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合集下载

《3.8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3.8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技能,了解车辆运动的原理;2.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3. 提高学生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分组任务: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材料(如纸板、塑料、木材等)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要求小车能够在规定距离内行驶最远者为胜;2. 每组需完成以下任务:(1)设计小车图纸,包括车身结构、动力系统等;(2)准备所需材料,并按照图纸进行制作;(3)测试小车性能,记录行驶距离,评估改进方案;(4)小组讨论,总结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收获。

三、作业要求1.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2. 明确分工,确保每个成员都有明确的职责;3. 保证小车制作质量,符合安全标准;4. 测试过程中,确保公平公正,真实记录数据;5. 作业完成后,提交完整的作业报告,包括小车图纸、制作过程记录、测试数据及总结分析。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小车制作质量、行驶距离、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等;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结合学生提交的作业报告进行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建议,反思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不足之处;2. 教师根据作业评价结果,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鼓励学生继续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具体实施步骤: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布置作业,准备好相关材料和场地;2.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作业要求、评价标准及注意事项;3. 分组制作:学生按照要求分组制作小车,教师进行巡视指导;4. 测试评价: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小车并提交作业报告,教师结合小组互评给出综合评价;5. 反馈总结:根据评价结果,教师对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科学奥秘。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技能,还能在实践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团队协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基本概念,包括速度和方向的概念。

2. 掌握制作小车的基本步骤,并能够使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搭建。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小车制作所需材料:纸板、饮料盖、吸管、木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说:“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制作手推小车的方法,今天我们将继续动手制作小车。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你还记得制作手推小车的步骤吗?可以跟我简单说一下。

”听取学生回答。

二、讲解概念(10分钟)1. 教师介绍:今天我们还将学习两个重要的概念,即速度和方向。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我们推动小车时,它的速度是怎样的呢?它的方向又是怎样的呢?3. 教师解释:速度是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方向指的是物体移动的走向。

4.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速度和方向的概念。

三、制作小车(25分钟)1. 分发制作小车所需的材料给学生。

2. 按照制作小车的步骤,由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一起完成:a. 准备一片纸板作为车身,用剪刀将其剪成长方形。

b. 在纸板上用铅笔勾画出轮子的位置,注意轮子要对称。

c. 将饮料盖放在轮子位置上,用胶水固定。

d. 在车身两侧插入吸管作为轴,用胶水固定。

e. 将木棍穿过吸管作为车的把手。

3. 检查学生制作是否正确,并给予指导和帮助。

四、小车比赛(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的小车放在起点。

2. 从起点到终点的距离设定为10米,每个小组依次推动自己的小车,看谁的小车先到达终点。

3. 观察比赛过程,记录每个小组车辆的速度和方向。

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小车比其他小车快。

4. 帮助学生总结速度和方向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询问他们对速度和方向的理解是否更深入了。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的构造和原理,学习制作小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耐心与毅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小车的构造和原理,掌握小车制作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动手实践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小车制作所需的材料和工具。

2. 教学环境:教室内或者学校的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口头提问引入课题,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小车构造的基本原理。

2. 学习与实践(35分钟)(1)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将会得到一个小车制作套件和所需材料。

(2)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工具,按照说明书的步骤逐步进行小车的组装。

(3)鼓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充分交流和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教师在制作中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

(5)学生完成小车的制作后,教师引导学生对小车的形状、材料、功能等进行讨论和总结。

3. 实验报告(10分钟)(1)要求学生将小车的制作过程写成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材料、实验步骤、实验结果等内容。

(2)教师可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集体评讲,指导学生如何完善实验报告。

4. 总结与展示(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总结,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小车有什么作用?它是怎么运动的?有什么构造特点?(2)学生按照小组的进行展示,讲述自己的实验经验和心得体会。

五、教学延伸1. 制作小车的种类和材料的不同会对小车的速度和稳定性产生影响。

学生可以自行尝试不同材料和设计,观察结果。

2. 在制作小车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小车运动的原理,例如摩擦力、斜面上的运动等。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3)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3)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小车制作的情况,用相机做一些指导。
活动二:测试并改进小车
1、各小组的小车初步完成了,下面我们来展示一下各小组制作的小车。
小车制作好了,我们还要对它进行测试,不完善的地方要加以改进。下面请同学们对本小组的小车进行测试并改进。
2、出示课本58页“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引导学生根据“测试并改进小车”记录表对小车进行测试,改进。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认识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以及反思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组合作,根据绘制的设计图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和改进。
教学难点
制作小车,并对小车进行测试,发现小车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教学准备
制作小车的各种材料、测试并改进小车的记录表、评估方案等。
教 学 过 程
3、怎样改进可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运用大气球,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把气球中的气打得更足一些,产生的动力更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使用更细一些的喷管,产生的气流更为强大,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利用两个气球,可以产生更大的动力,使气球驶得更快更远。
四、拓展
1、在生产生活中,反冲力的作用被广泛使用。
测试并改进小车
发现的问题
可能的原因
解决方案
不能走直线
车轴不正
调整橡皮筋
小车动力不足
一根橡皮筋驱动力太小

皮筋
气球小车吹气时间太短
气球中的气不足或者气球太小,驱动力太小
打足气球里的气,或用两个气球,加强驱动力
橡皮筋打滑
摩擦力过小
把两根橡皮筋缠绕起来,增加摩擦力
活动三:评估与改进
1、教师引导:经过大家的制作和测试与改进环节,相信每个小组的小车都很完善,下面我们对各小组的小车进行评估。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 运动和力 第8课 设计制作小车(二) [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3章 运动和力 第8课 设计制作小车(二) [教案]

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
(教材P58~59)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 1 课时
3.引导:制作小车前,你们小组商量好怎么分工了吗?请大家交流协商每个人负责的工作。

【设计意图】组织学生组内交流怎样分工,使学生明白只有分工合作才能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

4.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对照材料清单,按照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评估与改进
1.布置任务:测试小车,观察其能否完成规定任务。

引导学生根据测试结果,发现并解决问题。

2.研讨汇报。

3.布置任务:出示小车制作评价表,引导学生根据各小组的汇
报情况进行评估。

4.谈话:有些小组可能总分比较低,对自己制作的小车不是很满意,甚至有点失落。

你们知道吗?工程师不会将不成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的学习机会,并能根据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解决方案。

你们设计制作的小车也一样,只有经过交流、评价和改进,才会不断完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有缺陷的小车并不是失败,应该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改进,提出解决方案,做出更好的小车,从而体会到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的精神。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8《设计制作小车(二)》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8《设计制作小车(二)》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3.8《设计制作小车(二)》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课是四年级科学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技术与设计”这一单元。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制作小车,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动手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在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简单机械原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小车。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和实践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掌握简单机械原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出独特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小车,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团队合作,培养协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教学资源和素材。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简单机械原理,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小车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小车的认识和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简单机械原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小车。

3.操练(15分钟)教师发放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学生分组进行制作。

教师在过程中给予指导和鼓励,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小车。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导学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3-7设计制作小车(二)》教学设计课题设计制作小车2(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第8课,本课是第7课主题活动的延续。

本课提供了第三步和第四步的实践指导先是按照上一课的设计思路和设计图制作小车,明确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汇报测试方法;然后再评估改进,根据评估指标进行评价,包括设计思路、小车制作、功能实现、合作分工、展示汇报等方面,以进一步改进小车。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手制作一辆一车的兴趣高涨。

学生能有效分工合作并在评估环节愿意去接受他人意见,并会根据他人意见愿意花时间去改进自己的小车。

【学习目标】1.在工程制作中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能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评价任务】1.能根据设计图,通过小组合作制作出一辆动力小车。

(检验学习目标1)2.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小车进行进一步改进。

(检验学习目标2)【学习准备】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小车制作评价表、教学课件等。

分组材料:硬纸盒、安全剪刀、橡皮筋、轮子、连接轴、胶水、吸管、胶带、气球、测试改进小车记录表。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环节一:聚焦:(指向目标1,2)学生活动1教师活动13.学生领取材料,按照自己小组的设计图开始制作小车。

4.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5.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学生改进小车。

6.改进后的小车进行班级赛车大赛7.评估标准生解决问题。

(2)汇报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小车制作,教师组织学生汇报设计思路、展示设计图、介绍组装流程、测试小车。

(3)测试可以选择在户外空地测试小车,也可以通过移动讲台或课桌椅在室内测试。

(4)根据测试结果,发现问题并记录教学时应预留一段时间给学生改进小车,在测试时及时发现小车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改进。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8设计制作小车(二)》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8设计制作小车(二)》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8 设计制作小车(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是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

这一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继续探究小车的制作,进一步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对于小车的制作和运动原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小车的稳定性、动力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学生不同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制作小车,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热爱,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等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小车的运动原理。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

3.制作:学生动手制作小车,教师巡回指导,解决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展示: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小车,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的运动原理和机械能的转化,以及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小车的运动原理机械能的转化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生对小车制作过程的掌握程度,包括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创新能力;二是学生对小车运动原理和机械能转化的理解程度。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二)》优质教学课件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设计制作小车(二)》优质教学课件

评估与改进 1.评估
评估与改进
2.根据评估的情况,小组反思设计和制作过程,去改 进优化小车。
资料 工程师不会将不成 功的模型视为失败,而 是将它看成一个有价值 的学习机会,并能根据 其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反 思和改进,做出更好的 解决方案。
课堂达标
判断
1.橡皮筋小车车轮打滑是因为车身太轻了。( × )
2.用气球作动力时,可以选用矿泉水瓶做车身,以减轻车
身重量。( √ )
3.小车上任何地方的摩擦力都是有害的。 ( × )
课堂达标
选择
1.下面的设计中,( C )是为了提高气球小车的车速。
A.很低的车身 B.轮与轮之间的距离很宽
C.大一点的气球
2.轮胎与地面之间的力是( C )。
A.弹力 B.重力 C.摩擦力
步改进
实施方案
1.做好分工,根据图纸制作小车。
合理的分工能 在同一时间完成任 务的不同部分,大 大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方案 1.做好分工,根据图纸制作小车。
怎样分工能 够更快更好地完 成任务?
①在合作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可 以在同一时间完成任务的不同部分,大大 提高工作效率。 ②要一起讨论制作时的难点。该项工作由 组长组织大家讨论,在协商中确定每位成 员所负责的内容。 ③在过程中,小组成员要学会如何共同承 担、如何相互妥协、如何有效合作等。
组装橡皮筋动力小车
(1)用硬纸盒做车身,在硬纸盒底部对称打 四个小孔。
(2)将连接轴穿过小孔,小车的车架就完成 了。
(3)将吸管剪成小的垫圈放在车轮和车身之 间。
(4)将车轮安装在车轴上,橡皮筋的一端固 定在车头,另一端粘在车轴上。这样一个橡 皮筋动力小车就组装完成了。
实施方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机械的使用、力和运动的关系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简单机械的使用、力和运动的关系等知识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对于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制作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简单机械、力和运动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辆小车,掌握小车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如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制作中,以及小车的设计和制作过程中的问题解决。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实践等方式,掌握小车的设计制作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小车制作材料、工具等。

2.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个小车制作的设计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的简单机械、力和运动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是如何运动的?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小车与力和运动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合作,根据之前准备的设计方案,开始制作小车。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小车,让学生介绍自己的设计思路和制作过程,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如何使小车跑得更快?如何使小车更稳定?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 8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 8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2020年秋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8 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属于“技术与工程”领域。

本节课通过设计制作小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机械的使用和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小车设计方案,以及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他们对简单机械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可能对工具的使用不熟悉,需要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指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设计制作出速度快、稳定性好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示范法:老师示范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技巧,学生跟随操作。

3.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设计、制作小车,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评价激励:通过评价学生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小车所需的材料:木板、螺丝、轴、轮子等。

2.准备工具:螺丝刀、锤子、锯子等。

3.提前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4.设计好评价表格,用于评价学生的作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小车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设计和制作。

提问:“你们想过吗,怎样设计制作一辆速度快、稳定性好的小车呢?”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老师简要介绍小车制作的基本步骤和技巧,展示制作小车的过程。

重点讲解如何设计小车的形状、选用合适的材料和调整重心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车制作。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3.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一些基本的制作技巧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了解到小车的制作不仅仅是简单的拼装,更需要考虑到小车的稳定性,牢固性,和美观性。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小车的设计方案,和学生一起探索,发现,创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四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基本的思维能力。

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喜欢挑战自我。

但是他们的知识储备有限,对于一些复杂的原理和操作还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思考,操作,总结,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的制作原理,掌握小车的制作技巧,能够独立完成小车的制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总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对创新的追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的制作原理,制作技巧。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出稳定性好,牢固性好,美观度高的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分组合作法,实践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总结。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模型,制作材料,工具。

2.学具:学生分组,每组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设计独特,造型美观的小车,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小车?小车是如何制成的?2.呈现(10分钟)呈现小车的制作原理和制作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总结。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根据呈现的内容,开始制作小车。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完成小车的制作后,进行展示,评价,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设计制作小车(二)》教科版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设计制作小车(二)》教科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摩擦力的基本概念。摩擦力是两个接触表面相互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对于小车的运动尤其重要。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比较在不同材质的地面上小车行驶的距离,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摩擦力的产生原因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验和图示来帮助大家理解。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工程技术素养及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计制作小车(二)》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发展实证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2.结合工程技术原理,设计并改进小车,提升创新思维与动手实践能力;3.在小组合作中,有效沟通、协同工作,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及责任感。以上目标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深度理解,提高其综合素质,为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设计制作小车(二)》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设计制作小车(二)》为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力的世界”单元的第三节课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将围绕以下两点展开:一是探究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学生将通过实验了解不同材质的表面摩擦力对小车的推动和制动作用;二是动手制作小车,鼓励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设计并改进自己的小车,使其在相同条件下行驶得更远或更稳定。具体内容包括:1.摩擦力实验;2.制作和改进小车;3.小车测试及数据分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力的作用及影响,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摩擦力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减少摩擦力来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

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8.设计制作小车(二)》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是2020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节实践活动课。

本节课通过设计制作小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多种小车设计方案,以及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旨在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动手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愿意尝试新事物,勇于挑战自我。

但部分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对机械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简单机械的原理。

2.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1.演示法:老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2.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

3.实践法:学生动手制作小车,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螺丝、轮子等。

2.准备小车设计方案,供学生参考。

3.准备相关机械原理的图片和视频,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小车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小车设计方案,让学生初步了解制作小车的可能性。

3.操练(10分钟)老师讲解制作小车的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小车的设计。

4.巩固(10分钟)学生动手制作小车,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5.拓展(10分钟)学生展示制作完成的小车,评价同伴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6.小结(5分钟)老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简单机械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集体备课教案

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设计制作小车(二)》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课是2020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8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继续设计制作小车,并通过实验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他们对小车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小车的运动原理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小车的运动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小车的运动原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小车的运动原理。

2.难点:如何设计制作出符合要求的小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小车的运动原理。

2.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

2.小车制作材料:如纸板、剪刀、胶带等。

3.实验器材:如滑轮、绳子、小球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或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小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小车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制作一辆符合要求的小车?3.操练(15分钟)教师讲解小车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小车。

在制作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4.巩固(5分钟)学生完成小车制作后,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让学生描述小车的运动原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进小车,使其运动更稳定?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实验验证。

《3.8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3.8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加强学生对小车制作流程的认知,加深学生对基本原理及设计的理解。

通过完成本课时作业,学生将学会制作简单的小车,并能独立完成相关作业流程。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回顾1. 回顾力学原理和结构常识,为制作小车打下基础。

2. 学习如何确定小车的基本设计和尺寸。

(二)小车制作设计步骤1. 设计:根据学生兴趣及实际情况,自主设计小车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可以运用已学知识进行创意设计。

2. 绘图:用画图工具将小车的设计图绘制出来,并标明主要尺寸和功能细节。

3.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图和所需功能,准备相应材料,如木板、车轮、轴等。

4. 制作:按照设计图和所需材料进行组装和制作。

注意使用工具的安全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5. 测试:组装完成后,对小车进行初步测试,确保其基本功能正常。

(三)安全注意事项在制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工具、避免操作不当等。

同时,也要注意环保,合理使用材料和资源。

三、作业要求1. 每个学生的小车设计应具有创新性,不能与同学完全相同。

2. 绘制的设计图应清晰、详细,标明所有主要尺寸和功能细节。

3. 制作过程中要遵循安全规范,确保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完成的小车应能正常行驶,并满足基本功能要求。

5. 鼓励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进行团队合作,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四、作业评价1. 设计图评价:根据设计的创新性、详细程度和准确性进行评价。

2. 制作过程评价:根据学生在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安全规范遵守情况以及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3. 小车功能评价:根据小车的行驶情况、稳定性和满足基本功能要求进行评价。

4. 综合评价:综合上述各方面评价,给予学生一个综合评价。

五、作业反馈1. 针对每个学生的作业情况,给出具体评价和建议,并让学生明白其不足之处及如何改进。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小车设计及制作经验,以促进同学间的交流和学习。

《3.8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3.8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四年级上册

《设计制作小车(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小车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功能各异的小车。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激发对科技的兴趣和热爱。

二、作业内容1. 分组作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

2. 任务布置:每组学生需根据以下材料清单,自行选择合适的材料制作一辆小车,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材料清单包括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纸盒、纸板、泡沫板、木条、轮子等。

3. 作业要求* 制作过程中,需注意安全,遵守学校实验室规则。

* 团队合作,发挥创新思维,设计出功能各异的小车。

可参考以下功能要求:行驶距离、行驶速度、转向灵活、稳定性等。

* 提交作业时间:下课前完成并上交作业,拍照或录像均可。

三、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小车制作是否符合材料清单要求,是否安全、美观;小车功能是否达到要求;团队合作与创新思维的发挥程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小组互评相结合,根据评价标准对每组作业进行评分。

四、作业反馈1. 教师对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进行总结反馈,表扬优秀小组和个人,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向。

2. 鼓励学生对作业进行反思和总结,讨论团队合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

3. 通过课后交流和讨论,增强学生之间的友谊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五、课后延伸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善小车,尝试不同的材料和方法,探索更多的科技奥秘。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科技比赛或展示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3.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如利用物理原理设计制作小玩具等,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进一步巩固小车制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教师应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8《设计制作小车(二)》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8《设计制作小车(二)》

2020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3.8《设计制作小车(二)》一. 教材分析《设计制作小车(二)》这一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机械的使用、力的作用以及轮轴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到小车的制作原理以及设计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于简单机械、力的作用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小车设计制作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于动手实践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的制作原理和设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提高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小车的制作原理,掌握设计制作小车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小车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践性教学:教师学生动手制作小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制作,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良好习惯。

4.评价激励:教师对学生的制作过程和作品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车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如木板、轮子、螺丝等。

2.准备相关科学知识的图片和例子。

3.准备评价标准和激励措施。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简单机械、力的作用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车制作的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了解小车的制作原理和设计的重要性。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8设计制作小车(二)教案(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4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 (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内耳构成,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震动,这种震动信号传递给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科学探究通过已有资料、经验的基础上对声音的传播做出假设,并通过实验活动验证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耳朵对人们生活影响的重要性;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教学过程1、新课引入【教师】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展示图图照片)【学生】胡图图【教师】同学们都有看过,那谁能说说他的特征是什么呢?他的个人技能是什么呢?(提问)【学生】耳朵,动耳神功。

【教师】是的,那你们的耳朵会动吗?(与学生互动)【教师】耳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我们能够听到外部的声音主要就是通过耳朵,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2、耳朵的结构及功能(1)耳朵的结构【教师】了解耳朵是如何听到声音的,我们需要先知道耳朵的结构。

【教师】(展示耳朵剖面图)这就是我们的耳朵结构,它由耳廓、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等构成。

根据他们的功能及位置,将耳朵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教师】耳廓、耳道属于外耳;鼓膜位于外耳与中耳的分界线;听小骨属于中耳;耳蜗及听神经属于内耳。

(2)耳朵怎么接受并传达声音【教师】那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一个振动的物体会使他周围的空气发生振动,振动的空气到达我们的耳朵,引起鼓膜振动。

耳中的听小骨再将振动传到充满液体的内耳,引起液体的振动,液体的振动刺激听神经-产生了信号,大脑接受了听神经传过来的信号,我们便感受到了声音。

【教师】根据我们刚刚了解的声音接受与传达过程,我们看一下每个部位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耳廓:具有收集声音的作用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鼓膜:在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听小骨:振动,把声音放大耳蜗:有听觉感受器听神经:把信号传递给大脑【教师】我们更仔细的观察一下声音是怎么在鼓膜及听小骨接受与传递的3、鼓膜振动实验(1)演示实验【教师】刚刚了解了耳朵是怎样接受和传达声音的,要想听到声音最重要的就是引起鼓膜的振动,我们现在通过实验模拟来展示鼓膜振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8课《设计与制作(二)》( 1 课时)
【教学目标】
1.工程制作中需要运用科学概念、使用技术手段、分工合作解决实际问题。

2.对制作出产品的评估需要有一定的标准。

3.应该根据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1.根据设计,能利用所给的材料制作动力小车。

2.在测试评估活动中,对自己的想法和结果进行反思并改进。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对工程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2.认识到制作出不成功的产品也是有价值的学习。

3.能够接纳他人的观点,不断完善自己的制作。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到测试和评估产品有利于不断改进产品。

2.人们不断改进产品以满足不断增加的需求。

【教学重点】
在测试评估活动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设计思路,并进行反思并改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小车的材料、教学课件。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