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
二、制度的内容(一)教研组织机构的设立与管理1. 学校设立教研组织机构,由一名校领导牵头负责,下设各个学科的教研组长,并由教务处统一协调和管理。
2. 教研组织机构的成员定期开会,讨论教研活动的内容和计划,并对教育教学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交流和探讨。
3. 学校要加强对教研组织机构的管理,对教研组织机构的成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供相应的奖惩措施。
(二)教研活动的安排和实施1. 学校要制定教研活动的年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合理安排教研活动的时间和频率。
2. 教研活动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教研讲座、学科研讨会、教学观摩等。
学校要提供必要的教研资源和支持,确保教研活动的顺利进行。
3. 学校要加强对教研活动的监督和评价,对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表彰和推广,激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三)教研成果的评价和分享1. 学校要对教研成果进行评价,包括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
评价的标准要具体、明确,体现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
2. 学校要建立教研成果分享的机制,教师可以通过教研成果展示会、教学公开课等形式,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向全校师生进行展示和交流。
3. 学校要建立教研成果奖励机制,对取得显著教研成果的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鼓励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发挥创造性和创新性。
(四)教研资源的建设和管理1. 学校要加强对教研资源的建设,包括图书馆的藏书更新、教育教学软件的采购、实验室设备的更新等。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1)一、校本教研产生的背景(一)新世纪呼唤“校本”校本(school-based)早在上世纪60~70年代就盛行于英美等国家,目前已经成为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
学校是教育发生的地方,是教育改革的基点。
若要使教育改革成为可持续的事业,那么从教育体制内(尤其是学校内)激起改革的动机是十分必要的,而“以校为本”就是这种内在机制之一。
校本的内涵可以归纳为:“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和“基于学校”。
“为了学校”,是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
学校自身应该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的自身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的发展,有利于学校组织成员的发展,并最终有利于学校教育对象的发展。
“改进”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的一般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及教师们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所以它不会囿于某一学科的主张或某一种理论见识,而会主动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学校实际问题并提高学校质量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它不会囿于一般的笼统的决策和解决问题的模式,而会在这种决策和模式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学校的实际,探寻出解决具体问题的具体对策。
它把解决具体问题放在第一位,并不等于无助于也不关心宏观决策和一般理论,它只是更强调从具体与特殊到一般与普遍,更强调已有的决策和理论体现在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中,更强调已有的决策和理论都须受学校实践的检验、修正、补充甚至是证伪。
“在学校中”,是指要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即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经由学校校长、教师的共同探讨、分析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诸种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在学校办学和教育改革中,应该充分发挥学校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全体教师的创造潜能,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过程的主导力量。
真正对学校问题有发言权的,是校长和教师。
初中集体教研规章制度
初中集体教研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初中集体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学水平,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制定本规章。
第二条本规章适用于初中教师集体教研活动,旨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
第三条初中集体教研活动是指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反思、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教研活动。
第四条学校应当建立集体教研领导组织和学习小组,明确教研组织的职责与权限。
第五条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研活动场所和资源,保障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教师参与集体教研活动应当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和教研计划安排。
第七条学校应当加强对集体教研活动的督导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教研组织第八条学校应当成立教研主任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学校的教研工作。
第九条教研主任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教务处负责人组成,具体负责制定和实施学校的教研计划和方案。
第十条学校应当设立各学科教研组,由各学科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本学科的教研活动。
第十一条各学科教研组应当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目标和内容,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第十二条学校应当设立学科教研小组,由各班级教师组成,负责研究和分享教学经验。
第十三条学校应当建立教研评估机制,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完善教研工作。
第三章教研活动第十四条教师应当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积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
第十五条教师应当保持学科教研组的密切联系,互相支持和协助,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第十六条教师应当遵守教研活动的纪律,不得私自违反教研组织的安排。
第十七条教师应当积极开展教研项目,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第十八条学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的教研活动和学术培训,提高专业水平。
第四章教研成果第十九条学校应当建立教研成果展示平台,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展示和推广。
第二十条学校应当对优秀的教研成果进行奖励和表彰,激励教师更好的开展教研工作。
第二十一条学校应当为教师提供教研项目经费和支持,鼓励教师深入研究和实践。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一、引言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是指学校组织开展教师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的规范和程序。
它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对于学校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校本教研工作目标校本教研工作的基本目标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应当积极建立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并以此为指导,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
三、校本教研工作的组织机构为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工作,学校应当建立教研组织机构,包括教研组织领导小组、教研组长和教研组成员。
教研组织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教研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具体的教研工作,教研组成员负责参与具体教研活动。
四、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校本教研工作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梳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通过梳理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2. 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研究,探索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3. 评估和反思。
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和反思的研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反馈,及时纠正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个人的教学能力。
4. 教材选择和教具开发。
教师可以通过研究教材和开发教具,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需求。
五、校本教研工作的实施步骤为了确保校本教研工作的有效实施,学校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制定教研计划。
学校应当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并明确教研工作的目标、内容和时间安排。
2. 组织教研活动。
学校应当在教研计划的指导下,组织教研组成员进行教研活动,包括教研讨论、教学观摩、互相指导等。
3. 教研成果总结。
学校应当定期总结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材和教具的开发等,以便分享和推广优秀的教学经验和做法。
4. 教研成果应用。
中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三篇)
中学教研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中学教研工作,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中学教研工作是指教师通过研究和交流教学经验,开展集体备课、学科研究、教学研讨等形式的教研活动。
第三条中学教研工作的目标是促进教师之间的互相学习、互相提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条中学教研工作应贯彻教育教学法律法规和政策,遵循教学科研的规律和原则。
第五条中学教研工作应弘扬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营造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
第六条中学教研工作应与学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服务于教学实践。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七条学校应设立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负责中学教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
第八条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应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负责中学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指导和评价。
第九条学校应制定教研年度工作计划,明确教研的重点和目标。
第十条教研部门或教研管理岗位应组织教研团队,设立教研小组或研究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组内教师开展教研工作。
第十一条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立专项教研课题,吸引教师参与其中。
第十二条学校应为教研工作配备必要的经费和设备,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指导。
第十三条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成果的宣传和交流渠道,鼓励教师参加学术会议、交流讲座等活动。
第三章教研活动第十四条中学教研活动应以学科为基础,以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研究等形式开展。
第十五条集体备课是指由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共同备课、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
第十六条教学研讨是指教师通过研究教学案例、观摩课堂等形式,深入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分享教学经验。
第十七条课题研究是指教师选择某个教学问题或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形成研究报告或教学改进方案。
第十八条教研活动应以实际教学为基础,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第十九条学校可以组织教学观摩、课堂教学评课、教学展示等形式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范文(二篇)
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育质量而制定的一项重要规章。
本制度的实施需要确保教研活动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
为此,本制度旨在明确学校教研工作的组织形式、培训机制、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学校教研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二、教研组织形式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要求学校建立科学合理的教研组织形式,包括制定教研组织架构、确定教研组织职责等内容。
具体要求如下:1. 教研组织架构学校应设立教研组织机构,包括教研部、学科教研组等。
教研部是学校的教研管理机构,负责组织、指导、评估和推动学校的教研工作。
学科教研组是由相应学科的教师组成,负责开展学科教研活动。
教研组织架构应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调整,确保教研工作有序进行。
2. 教研组织职责教研部负责制定和组织实施学校的教研计划,并组织相关培训活动。
学科教研组负责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包括教学研讨、课程改革、教材评审等。
教研部和学科教研组还要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相关机构的交流合作,共同研究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
三、教研培训机制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研能力,学校应建立完善的教研培训机制,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等方面的规定。
具体要求如下:1. 培训内容教研培训内容应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目标和需求相匹配。
包括教学方法、教育技术应用、课程开发与改革、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培训内容。
培训内容应由教研部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师需求来确定,并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
2. 培训方式教研培训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包括集中培训、分散培训和在线培训等。
集中培训可以选择在学校或者其他专门机构进行,一般为教师集体参与的形式。
分散培训可以由教师自行选择参加,如参加学术研讨会、进修班等。
在线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四、教研成果评价标准为了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成果的认可,学校应制定教研成果评价标准,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等。
1.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校本研修制度
连云港市赣马高级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为了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以及本校“管理责任年”的活动要求,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促进课程改革目标的全面落实,根据我校具体情况,特制订本校本教研制度。
一、进一步提高对校本教研工作的认识,明确校本教研工作的目标和任务。
1. 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对学校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确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自身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校长、副校长、教务处和各教研组都要给以高度重视。
2. 校本教研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校本教研的制度与方式,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机制;深入研究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教学水平、课程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3. 校本教研要以新课程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既注重切实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概括、提升、总结经验、探索规律。
二、校长要做校本教研的身体力行者。
1. 校长是校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校长要真正树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校本教研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大力建设校本教研制度,发挥学校的研究职能,促进学校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化组织。
2. 整合学校教科室、学科教研组等各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的、开发的学校教研网络,使每位教师的困惑能及时得到回应,每位教师的经验能及时与同事分享。
学校经常进行校内调研,以座谈、访谈、在线讨论等方式了解教师的困惑与收获,及时而有针对性的组织学习和对教学问题的研讨。
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尊重和保护教师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职业自信心。
3. 积极主动地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帮助教师获得必要的专业引领。
创造一切条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为教师牵线搭桥,使教师能够与校外同行(教师、教研人员、研究者等)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和联系。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
校本教研工作制度范本一、引言校本教研工作是培养教师专业素养、推动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校改进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为此,为了规范校本教研工作,提高其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本制度,以便全校教师共同遵守。
二、目的和原则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师对学科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能力,促使学校形成有效的教研平台,推进教育发展。
在制定和执行校本教研工作制度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 面向学科。
校本教研工作应紧密围绕各个学科的特点和需求展开,鼓励教师进行学科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2. 提倡自主创新。
鼓励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创造力和主动性,通过教研活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
3. 重视实效性。
校本教研工作应注重实践应用和效果,鼓励教师将研究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推动教学的改进和创新。
三、组织管理1. 教研组织设置学校建立学科教研组织,设立学科教研组长,由学科骨干教师担任,负责学科教研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
2. 教研计划制定每年初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学任务,学科教研组织根据教育主管部门要求制定教研计划,并在学校教研集会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
学校每学期要组织进行一次学科教研集会,学科组长每学期召开一次学科教研组工作会议,安排学科教研工作。
4. 教师参与学科教研组织应广泛吸收和鼓励全体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建立健全教研档案,记录教研活动的内容、成果和效果。
四、教研实施1. 教研课题选择学科教研组织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需求,每年选择一至两个重点教研课题,鼓励教师积极参与。
2. 教研资料收集与整理教师应及时收集和整理与教研课题相关的教学资料、实验数据、案例等,为教研活动做好准备工作。
3. 教研课堂观摩与交流每学期,学科教研组织开展一次教研课堂观摩与交流活动,教师之间相互观摩、互相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 教研成果运用教师应将教研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手段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李家山中学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李家山中学中心教研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一、指导思想中心教研组校本教研管理制度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解决新课程实践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教师研究为主体,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概括、提升教学经验,注重教学规律和模式的探索,坚持教学反思、同伴导学、专业引领的行动研究要求,充分发挥教学研究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保障作用,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及负责单位1、领导小组组长:唐发鸿副组长:张师贤杨发盛李永寿组员:马荣军李成仓杨虎德唐炜平魏统盛张启奎李全邦唐炜平魏统盛张启奎李全邦景茂德李成仓杨虎德贾乃宽韩达利赵有文谢占忠2、负责单位:教务处3、具体负责人:景茂德贾乃宽韩达利赵有文谢占忠三、制度措施(一)理论学习制度教师自觉学习新课程教学理论,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理论学习要紧密联系教学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
要求教师每学期至少阅读一本以上的教学专著,并有笔记,教务处要有检查记录,并在岗位考核中体现。
理论学习内容:A、“教学生怎样去学习”的教学法研究。
B、探讨“如何设计、编写学案;如何编写导学提纲;怎样用好学案;怎样运用讲学稿才能真正改变课堂教学等等。
C、从“匠师”到“人师”。
D、《教学论》、《教学心理学》、《多元智能在教学中的运用》、《新课程下我们怎样当老师》等等。
理论学习方式:集中学习与自学(二)课题研究制度1、研究对象:解决新课程实践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如: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等。
2、研究目的: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3、研究形式:以教研组、备课组为单位,倡导同伴导学与合作。
4、研究流程:调查发现问题-------立题------教学中研究------收集分析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总结归纳(结题)5、课题申报级别: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级6、研究人员:教学人员全员参与7、研究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问题指向明确,破解问题及时,操作简单灵活且成效明显。
语文学科校本研修规章制度
语文学科校本研修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为加强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成长,使其紧跟教育教学的最新发展趋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语文学科教师研修活动,旨在规范研修活动的各项内容和流程,确保研修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条教师研修活动分为学历提升、专业提升、能力提升和素质提升四个方面,研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更新、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等。
第四条学校将每年制定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内容和对象,组织相关人员参与研修活动。
第五条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应当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按时参加研修活动,并提交研修总结报告。
第六条学校将对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进行考核,对表现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对未达到要求的教师进行相应处理。
第七条对于研修活动中产生的学术成果,学校将对教师进行鼓励和支持,鼓励他们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发展。
第二章研修计划第八条学校将每年根据学科教学的需要和教师的个人发展情况,制定研修计划,明确研修内容、方式和时间安排。
第九条研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学科知识更新、教学方法研究、教育技术应用、课程设计等,具体内容由学科组长和教研组长负责确定。
第十条研修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集中培训、个人研修、小组研修、实地考察等,具体方式由校长和教务处负责确定。
第十一条研修时间安排应当充分考虑教师的工作和生活需求,避免影响正常教学工作进度和教师个人的家庭生活。
第十二条学校将根据研修计划确定研修对象和范围,确保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参与到研修活动中来。
第三章研修活动第十三条参加研修活动的教师应当按照研修计划的安排,准时到达研修地点参加活动,听从组织者的安排和指导。
第十四条研修活动主要包括但不限于讲座、讨论、实践、考察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第十五条研修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学科教学特点,分享教学方法和心得体会,促进经验的交流和共享。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实施方案
教导主任和教研组长督查并参与经常性的集体教研活动,及时发现典型经验,提出问题并帮助解决。学校定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引导教师重视理论思维,学会理性地思考教学问题,并指向实践中发生的真实问题;组织教师深入学习各科《课程标准》,弄清教学研究的定位、实施的前提、问题的确立、方案的制定、共同体的产生、方法的综合运用等。
(2)制定考核奖励制度。结合实际,我校将制定《校本教研成果考核奖励办法》。每学期末,学校对教研组、研究小组,开展活动情况进行总结、评定,评选优秀教研工作者和先进教研组、先进年级组,并予以量化。规定教师参加教研计入专业发展成绩,并把教研工作作为新课程实验评估的主要指标之一。采用逐级自评考核的动态评价方式,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晋升、职务评聘、业务进修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
2、日常研究。
以研究教材、教学为主要内容。重视以教研组、年级组为基本单位,以集体备课为基本形式,以典型课例为基本载体,关注每一位教师的每一节课,帮助教师解决每天发生在课堂上的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以全员参与、行动跟进、全程反思为基本要求,以密切合作、深化交流、张扬个性、融合吸收为基本准则,并聘请上级教研部门和专家的引领,纠正校本教研实际行动中出现的一些错误做法,确保校本教研务实、求真、高效。
3、每年评出教学新秀、能手、学科带头人。
(三)教研内容与形式。
1、“主题”研究。
“主题”研究产生于教学实践,是教师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重点、难点等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依托学科组、问题合作团队、校际间合作、专业指导,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讨论解决的策略、多人的实践体验、连环跟进的深入研究。我校将以“课例”研究为主要的活动方式。活动中遵循“科学性、整体性、重点突出性、可行性和创新性”的原则,严把课题立项关,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实验研究;将课题研究同课程改革紧密结合、课题实验与校本培训紧密结合,并根据我校个性化发展的要求,确立校级研究项目,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带动学校特色发展。
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
校本教研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总则1. 为深入推进学校教研工作,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教师的学习型、研究型、发展型教育观念,根据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规章制度。
2. 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教研活动,以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宗旨,确立学校教研的组织机构、工作内容、程序管理等方面的规范。
二、教研机构1. 学校设立教研组,教研组下设各个学科组。
教研组长由学校领导任命,学科组长由学科教研组长推荐并报学校领导批准。
2. 教研组为学校的教研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负责组织学校的各项教研活动,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3. 学科组为各个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负责组织学科教研活动,开展学科教研研讨、交流学习等活动。
三、教研活动1. 每学年初制定教研计划,确定教研重点和方向,明确各项教研活动的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实行细化管理。
2. 每月召开教研组会议和学科组会议,总结上月工作,安排下月计划,交流经验,讨论问题,推动教研工作的开展。
3. 每学期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观摩、教学案例研讨、教学评课等各类教研活动,促进教师间的教学互动和交流。
四、教研成果1. 教研组应及时总结和归档教研成果,包括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研讨会记录等,建立教研成果库。
2. 教研成果应及时分享和推广,组织学校内部的教研成果展示和交流,开展教研成果推广活动,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五、教研管理1. 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教研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的考核评价机制,促进教研工作的长期持续开展。
2. 教研工作应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注重实效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教研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3. 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工作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六、教研经费1. 学校应保障教研工作所需经费的落实,确保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2. 教研经费应合理使用,优先用于支持教研活动和教研成果的推广和应用。
七、违纪违规处理1. 对于违反教研规章制度的行为,学校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取消教研资格等。
学校校本教研规章制度汇编
学校校本教研规章制度汇编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推动学校教研工作的发展,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全校教师。
第三条学校教研工作以校本教研为主,兼顾区域和全国教研。
第四条学校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严格遵循课题申报、评审、结题、成果展示等程序。
第五条学校鼓励教师申请各类教研课题,支持教师参加各类教研活动。
第六条学校建立教研成果奖励制度,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进行表彰奖励。
第七条学校建立教研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位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认真归档和总结。
第二章教研活动组织管理第八条学校成立教研组织委员会,负责具体组织和管理教研活动。
第九条学校确定教研组长,负责统筹、组织、督促本组教师进行教研活动。
第十条学校每学年制定教研计划,明确教研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内容。
第十一条学校定期召开教研例会,及时通报教研进展情况,共同探讨问题解决方案。
第十二条学校每学年举办一次教研交流会,展示各个教研组的成果和经验。
第十三条学校鼓励教师参加其他学校、地区的教研活动,积极借鉴他校经验。
第三章教研成果评价第十四条学校建立教研成果评价制度,对教研成果进行公正评价。
第十五条教师的教研成果要符合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实际,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第十六条学校组织专家对教师的教研成果进行评审,评审结果作为成果奖励的重要依据。
第四章教研经费管理第十七条学校设立教研经费,专门用于支持教师的教研活动。
第十八条学校对教师提出的教研申请进行审核,经费使用要符合规定的程序和用途。
第十九条学校建立教研经费台账,定期对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公示和汇总。
第五章教研素材共享第二十条学校建立教研素材库,收集整理各类教研资料和资源。
第二十一条学校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教研成果和经验分享到素材库,供其他教师参考使用。
第六章教研活动考评第二十二条学校每学年对各个教研组的教研成果进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教研组进行奖励。
第七章附则第二十三条本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教务处所有。
学校本教研制度模版
学校本教研制度模版一、背景及目的教研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规范教研行为,提高教研效果,制定本教研制度。
二、基本原则1.科学性原则:教研活动应立足于教学实践,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追求真理,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
2.实践性原则:教研工作要围绕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展开,高度贴近教学实际,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3.开放性原则: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倡导学科和年级之间的交流合作,促进教学经验共享,扩大教研影响范围。
4.持续性原则:教研工作要持续进行,建立长效机制,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推动教研成果的可持续发展。
三、组织领导与管理1.教研组织架构:学校设立教研组,由教务处负责教研工作的组织协调与指导。
2.教研组成员:教研组成员由学校确定,包括各学科骨干教师和年级组长等教学骨干。
3.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由教务处任命,负责组织和指导教研工作,协调各科目教研工作的开展。
4.制定教研计划:教研组按照学校教学改革和发展需求,制定年度教研计划,明确教研内容、时间安排和目标要求。
四、教研活动的开展1.教研课的观摩: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通过观摩与反思,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质量。
2.教学设计与备课研讨:教师每周要制定详细的教学设计,教研组组织备课研讨,共同解决教学难题,提高教学水平。
3.教学案例的分享:教师要经常总结自己的成功教学经验,并与他人分享,为其他教师提供借鉴和参考。
4.教材研究与评析:教研组组织对教师使用的教材进行研究和评析,提供教学建议和改进意见。
5.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了解自己的教学优势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研成果的推广与应用1.教研成果的宣传:教研组组织教研成果的宣传与推广,通过教学展示、校本课程、教学观摩等形式,让更多教师了解和应用优秀的教研成果。
2.教研成果的应用与推广:教研组鼓励教师将优秀的教研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并及时总结和分享经验,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与发展。
校本教研制度
校本教研制度一、背景与目的校本教研是指在学校的教学实践中,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通过观察、分析、反思、总结等环节,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校本教研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学校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组织机构1. 成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校本教研制度,指导、监督和评估教研活动。
2. 设立教研活动室,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研环境。
3. 各教研组设立组长,负责组织、协调本组教研活动。
三、教研活动内容与形式1. 教研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2. 教研活动形式:包括教学观摩、案例分析、经验交流、课题研究、学术报告等。
四、教研活动要求1. 教师应积极参与教研活动,遵守教研活动制度,尊重他人观点,善于合作。
2. 教师应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 教师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五、教研活动管理1. 教研活动时间:每周固定时间进行,确保教师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教研。
2. 教研活动记录:教研组长负责记录每次教研活动的内容、参与人员、讨论成果等,及时整理归档。
3. 教研活动评估: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评估,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六、教研成果运用1. 教师应将教研成果撰写成论文、案例分析等,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讨会、论文比赛等活动。
2. 学校应将教研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3. 学校应定期组织教育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分享教研成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七、教研活动保障1. 师资保障:学校应选拔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研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组织教研活动。
2. 经费保障:学校应将教研活动纳入年度经费预算,保障教研活动的正常开展。
3. 制度保障:学校应建立健全教研活动管理制度,确保教研活动的规范、有序进行。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
是指中学教师在学校内部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
该制度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和改进。
中学校本教研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研究组织形式:学校设立教研组织机构,如教研组、学科组、年级组等,由教师自愿组成。
教研组织机构负责组织教研活动的开展,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和教研课题,并对教研成果进行总结和归档。
2.集体备课:教师定期进行集体备课,共同研究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和素材资源的开发,讨论教学设计等问题。
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可以相互汲取经验和建立共识,提高教学效果。
3.教学观摩与评课:教师经常相互观摩和评课,通过互相观摩教学过程和评议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4.课题研究:教师可以在研究组织机构的引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如教学方法研究、学生学习策略研究等,通过研究提出改进措施并验证效果。
5.教学研讨会: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邀请内外专家和教育教学研究人员进行讲座和交流,提供专业知识和前沿信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总之,中学校本教研制度是中学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合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初中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初中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一、总则
为了加强我校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校本教研的目标
1. 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发展服务。
3. 形成学校教育教学特色,提升学校品牌。
三、校本教研的组织与管理
1. 学校设立校本教研领导小组,负责校本教研工作的规划、组织、管理与指导。
2.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下设教研活动办公室,具体负责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检查与评估。
3. 各教研组按照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开展本组的教研活动。
四、校本教研的内容与形式
1. 校本教研内容包括: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方法改革、教材教法研究、教育教学评价等。
2. 校本教研形式包括:课题研究、教学观摩、教学论坛、教学研讨会、教育教学培训等。
五、校本教研的实施与评价
1. 教师应积极参与校本教研活动,按时完成教研任务。
2. 校本教研领导小组定期对教研活动进行检查与评价,对优秀的教研成果给予表彰和奖励。
3. 教研成果评价主要包括:教研活动的质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教育教学成果的转化等。
六、校本教研的保障与激励
1. 学校为校本教研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支持,包括时间、场地、资料、设备等。
2. 校本教研成果纳入教师业绩考核,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3. 对在校本教研中表现突出的教师,学校将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晋升机会。
七、附则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补充。
解释权归学校校本教研领导小组所有。
中学相关教研工作制度
中学教研工作制度一、总则为了加强我校教研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教师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教研工作制度。
二、教研机构与职责1.我校教研机构分为学校教研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教研组三个层次。
2.学校教研组负责制定全校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全校性的教研活动,对全校教研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3.学科教研组负责制定本学科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本学科的教研活动,研究本学科教学问题,推广教学经验。
4.年级教研组负责制定本年级教研工作计划,组织本年级的教研活动,研究本年级教学问题,推广教学经验。
三、教研活动1.教研活动分为定期教研活动和临时教研活动两种。
定期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开展两次,临时教研活动根据需要随时组织。
2.教研活动内容包括:研究教材教法,探讨教学难题,分享教学经验,开展教学改革实验等。
3.教研活动要求:活动前要有明确的议题和活动计划,活动中要充分讨论,活动后要有活动总结和反馈。
四、教研成果1.教师应当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进行教学研究,形成教研成果。
2.教研成果包括:教学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改革实验报告等。
3.学校要鼓励教师发表教研成果,对在各级教研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和奖励。
五、教研评价1.教师教研评价主要包括:教研活动参与情况、教研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教研成果的推广应用情况等。
2.教研评价结果作为教师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六、教研经费1.学校要保证教研经费的投入,专门用于支持教研活动的开展。
2.教研经费主要用于:教研活动组织、教研成果奖励、教研培训等。
七、附则1.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学校教研组。
通过以上教研工作制度的制定和实施,我校将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香河六中校本研修交流研讨制度
香河六中校本研修交流研讨制度一、日常学科教研活动制度1、开展师徒结队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师徒即各展其长,又互帮互学,优势互补。
2、广泛开展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课活动。
同一科目教师之间每期互相听课要达到8节次,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相互听课8节次。
听课之后一定要集体评课,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而且要指出不足和今后改进的建议。
3、教学反思制度。
采取“日反思、周交流、月总结、期末展示评比”的方法,让教师反思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和每一次研究,并将反思的结果随时记录,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例证。
二、全校教研总结交流制度1、优秀教育教学案例评析制度。
教师每个学期要提供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典型案例在教研组中交流,分享成果,共同提高。
2、教学问题积累制度。
教师随时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火花或闪光点、具有研究价值或感到困惑的问题进行记录,并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集体讨论解决。
三、校本教研研讨制度教师要增强研究意识,养成理论学习和实践反思的习惯,不断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课程开发和建设的能力,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职业生活方式。
教师要根据课程改革的目标,结合学校和个人的教育教学实际,确立研究课题;要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围绕某一典型案例或教学细节,用新课程的理念和观点进行剖析,使教研不再是简单的备课,而是研究问题,这一做法应成为教研活动的新亮点。
教师要积极开展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教学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思考、反省、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它具有研究的性质,要求教师由单纯的教学者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习型”教师。
行动研究是立足于教学的研究,是教师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所进行的研究,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育教学,为了教育教学”的研究。
这种研究并非在教学之外另外抽出时间来作研究,而是留心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设法解决,从问题到课题,自下而上形成课题,教师个人解决不了且短期内解决不了的,可以课题为龙头组织研究团队,进行集体攻关,解决问题的过程即为教学研究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芷江二中校本教研制度
为全面贯彻新课标精神,改进和加强学校教研工作,建立以教师研究为主体,课堂为主阵地,课改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的成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校本教研理念:围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研究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总结和提升教学经验,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
二、校本教研原则:
1、针对性原则,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要针对课改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实施“面对面”的研讨。
有的放矢地解决教师课改中的疑虑和困惑。
2、实效性原则,以“问题”为中心,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注重实效,力求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和现实的教学效益。
3、实践性原则,遵循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原则,注重给教师反复实践的机会,使理念学习与教研活动紧密结合。
三、校本研究组织:
1、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科室主任为副组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教研领导小组。
2、设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艺体教研小组和备课小组,各设立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一人,组织开展各项校本教研工作。
四、校本教研时间:
1、每两周一次,时间为不开例会的周一下午
2、分散时间以教研组为单位,在教学闲余时间进行教学研究探讨(每周时间不少于2小时)。
五、校本教研任务:
深入了解并及时探讨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困难,交流教学心得、经验,探索教学规律,不断促进教师的教学专业化成长,提高教师校本资源开发建设与管理的能力。
六、校本教研措施:
建立健全各项校本教研制度,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一课多研为主要活动形式,运用实际教学案例分析、问题解决、调查研究、实践探索、区域交流等多种教研活动方式,开展互动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
1、备课制度①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熟悉新课表精神的基础上,制定出教学计划、进度、措施和所教学科的教育教学目标,超前一周备课,不备课不上课。
②认真抓好集体备课,要改变过去抄教案、单纯罗列知识点的备课方式,要提倡课前会课和课后论课。
③教师个体备课强调“一课三备”。
一备:不使用任何参考资料,凭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写好一案;二备:通读大量的教辅资料后,在一案的基础上形成上课教案;三备:课后根据课堂实际调整教学策略、知识的重难点、教学的方法形成三案。
④备课做到“六备”,一备教材、二备学生、三备双边活动、四备教学策略、五备学习方法、六备能力培养。
⑤教导处加强对备课的过程管理和督查力度,要重点检查备课质量,
2、教研组活动制度①教研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研讨,学校领导参加。
②教研组长定期向教科室汇报工作、反映情况。
③校长、骨干教师要率先垂范,敢于做身边的专家;勇于承担起本单位教师的专业引领任务。
3、教师自学制度①教师平时要加强自学,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做好笔记。
②教师平时要注意坚持,写教育日记、教学札记、教学案例、教学故事等。
每月一篇教学反思。
4、课堂教学研讨制度①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1节能给人带来思考和问题的教研课。
②平时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采用各人构思→集中交流→每人写出个案→交流讨论→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的备课方式,然后由一人主教,备课组集体听课,听完课之后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再次修改,反复磨合,直至满意为止。
③一课多研案例教学研究。
每学期至少组织每个学科教研组开展2-3轮案例研究,让教师在研究中感悟、启发、实践、成长。
④教师每学期听课10节以上,教科室主任和主管教学副校长听课30节以上。
5、教学问题发现解决制度①引导教师对照先进理论,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找出行为上的差距。
②对照先进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反思自己课堂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找出观念上的不足。
针对不足,设计对策。
6、教学反思制度①完善反思形式,丰富反思内容。
在反思形式上,做到三结合,即“个体反思与集体反思相结合,口头反思与书面反思相结合,改进计划与具体实践相结合”。
让反思既具有实践成效,又具有理论价值,让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
在反思内容上,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结果;更要反思教学过程;不仅要反思教学行为,
还要反思教学理念;不仅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策略;不仅反思自己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等等。
③建立健全机制,使反思成为习惯、学校要完善评价机制,将教师课堂教学反思的数量和质量纳入考评体系,增强教师反思的自觉性,使反思成为良好的习惯;建立健全交流、展示反思成果的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反思的作用,调动教师反思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反思水平,使反思真正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机制。
7、教研成果展示与奖励制度①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课改,及时把教研成果进行推广、进行成果展示,组织教师积极参加上级的各类成果评奖活动。
②学校对获奖的教研成果进行奖励。
8、名师带徒制度①教师之间开展“一帮一结对子”活动,骨干教师带年轻教师,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
②师徒共同奖励,“徒”取得成绩,同样奖励“师”。
教研组织机构
教学副校长
教科室
语文组数学组英语组理化生组政史地组体艺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
9
备
课
组
8
备
课
组
7
备
课
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