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4单元 第19课《春酒》(新版新人教版)
19、春酒琦君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2、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3、激化学生热爱故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难点:学习文中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
三、教学方法:朗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学前准备:小黑板、录音机、朗读磁带、布置学生预习。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相信有很多同学都熟悉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吧,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都知道,通过这首诗余光中先生想表达的是对故乡对祖国的怀念。
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经历。
她的故乡在浙江,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台湾,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疏解下列词语:气氛(fēn)两颊(jiá) 煨炖(wēidùn) 枸杞子(q ǐ)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三)、学习课文1、分析课文的内容——风俗美。
(1)、《春酒》为我们讲述了过年的故事,大家已经作了预习,浙江温州是如何过年的?请同学们讨论,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课文第一段。
(学生齐读第一段)(2)、过年的时候“我”最喜欢的是什么?明确:喝春酒(3)、春酒是什么时候喝?怎样喝?什么人喝?气氛怎样?明确:春酒是过了元宵之后乡里乡亲家家户户轮流邀请喝,气氛很热闹。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春酒》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春酒》学案[ 自主预读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枸杞..()()②门槛.()③挑剔.()④凑.齐()⑤薏.仁米()⑥chóu谢()⑦煨.炖()⑧两颊.()⑨家pēi()⑩如法炮.制()2.请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八宝酒,顾名思义....,是八样东西泡的酒。
②今年,我也如法炮制....,泡了八宝酒。
③我是母亲的代表,总是一马当先....,不请自到。
④可是叫我到哪去找真正的家醅..呢?3.走进作者,认识作品。
琦君:原名_________,小名春英,祖籍___________人。
现当代某某女作家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1949年赴台,曾任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4.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些事?5.通过自主预读,把你阅读时的困难、疑惑写在下面,准备交流。
[ 文本研讨 ]活动一朗读课文,尝“春酒”要求: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和语调。
思考:6.围绕春酒,作品中的人物做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一个字把人物与春酒联系起来。
____________春酒 _____________春酒____________春酒 _____________春酒活动二研读课文,品“春酒”要求:研读课文,与文本对话。
思考:7.琦君非常擅长在她的写人散文里采用细节描写,把人物刻画的生动形象。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童年生活的有趣?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为什么?(请在书上画一画,品一品,点评批注。
)活动三评读课文,悟“春酒”要求:品读课文,与作者对话。
思考8.作者怀念的仅仅是春酒吗?[ 拓展延伸 ]学过的古诗词中有很多表达对故乡思念的句子,想一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春酒》公开课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公开课:《春酒》【走进文本】教学流程: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导语:2、板书课题、作者:3、简介作者:(出示幻灯)二、整体感知课文,体味作者情感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配乐《思乡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划出你认为能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
2、想一想,作者怀念的仅仅是家乡的春酒吗?(宫峥组、道远组讨论)答:作者不仅仅是怀念家乡的春酒,文中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美、人情美,写自己对家乡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着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是对一种让人难忘的生活的深情怀念。
三、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课文(一)字词全解3、生难字词(端午组完成)炮制(páo)挑剔(tì)枸杞(gǒu qǐ)门槛(kǎn)酬(chóu)谢煨炖(wēi dùn)两颊(jíá)凑(còu)齐4、词语补注(道远组完成)①一马当先:作战时冲锋在前,形容领先、带头。
②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④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⑤落幕:闭幕。
⑥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二)感知文本5、作者在文中叙述了儿时在故乡的哪几件事?这些事都是作者家乡的风俗,你喜欢这儿的风俗吗?为什么?(谌迪组讨论)(板书明确: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风俗美)6、在这几件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晶晶组讨论)(板书明确:母亲“我”阿标叔乡邻乡亲)7、作者用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描写风俗。
请你找出来,并谈谈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交流后师作指导,出示幻灯)(1)母亲(秋爽组讨论)①“她总是笑眯眯地说:‘大约摸差不多就是了,我也是没有一定分量的。
’但她还是一样一样仔细地告诉别人。
可见她做什么事,都有个尺度在心中的。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喜气。
”(明确:突出母亲热情好客、慷慨大方)(2)花匠阿标叔(宇航组讨论)“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兴高采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4单元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9课春酒【导学目标】1.学习并欣赏作品极富情趣的细节描写和准确生动的语言,培养学生对生活、对亲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领会作者在娓娓道来的叙事过程中,让自己的情感自然流淌和舒放自然、典雅隽永的语言美。
3.培养热爱年文化、民族文化的热情。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有一种酒,一点点,就能醉你到白头,有一种情,一点点,就能牵动你的心,有一些人,虽然离去,但你永远难忘他的影,有一些事,虽然遥远,却又总是那么温馨……同学们,这首小诗,曾让著名的台湾女作家琦君几度午夜梦回,泪湿枕巾。
那么,是什么样的酒和情,又是怎样的人和事,会让她如此念念不忘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琦君,走进琦君的这篇回忆性散文,一起来听她把酒话往事,遥寄心中情。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生难字词(1)字音枸杞..(yì rén)..(ɡǒu qǐ)衣襟.(jīn) 薏仁煨炖..(wēi dùn) 甘醇.(chún) 酬.(chóu)谢过瘾.(yǐn) 两颊.(jiá) 斟.(zhēn)酒挑剔.(tī) 家醅.(pēi) 如法炮.制(páo)(2)词义年景:过年的景象。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导学案 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文中人物的性格品质。
2.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学习重点:1.体会本文细节描写的情趣意蕴。
2.了解母亲的性格品质。
学习难点:领悟文章中所含的思念故乡、追思亲人的情感意蕴。
知识链接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真。
当代台湾女作家、散文家。
作品多以儿童故事为主。
生于浙江永嘉县瞿溪乡一个旧式家庭里,既是官家小姐,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爱之深教亦严。
十二岁,随父母迁居杭州,入弘道女中。
高中毕业时,她以优秀的成绩直接升入之江大学,成为我国“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得意女弟子,。
“琦君”笔名的由来,是因夏承焘老师取“希世之珍琦”的“琦”字来称呼她,再加上“君”字的敬称。
大学毕业后曾在上海汇文女中及故乡永嘉县中教书。
1949年去台湾,服务于司法界,同时在大学任教,并挤出时间写作。
1977年,随夫留居美国。
2004年,与夫婿返台定居于台北县淡水镇。
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髻》、《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之一。
自主学习一、了解作者,阅读课文。
三、《春酒》中给我们讲述了哪些人?最重要的人物是谁?四、课文中有一句话点明琦君母亲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
摘录在下面,并用文中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至少用两个事例)五、家园中的女儿给人怎样的感觉?摘录文中相关描写,并简要分析。
六、文章结尾说,“可是让我到哪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此处把问号改为叹号可以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拓展延伸:琦君作品在上海求学时,母亲来信说她患了风湿病,手膀抬不起来,连最简单的缧丝髻儿都盘不成样,只好把稀稀疏疏的几根短发剪去了。
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9课 春酒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19 《春酒》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步骤:一、课文导入。
配乐朗诵:(打开音乐)相信有很多同学都熟悉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吧,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X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都知道,通过这首诗余光中先生想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怀念。
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某某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经历。
她的故乡在某某,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某某,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二、教学过程。
1、配乐朗读课文。
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为了更能读出感情来,我为你们配上音乐。
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注意画出你认为比较重要的词语,或不太熟悉的词语,同时来想一想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指出生字词。
气氛(fēn)两颊(jiá) 煨炖(wēidùn) 枸杞子(qǐ)薏草(yì)斟酒(zhēn)家醅(pēi)明确:一句话提醒了我,究竟不是道地家乡味啊。
可是叫我到哪儿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明确:通过自酿八宝酒来体现自己对家乡的怀念。
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3.作者为什么选择过新年、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个生活场景来写呢?明确:印象深刻、有代表性、有家乡味(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回答)师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随同作者回到她的故乡,来体验她的“家乡味”。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4单元 第19课《春酒》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写出了我对八宝酒的喜爱。“一点点”,指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走来走去”,说明“我”舍不得喝;“捏在手里”说明我对八宝酒的喜爱到了摔倒了都舍不得丢掉酒杯的地步。这足以证明八宝酒的香甜。
1.八宝酒(酒香加药香)------------正面描写人物分析
2.代表母亲喝母亲:勤劳
善良热情
3.偷舔八宝酒
4.醉了小花猫乡邻:好客淳朴
5.怀中舔春酒
6.邻居问酒方我:天真可爱
乖巧活泼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这次全组老师在各自研读文本深入挖掘发现的情况再进行交流自己的阅读发现,然后再提出自己的教学设想,场面比较活跃,由林老师主讲,我们从资深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的知识,这次集体备课收效颇丰.
(六)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思乡情结
1.思考:此时还能品尝到家乡八宝酒的味道吗?
点拨:我们帮作者把制作八宝酒的所有材料从家乡运来,是不是就能酿出来了?
设想把妈妈接到美国来酿酒,可以吗?
是的,记忆中的氛围已不存在了,温柔善良的母亲远离了琦君,无拘无束的童年已一去不复返,善良热情的相邻们更是隔山隔水。再找不到真正的家醅了!
(八)小结
作者无法再回到过去,但那甜甜Fra bibliotek春酒却让作者醉了几十年,这样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融入到作者的记忆深处,最终酿成了一杯思乡的酒。那么,在坐的每位同学以后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七.布置作业
1.课外欣赏有关思乡的民俗作品。
2.回忆自己童年时最令你难忘的人或事,完成200字的小练笔。
八.板书设计
春酒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学案
春酒八年级语文《导学案》课题:19 春酒教师寄语:我们是母亲放出的风筝,飞得再高,永远脱离不出母亲的视线;飞得再远,永远有那份牵挂在母亲心田。
预习案【知识】1、作者简介:琦君(1918-2006),原名潘希真,现当代某某女作家。
某某瓯海瞿溪人。
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后毕业于某某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
1949年赴某某,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某某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
后定居美国。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她的名字总是与某某散文连在一起。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包括《烟愁》《细纱灯》(获某某文艺创作奖)《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等。
她也是著名电视剧《橘子红了》的原作者。
看琦君的文章就好像翻阅一本旧相簿,一XX泛了黄的相片都承载着如许沉厚的记忆与怀念,时间是这个世纪的前半段,地点是作者魂牵梦萦的江南。
琦君在为逝去的一个时代造像,那一幅幅的影像,都在诉说着基调相同的古老故事:温馨中透着幽幽的怆痛。
1949年的大迁徙、大分裂,使得渡海来台的大陆作家都遭罹了一番“失乐园”的痛楚,思乡怀旧便很自然地成为他们主要的写作题材了。
林海音写活了老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某某,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熟读琦君作品的读者都会感觉到琦君的母亲在她作品中所占的分量。
琦君写得最感人的几篇文章几乎都是写她母亲。
可以说母亲是琦君最重要的创作泉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作品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
2、体会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3、了解作者故乡某某一带的新年习俗,领会文章中流淌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学习重点:学习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的写法。
学习难点:源。
琦君塑造的母亲意象是一位旧社会中相当典型的贤妻良母,充满了“母心、佛心”。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第19课《春酒》教案(新人教版)
1.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了童年生活的有趣?
2.如果把文中描写母亲的细节拍摄成一个个特写镜头,你最想选择哪个,为什么?
3.对乡邻的回忆中,重点提到了谁?
4.补充相关资料,感受作者情感。
5.通过这节课所学,为这杯春酒起一个酒名。
四、全文小结。
五、拓展延伸。
回忆古诗词中通过具体事物来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朗诵现代诗《乡色酒》、《乡愁》。
六、深入探究。
初步感受作者语言风格。
七、作业
圈点批注课外文段《桂花雨》,品评文章哪些细节可以体现琦君散文的语言风格。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读细节,读出童趣,读出乡情。
圈点批注,品出对母亲的思念。
读细节,读出乡情。
思考酒名。
回忆,思考。
朗诵诗歌。
思考。
激发学生兴趣。
锻炼学生提炼信息,概括文章的能力。
体会浓浓乡情。
教学重点
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乡之情。
教学方式
讲授式、品读式。
教具
多媒体等电脑设备。
板
书
设计
春酒
琦君
母亲酿春酒我喝春酒、泡春酒
乡亲尝春酒儿子评春酒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一、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文章内容。
2.围绕春酒,作品中的人物做了哪些事?请分别用一个字把人物与春酒联系起来。
《春酒》
任课教师
学科
语文
年级
初二
班级
课题
《春酒》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春酒》《春酒》教学反思人们常说:经历是人生一大财富。
有幸连续两年参加了区组织的创优杯赛课,两年的经历,两年的历练,让我从教学和心智上都在完善和成长,我不得不感叹,磨练是财富。
想想当初初次在区讲台上讲课的忐忑,我感慨,这期间,我感谢我校领导崔校长给我的机会,在我初登区级讲台时无数次细心的指教,感谢我对青二中所有的同事,是他们给我无数次支持,感谢教研员刘老师在初次区级公开课后给我的无尽鼓励,让我有信心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又是一次区级的亮相,10月22日的八年级《春酒》让我又一次对语文教学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过头来思考这节课,所做反思如下:1、轻松的平等交流的氛围的创设,活跃了课堂气氛。
我认为一节好课轻松平等氛围的创设尤为重要,在导入部分,我用了创设情境法,在品读细节阶段,我都给了学生充分发言的机会,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材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他们个人的感受和独特见解。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环节中,我的一个问题“为了寻找自己记忆中的家乡味,写了富有家乡味的哪些场面描写?”,但在学生的回答中,我觉得不甚满意的是,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场面”一词的概念,因此大受周折,但是我自觉在此环节中,我的一步步的启发引导,还是非常到位的,所以,学生对文本和主旨的挖掘很是深刻,以至于下课时,学生和我竟然有点难舍难分。
2、本节课主旨的挖掘,完成对一些关键词语的赏析成为本节课完成教学目标的亮点。
思乡这一主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不算陌生,但体会毕竟是不深的,让学生感受情感就成为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中,我用美丽不乏铿锵激昂的语言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学生通过赏析一些关键性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鉴赏,进而理解关于对母亲、乡情、童年的怀念,拓展延伸部分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对思乡情感的积累,让他们再次感受思乡的情感,八年级的孩子很容易被情绪感染,从而完成情感教育。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19、春酒教学目标:1.赏读细节,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
2.关注结尾,感受作者的故乡情结。
3.联系生活体验,编织每个人心中的故乡情结4.拓展感悟,从诗文中蕴涵的思乡情结升华到整个中华民族的故乡情结。
教学重点:品读语言,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乡深情,并充分感受“乡愁”这一文化现象教学过程:一.导入和学生交流当地家乡话开始。
是啊,只有道地的家乡人才会说道地的家乡话,只有道地的家乡人才会永远记得充满道地家乡味的风土人情。
对台湾著名作家琦君来说,令她念念不忘的是童年那杯充满道地家乡味的春酒。
让我们去细细品尝这杯故乡的“春酒”。
二.教师配乐朗读,通过拟酒名初步体会寄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1)问:能否取一个合适的酒名来体现作者寄寓在春酒中美好丰富的情感?学生取的酒名进行比较。
提示哪个酒名最能体现作者流淌在全文中的情感?思乡酒。
(2)问:这杯思乡酒中包含了作者哪些美好的回忆?看来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是和我的童年生活、母亲和乡邻们联在一起的。
(3)问:在这些充满温情的回忆中,你对作者所写的哪一份回忆印象最深刻呢?三.赏读细节,深入体会蕴涵在春酒中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几处细节,感受春酒中蕴涵的美好情感,品出一份道地的家乡味。
1.问:描写童年生活的哪些细节特别充满情趣?为什么?学生品析细节时,可以启发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来说说。
例子①“其实我没等她说完,……舔了多少个指甲缝的“八宝酒”了。
这里的“偷偷地”写出了作者的孩子般的胆怯与好奇;一个“舔”字活画出一个嘴馋可爱的小女孩的样子,充满童趣。
②母亲给我在小酒杯里只倒一点点……也是个酒仙呢。
“只”“一点点”说明对母亲的小气感到不满足,充满孩子气的天真与可爱。
“端、闻、走来走去”说明对酒的珍惜。
说小花猫是酒仙充满孩子般自由天真的想象。
足见我可爱的童心童趣。
③我是母亲的代表……肚子吃的鼓鼓的跟蜜蜂似的。
问:这个比喻恰当吗?用像皮球像企鹅不是更可爱更能突出“鼓”的形象吗?(因为蜜蜂采蜜和春酒的甜味相似,因为形体小更见我的可爱。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春酒》课中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9 《春酒》课中导学案【学习目标】1、领会文章的情感,感受作品的意蕴。
2、品味精彩语言,关注细节描写,学习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写法。
3、感受文中的风俗美、人情美,培养爱国念家之情。
【学习过程】一、导入教师朗诵余光中的《乡愁》,引入本课。
二、预习检测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情况。
三、感知内容1.听一听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在听的时候,注意试找出文中的旧照片。
2.找一找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想一想(1)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4.那么在异乡的新年里,琦君捧一杯春酒,勾起了关于家乡味的哪些回忆呢?5.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6.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__ ”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四、研讨品味1.在课文中找出关于母亲一些细节,品一品,这些细节好在哪里,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作好批注。
2. 关于“母亲”的细节3. 关于风俗人情的细节4.找一找“我”和“妈妈”的语言和行为,你来读读看你能读出什么?①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②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5.童年的我是怎样一个形象?6. 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呢?7.文中还写了哪些家乡风俗?这些当地的风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五、拓展延伸1.写一写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亮一亮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3.自我体验: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9课《春酒》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doc
导学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2.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重点品味文章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难点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导学过程
导学过程
导学
后
反思
一、熟悉作者
琦君,1918年出生,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14岁就读于教会中学。毕业于杭州之 江大学中文系。1949年赴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 定居美国。
家乡的一切都那 么美好,风俗美,人情更美,有淳朴厚道的乡亲,慈爱大度的母亲,天真可爱的“我”,特别是乡亲们 相处和睦,互 帮互助象一家人一样.所以作者眷恋越深,记得就越清楚,思乡之情就越强烈.
4.作者回忆儿时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喝春酒、喝会酒这几件事,有何意义?
风俗之美:新年虔诚地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添了几许神秘;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 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家家邀饮春酒、贺喜道福。寥寥 几笔就勾勒出一幅中国传统风俗画卷。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二、生字词掌握
碗盏舔 薏仁米枸杞
过瘾煨炖脸颊如法炮制
门槛挑剔橄榄 家醅
家醅:
•过瘾:
•煨炖:
•一马当先:
•顾名思义:
•如法炮制:
三、感知课文
•1、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作者 写这些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
•2、最能表达思乡感情的是哪句话?
3.为什么作者会在几十年之后对自己的童年对家乡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如此清楚,描绘的如此细致呢?
人情之美:家家户户轮喝春酒,大有“家家扶得醉人归”之景象;村子里有人需钱急用,大家起会捐助;正月里会首置酒表示酬谢 ,
八年级语文下册 19 春酒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9﹡春酒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 上课时间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体会其作用。
2.体会琦君散文结构严谨,写人传神,文笔流畅的特色。
3.理解文章表现的思乡这一主旨。
重点难点1.学习文章围绕“家乡的味道”精心组织素材的写法。
2.品味诗一般的优美的语言,领悟细节描写的精彩之处。
资料链接琦君,现当代女作家。
1917年生于温州,12岁时随家迁居杭州, 1949年迁至台湾,后定居美国。
自去台湾以后,琦君就再也没有回过温州,她曾深情地说过: “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琦君以撰写散文开始她的创作生涯。
而她现在已成散文大家。
她的名字总是与台湾散文连在一起。
琦君出版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堪称一位写童年故事的圣手。
她的散文,多写童年记忆,母女之情,友伴之谊。
她以中国传统温柔敦厚的情怀,以细腻温婉的笔致,将这些营造成了一个艺术世界。
其代表作品有:《烟愁》、《细纱灯》(获中山文艺创作奖)、《留予他年说梦痕》、《琴心》、《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她是著名电视连续剧《橘子红了》的作者。
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
家醅.( pēi ) 气氛.( fēn ) 两颊.( jiá ) 煨炖..( wēi dùn ) 挑剔.( tī )薏.仁( yì ) 斟.酒( zhēn ) 炮.制( páo ) 枸杞..( gǒu qǐ ) 门槛.( kǎn )2.解释词语。
家醅:自家酿的酒。
醅,这里泛指酒。
挑剔:过分严格地在细节上指责。
过瘾:满足某种特别深的癖好,泛指满足爱好。
落幕:闭幕。
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
形容领先;带头。
顾名思义: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如法炮制:依照成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3.读课文,你喜欢文中哪些语句?请用波浪线标记,并写一句话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春酒》【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表达的情感。
2、通过朗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读语句,来理解作者通过叙述家乡的风土人情来表达浓浓的思乡之情。
3、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新课程的“大语文”观念,倡导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乐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倡导快乐学习,尊重阅读个性。
【学习重点】让学生学会感悟,即通过作者对故乡过年时春酒、会酒的怀念来感悟作者真挚、热烈、深厚的思乡情。
【学习难点】透过对语言文字的朗读与解析来体悟情感。
【自主预习案】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①元xiāo()节②lì()枝③枸qǐ()④门kǎn()⑤脸jiá()⑥páo()制⑦挑tì()⑧家pēi()2.解释下列词语。
①一马当先:____________②顾名思义:____________③家醅:____________④酬谢:____________3.《春酒》是一篇诗化的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____________,抒发了____________之情。
4.写出几个表现游子思乡的诗句。
5、品读下列语句,有的表现民风民俗的,有的表现人情的,请选填答案。
A.民风之美 B.人情之美(1)新年里迎神拜佛,有诸多禁忌。
()(2)家家户户轮流邀喝春酒。
()(3)元宵节后,换下的供品堆得“满满一大缸”,孩子们兴奋、快乐地吃。
()(4)母亲很乐意把花厅“供人请客”,并捧出自己泡的“八宝酒”为人助兴。
()答案1.①宵②荔③杞④槛⑤颊⑥炮⑦剔⑧醅2.①形容领先。
②看到名称,就联想到它的意义。
③自家酿的酒。
④用金钱礼物等表示谢意。
3.散文琦君故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对童年、对故乡和对母亲的无限追思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5、(1)A(2)B (3)A (4)B【课内探究案】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配乐朗诵:(打开音乐)相信有很多同学都熟悉余光中的《乡愁》这首诗吧,会背的同学和我一起背一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故乡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大家都知道,通过这首诗余光中先生想表达对故乡对祖国的怀念。
我想,远离故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思乡的感受吧。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琦君,是台湾著名的女作家,和余光中先生有相同的经历。
她的故乡在浙江,在故乡上过小学、中学和大学,而后去了台湾,时隔几十年她还是思念她的故乡,在她的很多文章里都有所反映,让我们一同来阅读她的《春酒》,看看她又是怎样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文)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一)寻情1、听一听。
配乐朗读课文。
我请几位同学分别来朗读课文,为了更能读出感情来,我为你们配上音乐。
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注意试找出文中的旧照片。
2、找一找。
文中那句话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3、想一想。
(1)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样的具体行动方式表达出来的呢?(2)酒既然是作者思乡情感的寄托,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
本文题为春酒,作者仅仅就是来写春酒的吗?(二)品情1、寻情句。
再次走进文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课文中有许多细节写得很有情趣,表现出作者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浓浓的感情。
先独立思考,然后与你的组员交流,分享发现的快乐。
2、赏妙笔。
用句式说话:我喜欢文中“_____________ ”这句话,因为_________________ 。
3、方法小结:明确:(三)悟情1、读一读。
找一找“我”和“妈妈”的语言和行为,你来读读看你能读出什么?2、悟一悟。
①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在几十年之后对家乡的过年时的生活细节记得那么清楚,描写得那么细致呢?明确:②琦君曾这样深情地说过:“像树木花草一样,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若能忘掉故乡,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
”我们读了文章后,从作者的回忆中,我们似乎也跟着作者回到了她的童年,感受到作者家乡浓浓的风土人情味;那种浓郁的家乡情显现在字里行间。
现在我们再一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在音乐中,大家共同朗读课文的最后两小节,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三、结合目标,有效训练。
(四)描情1、写一写。
历经坎坷的诗人,忧国忧民的诗人,多愁善感的诗人,将他们漂泊异地的惆怅和思念家乡、亲人的愁苦寄寓于月。
于是,他们的诗篇和月光一起光耀千古,拨动着后人的心弦。
积累有关“思乡”的古诗名句。
2、亮一亮。
学生漫谈自己过年的故事、体会。
【拓展检测案】一、课内语段阅读。
①春酒以外,我家还有一项特别节目,就是喝会酒。
凡是村子里有人急需钱用,要起个会,凑齐十二个人,正月里,会首总要请那十一位喝春酒表示酬谢,地点一定借我家的大花厅。
酒席是从城里叫来的,和乡下所谓的八盘五、八盘八(就是八个冷盘,五道或八道大碗的热菜)不同,城里酒席称之为“十二碟”(大概是四冷盘、四热炒、四大碗煨炖大菜),是最最讲究的酒席了。
所以乡下人如果对人表示感谢,口头话就是“我请你吃十二碟”。
因此,我每年正月里,喝完左邻右舍的春酒,就眼巴巴地盼着大花厅里那桌十二碟的大酒席了。
②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但总是很乐意把花厅给大家请客,可以添点新春喜气。
花匠阿标叔也巴结地把煤气灯玻璃罩擦得亮晶晶的,呼呼呼地点燃了,挂在花厅正中,让大家吃酒时划拳吆喝,格外的兴高采烈。
我呢,一定有份坐在会首旁边,得吃得喝,这时,母亲就会捧一瓶她自己泡的八宝酒给大家尝尝助兴。
③席散时,会首给每个人分一条印花手帕。
母亲和我也各有一条,我就等于得了两条,开心得要命。
大家喝了甜美的八宝酒,都问母亲里面泡的是什么宝贝。
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其实母亲是滴酒不沾唇的。
1.用一句话概括所选文段的内容。
2.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第②段中对花匠阿标叔的描写属于细节描写,这个细节写出了他的什么特点?在文段中再找一处细节描写。
4.文段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参考答案:1.在家乡喝会酒的情形。
2.母亲是一个勤劳俭朴、善良大度、很有灵性、充满美德的人,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3.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性格。
细节描写,如:母亲得意地说了一遍又一遍,高兴得两颊红红的,跟喝过酒似的。
4.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二、课外语段阅读。
百衲衣叶大春①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
②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
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
③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
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
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
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
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④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
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
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
她很感激百衲衣。
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⑤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
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
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
”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⑥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⑦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
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
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
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1.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
在表现母爱时,作者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渲染两种方式。
正面描写有:____________。
侧面渲染有: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3.文章的结尾,作者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的话回答)4.概括本文的中心。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参考答案1.冲进火中抢百衲衣,珍藏百衲衣,送百衲衣给我访问民俗专家,揭示百衲衣的含义2.表现了母亲浓浓的慈爱。
3.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4.通过叙述作者小时候穿百衲衣的故事,赞美了浓浓的母爱并呼吁弘扬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
5.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题。
示例:“莫以善小而不为”或者“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