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课件10

合集下载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古生物地质学课件 第二篇地球早期史及前寒武地史

(1)距今46亿年至38亿年左右的天文演化阶段; (2)距今38亿年至5.43亿年的前寒武纪时期; (3)距今5.43亿年至现在的显生宙时期。 前寒武纪时期,通过陆核、原地台和地台不同阶段 形成古板块.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前寒武地质时代的划分
543
新太古代 中太古代 古太古代 始太古代
新太古代 2800 中太古代 3200 古太古代 3600 始太古代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二、扬子板块的形成史
扬子板块的基底没有出露,通过盆地周边出露的基底推 测扬子地区的核部存在新太古代—古元古代的变质基底, 它形成了扬子板块雏形。
中、新元古代,扬子板块上发育着似盖层沉积,主要碳 酸盐岩、碎屑岩及火山沉积。
扬子板块边缘中、新元古代多以火山活动类型的火山岩 和深海沉积为主。 新元古代后期的晋宁运动,古扬子板块西侧、东南缘及 下扬子地区板块增生,与扬子板块一起构成稳定区,从而 形成了稳定的扬子大陆板块。
南非巴伯顿绿岩带燧石(20亿年)中发现微古植物 与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微古植物
菌、藻类、植物微孢子及残体的总称。 太古宙原始单细胞菌、藻类植物化石; 元古宙藻类繁盛。
二、叠层石
太古宙和元古宙发育与蓝藻生命活动有关的生物沉积 体——叠层石。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原核生物(35亿年)→真核生物(20亿年) 。菌、藻、叠层石及微古植物。
(4)生物界特征:出现了种类空前繁多的高级裸露动物 群。为古生代开始带壳和硬骨骼动物群打下了基础。 (5)在我国震旦系分布广泛。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一、扬子板块及其边缘南华——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扬子板块经晋宁运动形成后,南华——震旦系稳定盖层沉积 范围扩大,板内也有裂谷发育;板块边缘往往发育多岛弧海 或复杂的大陆边缘。形成活动类型的沉积。 二、华北板块及其边缘南华——震旦纪古地理特征

恐龙世界ppt课件

恐龙世界ppt课件

对未来恐龙研究的展望
新化石发现与研究
随着考古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发现更多保存完好的恐龙化石, 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恐龙的秘密。
恐龙基因研究
借助现代生物技术,未来或许能够通过提取恐龙基因片段,进一步了 解恐龙的生理构造和演化历程。
恐龙与人类的关系
探讨恐龙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如何将恐龙研究成果应用 于教育、娱乐等领域。
蜥脚亚目
包括梁龙、雷龙等,以植物为食,体型巨大,脖子和尾巴特别长,是地球上最 大的陆生动物之一。
鸟臀目恐龙
01
02
03
鸟脚类
包括鸭嘴龙、禽龙等,以 植物为食,嘴巴扁平且宽 ,适合啃食植物。
甲龙类
包括结节龙、包头龙等, 身披厚重的装甲和尖锐的 骨刺,以防御为主。
角龙类
包括三角龙、戟龙等,头 部长有骨质突起和尖角, 是恐龙时代最晚期的代表 之一。
要性,开始采取措施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环境。
06
总结与展望
对恐龙研究的总结
恐龙分类与演化
通过对化石的深入研究,我们已经能够较为准确地划分出不同种类 的恐龙,并了解它们的演化历程。
恐龙行为与生态
通过对恐龙足迹、骨骼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我们得以一窥恐龙的生 活状态,如群居、迁徙、捕食等。
恐龙灭绝原因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是6600万年前的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其中涉及到陨石撞击、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
恐龙的生存时代
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
恐龙起源于三叠纪晚期,并在侏罗纪 时期达到繁盛,成为地球陆地上的统 治者。
白垩纪
白垩纪时期,恐龙的种类和数量更加 丰富,包括了许多巨型恐龙,如霸王 龙、阿根廷龙等。
恐龙的灭绝原因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PPT课件

第二章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PPT课件
3
腕足类化石
4
恐龙恐蛋龙化石蛋
5
新生代的鱼化石
6
植物化石
硅化木
植物叶化石 7

猛 犸 象 化 石 ( 第 四 纪 冰 期 )
8
琥珀
9
2 化石形成条件
地质与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生物遗体或遗迹能否 成为化石,主要包括: • 生物条件(硬体、矿物成分) • 生物死后的环境(水动力、PH值,氧化还原环境、生物) • 埋藏条件(埋藏快、沉积细、搬运短、泥质) • 时间条件(时间长) • 成岩条件(压实与重结晶弱)
32
核化石:
33
2.2模 铸 化 石
4 铸型化石:外模和内核形成后,化石本身溶
解,其他物质的再充填
34
2.3 遗 迹 化 石
保存在岩层中的生物生活、活动的遗 迹和遗物,如觅食迹、脚印、卵等
可反映生活方式、生态,有些也是标 准化石
35
岩层面上的恐龙脚印
36
西峡恐龙蛋化石的发现与研究
37
西峡恐龙蛋胚胎及复原图
12
13
生物群
死亡群
埋藏群
化石群
采 集 群
环境因子
死亡
分解 风化 搬运 沉积率 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 石化
出露
采集 修理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自然因素
溶解 生物作用 压实作用
分化
缺失 破碎
化 石 形 成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14
从死亡群到埋藏群的变化
--化石埋藏类型划分
40
四、化石的分类与命名
• 生物的分类原则及阶元 • 物种的概念及其形成方式 • 生物的命名法则 •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

化石ppt课件

化石ppt课件

化石采集需要专业的工具,如锤子、 凿子、刷子等。根据化石所处的岩石 类型和保存状态,选择合适的工具进 行采集。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关于化石采集和 保护的法律法规。在采集化石时,必 须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不得私自盗 挖和贩卖化石。
保护措施
化石是珍贵的自然历史遗产,采集后 需要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这包括对 化石进行清洗、加固和存放,以防止 进一步破损和风化。
公众科普教育
通过科普教育活动和展览等形 式,向公众普及古生物学的知
识和化石研究的重要性。
05
互动环节
现场提问与解答
鼓励观众提问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观众随时提 问,增强互动性。
及时回答问题
对于观众提出的问题,讲师应给 予及时、准确的回答,以满足观 众的求知欲。
小组讨论与分享
分组讨论
将观众分成若干小组,针对特定主题进行讨论,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化石PPT课件
目录
• 化石简介 • 化石的分布与发现 • 化石的研究价值 • 化石的科研动态 • 互动环节
01
化石简介
化石的定义
总结词
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
详细描述
化石是指那些保存在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或遗迹。这些古生物遗体可以 是硬体部分,如骨骼、牙齿、壳等,也可以是软体部分,如动物内脏、植物叶 片等。
未来化石研究的发展方向
深化古环境研究
未来化石研究将更加注重古环 境的重建和研究,以揭示古生
物的生活环境和演化背景。
化石保护与修复
随着时间的推移,化石会受到 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未来 将更加注重化石的保护与修复 工作。
跨学科合作
未来化石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 科的合作,包括地质学、生物 学、化学、物理学等多个领域 。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教科版(2017)小学科学六年下册《古代生物的多样性》说课(附反思、板书)课件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板块一、聚焦 1.视频引入。 提问:(播放电影《侏罗纪公园》片段视频,出示图片)这段影视资料 中出现的这些大型生物叫作恐龙,这些生物生存在什么年代?现在还存 在吗?
2.追问:这些古代生物因为无法适应新的环境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恐龙 是人类从未见过的生物,我们是凭借什么将它们复原的呢?) 3.谈话:根据课前掌握的资料谈谈你们对化石的了解,如化石的形成、化 石的种类或关于化石的其他知识。
活动二:观察更多的古生物,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 1.谈话:科学家还发现了很多古生物化石(出示各种化石图片),请你通 过观察推测一下它们可能是什么,并把化石和相应的名称连接起来。 (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 2.各组阅读资料,合作完成连线。
3.汇报交流。 (1)化石按图片顺序依次是菊石化石、三叶虫化石、恐龙蛋化石、鱼化 石、蕨类植物化石、鸟化石。 (2)描述古生物的样子,其他小组质疑,补充。
8.谈话:在动画片《冰河世纪》中我们认识了一头勇敢的大象,它的名字 叫猛犸象。它和现代大象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像的地方,我们今天就 扮演古生物学家一起来研究猛犸象吧。 教师出示猛犸象的化石图片和复原图,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资料,对比 猛犸象和现代大象,讨论交流它们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
9.学生交流后完成记录单,记录员汇报交流结果,教师在班级大记录表上 记录结果。 10.提问:根据这些记录,你能推测出猛犸象的生活环境吗? 学生思考并汇报。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化石信息分析出古代生物的多样性。

剑龙ppt课件

剑龙ppt课件

剑龙和三角龙都是植食性恐龙,但它 们的形态特征和生存环境有所不同。
剑龙主要生活在平原地区,而三角龙 则生活在沼泽地带。
剑龙的背部有巨大的骨板,可以用来 调节体温和保护身体,而三角龙的头 部和颈部都有坚硬的骨质护盾,主要 用于防御。
剑龙与梁龙的比较
剑龙和梁龙都属于长颈部的植 食性恐龙,但它们的颈部结构 和功能有所不同。
剑龙与霸王龙都属于大型恐龙,但剑龙 相对更为庞大,身长可达10-17米,体 重可达7-14吨,而霸王龙身长约12-14
米,体重约为8-15吨。
剑龙和霸王龙的食性不同,剑龙主要以 植物为食,而霸王龙则是以肉食为主。
剑龙的头部较小,口鼻部较短,而霸王 龙的头部巨大,口鼻部较长,更适应捕
食大型猎物。
剑龙与三角龙的比较
剑龙最早的化石记录发现 于19世纪初,被描述为一 种巨大的、笨重的恐龙。
早期的命名与分类
剑龙被归类为一种厚甲龙 类恐龙,其特征被初步研 究并命名。
早期的科学认知
在早期的研究中,剑龙被 认为是相对较弱的恐龙, 其防御能力被高估。
现代的剑龙研究
新的化石发现
随着更多剑龙化石的发现,科学家们 对其体型、骨骼结构和生活习性有了 更深入的了解。
地质变化
剑龙的消失可能对地质变化产生一定影响,如土壤侵蚀和地貌变化 。
从剑龙的灭绝看生物的演化与适应
演化趋势
01
剑龙的灭绝展示了生物演化的趋势,即适应环境的物种得以生
存,不适应的则被淘汰。
适应环境
02
生物必须不断适应环境变化,否则将面临灭绝的风险。
演化速度
03
剑龙的快速灭绝表明生物演化的速度可能因环境变化而加快。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恐龙时代-PPT课件

恐龙时代-PPT课件

窃蛋龙真的偷蛋吗?
• 为什么叫窃蛋龙呢,因为首次 发现的窃蛋龙标本正位于一群 恐龙蛋的上方。而最近的发现 证明那些蛋也可能是它自己的。 • 窃蛋龙是最像鸟类的恐龙之一, 体形较小,没有牙齿,它的喙 强而有力,可以敲碎骨头。古 生物学家推测它可能是一种杂 食性的恐龙,或许它真的会啄 开其他恐龙的蛋去吸食其中的 蛋液。如果它一旦被体格强壮 但速度较慢的恐龙发现了的话, 那么它唯一能选择的方法就是 飞速逃离。
始 祖 鸟
• 始祖鸟一直被 认为是鸟类的 祖先。它们有 像鸟一样的头, 嘴里布满长而 细小的牙齿。 它们的翅膀由 前肢和向外伸 出的指骨组成, 后面还有一条 类似爬行动物 的尾巴。它们 生活在海边浅 滩,以昆虫和 鱼为食。
白 垩 纪
• 白垩纪地球气候温暖、干旱。被子植物开始迅速 发展。爬行动物等相继衰落和绝灭。
恐龙时代
三 叠 纪
• 2.5亿年前的 三叠纪时期, 陆地上裸子 植物和爬行 动物非常兴 盛。恐龙出 现了。
蛇 颈 龙
• 在恐龙时代, 有一种怪兽的 脖子比长颈鹿 的脖子要长得 多,那就是长 颈蛇颈龙。它 们生活在海洋 里,有时候会 浮在海面上游 弋,长长的脖 子就是它们的 标志。
腔 骨 龙
• 这种长颈 食肉类恐 龙以群居 为生。它 们的化石 曾大量集 中出现。 他们的四 肢的骨头 是空心的。
侏 罗 纪
• 侏罗纪晚期是恐龙的鼎盛时期。这时候空气里的 氧含量上升,气候变得温暖湿润,物也更加茂 盛。这为草食恐龙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异 特 龙
• 异特龙具有大型的头 颅骨,强壮的后肢, 它们的前肢小,手部 有三指,指爪大而弯 曲。异特龙是最常见 的大型掠食者,它们 位于食物链的顶层。 它们可能以其它大型 草食性恐龙为食。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 • 生物条件 • 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2.2.3 埋藏条件
• 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
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
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
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2.3.4 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 也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 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 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 机质,氨基酸等
• 2.3 化石的保存类型
的生物遗体
2.2.4 时间条件
•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 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 • 石化作用时间 •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2.2.5 成岩石化条件
•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petrifaction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 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3 本节要求
• 本节掌握: • 石化作用及其类型; • 印模化石和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 化石形成的条件; • 化石的类型
• 课下自学掌握: • 化石的埋藏学
化石的类型
不完整性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定义
本节小结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生物体与生物群的变化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件..

中国地质大学古生物学与地史学课件..
▪ 3.沉积建筑和变质作用
▪ 前寒武系中特殊的岩石类型和沉积建筑可作
为地层划分比照的标志。如:“碧玉铁质岩 类”、“南沱冰碛层”等。
▪ 4.生物地层
▪ 主要是海生的菌藻类和叠层石及后生动物 ,
具有肯定的地层划分比照意义 。
▪ 后生动物 :是一些不具硬体局部的无脊椎动
物软体印膜化石,如埃迪卡拉(Ediacara)动物 群,包括腔肠类、环节类,节肢类以及一些分 类位置不明的生物。
和元古宇之间的一套地层;
▪ 葛利普〔1922〕→高振西〔1934〕重新厘定为“寒
武系之下,五台群或泰山群变质岩系之上的一套未 变质的岩系”,以天津蓟县剖面为代表;
▪ 李四光〔1924〕在峡东建立完整的震旦系剖面,时
限为800—540Ma
▪ 1975年:正式确立三峡剖面为震旦系层型剖面 ▪ 近年震旦系又细分为南华系〔下〕和震旦系〔上〕
▪ 3.晚元古代(17亿年左右至8亿年左右)
▪ 稳定和较稳定类型沉积较广泛分布是晚元古
代的特点,中国北方上元古界已是地台型盖层, 地块边缘则分布着地槽型地层,如中国南方的 上元古界。
▪ 华北地块在吕梁运动之后,上元古界
已具有盖层性质,由于地势简单,差异 升降明显,南北海区为中部隆起所分隔, 在南北海区不同程度地都有火山活动。 晚期地势已较低平,相当青白口群的地 层厚度较小,岩相较稳定,为相对均一 的典型盖层,标志着构造发育的一个新 阶段。
▪ (二)中国南方
▪ 中国南方包括秦岭、大别山以南;川
片麻岩、麻粒岩、变粒岩为主,夹角闪岩、片 岩、大理岩及碧玉铁质岩,厚一万多米。最大 的变质年龄约30亿年左右(阜平运动)
▪ 上部五台群不整合于龙泉关群或阜平群之
上,以变粒岩,角闪岩,角闪片岩为主,夹云 母片岩,绿泥片岩、条带状铁矿建筑等。五台

微体古生物

微体古生物

微体古生物报告姓名:班级:2011目录概论 (2)一.孢子及花粉概念 (2)二.孢粉学介绍 (2)1、研究对象 (3)2、研究内容 (3)孢粉形态特征 (3)一.不同植物产生不同的孢子和花粉 (3)二.孢子花粉的形态及壁部构造 (3)三、各大类高等植物孢粉的主要形态特征 (6)孢粉粒的形成 (7)孢子花粉的属种对比(实习过的石松孢属) (7)孢子花粉的应用 (10)心得体会 (10)孢子及花粉概论一.孢子及花粉概念不管是有性生殖还是无性生殖,都有两种情况:1、没有专门生殖细胞。

如无性生殖中的分裂生殖、出芽生殖或营养繁殖;有性生殖中的结合生殖。

水绵进行结合生殖的时候并不是产生专门的生殖细胞,完全就是普通的体细胞进行两两融合的。

2、有专门的生殖细胞。

如无性生殖中的孢子生殖;有性生殖中的配子生殖。

总之,只要是专门生殖的细胞,正常情况下不需要两两结合就可以单个细胞发育成一个个体,这就是孢子。

孢子是藻类、菌类、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进行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产生孢子的器官称孢子囊。

花粉是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雄性小配子体,产生花粉的器官称花粉囊或花药。

孢子或花粉在孢子囊或花粉囊中发育成熟后,可借助凤、水、昆虫或其他动物,将其从植物母体中散布出去。

绝大多数的孢子和花粉落在植物母体附近的土壤中,一部分则被携带到远离植物母体的地点。

孢子花粉的外壁成分是一种高分子的有机化合物,称为孢粉素,其性质稳定,能抗酸及生物的酶化并承受一定的温度、压力而不被破坏,故能保存为化石。

孢粉被迅速埋藏,并经过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变成化石保存在地层就形成化石孢粉。

总之,孢子是生物所产生的一种有繁殖或休眠作用的细胞,能直接发育成新个体。

孢子一般微小,单细胞。

由于它的性状不同,发生过程和结构的差异而有种种名称。

生物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通过有性生殖产生的孢子叫“有性孢子”,如接合孢子、卵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等;直接由营养细胞通过细胞壁加厚和积贮养料而能抵抗不良环境条件的孢子叫“厚垣孢子”、“休眠孢子”等。

《古生物化石描述》课件

《古生物化石描述》课件

在属种名之后,用括号注明定名人,表示 该物种是由哪位学者首次描述和命名的。
命名依据
年代
在属种名和定名人之后,用括号注明命名 依据,说明该物种命名的依据和背景。
在属种名、定名人、命名依据之后,用括 号注明该物种的命名年代,表示该物种是 在哪个年代被首次描述和命名的。
05
古生物化石的应用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
比较研究
将收集到的信息与已知 的古生物物种进行比较

实验室分析
利用显微镜、X光等手段 进行深入分析,了解化 石的内部结构和成分。
综合判断
结合收集到的信息、比 较研究和实验室分析结 果,确定化石的物种和
年代。
化石的分类依据
01
02
03
04
形态特征
根据化石的形状、大小、纹饰 等外部特征进行分类。
生物功能
法律法规保障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和管理的要求,加 大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化石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科学研究
古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的 重要资料,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深入
了解地球环境和生物演化的历史。
文化旅游开发
古生物化石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可以作 为文化旅游开发的资源,推动地方经济发
古生物化石资源对于地质勘查、油气资源开发、考古研究 等领域具有重要价值,合理保护和利用化石资源有助于推 动相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化石保护的方法
建立古生物化石保护区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等措施,对具有重要科研和观赏 价值的古生物化石进行就地保护。
采集与收藏管理
对具有科研和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进行采集,并建立收藏管理制 度,确保化石得到妥善保管和合理利用。

科学恐龙化石ppt课件

科学恐龙化石ppt课件
总结词
竞争失败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详细描述
这个假说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与其 他生物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在哺 乳动物出现之后。由于竞争压力增加,恐龙 的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灭绝。这个假说 得到了化石记录中恐龙与其他生物的数量和
种类变化等证据的支持。
疾病与天灾假说
总结词
疾病与天灾是导致恐龙灭绝的另一个原因。
恐龙的灭绝原因
关于恐龙的灭绝原因,有多种新的理论,如陨石撞击、火 山爆发、疾病和竞争等,这些理论为科学家们进一步探索 地球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恐龙的行为习性
通过研究恐龙的足迹、巢穴和遗骸等遗迹,科学家们可以 推测出恐龙的行为习性,如群居、捕食等。
恐龙研究对人类未来的启示和影响
保护环境
通过了解恐龙的灭绝原因和生态习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以避免 重蹈覆辙。
气候变化假说
总结词
气候变化是导致恐龙灭绝的重要原因之一。
详细描述
这个假说认为,在白垩纪晚期,全球气候开 始变冷,逐渐不适合恐龙的生存。随着时间 的推移,气候变化越来越严重,恐龙的数量 逐渐减少,最终导致灭绝。这个假说得到了 化石记录中恐龙数量和种类的变化以及与气 候变化相关的其他证据的支持。
竞争失败假说
03 恐龙的生活习性 与环境
恐龙的饮食习性
01 02
草食性恐龙
草食性恐龙是恐龙家族中最常见的饮食类型。它们通常有长长的脖子和 尾巴,以及相对较小的脑袋。草食性恐龙的牙齿形状适合研磨植物纤维 ,例如蕨类植物、苏铁、松柏等。
肉食性恐龙
肉食性恐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掠食者,它们通常拥有尖锐的牙齿和爪子, 以及相对较长的四肢。肉食性恐龙的代表包括霸王龙、恐爪龙等。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1.4生物的演变课件

冀人版六年级上册1.4生物的演变课件
资料:大约6亿年前,在海洋里出现了较为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在 以后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体型大得多的生物,如结 构简单有坚硬外壳的动物---三叶虫 大约4亿年前,海洋中出现了最早的鱼类----甲胄鱼 大约3亿年前,有些鱼开始爬向陆地生活,逐渐演变成了两栖动物 大约2亿年前,两栖动物已经能够适应陆地生活,演变成了可以在 陆地产卵、孵化的爬行动物,如恐龙 大约7000万年前,有些爬行动物逐渐演变成了鸟类和哺乳类动物 正是由于生物在不断地演变,使我们看到了现在丰富多彩的生命 世界。
应用与拓展
调查“活化石”
活化石是指一些延续了数千万年甚至数亿年没有产 生太大变化的古老生物,同时代的其他生物早已灭 绝,只有它们存活下来,适应了现代的环境,因此, 人们称它们为活化石。
视察、比较蟑螂化石与现在的蟑螂、银杏化石与现 在的银杏、鲎(hòu)化石与现在的鲎,腔棘鱼化石与 现在的腔棘鱼,看一看这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变化 大吗?
思考:动物的演变过程有 怎样的趋势?
动物的进化历程可以概括为: 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简单到 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 生到陆生。
那么,你知道植物的演变过程是什么样的吗?
关于植物的进化过程,基本分为菌藻时代、裸 蕨时代、蕨类植物时代、裸子植物时代、被子 植物时代。
从35亿年前开始到4亿年前(志留纪晚期)近30亿年的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 为原始的低等的菌类和藻类,此时植物只有一个细胞,结构非常的简单, 此时称为菌藻时代;从4亿年前由一些绿藻演变出原始陆生维管植物,即裸 蕨。它们虽无真根,也无叶子,但体内已具维管组织,用茎进行光合作用, 可以生活在陆地上。此时称为裸蕨时代,裸蕨登陆后,大约在3亿多年前的 泥盆纪早、中期它们经历了约3千万年的向陆地扩大的时间,并开始朝着适 应各种陆生环境的方向发展分化,此时出现了苔藓植物和各种古代蕨类植 物。至二叠纪约1.6亿年的时间,它们成了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这些蕨类 植物不仅有高大的茎干,还有了真正的根和叶,但是它们的生殖还离不开 水。在两亿多年前,由于剧烈的地壳运动和蔼候变化等原因,蕨类植物大 量灭亡,某些古代蕨类植物逐渐演变成裸子植物。大约1亿年前某些古代裸 子植物逐渐演变成被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生殖过程完全摆脱了 水的限制,在形态结构上更加适应陆地生活,最终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 类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腕足动物 单瓣壳 双瓣壳 双瓣壳 对称面 固着构造 齿和槽
28/36
双壳动物 两侧不对称 大小相等 分左、右 位于两壳结合面上 足丝凹缺 在同一壳上间列
23

两侧对称 大小不等 分背、腹 垂直两壳接合面 肉茎孔 分别在不同壳
TongJN
腕足动物生态
生活环境
现代腕足动物以正常浅海为主,各种水深均能生 存,但在水深2 m左右最多 化石腕足类大多数生活在温暖、盐度正常的浅海 环境中,但中生代以来发现它们与某些深水类别 共生
铰合构造
位于壳体后部壳内,由铰齿与齿窝组成
腹壳三角孔前侧角各有一个突起:铰齿 背壳三角孔内侧角各有一个凹槽:铰窝
与双壳类不同是:铰齿和铰窝分别在不 同的壳瓣上
28/36 TongJN 15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腹壳:
牙板(齿板):铰牙之下,沿三角孔的侧缘向下延伸 的一对支板 匙形台:两侧牙板相向延展联合形成的匙状物 (腹)中隔板:匙形台下方连接壳底的板
代表性古生物门类
原生动物蜓目 腔肠动物门珊瑚纲 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头足纲 节肢动物门三叶虫纲 腕足动物门 半索动物门笔石纲 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 古植物
28/36 TongJN 1
(Brachiopoda) (Brachiopoda)
腕 足 动 物 门
28/36
TongJN
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海生、底栖,单体群居 不分节而两侧对称,常具 肉茎 两瓣壳大小不等,钙质或 几丁磷灰质 滤食性,其摄食器官是纤 毛腕 软体由外套膜包裹(外套 腔):内脏腔、腕腔
28/36 TongJN 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现生约100属300余种。地史时期相当繁 盛,己描述的有3500属33000种。在确定 地质时代方面有重要意义
腕骨构造
28/36
TongJN
20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同心饰:同心纹、线、 层、皱(影响到壳内部) 放射饰:放射纹、线、 褶(影响到壳内部) 网状饰 剌、瘤等
28/36 TongJN 2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开合
28/36
TongJN
22
腕足动物与双壳动物的比较
11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前视:从前缘方向观察壳体的轮廓
直缘型、单褶型、单槽型
28/36
TongJN
4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8/36 TongJN 5
28/36
TongJN
6
腕 足 化 石 代 表
28/36 TongJN 7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一般两瓣大小不等:背瓣较小,腹瓣较大 壳喙:壳体最早分泌的硬体部分,呈鸟喙状 茎孔:壳喙附近的一个圆形小孔(肉茎伸出处) 壳喙及茎孔的一方为后方,壳体张开的一方为前方 壳喙旁边缘为后缘,相对的壳体增长方向为前缘,两侧 边为侧缘 把壳体分为左右对称两部分的假想平面为对称面
28/36 TongJN 24
腕 足 动 物 生 活 方 式
28/36 TongJN 25
腕足动物生态
生活方式
肉茎固着:如Lingula 腹壳固着:如李希霍芬贝(Richtofenia)类的腹 壳特化成珊瑚状,并以根状刺固着 以腹壳自由躺卧,如扭月贝类 以腹壳的刺支撑,如长身贝类
28/36 TongJN 26
腕 足 动 物 生 活 方 式
28/36 TongJN 27
腕足动物地史分布
始现于早寒武世 三次大繁盛:奥陶纪、泥盆纪、石炭-二叠纪 二叠纪末急剧衰退 进入中生代,数量虽然还较多,但己明显进入衰 退期,而软体动物却大发展 新生代,腕足动物面貌己接近现代
28/36 TongJN 28
腕足类实习
Lingula 舌形贝 Cam-Rec. Sinorthis 中国正形贝 O1 Yangtzeella 扬子贝 O1 Dictyoclostus 网格长身贝 C-P Yunnanellina 小云南贝 D3 Cyrtospirifer 弓石燕 D3 Stringocephalus 鹗头贝 D2
28/36
TongJN
13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茎孔附近的构造
基面:壳肩与铰合线包围的三角形壳面。背基面较 小,腹基面较发育 三角孔:基面中央呈三角形的孔洞。在背壳的称背三 角孔 三角板:三角孔上覆盖的三角形小板。有时由两块板 胶合而成,称三角双板
28/36
TongJN
14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中褶(隆):壳面中央到前缘的褶状隆起 中槽:壳面中央到前缘的槽状凹陷
28/36 TongJN 12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茎孔附近的构造
喙:背壳和腹壳后端均具壳喙,腹喙一般较明显,或尖耸 或弯曲 铰合线:壳后缘两壳铰合处,或长或短,或直或弯 主端:铰合线的两端,圆或方,或尖伸作翼状 壳肩:喙向两侧伸至主端的壳面
背壳:
主突起:背三角孔内侧后方的一个突起 铰窝板:铰窝下方向下延伸的小板 背匙形台:两铰窝板相向延伸连合及的匙状物 中隔脊(背中隔板):背匙形台中央向下的附近着板 腕基:铰窝内侧的一对小突起,仅见于一些较低级的 类型中,为纤毛腕附着构造 腕基支板:腕基下方的一对支持小板
28/36 TongJN 18
28/36
TongJN
10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侧视:从侧缘方向观察壳体凸度
双凸型、平凸型、凹凸型、凸凹型、双曲型 前字指背瓣,后字指腹瓣
28/36
TongJN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腕骨构造
是(高级类型)纤毛腕的支持骨架,有3种类型:
腕棒:短棒状、钩状、镰刀状、锤状 腕环:腕棒前伸连接成环带状 腕螺:腕棒向前作螺旋状延伸 石燕贝型:螺顶指向主端 无洞贝型:螺顶指向背方 无窗贝型:螺顶指向两侧
28/36 TongJN 19
腕基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28/36
TongJN
16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背壳:
主突起:背三角孔内侧后方的一个突起 铰窝板:铰窝下方向下延伸的小板 背匙形台:两铰窝板相向延伸连合及的匙状物 中隔脊(背中隔板):背匙形台中央向下的附近着板
28/36
TongJN
17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铰合构造
28/36 TongJN 29


28/36
TongJN
30
28/36
TongJN
31

28/36
TongJN
32
28/36
TongJN
33
28/36
TongJN
34
28/36
TongJN
35
28/36
TongJN
36
28/36 TongJN 8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体定向
腹瓣也称为茎瓣(壳);背瓣也称为腕瓣(壳)
28/36 TongJN 9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
壳的外形
腕足动物壳体形态要从几个方向来观察描述:
正视:从腹壳或背壳方向观察壳体轮廓
圆形、长卵形、横椭圆形、三角形、五角形、方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