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一历史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人民版必修1)

合集下载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人民版必修一

1.2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1、了解“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确立的史实,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及其影响。

2、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3、通过学习中央集权制的内容,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其特点。

4、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中央集权制度确立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中央集权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地位,它更加有利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发展;2、体会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对今天中国的政治改革仍然有重大的启示作用:在改革开放中如何处理改革与稳定统一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一)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

(二)难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一)问题导入法:通过相关问题引出本课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历史思维。

(二)解读历史故事法:引导学生对历史故事进行重新解读,既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能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法:对本课难点问题,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合作探究,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四、板书设计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背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秦统一中国中央集权制度内容: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影响: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五、课时设计与教具1课时,多媒体设备及相关历史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问题导入法)秦朝是我国古代一个短命的王朝,仅统治中国15年的王朝却在中国历史上为什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去解读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二)讲授新课(直观教法、解读历史故事法、合作探究法)1、讲授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时,(教师介绍)最近几年的考古中挖掘出大量的古代文物,这些文物蕴涵着大量的历史信息,为我们的历史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多媒体展示与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确立的背景有关的文物图片资料,要求学生思考几组历史文物中蕴涵的历史信息。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1说课稿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人民版历史必修
1说课稿
人民版高中历史说课稿: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
 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这是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三课。

这一课在本专题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专题都是围绕着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为中心展开的。

那幺秦朝是怎样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的呢?教材讲了四目:一“六王毕,四海一”即秦朝的统一;二海内为郡县,即秦的地方官制;三秦王朝的官僚机构,即秦的中央官制;四挟书律,即秦始皇在思想文化方面推行的专制。

通过第一目让学生认识秦朝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背景,通过第二三四目让学生理解秦王朝正是从这几个方面确立起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下面,我就说一下我对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1、确定教学思想:结合课标和我校学生的实情,我将本课的教学思想定位为“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勇于探究的学习空间”。

 2、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把握秦统一的条件、过程、主要活动和意义。

 了解郡县制的由来,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理解掌握秦朝“三公九卿制”和“朝议”。

理解掌握“焚书坑儒”和“挟书律”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多角度分析秦统一的原因条件和历史影响。

运用比较法把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特点。

通过引用材料,探究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_教案和说课稿

1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__教案和说课稿

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人民版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概述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探讨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本课内容在本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据重要地位。

从纵向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史的核心内容,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历代统治者继承和发展,对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从横向看,“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与专题六以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的西方民主政治的产生发展,相映生辉. 应该在掌握不同政治制度的基础上,理解东西方不同政治制度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比较和分析研究。

因此,理解掌握本专题内容很重要。

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他们经过初中历史的学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对秦始皇及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在分析、评价历史问题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尤其是现在初中阶段,学生没有学习过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高中历史出现阶级、社会发展规律等名词,学生尤感陌生。

本课的专业术语、名词、概念较多,内容枯涩缺少趣味,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针对这种情况,课堂上教师应该以饱满的情绪营造愉悦的氛围,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树立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图表、图片、原始材料等来说明历史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度建立的史实;2、了解秦王朝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认识和理解中央集权制、专制主义、郡县制等重要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归纳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之处。

2、通过图片、文字和影像资料,分析秦朝加强中央集权政策的历史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秦统一六国,开创了我国历史的新局面,秦的统一以及创建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专题一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同学们从材料中归纳出在针对国家实行何种政治制度时,秦朝官员有什么提议?
(在实行何种政治制度上,秦朝官员提出了两种意见,一是丞相王绾提出的继续实行分封制,二是丞相李斯提出的郡县制,他认为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诸侯之间相互征阀,天子不能禁止,而郡县制有利于稳定统一。)
而最后秦始皇采纳了丞相李斯的建议,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郡县并非在秦朝才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设立,而秦朝则将郡县制作为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推行与全国,它将全国分为36个郡,而关于郡的具体个数,史学界还存在争议,请同学们看到P9页的“史学争鸣”里面对于秦朝设立郡的个数有不同看法,而最权威的还是“46郡说”,因此同学们在历史学习中也要有怀疑精神。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秦的统一和皇帝制度的创立、郡县制的建立;了解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理解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文献等资料,感知认知历史,从而提升自己提炼和运用历史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知道秦朝创建的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分封制
郡式
世袭
皇帝任免
性质
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诸侯国有很强的独立性
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历史作用
有利于巩固统治,易出现割据
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
相同点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皇)权的统治
首先我们来看分封制,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因此其划分的标准是血缘;而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因此其划分标准是地域。其二,在传承方式上,分封制下分封的诸侯王,拥有封地,而且它们的爵位是世袭的,同时分封的诸王具有世卿世禄的特点,意思是他不需要在乎他在封地的政绩,他的爵位都是永久的,因此其性质是贵族政治;而郡县制下郡县的官吏则由皇帝直接任免迁调,官位不得世袭,他只有俸禄,没有封地,因此其性质是官僚政治;由此我们可以概括出,分封制下的诸侯是世袭的,在封地拥有独立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此可以看出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而郡县的官员是由皇帝任免,接受俸禄,因此受中央控制很严,绝对服从中央,这就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国家的统一。但从相同点来看,分封制和郡县制它们都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其目的都是为了巩固中央王(皇)权。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人民版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说课稿
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秦汉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
4.情境教学法: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媒体资源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包括学生对复杂历史事件的理解困难,以及对秦汉政治制度背后深层次影响的认识不足。为此,我将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以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我将鼓励讨论和辩论,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后,我将通过学生的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来评估教学效果。针对反思中发现的问题,如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不足,我将调整教学方法,加强重点难点的讲解,并适时提供额外的辅导。同时,我也会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板书设计,确保它始终能够有效地服务于教学目标。
(四)总结反馈
在总结反馈阶段,我会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建议。首先,我会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你们认为秦汉政治制度有哪些特点?它们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然后,我会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给出改进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布置的作业包括: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选择这些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情境。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为学生提供秦汉政治制度的基本知识框架,使学生对秦汉政治制度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Ⅰ)《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的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学内容上围绕“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核心内容而展开,教材结构可以分为三大块,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形成的前提、形成和影响。

2、教学方法上,主要体现“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一些活动,比如创设情景,角色扮演和问题辩论等。

活动中教师要正确的“导”,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通过对一些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应客观的评价,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3、问题设计模式为了解——理解——见解。

【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的第二课内容。

专题一实际上是一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史,它的一条主线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如果把第一课夏、商、周时期看成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初具雏形时期,那么第二课秦汉时期可以看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时期。

第二课不仅仅开启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的先河,同时也为后面历朝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演进和强化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在整个这一章内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1、从认知基础来看:在初中学习阶段或者生活中通过实地参观、各种媒体,学生对秦汉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但知识是零碎的,肤浅的,感性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衔接好初高中知识,并进一步拓展、深化知识。

2、从学习能力来看:不同阶段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不同,对初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是什么”,侧重识记层面,而对高中学生的要求主要掌握“为什么”,“怎么办”,侧重理解、运用层面,但刚进入高一的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欠缺。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3、从心理特征来看:初中学生活泼可爱,好奇心强,很爱表现,而高中生思维活跃,理性思维增强,沉着冷静,求知欲旺盛,独立性强,自我意识开始走向成熟。

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人民版高一必修1历史第二节_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的统一;郡县制和皇帝制度的建立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教学过程:导入:上一节课我们学习分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要求学生回忆其特点:)。

但西周后期分对制遭到破坏,各诸侯国实力大增,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相互攻击,兼并战争不断发生。

再后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势力逐渐强大,开始吞并它国,逐渐实现统一。

今天这一节课,就从这里开始讲起。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板书)(一)、“六王毕,四海一”1、“六王毕”(过程:东灭六国,建秦朝)师: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2019-2020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教案:专题一《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考点导航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僚机构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 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 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 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1. 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 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1. 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本课重点】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要素:皇帝制度的确立,郡县制的推行,从中央到地方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的形成)。

【本课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作用和影响预习指导:带着下列问题去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1. 阅读教材根据教材完成秦国统一过程表郡县制度最早出现在秦朝吗?为什么?简述秦朝郡县制度设置的基本情况有哪些?秦代施行的郡县制度与西周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哪里?秦代实行郡县制的历史意义是什么?西汉初年在地方行政制度上与秦朝略有区别的地方在哪里?简述秦朝在中央设置的最重要的官员及其职责。

在秦朝的中央行政体制下,皇帝裁决军国大事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它有哪些好处?再想一想,为什么这一制度后来被秦始皇破坏?这是偶然的吗?为什么?西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基础知识1、秦的统一——六王毕,四海一1、秦朝的统一;⑴历史条件:①时代趋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的联系加强,民族融合发展。

战乱和少数民族的威胁也使人民渴望统一。

②国力基础: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强盛,奠定了兼并六国的坚实基础。

③个人条件:嬴政雄才大略、策略得当,重用人才。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历史必修ⅰ人民版第2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学设计.

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指的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的第二节内容,其核心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影响,理解它关键就是要结合秦朝的统一大背景,认识这一制度形成的必要性,了解这一制度的三大要素以及给当时和后世带来的影响。

学生已经学过先秦和秦汉历史,本节课的内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就是在此基础上的发展。

由于它还与此后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在本学科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有知识补充与升华的作用,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

教学的重点是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的条件、内容以及影响,解决重点的关键是要尽量使用探究式问题引导教学并要结合第三节第一目的内容,精选史料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掌握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二、目标及其解析1.教学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4)会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5)会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2.目标解析(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就是指要通过对秦朝统一意义的认识,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就是指要知道秦始皇开创的皇帝称号来源于“三皇五帝”,为巩固统一他要在全国全面推广郡县制,取代传统的分封制;(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就是指要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条件,主要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以及产生的影响,从而认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就是指要全面理解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内容及特征;(4)会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就是指要会从多角度分析比较两者的异同,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5)会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指的是学生要懂得运用正确史观,进行史料分析,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材分析《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课的内容,它主要阐述了秦汉时期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基础,对后世影响深远,因此具有重要地位。

过渡语:其次,谈谈学情分析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参与意识强,但是多数学生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有限,我会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过渡语:根据以上教材和学情分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补充:现在应该加上核心素养)知识与能力:了解秦的统一,掌握“大一统”政体的内容,分析中央集权制形成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创设情境,研析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掌握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得辉煌,认识到制度创新的重要性。

过渡语: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确立了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大一统”政体的内容难点:对中央集权制的评价过渡语: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创设情境,以深化对内容的理解;通过问题探究的方法,以激活学生思维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培养自学与合作能力过渡语:下面我将重点阐释我的教学过程教学过程首先是导入环节。

我采用情景导入法,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气宇轩昂的秦始皇像和一幅震撼人心的兵马俑。

继而设问,假如你是当时的秦始皇,拥有如此庞大的纪律严明的军队,你将如何让自己成为千古一帝呢?如此导入,容易激发学生兴趣,以主人公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

其次是新课讲授环节。

为体现新课标主旨,我设计了三个环环相扣的篇章。

第一篇章:大一统地理格局的形成此部分旨在让学生了解“大一统”政体形成的背景,内容较简单。

为了落实这一目标,我采用自主探究法,给学生提供线索,由学生结合教材和“秦朝疆域图”自行归纳得出结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教案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优质教案
第四,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皇帝任命、官职如宗正、奉常等专为皇室设置,国与家同治)
(3)作用:大臣集思广益,减少皇帝决策失误
通过上述学习内容,我们了解了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内容,结合“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如何理解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2)县:县—乡—里;道:少数民族聚居地,与县同级
(3)亭:负责地方治安并兼管公文传递
为什么说,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能够实现对地方的直接有效控制?郡县制具有什么特点?
2、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2)郡县官吏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3、影响:(1)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重要环节
(2)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皇帝任命
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和影响
具有很大的独立性,容易形成割据势力
直属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结论: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过渡:秦王嬴政为维护庞大的帝国,在地方推行郡县制,解决了诸侯割据问题;那么,在中央,他又设立了哪些机构进行有效的管理呢?
三、百官公卿(板书)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难点:秦朝创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利用《秦时明月》动漫视频导入,然后提问,通过视频,秦王嬴政的目标是什么?他是如何去实现的呢?
一、六王毕,四海一(板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背景
引导学生结合地图和课文内容归纳
1、过程:
(1)BC230~BC221年,灭六国,结束割据
2.廷尉李斯主张实行什么制度?
材料三:秦王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史记·秦始皇本纪》

走向_大一统_的秦汉政治[人民版][教案1]

走向_大一统_的秦汉政治[人民版][教案1]

人民版必修Ι专题一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课程标准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

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

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

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过程:一、课前探究(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二、导入新课图片导入:秦始皇的画像。

材料导入:《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中大梁人尉缭这样描述秦始皇:“秦王为人,蜂准,长目,鸷鸟膺,豺声……”(高鼻梁,细长的眼睛,鸷鸟一样的胸膛,豺狼一样的声音)师:“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统一天下标志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开始。

秦王朝建立起来的统一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它对中国社会产生巨大影响。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学资料精选:《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1)

高中历史(人民版)教学资料精选:《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1)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始皇帝的来历,郡县制的建立,2、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3、理解:历史概念: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皇权是封建专制国家的权力中心;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4、比较郡县制与分封制的异同;分析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历史材料和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认识秦朝统一在中国历史上重大进步作用,培养维护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情感。

2、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长时期的特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教材要点: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六王毕,四海一1、秦灭六国。

2、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修直道,加强北部边防。

3、南征百越,修灵渠,统一岭南地区。

4、修“五尺道”收复西南夷地。

5、秦统一的意义:秦朝在平定六国的基础上,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海内为郡县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1、秦始皇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2、郡县两级地方行政机构的职能郡县制的出现及其推行,消除了由分封割据而带来的隐患,使皇帝能够直接控制地方的行政制度,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统治的组成部分。

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

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由此可见,郡县制对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社会调控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1、皇帝制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是皇帝制度的核心内容。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皇帝所说的话就是法,是判断一切是非的标准与行为规则,是具有最高效力的法律。

皇帝实行独裁统治,总揽一切大权,所谓“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

2、较为完备的中央官职①中央官制的设置及其职能秦始皇在战国时期官职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中央政权组织。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4 人民版必修1

高中历史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教案4 人民版必修1

课题:第二节走向“大一统”的秦汉统治【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

与初中课程比较,更突出对重大史实的理解分析和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挖掘。

本课主要叙述“秦帝国的建立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等内容,涉及范围上承夏、商、周三代,下启汉、唐、宋、元、明、清,为学生学习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和西方古代的政治制度、近代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1)了解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理解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等概念。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

(3)阅读教材及相关史料,提高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4)自主学习、搜集资料、分组探究问题,培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能力。

2、能力与方法通过观察历史图片感知历史表象,利用自学、上网等途径搜集资料,分组协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结合思考、讨论、角色扮演等途径融入历史情境,加深对历史进程的印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民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

(2)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及影响2、难点: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的含义【教学过程】〖复习并导入〗复习:第一节相关知识导入: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它虽然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并极具开创性。

秦始皇作为历史上统一中国的第一人,他的千秋功过历代都有评说。

无论怎样评价,秦始皇毕竟统一六国,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集权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宁乡县实验中学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一教案:
(1)掌握皇帝制度建立的条件、主要内容、特征和历史影响;
(2)掌握秦朝三公九卿的设置和职责,评价秦中央官制的特征和影响;
(3)掌握秦朝郡县制全面推行的背景、概况和影响;
(4)分析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对秦朝及后世历史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

(5)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①绘制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示意图
②秦朝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既是巩固统一的需要,也是巩固封建经济基础的需要。

通过具体内容及其深远影响讲述,增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③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封建皇帝。

通过具体史实讲述,增强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历史插图学习法:利用人物画像,文物图片,历史专题片,感知历史表象,再造历史形象,对历史人物加深记忆和理解。

(2)阅读法、讨论法、绘制示意图法
(3)评价人物和事件的方法:
①将历史人物和事件还原到当时特定的历史时间、空间,抓住有关的内在联系;
②注意分析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时代属性、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
③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方法解决问题,联系史实,客观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及事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称雄的分裂局面,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愿望,大一统思想从此深入人心。

(2)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封建经济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也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

教学重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及影响
教学难点: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概念、政策措施,并具体分析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是什么历史事件?
讲授新课:
一、“六王毕,四海一”(略讲)
1、秦灭六国(公元前221年)
韩、赵、燕、魏、楚、齐
2、北击匈奴,南征夷越
(1)北击匈奴,修筑直道
(2)开凿灵渠,平定岭南
(3)开辟“五尺道”,统一“西南夷”3、秦统一的意义
扩大了统一帝国的规模,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
赢政统一六国,意气风发,非常得意,觉得功劳盖世,所以有李白作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1)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2)赢政自称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图?
(特征:赢政自称始皇帝,皇权至高无上,大权总揽一人之手;皇位世袭制)。

战国时,各国最高统治者都尊号为王。

秦王政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王的称号已不能显示他至高无上的权势和地位,因此更改名号,把古代传说中最尊贵的三皇五帝的称号合二为一,号称皇帝。

自此,皇帝便成为封建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此外,还规定皇帝自称“朕”,“命”称“制”,“令”称“诏”,印称“玺”,并废除子议父、臣议君的“谥法”等。

规定皇帝按照世代排列,第一代称始皇帝,后世以二世、三世计,“传之无穷”。

以上这些规定,都表明皇帝在封建国家中享有最高的权力和地位。

2、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制:为了管理这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机器,秦始皇参考六国制度,设置了一整套官僚机构。

中央有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首的百官,丞相辅佐皇帝总管一切行政事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协助丞相并负责监察,这便是所谓“三公”,是中央机关的首脑。

他们各有分工,互相钳制,改变了这以前执政大臣平时治民,战时带兵,出将入相,军政大权统由一人掌握的传统。

这样就可以从体制上防止权臣专横,而只有皇帝才能总揽大权。

三公的下一级是负责各部门具体事务的“九卿”,主要有掌管礼仪制度议论政事的“奉常”,有负责持从警卫的“郎中令”,有主管司法侦察审讯的“廷尉”,有管理国家财政经济的‘治粟内史”,有管理皇室财务和官营手工业的‘少府”等。

由三公九卿为主而组成的封建朝廷是秦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绝对受制于皇帝并代行皇帝政务的最权力机关。

三公的出现是对世卿世禄制度的彻底否定。

3、郡县制
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全国统一之后,面对这空前的广土众民的大帝国,秦始皇应当采用何种政府形式来进行统治呢?这是一个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

所以,就在统一的当年,丞相王绪等人便提出,燕、齐、楚等地离首都太远了,若不分封始皇的儿子们去当国王,恐怕不便于统治。

在距关中遥远的地方实行分封制有利于拱卫王室;治理国家如不遵循古代的传统,就不能成功。

秦始皇把这个建议交给大臣们讨论,大臣们都认为这个办法好。

只有廷尉李斯独排众议,他说:两周初年分封国王的子弟亲属很多,但传到后也亲戚关系就疏远了,相互攻击如同仇敌,兼并战争不断发生,周正也无法制止,到现在好不容易才既一起来。

始皇的儿子们和大功臣,可
以立为“封君”(享有“侯”、“君”等名誉爵位,但不实际领受封国),用国家征收的赋税重赏他们。

这样,他们既很富足尊贵,国家又便于控制,天下没有二心,这才是巩固统治的好办法。

分封诸侯的意见不对。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作出决定说:天下都深感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痛苦,原因就在于分封诸侯王。

现在天下刚刚统一安定,又去建立诸侯王国,那就是培植战乱的根子,这样来谋求天下安宁,岂不是非常困难吗。

廷尉的意见才是对的。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以后,便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都,每都下设若干县。

其后秦始皇开拓边区,又不断增设了一些郡县,据统计先后共设置了四十六郡小结:
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

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

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

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1、积极作用和影响
(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2、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过程及其它的影响,在下面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学习古代的政治制度。

作业:
同步练习
教后记:
本课主要讲述了秦王朝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应该说体系非常清楚,内容难度不是很大。

我在引导学生理解中央集权制的内涵上去引导,从课后的作业看,效果不错。

但课上仍然存在着气氛不够活跃,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不够的问题,这是在日后的教学中需要逐渐地引导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