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简介

合集下载

国学文化简介课件

国学文化简介课件
在人的一生中,重要的不是你能做出什么伟大功业,而 是能否战胜自己。战胜自己,就是促使自己内心向善力量的 增长,去除心中的不良念头,塑造和重建自己的人格,而要 做到这一点,没有自省是办不到的。自省的方法很多,比如 慎独和曾子的三省吾身,这两个方法都注重内在的感悟。而 孔子这里提出的方法则是由外而内,避免了独坐枯思可能带 来疲倦和迷茫,从而使自省变得生动和活泼起来。

国学核心思想
核心思想:儒家正统思想
儒家思想,由孔子创立,(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思 想家,和教育家), 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 最初指的是司仪,后 来以此为基础逐渐形成完整的儒家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影响深远。它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儒 家学派对中国, 东亚乃至全世界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国学内容
“国学”应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 说。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 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 之学;其中六艺,指《诗》、《书》、 《礼》、《乐》、《易》、《春秋》六部经 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 技术:礼、乐、射、御、数、术。在古代, “六艺”中礼、乐、射、御,称为“大艺”, 是贵族从政必具之术,贵族子弟在太学阶段 要深入学习,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 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 是排在首位的。
三纲
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要求为臣、为子、为妻的必须 绝对服从于君、父、夫,同时也要求君、父、夫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 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
类似于孔子提出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五常
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 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 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 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 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 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小学生国学ppt课件

孟子仁爱
介绍孟子如何提倡仁爱,强调人与人 之间的关爱与尊重。
传统节日与习俗
春节贴福字
解释春节贴福字的传统习俗,寓 意幸福安康。
中秋节赏月
介绍中秋节赏月的习俗,象征团圆 和思乡之情。
重阳节登高
讲解重阳节登高的习俗,寓意避邪 祈福。
民间传说与神话
精卫填海
讲述精卫填海的故事,体现不屈 不挠、持之以恒的精神。
起源
国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春 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文化 繁荣为后来的国学发展奠 定了基础。
发展
汉唐时期,国学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 的传入,国学逐渐与世界 文化融合,走上了现代化 的道路。
02 国学基础知识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总结词
详细介绍汉字的起源、演变过程,以及汉字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课堂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参与国学教育,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
培养兴趣与习惯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活动,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 学习的习惯。
注重实践与应用
将国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如礼仪、待人接物等,让小学生体 会国学的实际意义。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起源于甲骨文,经过数千年的演变,形成 了现代使用的简化汉字。在PPT课件中,可以展示不同时期的汉字形态,以及其 与古代文化、历史的联系。
古代文学经典
总结词
介绍古代文学经典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等,分析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
详细描述
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学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介绍其作者、内容和文学特色,帮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特点。

中国国学文化

中国国学文化

民族服饰和饮食文化展示
民族服饰
中国民族服饰丰富多彩,如汉族的旗袍、马褂,苗族的银饰,藏 族的藏袍等。
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包括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八大菜系 ,以及茶文化、酒文化等。
饮食禁忌
中国饮食中也有许多禁忌,如佛教徒禁食肉食,回民禁食猪肉等。
THANKS
感谢观看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法律和刑罚来约束和惩治人们的行为。这
种观念与儒家“人性本善”的观念形成鲜明对比。
法家经典著作解读
《商君书》解读
该书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阐述了法家的政治、经 济、军事等思想。其中强调了法治的重要性,提出了“壹 刑”、“壹教”等主张。
《韩非子》解读
该书是韩非子的著作汇编,包含了丰富的法家思想。其中 提出了“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等观点,强调了 法律的公正性和普遍性。
古代戏曲
欣赏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代表作,以及明清 传奇剧等,体会戏曲艺术的魅力。
书法艺术欣赏与创作实践
01
02
03
书法流派
了解篆书、隶书、草书、 行书、楷书等书法流派的 特点与发展历程。
书法名家及作品
欣赏王羲之、颜真卿、柳 公权等书法名家的代表作 品,理解其艺术风格与审 美价值。
中国国学文化
目录
• 国学概述 • 儒家思想 • 道家思想 • 法家思想 • 兵法战略 • 文学艺术 • 民俗风情
01
国学概述
Chapter
国学定义与内涵
国学定义
国学是指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哲学、文学、 艺术等方面的学问,是中国传统学术的总称。
国学内涵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四部分,涵盖了古代中国 的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领域,是 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国学基础知识

国学基础知识

13、丁口 我国古代社会中以成年男子为劳动力(人丁),因而又以此称代百姓。《促织》: ‚里胥滑黠,假此科敛丁口。‛ 14、白身 百姓大多没有官职,因而又称‚白身‛,亦称‚白士‛、‚白丁‛。高适《送桂阳孝 廉》:‚桂阳少年始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晋书· 羊祜传》:‚以白士而居重位,何能不以盛 满受责乎?‛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15、庶人 亦单称‚庶‛,亦作‚庶民‛、‚黎庶‛,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庶‛, 众多。‚庶人‛即众人,指百姓。《左传· 襄公九年》:‚其庶人力于农穑。‛ 16、褐夫 古时对贫民百姓的称谓。‚褐‛为兽毛或粗麻制成的短袄,为贫贱人之服。‚褐夫 ‛为衣褐之人。《孟子· 公孙丑上》:‚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 17、 黎藿 本指粗劣饭菜,贫民生活困难,常以野菜充饥,就以‚黎藿‛代替百姓,意为吃 粗劣饭菜的人,用以区别肉食者。陈子昂《感遇二十九》:‚肉食谋何失,黎藿面纵横。‛ 18、蒿莱 指野草,杂草。百姓多住乡野,故称蒿莱。陈凤梧《明》:‚我愿吾皇法三代,早 施仁政及蒿莱。‛ 19、苍生 本是草木生长的地方,有时也借指百姓。李商隐《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问苍生问鬼神。‛ 20、闾阎 。‛ 本指里巷的门,也常指贫民。《史记· 苏秦列传》:‚夫苏秦起闾阎,连六国从秦
①起源: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涂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 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③经典著作:《伊尹说》、《鬻子说》、《虞初周说》、《青史子》
(9)农家
①起源:农家者流,盖出于农稷之官。播百谷,劝耕桑,以足衣食,故八政 一曰食,二曰货。孔子曰 “所重民食”,此其所长也。及鄙者为之,以为无 所事圣王,欲使君臣并耕,悖上下之序。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摘要:
1.国学简介与起源
2.国学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3.国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途径
4.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5.总结与展望
正文:
一、国学简介与起源
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远古时期,是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积累的宝贵财富。

它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领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二、国学的主要内容与分类
1.经部:包括儒家经典、道家经典、佛家经典等,如《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等。

2.史部:主要研究我国的历史典籍,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3.子部:包括诸子百家及后世学者著作,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说。

4.集部:文学作品集,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

5.小学部:文字、音韵、训诂等方面的研究,如《说文解字》、《尔雅》等。

三、国学的研究方法与学习途径
1.传统研究方法:考据、训诂、音韵、校勘等。

2.现代研究方法:文献学、历史学、哲学、文化学等。

3.学习途径:阅读原著、研究注释、参加讲座、交流学艺等。

四、国学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与应用
1.提升个人修养:学习国学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2.社会价值: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样性,为国家软实力提供支持。

3.应用领域:教育、文化产业、心理咨询、企业管理等。

五、总结与展望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涵盖了我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要继续深入研究国学,挖掘其现代价值,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 《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 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十三经是由汉朝的五经逐渐发展而来 的,最终形成于南宋。 汉朝: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唐朝:
九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 《窦娥冤》(元代关汉卿)、《西厢记》(元代 王实甫)、《牡丹亭》(明朝汤显袓)、《长生 殿》(清朝洪升 )
晚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十二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
五代:
十一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
南宋: 十三经——《诗经》《尚书》《周礼》 《仪礼》《礼记》《周易》《左传》 《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 《孝经》《孟子》
1、什么叫国学? 国学是指儒学为主体 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 2、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包括哪些内容? 包括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 。 3、国学以学科分: 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 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哲学为主流 。
国学主要研究的典籍:十三经。
十三经是指在南宋形成的十三部儒家经典。
中国四大发明: 火药(三国的马钧)、指南针(战国的司南)、造纸 术(汉朝的蔡伦)、印刷术(北宋毕升) 中国四大书院:有河南嵩阳书院、湖南岳麓书院 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应天书院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 《红楼梦》(清代曹雪芹)、《三国演义》(元末明 初罗贯中)、《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西 游记》(明朝吴承恩)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意义
国学对于传承中华文化、弘扬民族 精神、培育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 要意义。
国学的发展历程
起源
国学起源于先秦时期,经历了春 秋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等不
同历史时期。
发展
国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 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不同 的学派,各学派思想相互交融、
相互影响。
现状
现代国学研究已经不再局限于传 统文化的范畴,而是与现代社会 、现代科技等多方面相结合,呈
现出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国学的重要性
文化传承
民族认同
国学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传 承和弘扬国学,可以延续中华民族的文化 基因,增强民族凝聚力。
国学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符号,有助 于培养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道德培育
智慧启迪
国学中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等蕴含着丰 富的道德理念,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积极作用。
君主专制
法家主张君主专制,认为这样才能使国家统 一。
墨家思想
兼爱非攻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节葬节用
墨家主张节葬节用,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非攻非乐
墨家主张非攻非乐,认为这样才能避 免战争和浪费。
尚贤尚同
墨家主张尚贤尚同,认为这样才能实 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气或情绪波动过大。
治国理政
总结词
以人为本,勤政为民
• 以人为本
治国理政要以人民为中心,关注 人民的需求和利益。
• 勤政为民
官员要勤政为民,尽职尽责,为 人民群众服务。
• 廉洁奉公
要保持廉洁奉公的形象,不收受 贿赂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 公正公平

什么是国学知识.doc

什么是国学知识.doc

什么是国学知识“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

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什么是国学知识”,欢迎大家阅读,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什么是国学知识国学简介:“国学”一词,古已有之。

“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

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

今“国学”之意是指以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为载体,表现中华民族传统社会价值观与道德伦理观的思想体系。

但是定义仍然需要学术商榷,未得到确定定义。

内涵价值:国学,不仅仅是传统文化,不仅仅是先进文化,不仅仅是时尚文化;也不仅仅是自然国学,不仅仅是生命国学,不仅仅是家庭国学,不仅仅是公益国学。

国学更是一种起源于原始太初而传承于历史现实的活着的正在继续的中正文明、和谐文化,是中华民族核心的价值理念和追求,是数千万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的高度总结,是中华母亲的乳汁,是中华儿女的血脉、精神和灵魂,是中国人信仰的天空和大地。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接中华文化繁荣兴盛的今天,老百姓国学仁为己任任重道远。

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

国学和文学数学的意思不同,并非是国家之学或者治国之学。

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推荐书籍《国学是什么》内容简介国学是中国人对自己本源文化的认同与坚守。

国学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面对西方文化冲击的一次捍卫。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
所谓国学,从字面上理解,指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等。

从文字在仓颉手中诞生的那一刻起,国学便注定要以无限的魅力,支撑起一个民族的脊梁。

在斑驳岁月的甲骨上,在风尘历史的竹片里,在绚烂千年的锦帛中,处处记录着国学的美丽容颜。

国学之根——《诗经》
国学之茎——唐诗
汉唐,中国民族五千年里最辉煌的岁月,它遗留下的风韵洒入我们的血液里,像金子一样熠熠生辉。

唐朝是我国古典诗词发展的全盛时期。

唐诗在所有的古代文学体裁中,也是我们最熟悉的。

国学之枝——宋词
宋词从唐诗发展而来,汲取了《诗经》《楚辞》的营养,一直到现在,仍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宋词无疑是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枚巨钻,它是一座芬芳的大花园,有傲骨伫立的梅,有娇艳依人的杜鹃,更不缺大气丰村的牡丹,如此千姿百态,姹紫嫣红的花儿赶趟儿开,怎可能不多彩绚烂呢?
国学之叶——元曲
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绝对有资格与唐诗宋词鼎足并举。

国学之花——文学
从清雅的诗经,到瑰丽的唐诗宋词,缠绵的元曲,无一不诠释华夏五千年的文明。

古代文学无疑是中国国学中犹唯突出的传统学术文化。

它罩着迷离唯美的光环,溢出清淡纯粹的芬芳,却又不失历史沉香的气息,即使在世界上,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

国学知识内容大全摘要: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2.诸子百家3.诗词歌赋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2.历史3.哲学4.艺术四、国学流派与学派1.儒家2.道家3.法家4.墨家5.阴阳家五、国学的价值与应用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人际交往与沟通3.道德伦理观念4.现代生活中的国学应用六、国学的传承与弘扬1.传统国学教育2.当代国学研究与传播3.国学的国际影响力正文:一、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与内涵国学,又称“中国传统文化”,是指我国五千年文明史中积累的丰富知识、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精华。

国学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民族特色。

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国学起源于远古时期,历经夏、商、周、秦、汉等历史阶段的积淀,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到了唐代,国学达到了繁荣的顶峰。

宋、元、明、清等朝代,国学继续发展,各类学术流派纷呈,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著作。

二、国学经典著作1.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的代表,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书和《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五经。

这些著作蕴含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为后世提供了丰富的道德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

2.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战国时期各种学派的总称,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这些学派各抒己见,相互竞争,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

3.诗词歌赋诗词歌赋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展现了古代文人墨客的高尚品质和审美情趣。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词歌赋不断发展,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国学学科分类1.文学国学中的文学主要包括诗词、散文、小说等,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域特色。

如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文学领域的瑰宝。

2.历史历史学科涉及古代史、近现代史、地方史等方面。

国学中的历史著作有《史记》、《资治通鉴》等,为后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校园文化国学篇

校园文化国学篇

墨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
夫爱人者,人必从 而爱之;利人者,人必 从而利之;恶人者,人 必从而恶之;害人者, 人必从而害之。
墨子(约公元前468年~前376年),姓墨,名翟, 春秋时期邾国(今山东滕州)人。墨子出身低微,自 称“上无君子之子,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 “士”阶层。但他又自承是“贱人”,可能当过工匠 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因而 养成了勤俭节约、劳身苦志的作风。是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军事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国 学 经 典 << 论 语 >> 名 句
【释疑】孔子说:“质朴多于 文彩就会显得低俗,文彩多于质 朴就会流于浮华。文彩与质朴搭 配适中,才能成为君子。” 孔子这里强调的是既要有文 化修养,又不要迷失了本性,只 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 君子。
然文 子 后胜 曰 君质 : 子则 “ 。史 质 。胜 文文 质则 彬野 彬, ,
国 学 经 典 劝 学 名 句
镂不 木 锲 。舍 不 而 ,折舍 金,之 石锲, 可而朽 荀子:(约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
末期赵国人,他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先 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者。主张“人性 恶” :强调后天的环境和学习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 性(明礼仪而化之);主张“人定胜天” :他认为 自然界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以靠主观努力 去认识、改造、利用它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一作仲晦) 号晦庵,别称紫阳。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理学家和教育家。
熟在读 读循书 而序之 精而法 思渐, 朱。 进 熹 ,
——
朱熹:
曾任秘阁修撰等职。主张抗金, 并强调备战。被主和派韩侂胄等 目为“伪学”。平生广注儒学、 典籍,对经学、史学、文学、乐 律以至自然科学均有贡献。

国学ppt课件

国学ppt课件

THANKS
感谢观看
02
国学经典
四书五经
《大学》
《大学》是儒家经典之 一,主要讲述了修身、 齐家、治国、平天下的
道理和方法。
《中庸》
《中庸》强调中庸之道 ,认为这是实现人生和 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原
则。
《论语》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包含了 丰富的伦理道德、政治
哲学思想。
《孟子》
《孟子》是孟子及其弟 子言行的记录,主要阐 述了孟子的政治哲学和
国学与个人修养
国学经典中的诗词、散文等文学 作品能够提高个人的审美能力和 文化素养,丰富个人的精神世界

国学中的哲学思想能够启发个人 的思考,帮助个人树立正确的人 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个人的道德
品质和人格魅力。
国学教育能够让个人更好地了解 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脉络 ,增强个人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
自信心。
05
国学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收集、整理和分析相关文献资 料,探究国学的历史演变、思 想内涵和影响。
通过对文献的解读和比较,深 入理解国学的思想体系和价值 观念。
文献研究法有助于系统梳理国 学的知识体系,为深入研究提 供基础资料。
比较研究法
将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思想 观念进行比较,揭示国学的独特性和 普世价值。
比较研究法有助于拓宽国学的视野, 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通过比较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国学的 内涵和外延,发现其与其他文化的异 同点。
实地考察法
通过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国学的 历史遗迹、文现象和社会风俗

实地考察有助于直接感受国学的 实际存在和影响,增强研究的直
观性和可信度。
实地考察法可以提供第一手资料 ,为深入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

国学简介国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已经渐渐深入人心,国学所涵盖的内容不仅仅包括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国学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在核心,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结晶。

它能教会我们做人、处世的态度,能在如今纷乱的时代给予我们一丝平和、淡然的心境。

一般来说国学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以国学大师章太炎《国学讲演录》所分,则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

对一个小学生而言,国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国学就是《三字经》、《弟子规》、《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老子》等经典。

也许有人会说国学已经落后了,但是反观一下我们当代人,自从抛弃中国传统文化之后,学习西方先进的文化、教育,反倒不再有大师出现,我们先人写了《史记》、《资治通鉴》等不朽的史书,写了《西游记》、《红楼梦》等经典文学,而如今几十年来,我们的国家再没有出现过一个大家人物,我们却没有创造出一点可以称之为经典而永远流传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有一个钱学森之问,钱学森问我们的总理,为什么我们几十年出不了大家人物。

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不再学国学,不再读经典了,我们背离了我们文化的根,就像浮萍一般浮在水面,东面来风就向西漂,西面来风就向东漂,没有自己的方向。

古人在教育孩子方面比我们要聪明得多,学做学问先要学做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一个人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次要言行谨慎,要讲信用,要有博爱之心,要多亲近仁德之人。

这些非做不可的事做好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与精力,再学文,进行知识的传授。

现代教育将教育的顺序整个弄反了,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国学第9册

国学第9册

国学第9册摘要:一、前言二、国学简介1.国学的定义2.国学的起源与发展三、国学的主要内容1.经部1.诗经2.尚书3.礼记4.易经5.春秋2.史部1.史记2.汉书3.后汉书4.三国志3.子部1.论语2.孟子3.墨子4.荀子4.集部1.楚辞2.文选3.乐府诗集4.陶渊明集四、国学的价值和意义1.传统文化的瑰宝2.民族精神的体现3.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五、国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1.国学教育的推广2.国学研究的深入3.国学在文化产业的贡献六、结语正文:【前言】国学,作为我国五千年文明史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从古至今,国学一直在传承和发展,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本文将简要介绍国学的相关内容及其价值和意义,并探讨国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

【国学简介】国学,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经部主要是指儒家经典,史部为正史,子部包括诸子百家,集部为文学作品集。

国学起源于远古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为发展的鼎盛时期,秦汉以后逐渐形成体系。

【国学的主要内容】经部是国学的核心部分,包括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和《春秋》。

史部包括二十四史,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最为著名。

子部涵盖诸子百家的学说,如儒家的《论语》、《孟子》,墨家的《墨子》,道家的《荀子》等。

集部收录了历代文学家的作品,如《楚辞》、《文选》、《乐府诗集》和《陶渊明集》等。

【国学的价值和意义】国学是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国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智慧,挖掘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元素,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启示。

同时,国学教育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国学在当代的发展与应用】在当代,国学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许多学校都开设了相关课程,培养新一代对国学的认识和传承。

国学研究也在不断深入,为我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此外,国学元素在文化产业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影视、动漫、游戏等领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提供了新的途径。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

国学经典著作简介《说文解字》简介:简称《说文》,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字形和考究字源的汉字字典。

全书十四卷,另有叙目一卷。

书成于东汉和帝时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

作者许慎(约公元58-147?),字叔重,汝南召陵人,是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说文解字》收汉字9353个,主要是小篆;另收重文1163个,包括古文、籀文、奇字、或体(小篆的异体字)、今文、俗字等。

按字形偏旁构造分列为540部,每部建立一个部首,始排列。

解说计133441字。

其方法是:先列出篆体字头,释其本义,再依据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等六书条例分析字形。

大部分字还讲解音读,一是说明从某声或某亦声,一是用读如、读若注音。

说义时多引经传及各家解释作例证或加以说明。

如有古体或小篆异体,便在最后以重文列出,把形、音、义结合起来解说汉字,是具有独创性的,汉民族风格的语言学就是从《说文》始创的。

《说文》对战国以来流行的“六书”名称,从理论上进行了阐述,为汉字文字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其首创的部首排字法一直为后世沿用,还保存了先秦大部分字体及汉代和汉以前的不少文字、训诂、音韵材料,反映了上古汉语语汇的面貌。

《说文》被视为文字学的经典著作,今天本有二:一是北宋徐铉的校定本,称大徐本,增字200多个;一是徐铉之弟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称为小徐本。

清代为《说文》作注的更多,最著名的有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江苏元和今苏州市人)的《说文通训定声》、王筠的《说文句读》、桂馥的《说文义证》。

《尔雅》简介: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中国最早的解释词义专著,大约形成于战国末年至汉初,是汉语训诂学的开山之作,也是学习古代文化的常用工具书。

“尔”同“迩”,是近的意思,“雅”指“雅言”,西汉学者孔安国注:“雅言,正言也”。

因此,《尔雅》对词语的解释,以当时切近规范的共同语为准则,本书的诞生,意味着语文规范意识的觉醒。

全书依照所训释的词语内容分类,共有19类,每类自成一篇,计有释诂、释言、释训、释亲、释宫、释器、释乐、释天、释地、释丘、释山、释水、释草、释虫、释鱼、释鸟、释兽、释畜等19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概述一、什么是“国学”国学原指国家学府,如太学、国子监。

国学兴起于20世纪初,1920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文革结束后思想学术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扩大,1980年代后“国学”热再次兴起一直沿袭至今“国学”这个名词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是“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

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

“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打倒孔家店”等激进口号。

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洋奴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

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方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但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挟泥沙俱下”。

一些文化投机者也看准这个“牛市”,将阴阳八卦、谶纬迷信、星相占卜、特异功能、巫婆神汉、建阴宅、拜神庙,乃至恢复繁体字,倡导小学生读经,都贴上振兴“国学”的标签。

而关于国学的定义,严格意义上,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给我们做出统一明确的界定。

名家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普遍说法如国粹派邓实在1906年撰文说:"国学者何?一国所有之学也"邓先生的国学概念很广泛,但主要强调了国学的经世致用性。

一般来说,“国学”又称“汉学”或“中国学”,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社会科学知识,以及医家,农学、天文、历法、算法、术数等自然科学知识,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

国学的分类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儒家经典,如《诗经》、《论语》、《孟子》、《孝经》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尔雅》;“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子”是指中国历史上创立一个学说或学派的人物文集。

如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法家的《韩非子》、《商君书》,兵家的《孙子》,道家的《老子》、《庄子》,以及释家、农家,医家,天文算法,术数,艺术,谱录,杂家,类书,小说家皆入“子部”。

“集”是历史上诸位文人学者的总集和个人的文集。

个人的称为“别集”,如《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王荆公集》等;总集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玉台新咏》等。

四库未列入的一些古代戏剧作品如《长生殿》、《西厢记》、《牡丹亭》也属集部。

另一种是按内容分类,开始分为三类:义理之学,阐明事物道理,也就是哲学;考据之学,从事历史研究,也就是史学;辞章之学,从事诗词散文以及章奏、书判等实用文体创作的,就是文学,及今天所说的文史哲等社会科学。

后来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又加了两个以补其不足:一是经世之学,即治国驭民的政治、经济、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而是科技之学,即声光化电等自然科学知识。

二、学习国学的意义如何看待国学,新时期以来,有三种做法值得注意:一种是只注意国学中积极的一面,把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基本精神,诸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人文主义”等等。

主张以儒教兴国的人往往持这种看法,他们认为,一部中华文明史,悠悠上下五千年,在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相继衰落的同时,中国文化却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成为世界上硕果仅存的连续性文化。

在其中起核心作用的当然应该是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第二种是,只强调中国国学中消极的一面,把其中的糟粕作为基本精神。

诸如“封闭性”、“保守性”、“宗法性”等等。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持这种意见的人虽然不是很多,却也曾经风光一时,主要是主张全盘西化的人。

他们认为,中国落后的封建社会之所以能延续几千年,近代以来又大大落后于西方,都跟这种糟粕性的基本精神有关,而且是决定性的。

显而易见,以上两种倾向都不能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全貌,也不可能正确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从价值取向来看,前者有新国粹之嫌,容易导致泥古不化;后者是民族虚无主义,难免陷入全盘西化。

为了避免以上两类片面性,有些学者采取了“执两用中”的办法,这就是第三种做法:全面总结传统文化,从中抽出若干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作为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中山大学哲学系的李宗桂教授在《中国文化概论》这本书中,把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概括为自强不息、正道直行、贵和持中、民为邦本、平均平等、求是务实、豁达乐观、以道制欲八种。

这本书是统编教材,影响很大)。

1.世界意义1988年,74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召开会议,探讨和平、发展、环境、民族、宗教、信仰等一系列国际问题。

物理学诺贝尔奖金得主、瑞典人汉内斯·阿尔文教授在发言中说:“人类要想在21世纪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回到2000年前,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战争、社会矛盾、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等,几乎均属于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不和谐问题。

而孔子提出“和为贵”,“和”的基础是和而不同,互相包容,求同存异,共生共长。

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的建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认识我们民族自身以儒学价值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重人伦、求和谐、盼安定,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利于营造学习中华文明的氛围,从而使年轻一代领悟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日后成长奠定好的行为规范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激烈市场竞争方面,深入发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应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很有必要。

因此,国学热的兴起,具有其特殊的意义。

3.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

聚族而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技百金,请与之。

”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

国学治本而非治标。

“不是教你治病的,是告诉你怎么才不生病的。

”国学启蒙不是教孩子近期考高分的,而是帮助孩子一生站高处的。

凡是被称作“家”的,绝大多数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钱三强、钱学森、苏步青、华罗庚、张大千、黄永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只能做匠,就算机缘际会,匠中的能工巧匠可能会成名甚至红极一时,但也还是匠。

匠求技,家求道,庄子借庖丁的嘴说:“臣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说的就是这区别。

(当今社会道德沦丧,药家鑫事件、食品安全等)三、如何学习国学现在人们开始关注国学,这是好事,能亲近好的道理,本是引人向善的。

但在目前一些对待国学,人们似乎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偏差,比较明显的一点,就是认为国学是很深的,把它作为一门深奥的理论来研究,似乎用一种功利的态度出发,去理解国学的实用价值。

《大学》提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这即是儒家著名的内圣外王之学。

《论语》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什么是学,学并非单指书本上的,古人说,行千里路,读万卷书,是说明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实际生活中的见识经历都是学问。

人学到知识就应该常常去实践,去体悟,这就是古人说的修身。

儒学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身放在第一位,可知涵养正气,修练品德,开启人的智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立业之基础。

现在有许多人,把国学作为一门学科来学习,象学化学物理一般,似乎能背下来,了解意义就说学懂了。

所以他们喜欢寻文字中的奥义,谈玄论道,但不喜欢去实践,认为这些太简单了。

更有一些人喜欢研究玄妙之学,以为是脑子灵光,但究其实其基础很薄弱。

他们这种做学问的态度是不正确的,没有领悟到国学的深理。

孔子说,如果他五十岁以后能学易,就能无大过了。

可见孔子学易的目的是为了明人生,使自己的修为中少犯过错。

孔子如此大的学问,他要象普通人一样学易还不容易,但他学易是想确确实实提高自己的道德,并有以前深厚的修为,去详研易理而深悟宇宙,最后而知天命。

孔子的修养是一步一步的,不可能一步而能登天。

国学之学习其实并不难,非常简单,如扔一块石头一般。

佛家有一小故事,有位禅师对僧人们说,学佛其实很简单,就象举起自己的双手一样容易,就让这些僧人练习举手,日日练习,不得间断。

这些僧人开始还都在练习,日子一长就怀疑了,说这不是佛法,都不练了。

只有一位僧人,他不顾别人,独自一人坚持不懈。

终于这位禅师对坚持练习的僧人说,你已经悟到佛法真谛了,并传其衣钵。

《论语》中一些理也非常简单,如不要巧言,要时时省察自己,对朋友要讲信等,人人都能做得到,是平常朴素平凡的道理。

但正因为其理朴素而平凡,却包含着真理。

人可以一时能行善,但要坚持行善就难。

坚持就是修养,克服自己暴露出来的缺点,使自己心态趋向于安和镇定,而少为外界私心所干扰。

但很多人就是如此,因为简单而不去行,不去实践,所以失去了修养的基础,如此就无法进阶学问之门了。

做学问,人们常说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莫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能知已的人是智人,知已就能知人,就能知宇宙人生。

学问除多闻,多问,还需多思,如此疑惑大解也就是心悟了,此悟是在实践中来,而生真知。

《论语》中“贫而乐,富而好礼。

”这就是一种淡泊名利,心境安然的超然心态,如此心态,不以物喜不以物忧,心宁而思畅,是大智慧者修养。

人无忧,则思无滞碍,能通明观察,而得常人所难理解妙理,这就是为什么修身能开启人智慧的原因。

人的行为合于道,顺于天时,心态必定是顺畅的,他们比没有修身的人智慧高是合乎常理的。

“吾日三省乎吾身。

”非常朴实的一句话,有人说这话太简单了,我真想说他几句,简单吗?理解是简单的,但理解又什么用呢?就象僧人举手一般,最后没几个紧持到最后。

这句话在修养中非常重要,修身就是要时时反观自己,知道自己的过错,知道自己的不足,并时时加以纠正,如此学问才会长足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