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题1.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9.18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调研试
题1
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 )
A.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
B.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
D.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
解析由材料信息“必自易西服始”“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等可知,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
答案 B
2.(2014·江苏卷)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 ) 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
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
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
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
解析解题的关键是从漫画中提取有效信息。漫画中剪辫子的人剪掉一部分的行为代表“崇尚西法”,而保留一部分的行为表示“保存国粹”,说明时人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故本题选择C项。A项只反映了漫画一部分信息;B项错在“刻意保存”;D项说法不符合漫画意旨。
答案 C
3.(2013·山东基本能力)人们的穿着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西装开始成为社会时尚是在( )
A.新中国成立初期B.“大跃进”时期
C.“文革”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穿衣打扮与政治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的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改革开放以后,西装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因此,A、B、C 三项不正确,D项符合题意。
答案 D
4.(2012·江苏单科)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有研究者发现,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
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不知民国政体之变
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有意玷污平等制度
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
解析“光复以后,闻中央地方各官厅,漫不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表明C有误。A、B表述明显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反映了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故答案为D。
答案 D
(Ⅱ)创新命题
1.以下服装图中,反映了中国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装的是( )
A.休闲装
B.短裙
C.旗袍
D.列宁装
解析旗袍是在“西风东渐”过程中出现的,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是近代女子最具代表性的服饰。
答案 C
2.下列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场景,从社会史观的视角向世人展示了( )
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
B.政治巨变的见证
C.率先跨入小康生活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
解析材料隐含着不同历史时期结婚礼仪的对比,属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范畴,故选
A。
答案 A
3.据《镇海县志·风俗志》记载:镇海,“自欧风东渐,婚礼亦改以简易,谓之文明
结婚,多于商埠行之,乡村尚少”。材料所反映现象的本质是( )
A.传统习俗根深蒂固
B.社会风俗的西方化
C.文明的交融与转型
D.对“文明结婚”的抵制
解析材料反映婚姻习俗发生变化,而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与碰撞。A、B、D项与材料反映现象不符。
答案 C
4.下图是一张拍摄于1920年2月的老照片,北京大学首次迎来了3位女子旁听生,三名裹着小脚的女子在北京大学留下了她们的合影,国立最高学府北京大学率先开放女禁。对这一事件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大学开放女禁使女性形式上获得完整的教育权
B.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标志着中国近代民主化达到高峰
C.有助于把女子从“三从四德”的封建礼教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D.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有利于女子教育的发展
解析女子获得高等教育权与中国近代的民主关系不大,更不能说是民主化达到顶峰,说法过于绝对,也不符合史实,故选B。
答案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