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
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4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整理的4篇《数学教案正比例的意义》,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六年级数学《正比例》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使学生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数量之间相依互变的关系,感受有效表示数量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不同数学模型,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正比例的意义以及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教学预设:一、导入新课1、谈话:老师准备去水果超市买一些苹果,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如果我准备买1千克,你能求出什么?(总价)2、出示表格已知苹果每千克的单价是6元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填写完整。
提问:如果买()千克,总价()元……;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当学生回答:买的千克数越多,总价就越高)师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我们就把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在这里——“买的千克数”和“总价”就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二、探索新知(一)体会两种相关联的量1、出示例1表格2、提问:这张表格中的两个量是否相关联?学生发现: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路程和时间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补充板书)(二)探索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1、谈话:请同学们进一步观察表中的数据,找一找这两种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启发学生从“变化”中去寻找“不变”。
学生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找规律。
2、教师可根据交流的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确认这一规律,并有意识地从后一种角度突出这一规律。
如果学生发现不了上述规律,可引导学生写出几组相对应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并求出比值。
《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的优秀教案(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首先是这节课的教学背景,正比例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当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学生系统学习函数的开始。
提起函数,可以简单的说:函数是一种以运动和变化的观点来反映两种数量之间相互联系的一种数学模型。
而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关系也是当中最简单最线性的关系,其实在学生以往的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探索规律,还有对数量关系、运算公式的学习,包括字母表示数以及统计图、统计表的认识,以及比和比例等内容,都为学生学习正比例的意义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同时,正比例意义的学习将直接为反比例意义的学习提供研修方法和研修模式,又为后续的解决实际问题,乃至于将在初中系统的学习函数做好了知识和方法的准备。
2、学情分析刚刚谈到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另外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考虑,在课前访谈中,通过学生对于涉及的两种相变化的量思考的时候,还能够结合自己充分的生活经验,举出了大量实例。
比如在访谈中,当涉及到“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个话题的时候,有的孩子就说:大树生长的高度跟它生长的年份相关系,还有的说一天当中气温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等等。
这些展示出了孩子对于日常生活中那种变化现象的关注和探究的兴趣。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从学生面对正比例的学习角度来看,这方面的学习还是存在一定的认知困难的,因为从研究数量关系的角度来看,应该说孩子对以往的数量关系,包括一些运算公式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比如说路程、时间、速度这组常见的数量关系,应该说孩子比较熟悉,但是还仅仅停留在对具体问题的解决上,而正比例的意义是要从一种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去理解数量间的关系,要通过观察、分析两种数量之间的变化情况,变化规律,进而达到对两个变量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编写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正比例。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比和比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着重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关系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量关系,学生理解并掌握这种数量关系,可以加深对比例的理解,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正比例的教学进一步渗透函数思想,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3、教学重点,难点、关键:教学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关键是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
4、教学目标: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新课标有关要求和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从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三个方面确立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以及正比例关系,并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中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通过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情感态度: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从生活现象中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
二、学况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数学能力。
在学习正比例之前已经学习过比和比例,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
本节课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比值一定的变化规律。
学生容易掌握的是:判断有具体数据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比较难掌握的是:离开具体数据,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法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通过游戏引入、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归纳正比例的特征。
四、学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精选6篇〕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理解呢?(生自由答复)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立的更加美妙!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亲密的联络,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师手指课题:从课题中我们不难看出,比例和比有一定的关系,你们还记得比的意义吗?(学生答复)好,那下面我们就先来用比的知识解决几道题。
(出示四幅图在一起的)二、新授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老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老师板书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老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好)。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好)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考虑:想要组成比例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答复,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老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学生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老师板书)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方: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学生口答)师:我们刚刚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络,那么比就是比例吗?学生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经历探索正比例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内容
知识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判断。
教材分析:正比例是数学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之一,它涉及两个量之间变化关系的认识。
通过学习正比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理解正比例的意义,难点是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创设法、实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
学法:观察法、比较法、归纳法。
四、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感受正比例的普遍存在。
探究: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探究正比例的特点和判断方法。
归纳:总结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形成知识结构。
练习:布置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其他与正比例相关的数量关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五、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程度、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的能力、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等。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等,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评价标准:能够准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作业布置
必做题: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做题:搜集生活中的一些数量关系,思考它们是否成正比例,写一篇小短文与同学交流。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2)在上面的表中,有哪两种量?(牛奶盒数和天数)
(3)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除了这两种量,我们还要遇到哪些数量呢?
教师:这些数量之间藏着奇妙的秘密,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数量间的一些规律和特征.
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在激发学生兴趣、引入学习主题的过程中,让学生写出不同的比例,复习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唤起学生的回忆,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体会学习的必要性与价值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间=速度(一定).
教师:前面我们研究了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
引导学生归纳: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到原来的若干倍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到原来相同的倍数或缩小为原来的几分之一,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两种量,叫作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作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关系,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事物是充满运动与变化的,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准备
ppt
教 学 活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复备
精
准
检
测
多媒体展示农村学校实施牛奶工程的图片.
希望小学三年级一班牛奶供应情况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增加也在不断地增加,像这样水费随着用水量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水费和用水量是相互关联的量.(板书:相关联的量)
教师:你们还发现了哪些规律?
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水费除以用水量得到的每吨水的单价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知正比例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分析实际例子,让学生感知正比例关系。
1.3 教学步骤:1.3.1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给出正比例的定义,解释正比例的意义。
1.3.2 分析实际例子: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身高和脚长、速度和时间等。
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这些例子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找出其他正比例关系。
1.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例子中的分析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正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3 教学步骤:2.3.1 介绍正比例的性质:给出正比例的性质,如两个变量成正比时,它们的比值保持不变。
通过实际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2.3.2 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给出一些正比例关系,如身高和脚长的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数学运算,验证正比例的性质。
2.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数学运算中的准确性,了解学生对正比例性质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正比例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介绍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3.3 教学步骤:3.3.1 介绍正比例的应用: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总价、计算距离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正比例解决这些问题。
3.3.2 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给出一些实际例子,如购物时计算总价。
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并解释解题过程。
3.4 教学评估:观察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解题能力,了解学生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巩固练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比例概念。
2. 激发学生对正比例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回顾比例的概念:比例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值关系。
2. 引入正比例的概念: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师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哪些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第二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定义。
2.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特点。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当两个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时,我们称这两个量成正比例。
2. 正比例的特点:两个成正比例的量,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相应增加;一个量减少,另一个量也相应减少。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具体例子解释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明白正比例的本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正比例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正比例的变化规律。
作业:1. 请学生举例说明正比例的定义,并画出相应的比例图形。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章:正比例的计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正比例的计算方法。
2.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计算方法:通过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比值来计算。
2. 实际问题的计算: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 教师讲解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理解和掌握。
2.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正比例的方法进行计算。
作业:1. 请学生运用正比例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写出解题过程。
2. 请学生总结正比例的计算方法,并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四章:正比例的应用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正比例关系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3. 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探索正比例的规律。
2. 利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身体验正比例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例子,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含义,掌握正比例的基本性质。
3.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引导学生学会用比值的方法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
4. 实践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运用正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6.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问答、练习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正比例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收集学生的作业和练习,分析他们应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邀请企业代表或专业人士进行讲座,分享实际工作中正比例关系的应用案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工厂或商店,观察正比例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 开展数学竞赛,鼓励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够找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
正比例的意义:两个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则这两个量成正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的判断方法:通过计算两个量的比值,判断是否为常数。
正比例关系的应用:在生活中的例子,如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正比例的意义和判断方法。
难点:如何应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和多媒体资源
黑板:用于板书和讲解。
投影仪:用于展示教学PPT和相关图片。
教学软件:用于计算比值和展示动态图解。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PPT展示教学内容,结合黑板进行讲解,同时辅以实物展示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生活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进行分享和展示,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感。
正比例的意义优秀教案
公开课教案上课内容:正比例的意义正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情境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能找到生活中成正比例的实例,并进行交流。
2.通过探索正比例意义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通过观察、交流、归纳、推断等教学活动,感受数学思维过程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其意义,并能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感受事物中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并且特定的事物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1.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游戏结果把表格填写完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表格完善,并作必要的板书。
教师:同学们发现表格中的分数随着次数的增加也在不断增加,像这样分数随着用次数的变化而变化,我们就说分数和次数是相互关联的。
板书:相关联教师:你们还发现哪些规律?学生在这里主要体会总分数除以次数得到的分数始终是不变的,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来,便于其他学生观察:教师:总分数除以次数得到的分数相等也可以说是总分数与用次数的比值相等,也就是一个固定的数。
板书:2.教学“试一试”教师:我们再来研究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下面的“试一试”。
学生先独立完成。
教师:你能用刚才我们研究例1的方法,自己分析这个表格中的数据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如下: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是相关联的量,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时间扩大若干倍,路程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时间缩小若干倍,路程缩小相同的倍数。
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速度是每时50 km,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写成路程时间=速度(一定)3.教学“议一议”教师:我们研究了上面生活中的两个问题,谁能发现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呢?引导学生归纳出这两个问题中都有相关联的量,一种量扩大或缩小若干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所以它们的比值始终是一定的。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正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7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正比例的意义设计理念(7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一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育学生概括力量和分析推断力量。
3、培育学生用进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力量。
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断方法。
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觉思索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变化规律。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袜子,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
哪种袜子更廉价?学生独立完成后师提问:你们是怎样比拟的?生:我先求出每种袜子的单价,再进展比拟。
师:你是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展计算的?生:由于总价=单价×数量,所以单价=总价÷数量。
师:假如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正比例。
(板书:正比例)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1)结合情境图,观看表中的数据,熟悉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出示自学提示: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学生自学并在组内沟通。
全班沟通。
(2)熟悉相关联的量。
明确: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1)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计算后汇报:===…=3、5,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肯定。
(2)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彩带的单价,也就是彩带的单价是一个固定的数)(3)请学生用公式把彩带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4)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假如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字母k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3、列举并争论成正比例的量。
(1)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预设:速度肯定,路程与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肯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掌握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探索正比例的性质。
二、教学内容:1. 正比例的定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2. 正比例的基本特征:两种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比值始终保持不变。
3. 正比例的实际应用:解决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概念、正比例的基本特征。
2. 教学难点:正比例的实际应用,解决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正比例的性质。
3. 利用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解决与正比例相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购物时商品的价格与数量的关系,引入正比例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正比例的概念。
3. 实例分析:分析几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速度、路程、时间等,让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正比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如人口增长、经济增长等。
2. 让学生探讨正比例与反比例的区别,理解它们在实际问题中的不同表现。
七、课堂互动:1. 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讨论正比例的实例,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组织课堂问答,让学生主动参与,回答与正比例相关的问题。
八、作业布置:1. 请学生运用正比例知识,解决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用电量与时间的关系。
2. 选择一些与正比例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知识。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设计第一章:正比例的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概念。
让学生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
1.2 教学内容引入比例的概念,回顾比例的定义。
解释正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关系。
1.3 教学方法使用实物或图片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正比例关系。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理解和例子。
1.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正比例的理解。
第二章:正比例的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性质。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2 教学内容讲解正比例的性质,包括比例的恒等性和比例的传递性。
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正比例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3 教学方法使用问题解决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正比例性质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2.4 教学评估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正比例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三章:正比例的图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的图像表示方法。
让学生能够绘制正比例图像。
3.2 教学内容解释正比例图像的特点和表示方法。
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正比例图像。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表和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正比例图像的特点。
引导学生动手绘制正比例图像,加深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
3.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绘制正比例图像的方式评估学生对正比例图像的理解和绘制能力。
第四章:正比例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2 教学内容讲解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4.3 教学方法使用实际情境进行讲解,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正比例的应用。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4.4 教学评估通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评估学生对正比例应用的理解和能力。
第五章:正比例的综合练习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巩固对正比例的理解。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
《正比例的意义》的教案教学第一章: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1.1 教学目标了解正比例的定义掌握正比例的特点能够识别正比例关系1.2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定义:两个变量之间的比值保持不变正比例的特点:当一个变量增加(或减少)时,另一个变量也相应地增加(或减少)1.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举例说明正比例关系,如身高与鞋码的关系讲解:讲解正比例的定义和特点,用图表和实例进行说明练习:让学生找出一组数据中的正比例关系,并进行验证第二章:正比例的表示方法2.1 教学目标学会用比例式和图象表示正比例关系能够从给定的数据中找出正比例关系2.2 教学内容比例式:a:b = c:d,表示a与b成正比,c与d成正比图象: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表示2.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比例式和图象的表示方法,用实例进行说明练习:让学生从给定的数据中找出正比例关系,并用比例式和图象表示出来第三章:正比例的应用3.1 教学目标学会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能够运用比例式和图象进行计算和预测3.2 教学内容实际问题: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总价与数量的关系计算和预测:运用比例式和图象进行计算和预测,如预测未来的身高或体重3.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正比例的应用讲解:讲解如何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用实例进行说明练习:让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计算和预测第四章:正比例的扩展4.1 教学目标了解正比例的扩展概念能够运用扩展概念解决实际问题4.2 教学内容反比例:两个变量之间的乘积保持不变复合比例:两个变量之间既有正比例关系又有反比例关系4.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反比例和复合比例的概念,用实例进行说明练习:让学生运用反比例和复合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第五章:总结与复习5.1 教学目标总结正比例的意义、表示方法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复习5.2 教学内容回顾正比例的定义、表示方法和应用通过练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5.3 教学活动回顾:总结正比例的意义、表示方法和应用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第六章:正比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6.1 教学目标理解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正比例问题学会利用正比例解决实际问题6.2 教学内容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油耗、速度与时间、利率与本息等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正比例问题:如何识别和转化实际问题为正比例问题利用正比例解决问题:通过实例展示如何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6.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正比例的应用讲解:讲解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何转化实际问题为正比例问题练习: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第七章:正比例的数学表达与计算7.1 教学目标学会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正比例关系掌握正比例计算的基本方法能够解决复杂的正比例计算问题7.2 教学内容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y = kx(其中k为比例常数)正比例计算的基本方法:如何根据给定的正比例关系进行计算解决复杂正比例计算问题的方法:通过实例展示如何解决复杂的正比例计算问题7.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正比例的数学表达式和计算方法,如何解决复杂的正比例计算问题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正比例计算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第八章:正比例关系的图示表示8.1 教学目标学会用图示表示正比例关系能够从图示中获取和验证正比例信息掌握正比例图示的解读和应用8.2 教学内容正比例图示的类型:如散点图、折线图、直方图等如何绘制正比例图示:讲解如何根据正比例关系绘制图示从正比例图示中获取信息:如何从图示中读取和验证正比例信息8.3 教学活动讲解:讲解正比例图示的类型和绘制方法,如何从正比例图示中获取信息练习:让学生尝试绘制正比例图示,并从中获取信息第九章:正比例关系的应用案例分析9.1 教学目标学会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正比例关系能够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2 教学内容实际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识别和应用正比例关系问题解决: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如商业折扣、投资收益等逻辑思维培养: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9.3 教学活动引入:通过实际案例引入正比例关系的应用讲解:讲解如何分析实际案例中的正比例关系,如何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让学生尝试分析一些实际案例,并运用正比例关系解决问题第十章:总结与复习10.1 教学目标总结正比例的意义、表示方法、计算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并进行复习10.2 教学内容回顾正比例的定义、表示方法、计算和应用通过练习题进行复习和巩固10.3 教学活动回顾:总结正比例的意义、表示方法、计算和应用练习:让学生解答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正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教案,包括正比例的定义与特点、表示方法、应用、扩展概念以及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等内容。
第四单元《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应用的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
2.针对学生在正比例关系式表示方法方面的困难,设计更多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讲解。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正比例的概念普遍感到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们对正比例的思考,但显然他们对这个概念还不够熟悉。在接下来的理论介绍和案例分析环节,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正比例的意义,希望能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
在新课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在理解正比例关系式的表示方法时遇到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我采用了举例和图示的方法来帮助学生们理解。同时,在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旨在让他们亲身体验正比例关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正比例概念的理解和正比例关系式的表示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正比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时价格和数量的关系。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比如测量不同长度的绳子对应的重量,以演示正比例的基本原理。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1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是不是成正比例。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培养学生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成正比例的量的特征及其判断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两个变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发现思考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
教法:启发引导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课件教学过程:一、定向导学(5分)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
2、已知总价和数量,求单价。
3、已知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求工作效率。
4、导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
5、出示学习目标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二、自主学习(8分)自学内容:书上45页例1自学时间:8分钟自学方法:读书法、自学法。
自学思考:1、举例说明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成正比例的量要具备几个条件?2、正比例关系式是什么?(1)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个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例如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构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二是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三是比值(商)一定(3)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怎样用字母表示出来?y/x=k(一定)(4)不计算,根据图像判断,如果杯中水的高度是7厘米,那么水的体积是175立方米?225立方厘米的水有9厘米。
2、归类提升引导学生小结成正比例的量的意义和关系式。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正比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经历正比例意义的建构过程,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的实例,能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发现正比例量的特征并尝试抽象概括正比例的意义。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并乐于与人交流。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准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教学理念:1、改变传统的教学设计,创设开放的情境和宽松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充分思想交流的空间,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
2、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经历“观察分析、分析判断、归纳概括、应用提高”的过程,自主构建正比例的意义。
3、改变教材的提供方式,通过发现、举例、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感受“现实中的数学”。
教学思路:观察与比较-----分析与判断-------归纳与概括-------应用与提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大家在玩游戏和做一些活动前都会用石头、剪子、布的方式决定谁为庄家。
我们现在也来做这样一个游戏,赢一次的5分,看谁得分最多。
1、观察石头、剪子、布游戏得分情况(课件出示)分析数据的变化规律,你发现了那些信息?(1)表中有哪两种量?(2)分数是怎样随着次数变化的?次数变化,分数也随着变化,我们就说次数和分数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小结: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的两种量,我们称为“两种相关联的量”。
(3)提问:你还能举出几组相关联的量吗?说出理由。
2、谈话:一辆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它行驶的时间和路程如下表:(课件出示)观察上表格中的数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时间和路程这两种量的数值分别是怎样变化的?变化规律是什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交流。
(相对应的两个数比的比值一样或固定不变,在数学上叫做“一定”(板书)汇报交流成果通过观察探讨,我们发现路程、时间和速度的变化关系和变化规律,你能完整的叙述吗?试着给你的同桌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
涟水县外国语小学荀升亮 223400
[课题]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意义》第一课时。
[教材简解]
《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下第六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第一课时,和反比例都是刻画某一现实背景中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虽然学生在四、五年级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和运算律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思想有一些感知,但从常量到变量,使学生真正用函数的观念探索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是从本单元开始的,是学生认识过程中的一大突破。
教材从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时间和路程的变化入手,通过观察,引导学生发现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初步感知两种量的相依互变关系;进而通过计算、交流发现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存在着商(比值)不变的规律。
进而理解正比例关系,渗透初步的函数思想,是学习反比例知识的基础。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结合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成正比例的量,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数学思考:在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的过程中,使学生初步体会变量的特点,获得从生活现象中抽象出数学知识和规律的意识,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初步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辩证观念;
问题解决: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经历观察、对比、归纳的学习过程,学会在生活中体验、运用知识;
情感态度: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一些学习成功的体验,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并能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思考发现两种相关联量的变化规律概括出正比例的意义。
[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已有的知识水平、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灵活使用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和处理,努力克服教材的局限性,最大限度为学生拓宽探究学习的空间。
提供自主学习机会,锻炼学生探究新知识,创新求异能力。
[设计思路]
1.强化关键词“相关联”的突破:以往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对关键词“相关联”,总是存在较为模糊的认识,有教师强加之嫌,即“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就是“相关联”。
在研读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的导入部分作预设,立求解决学生对关键词“相关联”的理解问题,为本单元的后续教学做好铺垫。
2.注重正比例关系式的变式理解:探究过程中学生对于:时间
路程=速度(一定)这一正比例关系式能理解,但如果写成路程
时间,是否能表示两者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呢?时间和路程的比又表示什么?本节课试着强化变式理解,促进学生思考。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引入,突破对“相关联”的理解
教师:有这么一则成语(出示:城门失火 殃及池鱼),让知道的孩子说一说。
播放成语视频:城门附近的池塘里,一只鱼对其它鱼说:“城门失火了,我们快搬家吧!”但是其他鱼儿都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
除了那条鱼儿逃走了之外(当然,它用什么样的方式逃走,我们就不去管它了),其它鱼都没有逃走。
过了一会儿,人们拿着装水的工具来池塘取水救火。
火被扑灭了,而池塘的水也被取干了,满池的鱼都遭了殃。
教师:孩子们,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太意外了,谁能想到城门失火和池里的鱼儿的命运之间竟然有了关系。
)
【哲学研究表明: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着,这种联系表明它们彼此存在着一致性、共同性,从而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事物、特性的统一形式,即表现为一定的关系。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个成语典故很有趣,把两件原本看起来不相干的事深刻形象地联系了起来,不仅使课堂变得很有趣,对本节课而言,更是引导学生说出两者之间有了“关系”,为后续的学习埋下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