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教学大纲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课程教学大纲暨一课多师具体讲述内容分配2015年9月导论 (池忠军老师)一、进入21世纪的人类社会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三、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认识中国与世界四、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薛绍斌老师)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世界多极化趋势及其影响四、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第二讲当代发展问题(李金齐老师)一、当代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二、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人类面临的共同课题三、全面发展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四、中国坚持科学发展对于解决发展问题的贡献第三讲当代社会建设(尹保华老师)一、社会建设理论及其意义二、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建设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第四讲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于衍平老师)一、生态环境理论及其意义二、全球环境问题的形成三、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共同责任第五讲当代社会思潮(焦金波老师)一、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形式二、当代资本主义价值观及其对社会思潮的影响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第六讲当代科学技术发展(阎国华老师)一、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巨大影响二、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态势三、科技创新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第七讲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亓光老师)一、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概况二、当代资本主义主要问题三、国际金融危机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第八讲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罗肖泉老师)一、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三、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光辉前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大纲摘要:一、前言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发展观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政治制度2.经济制度3.文化制度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全面深化改革3.全面依法治国4.全面从严治党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球视野1.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促进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3.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七、结论正文:【前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历史和实际需要,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伟大事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我国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本文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特征、理论体系、制度优越性以及建设任务进行阐述,以期为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与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础上,根据中国国情和实际需要,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进行创新发展的事业。
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这些理论成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政治制度上,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济制度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文化制度上,坚持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内容。
通过系统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讲授和学习,使学生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能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1.1了解学科对象、性质及其地位。
课程目标2:2.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史与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课程目标3:3.1了解社会主义革命理论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加强社会主义信念。
课程目标44.1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与现状,强化社会主义道路自信。
课程目标55.1拓展视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之外的当代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课程目标66.1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前景(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三、教学内容导论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和性质1.教学目标:学习和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体重的地位。
3.教学内容:导论从总体上概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及其历史发展,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学科性质,指明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法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3.教学内容: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理论贡献和评价;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创立的过程和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的发展。
4.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教学目标:学习并把握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的基本知识,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把握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基本理论观点。
2.教学重难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二○○四年八月前言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是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学法规,是检查与评估研究生教学内容和课程管理的重要文件。
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规范研究生课程教学,根据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需要,在修订了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专业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组织制定、修订了23门学位课程和21门非学位课程的教学大纲。
希望各学科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认真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教学和考核,保证“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的实施。
本大纲由我院研究生处负责组织汇编,在汇编过程中,难免有疏误之处,请广大指导教师和授课教师批评指正。
湖北中医学院研究生处二○○四年八月一日目录一、公共必修课(01)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101)(博士课程) (5)英语(102)(博士课程) (7)日语(103)(博士课程) (9)自然辩证法(104) (10)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05) (11)英语(106) (13)日语(107) (15)计算机应用(108) (17)医用统计学(109) (18)二、专业学位课(02)超微病理学(201)(博士课程) (20)中医基础理论研究(202) (23)内经研究(203) (25)伤寒论研究(204) (27)温病学研究(205) (29)金匮要略研究(206) (31)中医内科学研究(207) (34)中药学研究(208) (37)中药化学专论(209) (38)病理学(210) (39)层次局部解剖学(211) (42)胸腹盆腔解剖学(212) (45)现代针灸与实验研究(213) (47)针灸医经医籍选讲(214) (49)三、选修课(03)光谱、色谱技术(301) (50)中药炮制学专论(302) (51)中药鉴定学导论(303) (53)中药药剂学导论(304) (55)中医科研设计(305) (57)文献检索(306) (58)中医历代名医选讲(307) (60)中药药理学实验(308) (62)神经生理(309) (64)循环生理(310) (66)生物化学(311) (68)实验动物学(312) (69)免疫学(313) (72)分子生物学(314) (73)高等有机化学(315) (76)实验高等有机化学(316) (77)现代仪器分析(317) (78)专业外语(318) (79)现代新技术、新方法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319) (82)GAP系列讲座(320) (84)中医常见症状的鉴别诊断和治疗(321) (85)一、公共必修课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博士课程)课程编号:206101开课单位:社科部自然辩证法教研室任课教师姓名及职称:宋子良教授授课学期: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学时学分:50学时;2.5学分教学方式:课堂授课、分组讨论、外出调查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宋健主编,科学出版社,199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与马克思主义教学纲要》,祝世讷编,山东中医药大学印行,200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任务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20世纪以来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进展、成就进行理论总结,对于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丰富和发展进行理论研究。
01007722《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教学大纲
01007722《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当代资本主义专题研究英文名称:Special Topic on Contemporary Capitalism课程编号:01007722课程学时:32课程学分:2课程性质:选修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预修课程:无大纲执笔人:吴涛一、课程目的与要求进入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们坚决实行对外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既要克服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绝对对立起来的片面观点,大胆吸取和借鉴当代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以建设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又要时刻警惕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和分化我们的图谋,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
这就把全面地科学地研究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课题日益迫切地提上了日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的实质,把历史和现实、实际和思想结合起来。
要求学生在观察和研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过程中,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的指导,又要与时俱进地探索符合时代精神和客观实际的新答案。
本课程分成若干专题进行学习,每个专题都选用有代表性的专著和文献,在阅读和占有材料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和研究,然后教师总结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深入理解。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本课程在介绍当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本课程涉及的专题研究包括: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科技以及阶级结构、社会保障制度、国际关系、当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发展模式等。
具体学时安排:1.导论: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并没有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学时)2.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及其特点;资本主义从一般垄断到国家垄断的演变;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第三条道路”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6学时)3.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的基本原则;当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系;当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评析(4学时)4.当代资本主义文化:自由主义的价值观;文化领域的新问题;当代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动向;当代资本主义的文化的历史地位(2学时)5.当代资本主义科技:科技发展的基本态势;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科技发展的社会影响(2学时)6.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背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变化的趋势(2学时)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2学时)8.当代资本主义国际关系与世界体系(2学时)9.当代资本主义发展模式: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模式;后发国家的资本主义模式(4学时)10.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2学时)11.研讨和总结(4学时)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1.严书翰、胡振良:《当代资本主义研究》,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年2.靳辉明、罗文东:《当代资本主义新论》,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主要参考书:1.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1971年2.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2年3.徐崇温:《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重庆出版社,2005年4.张彤玉、丁为民、陈英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熊性美、薛敬孝:《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与危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6.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84年7.W.E.哈拉尔:《新资本主义》(中译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8.彼特.德鲁克:《后资本主义社会》(中译本),上海译文出版社,1998年9.吉尔平:《全球资本主义的挑战》,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10.诺姆.乔姆斯基:《新自由主义与国际经济秩序》,江苏人民出版社11.大卫.雷斯曼:《保守的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罗纳得.多尔:《福利资本主义与股票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13.苏珊.斯特兰奇:《赌场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14.特奥托尼奥.多斯桑托斯:《帝国主义与依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15.萨米尔.阿明:《不平等的发展——论外围资本主义的形态》,商务印书馆,2000。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INT206 学时数:4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为国际政治专业的专业系列课。
通过本课程的介绍和评析,使学生对当代世界两种制度、三类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有一个总体的了解,从而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同时,通过对西欧主要社会党、共产党等左翼政党、前苏联东欧地区共产党及冷战后该地区主要左翼政党的研究以及亚洲、拉丁美洲共产党执政国家的跟踪,为学生们进一步研究西欧、俄罗斯、前东欧各国、东亚及拉丁美洲的区域和国别政治打基础。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兴亡(6学时)第一节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几个问题一、社会主义在相对落后国家首先胜利引起的争论二、社会主义首先在相对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三、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胜利必须解决好的几个问题第二节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形成一、苏联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二、斯大林在苏联模式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三、苏联模式的内容和主要特征四、苏联模式的是非功过第三节从赫鲁晓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一、赫鲁晓夫时期的社会主义二、勃列日涅夫时期的社会主义三、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短暂的过渡时期四、戈尔巴乔夫时期的苏联第四节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和教训一、苏联剧变和解体的原因二、苏联剧变和解体的教训三、冷战后的俄罗斯共产党第二章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失败(6课时)第一节东欧八国社会主义的的诞生一、东欧八国走上社会主义的过程二、东欧八国与苏联的关系第二节东欧各国的改革与探索一、南斯拉夫的探索二、波匈等国的改革第三节东欧各国的剧变及其主要教训一、东欧各国剧变的过程和原因二、东欧各国剧变的主要教训三、冷战后的东欧各国共产党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6课时)第一节中国社会主义曲折发展的三个阶段一、从初步探索到独立探索:成就与问题二、曲折发展的历史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中国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一、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过程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三、邓小平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第三节第三代领导人对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一、江泽民的三个代表二、胡锦涛的以民为本第四章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不同命运(6课时)第一节蒙古社会主义的幻灭第二节朝鲜在困境中坚持社会主义第三节走在革新开放大道上的越南社会主义第四节老挝向社会主义稳步过渡第五节稳妥求进的古巴社会主义第五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6课时)第一节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一、社会党和社会党国际的历史和现状二、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策三、社会党国际的民主社会主义实践及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前景四、民主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第二节各国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一、共产党的“欧洲共产主义”二、葡共、希共、美共等老共产党的社会主义三、新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共产党的现状第三节其他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一、托派第四国际的社会主义二、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三、绿色运动、绿党和生态社会主义第六章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6课时)第一节战后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的兴衰一、战后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兴起的原因及其特点二、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的基本类型三、亚非拉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的低落第二节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社会主义一、亚洲的社会主义二、阿拉伯社会主义三、非洲的社会主义四、拉丁美洲的社会主义第三节发展中国家共产党的科学社会主义及其他社会主义派别一、发展中国家各国共产党概况二、格瓦拉主义三、基督教的社会主义三、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重点指导学生自学和自己组织研讨。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英文) Scientific solialism in Theory and Practice课程编码:13111A02课程类别:学科基础必修课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开课学期:9课程学时:总学时 48 学时(其中理论课 48 学时,实验课 0 学时)课程学分:3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并修课程:无课程简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属于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课。
这门课的主要内容是:在准确阐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和阐述20世纪的社会主义实践,总结其成败得失,探讨其深层次原因和经验教训,研究和分析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在理论上的丰富和发展,展望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并探析其主要特征。
本门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覆盖面广、与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
作为专业基础理论课,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课程教育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基本原理和理论基石;通过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在全世界的传播与实践、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与发展,明确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在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探索适应时代、适合各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注意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阶级斗争的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理论热点问题,为今后走入社会,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打下良好的政治素质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安排章节章节名称学时安排导论 4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10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0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 10第四章全球化浪潮下资本主义世界主要 8社会主义政党的新变化与新探索第五章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命运 6导论【教学内容】1.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2.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来源;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和理论前提;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意义和方法;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3.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1.掌握:科学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2.熟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及其精神实质;科学社会主义的三次飞跃3.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发展的线索【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4学时第一章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初步实践【教学内容】1.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论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2. 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三个历史阶段及其特点;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和历史局限;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必然性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教学要求】1.掌握: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和推动发展2.熟悉: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与局限,工业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要意义3.了解:空想社会主义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主义的诸多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的不断发展【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10学时第二章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1.资本主义的垄断性发展与世界性危机;俄国“一国胜利”的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最初道路;分析苏联模式的成败得失;展示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胜利发展2.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形成与历史成就;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如何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如何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学要求】1.掌握: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和历史教训;如何评析苏联社会主义模式2.熟悉:列宁的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列宁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特点;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国际上的推广3.了解:列宁的帝国主义论;认识和评价赫鲁晓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勃涅日涅夫的改革;认识和评价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学时】10学时第三章当今社会主义国家对各具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探索【教学内容】1.战后科技的迅速发展,剖析苏东改革及教训;中国特色成功经验与深入发展态势;分析越南、老挝、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道路2.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重要贡献;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理论上的突破和发展【教学要求】1.掌握:越南、老挝的社会主义革新与开放;朝鲜、古巴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YOU 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适用于各专业研究生社会科学部马克思主义原理教研室编二0一一年六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Study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二、教学对象:本大纲适用于全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学分与学时:2.0学分。
总学时为36学时,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6学时。
四、课程模块类别及课程属性:本课程为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模块必修课。
五、课程性质、任务和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是我校各专业硕士研究生公共必修课,是对研究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公共必修课。
本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分专题研究和介绍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深化本科阶段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进一步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的主题;二是讲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四是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五是讲述当代中国与世界及当代中国的外交政策。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重大问题的认识,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提高运用这一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六、教学重点: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二是当代中国的阶段性特征与战略机遇;三是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全球化条件下中国的对外开放;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五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六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七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2013年版)目录导论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三、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第一讲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一、当代中国的基本特点二、当代中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重要战略机遇期三、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和制度二、加快形成新的发展方式三、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第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三、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四、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第四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制度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与竞争力五、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第五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二、保障和改善民生三、统筹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第六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和制度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四、应对重大环境问题挑战第七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建设理论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考验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第八讲当代中国与世界一、当今世界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二、当代中国同世界关系的历史性变化三、中国的国际战略与对外方针政策四、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导论教学基本要求1.认识和把握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
2.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当代中国的主题和基本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的主题,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当代中国,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完成当代中国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格
思政部思政课实践教学大纲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课程教学大纲(非独立开课课程)开课系(部):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课程类型:实践课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32其中实践学时:32学分:2适用专业:全院本科各专业开课学期:第二学期先修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一、课程简述本课程是研究当代社会主义,主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发展道路和基本规律的科学。
它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学科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和知识,是一门最具有指导性、实践性的课程。
该课程的社会实践与理论教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为全校本科专业学生的公共必修课。
二、课程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1、实践目的:本课程的实践教学主要目的是为进一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号)的要求,为了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改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门课程的教育教学效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能力。
2、基本要求:学生必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及指导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掌握并理解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论内容,做好社会实践的各项准备工作,选定社会实践的课题,确定社会实践对象、方法与时间,确定课题小组的社会实践的实施计划,及时整理、分析调查成果并进行归纳总结,完成社会实践报告的撰写,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践方式与注意事项1、集中理论指导与分散社会实践、社会调查相结合。
2、遵循“就近就便,经济高效”原则,加强安全防范、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注意人身和财物安全,严禁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活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
硕士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硕士研究生了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发展史,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重点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内容及其作用,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的自觉性。
二、教学方式教师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和相关实践教学相结合。
三、教学时数36学时四、成绩构成和考核方式平时成绩10分,期末成绩90分,开卷考试。
五、教学参考材料邓淑华主编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胡锦涛纪念建党90周年讲话及与课程相关的各种资料。
六、教学内容导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引导当代中国不断前进的伟大旗帜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形成过程:从改革开放初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到1982年12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再到13大的“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再到17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高高举起的主要标志:从党的12大到党的17大,党的历次代表大会政治报告题目中始终不变的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构成:从17大的“两大构成”到胡锦涛建党90周年的“三大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作用:当代中国一切进步的根本原因,当代世界和平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一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渊源和理论基础1、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理想: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合理性和局限性;2、西方近四百年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贡献和历史局限性;3、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
重点讲授基本原则和东方社会理论(即落后国家如何走向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4、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和贡献:主要讲授列宁关于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思考。
第二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背景、国际环境和实践基础1、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从斯大林模式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毛泽东对中国特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后来的经验教训;3、和平发展的时代主题、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问题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浪潮及启示。
当代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十八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 主义。 这一时期是用法律理论来论述空想社会主义的理论。 较前一阶段更为抽象。(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 基本思想: 废除私有制,消灭阶级特权和阶级差别,建立人与人之间 政治权利和个人社会地位真正平等的完善的社会制度; 主张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用法律条文的形式对自己的理 想制度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为了防止人因为贪欲而堕落,主张限制生产和消费,实行 禁欲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
圣西门
圣西门 (1760-1825)法国思想家,代表作《论实业制度》。 他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新制度代替旧制度
《乌托邦》
没有商品货币关系,金银被用来制造便桶溺器。乌 托邦人也奉行一夫一妻制和宗教自由政策。 莫尔的结论非常明确:私有制乃万恶之渊薮。私有 制使“一切最好的东西都落到最坏的人手中,而其 余的人都穷困不堪。”因此“只有完全废除私有制 度,财富才可以得到平均公正的分配,人类才能有 福利。”莫尔在社会主义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 有制,建立公有制的问题。
“乌托邦”这本书中批判了新生的资本主 义关系,描写了人民的痛苦。
莫尔“羊吃人”的名言成了当时民歌中经常引 用的佳句,他那对圈地运动的详细描写成了马 克思在《资本论》中叙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 野蛮方法时所引用的生动素材。
当然,处于那个时代的莫尔还不可能理解资本 主义的历史地位,也无法指出实现理想制度的 真正途径,他的乌托邦只是一个空想而已。
社会主义词源
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 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 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 学。 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 期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 植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 步得到使用。 梁启超是最先把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 中国来的人,李大钊是第一位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 主义学说的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社会主义研究》课程教学大纲(2004年制定,2006年修订)课程编号:310055英文名:Study of Contemporary Socialism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前置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政治经济学后置课:当代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济学学分:2课时:34学时主讲教师:胡连生选定教材:胡连生、杨玲著:《社会主义界说-——对20世纪社会主义的反思》,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课程概述:本课主要讲述:本课主要对当代三大社会主义流派:科学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进行介绍、分析和研究,讲授重点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具体讲授内容是:1、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2、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正确认识;3、战后苏东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走向垮台的原因;4、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晚年失误的教训;5、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之路的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6、越南、古巴、朝鲜、老挝社会主义发展简介;7、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发展演变及其评析;8、“第三条道路”的基本主张、发展演变及其评析;9、瑞典的福利社会主义、职能社会主义、基金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实质;10、战后民族社会主义兴起的原因,民族社会主义的流派、主张,民族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向。
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基本情况,正确认识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挫折和和曲折发展进程,增强社会主义信念。
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展知识领域,具有世界眼光,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以及传统社会主义的比较方法。
在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比较中,认清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应从当代国外社会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中借鉴什么,防止什么。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复杂事物的认识能力、辨别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方法:1、运用实证教学法。
考虑到多数学生对当代社会主义各国的情况了解较少,本课将选取大量真实客观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使之对当代社会主义有所了解,并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来认识社会主义。
2、运用比较教学法。
为使本课更生动、更具现实针对性,本课将把传统社会主义、当代国外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以比较研究,使学生对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及其基本经验认识的更清楚,使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道路有更深刻的认识。
3、师生互动教学法。
教师在向学生介绍大量真实客观的资料后,将组织学生深入研讨,对探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以启发和积极引导。
4、运用多媒体教学法。
教师编制多媒体教学课件,使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更具说服力。
各章教学要求及教学要点导言教学要求:通过导言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重点掌握为什么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怎样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对当代社会主义有一个总体上的概要的了解。
教学内容:一、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在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发展的。
只有了解当代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才能更清醒地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实事求是地认识当代社会主义,分析当代社会主义,是成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要探索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探索社会主义的今后走向及其发展道路,不仅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要对当代社会主义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
不懂得当代社会主义,就无法真正懂得科学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研究当代社会主义的基本方法1、比较分析法。
将传统社会主义与当代社会主义进行比较;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比较;将科学社会主义的某些做法与民主社会主义进行比较。
2、实证分析法。
本课将选取大量客观真实而且较新的资料介绍给学生,使学生在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
思考题:1、为什么要研究当代社会主义?2、科学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课时分配:3课时第一章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终于找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之路。
重点掌握列宁晚年提出的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以及在列宁领导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教学内容:一、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第一,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第二、利用市场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第三,利用私人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四,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第五、利用个人利益驱动机制建设社会主义,第六,通过发展个体经济建设社会主义。
二、反腐倡廉的不懈努力第一、反对腐败,态度坚决。
我们面前的三大敌人是:㈠共产党员的狂妄自大。
㈡文盲。
㈢贪污受贿。
第二,惩治腐败,严刑峻法。
共产党员犯罪应加倍严厉地惩办,对贪污受贿行为应实行严刑峻法。
第三,防止腐败,重在监管。
以检查敦促廉政,以监督保证廉政,以勤政强化廉政三、临终前的继续求索第一,文明的合作社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
这种合作企业既是私人企业,又是集体企业。
第二,用厉行节约的办法发展大机器工业。
第三,“新经济政策”是建设社会主义的真正途径,新经济政策就是我们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搞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四、遗憾的结局列宁去世后,斯大林在同各种反对派的斗争中成为苏共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提出了一套与列宁晚年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相悖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推行了一套与新经济政策完全不同的经济、政治体制。
凭借强权,斯大林的社会主义理论成了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统,斯大林的社会主义体制成了社会主义的模式,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理论因此被封尘。
思考题:1、列宁晚年提出了哪些有价值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2、列宁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为何没有在苏联得以延续和贯彻?课时分配:3课时第二章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基本特征、曾经有过的历史作用。
重点掌握两点:一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
二是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
要正确认识斯大林社会主义历史作用和弊端。
教学内容:一、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
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特点:实行纯粹的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不惜牺牲农业和轻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
二、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形成及其特征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形成的历史条件,形成过程。
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实行一党制,以党代政,斯大林个人高度集权,实行至上而下的单向性权力制约,实行干部终身任职制度,个人崇拜严重,实行人治,破坏法治。
三、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认识斯大林模式坚持了公有制、坚持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坚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坚持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斯大林模式并没有充分地显示出社会主义应有的优越性,斯大林模式只是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主义的一种特殊选择,斯大林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成功之路。
思考题:1、试述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形成的特殊历史条件?2、斯大林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3、斯大林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课时分配:6课时第三章后斯大林时期苏联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赫鲁晓夫得改革及其夭折的经验教训。
了解当代社会主义各国在对待斯大林模式问题上的分歧和争执,了解勃列日涅夫对斯大林模式的维护和强化,进而使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日益僵化,深刻认识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垮掉的原因和经验教训,及其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教学内容:一、观点各异,对社会主义认识不一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历史功绩:拉开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进行了突破斯大林模式束缚的勇敢尝试,“秘密报告”存在的问题。
赫鲁晓夫的改革,改革的中途夭折。
社会主义各国对斯大林模式的不同认识,对社会主义的不同认识。
东欧的改革尝试,改革的收效甚微。
二、彷徨徘徊,失去了发展社会主义的良机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彷徨徘徊、裹足不前。
勃列日涅夫维护、强化斯大林模式,同斯大林的经济体制比较,勃列日涅夫时期有四个基本没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的发展战略没有改变,单一公有制经济的格局没有变,计划经济体制没有变,以行政强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调节手段没有变。
强化斯大林模式的后果是经济体制的僵化。
勃列日涅夫扼杀东欧的改革尝试,使整个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走进死路。
三、经济衰弱,传统社会主义走入困境苏联的经济成就以严重的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为代价,经济成就已成强弩之末,经济问题积重难返。
戈尔巴乔夫受新自由主义影响,变改革为改制:政治上推行三权分立,放弃共产党的领导,搞政治多元化,经济上推行休克疗法,500天计划,苏联因此解体。
作为苏联卫星国的东欧各国随之垮掉。
思考题:1、赫鲁晓夫得改革为何中途夭折?2、勃列日涅夫是怎样维护和强化斯大林模式的?3、简要概括苏联解体的原因?课时分配:6课时第四章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教学要求: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了解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实践的正确性及其深远意义。
教学内容:一、对传统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忽视发展生产力;主观主义、唯意志论盛行,忽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经济体制脱离生产力状况,束缚生产力发展;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形式;使人民处于普遍贫穷之中。
邓小平对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评价是: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
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消灭贫穷共同富裕;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不断发展生产力;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占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明确了社会主义应有的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收入分配制度: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对外经济政策:全方位的开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立国之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三、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的理论特色:坚持务实性、创新性;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新之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改革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邓小平理论科学解答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阶段、发展动力、根本任务、根本保证、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外部环境、祖国统一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生产力获得巨大的解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迅速增强,国民经济总量、科技竞争能力、生产制造能力、金融实力、国际影响力等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人民已经进入总体小康社会的水平,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