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第14课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合集下载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37张ppt)课件(共37张PPT)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自制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37张ppt)课件(共37张PPT)

下列红色字的注音在文中正确无误的一组 B 是( ) (1)论语(lun) (2)虎兕(shi) (3) 出于 柙(xia)
(4)社稷(ji) A.(1)(2)(3)(4)
C.(1)(2)(4)(5)
(5)焉用彼相矣(xiang) B.(1)(3)(4)(6)
D.(2)(3)(5)(6)
(6)固而近于费(bi)
• 材料2: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 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 语· 为政》) • 道:引导。 格:亲近 归附之义。 • [译文]用政法来导引他们,使用刑罚来整顿他们, 人民只是暂时地免于罪过,却没有廉耻之心;如果 用道德引导他们,用礼教来整顿他们,人民不但有 廉耻之心,而且人心归服。
春秋时期等级制度 王 诸侯 (朝) (国)
大夫 (家)
文中人物
季氏,本文当指季康子,姓季孙,名肥。“康”是谥 号,“子”是尊称,前492年继其父季桓子之后,任鲁国 正卿(宰相),政治上最有势力。 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也称冉有,鲁国人。孔 子弟子,比孔子小29岁,前552年生,卒年不祥。季康子 任正卿时,孔子师徒正在外周游,冉有中途被季氏招为家 臣,后成为季康子主要谋臣,参与季氏的事。
社稷(shè ) jì 近于费(bì )
冉(rǎn)有
彼相(xià ng)矣
虎兕(sì )出于柙(xiá )
椟(dú )
相(xià ng)夫子
析题:季氏将伐颛臾

关键词语是:
将 、 伐
• 将:说明尚未实现,可以劝阻。
• 伐:攻打,明目张胆,在本文中有以大欺小、 以强凌弱的意思,所以“季氏伐颛臾”是非 正义的事。
无乃尔是过与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疾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 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第14课《孔孟两章》(季氏将伐颛臾)ppt课件

孔子出身贵族,先祖是商朝开国君 主商汤。孔子六世祖孔父嘉在宫廷内乱 中被华督所杀,其子木金父为避难逃到 鲁国邹邑,以其父字为孔氏。 他做过几任小官,但后来被弃用。 一生从事传道、授业、解惑,被中国人 尊称“至圣先师,万世师表”。相传他 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这“七 十二贤士”中,又数颜回,是孔子最爱 的弟子。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 鲁哀公十四年,颜回先他而去。前 480年,孔子另一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 国内乱,而且还被剁成肉酱。经过这一系列打击后,孔子 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前479年的一天,孔子逝世,终年73 岁,众弟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为孔子守坟6年。
孔子,孟子。(积极入世|)
释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 摩尼
释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 无为而治。(消极出世)
《左传》:《烛》
历史散文 《国语》:《勾》
先秦散文
《战国策》:《邹》《触》 儒家《论语》 道家 百家争鸣 墨家
采取军事行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二段文言知识点
一个状语后置: 有事于颛臾 一个古今异义词: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把(他)封为] 一个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名作动,过错——责备]
一个省略句: 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一个判断句:是社稷之臣也。 两个宾前句与两个固定句式
宾语前置
1、何以伐为? 以何伐为?
法家
诸子散文
1998年1月,世界诺贝尔奖金 获得者在巴黎集会,发表宣
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 下去,必须回头2500年,去
吸取孔子的智慧。”
孔 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 末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 创始人。我国古代著名 的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 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精选-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精选-高中语文第4单元文言文2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
——《孟子·公孙丑下》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4
一、作者视窗
孤高而又热爱和平的孟子
孟子是孤独高傲的。他认为“人人 皆可成尧舜”,他高举起“民贵君轻”的 旗帜,他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这些无不闪烁着朴素的民本色彩。 只要大家肯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 素养,人人都有可能成为尧舜那样的圣 人。他还把人民提到了空前的高度,他 尊重人,把人从神权思想和血统论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对后
道寡助”,不出一兵一卒,就能威慑敌人,那是何等魄力与自
信,对于现代治国方略仍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在用人方面,
他主张君主应先听民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
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
之。”这种用人观,不论在那个时代,还是当下,都不失为
一条良策。若此,干部选拔中的买官卖官、贪污受贿、裙带
(2)战国中期,各国诸侯争城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 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 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 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称为合理,由大国以“力”
最新
精选中小学课件
9
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 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致都城由安邑迁至大 梁。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 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 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 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然后迫不及待地讨 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德设计。 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话。

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
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 的思想以“仁”为核心,崇礼反法,提倡仁义忠恕,以德治国。教育上,开 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 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孟子的主要主张 是:仁政,民贵,君轻。孔子被尊为“圣人”,孟子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 称“孔孟”。《孟子》是一部记录孟轲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孔孟之道:指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理论体系。孔子,主 张“仁者爱人”,崇尚“周礼”。孟子,主张“仁政”。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 文化的内核,也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 四书:宋代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四书”。 以后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都以“四书”为命题依据之一。
过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动词,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动词,超过)
故尝与过宋将军(动词,拜访、访问)
数罟不入洿池(形容词,密、细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数词,几)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名词,数目、数量) 数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名词,命运)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动词,计算) 扶苏以数谏故(副词,屡次)
19
谏太宗十 思疏
魏征
文言知识 劝谏方式 “十思”内涵
14 孔孟两章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鲁桓公的后代 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势力逐渐强大,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 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 因有二: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冉有、季 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 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 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
背景 战国时期,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之本。争 夺劳力,是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梁惠王的 惠民措施是他争夺劳力、富国强兵的手段。由 于没达到目的,他便提出了这个疑问。孟子也 正是利用梁王的这种心理来宣传仁政思想并试 图引导他实行王道政治的。
寡人之于国也 《孟子》
1.是
例句
出处
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正确,与”非”相 对
是社稷之臣,
何以伐为
《季氏将伐颛臾》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
判断词,是
2.疾
例句
出处
君有疾在腠理,
不治恐将深
《扁鹊见蔡桓公》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
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说赵太后》
释义 病 厌恶,痛恨 快,急速
提问:哪些话说明二人违背了这些原则。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 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某动 干戈于邦内。”
提问:通过分析,孔子认为季氏当前之“忧” 是什么?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 内也。”
孔子在此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季氏伐颛臾的实质, 最终目的是要篡夺鲁国的政权。此句后来衍变为 成语“祸起萧墙”,比喻内部发生争斗并产生严 重后果,沿用至今。
字词句理解(五)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供养活着的人、为死者办丧事而没有遗憾,就是施行王 道(治理天下)的开端。”
•“五亩之宅,树之以(把)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五亩大的住宅地,在它周围栽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 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鸡、狗、猪等这些家禽家畜,不要使它错过繁殖的时机, 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了;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 (共35页)

(2)孟子不直接回答(“民不加多”)的问题,而 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对“五十步笑百步”
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
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
尊为孔圣人,并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
《礼》《易》《乐》《春秋》)。在中国历史上,他
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有“圣人”“文宣 王”“素王”之称,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
《论语》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辑而成,共20篇,有讽 喻,有劝勉,有论述,有启发开导。
孔子格言
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儒家第二大宗师,后世尊号亚圣。宋代以后常把孟
子思想与孔子思想并称为“孔孟之道”。孟子的思
想包括:①性善学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
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②民本、仁政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
轻。事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
乎诸侯为大夫。”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
王者,未之有也。” ③反对不义的战争 —— 孟
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 道者寡助。” ④大丈夫人格——“人皆可以为尧 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 之谓大丈夫”。
《孟子》的文章很雄辩,感情强烈,辞锋 犀利。在宣传主张、论辩事理时,常能分析对 方的心理,因势利导,步步深人,层层进逼, 以使自己的论辩最后获胜。《孟子》还善于运 用譬喻来说明道理。

高二语文必修4(粤教)同步课件:14 孔孟两章

高二语文必修4(粤教)同步课件:14 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采访结束时,他们的一段话深深地刻在我心里:“如果 今天让我们拿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去换取孩子一个正常人普通 健康的生活,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去做。可当时就是在我们追 求这些,如名誉、地位、收入、成就感时,我们忽略了孩子 的教育,这是一个多么令人遗憾的讽刺啊!”
明悟:人的一生有许多重要的事情要去做,去投入精力 和时间,有时候确实不可能面面俱到,但是无论如何,有些 东西是一定要永远排在首要位置的,比如,孩子的教育。
(1)“与”通“欤”;(2)“无”通“毋”,不要; (3)“颁”通“斑”;(4)“涂”通“途”,道路。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解多义
是.社稷之臣也 1是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2疾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在这迷人的时刻,在这美好的瞬间,在我们即将跨过岁 月门槛的日子里,我们不说再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人生哲理 遗憾
在一次关于家教的采访中,我碰到了这样一个家庭。父 亲是一个大企业的老总,母亲是一所大学的教授,家庭经济 条件宽裕,两口子都是有学问的人,人品也没得说,但他们 的独生儿子却在劳改农场服刑。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分古今 (1)寡人之于国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河内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以战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七十者可以食肉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4孔孟两章

粤教版语文必修4课件:14孔孟两章

• 【注】 ①孔子来宋游学,客寓在石记客店,院当中 植有一棵檀树,枝叶繁茂,树冠如盖。孔子便带领 弟子们每日在大树下演习祭礼,社祭、郊祭、禘祭 等。桓魋想杀害孔子,带领人马冲进院内,却看见 檀树下空无一人,只有风吹树叶在飒飒作响。桓魋 知道是店家放走了孔子师徒,便下令伐倒了檀树, 放火烧了店房,以泄愤怒。
• ④何以伐为( 宾语前置句)
• ⑤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省略句 )
通假字
《寡人之于国也》
①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 ②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 ③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古今异义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古义( 更加 ) 今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 ②河.内凶 古义( 黄河 ) 今义( 泛指河流 ) ③请.以战喻 古义( 请允许我 ) 今义( 请求,常用于对方 )
背景解读
• 孔子时代的鲁国,政治上处于动荡变革之中。当时, 鲁桓公的后代季孙、孟孙、叔孙三大家族逐渐强大, 鲁国公室日趋衰败。三大家族共同把持鲁国朝政。 其中,季孙氏势力最大,他要讨伐颛臾的原因有二: 其一是贪其土地,其二是担心颛臾对己不利。当时 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门下,且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 划。也就是在这时候,二人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孔子, 由此引出了孔子和两位弟子的对话。
• 【考点演示】 诗中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答案:对孔子的敬仰和赞颂,对桓魋的嘲笑和讽刺, 对颜回的赞美和歌颂。
• 《季氏将伐颛臾》
作者介绍
•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 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他 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 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 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2015-2016学年高中语文 4.14 孔孟两章课件 粤教版必修4
然会为“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而忧心忡忡。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即使在今天,人口仍是决定综合国力的要素之一。实行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 育、少生、优生,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当前我国的基本国策,是从国情 出发作出的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明智抉择。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无乃尔是过与 先王封国——不可伐
理由 域中邦国——不必伐 ⇒晓之以礼 社稷之臣——不应伐 引用名言 驳 巧用比喻 斥—君子品质 立—政治主张 ⇒晓之以德 揭—揭穿阴谋 ⇒晓之以理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问题导学
写法探究
积累与运用
1.《季氏将伐颛臾》一文中,孔子在反驳时,引用了哪些话?又用了哪些比喻?这 些引用和比喻有何作用? 提示: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 将焉用彼相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引用说明冉有、季路在季氏门下,却不能对季氏伐颛臾进行有效的阻止,如果一 个臣子不能尽自己的职责,宁可辞去职务。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的比喻中“危”“颠”意指季氏,“不持”“不 扶”意指冉有、季路,既然“危”“颠”却“不持”“不扶”,要“相”有什么用呢?“虎兕出于 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的比喻中,“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对颛臾动武,“龟玉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14
孔孟两章
学习目标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整体感知
课文图解
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及用法。 2.体会文章反复辩难的对话方式和富有雄辩力的论证方法。 3.了解孔孟的思想,深刻体会文中所体现的孔子和孟子的政治主张及人生态度。

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课件)-第四单元 14孔孟两章

高中语文必修4粤教(课件)-第四单元 14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四单元 文言文 (2)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4 孔孟两章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国学 1.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 其交而后求。
——选自《周易·系辞下》 【译文】 君子先使自己本身安定,然后 才去行动;先使自己心平气和,然后才开 口说话;需要别人帮助,则须先去交往, 等建立起感情以后才能提出自己的要求。
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 为“圣人”。孔子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礼》 《易》《乐》《春秋》)。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 事业的第一人,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首开私人办学讲 学之风,相传有学生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孟子(约前 372—前 289),名轲。战国时期 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与孔子并称为 “孔孟”,尊其为“亚圣”。曾游历齐、宋、 滕、魏诸国,宣传先王之道。不为采纳,归而 与弟子讲学著书,作《孟子》7 篇。孟子维护并发展了儒 家思想,提出了“仁政”学说和“性善”论观点,现将此 学说称为“孔孟之道”, 他的理论对宋代影响很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夯基础
一、作者名片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 春秋末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
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
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
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7.则修文德以来.之。(
)
8.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
9.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
答案:1.采取军事行动 2.恐怕 3.反问语气词 4.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粤教版语文必修四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2 (共34页)

冉有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
皆不欲也
冉有推卸己责,尚 有 未尽之言。
孔子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先列史官名言以证其位,继喻盲人 走路之无相,再喻物器之失与毁,据理力争。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 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以“固”、“近费”为由,终 于和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品德高尚的人最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想要这 么做”,却一定要找个借口来搪塞的做法。 夫:代词,那,句中位置。 疾:谓语。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所说实际上是均贫富,讲安定,求发展的治
国方略,既包括内政也包括外交,既涉及经济也
涉及政治。历史地看,孔子的均贫富的思想仍然 具有积极意义。
• 思想内容方面

孔子的仁政思想; 孔子敏锐的政治洞察力。 以理服人的辩驳艺术。
• 写作技巧方面

百世师表
寡 人 之 于 国 也
孟 子
孟子,是儒家学派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 表人物,后称为“亚圣”。
孟子的思想要点:
1、行王道,制民产,省行薄赋,申孝悌之义; 2、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本课内容结束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
成语
陈力就列
既来之,则安之 分崩离析 萧墙之内 祸起萧墙
古人一般房屋建筑结构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 一 辩 • 二 辩 三 辩 •
•先王以为东蒙主
•是社稷之臣也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龟玉毁于椟 君子疾夫舍……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忧在萧墙之内
明之以礼
晓之以理

高二语文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1 (粤教必修4)

高二语文课件:第14课 孔孟两章1 (粤教必修4)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大的三大教派
儒家: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创始人
孔子,孟子。
积极入世。
佛家:由印度传入中土,创始人释迦·摩尼
佛家讲因果报应,讲修行为来世。
道家: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创始人:老子,庄
子;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举。无为而治
消极出世。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谁的过错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冉有
今夫颛臾,固而近于 辩
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
子孙忧。
冉有以“固”、 “近费”为由,终于和 盘端出当取的观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孔子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由与求也,相夫子--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邦分崩离析, 而不能守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 之内也。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孔子的主张
在其职谋其政 失职就要追究责任 为政者应该用文教德化去吸引人来归
顺、去感化别人,反对用武力征服 。 痛恨制造借口、表里不一的态度。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孔子之辩难


•且在邦域之中矣
一 辩
•先王以为东蒙 主
明之以礼
•是社稷之臣也
二 辩
理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虎兕出于柙
晓之以
孔子主张用文教德化,反对武力征服。 一语道明季孙的内心深处:季孙真正担 心的是住在萧墙里的鲁君对他不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重点词语积累
实词: 固而近于费 固:城墙坚固 今不取 取:攻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后世:日后;忧:祸害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疾:讨厌;舍:不说;辞:托词、借口 不患寡而患不均 患:忧虑,担心;寡:少 既来之,则安之 来:使动用法,使……来;安:使……安定 邦分崩离析 邦:国家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课件粤教版必修4

3.一词多义 (1)伐
①季氏将伐.颛臾 __动__词__,__攻__打_____
②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__动__词__,__夸___耀____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 __名__词___,__功__业____ ④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_名__词__,__战___争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谏太宗十思疏 在封建社会,讽谏帝王是件 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 要大智大勇。因为讽谏,比干被 挖心,屈原遭放逐。但是唐代著 名的谏臣魏征,有胆有识,知无不言,敢于直谏,非但没有 招来杀身之祸,相反却得到唐太宗的称赞,获得“诤臣”的 美誉。我们在感叹这对贤君良臣时,也被魏征超人的勇气、 高超的讽谏艺术所折服。
(6)然而不王.者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统_ 一天下 (7)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归_ 罪 (8)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名__词__用__作__动__词__,__埋_ 葬 (9)既来.之,则安.之 _动__词__的_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_来__;__形___ ___容__词__的__使__动__用__法__,__使__…__…__安__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单元 文言文(2)
过秦论 当秦始皇横空出世,烽火 不绝的古战场骤然间显得局促 狭窄。什么春秋霸主,什么大 智奇谋,什么血如奔流,转瞬 间成为他登场前的序幕。他举雄心之杯,饮豪情之酒,挥鞭 舞剑,成就一统天下的伟业。但,“胸罗文章兵百万,胆照 华国树千台”的贾谊却以其纵观天下、通览古今的博学与睿 智,纵笔泼墨以绘龙腾云卷之态,在千古雄文《过秦论》中 直刺秦始皇之“过”。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

粤教语文必修4课件:第四单元第14课孔孟两章
第14课
孔孟两章
诗海探珠 满江红 岳 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 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 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①,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 踏破贺兰山②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 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③。
【注】
①靖康耻:指宋钦宗靖康二年(1127)
(2)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 邹(今山东邹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政 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重要代表人物。据《史 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的孙子, 名伋)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 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腐、远 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 诗 书 徒序《_____》《______》,述仲尼之意,作 孟子 《________》七篇。”
八、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仲尼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_______,鲁 思想家 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春秋末期的_________、 儒家 政治家 教育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早年积极参与政治,终不见用。回到鲁国后致力 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又将鲁史官所记 春秋 《______》加以删修,使其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 体史书。他又是私人讲学风气的开创者,对国 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面也担心鲁国国君在政治、军事上同颛臾成为掎
角之势,不利于季氏。这是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季 氏将伐颛臾的真实意图。当时冉有为季氏宰,季 路也在季氏门下,二人都参与了出征前的筹划准 备。冉有、季路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的老师孔子
后,一向温文尔雅的孔子勃然大怒,始有文中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①形容词,安定;②使动用法,使„„安定 (5)①大;②憎恨;③快;④妒忌;⑤小病,轻病 (6)①停,动词;②制止,动词;③只,副词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 (1)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俭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1)直,通“只”,不过 (2)无,通“毋”,不要 (3)颁,通“斑”,斑白 (4)涂,通“途”,道路 (5)俭,通“敛”,制止
(3)句式:状语后置 而于邦内谋动干戈 译文: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 (4)句式:判断句 译文:这是鲁国的藩属国 (5)句式:宾语前置 译文: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6)句式:宾语前置 译文: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7)句式:省略句
译文:先前先王曾把颛臾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
[筛选信息] 6.以下五句话中,全都体现孔子治国安邦原则的一组是(B) ①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③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④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⑤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3)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是社稷之臣也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昔者先王以(之)为东蒙主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句式:状语后置 季氏将于颛臾有事 译文:季孙氏将对颛臾有军事行动 (2)句式:状语后置 虎兕于柙出,龟玉于椟中毁 译文: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 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
9.孔子反对季氏攻伐颛臾的客观理由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反对攻伐颛臾的客观理由有三: 颛臾是先王所封之国, 不可伐;颛臾在鲁国之内,不必伐;颛臾与季氏同为社稷之臣,无权 伐。
二、阅读《寡人之于国也》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直不百步耳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名师锦囊(一)
古代汉语判断句 构成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条件是名词性词语直接充 当谓语。并且,可以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加强 判断语气。还可以在主语后面用代词“者”复指主语。
这样,根据用不用“者”、“也”的各种情况来看,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共有五种基本形式。 1.主语,谓语+“也”(“制,岩邑也。”) 2.主语+“者”,谓语+“也”(“兵者,凶器也。”) 3.主语+“者”,谓语(“兵者,凶器。”)
4.主语,谓语(“兵,凶器。”)
5.主语+“是(为)”+谓语(“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判断句的主谓语之间还经常出现副词充当状语。例
如,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否定判断,例如:“身非草木”;“是非君子之言 也”。这里的“非”虽然可以译作“不是”,但它的 词性为副词,而不是动词。
又如用语气副词“则”、“即”、“诚”、“乃”等
C.第 3 段语言的主要特点是形式整齐,音调和谐,气势贯通, 层次性极强,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D.本文通过对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使人物的形貌和个性 心理如在眼前。例如,孔子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当仁不让,直面邪恶, 充分地显示了出来。 解析:文中并无“心态、表情、动作”的刻画。
[分析概括] 8.结合课文,分析孔子为什么会动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示:冉有、季路既否认对季氏伐颛臾的赞同“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又为其侵犯行为寻找借口“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 后世必为子孙忧”。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寡人 之于国也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形影孤单的人 (2)河 内凶 .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河,泛指河流;凶,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3)请 以战喻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常用于对方
(4)不患贫而患不安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①不安定,不安宁;②客套话,表歉意和感谢 答案:(1)古义:以+为=让„„担任 (2)古义:指有军事行动 (3)古义:国,诸侯的封地;家,卿大夫的封地 (4)古义:社会不安定
(2)相 ①则将焉用彼相 矣____________ . ②今由与求也,相 夫子____________ . (3)过 ①无乃尔是过 与____________ . ②且尔言过 矣____________ . ③是谁之过 与____________ . ④臣请缚一人过 王而行____________ . ⑤过 犹不及____________ . ⑥以其境过 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 ⑦大母过 余曰____________ .
寡人之于国也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
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梁。梁惠王三十五
年(前334),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 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 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 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迫不及待 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在此形势下,孟子开始了他的道 德设计。本文仅是孟子在魏国期间与梁惠王的一次谈
3.[词类活用]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 (1)后世必为子孙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既来 之,则安 之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则修文德以来 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忧:动作名,所忧患的事物 (2)来、安:使动用法,使„„来,使„„安 (3)来:使动用法,使„„来

4.[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为 ①何以伐为 ____________ . ②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____________ . ③后世必为 子孙忧____________ . 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 之辞____________ .
(4)安 ①不患贫而患不安 ____________ . ②既来之,则安 之____________ . (5)疾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 也____________ . ②君子疾 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____________ . ③老臣病足,曾不能疾 走____________ . ④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 之____________ . ⑤君有疾 ,在腠理,不治将恐深____________ .
话。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 ,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理解词句] 1.[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无乃尔是过与 “____________”通“____________” 答案:“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词
2.[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昔者先王以为 东蒙主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认为 (2)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有事情 (3)丘也闻有国 有家 者 . .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国,国家;家,家庭和住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选 B。①是批评冉有的话;⑤指出“季孙之忧”的本质所 在。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本文是一篇典型的驳论文,围绕“季氏将伐颛臾是错误的” 这一观点展开反驳,通过孔子与他的学生冉有、季路之间的对话,批 驳了季氏兼并颛臾的企图,阐明了“治国以理” “为政以德”的政治 主张。 B.第 1 段孔子对弟子的批驳,语势跌宕起伏,说理层层深入, 表达非常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加强判断语气,用范围副词“皆”表示判断的范围等, 也是判断句常见的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