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2新版浙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

《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

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各种实验,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小组完成实验,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交流和合作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

2、声音的三个特性。

3、了解噪声的概念和除噪声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从耳的结构分析听觉的形成。

2、乐音的三个特性。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准备木梳、直尺、音叉、相关课件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人为什么能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而鼻子要长在一起呢?在城 市汽车为什么严禁喇叭?有的人为什么会晕车、晕船?今天我们慢慢解决这些疑问。

新课讲解: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耳朵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吗?它里面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引导观察:模型或课件展示,弄清结构,思考:各个部分的功能。

结构:外耳:耳廓、外耳道结构」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半规管:内有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内耳』前庭:内有头部位置变 动的感受器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音调:由声音的频率决 J 声音的特征丿响度:由振幅和距离决 1 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 噪声的控制 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 引起耳膜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再传到耳蜗,使耳 蜗中的液体随之发生振动,听神经接受这种刺激,并转化为神经冲动, 传递到大脑,产生听觉。

听觉的形成:声波(信息)一一耳朵(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一一刺激听觉感受器的 听神经 大脑 讨论:哪些情况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

听觉的损失(1) 年龄增大,听觉不敏感,可以戴助听器解决。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难点1. 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2. 听觉的形成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耳朵的结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课本和查阅资料,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

3. 课堂讲解: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耳朵的重要性。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耳朵的保护方法,分享讨论成果。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耳朵的重要性和保护方法。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耳朵结构图,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耳朵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听觉形成过程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拓展1. 邀请耳科医生进行专题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耳朵的健康和保护。

2. 组织学生参观耳科实验室,直观了解耳朵的研究和治疗过程。

八、教学资源1. 教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

2. 图片:耳朵结构图、听觉形成过程图等。

3. 视频:耳朵功能演示视频、听觉实验视频等。

4. 资料:耳科疾病案例、耳朵保护方法等。

九、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提问,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定期进行教学反思,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十、教学计划1. 课时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教材顺序依次进行。

3. 教学评价:课后进行,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学历案-初中科学浙教版13七年级下册

《耳和听觉》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耳和听觉》,这是初中科学课程中关于人体生理构造和功能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课程主要让学生了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特别是与听觉相关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掌握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理解听觉的生理过程。

2. 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操作,能正确描述耳部器官的外形特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和对健康的认识。

三、评价任务1. 课堂表现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提问和讨论,评价学生对耳部结构和功能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完成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或讨论,引出耳朵和听觉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组成部分及其作用。

3. 图片展示:展示耳部器官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外形特征。

4. 实验操作:进行耳部器官的模型实验,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和了解耳部器官的结构。

5.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想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6. 总结归纳: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耳部结构和听觉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小测验:进行简单的课堂小测验,检验学生对耳部结构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耳部器官的名称和功能填空题、观察自己的耳朵并描述其特征等。

3. 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自己的学习情况。

六、学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式和评价任务,让学生在互动和实践中掌握耳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生应该继续保持对科学知识的探索精神和对健康的认识。

同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2.3第3节《耳和听觉》精选汇总

新版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2.3第3节《耳和听觉》精选汇总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科学
验(钢尺划木梳、撕报纸)和一个演示实验(手摇齿轮发声),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研究音调与 振动的快慢即频率的关系;而在响度的教学时也是借助了三个实验(击鼓振动发声的演示实验、 音叉振动乒乓球放大振动的学生实验、听录音的实验),从不同事例分析响度与振幅有关,并结 合两个学生的演唱(男低音大声唱和女高音轻声唱)来辨别音调和响度,对于音色的教学,主要 是通过两个游戏,寓教于乐,寻找音色的影响因素。通过学生自己的听、看、想、辩、做等探究 活动,使学生体验声音的特征,并能在实例中分辨这些特征,突破难点。
TB:小初高题库
浙教版初中科学
各小组桌上都有一把木梳和一把钢尺,用钢尺分别慢速和快速划木梳的细齿,你听到钢尺发 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听到钢尺快速划过的声音比慢速划过的声音高。以不同的速度撕旧报纸, 听到的声音又有什么不同?由此你认为声音的高低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呢?设置问题,引起猜 想,引发讨论,归纳结论。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趣味引入、阅读与讨论、探究活动与自主实验、学生小结和练习巩固等活 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应用能力。在 上课时还可以利用郎朗的图片,噪声污染的图片和生活实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 育。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听觉的形成,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丰富多彩的声音世界,先来 聆听一首交响乐,自己控制时间(播放蓝色多瑙河的演奏音频 ppt2)。好听吗?悦耳动听。指出 这些悦耳动听的声音就是乐音,它们有强有弱,有高有低,那么:一、乐音)
另外,本节涉及日常用语和科学用语表达上的冲突,也进行必要的说明。日常用语中声音的 “高”“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例如,合唱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 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音调;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 “高”“低”指的却是声音的响度。因为科学用语要求清楚准确,含义惟一,不能产生歧义。所 以在本节知识的学习中,强调科学用语表达的准确性,声音的“高”“低”只用来描述音调,而 用声音的“大”“小”来描述响度。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讲义

浙教版科学七下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讲义

一、知识梳理课前回顾:1、声音是怎么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3、哪里传播最快?哪里最慢?一、耳的结构我们是怎么样听到声音的?(耳朵)耳朵是怎么传导声音的呢?二、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将声波转换为振动)→听小骨(扩大并传导)→耳蜗(接受刺激,产生信息)→听神经(传导信息)→大脑皮层(产生听觉)思考:1、引起听觉障碍的原因可能有哪些?2、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可以把耳聋分成哪两类?(传导性与神经性)3、遇到巨大声响时,应立即捂住双耳或张嘴,这是为什么?三、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的高低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用来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人对高音与低音的听觉有一定限度,大多数可以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

我们把高于20000赫的称为高音,低于20赫的称为低音。

一般人听不到,但动物可以。

超声波的应用:①蝙蝠用超声波判断猎物方位和距离②医生利用超声波探测器官,观察婴儿③超声波牙刷次声波的应用:①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②根据接收到的次声波,预测自然灾害。

③人体器官也会发出微弱的次声波。

2、响度:声音的大小响度的大小与人距离声源的远近以及声源的震动幅度有关,距离相等时,声源的震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就越大。

距离声源越远,声音就越分散,声音的响度就越小。

分贝:dB用来计量声音的强弱。

3、音色:声音的品质与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音色也不同。

四、噪音污染乐音:使人感到愉快的声音噪音:使人烦躁不安的。

控制噪音污染:①防止噪音产生②切断传播途径③防止噪声入耳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和工地的噪声不能超过85-90dB。

居民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dB。

夜间不能超过40dB.下列关于耳的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耳是形成听觉的器官B.耳是形成位觉的器官C.耳是听觉和位觉的感觉器官D.耳是形成听觉和位觉的器官失聪的原因是()A.大脑的听觉中枢受损B.鼓膜受损C.耳蜗受损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形成听觉的路径是()A.声波→耳→听神经→听觉中枢B.声波→外耳→中耳→内耳1.当你嚼饼干时,会感到声音大得惊人,但是你旁边的人却感觉声音并不大。

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 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 浙教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实验中学七年级科学下册《1.3耳和听觉》教案二浙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得出决定音调和响度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防止噪声的途径【教学难点】乐音的三个特性,音调与响度的区别,噪声污染及防止途径,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分析与归纳法【学习准备】教师准备:塑料尺、锣、小纸片【教学过程】一、引入引言:举例一、假如有一天你的一个朋友与你偶然遇见时,他或许会令你惊奇,会从后面捂住你的眼睛,说“我是谁”。

让你猜。

这时你会根据声音的特点来判断你的这位朋友。

那这是怎么回事呢?举例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很多优美动听的声音,也会听到很多刺耳的声音等。

你知道它们有什么区别吗?它们是怎么产生的?二、新课师:声音根据会不会引起你的烦恼可以分为乐音和噪声。

乐音有三个特性。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它们。

提问:我们知道歌手有低音歌手和高音歌手,那么怎么区别他们呢?师:区别他们是根据调子的高低来加以分别的。

我们把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问:音调的高低是由什么决定的?学生活动:(一)塑料尺划过梳子时,快慢的声音差别。

(二)尺子的振动时,尺子的长短时的声音差别。

学生实验小结: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教师讲述: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

单位是赫。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

所以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的频相关以往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内容和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个性化教学思路及改进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第二章-第三节 耳和听觉

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下-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学习目标】1.知道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2.充分了解音调、响度、音色的影响因素3.了解什么是噪音及预防噪音的方法【知识梳理】耳和听觉:1. 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和功能耳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传导声波。

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内耳。

咽鼓管:保持鼓膜内外压力平衡,保护耳膜。

半规管和前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感受器。

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声音振动刺激。

(2)听觉的形成:声波→鼓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耳蜗→听神经→大脑。

(3)双耳效应:根据声音到达两耳的时间差,辨别声源的方向和位置。

2. 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①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音调与振动的快慢和频率有关。

振动越快,频率就越大,频率越高,音调就越高。

②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用Hz表示,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我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

一般人是听不到超声和次声的。

③频率大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B超检查就是利用超声波来检查人体内部各器官的情况的。

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

(2)响度:①响度是人们主观上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

其大小与声源的振幅和人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声源的振幅越大,人距离声源越近,声音的响度就越大,反之则越小②通常用分贝(dB)作为单位来计算声音的大小。

(3)音色: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特性,与发声体的性质、形状、发声方法有关。

3. 噪声污染根据噪声产生到引起听觉的过程:声源振动发声-介质的传播-鼓膜振动,所以控制噪声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防止噪声产生:一般采用控制噪声污染源的方法。

我国政府规定:工厂、工地的噪声不超过85—90 dB,居民居住区的噪声,白天不能超过50 dB,夜间不能超过40 dB。

(2)阻断噪声传播:如高架路上安装隔音屏。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课程教学设计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课程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科学自主学习单(教师用)
听觉的形成过程:将代表耳结构的编号填入以下空格。

声波→ 6 → 9 → 4 → 5 → 8 →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反馈——评价串
反馈检测题】
基础题
兔子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竖起耳朵,而且耳朵还会不断转动方向,这跟耳的哪个结构的功能有关?答:耳廓;收集声音。

听觉的形成过程:将代表耳结构的编号填入以下空格。

声波→→→→→→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形成听觉)
反馈——评价串
反馈检测题】
基础题
兔子在遇到危险时会立即竖起耳朵,而且耳朵还会不断转动方向,这跟耳的哪个结构的功能有关?。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教案(1)

浙教版新教材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三节耳和听觉-教案(1)

课题 2.3耳和听觉(1)日期教学目标1.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2.了解乐音的三个特性;3.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途径。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关系;耳的结构及各部份功能2、难点:听觉的形成过程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耳结构模型各图片、棉花学生准备:课前完成探究实验:为什么要用两只耳朵听探究实验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准备引入]影片“铁道游击队”中有这么一个片段:队员们,为了提前知道敌人的火车是否进入山区,将耳贴在铁轨上聆听。

[新课展开]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外耳:耳廓、外耳道(同时让学生用手去感受)中耳: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声音在空气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最后进入人的耳,那么耳在形成听觉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呢?先来看看耳的结构:课件演示:耳的结构讨论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耳每一个结构有何作用?讨论2:根据耳的各部份结构,讨论听觉是怎么形成的?老师总结:声波外耳耳膜振动听小骨放大振动内耳耳蜗位听神经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大脑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请你比较:你、你爸、你爷爷三者相比较你们的听觉功能有什么差异吗?链接:鼓膜最先接受声波的振动,鼓膜内陷会引起听力下降。

矫正方法:常做吞咽动作,因为吞咽时,咽鼓管张开,空气由口腔土进入咽鼓管内侧,从而使鼓恢复原状。

听觉的特点:听觉褪化——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听觉会变得不敏感。

矫正方法:用助听器。

讨论:根据耳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过程讨论完全失聪的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能原因:耳膜破裂、听小骨损伤、耳蜗损伤、位听神经损伤、听觉中枢损伤等。

思考:在平时的生活中什么情况下可能引起鼓膜振破?此时你常常怎么保护你的耳。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耳和听觉》教案教学目标:l知识与技能:1.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能说出各结构的功能;2.结合图片,能描述出听觉的形成过程;3.了解声音的特性——音调,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4.知道频率的概念,了解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5.能区分超声波和次声波,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过程与方法:1.结合耳的模型与图片,初步认识耳朵的结构;2.通过利用身边的物品,感受音调的高低和影响因素;3.通过视频,聆听感受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了解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4.通过自学的方式,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活动探究,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的良好习惯;2.通过学习,培养图片分析能力,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合作和互相帮助的精神;l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能描述听觉的形成过程,了解音调高低的影响因素;难点:知道频率的概念,理解音调的高低由频率决定;教学准备:PPT、耳的模型、梳子、钢尺、音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聆听】《苔》【引入】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么好听的歌声呢?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板书:2.3.1耳的结构(一)耳的结构【提问】耳是人的听觉器官,你都知道它有哪些结构吗?【读图】图2-19《耳的结构》,从这张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答: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听小骨、咽鼓管;内耳包括:耳蜗、前庭、半规管;【提问】结合耳的模型,你能说一说声音是怎么进入到耳朵,怎么形成听觉的吗?答: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传导放大声音→耳蜗的听觉感受器→听神经→大脑听觉神经中枢→形成听觉。

【巩固】耳的各结构功能【思考一】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哪些原因会引起听觉障碍?【介绍】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很难再听到声音的状况称失聪。

2-3耳和听觉(解析版) - 副本

2-3耳和听觉(解析版) - 副本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知识点分析】一.耳的结构与听觉的形成1.耳的结构与功能(1)外耳: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也有一部分加强的功能)(2)中耳:鼓膜---随着声波的振动而引起振动,将振动传到听小骨鼓室---与耳道一起引起共鸣,并且起到平衡气压的作用听小骨---把声音放大后传到耳蜗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从而使鼓膜能正常振动(3)内耳耳蜗---内有液体和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前庭---感觉头部位置变动,产生神经冲动半规管--维持姿势和保持平衡。

2.听觉的形成:(1)正常的听觉形成是: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即: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鼓室内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产生听觉。

(2)还可以通过骨传导,比如万年贝多芬可以通过牙咬筷子听钢琴声。

3.助听器与失聪:听觉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越来越不灵敏。

助听器能帮助很多听觉不灵敏的人来提高听力。

但是,有些人由于听觉感官某一部分受到损伤,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再听到声音--失聪。

4.耳对保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因为内耳中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感受器。

感受器过于敏感的人,在受到过长或过强的刺激时,会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出汗、流涎等症状,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晕车、晕船和航空病。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越高。

2.频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

物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就越高。

因此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量,它决定着声音音调的高低。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简称赫。

儿童说话的音调一般比成年人高,女人的音调一般比男人的高。

人的发声频率大约在65赫到1100赫之间。

3.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人对高音和低音的听觉是有一定限度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为20~20000赫。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2新版浙教版.doc

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第3节耳和听觉教案2新版浙教版.doc

2.3耳和听觉(2)
课题 2. 3耳和听觉(2)日期
教学目标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
课程资源的准备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准备:梳子、钢尺、塑料硕片(或硬纸片)、橡皮筋。

一个纸炮。

教学预设调控对

一、人的听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一20000IIZ。

阅读:教材表格:“人和一些动物听到的一些声音频率范围”
作业布置:声音三要素辨析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响 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的振幅决定。

振幅越 大,响度越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 调 声咅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

频 率大,音调高;频率小,咅 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 尖细咅调低:声咅粗 犷、低沉 音 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 方式不同,发出的咅色就不 同 可以用來分辨不同发 声
体发出的声音
课后反思。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3耳和听觉教案2

科学七年级下浙教版1.3耳和听觉教案2

本章累计4个教学内容第3节耳和听觉(一)内容分析(教材处理)通过模型或挂图,结合流程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讨论交流的热情和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自己去体验知识在实践中的运用,体现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生活实际,突出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耳的结构,知道耳的各个部分功能,能说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与听觉形成过程,然后和大家一起交流,进一步认识科学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的重要性,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结论去解决某些具体问题。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对本节课知识学习,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树立健康的人应该多去关心别人,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的健康。

教学重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难点耳的各个部分功能教学用具课件情境设置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情境三:这些构造都与收听声音有关系,你能根据它们的结构特点猜测它们的功能吗?情境四:听觉是如何形成的?你能否对照嗅觉、味觉的形成谈谈。

情境五:假如如果你是五官科医生,一病人说自己听不到声音,你会怎么办?情境六: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情境七:遇到巨大声响时,应迅速张嘴,或闭嘴捂紧双耳,这是为什么?情境八:学习了本节的内容,谈谈如何卫生用耳。

教学过程边教边悟情境一:人是靠什么器官收听声音的?如果让你猜测一下,你觉得耳具有什么样的结构才有利于接收声音?学生讨论:情境二:(使用多媒体展示耳的构造图)观察:耳的构造可以分为几部分?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它们分别是什么样的?指导学生有序地观察耳的结构,并小结。

小结:耳可以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

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耳和听觉教案(新版)浙教版

湖州市长兴县七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对环境的察觉2.3耳和听觉教案(新版)浙教版

3。

回答板书:一、耳的结构:耳分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三块听小骨和咽鼓管;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内有位觉感受器)和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4。

思考:耳的各个部分有什么功能?5.学生讲述:6.小结板书:二、耳的功能: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主要功能是收集、传入声波.鼓膜可以受到声波的振动而振动;在鼓室内的三块听小骨相互连结.其中的第一块听小骨前端与鼓膜接触,第三块听小骨的后端与内耳接触,(振动并放大声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连通。

咽鼓管:连通鼓室和咽部,使鼓膜内外空气压力保持平衡,使估摸能正常振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7。

提问:了解了耳的结构,我们来看看听觉是怎样形成的?8。

学生讲述:9。

小结板书:三、听觉的形成:耳廓收集的声波经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三块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位听神经中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大家一定要注意,只有通过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才能形成听觉。

现在请一位同学重复一下听觉形成的过程. 10.学生复述:听觉的形成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①外耳、中耳收集、传导声波;②内耳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③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导神经冲动;④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兴奋,形成听觉.11.提问:听觉会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12。

学生回答: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会变得不敏感。

13.讲述:老人可以借助于助听器而听得更清楚些。

但是,如果由于听觉器官某一部分受了损伤,那么他们即使使用助听器也很难听到声音.这种现象叫失聪.14.讨论: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谈谈完全“失聪"的原因可能有哪些?15。

学生思考回答:学生一:鼓膜破裂学生二:听小骨损伤学生三:听觉神经损伤16。

总结板书:四、耳聋的类型:传导性耳聋:鼓膜,听小骨损伤或发生障碍,均会引起听力下降而引起的.造成耳膜破裂的原因:患急性中耳炎没有及时诊治;因巨声或被打耳光形成耳膜的内外压力差,压破鼓膜,潜水过深等.神经性耳聋:它是由于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引起听力下降或丧失。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与听觉(2)教案

2020-2021学年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2.3耳与听觉(2)教案

2.3耳与听觉(2)教学指导书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钢尺振动的活动,85%知道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能讲出频率的概念。

2、通过鼓声与振动的活动,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动幅度有关3、通过观察生活,知道不同发身体发出的音色是不同的。

4、阅读课本材料,能说出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途径。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声音的三要素,体会声音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体会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2、通过对噪声的了解,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声音的三要素教学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三、教学准备:塑料尺、木梳、钢尺、不同频率的音叉、白板、多媒体三、教学方法:自学、实验、直观教学等四、教学过程:(一)感情调节(导课)通过不同音频,学生描述特点。

教师归纳告知,声音的三要素:音频、响度、音色(二)小组活动:要求:一人操作其余同学观察,有秩序、快速,每位同学独立思考并得出结论。

活动1:1.通过塑料布尺在木梳上划过,改变划过速度的快慢,听它们发出声音的差别。

活动2:2.直尺振动实验,你发现了什么?伸出不同长度的尺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活动3:3.观察桌面两只音叉,敲击后,听一听声音的区别(三)自学一(时间5分钟)要求:疑惑地方标注“?”,做到独立、安静、专注1、通过活动1.2,寻找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并在课本上划出频率的概念和单位2、通过活动3,找出不同频率的音叉的音调特点3、阅读表2-2,了解不同动物听觉和频率的关系。

4、阅读课本P56,找出超声波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子。

【知者加速】完成课本P55思考与讨论。

(四)互帮1、请将音调的高低、发声物体振动的快慢以及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写在白板上。

2、讨论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惑,解决不掉的疑惑写在白板上。

【知者加速】继续P55思考与讨论(1)我们能听到蜜蜂飞翔时所发出的声音,却听不到蝴蝶飞翔的声音。

这是为什么?(2)吉他手演奏吉他是,他是如何改变吉他发出的音调的?(五)释疑1、教师强调物体振动的快慢、音调、频率三者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耳和听觉(2)
课题
2.3耳和听觉(2)
日期
教学
目标
1、了解响度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2、了解知道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3、了解音色、响度、音调是乐的三个特征。
4、认识噪声的危害和防止噪声的几个途径
重点
难点
分析
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表示的含义;噪声的危害和防止
难点:响度、音调的区别
课程资源的准备
感受:让学生听一听老虎叫和蚊子叫的声音;继续听,并感受:老虎和蚊子的声音有高低吗?你觉得谁的声音更高?谁得声音低?
课堂练习:1.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哪个响度大?哪个音调高?
2.请举出两个响度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声音。3.请举出两个音调不同的声音。
师:这些声音的波形非常有规律,我们把这种声音叫做乐音,也可以理解为使人感到悦耳动听的声音叫做乐音。有些声音杂乱无章,使人听了烦燥不安,我们把 这种声音叫做噪声。请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了解有关噪声的知识。
小实验1:让学生用一把钢尺划过疏子尖,一次快速一次较慢,比较哪次声音高?两次疏子尖振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小实验2:将钢尺置于桌面上,分两次将尺的一部份露出桌面,用手拔动尺,使尺上下振动,实验时,使两次尺离开桌面的长短有较大差别,然后注意观察两次声音的高低和尺振 动的速度快慢。
讨论实验现象:疏子尖振动快时发出的声音高;尺振动快时发出的声音高。
可以用来分辨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课后
反思
振动的频率:物体振动有快慢,1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就高;物体振动越慢,频率琥小,音调越低。
比较:小孩与成年人、男同不与女同学的音调哪个高 。
思考:声音的发生是由于物体的振动。那么是不是物体振动了就一定会发出声音呢?
判断: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当蜜蜂和蝴蝶同时飞近你身体时,你是否都能听到他们的声音?蜜蜂是靠什么结构的振动发声的?蝴蝶的翅在飞行时在振动吗 ?为什么你郐听不到它发出的声音呢?
一、人的听域:大多数人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
阅读:教材表格:“人和一些动物听到的一些声音频率范围”
一、超声波与次声波
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人耳听不到。有些动物能听到,如蝙蝠。雷达测距的原理就是超声波测距。
次声波:小于20HZ的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
提问:两次锣鼓的声音的强弱与小碎片的跳动高低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呢?
教师准备:图片,幻灯,收录机、录有高音部和低音部的合唱歌曲的磁带、发声齿轮、塑料硬片(或硬纸片)、铜锣、响铃、队鼓和彩色纸人以及闹钟。
学生准备:梳子、钢尺、塑料硬片(或硬纸片)、橡皮筋。一个纸炮。
教学预设
调控对策
准备引入]
小游戏:让每个学生放纸炮,并让几个学生上台操作,看看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响,谁的纸炮发出的声音最轻。
作业布置:声音三要素辨析
定义
决定因素
听感表现
响度
声音的强弱
由声源 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响度越 大
响度大:震耳欲聋
响度小:轻声耳语
音调
声音的高低
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音调高:声音清脆、尖细音调低:声音粗犷、低沉
音色
声音的品质
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不同,发出的音色就不同
思考1 :小碎片为什么会上下跳动?思考2:锣鼓是怎么发出声音的?
思考3:两次敲击过程中锣面上下振动的幅度是否一样?哪次振动幅度大?
设问:你现在明白了两次声音有强弱的原因了吗?
物体的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大小——振幅
声音的响度:声音的强弱——响度。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提问:你听过老虎叫和蚊子叫的声音吗?谁的响度大?为什么?响度的表示:分贝。
才艺表演:让学生推荐一位学习说一说“音阶”是指什么?并分别唱一唱。
引导:刚才我们从实验发现声音有强弱,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幅度决定的。现在又发现声音还有一个特征:音调。你有什么疑问需要解释吗?
重新感受:再次感受蚊子与老虎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哪个动物的声音音调高?然后根据平时对蚊子的观察,思考:蚊子的声音是身体的哪个结构振动产生的?它振动时有什么特征?
[课题揭示]为什么不同的同学做人纸炮声音会有高低呢?
演示:用一只锣鼓,分别让一个男生和女生敲击鼓面,比较两次声音哪次响?然后在锣鼓上放一些小泡沫碎 片,再次让两位同学敲击锣,观察两次锣面上的小碎片哪一次跳得高?
[新课展开]
二、声音的特性
1、音调——声音的高低
我们听到的声音不但有强弱还有高低。
感受:让学生听一首《保卫黄河》大合唱。一边听一边感受:有没有高声部和低声部之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