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人教版小学语文【第6单元】教案(表格版,全套,32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请一学生读这段话
(4)A.掌握“龟裂的jūn”,多音字,联系生活理解。(奶奶的手。洗衣服的时候,手上是一道道的龟裂的口子。)
B.“攥”字形,平舌音。通过动作或找近义词来理解生字。(大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字,引导学生分析字形)
(5)再来读这段话,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一定会冒出什么问题。
小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浓缩在这一段干干净净的文字中,而且我们填的也是这篇课文的生字。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汶川大地震中颂扬亲情的故事。
3.学生查阅有关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了不起
父亲--------“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儿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述说单元导语,请学生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
1.通过描写母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的重点语句,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
2.体会文中倒装等特殊写法的语句的含义与表达效果,试着仿写。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倒装等特殊写法的语句的含义与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预习:词语解释
失魂落魄──形容极度惊慌,行动失常的样子。
震耳欲聋──耳朵都震得快要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4.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师生交流:
感悟预设:
第一部分:救助儿子
生:“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谈感受。
师:同是一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句话谁还有不同的感受?
……(生谈感受2—3人)
师:这段话的确感人,能不能通过朗读把你的感受告诉给大家呢?(你读得太感人,能谈谈为什么这样读吗?)
2.介绍资料:
(1)结合最近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和青海玉树大地震,请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的危害及整个过程中感人的事迹。
(2)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当巨大地震的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也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7课,由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地父与子》。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美国作家马克•汉林写的《地震中的父与子》
2.同学们齐读课题。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一遍。)昨天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相机板书父子)
二、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同学们,你们想看一下地震现场吗?(课件)
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的情况下,埋在废墟中三十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大吗?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划出自读中不懂的词语、句子或问题。
2.预设的疑问
①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而不像别的父亲一样认为自己的孩子已经死了?(因为他和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所以坚信儿子活着。
②课文第二十自然段:父亲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为什么要颤抖地说?应该高兴才对。
三、抓情感“为何鼻子一酸”,感受母亲的辛苦。
课题
*18.慈母情深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关键句,通过联想、激发生活体验等方式理解词语“震耳欲聋、龟裂”两词。
2.以“鼻子一酸”,“慈母情深”中的“深”为情感螺旋主线。感受母亲的善良,母爱的深沉,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鼓励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坚定疾步埋头失常破烂不堪
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呼喊开辟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
了不起
用上这些词语和句子,按顺序使用,能用几个就用几个,试着说说课文内容.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全班交流,把这些句子读正确、流利,初步做到有感情;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对这些句子的理解。
爱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我前进的方向;
爱是冬日里母亲织的毛衣,驱走严寒,给我温暖;
那么,同学们,爱在你的眼里,在你的心中又是什么呢?
请拿出你手中的笔,回顾你的生活,在小练笔上书写你心中的爱。
……
2.交流反馈
四、作业:
1.完成《课作》第3、4、5题
2.课外文章拓展读。(课件出示)
教学反思:
……
是的,生还的可能很小。然而,这篇课文所写的十四个孩子在废墟下支撑了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是什么创造了这个奇迹?是父亲常对儿子说的一句平常话,课件相机出示: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是普通的五个字:“跟你在一起”,(生齐说师板书)
2.父亲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次,(示意学生回答)这三次分别是在课文的哪一部分出现的呢?(示意学生举手发言)
——是啊,同学们,带着你们的联想,再把这首诗读一读。
——这感人的画面告诉我们:父亲挖的哪里是废墟呀,是饱含血泪的情,是感天动地的爱呀!让我们一齐读。(回到原文的句式)
师:像这样令人感动的地方在“救助儿子”这部分内容中还有很多,我们接着交流。
生:“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师:父亲爱妻子,爱儿子,多么有责任心呀,谁还想读读这句话?
师:还有其它的句子打动你吗?谁还想来谈。
小结过渡:一句重似千斤的承诺,一句心心相印的感言,“跟你在一起”在灾难面前,化作希望,化做信心,化做力量和智慧……阿曼达终于……生:阿曼达终于得救了那么“儿子得救时”这部分内容,哪些句子还深深的打动了你?
3.是的。那么这三部分内容哪一部分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能让你感动呢?请你按照提示再次学习课文。
出示自学提示: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去救儿子”、“救助儿子”、“儿子得救时”这三部分内容中,哪一部分最使你感动?从中找出打动你内心的句子,用“——”画出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受随时批注下来。
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有关的句子。
师:这个句子也打动了我的心,在我眼里,这已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而是一首饱含父爱的诗,师有感情地配乐读这首诗。
他挖了8小时
12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没有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
双眼布满血丝
浑身衣服破烂不堪
到处是血迹……
师:老师的朗读能否让你联想到这位父亲在挖掘废墟时候的种种艰辛,联想到——
师:你联想到了什么?生交流
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7、小结:
父子终于团聚,,是信守承诺(指板书)让他们团聚,是亲情让他们心灵相通,是爱让他们如此幸福!
三、课堂延伸,深化重点
1、总结: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也很幸福,从你们的笑脸,从你们课堂上的表现,我已经感觉到了,老师也徜徉在爱的怀抱中,在成长的道路上,我深深地感受到:
2.再读课文,尝试感情朗读。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及彼此坚定的信念。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感受“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生字词,掌握写法,能运用提问方式理解句子。
教学难点:
能运用提问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出来吧,阿曼达!……2—3人)
板块小结:地震过后,余震随时可能发生,在场的人随时都面临着生命的危险。“跟你在一起”,一句平实的话,使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关爱同学、具有先人后己的美德。真不简单!
面对这对父子,此时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生自由回答)
6、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情自由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出示:
第三部分:儿子得救时
生:“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谈体会。(先人后己面对生的希望,阿曼达让别的同学先出去,自己留在最后出去,这是什么品质?用一个成语概括)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可以吗?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阿曼达,面对生的希望,当父亲颤抖着双手接你出来的时候,你会说些什么呢?
龟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裂开。
3.学生各自搜集作者资料,了解梁晓声及其作品。
板书设计:
环境恶劣
18.慈母情深塞钱买书
工作辛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习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梁晓声《母亲》当中的一篇文章。(课件出示课题)
去救助儿子: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救助儿子:“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儿子得救时:“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师:哦,父子的这段对话很精彩,很感人。
师:这个地方让你感动,那么你想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心中这份感动呢?是交流自己的感受,还是有感情朗读呢?谁还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经历了38小时的生死别离,此时,突然听到儿子的声音,怎能不惊喜,怎能不激动呢?咱们来读读这段对话,老师读父亲的话,谁愿意跟老师合作,读阿曼达的话?其他的同学认真听,用心体会。
(1)学生填空(在听写本上)
我一直想买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当她知道我来是要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将钱塞给了我,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最后,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2)自己纠对,错误的地方马上修改。
师:多么聪明,多么勇敢的阿曼达呀。请同桌俩分角色读一读,力争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块小结:同学们,我看到了你们满眼的深情满脸的感动。“跟你在一起!”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创造了这一奇迹,我相信父子的这段对话会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过渡: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那么在“去救儿子”这部分内容中,哪些地方也感动了你?谁想谈一谈。
第二部分:去救儿子
(师:这个句子打动了你,你感动什么呢?这个句子打动了他,其他的句子感动你了吗?)
生:“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儿子的学校。”
师: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爱妻子,爱儿子,有责任心。)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安顿好,冲向”能抓住关键词语体会句子的意思,真不错。“冲向”该怎么读?读得多好呀。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和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汶川地震中的感人至深的故事。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 不论……总……
失常?不失常?(爱)了不起 在一起
儿子:等 只要……就……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
4.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并读正确。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你能读吗?
洛杉矶安顿冲向大哭
2.生读题。
(1)当“母亲”两个字映入你眼帘时,你眼前闪过怎样的画面?
(2)我在“深”下加了个着重号,为什么?
(3)师:为什么用“深”字形容慈母的情,这个情到底深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
1.师:不看书,凭着预习的记忆,把课文中出现的词工工整整地填入括号里。
(累、担心、激动——因为挖了38个小时)
③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请学生将“了不起”三字写在黑板上;父亲的了不起就在于他坚信自己的信念,救自己的孩子,儿子的了不起在于想着自己的同学,想先救自己的同学,还鼓励自己的同学。)
……
3.这些问题我们下节课一起来探讨。
四、练习。
1.完成课堂作业1、2、3(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