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应变“讲堂”为“学堂”

合集下载

2024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4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

2024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活动总结、策划方案、汇报材料、个人总结、心得体会、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activity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ing materials, personal summaries, insights, doctrinal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2024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在写心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很好的自我提升,具有感染力的心得体会,才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想,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2024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判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判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判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邬昌玲摘要:《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互动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展示了阅读课堂教学的新特点,突出了新课标的教学要求。

互动课堂教学的评价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结合互动阅读课堂教学的特点来探讨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评价,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发展,使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教与学,全面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互动教学语文阅读教学互动评判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它突出了语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意义,突出了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尊重学生在学习进程中的独特体验。

因此,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性,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悟能力尤其重要。

在课堂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设计引导学生对作品产生某些感受、明白得、体验的“碰撞”,使学生自但是然地取得情操的陶冶和对作品的感悟。

由于学生阅读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对作品的明白得也就存在不同,何况作品本身多元化的含义,因此传统那单一的或一成不变的教学思想模式已经不能适用。

这突出表此刻传统阅读教学中以讲带读的教学方式剥夺了学生亲躯体味、探讨阅读作品的权利和机遇。

在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阅读文本这三者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引导者,是一个重要的信息源,直接发送信息给学生;同时也是信息的接受者,接受来自阅读文本和学生的信息。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既接受教师和阅读文本发来的信息,又是信息输出者,向老师输出信息,而阅读文本是教与学的中介。

在思考、探究如何使课堂阅读教学既成为学生体验作品、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又显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及新课标的教学指导,构建一个互动的语文阅读教学课堂。

这种互动的阅读教学方式能使这三者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实现课堂阅读教学的显著效果。

笔者以为,互动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进程中既能表现教师引导作用又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一种教学方式。

变“讲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途径初探

变“讲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途径初探
W EN U DAO HANG
变“ 讲 堂” 为“ 学堂”
有效提高语文 育 必须在课程 目标和 内容 、 教 学观念
和 学 习 方 式 、评 价 目的 和 方 法 等 方 面 进 行 系统 的 改 革 , 变 “ 讲堂” 为“ 学堂” , 变“ 学会 ” 为“ 会学” , 这样 可使我 们的教学 成为有效的教 学 , 学生的 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
【 关键词 】 讲堂; 学堂 ; 学会 ; 会 学 《 小学语文新课 程标 准》 指出: “ 现代社会要求公 民具备 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 具备创新精神 、 合作意识 和开 放 的视野 ,具备包括 阅读理解 与表 达交 流在 内的多方 面的 基 本能力 , 以及运用 现代 技术 搜集和处理信息 的能力。” 这 就 要求 “ 语 文教 育必 须在课程 目标和 内容 、 教学观念和学 习 方式 、 评价 目的和方法 等方 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生本教育 、 学本教 育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是这 种要 求所催生 出来 的时代产物 。作为一名基层语文老师 , 我觉得在学习先进理

3 . 培 养学 生 归 纳 总 结 习 惯 , 形 成 自学 能 力 。新 课 改 理 念
明确指 出:有效 的教学在于使学生 掌握 学科 的基本原理和 结构 。学 习就是新知识与学 习者 已有 的知识 结构互相作用 而形成 的认知结构过程 。因此 , 在 语文教学 中, 要 使学法指 导得以最终落实 ,就必须在着眼于让学 生掌握学习知识的 规律 , 引导学生 不断归纳总结 学法 。长此以往 , 学生便 可积 累各种体裁 , 各 种类 型课 文的一般 学习方法 , 形成 了 自学能
1 . 引导质疑 , 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与求知欲。现代认 知心 理学强调 : 好奇 心 , 求知欲是学 生学 习的 内在动力 。新 异的 容易激发学生兴趣 , 产生认知冲突 的内容 , 容易使学生 开动 脑经 , 钻研 问题 , 产生求知 的欲望 。思起源于疑 , 疑是激励学 生产生好奇感 的一把钥匙 。我 国宋代学者朱熹 就曾讲过 : 读 书无 疑者 , 须教有疑 ; “ 学 贵有疑 , 学别无疑 。” 这是学习的规 律, 所 以说 学习 的过程是 疑—— 问——思 的过程 。要 变“ 讲 堂” 为“ 学堂 ” , 教 师首先要教会 学生 “ 生疑 ” , 鼓励学 生多疑 多问。其次 , 教 师要 善于激发学 生 由“ 无疑 ” 到“ 有疑 ” , 儿童 天生好奇爱 问, 往往是 由于教 育不 当, 致 使许 多学生年级愈 高, 愈不敢 提问。其 主要原 因是学 生除 了不敢提 问以外 , 不 会质 疑也是一个原 因。说 明教师在课 堂教学 中, 没有 注意给 学生 创设 “ 问题 情境 ” , 引导“ 生疑 ” 。 2 . 爱护学生的积极性 。 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很容易受 到挫 伤的 , 在课堂上学生敢 问而又怕 问得不 当, 敢说 而又怕说 的 不对 的时候 , 教师与 同学千万不 能嘲笑 、 指责 学生。一旦其 自尊心受 到刺 伤 , 就有可能产生消极情 绪。 因此 , 教师不但 要 珍惜 , 爱护学生 的积极性 , 还要 引导学生 , 从 学生错 误的 答案 中分析其知识的合理性 , 机智地对待学生 的差错 。 3 . 要使学生有获 得成功 的机会 和快乐 , 这对后进生更重 要 。心理学研 究表明 , 一个人成功 与失败的经历和体验 , 都 会影 响学 习的 自信与抱负水 平。成功 的体验多 , 就会充满 自 信, 抱 负水平高 ; 屡遭 失败 , 就会丧失 自信 心 , 抱负水 平低 。 教学 中真正做 到面向全体 , 不但要培养优生 , 更重 要的是帮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

变“讲堂”为“学堂” 变“学会”为“会学”作者:张会忠来源:《文理导航》2014年第04期【摘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变“讲堂”为“学堂”,变“学会”为“会学”,这样可使我们的教学成为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讲堂;学堂;学会;会学《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这就要求“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生本教育、学本教育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正是这种要求所催生出来的时代产物。

作为一名基层语文老师,我觉得在学习先进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语文课堂的操作实践。

一、变“讲堂”为“学堂”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结构。

课堂组织应以问题为中心,创设教学情境,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这极大的突出了学生主体地位。

教学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变“讲堂”为“学堂”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的“放”,这里所说的“放”,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要将课堂主动地让位于学生,多说的少说,少说的不说,要将学生“放”得开。

将课堂还给学生,既解放了教师,也解放了学生。

当然,教师这个“放”必须“放”得开,“收”得“拢”,这就要求老师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只有提高了自身的素质,提高了授课水平,才能从“讲堂”里走出来,解放自我;也只有提高了自学水平,学生才能走进“从讲堂”,变被动为主动学习。

二、在变“讲堂”为“学堂”方面,我认为从以下四点去做:1.引导质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现代认知心理学强调:好奇心,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新异的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容易使学生开动脑经,钻研问题,产生求知的欲望。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新课改下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着问题到课文中去找寻答案 , 积极探索 , 体验成功 的 愉悦 ; 或结合课文的 内容情 节恰 当地用故事 、 笑话激 发学 生兴趣 , 推 动教学进程 , 使 学生感到趣味 十足 。 教师 要 把 握 “ 导” 的 艺术 , 做到“ 导而弗牵 , 强而弗抑 , 开而 弗 达 ” 。教 师 真 正 做 到 了 这 一点 后 , 学 生 才 可 能 在教 师 的引 导 、 启发下主动思考 、 认识 、 理解 、 掌 握 知 识, 获得能力 , 实 现 教学 目标 。

三、 充分突出“ 教极参与”
变“ 高高在上” 为“ 积极参与” 是教师角色转变 中 最本质 的一点 , 既为人师 , 就应 时时在先 , 事事在先 , 做 出榜样。 广至古今之事 , 人情冷暖 , 天文地理 , 花鸟
虫鱼 , 细到字 、 词、 句、 篇、 语法 、 修辞 、 逻辑 , 教 师要 以 自己丰 富 的 知识 , 开阔的胸襟 , 乐 观 旷 达 的性 格 , 忠 诚笃信的职业道德来参与教学活动 , 感染学生 。 热爱 就是最好的老师。教师的虔诚一定会唤起学生心灵 的震动和对语文美的折服 ,从而激起无限的求知欲 和浓 厚 的学 习 兴 趣 。 可是 , 一 些 语 文 教 师 往 往 满 足 于 述 而不 作 , 教 师 这 种“ 高高在 上” “ 袖手旁观” 的态度势必使师生产生 隔膜 ,何谈教学 主动性的培养?例 如给学生指导作 文, 教师应深入其中 , 细致指导 , 把智力因素 、 非智力 因 素充 分调 动 起 来 , 使之恰到好处 。 学 生 对作 文态 度 冷漠 , 教 师 就 要 激 发其 兴 趣 ; 学 生 对 眼前 事 物 视 而 不 见 ,捕 捉 不 到 写作 信 息 ,教 师 就 要 指 导 学 生 留 心 观 察; 学生眼高手低 , 对所要表 达的感情力不 从心 , 教 师 就 要 指 导 他在 课 外 经 常 练 笔 。 总之 , 教 师 要 把 学 生 直接引入现实生活的天地去观察 , 去感受 , 让 学生感 悟 到 山川 草 木 、 人世百态 、 社 会 聚焦 均 是 我 们 的 作 文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

让语文课堂真正成为学习的乐园新课程改革开始实施以来,七年多的课改实践,让我深深地体会到:要真正做到师生共同学习,教学相长,改变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让学生唱主角,变讲堂为学堂,把读书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改变过去的语文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倡导一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中能够畅所欲言,不仅学到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能力,还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再把学习语文当作苦差事,而把它当作一件乐事,最终培养起高尚的情操,树立起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才是语文课程改革的终极目标,也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

一、让学生积极动起来,感受学习的乐趣新的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全体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老师应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写作及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费尽心思,千方百计的寻找一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资料,还要预设各种可能出现的情景,以及应对策略。

当然,语文老师不是神,而是凡人,不可能什么情景都能想到,所以,课堂上随时可能出现老师意想不到的情景(比如某学生提出了一个老师一时回答不上来的问题),这时候就要考验老师的功底了。

如果老师能够随机应变,圆满的解决突发事件,则再好不过,即使不能,也没关系,老实承认自己的不足,并许诺下一堂课或过些时候给予答复,学生应该是能够谅解的(不过,过后一定要兑现承诺,否则就会影响你的威信)。

如果真的碰到此类问题,老师应该“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甚至可以夸一夸那个让你难堪的学生,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师的引领作用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我们强调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要一改过去那种“唱独角戏”“满堂讲”的教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上就不用讲课了,该讲的还是要讲,传统的教学方式并非一无是处,好的东西我们还是应该继承的。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更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念更新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观念更新【中图分类号】g623.2本世纪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由”一言堂”教学模式向”群言堂”教学模式转变;教师由权威变成了参与者,教师主体向学生主体转变;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新课程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新课标实施到现在出现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这除了与新课标实施时间太短、教育体制有关外,很重要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太”新”了。

于是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反思是非常必要的。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我们的教学有必要从以下两个大的方面进行反思。

一、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轻工具性语文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的内容不外乎是一篇篇课文而已。

其实则不然,教的和学的是一篇篇课文,但是课文并不是我们所要教和学的内容,其实课文只是我们教和学的内容的载体而已。

(一)重人文性新课标对语文的性质做了科学的阐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新的课程标准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人文性因素放在教学目标的突出地位,突出了语文教育应有的丰富内涵,充分展示语文自身的无穷魅力,还语文以本来的面目。

正是在这个理念下,于是就出现了广大语文教师把语文教学注入鲜活的人文性,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课堂一改往日的沉闷枯燥,变得丰富多彩。

现在的语文课上更多的是拥有师生之间思想的碰撞、心灵的触动、情感的陶冶、审美的熏陶。

可以说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轻工具性传统的语文课上,语文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我们在突出体现语文人文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工具性,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

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

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作者:沈根元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08年第07期语文课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充分的思辨时间、充分的说话时间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认识归认识,行动归行动,不知不觉中教师又成了教学的主体,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中心这个问题仍然非常突出。

那么该怎样尽可能多地还时间于学生,变“教师的讲堂”为“学生的学堂”呢?笔者根据近几年对语文课的随堂听课发现,语文课堂教学还须实行“五个优化”。

一、优化教学目标由于语文学科性质的多样性、特殊性,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

语文教学任务的无限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似乎形成了一对矛盾,为了解决这一对矛盾,不少教师总希望课堂教学时间能以一当十,于是在行动上就采取包办代替一讲到底或延长课时的办法。

一篇短小的文章要讲它一节课、两节课,长文章讲它一个星期还不够。

所以每当学期临近结束,其它学科有条不紊地开始复习的时候,语文教师还在拼命地赶进度,还在滔滔不绝地讲新课。

如果教师这样不厌其烦地讲解真的能把语文学科所承载的任务全完成了,那倒也是好事。

而实际上教师干的是吃力不讨好的事。

当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时,教师讲授的东西再多学生头脑中也是空空如也。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抓重点,抓关键,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

课文目标、课时目标不必大而全。

贪食者往往要吃坏肚子,教学目标过多也会倒了学生学习的胃口。

同时教学目标要适度,要根据单元、课文的要求定位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目标精简了,教师的高谈阔论少了,自然为学生赢得了主动学习的时间。

当然,优化教学目标决不是说可以任意删减教学内容,也不是降低对学生的要求,而是要求教师付出更加艰苦的劳动,对教学作出更加科学的安排,因材施教,使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扎实。

二、优化课文导语课文导语是指在学新课之前的导入语,即开场白。

它犹如乐章的序曲,戏剧的序幕,其地位不可小觑。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作者:刘小云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上)》 2017年第4期刘小云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应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

因此,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课堂必须进行改革,必须在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那么,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该是怎样的呢?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学生实际,笔者认为应该有四个特点,应做到返璞归真,让语文课堂教学更精彩。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学生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4-0104一、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应是读书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的具体要求为:所有年级都要重视朗读。

可见,“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

然而,受考试和分数的制约,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教师一言堂,忽略了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所以,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不应再是讲堂,而应是学堂,是学生读书的地方。

语文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与文本、同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充分地读,读出水平,读出教材的特点、意境、灵感、生命的差异。

可以通过质疑的读、归纳的读、训练的读,进行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训练。

如在教学《桂林山水》这一课时,以不同形式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让学生体会桂林山水的特点,先是个别读,要求能读得准确、读得通顺,然后分小组进行检查读,接着指名开火车比赛读,最后全班一起有感情地大声朗读,待学生有了读的基础,再引导思考“读了这段话,你们发现桂林山水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词句体现出来的?”有的说清,有的说绿,有的说静,有的说秀、有的说奇,有的说美,简直就是一幅画,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各显神通,答案不一,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得到体现。

这样,学生不但对学过的知识记忆犹新,课堂还充满朗朗的读书声,充满活力与朝气。

二、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是实验室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语文实践的能力,因此,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应让学生自主观察、实践和动手,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和发现的能力,让每节课都成为学生终身难忘的永久体验。

语文教学中怎样变“讲堂”为“学堂”[1]

语文教学中怎样变“讲堂”为“学堂”[1]

语文教学中怎样变“讲堂”为“学堂”教学活动是一种双边活动,教学过程既包括教师教的过程,也包括学生学的过程,是教与学相统一的过程。

也是在教师的引导、辅导、督导下,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精心设计教学教程和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能把主导变为主讲。

但长期以来,语文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要方式,课堂几乎成了教师的“讲堂”。

如今要把“讲堂”变为“学堂”,是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自身规律的反映。

怎样变“讲堂”为“学堂”呢?(一)、变“全盘授予”为“拈精摘要”语文教学的综合性很强,一篇课文可以教的东西又很多。

如果不分粗细地向学生“全盘授予”,其效果是不会好的,应对教学内容拈精摘要。

所谓“拈精摘要”,就是在深入钻研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文章的内容和形式方面,拈出一些精要的东西化为问题提出来,指导学生学习。

( 1 )、拈出文章的脉络,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

学生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就为深入全文奠定了基础。

( 2 )、拈出文章中某些含意深刻的地方,引导学生深入领会文章的中心意思。

( 3 )、拈出不同类型文章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弄清某些规律性的知识。

经过拈精摘要,就可以有目的、有重点地指导学生学习。

至于“拈”什么,“拈”多少,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精心设计,防止随意性的“拈”。

(二)、变“滔滔讲说”为“以讲导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教师的讲,是一个带关键性的问题,如果不解决长期存在的“讲风太盛”的问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会是一句空话。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完全摒弃教师的讲,更不能说讲就是注入,问就是启发。

事实上,那种毫无思考价值的、形式主义的满堂问,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是走过场,浪费时间,而许多生动的、精辟的讲解,倒确实是启发式的。

但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语文教学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决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为主,教师决不能在课堂上“滔滔讲说”。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1本学期开学初,我们通过市教育学院组织的集体备课和学校教导处下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的相关内容,深入学习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感觉收获最大,触动最深。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的教育理念不断更新,并用其指导我的教学实践,觉得无论是学生的变化,还是我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感受,都觉得新课标的理念实用性更强,更有利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更加注重学生作为一个人的个性发展和语文的熏陶作用,而非一味强调语文知识结构的完成性和系统性,这对于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来讲,无疑是一件好事。

下面我简单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新课标更多的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根据学生自身发展对年段要求进行一些微调。

虽然是微微的小调整,但是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的我来说,感觉新课标真的是替学生着想的。

比如:新课标对中段学生的要求,在阅读方面为“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__大意。

”关于让学生学会默读,不出声,不指读。

这原来属于第一学段的要求,而这样的要求,说实话对于低段学生来讲,确实比较困难,过早让学生学习默读,只会让学生养成走马观花的阅读习惯,__中的一些重点词语,他们只能知道得事实而非,甚至还会挫败学生的阅读积极性,而现在的新课标将此要求下放到中段,这样孩子能有更长的时间来学习、练习默读,新课标把难度适当降低,有利于保护学生阅读积极性和阅读兴趣,在循序渐进中,自然而然地学会默读这样一种阅读方式。

新课标更加注重保护学生的个性。

学生是独立的有思想、有主见的行为个体,我们语文教学务必要重视避免千篇一律的教育,不能六年学生毕业时,脑子里的东西都一模一样,这是以前语文教育的失败之处。

在近几年中,国家尤为重视在语文教学中保护学生鲜明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初见成效,但我们还得继续努力。

新课标出台后,让一线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

老课标低段口语交际板块,要求学生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讲堂变为心灵共享学堂论文

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讲堂变为心灵共享学堂论文

语文课堂由传经授道的讲堂变为心灵共享的学堂语文课本中的丰富内容,文学作品中的深厚意蕴,召唤着语文课堂应当成为充满人的气息、脉律和血韵的特殊的教育世界,成为青春生命凭借知识浮力而畅游天地的无边的语言海洋。

指令型语文教学中,课堂作为一个思维流向单一、思维方法单调的闭锁型文化空间,使学生在被同质文化的持久同化中而被不自觉地异化着。

以教科书和教师为化身的主流文化规范着学生对文化的价值取向,从排斥“异质文化”直至排斥“异质思维”,导致教育生态系统的深层失衡。

长期以来,我们不但缺乏对多元文化的基本认同,更剔除了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可能。

课堂上,只容许顺向的、接受性思维方式的存在,它所承载的就是被定于一尊的主流思想和观念,两者之和即构成同质思维。

这表现为:语词概念雷同化,言语生成机械化,是非判断片面化,逻辑推理平面化。

课堂,名符其实地成了同质思维的产床。

因此,有作者尖锐地指出这样的语文课堂实质是“学生思想的屠宰场”。

其后果是导致学生言语和思维功能的显著下降,特别是思维品质的弱化和思维质量的低劣乃至人格的单面化。

两份语文课程标准共同表达了一致的意见,即“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

有人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心灵震撼另一个心灵。

是的,教育是师生相互间的真诚交流,教学是师生心灵的平等对话。

一节好的语文课,学生的智慧得以挖掘,快乐的心灵得到发挥,创造的天性被重新唤醒,师生的智慧在碰撞的火花中产生,师生的情感在课堂的共鸣中迸发。

这样的语文课才具有独特的魅力,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那么,语文课的这种魅力从何而来,怎样才能达到语文教学的最佳境界呢?笔者认为唯有师生心灵互动,把语文课堂打造成师生共享的心灵家园,语文课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语文教学才能达到最佳境界。

一、在心灵自由开放中收到教学最佳效果让心灵自由开放是实现师生心灵互动的前提。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心理处于较开放的状态,对新事物、新知识具有较强的接纳性和反思能力。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通用7篇)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不断提升自我。

那么写心得体会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22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范文(通用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语文新课标学习心得1跟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吴欣歆教授一起解读义务教育新课标,不难发现语文的课时占比达到了20%-22%,绝对重中之重。

在识字量、课外阅读量、古诗文背诵篇目等量化要求方面,新课标都没有增加,主要变化在在知识点的呈现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上等方面,语文的广度和难度有所提升。

作为高年段的一线语文教师,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并为之付出实践,提出了学习任务群的构建,以便我们更好的开展活动。

一、“整本书阅读”经验积累“引导学生了解阅读的多种策略,运用浏览、略读、精读等不同阅读方法;通读整本书,了解主要内容,关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的关系;重视序言、目录等在整本书阅读中的作用。

设计、组织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师生共读、同伴共读,朗诵会、故事会、戏剧节,建立读书共同体,交流读书心得,分享阅读经验。

”语文其实是渗透到各个学科中的,包括理科。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和理解。

理解概念、定理和定义,阅读明白题意,才能谈解题。

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大厦的地基一样,地基稳了,才能稳固支撑起整座大厦。

在“整本书阅读”中,学生积累各式各样的阅读经验,倡导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是核心中的核心。

我们谈的经验则是具体的操作方法和策略。

《西游记》精读与跳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诸如此类,皆属于阅读经验的积累。

二、“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的构建2022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变化,是在“课程内容”中增加了长达十几页的“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部分,提出了“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

语文课堂教学的“三要”作者:李平安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15期从语文教材的工具性和语文教学的目的性出发,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只有做到“三要”才能真正落实提高语文素养之目的。

一要强化目标教学意识,认真落实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呈现和明确教学目标,主要是激励学生的内在动机,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策略,了解学习对象及方式,预设学习的结果。

这一定向环节对教学过程起指引、调节和激励等多种效能。

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学目标不全面体现不了三维目标的要求。

教师常常对认知领域的目标比较重视,而轻视甚至忽略情感领域和操作领域的目标,如学习动机、求知欲、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等。

当然,如此教学,既违反了语文教学“文道结合”的最基本原则,又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久而久之,势必严重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常见毛病是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部分教师不善于运用行为动词,如“理解”、“掌握”、“理清”、“运用”等,对教学目标进行正确、恰当和具体的描述,造成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教学中难于把握和操作,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这反映了教师对课标,教材等未能真正把握准,对课堂教学的目的、任务和要求也未真正考虑清楚。

常见毛病之二是教学目标实施过程中,达标有困难、不到位。

常见的是教学目标过高、过多、过大,造成教学目标实施有困难,达标无法到位。

有一位语文教师写作指导课的目标定为“叙事记叙文的写作──选材、审题,表达”,如此大而无宕的教学目标,一节语文课如何能完成?另一种情况是教学目标制订得较合理、科学,但由于教师的“功力”不够而无法达标到位。

如有位教师教学《天上的街市》,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训练联想力和想象力”,然而,如何进行训练,教者却缺少切实可行的办法,教学环节操作较零乱,因而无法达标。

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强化目标教学意识。

第一,要加强理论学习,用先进科学的教育教学观念指导教学实践,彻底扫除陈旧、落后的教学观念;强化目标教学意识,使完成教学目标意识在教师的头脑中真正扎下根来,并转化为切切实实的教学行为。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作者:董俊丽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年第26期摘要: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

探讨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语文教师工作——重课堂,更应重课外;语文教学方法——重学习方式,更应重语文学习。

新课标的实施,更重要的在于我们语文教师的教学创新,需要的不仅仅是埋头苦干的精神,更需要的是作为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理性思考、辩证地认识。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育;教学创新;学习方式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38语文到底是什么,语文教师的角色如何扮演,语文课堂究竟应该是什么样,怎样才算是一堂好的语文课,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笔者,笔者也从来没有停止过探索。

实施新课标以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课堂由讲堂变成了学堂,由“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教学模式也转变了,教师由权威者变成了参与者,由教师主体变成了学生主体;课堂由一潭死水变成了源头活水。

但语文教学的任务仅仅是让学生活跃起来吗?笔者现将从教十几年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思考说出来,望大家批评指正。

一、语文教学内容——重人文性,更应重工具性在传统的语文课上,教师把课文条分缕析,弄得支离破碎,把语文课上成了纯粹的工具训练课。

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致使课堂毫无生气。

新课改后的教学,放大了语文的人文性,在一定程度上却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课堂是活跃了,但课堂生成的答案却五花八门,致使学生头脑更加迷茫。

笔者认为最好的解决办法是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交融。

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是相辅相成、高度统一的。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在这一方面我们也有所尝试——实施学案教学,但结果很不理想。

我们的语文课堂变成了习题课,和数学课没什么两样,学生也只知道抄答案,课堂又恢复了原来的死气沉沉。

从“讲堂”到“学堂”——汉川市新堰镇吕巷小学生本课堂回归侧记

从“讲堂”到“学堂”——汉川市新堰镇吕巷小学生本课堂回归侧记

“吕巷”这个名字,如一缕春风,温润着汉川教育园地。

吕巷小学,这一偏僻的村级学校,曾经演绎着汉川教育的“吕巷现象”,现在正用“吕巷特色”演绎着汉川教育的“吕巷奇迹”。

一变观念吕巷小学,教学质量的红旗一直飘扬在汉川教育的制高点上。

从2010年起,连续九年荣获“汉川市二类学校教育教学目标评价先进单位”奖牌。

然而,这红旗的旗杆是插在他们时间加汗水的苦涩基座上的。

“分数,不等于教育质量;自闭,加大了城乡差距;怯懦,难以成为未来生活的主人。

促进每一名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的教育教学必须‘咸鱼翻身’。

”——这是吕巷小学教师共同的心声。

一夜春风来,万树梨花开。

2015年春,汉川市教育局课改的强劲东风吹进了学校。

教学改革,变师本讲堂为生本学堂。

他们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学习借鉴、探索创新,逐步形成一套适合本校实际且操作性强的引导式“32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即“3”——自学(含课前预习)、对学、群学;“2”——小组展示、班级展示;“2”——课外思维导图、课堂评价送星。

整体流程:课外(预习与思维导图完成,教师打磨PPT)→课内(导入,目标,问题提出,小组自学、对学、组内小展示,班级大展示、送星、质疑、全班辩论,小结)。

这一教学模式,坚持以生为本,突出小组核心作用,从课外到课内,全程强化自主、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正确引导下的自学,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重要的是也培养了自我约束和自主管理的能力。

土法一:五个汉字促全局推进生本课堂,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砥砺前行。

这也是吕巷小学乡土气息与时代风韵交织成的不可复制的“土特产”。

犁宜耕耙宜耘,挖须锹割须镰;“实严勤细恒”,是他们精耕细作的专属“农具”。

“实”见真动作。

课改一开始,他们就明确了“不搞花架子、不只口头改、不丢进取精神”的“三不”指导思想,出台了“习惯养成+生本课堂”的“两条腿走路”实施方案,制定了“走出去学、请进来学”“一个学字”的行动措施,确定了“三年变‘吕巷现象’为‘吕巷特色’,六年奠定学生终生发展基础”的两期目标。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作者:任翠莲来源:《新课程·中学》2014年第04期摘要:随着初中语文教学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也得到了不断推广。

但是,随之而来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实施策略近年来,我校语文教学全面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模式。

实施以来,许多同事感觉特别不适应,认为这种模式不适合农村中学,纯粹是瞎胡闹,学生根本学不到知识,课堂教学任务也完成不了。

于是许多教师平时上课仍以讲授为主,只有在公开课或有领导听课时才临时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

可以说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仅仅流于形式,根本没有落实到实处。

农村学校本来生源就差,学生的学习习惯也不好,我再不点拨点拨由他们自己讨论能讨论出个什么结果呢?其实许多时候学生的创造力与潜力取决于教师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

那么如何真正让语文课堂变为学生的学堂呢?一、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一个教师如果一天到晚板着一张脸,说话总是很严肃,从不给学生笑容,我想这样的教师上课时总会让学生胆战心惊,唯恐说错话而受到责罚,试问当这样的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会大胆地在一起讨论吗?当学生不敢张嘴时,这时候恐怕又是教师包讲了。

当然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不是微笑就可以的,我觉得至少我们教师可以从微笑出发,少批评,多说鼓励性的语言慢慢地去尝试。

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你会发现学生课堂学习的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

二、课前一定要充分预习一节语文课上课之前,我总是让学生自己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

同一个词语的意思读音,自己查阅的要比教师讲印象深刻得多。

例如,接触到“颈”这个字时,有的学生读第三声,有的学生读第二声。

这时候老师千万不能直接说答案,说出之后,学生仍然易混淆,只有自己查阅后,不仅不易忘记还知道了有念“gěng”这个音。

除了自己解决字词之外,还要让学生自己查阅背景资料,因为一篇文章的背景对理解文章大有好处。

而且不同的学生查阅的背景资料相互补充往往比教师准备得要充分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下语文课堂应变“讲堂”为“学堂”
作者:庞卓蓉
来源:《读写算》2010年第14期
【摘要】新课标下,语文教师应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 积极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在教学主体上,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在学习监测上,要重视问题反馈。

【关键词】新课标变“讲堂”为“学堂” 教与学的时间比例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重视问题反馈
在新的课程改革中,语文教学要求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为准则,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

随着新理念的贯彻,新教材的使用,新的学习方式的推广,语文课堂教学已显现出勃勃的生机,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

语文课堂是真正的“讲堂”,教师是真正的“讲师”。

一上课,老师便拼命向学生“灌”知识,或娓娓而谈,或绘声绘色,或滔滔不绝,或慷慨激昂,直讲得口干舌燥,一堂课下来觉得痛快淋漓、问心无愧。

可课堂效果如何?学生习惯了做一个三尺讲台下的听众,被动地接纳着老师硬“填”给他们的东西,没有表达自己的机会,慢慢地丧失了“说”的欲望,久而久之,思想停滞、反应迟钝、表情呆板,以致课堂上死水一潭,激不起半点波澜……难免出现讲台上老师津津乐道,眉飞色舞,而讲台下学生昏昏欲睡、死气沉沉的尴尬局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老师不要做说书先生,讲课文,课前空讲一通之后,接着句句讲,段段讲,越讲得起劲,学生越不动脑筋,自己不动脑筋,怎么会得益呢?所以要尽量少讲,学生领悟不到之处才给说一说。

”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是语文课改的使命。

在这种状况下,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转换角色,变“讲堂”为“学堂”,变“讲师”为“导师”。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根本的是要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管理出效益,现从以下几点加以探究。

第一,在时间管理上,要探索教与学的科学比例。

到底是“教”需要时间长,还是“学”需要时问长?实践证明,课堂上学生“学”的时间应该多于“教”的时间。

这是由“教”的目的所决定的。

教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促进学,教的多而学的少,显然是不对的。

精讲多练,这是高效益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洋思中学倡导老师只讲5分种,杜郎口中学提出了10+35课堂模式(10分钟讲授+35分钟学生练习)都是十分有道理的,他们把准了课堂教学的脉搏。

“精讲”要求老师备课要细、要深、要广,要抓住关键点。

要求老师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精髓,讲什么,怎么讲,要一清二楚;“多练”要求老师引导学生去独立研究教材,同时提供精选的典型题目,达到一题多解,触类旁通。

现时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上的弊端是:课前不进行时间设计,要么是满堂灌,要么是大“放羊”,要么是“灌”和“放”的结构不合理。

在过程管理中,可以实施目标教学法或问题教学法。

在45分钟这个非常短暂的课堂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教学任务,不讲方法是绝对不行的。

效益低的课堂,都是讲到那里算那里,没有计划没有目标。

目标教学就是每堂课都应该课前制定出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建立教学目标评估标准,规定在课堂内完成任务,多个课堂小目标的实现,等于完成了学期大目标或学年大目标。

问题教学就是每一堂课都应该设置出本节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围绕解决问题开展教学活动,本质上同目标教学是一致的。

现时课堂教学的弊端是没有教学目标或教学目标不明确,任务不确定会导致完成度差,时间久了,效能越来越低。

第二,在教学主体上,必须突出学生的自主实践。

教学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所以学习是学生的事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不能替代学生,老师不能是教学的主人。

在课堂教学中要时刻去带领、去引导、去督促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调动其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一边教,一边要逐渐为‘不需要教’打基础。

打基础的办法,也就是不要让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讲,而是想方设法引导他们在听讲的时间自觉地动脑筋。

教学最忌逐字逐句地讲。

叶老有段话,给我们的启迪很大:“教师不是来讲书的,尤其不是逐字逐句的翻,把文言翻成白话,把白话翻成另外一种白话。

”自以为讲得透彻,学生学得细致,不料学生已知道的讲得不少,想知道的讲不到,学生昏昏欲睡。

这种做法是要不得的,教学应遵循就“课堂不是教师的讲堂,主要应是学生的学堂”的原则,让学生在课内多思、多议、多练,使课堂有个生动活泼的民主的学习局面,体现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在课堂提问方面,也要注意不要将“满堂灌”变为“满堂问”,在设计问题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个性特点和认知的差异,揣摩学生的思路,研究学生究竟难在何处,设计的问题要对学生起启发引导的作用。

设计的问题首先必须明确问的目的性,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服务。

凡教师所提问题,一般都要经过筛选,明确提问是为了引导学生掌握课本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理解作者的写作主旨;明确提问是为了唤醒学生的记忆、联想,使他们能运用已有的知识攻克新知识中的难点、重点、疑点,明确提问是为了诱导学生对某一问题产生兴趣、引起争论等。

在课堂讨论方面,要注意课堂讨论不是教师凭主观想象,自己拟好几个题,让学生被动作答,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提问,自己去探索,讨论中学生要自己思考,互相答辩,这样,能动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

教师作为讨论的组织者,课前须精心设计,讨论中要适时点拨,不失其主导作用。

第三,在学习监测上,要重视问题反馈。

作业与考试是监测学习效果的主要办法。

要监测学习效果如何,除了课堂作业要及时检查外,每堂课还都必须布置适量的精当的课外作业,必须在下一次上课前检查完成情况,针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个别或全体的反馈,这才是全面完成了课堂教学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