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吉利汽车品牌建设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6]李显君,谢南香,徐可.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技术竞争力实证分析.[A].中国软科学,2009:5-133.
[7]胡爱民.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策略的思考.[J].汽车工业研究'2007(11):31-33.
[8]梁荣亮.过学迅.全球化背景下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发展探究.[A].北京汽车,2008:3-11.
二、文献综述(包括摘要、关键词。含本选题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主要成果、发展趋势、存在问题等内容,字数不少于2000字,力求内容切题,具有综合归纳性。)
汽车自主品牌是指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前提下,通过自主开发,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独有特征,并能有效促进消费者购买其汽车产品,乃至产生汽车品牌忠诚的符号、形象或设计。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明显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较多的产值、税收和就业岗位,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面对全球化国际市场,能否拥有强有力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是提高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主要有:中国第一汽车FAW旗下的红旗、解放、夏利、奔腾;东风汽车DFAC旗下的风神、东风柳汽;上海汽车SAIC旗下的荣威、上海汇众;奇瑞汽车CHERY旗下的瑞麟、威麟、开瑞;吉利汽车GEELY旗下的全球鹰、帝豪、英伦;华晨汽车Brilliance旗下的中华、金杯;长安汽车CHANA;比亚迪汽车BYD;长城汽车GW;力帆汽车;长丰汽车等等。
胡爱民在《对自主品牌汽车品牌策略的思考》一文中认为:未来国际市场竞争的主要形式是品牌的竞争,品牌策略的又是将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出奇制胜的法宝。世界汽车经过了100年的竞争发展,优胜劣汰,逐渐形成了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而我国的自主品牌汽车或汽车企业的自主品牌真正的发展时间都很短,相对与跨国汽车巨头而言势力比较弱,如果把悠闲地自愿分散在几个或多个品牌上,各个品牌所获得的自愿和支持势必很少,由于目前汽车市场的竞争很激烈,对手又很强,进一步增加了塑造一个成功的国际汽车品牌的难度,因此,自主品牌企业应集中所有自愿倾力打造一个品牌。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文献综述作者:孙艺榛郑军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1期[摘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代表着区域的一种整体形象,为区域内相关机构、企业、农户等所共有。
作为农产品品牌的一种重要类型,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在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现代化、市场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从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的现实意义出发,对其理论研究、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相关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今后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长效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与经验启示。
[关键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文献综述[中图分类号]F304.3 [文献标识码]A目前的中国,正由物质消费向精神消费转变,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实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既是中国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增强农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对于提升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要适应消费者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要实现农业标准化和产业化的运营,必须大力推广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林兰兰,2013;李大垒,2017)。
农业部将2017年确定为“农业品牌推进年”,其中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建设重点。
在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培育知名品牌”的推动下,我国农产品品牌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而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作为区域经济与企业双赢发展的迫切需求,吸引了很多学者专家的研究。
此时,思考建设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价值所在、宏观背景,深入探索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的创建特征,提出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展的针对性对策,提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方法论指导等,极为重要。
1 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理论研究1.1 基本内涵及特征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经过长期积淀,以独特的自然资源及长期的种植、养殖、采伐方式与加工工艺等生产的农产品为基础,由农业经销主体经营管理通过法律授权使用的标志和符号(曹爱兵,2017;陈亚,2013)。
(完整word版)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完整word版)文献综述范例模板文献综述学生姓名XXX学号经济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专业题目指导教师2017年6月一、前言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
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
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XXX(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
[1] XXX(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XXX”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XXX(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
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1前言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
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拓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
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
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
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 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
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2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USP理论、多重属性模型、BI 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USP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
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或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
城市品牌建设研究综述
城市品牌建设研究综述杨礼茂;程晓珂;李文静【摘要】City brand building as a hot topic nowadays, by the great concern of city managers, how to pass the city value through the city brand,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city, becomes the topic discussed by government, media, academic community together. Through the col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of city brand building, from six aspects of the definition of concept of city brand, structure of city brand, positioning of city brand, spread of city br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construction practice of city brand, this paper makes a literature review research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China's city brand construction.%城市品牌建设作为时下热门话题,受到城市管理者的极大关注,如何通过城市品牌传递城市价值,提高城市竞争力,成为政府、媒体、学界共同探讨的话题。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城市品牌建设研究成果的整理和分析,从城市品牌的概念界定、城市品牌构成、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品牌传播、城市品牌综合评价和建设实践等六个方面进行文献综述研究,为我国城市品牌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文献综述(关于品牌)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设计(论文)题目
作者所在系别
作者所在专业
作者所在班级
作者姓名
作者学号
指导教师姓名
指导教师职称
完成时间
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教务处制
说明
1.根据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暂行规定》,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2.文献综述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由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并经所在专业教研室审查。
3.文献综述各项内容要实事求是,文字表达要明确、严谨,语言通顺,外来语要同时用原文和中文表达。
第一次出现缩写词,须注出全称。
4.学生撰写文献综述,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应在10篇以上(土建类专业文献篇数可酌减),其中外文资料应占一定比例。
本学科的基础和专业课教材一般不应列为参考资料。
5.文献综述的撰写格式按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的要求,字数在2000字左右。
文献综述应与开题报告同时提交。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文献综述
刘 丽芬
孔可 玉
朱雍 斌
张 国庆
中图分类号: F 3 0 4 .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4 9 1 4 ( 2 0 1 3 ) 1 2 - 0 4 0 — 0 3 区域品牌 及农产 品区域 品牌 内涵 ( 一) 区域 品牌 内涵
一
、
随着 区域品牌理论 的不断发展和广泛运用 ,区域 品牌 中蕴 藏的巨大价值 也不断为人们所发现 ,不少地 区利用 区域 品牌来 提升区域 形象和产品竞争力 。第一位提 出区域 品牌 的是美国人 K e v i n l a n e K e l l e r ( 2 0 0 3 ) , 他指 出 : 像 产 品和人一样 , 地 理位置 或 某一空间区域也可 以成 为品牌 。R a i n i s t o ( 2 0 0 1 ) 从 塑造区域品牌 的角度指 出, 区域 品牌是一个地区的附加吸引力 , 塑造区域品牌 的核心问题就是构建 区域 品牌识别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区域品 牌 是 在 市 场 营 销 理 论 的 基 础 上 建 立 起 来 的 ,如 Ma r t i n o v i c f 2 0 0 2 )在分析 区域 品牌 营销 时认 为区域品牌就是为 区域产品和 服务在 目标市场 中创造的附加值 。 李亚林 ( 2 O L O ) 、 张静( 2 0 1 1 ) 、 刘 国斌 ( 2 0 0 9 ) 等都认 为 区域 品 牌是 与一个地 区的产业 及特色分不开的 ,是某个行政或地理 区 域 内某一优势 产业 ,经过努力而形成或创建 的具有相 当规模 和 较强生产 能力 、 较高市场 占有率 和影响力 的产业 产品 , 它是 以生 产区域地址为 名的品牌 , 是区域 内产业 、 企业 、 产 品或服务及 其 品牌 集体行 为的综合表现 。 而林敏( 2 o l o ) 、 王宁( 2 0 1 1 ) 等则从 产 业集 群的角度指出 ,区域品牌是某个地 区独具特色 的 “ 产业 集 群” , 是一定 区域 内众多企 业共享 的无 形资产 , 往往 体现着 区域 产业 的竞 争优 势, 能够给相关企业带来巨大的经 济社会利益 , 极 大地推动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 。 总之 ,区域 品牌是 与某一地理 区域及 其产业特色密不可分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献综述】毕业论⽂⽂献综述⼯商管理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当今企业⾯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这种势头也在逐渐加剧。
在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度“同质化”的今天,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的重点,不仅是⽣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利⽤品牌建⽴消费者的信任,赢得消费者的忠诚。
由此可见,品牌在当今社会对⼈类财富的创造起着最强劲、最直接的作⽤。
西⽅国家对于品牌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55年,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在半个世纪中涌现了⼤量国内外学者对品牌进⾏理论研究。
⼀、品牌的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涵义品牌(BRAND),来源于英⽂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的牲⼝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的财物。
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之后出现的。
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来识别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和竞争者区别开来的名称、符号、标志、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才实践上看,品牌应该是⼀个营销学上的概念。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以⾄公司的总体概念,这种概念是消费者长期使⽤该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它是⼀种⼼理上的感受。
其⽬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1]品牌发展是指品牌扩张、延伸的⼴度与深度。
名牌是品牌发展与创新的结果,是品牌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者有其天然的联系性。
[2]品牌的发展是创名牌,在市场经济场经济的⼤环境中,具有明确的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壮⼤名牌的浓厚观念、强烈愿望、坚定信⼼,并有百折不挠地长期坚持奋⽃去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的勇⽓和毅⼒。
思想是⾏动的先导,名牌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观念,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
有了名牌意识,还必须具体落实到推⾏名牌战略的各项活动当中,才能促进品牌发展,创⽴名牌。
[3]关于品牌的⽣命周期性,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1997)认为应该⽤产品⽣命周期概念加以分析,即品牌也会像产品⼀样,经历⼀个从出⽣、成长、成熟到最后衰退并消失的过程。
品牌定义与品牌资产理论研究文献综述
品牌定义与品牌资产理论研究文献综述品牌在市场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品牌的定义和品牌资产的理论研究,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品牌建设和管理,还可以为学者和从业者提供有关品牌研究和实践的指导。
本综述将从品牌的概念和定义、品牌资产的内涵和构成以及相关研究理论进行探讨。
一、品牌的定义与概念品牌的定义和概念在不同的学术领域和学者之间存在差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品牌被认为是一种市场交易中的信号,用于区分不同商品或服务的质量和可靠性。
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品牌被认为是一种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名称、术语、符号、设计、符号和特殊功能的东西。
综合来看,品牌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用来识别和区分产品或服务的名称、术语、符号、设计、符号和特殊功能。
二、品牌资产的内涵和构成品牌资产的构成包括品牌的知识资产、品牌的市场资产和品牌的组织资产。
知识资产主要包括品牌的知名度、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独特经验等。
市场资产主要包括品牌的市场份额、市场定位、品牌忠诚度、消费者满意度等。
组织资产主要包括品牌的组织能力、品牌价值观、品牌管理能力、品牌中的人力资源等。
三、相关研究理论品牌战略研究主要关注企业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和管理来实现竞争优势。
品牌价值研究主要关注品牌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和影响。
品牌认知与意义研究主要关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在品牌战略方面,有许多理论模型和框架被提出,如Keller的品牌层次结构模型、Aaker的品牌资产模型、Kapferer的品牌恋爱模型等。
在品牌价值方面,有许多方法和指标被提出,如品牌权益金融化、品牌溢价、品牌资产回报率等。
在品牌认知与意义方面,有许多研究方法和结果被提出,如品牌联想实验、语义网络分析、消费者焦虑与满意度等。
综上所述,品牌定义与品牌资产理论的研究旨在理解品牌的概念和内涵,分析品牌的构成和价值,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和实践经验。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继续深入探究品牌定义与品牌资产理论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影响,拓展研究方法和范式,提升研究水平和实践价值。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引言概述:企业品牌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形象和声誉,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品牌文献综述是对企业品牌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和总结,旨在了解企业品牌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为企业品牌建设提供指导和借鉴。
本文将从品牌定义、品牌建设、品牌管理、品牌传播和品牌评价五个大点展开阐述。
正文内容:1. 品牌定义1.1 品牌的概念和特征:品牌是指企业在市场中所具有的独特的标识符号,包括企业名称、商标、标志、口号等。
品牌具有识别性、区分性、信任性和价值性等特征。
1.2 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品牌不仅仅是产品或服务的名称,还包括企业的文化、价值观、形象等方面的表达。
品牌的内涵和外延可以通过品牌标识、品牌形象、品牌承诺等方面来展现。
2. 品牌建设2.1 品牌定位:品牌定位是企业在市场中确定自身在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和形象,包括目标市场、目标消费者、差异化竞争策略等方面。
品牌定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和企业自身的资源和能力。
2.2 品牌策略:品牌策略是企业为实现品牌目标而采取的行动计划,包括品牌扩张、品牌延伸、品牌联盟等方面。
品牌策略需要考虑市场环境、消费者需求和企业资源等因素。
2.3 品牌形象塑造:品牌形象是企业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整体印象,包括品牌个性、品牌形象传达和品牌故事等方面。
品牌形象的塑造需要通过广告、宣传、公关等手段来进行。
3. 品牌管理3.1 品牌标准化:品牌标准化是企业在不同市场、不同产品线中保持品牌一致性的管理方式,包括品牌标识、品牌声音、品牌色彩等方面。
品牌标准化的目的是提高品牌辨识度和品牌价值。
3.2 品牌维护:品牌维护是企业在市场中保护和维护品牌形象和声誉的管理活动,包括品牌保护、品牌危机管理和品牌修复等方面。
品牌维护的目的是保持品牌价值和消费者信任。
3.3 品牌创新:品牌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中通过创新手段来提升品牌价值和竞争力的管理活动,包括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和传播创新等方面。
品牌创新需要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期望相匹配。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在现今已有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品牌管理鼻祖大卫·艾克先后提出了“经营品牌权”、“发展企业战略”、“品牌营销规律”等;著名营销学者罗伯特·特劳特(robert trauter)提出的定向时代巩固了定向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最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
这一理论给品牌营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和影响。
在阿兰(2018) 看来,品牌战略实际上是围绕着“品牌资产管理,以客户为导向”,并为此开展各种经营活动;那些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服务或产品更加容易受到客户的喜爱。
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
(1) 品牌战略研究。
Michael (2017) 认为,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应该注意品牌建管理,根据品牌目标来开展营销活动。
在企业的产品战略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品牌,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和思考它,品牌的使用是产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hyi Lee(2015)也认为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品牌的优势,承诺,文化,评价和规划。
(2) 品牌定位研究。
根据Duboff(2014) 的观点,品牌定位是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消费者的制定品牌策略或商品销售计划。
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是定位产品时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战略是根据各种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
也就是说,品牌定位要求企业在市场上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客户的需求。
(3) 品牌关系研究。
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习惯、品牌意识和品牌价值,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主动与消费者接触互动,就是品牌关系。
在Tabbert和Haoshe看来,顾客对品牌的满意度与其评价和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Midgley(2014) 认为,顾客的品牌认知和感知可以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
本科公共管理行政管理毕业论选题
完善城市保障性住房政策的探讨——以贵阳市为例+开题报告.rar
完善我国公务员考核制度的几点思考.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x
完善我国批量政府采购的思路.
完好认真学习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宏观调控下我国房地产市场分析.
宝安区福永街道的城市公共建设.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
农村家庭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以杭州为例任务书.
农村经济,村镇银行.
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加强政府应对危机事件能力.
北京区域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岗位培训体系研究.
北京地区房地产领域公共突发事件的特点与治理对策研究.
北京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案例分析.
对深圳市弱势群体就业援助的思考调查报告.
对网络管制的行政管理学思考.
小微企业政府扶持政策的国际比较.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
少女妈妈的社会工作服务现状开题报告.
就“郭美美”事件谈公信力危机的救济对策.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川沙县乡镇政府行政管理研究.
广州城中村改造现状和发展研究.
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水平提高对资源环境影响浅析.
建立健全牧区扶贫政策的思考+开题报告.rar
建设学习型乡镇政府的思考.
建设服务型政府有效途径.
开发区城市规划设计实施过程中变更的产生与控制.
异地备份与档案安全体系档+开题报告.rar
弱势群体权利.
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
人口老龄化下农村养老问题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国产化妆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文献综述(可编辑)
国产化妆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文献综述文献综述国产化妆品品牌国际化战略研究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国有企业才真正开始了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分工。
品牌??作为一个企业素质、信誉、形象的综合体现,它是中国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武器。
经济全球化和我国企业实力的增强,促使越来越多的品牌走向国际市场,然而,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有着巨大的差异,包括地理的、文化的、政治的、法律的,每一种差异都是品牌国际化的一道难题,只有顺利破解这些难题,才能到达品牌国际化的彼岸。
目前,中国企业品牌国际化之路仍是步履维艰。
国内的大多数企业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不仅自身实力薄弱,而且还不时地受到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竞争上的冲击与挑战。
品牌的国际化已经成为企业乃至国家竞争的焦点,拥有名牌就等于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企业的品牌知名度普遍不高,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有限。
了解品牌国际化的内涵、树立正确的品牌观念,通过准确评估品牌价值与力争对企业的控股权,借鉴国际经验实施品牌战略,对推进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1 品牌国际化的相关概念1.1 品牌国际化概念的产生20世纪80年代,自从Levitt(1983)在《市场全球化》的发表文章之后,拥有共同目标和相似定义的品牌国际化作为截然不同的研究课题出现。
Levitt 基本采纳了Buzzell1968的增加标准化的观点,并扩展了Elinder(1961)的关于欧洲市场与世界市场同一性的观点:全球市场正逐渐趋于相同,因而,企业能够利用全球化标准化产品和品牌以服务于世界更多的国家。
与Levitt(1983)观点相反,一些学者如Douglas和Wind(1987)、Jain(1989)、Agrawal(1995)和Bernath(1995)认为国际或地区之间在环境因素上有所区别,如文化和社会经济、市场结构和产品寿命周期等,因而,标准化不能适用于所有市场(Aaker和Joachimsthaler,1999)。
品牌定位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定位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1。
品牌定位概述定位最初是由美国人艾·莱斯和杰克·特劳在1972年提出并加以推广和应用的。
他们提出“定位"概念的出发点是为了解决品牌市场传播的效率问题,是为了应对传播过度造成的品牌信息难以被消费者注意和接受的问题。
里斯、特劳特提出:定位是为产品或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位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有着数不清的竞争者,品牌要使自己获得消费者喜爱并占有稳定的市场份额,就一定耍使品牌进入消费者的心目中,并占领消费者心智阶梯中的重要地位。
这种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品牌定位的成功——它是由品牌缔造者与品牌消费者共同完成的,这就是品牌定位的基本含义.上世纪70年代由艾·里斯(AL Rise)杰克·特劳特(Jack Trout)提出“定位”概念,在国外已被认为是进行品牌定位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经过几十年的理论深化和实践概括,定位早已超越了广告视野,上升为一种重要的营销战略和思想。
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的定位理论强调:企业品牌或产品应在消费者心目获得~个据点,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企业的营销策略应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努力在消费者心智中占有优势的地位。
品牌定位是从概念层面决定如何把本品牌与竞争对手品牌相区别,如何使本品牌与消费者的生活、人生目标和追求联系起来,从而给消费者提供选择该品牌的充足理由.2。
品牌定位系统2。
1品牌定位的内涵美国著名品牌专家拉里·耐特提出:“未来是品牌的战争——-—品牌互争长短的竞争.商界和投资者、都将认识到,只有品牌才是公司最宝贵的资产……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重要得多,而唯一能够拥有市场的途径是拥有具备市场优势的品牌。
”凯温·格兰西和罗伯特·舒尔曼曼在《灭商的营销秘密》( marketing MythsThat Are killing Business)一书中认为:三种因素导致错误品牌定位的发生,第一,企业自始未能形成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策略;第二,企业未能清楚地将定位思想、理念和原则传达给市场;第三,企业未能提供足够的营销资源的支持并保证定位的努力。
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和资源理论的开题报告
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制度和资源理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的加速进程,区域品牌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和企业的重视。
区域品牌的成功建设不仅有助于提高区域知名度和美誉度,还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比如可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地域文化等。
区域品牌的建设需要依赖资源投入、品牌管理、公共关系、营销传播等多个方面的支持和努力。
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采用相似的品牌化策略和管理模式,形成了一种趋同化的现象,区域品牌差异化逐渐减弱,这会给区域品牌带来怎样的影响,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主要基于制度和资源理论,旨在研究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为区域品牌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目标是探究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机制,从而为区域品牌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具体研究问题如下:1. 什么是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机制是什么?2. 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哪些环节和因素产生了影响,影响的程度如何?3. 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的绩效影响如何体现,主要表现形式是什么?4. 如何应对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绩效的影响,提升区域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三、研究方法和研究方案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1.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案例和统计数据,对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制度趋同力的机制、区域品牌建设过程和绩效等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和分析,为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证素材。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经典案例的分析,深入探讨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对区域品牌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提取其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并借鉴于此为实践提供参考。
3. 问卷调查法:通过制定问卷调查,对区域品牌相关主管部门、企业、专家学者和消费者等进行问卷调查,从不同角度获取信息,加深对区域品牌化制度趋同力和绩效影响等问题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区域品牌建设策略研究一、前言部分国外区域品牌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期,区域品牌的研究最早由Keller 等人展开。
Keller (1998) 认为,当地理位置像产品或服务那样品牌化时,品牌名称通常就成为这个地区的实际名称。
品牌化使得人们意识到该地区的存在,并产生与之有关的联想不同的区域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注重突出区域形象和特征,借以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差别优势,以获得投资、吸引人才,或者成为消费者乐于选择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国内学者对区域品牌的关注是伴随着近十年来江浙、福建与广东等地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而兴起。
由于每个区域的发展状况又不一样,相对的区域品牌建设的理论研究也各不相同。
纵观国内外关于区域品牌的研究,集中于以下领域:区域品牌的定义、特征、形成机理、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的关系、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关系、区域品牌的效应、区域品牌资产评估、区域品牌管理等。
根据现有的区域品牌,或是将区域直接作为品牌,或者把区域名称作为品牌的构成部分。
本文写作的目的就是为了在搜集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区域品牌的定义进行解析,了解区域品牌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并且分析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以及它们相互作用下对某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
另外,虽然区域品牌概念已经成为产业集群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相关研究中,还没有对“区域品牌”概念作出界定,并且对区域品牌的建设模式没有统一的定论,而且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发展路径,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
所以本文将会搜集丰富的文献资料对区域品牌进行解析。
二、主题部分(一)区域品牌的定义研究目前,国外学者还未能给出区域品牌的确切定义,关于区域品牌应该包含哪些内容,亦存在多种观点。
比较有代表性的是Rainisto (2003) 给出的区域品牌定义,他认为“区域品牌是一个地区的附加吸引力,塑造区域品牌的核心问题是构建区域品牌识别”Kavaratzis(2005) 则根据Aaker 的品牌定义来界定区域品牌的含义,认为“(区域) 品牌是功能、情感、关系和战略要素共同作用于公众的大脑而形成的一系列独特联想的多维组合”。
尹晶和许惠渊(2005)认为,区域品牌是指产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制造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
这种观点主要是考虑到第凡的中小型企业的力量有限,通过构建区域品牌使得中小企业采取集体行动。
另外,冯鑫明, 夏曾玉(2005)认为,所谓区域品牌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 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
二是指某个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徐鹏和赵军(2007)提出,所谓区域品牌就是特指某个地区的特色“产业集群”,它象征着该产业集群的历史与现状,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代表;同时,区域品牌也是一个识别系统,这个识别系统是由区域(地名)和产业(产品)名称为核心构成的;它在法律上表现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
从以上三个观点可以看出,他们都认为区域品牌是某一区域的集群的表现。
都是在一定范围里具有代表性产业发展的结果。
不管是行政上的划分还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区域品牌的发展都是代表了某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第三个观点更是明确的提出了区域品牌就是特质某个地区特色的“产业集群”,是区域产业集群的代表。
张晓兵,杨瑚,张亮晶(2010)从区域经济研究的角度提出了有别于企业品牌的区域品牌概念,并将之界定为:该区域中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的品牌,它不一定只为区域内某一特定企业所拥有和专用,而经常是为一群生产经营该产品的企业所共同拥有和使用的品牌。
(二)建设区域品牌的意义杨雪莲(2009)认为,国外区域品牌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90 年代末期,不同的区域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开始注重突出区域形象和特征,借以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差别优势,以获得投资、吸引人才,或者成为消费者乐于选择的旅游、消费目的地。
国内学者对区域品牌的关注是伴随着近十年来江浙、福建与广东等地的产业集群的产生发展而兴起。
何仕光(2007)指出,经济全球化是跨越民族国家政治疆界的经济活动的扩展。
更重要的是, 它意味着世界经济中各国的经济开放度增加, 相互依存、依赖关系加深和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
事实表明, 各国经济都在不同程度地走向开放, 走向市场化。
在市场经济中, 城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城市名牌企业的实力及其龙头作用的发挥。
对此, 城市经济发展要进一步树立区域品牌发展战略。
品牌经济是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应该以创建名牌为契机, 集中发展名牌产品、名牌企业的群体, 从而形成城市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 进而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的经济主体, 最后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
何富春(2010)认为,近年来区域品牌在我国快速的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区域品牌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指导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从而促进产业集群和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品牌与单个企业品牌相比品牌效应更具有持久性,它在加速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推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对区域品牌发展现状的研究郑小怀,张红芳(2009)提出,对于区域品牌,国外学者凯文·凯勒认为“像产品和人一样,地理位置或某一空间区域可以称为区域品牌”。
里克·莱兹伯斯认为区域品牌的历史和产品品牌的历史一样悠久。
区域品牌与普通企业品牌相比, 区域品牌具有利益关系复杂性、政府作用明显性、产品供给缺乏弹性、积累性、广泛性等等。
根据区域品牌发展方式不同,区域品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由某企业知名品牌转化而成的区域品牌。
通常在某区域内存在某一主导企业,众多相关配套中小企业围绕其发展的产业集群。
通常由主导企业拥有品牌所有权,集群内其他企业与其签署品牌使用协议,共享品牌资源。
二是先自发性形成的,后由政府支持形成区域品牌。
虽具有品牌的形式但没有任何企业作为品牌主体的区域品牌,在该产业集群内众多企业共同使用该品牌,自发形成区域特色商品品牌。
三是既无企业主导也没有经过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抽象品牌。
该抽象品牌没有具体的商标符号,但是其市场功能和价值和普通的商标价值相当。
杨雪莲(2009)认为,按照品牌的概念界定,品牌即是能让消费者产生形象联想的名称标志。
品牌的效应在于统一形象内涵,体现差别优势,产生品牌联想,通过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信任的基础上形成品牌价值。
第一类:国家、城市、目的地区域品牌。
成长路径如下:区域资源→区域形象→区域品牌→区域优势;第二类: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等同于集群品牌。
成长路径如下:产业集群→集群优势→区域形象→区域品牌→区域优势→集群优势提升;第三类:传统产品区域品牌:传统产品我们可以称之为“特产”。
传统产品区域品牌的形成过程是: 1、自然资源(地理、气候)→特殊产品→区域形象→区域品牌→区域优势;2、自然资源(地理、气候)与历史人文(工艺、技术)→特殊产品→区域形象→区域品牌→区域优势;3、历史人文(工艺、技术)→特殊产品→区域名称品牌。
这两个观点分别从区域品牌的发展方式与概念来阐述了区域品牌的分类。
(四)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联系赵军,邢明军(2008)认为,区域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特点之一。
这是因为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区域文化和消费习惯特色鲜明所致。
上世纪九十年代至今,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区域品牌日益活跃。
其中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出现了区域品牌集群,而且这些年来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这个观点说明了随着区域品牌的发展,自然的就形成了区域品牌自身的集群。
王哲和吴子稳(2007)认为,在产业集群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区域品牌的创立,区域品牌已经超越了单个企业的层面,成为产业集群和区域营销的综合体。
并认为,创建区域品牌有几大策略。
一是根据区域产业特色科学的制定区域品牌的发展战略;二是根据区域品牌战略确定具体创建模式;三是做好区域品牌的定位、设计、注册和宣传推广工作。
此观点说明了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区域品牌对其发展建设的作用。
熊爱华(2008)认为,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的有形资产。
区域品牌是随着产业集群的产生、成长而逐步形成的;产业集群是区域品牌传播的物质平台。
区域品牌是产业集群的无形资产。
产业集群的发展为区域品牌的形成和传播提供了物质基础,反之区域品牌也会促进产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
毛振福(2009)认为,对区域品牌的定义与分类虽然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主要集中在两个观点上:一是指在某个行政(地理)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产业产品。
二是指某个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并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而这两个观点的相似之处又在于他们都指出区域品牌是在某个地理范围上的,不管是行政上还是地域上自发形成的,都是由于产业发展到了一定高度而形成的。
既然在定义以及分类上,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都是紧密相连的,那么就有很多学者认为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甚至是相互影响的。
(五)区域品牌发展方向李亚林(2009)认为,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某个地域的企业品牌集体行为的综合体现就构成了区域品牌。
在同一个区域内,众多驰名商标必然构筑起一个驰名的区域形象品牌。
王庆(2008)认为,区域品牌首先需要培育。
包括区域品牌形象培育,和区域品牌定位培育。
形象的培育包括各方面的积极参与,例如官方的组织号召,专家的研究讨论等等;还有多种方式进行,例如发动媒体、组织各界代表讨论等等;以及需要收集外界广泛的评价;另外,需要进行广泛的宣传、扩散和渗透。
定位的培育包括个性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公众认同原则和现实可行原则。
庞静和孟越(2009)认为,区域品牌的构建需要集群企业、政府和中介机构共同努力,发挥出整个集群的发展潜能,形成集群整体竞争优势。
企业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以及加大科研投入。
政府要强化服务意识,创造良好环境。
并要继续发挥并加强行业协会作用。
陈东北(2009)认为区域品牌的发展有三大路径。
第一是调整集群内企业的关系,要建立科学的内部竞争机制,包括技术合作、人才交流和信息共享机制。
第二是提升区域品牌发展的外部条件,包括提升市场服务环境、营造良好的技术开发环境、建设集群网络创新、提升政府支持水品。
以上的观点分别从区域品牌以及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的关系上说明了建设区域品牌与产业集群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与其周边资源的关系。
区域品牌的建设关键还是要有竞争力。
李云海(2008)提高区域品牌的竞争力有:制定统一的产品生产技术标准,保证区域品牌产品质量稳定;加强区域品产业专业化分工,提高区域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行准确的品牌定位,实施品牌的长期性发展策略;强化区域品牌差异化宣传,细化消费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