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历史期中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期中复习提纲
中国现代史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56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第二阶段:1956—1966为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十年)。
第三阶段:1966.5—1976.10为“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革十年)。
第四阶段:1978—今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改革开放)。
第一单元走向社会主义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
(一)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二)内容:1、制定《共同纲领》---临时宪法(从1949年-1954年起作用)(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国,(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
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
(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一)中央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1949,10.1下午2时)。
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
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
(二)大典盛况: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
54门礼炮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民族。
(①象征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表中的54个政治团体,②象征五四运动),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1921-1949)的历史。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
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
第2课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一、稳定物价之战
1、目的:为巩固新生的政权;2人民政府与投机商展开一场”米棉之战”;3作用:全国物价开始趋向平稳。
二、土地改革
1、时间:1950--1952年底;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了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5月同西藏签订和平协议,1951年10月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第3课抗美援朝(1950年10月---1953年7月)
1、原因:1)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2)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3)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
4)应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政府的请求。
2、总司令:彭德怀;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
4、意义: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5、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国际主义精神。
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措施(1、稳定物价;2、土地改革(1950.6--1952年底);3、西藏和平解放(1951));4、抗美援朝(1950.10--1953.7)
第4课走向国际舞台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和方针
1.新中国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
二、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外交
1、1953年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首次提出:1953年12月中印谈判;(2)共同倡导: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发展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
2、1955年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1).召开:时间:1955年4月,地点:印尼的万隆,参与国:亚非29个国家。
2).特点:有史以来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会议;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己举行的会议(性质\地位)。
3).万隆会议中心议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
4).会议中的矛盾: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国间矛盾错综复杂。
5).万隆会议出现分歧时周恩来提出了什么?呼吁什么?
答:求同存异;各国撇开分歧,为反对殖民主义的共同利益而加强团结与合作。
6)影响:大大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对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5课工业化的起步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一五计划:
(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2)时间:1953---1957年底;
(3)内容:重点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
(5)作用:是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一届人大)。
时间:1954年9月;地点:北京;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宪法性质)。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一届人大委员长。
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4、意义:一届人大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
第6课三大改造
第7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一、中共八大(1956年9月)
1.背景: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正在顺利开始;
2.内容: 1) 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的主要矛盾的变化(最大成果);
2)指出了当前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但是,由于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出现严重失误。
二、重大失误(1958年)
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
(1)大跃进:标志:盲目求快,片面的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炼钢铁运动。
(2)人民公社化运动:特点:一大二公(一大:规模大二公:公有化程度高)。
3、失误的原因:缺乏经验;对国情认识不足,急于求成;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等左倾错误泛滥。
4、教训: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民利益。
三、“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
1、发动
(1)、背景:毛泽东对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分析。
(2)、开始标志:1966年5月16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
2、1967年1月开始夺权,全面内乱
3、最大冤案:刘少奇案(说明了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4、1976年1月,周恩来逝世;9月毛泽东逝世。
5、结束标志: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6:文革中汲取的启示:1)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2)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反对个人崇拜;3)必须健全民主和法制,依法治国;5)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8课艰苦创业年代的英雄模范
铁人——王进喜;“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雷锋。
英雄人物的时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共同精神——艰苦创业、奉行为民、科学求真的精神。
第9课新国中走向世界舞台
一、中美建交
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一直采取对华敌视政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1971 年“乒乓外交”为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打开了大门。
过程:①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中国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意义:①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②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三、同世界各国的关系:
(1)1972 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中日联合声明》,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
(2)70 年代: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3)显著成就:建立和发展了同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二、重返联合国
概况:1971 年10月第26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意义:①中国正式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等上国际政治舞台。
②在联合国组织内,我国为实现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人类进步事业,做出了自己不懈的努力。
注:我国外交取得巨大成就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主要归功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