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精选8篇)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精选8篇)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篇1设计思想:1、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本着让全体同学积极参与的原则,能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在整体上初步感知诗篇的思想、内容,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2、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六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思维上偏重感性,所以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教学设计在导入上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国际形势,创设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引导学生运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此在完成本课教学的重点时,采用了小组讨论的形式,大家共同研究,分析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主旨,互相取长补短,效果很好。

4、注重读写结合,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学设计就设计了写作的片断练习,同时也结合了课文内容,加深了对诗的理解,达到了一箭双雕的目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引导学生借朗读、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领会意境。

2、过程与方法:读—议—讲—问—拓—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平意识。

教学重点:体会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教学流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全球关注的伊拉克战争已告一段落,但战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沉重的灾难,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战争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

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

二、诵读体味:1、师范读:正音2、生读(反复)3、片断朗读。

指导朗读,重读、停顿指导4、继续朗读三、探究讨论:学生以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探究。

思考题:1、《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什么诗?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讲成故事。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教案标题:《十五从军征》教案教案目标:1. 使学生了解《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杨雄,并理解其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准备:1. 《十五从军征》的诗歌原文。

2. 杨雄的简介和相关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

4. 学生课前准备的纸质或电子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诗歌的书面或多媒体形式,提醒学生曾经接触过《十五从军征》。

2. 引导学生回忆这首诗曲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爱国主义的情感。

二、课文理解与文化背景(15分钟)1. 学生朗读《十五从军征》,逐句解读诗句的字面意思。

2. 引导学生了解《十五从军征》写作的时代背景和作者杨雄的生平简介。

3.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帮助学生理解并思考爱国主义的含义。

三、分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3-4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 为什么选择“十五从军征”为诗名?诗歌主题是什么?b. 诗中有哪些描写表现出诗人对祖国的热爱和责任感?c. 你们在诗中感受到哪些对家和亲人的思念和无奈?d. 这首诗如何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感?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组内讨论结果。

四、文学欣赏与表达(20分钟)1. 学生集体欣赏名家朗读《十五从军征》的视频或音频,并思考如何通过声线、语调等方式更好地表达爱国情感。

2. 学生以小组或个人为单位进行朗读练习,并在朗读中尽量传达出诗中的情感。

3. 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写下自己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和感受,可以是诗歌、散文、或简短文章形式。

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学生选择代表作品进行展示和读稿,并分享创作背后的思考和感受。

2. 教师从中挑选并点评一些优秀作品,引导学生对爱国主义的理解进行深入思考和总结。

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堂所带的参考资料的基础上,撰写一篇关于爱国主义的文章,表达自己对爱国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优秀4篇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优秀4篇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优秀4篇十五从军征篇一秋天已经接近尾声了,连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也已凋落。

天色已近黄昏,在凄清的羊肠小道上,走着一个孤零零的老兵。

他两鬓斑白,一身破旧的布衣,那老树皮似的手拄着一根拐杖,蹒跚地朝着他记忆中的家乡走去。

65年了!整整65年啊!或许,家乡未曾发生过多大的变化,但这位60个春秋未曾踏上过故土的老人,却找不到自己的家了。

老兵又累又饿地坐在路边歇息。

这时,一个农夫模样的老人走过,老兵赶紧追问:“请问老哥,这桃花村怎么走?”“那不就是吗?”老兵顺着老者的手望去,可不是?――有时候家就近在咫尺,却又找不到。

在这**的年月,我可亲可爱的亲人们啊,竟无一幸存者吗?满怀希望,满腹衷情,六十五年的风霜雨雪,六十五年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遥看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室空无人,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庭园荒芜杂乱,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人去屋空,人亡园荒,倍伤人心神。

你看,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孑然一身,形影茕茕,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有些迷蒙、有些浑噩、有些凄怆的老人,象对“松柏冢累累”不闻不见一样,对荒凉的家园的感触也变得麻木了。

于是,他默默无言地舂去成熟的谷子的皮壳,采下冬葵嫩嫩的叶子。

而当饭熟羹沸时,他才恍然想起不知该给谁吃。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

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潸然泪下。

他已不能象年轻人那样嚎啕大哭,只有那凝聚着六十五年的艰辛、六十五年的思念、六十五年的盼待、六十五年的沙场风尘、六十五年人世沧桑的老泪,扑簌簌落到满布征尘的衣襟上。

改写《十五从军征》篇二战火刚消的战场上,弥漫着一种死亡的气息,黄沙漫天,渐渐把地上七横八竖的尸体掩盖,狂风无情地刮在了那几个奄奄一息遍体鳞伤的人身上,起初,他们还呻吟着,后来,便毫无声响。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 - 小学作文】【篇一】十五从军征教案 24、诗词五首(语文版八年级必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使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并能默写这五首诗词和曲。

体会蕴涵在诗词中的感情和思想。

2、领会诗的意境和语言形式特点。

3、指导学生把握古代诗词的多种体裁。

过程与方法布置预习,让学生先大致预习一遍,记下其中的难点,然后进入讲解。

方法可采用点播法、诵读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领略诗的优美意境、语言美。

2、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3、培养对古代优秀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重点:1、让学生反复诵读五1、领会古代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诗歌本身所具有的高度概括性也是影响理解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学突破多媒体综合教学法、诵读法、点拨法问答法的综合运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对作者生平及作品背景要有相当了解。

学生准备:预习这五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诗经》常识:风、雅、颂、赋、比、兴。

2.学习诗中的比兴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章法。

3.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认识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特点。

4.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

[重点难点]:1.《诗经》六义及重章叠唱的手法是学习要点,赋、比、兴手法的理解鉴别又是学习的难点。

2.诗歌所反映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以及《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是学习的要点。

3.有些词句理解起来也可能有困难。

《诗经》因距今时代久远(近三千年),加之某些词句的理解历来有分歧,今天阅读理解起来在语言方面困难较大。

我们在学习中首先要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预习课文,把握大意;然后再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反复熟读课文直至背诵,透彻理解。

学习的重点不必放在字词句的逐一解释上(但某些古汉语常用的实词、虚词和至今仍在沿用的词语、成语一定要掌握);重点应是学习掌握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感情,所刻划的人物形象,所运用的赋、比、兴手法以及章法结构和停顿节奏等的艺术意味和艺术效果,从而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学习内容与步骤]一、了解《诗经》《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初中十五从军征教案

初中十五从军征教案

初中十五从军征教案课程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十五从军征》,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古代军队的征召制度以及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十五从军征》,使学生能够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对人们的伤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十五从军征》的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句子。

2. 了解古代军队的征召制度以及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古代军事制度和对战争的真实描绘。

2. 深入体会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准备:1. 课文《十五从军征》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古代军事制度资料。

3. 与课文相关的战争对人们生活影响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军事制度,了解古代军队的征召制度。

2. 提问:你们认为战争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十五从军征》,理解课文内容。

2. 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古代军事制度对战争的影响。

2.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讲解课文《十五从军征》的内容,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 讲解古代军事制度和对战争的真实描绘。

3. 讲解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思考,谈谈对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的认识。

六、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古代军事制度和对战争的真实描绘。

2. 强调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十五从军征》的内容,了解古代军队的征召制度以及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 掌握《十五从军征》前奏的诗句:“布衣汉子知万户,一声巨响百里护;征战列阵平冈峦,天苍苍野茫茫!”2. 理解作者描绘的十五从军征的场景:风雨送春归,山河拱佑着十五从军的前行。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认识到十五从军的英勇勇气。

(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2. 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习《十五从军征》前奏的诗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文学表现手法,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十五从军征》的课文。

2. 教师准备灯及相关影音资源3. 教师准备练习材料(例如:参与描写十五从军征的练习)四、教学步骤(一)导入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学生根据所观看的影音资源互相介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以儿歌形式对学生进行一次温馨提示,让学生对《十五从军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讲授1. 教师出示《十五从军征》的课文,让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熟悉课文内容。

2. 教师介绍文中的关键词,并让学生反复跟读,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 通过解释文言文,让学生理解文中的描写,以及文中的文学表达手法。

4. 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谈论学生是否感动于十五从军的英勇表现。

(三)练习1. 教师出示部分练习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通过练习让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

2. 教师出示另一部分练习材料,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十五从军的英勇精神。

(四)检测1. 根据学生的作文情况,教师进行检测,考察学生的学习成果。

2. 指导学生进行听写,考查学生对《十五从军征》课文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微课教学参考了《十五从军征》这首诗的内容,以及教材上的语文内容,但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仍有点困难。

因此,在下一次课程中,我将更多努力地指导学生,让学生熟悉文中的文学表达手法,以及如何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十五从军征的场景。

语文版八下《十五从军征》教案6篇

语文版八下《十五从军征》教案6篇

《十五从军征》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教师:CAI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1、同学们,在讲新课前,请回顾一下,我们曾经学过哪些有关战争的课文?2、这仅仅是我们在课本上学的有关战争的课文。

其实,描写战争的文章远不止这些。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齐读诗名)《十五从军征》。

二、解诗题,知诗人: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作者。

我们再读课题:《十五从军征》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1.我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这首诗,看看大家预习的情况怎么样。

(一生读诗歌)2、这首诗歌有很多生字比较难,咱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容易读错的字:(出示课件,生跟读:冢,窦,雉,舂,羹,贻.)3、通过预习,诗中的词语你都理解了哪些,我们来共同讨论一下?4、了解了词语的意思,请大家结合刚才的交流,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生自己说一说)5、谁能连起来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四、深入诵读,展开联想:1、这是一位15岁参军,80岁才得以回乡的老兵。

这首诗开篇第一句就给我们介绍了老兵一生的经历。

(生接读: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他服了多少年的兵役?65年。

这是人生绝大部分的岁月。

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

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兵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体会一下,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生个性化地朗读。

十五从军征教案初中

十五从军征教案初中

十五从军征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诗歌故事。

2.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体会诗歌的意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诗句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题思想。

2. 学会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

2. 学会鉴赏古代诗歌,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古代战争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解诗题,知诗人:介绍诗歌的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为理解诗歌内容打下基础。

3. 初读诗歌,了解诗意:让学生自读诗歌,通过问题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故事情节。

4. 解析诗句,体会意境:分析诗句的意义,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感受诗歌的意境。

5. 情感教育,珍惜和平:讨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引导学生珍惜和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6.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2. 运用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教材:准备相关教材,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3. 参考资料:收集关于战争和和平的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十五从军征》这首诗歌,感受战争的残酷,珍惜和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案

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案

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案教案标题:十五从军征优质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中的"十五从军征"事件,理解其中的背景和意义。

2. 学习并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 了解"十五从军征"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

3.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2. 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 学生手册和练习册。

3. 板书工具和教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十五从军征"事件,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对"十五从军征"事件有什么了解和想法。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 介绍"十五从军征"事件的背景和意义,包括时间、地点、参与者等。

2. 讲解相关的历史知识和概念,如秦始皇、兵役制度等。

三、合作学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参与"十五从军征"的人物进行深入研究。

2. 学生在小组内合作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包括人物的背景、参军原因、经历等。

3.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

四、个人思考(10分钟)1. 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a. "十五从军征"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有什么影响?b. 你认为参与"十五从军征"的人有什么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五、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个人思考结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十五从军征"事件的重要性和对学生的启示。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和理解古代十五从军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了解十五从军征的具体情况、要求和内容。

3. 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学习了解和理解古代十五从军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十五从军征的具体情况、要求和内容,培养学生对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古代的战争和士兵的形象,并讨论他们的责任和勇敢精神。

二、学习(15分钟)
通过学习资料和讲解,了解和理解古代十五从军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三、探究(20分钟)
让学生自己寻找资料,了解十五从军征的具体情况、要求和内
容,并讨论自己的理解。

四、总结(10分钟)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对古代十五从军征的历史背景、原因、要求和内容进行归纳。

五、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今社会上是否还有类似的行为和精神,并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六、作业(5分钟)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古代十五从军征的文章,表达自己对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的理解。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和理解古代十五从军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并且对勇敢精神和责任意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较为紧凑,学生的探究时间较短,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能力。

同时,对于拓展的部分也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观点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较好。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教案.docx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教案.docx

《十五从军征》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重点字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2、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1、重点:理解重点字的意思,了解诗歌大意,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

2、难点: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平的情感。

三、教学法:朗读法、启发法等四、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小黑板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流程(一)解诗题1、师: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古诗《十五从军征》。

通过预习和读题你知道这首诗和什么有关吗?从诗题中你哪些字你知道的?(与战争有关,从“军”、“征“看出的。

军:从军征:征战。

)师:你读得真仔细。

那现在谁能连起来说一说十五从军征的意思?(十五岁参军去打仗)【板书: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2、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首——(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

乐府诗集收录的都是民间的诗集,反映了——(真实的事情。

)那么,在预习的过程中你知道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二)、读通诗1、师:作者想通过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表达怎样的感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读通古诗便是第一步。

【板书:读通诗】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并圈出你觉得要提醒其他同学注意的生字。

谁来说说看?<冢、窦、雉、舂、羹、贻、葵>2、师:有没有同学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他的字音读准了吗?(指名读、全班齐读)(三)、明诗意1、师:同学们已经把诗读通了,下面就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说说你不理解的词义,再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我看到有一个同学很会学习,在交流的过程中,他就把不理解的词义批注到了书上。

师:现在谁来说说看?其他同学认真听,他说完整了吗?如果有不完整的地方,可以补充。

(学生一句句说出诗意,并解释重点字词的意思)2、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白了诗的大意【板书:明诗意】这是我们进一步体悟诗歌的前提,也是学习诗歌的第二步。

《十五从军征》优秀教案

《十五从军征》优秀教案

《十五从军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乐府诗的特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

3、体会诗歌中所表达的老兵的痛苦与悲哀,培养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珍惜。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老兵的情感。

(2)掌握诗歌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1)深入探究诗歌的主题,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2)引导学生对和平与战争进行思考。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战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战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战争的残酷。

(2)提问:同学们,当战争来临,你们觉得普通人会经历怎样的遭遇?(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乐府诗《十五从军征》,看看诗中的老兵在经历漫长的从军生涯后,有着怎样的命运。

2、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诗歌,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3)检查学生的生字词掌握情况,重点讲解“冢”“窦”“雉”“舂谷”等字词。

3、再读诗歌,理解内容(1)引导学生逐句理解诗歌的意思,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2)提问:诗歌主要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明确:一位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得以归来,回家后看到家中的凄凉景象,心中充满了悲痛。

4、深入研读,体会情感(1)分析老兵的形象和他的内心世界。

提问:从诗歌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老兵的痛苦和悲哀?引导学生从“八十始得归”“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等诗句中体会老兵的孤独、凄凉和悲伤。

(2)探讨诗歌的主题。

提问:这首诗仅仅是在讲述老兵的个人遭遇吗?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引导学生理解诗歌通过老兵的遭遇,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这位老兵,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老兵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对战争的反思。

十五从军征初中教案

十五从军征初中教案

十五从军征初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掌握重点字的含义,能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的能力,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珍惜和平生活,培养热爱和平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让学生反复诵读,揣摩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三、教学难点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不幸,加强对和平生活的热爱。

四、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以战争为主题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战争主题课文,激发学生对战争的思考,引出今天的课题——《十五从军征》。

2. 解诗题,知诗人:让学生从诗的题目中找出与战争有关的信息,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3. 初读诗歌,了解诗意: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通过注释和查阅资料,理解诗句的大意,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4. 研读诗歌,体会感情: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句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情感,引导学生运用联想和想象,深入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艺术境界。

5. 感悟诗歌,抒发情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战争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珍惜和平生活,热爱和平。

6.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提醒学生珍惜和平生活。

六、课后作业1. 背诵诗歌,熟练朗读。

2. 写一篇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入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培养他们热爱和平的情感,同时提高他们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初中语文十五从军征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

初中语文十五从军征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

初中语文十五从军征教学课程设计详细版本以下是详细的初中语文《十五从军征》教学课程设计版本:课程名称:《十五从军征》教学课程课时安排:共4课时课程目标:1. 了解《十五从军征》这首古文诗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 理解并分析《十五从军征》中的主题和意义。

3. 掌握诗歌的基本表现手法与技巧。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具体课程安排:第一课时1. 课程导入(5分钟):-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 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短视频的形式,激发学生与军事、历史背景相关的联想。

2. 导读与分析(15分钟):- 导读《十五从军征》的内容和作者杜甫的背景介绍。

-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

3. 课文解读(25分钟):- 分段解读,通过逐句或逐段进行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 解读诗中的修辞手法、意象等诗歌表现手法。

第二课时1. 情感体验(10分钟):- 请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 引导学生与诗歌中的形象和情感产生共鸣,开展诗歌情感表达活动。

2. 诗歌讨论与辩论(2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十五从军征》中的主题、意义和表达手法。

- 学生进行辩论,就诗歌中的某个观点展开辩论,培养思辩能力。

第三课时1. 创作小组活动(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活动,组内选定一个主题,以《十五从军征》为蓝本进行短文创作。

2. 小组展示与讨论(30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或全部成员展示他们的创作成果。

- 全班同学进行讨论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文学创作能力。

第四课时1. 诗歌赏析(15分钟):- 赏析其他与《十五从军征》相关的古代诗歌,让学生拓宽诗歌鉴赏广度。

- 学生就赏析的诗歌进行简单评论和评价。

2. 总结与评价(15分钟):- 回顾本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诗歌鉴赏的要点和方法。

-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教师进行课程评价和点评。

课程延伸:- 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其他诗歌和历史故事,进一步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事件。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十五从军征》的作者和背景;2. 掌握《十五从军征》的基本内容;3. 分析《十五从军征》的意境和人物形象;4.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1.《十五从军征》的意境和人物形象的分析;2. 如何理解并正确表达诗歌的意思。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份《十五从军征》的诗歌原文,并将其分成几个段落;2. 准备一些图片,以示意《十五从军征》中的形象;3. 学生准备好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5分钟)1.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十五从军征》的音乐或展示一张和《十五从军征》相关的图片,调动学生的兴趣。

二、新知讲解(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杜甫及其《十五从军征》的背景,让学生对该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教师逐段解读《十五从军征》的意境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三、合作探究(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段诗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找出其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表达的含义。

2. 学生将自己的分析结果展示给其他组,并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归纳总结(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十五从军征》的主题和形象表达。

2. 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总结,并进行评议。

五、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十五从军征》为蓝本,创作一首类似主题的诗歌,展示自己对战争和英雄的理解和思考。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对本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与学生共同评价本课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1. 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2. 教师在讲解诗歌时要注意注意丰富的表达方式,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七、互动参与(15分钟)1. 在课堂上安排一个互动环节,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所见所闻进行联想和发挥。

2. 教师提问学生:在《十五从军征》中,你们能否想象出主人公的心情和场景?请用一段话描述你的想象,与同桌分享。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

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十五从军征》,让学生了解古代军事制度和封建礼仪。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课文《十五从军征》的复印件。

2. 学生的课本。

3. PowerPoint演示文稿。

4. 黑板和粉笔。

5. 钟表。

教学过程:导入:1. 让学生观看一段与古代军事制度相关的视频片段,并引出军事制度的重要性和为什么选择学习《十五从军征》这篇文章。

阅读理解:2. 让学生阅读《十五从军征》一文,并提前给他们一些阅读问题,如:主要人物是谁?文章中有哪些描写?等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答问题,并在黑板上展示答案。

4. 与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角色扮演:5.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人物进行角色扮演,展示人物的形象和个性。

6. 每个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准备,并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其他同学可以提问,也可以给予评价和建议。

写作任务:7.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要情节或描写进行写作任务。

8. 学生可以选择续写一段或重新组织故事的顺序,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和创造力。

9.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写作,然后与同组的同学分享和交流。

总结:10.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的新知识和能力。

11. 为学生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以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古代军事制度和封建礼仪。

12. 鼓励学生继续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读后感。

作业:1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对《十五从军征》的阅读感想和体会,字数不少于200字。

教学延伸: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以下延伸活动:1. 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改编剧本,并进行舞台表演。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古代军事制度的利弊和现代军事制度的发展。

3. 安排学生进行辩论,就《十五从军征》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进行辩论。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 教案

(完整版)十五从军征  教案

《十五从军征》教学设计大辛庄乡中心校庙西小学徐英剑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大意,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十五从军征》。

1、齐读诗题,板书诗题。

2、通过预习,咱们知道这首诗和什么有关?(战争)你怎么知道的?(军,征)有哪位同学连起来说说题目意思?3、同时这首诗也是一篇乐府诗集。

利用课件介绍“乐府”相关知识。

二、检查预习1、通过预习这首诗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一位老兵的返乡经历)2、出示课件图片,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齐读易错字)3、理解诗句中的字词.(小组合作学习)4、再次自由读诗.要求:整体上能够疏通诗意。

三、赏析诗歌(一)学习第一句.1、出示: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指名请生读。

读中理解诗句中的关键词:“始”“十五”、“八十”。

2、齐读诗句。

3、板书:十五从军八十归乡4、感悟“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内在情感。

思考:老兵这65年是怎样度过的?(二)学习第二到四句。

1、过渡:此时此刻,老兵最盼望的是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家.2、谈话:65年前,儿时的老兵有一个怎样的家?怎样的生活呢?3、思考:65年后,老兵的家又是怎样的呢?学生边读边批注。

画出文中有关老兵家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4、学生汇报。

5、出示: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指导学生想象:除了从诗句当中读到的这些,此时,你还看到了什么呢?6、学生齐读:“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板书: 冢(跟“家”字仅一点之差,感受却……)(三)学习第五、第六句。

《十五从军征》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十五从军征》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

《十五从军征》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诗歌名称】:十五从军征【年代】:汉【作者】:两汉乐府【内容】: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这也可以说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它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开头两句,统摄全篇,高度概括了主人公的一生。

他从芳年稚齿,未谙世事的少年时代,就被迫应征入伍,直到两鬓苍苍,皤然衰颜,实在无法为统治阶级卖命了,才得以归来。

在军队中竟然呆了整整六十五年。

在这六十五年漫长的戎马生涯中,或枕戈待旦,或衔枚疾走,沙场鏖战,出生入死,流了多少血,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诗人都没有做正面的描述,只把它们凝结到一个“征”字里,让读者去联想,这是高度的概括。

接着,从“始得归”的“始”字中,巧妙地传达出主人公六十五年来里思念家乡,盼望与亲人团聚的痛苦心情,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然悲伤的感情色彩。

尤其诗的最后两句,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2课《十五从军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2课《十五从军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2课《十五从军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初中语文语文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4-2课《十五从军征》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能利用工具书、教材的注解,理解大意。

基础薄弱的学生应该在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提高他们的能力,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影响,理解主题会有难度,我将结合时代背景做好铺垫。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
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一、激情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同学们,从你们有感情地吟诵的古诗中,可以看出你们“腹有诗书气自华”。

那么,对于这几句古诗你们一定不陌生吧!
媒体显示: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十五从军征精彩教案

十五从军征精彩教案

十五从军征精彩教案教案标题:《十五从军征》精彩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十五从军征》这首古代诗歌的背景和意义。

2.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古代战争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你们对古代战争有什么了解?你们听说过《十五从军征》这首诗吗?步骤二:背景介绍(10分钟)1. 简要介绍《十五从军征》的背景:这是一首写于唐朝的诗歌,描述了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参军征战的故事。

2. 分享一些关于唐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战争情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步骤三:诗歌分析(15分钟)1. 分析诗歌的结构:四句一组,每句五个字,共十五句,符合五言绝句的格式。

2.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

3.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意义: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勇气、忠诚和牺牲精神。

步骤四: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组阅读《十五从军征》的原文,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小组讨论:诗歌中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为什么?步骤五:写作练习(15分钟)1. 要求学生以《十五从军征》为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结构和语言表达,鼓励他们尝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步骤六: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短文,并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强调《十五从军征》所传递的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教案扩展:1. 邀请一位历史老师或军事爱好者来讲解唐朝时期的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

2.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十五从军征》中的情境,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诗歌中所描述的情感和挑战。

教案评估:1. 学生对《十五从军征》的背景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五从军征》教学安排说明章节题目《十五从军征》学时分配:两课时第一课时:一、简介汉乐府第二课时二、翻译并分析课文本章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2、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3、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课堂教学方案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准备:学生:读通诗句,对难字注音,标注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教学过程:一、了解汉乐府:1、导言:继《诗经》、《楚辞》之后,两汉乐府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又一壮丽的景观,作为一种新的诗体,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力。

两汉乐府诗以其匠心独运的立题命意,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以及灵活多样的体制,成为中国古代诗歌新的范本。

两汉乐府是指由朝廷乐府系统或相当于乐府职能的音乐管理机关搜集、保存而流传下来的汉代诗歌。

汉乐府掌管的诗歌按作用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供执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庙歌辞,其性质与《诗经》中“颂”相同;另一部分则是采集民间流传的无主名的俗乐,世称之为乐府民歌。

乐府诗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

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

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2、两汉乐府诗表达的思想主题:(1)苦乐不均、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人民苦难的真实写照“贫民常衣牛马之衣,食犬彘之食”,“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

”《妇病行》“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孤且寒。

有过慎莫笪笞。

”《孤儿行》“头多虮虱,面目多尘,”“愿欲寄尺书,将与地下父母。

”《东门行》“盎中无斗米储,还视架上无悬衣,”丑恶腐朽的揭露讽刺《相逢行》“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陌上桑》《羽林郎》(2)两性之间爱与恨的坦率表白《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篇叙事诗《古诗为焦仲卿妻作》(3)战争和徭役给人们带来的灾难。

《战城南》“野死不葬乌可食”《十五从军征》“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古歌》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4)表现乐生恶死的倾向二、解诗题:在诗的题目中,从哪儿可以看出是与战争有关的?(从军征,被征到军队里打仗)。

这首诗是两汉时期的乐府诗,选自《乐府诗集》,它来自劳动人民中间,没有具体的作者。

三、初读诗歌,了解诗意:四、理解并分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的叙事诗,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鉴赏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体会一下这位十五岁参军,80岁才离开战场踏上回乡的路程的老兵,此时的他心情怎么样?(欣喜)虽然历经了艰辛,但终归活着回来了,这毕竟是件可喜的事。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假如你是乡里人,会带着怎样的心情告诉老兵这个消息呢?不仅是乡里人,连我们每一个人心里也是充满悲伤,假如你就是老人,听到乡里人的话,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反应,什么心情?可是,这样的打击才刚刚开始。

80岁的老人拄着拐杖,一步一步,由远及近,走近自家小院,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

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

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一切都已经荡然无存,不复存在了,剩下的只有————苦苦思盼的亲人成了荒野枯骨,曾经热闹的家园也是一片荒凉破败,这真是久而不归,归而不见啊,这番荒凉的景象,怎不让人悲伤难过呢!(悲)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想象中。

我采下野葵做了一顿饭,放在地上。

我看到爹娘在一旁,兄弟在一旁,快乐地谈笑。

但一转眼,却什么也没有了。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

这样的饭菜,吃起来是什么味儿呀?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面对这一切,只能是老泪纵横,无声地哭泣呀!(泣)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出门东向看,我衣。

”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

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

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唯一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

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小结,升华主题: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

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

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

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1、这就是这位80岁老兵回家的经历,让我们一起用朗读读出老兵从喜到悲再到泣的回乡历程。

2、像《十五从军征》这样,描写战争题材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体会一下。

3、现在你对战争有了什么认识?4、反对战争,渴望和平是从古至今咱们每一个老百姓的心愿。

但是即便在今天,在这个看似和平的世界上,仍有很多的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经历着战争,你想对他们说什么?五、板书设计喜------悲------泣六、作业:将本文改写成小故事。

教学安排说明章节题目:《十五从军征》学时分配:一课时本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2、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3、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4、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课堂教学方案课题名称:《十五从军征》教学时数:一课时授课类型:理论课教学方法及手段:读—议—讲—探究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乐府及乐府诗2、了解诗歌大意,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初步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3、在熟读的基础上,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4、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感受战争给人民生活带来的苦难,激发学生热爱和珍惜和平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1、了解诗歌大意,揣摩诗歌表达的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读。

2、了解古代兵役制度的残酷,使学生认识战争的残酷,增强和平意识。

教学难点:1、从文章朴实的语言中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主题。

2、学习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联想、想象,揣摩理解诗句含义,把握乐府诗的语言特点。

教学内容及安排:一、导入:同学们,战争从古到今,在人类历史上可以说不计其数,有人曾做过这样的统计,在人类五千年文明史里,和平年只有392年,打个比方,如果把五千年看作一天的话,一天中有23个小时在打仗。

我国古代战争的频繁,同样给百姓带来巨大的灾难,十五岁从军到头发苍白才拖着伤残的身躯回到故乡,这又是怎样的悲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战争题材的古诗《十五从军征》二、乐府简介(一)乐府两汉乐府指音乐机关。

它除了将文人歌功颂德的诗制成曲谱, 演奏新的歌舞外,又收集民间的歌辞入乐。

《汉书艺文志》:“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

汉武帝采诗,除为考察民隐外,亦在丰富乐府的乐章,以供娱乐。

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二)汉乐府诗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辞》唐韦庄《秦妇吟》1、类别①贵族文人所作之颂歌②军乐③民间的歌辞,内容多为反映当时人民的生活、思想和感情;有写心志、抒情思、叙宴游、发怨愤,言战争行役等2、题材内容①反映战争、徭役的痛苦《战城南》反映汉代人民那种惨痛的战争生活非常深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