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生物学课件】绪论

合集下载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 • 生物条件 • 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2.2.3 埋藏条件
• 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
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
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
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2.3.4 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 也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 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 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 机质,氨基酸等
• 2.3 化石的保存类型
的生物遗体
2.2.4 时间条件
•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 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 • 石化作用时间 •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2.2.5 成岩石化条件
•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petrifaction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 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3 本节要求
• 本节掌握: • 石化作用及其类型; • 印模化石和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 化石形成的条件; • 化石的类型
• 课下自学掌握: • 化石的埋藏学
化石的类型
不完整性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定义
本节小结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生物体与生物群的变化

古生物

古生物

前言绪论第一章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第一节古生物学及其内容第二节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化石一、化石二、化石的形成条件三、化石化作用四、化石的保存类型第三节生物的系统与分类一、分类单位二、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三、古生物学分类系统第四节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一、生命的起源与生物的演化二、物种的形成三、化石进化的一些特点和规律第五节生物与环境一、生物的环境分区二、生物的生活方式三、影响生物生存环境的主要因素-四、生物群落与生物埋藏第二章古无脊椎动物第一节原生动物门(Protozoa)筵亚目(FUSlllinina)一、概述二、筵壳的基本形态和构造三、蜓亚目的分类四、筵类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二节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珊瑚纲(Antllozoa)一、概述二、四射珊瑚亚纲三、横板珊瑚亚纲四、珊瑚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三节腕足动物门一、概述二、腕足动物的基本特征三、分类四、腕足动物生态及地史分布第四节软体动物门一、概述二、双壳纲(Bivalvia)三、头足纲((:ephgdopoda)第五节节肢动物门(Anllropoda)三叶虫纲(Trilobita)一、概论二、三叶虫的硬体构造三、三叶虫的分类四、三叶虫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六节半索动物门(Hemiclaordata)笔石纲(Gralatolithina)一、概述二、笔石纲的基本构造三、分类四、笔石的生态及地史分布第三章脊索动物及古植物第一节脊索动物门(Chordata)一、概述二、鱼形动物三、两栖纲(Amphibia)四、爬行纲(Reptilia)五、鸟纲(Aves)六、哺乳纲(Mammalia)第二节古植物学(Paleobotany)一、概述二、高等植物——维管植物的形态和结构三、苔藓植物门(Bryophyta)四、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五、石松植物门(Lycophyta)六、楔叶植物门(Spenophyta)七、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第四章沉积相和古地理第五章地层单位和地层系统第六章前寒武纪第七章早古年代第八章晚古生代第九章中生代第十章新生代参考文献古生物地史学是地质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系统介绍生命的起源、生物界的形成和演化、主要生物类别的结构、生态、生存环境和演化特征;地质历史中古大陆的生物进化史、沉积发展史和构造演化史及全球性有机界和无机界和重大事件概况。

古生物学 1 古生物学-绪论PPT幻灯片

古生物学 1 古生物学-绪论PPT幻灯片
石层的沉积环境一致。否则为异地埋藏。
四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
化石 生物总数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表现 之一
➢ 种类的不完整性 ➢ 数量的不完整性 ➢ 种间的不平衡性 ➢ 形态的不完备性
化石保存的不完整性表现 之二
常形成化石 少量化石
部分类型形成化石 无化石记录
8个门常形成化石 4个门有部分类型形成
化石 5个门有少量化石 18个门无化石记录
(一)化石的石化作用 及类型
(3)升溜作用——一般发生 在几丁质、几丁-蛋白质或 蛋白质骨骼的生物中。其 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 (氧、氢、氮)在地下的 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挥 发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 质形成薄膜。如:植物的 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 物的化石。
(二) 化石的保存类型
➢ 按化石保存特点不同,可分为实体 化石、模铸化石、遗迹化石和化学 化石 1 实体化石(Body fossil)
1完整程度:原地埋藏类型化石完整,细微结构未破 坏;异地埋藏多破碎。
2分选:原地埋藏者大小一致(?)、个体发育不同 阶段化石均有保存,无分选性;异地埋藏者个体基 本一致(?),分选好。
3两壳比例:原地埋藏者基本1:1,否则为异地埋藏。 4生态类型的保存位置:原地埋藏往往保存生物生存
时的位置和状态。 5其他:原地埋藏者,化石的古生态分析结果和含化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一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
➢ 古生物学——研究地史时期的生物界及其发生、发展 规律和相关地质纪录的学科。其范围包括各个地史时 期地层中保存的一切与古生物有关的资料。包括生物 遗体和遗迹,以及与生物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
➢ 强调三个方面 ➢ 生物界 ➢ 发生发展 ➢ 地质记录
--化石埋藏类型划分

关于古生物的ppt

关于古生物的ppt
古生物基础知识
(2-1)
重庆科技学院 黄新武
2010年9月29日
第一节 古生物总论
• 一、相关概念 • 古生物是地史时期即人类有文字记载以前
生存在地球上的生物。古、今生物一般以 全新世开始为界。 • 绝大部分古生物现已绝灭,人们只能借助 化石来研究古生物。 • 化石即保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它是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各门类古生物简介
• 一、常见的古无脊椎动物简介 • 1 、原生动物门( Protozoa ) :是一类最低等
的微体动物,属于真核单细胞动物,多为水生。 原生动物整个生物体只有一个细胞。本门常见化 石有放射虫、有孔虫等。
• (1)放射虫目( Radiolaria ) :寒武纪延续至 今,是一类海生浮游原生动物。其形态多样,一 般为球形、帽形等。个体直径 0.1 一 2.5mm 。 大多数放射虫的骨骼绕中心紧密连成网状,骨骼 成分多为硅质,其沉落海底不易溶解,可大量富 集成放射虫软泥。
• 古生物与成岩和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煤、石油、油页岩的 形成也与生物密切相关。
• (六)为月、地系统演变研究提供资料
• 很多生物的骨骼形态都表现出明显的日、月、年等生长周 期。如珊瑚生长纹代表一天的周期,现生珊瑚一年约有 360 圈生长纹,而石炭纪的珊瑚 1 年有 385 — 390 圈生 长纹,说明石炭纪一年的天数要比现代多。
遗体最终也保存于水域或陆地中)。 • 生活于水域中的生物统称水生生物。水生生物除少数生活
于大陆水域外,主要是生活于海洋中的海生生物。 • 生活在大陆上的生物统称陆生生物,陆生生物包括生活于
大陆水域中的水生生物及陆地上的生物。 • 陆地上的生物虽然种类繁多,但因陆地多处于剥蚀区,所
以其化石保存较少。 • 陆生生物化石主要是生活于河、湖、沼泽等水域中的水生

1古生物学原理

1古生物学原理
– 如果溶解速度大于充填速度,则原来的微细结构难以 再现
73
24
化石的石化作用方式
• 矿质充填作用 • 置换作用 • 碳化作用
– 石化作用过程中,生物遗体中不稳定的成分 分解和升馏挥发,仅留下较稳定的碳质薄膜 保存为化石
• 通常是几丁质的生物体发生此石化作用, 如植物叶化石、笔石枝化石等
73
25
石化作用方式(2,3)
73
52
化学化石
分子化石 molecular fossil
分解后的古生物有机组分残留在地层中形成 的化石
73
53
化学化石
• 古生物有机质软体虽在石化作用过程中遭受破 坏,未能形成化石,但分解后的有机组分,如 脂肪酸、氨基酸等,仍可残留在岩层中。
• 这些残留物质仍具有一定的有机化学分子结构, 利用一些现代化的手段和分析设备,可以从岩 层中将其鉴别和分离出来。
包括:外模、内模、复合模
73
37
印模化石
外模external mold 生物硬体外表面在围岩上的印模
73
38
印模化石
内模internal mold 生物硬体内表面在围岩上的印模
73
39
印模化石
复合模composite mold 内模和外模重叠在一起的化石
73
40
印模化石
• 注意印模化石上所反映的纹饰和构造与生物体 实际情况,正好凸凹方向相反。
古生物学部分 Palaeontology
73
1
古生物学的分科
*古动物学paleozoology
– 古无脊椎动物学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 古脊椎动物学vertebrate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课件

古生物学课件
59
属(genus)
是由起源上有直接联系,在形态、构 造、生理、生态等特征上相似的若干个物 种所构成的分类单位。即由一些具有某些 共同特征,亲缘关系又十分亲近的一些物 种所组成的较高一级的分类单位。
60

一些特征相似而亲近的属,继而构成 科级单位,并以此类推,便可建立起各级 分类。在分类学上,这种以亲缘关系逐步 建立起来的分类,它反映了生物之间的演 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因此叫做自然分类。
(2)交代作用
生物硬体被埋藏后,不断被地下水所 溶解,同时又被地下水所携带的矿物 质所交代。 这种石化作用保持了生物硬体的形态 大小和结构构造(有时可以以分子进 行交代,因此可以看清其细胞结构), 但它改变了生物硬体的成分。
29
30
(3)升溜作用
一般发生在几丁质、几丁-蛋白质或蛋 白质骨骼中 这些有机质中的易挥发成分(氧、氢、 氮)在地下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往往 被遗失掉,留下比较稳定的炭质形成 薄膜。 如:植物的叶子、笔石和某些节肢动 物。
(1)生物学分类单元的有效名称,应以符 合国际生物命名法则的最早刊出名称为准, 后来提出的名称(同一类生物)应作为同 义名而废除。 (2)必须附上命名者的姓氏和日期。 (3)各级分类单元的命名需要用两国文字 在正式刊物上发表。
67
58
种(species)
又称物种,它是由于一个或许多个居群(或 称种群)所组成的一个自然单位,同种的个体具 有基本相同的形态、构造、生理和生态等特征, 都能互相交配而繁殖后代。 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交配繁殖,这种现象 叫做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 的基础。 自然界同一个物种,常常由于环境的隔离而 造成居群之间的差异,一旦它们的差异达到一定 程度时,那么,即使它们又重新生活在一起,彼 此间也不会交配而繁殖后代了,结果形成了新的 物种。

1.绪论,化石的形成

1.绪论,化石的形成

古生物学的分类
• 分 子 古 生 物 学

生 埋 古 古 孢 微 物 藏 生 生 子 体 地 学 物 态 花 古 层 地 学 粉 生 学 理 学 物 学 学





古 生 物 学 的 外 延
二、 化石及其形成条件
1.化石定义 2.化石形成的条件
1.化石-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
定义:保存在地质历史时期岩层中的生物遗体或遗迹. 强调以下三点:
• 古生物学(Palaeontology)以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 界为线索,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体及其相关 各时期的地质和生物学方面。
古生物学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界及其 发
生发展与相关地质记录。
强调三个方面 –生 物 界 –发生发展 –地质记录
古生物学与现今生物学(neontology)相对应, 但是它们的研究内容在许多方成超出了现今生 物学的研究范畴。
第一章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
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古生物学的定义 古生物学与生物学的关系 古生物学的分类
化石及其保存条件 化石的保存类型 化石的研究方法
一、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 古生物:地质历史时期出现的生物 • 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形成——全新世以前 (约1万年前)
–地球形成时间:45亿年 –古老的岩石:38亿年 –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化石:32亿年(南非无花果树群 地层中,原核生物)
埋藏群:堆积埋藏在一起的动物遗体,有混杂或损失
化石群:埋藏群经过成岩作用
生物群
环境因子
死 亡
死亡方式 死亡率 生物作用 自然因素 自然营力 生物搬运
死亡群
分 解 风 化 搬 运 沉积率
埋藏群
化学作用
物理作用 石 化

(推荐)《古生物地史学》PPT课件

(推荐)《古生物地史学》PPT课件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继续被埋藏,上覆沉积物逐渐增多,发生石化作用30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地层倾斜、上升,露出水面
31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露出水面的地层被风化、剥蚀,部分化石外露 32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4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双壳纲生物
5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菊石
6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三叶虫
7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腕 足 动 物
8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化石被发现
33
它们如何成为化石?
34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化石的形成和保存取决以下下几方面的条件: 生物本身条件 生物死后的环境条件 埋藏条件 时间条件 成岩条件
35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二节 化石的石化作用
• 生物硬体 – 比较稳定的是方解石、 硅质化合物、甲氰磷酸 钙等 – 不太稳定的是霰石、含 镁方解石 – 有机质硬体如几丁质薄 膜、角质层、木质物等, 虽易遭受破坏,但可碳 化而保存为化石,如植 物叶子。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鱼
9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青 蛙
10
第二章 化石的形成与古生物学
第一节 化石-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恐龙

6古生物课件

6古生物课件
身体微小,一般在250微米以下,由一团细胞质和细 胞核组成。有些原生动物细胞质内具有骨骼或形成坚 固的外壳。本门动物分布十分广泛。它们生活在海洋 和淡水以及潮湿的土壤中。有些还在动植物体内营寄 生生活。根据运动类器官的有无和类型
其中代表性门类——蜓亚目
蜓又名纺锤虫,属肉足虫纲有孔虫目。是一 种已经绝灭的原生动物,通常认为是一种浅 海底栖动物,生活于水深100米左右热带或 亚热带的平静正常浅海环境。蜓具钙质微粒 状壳,一般大如麦粒,最小者不到1毫米, 大者可达20—30毫米以上
古脊椎动物
鱼形动物
始于志留纪后期,盛并延续至现代
爬行纲
始于晚石炭早期,二叠逐渐增多,盛于中生代
鸟纲(J)
哺乳纲
最早现于三叠纪,经中生代进化到新生代繁盛
古植物(五个演化阶段)
菌藻植物阶段太古宙至早泥盆世以前,植 物界都生活在水中,无器官的分化
腕足动物始现于早寒武世,经历奥陶 纪、泥盆纪和石炭纪至二叠纪三大 繁盛期之后,在二叠纪末繁衍急剧 衰退
进入中生代,虽然还有一些类别数量较 多,但已明显进入衰退期。至新生代, 腕足动物面貌已接近现代
软体动物门
陆上、淡水和咸水中均有代表,包括了壳形极不 相似的蜗牛、河蚌、海螺及乌贼等
双壳纲绝大多数两侧对称,常见的海扇、蚶、
珠蚌等,每瓣壳本身前后一般不对称,分布广泛,
但以海生为主早寒武世至现在
头足纲包括鹦鹉螺、杆石、菊石、箭石和现代章 鱼、乌贼等,全为海生的肉食性动物,善于在水 底爬行或水中游泳,头在前方而显著,头部中央 有口,两侧具发达的眼
始现于晚寒武世,延至现代,早古生代全为鹦鹉 螺类,晚古生代至中生代菊石较繁盛新生代以内 壳类繁盛为特征
珊瑚和已绝灭的四射珊瑚、横板珊瑚等

第一章 微体古生物绪论

第一章   微体古生物绪论
第一个阶段,1660年以后,许多微体化石类别被陆续发现和初步研究,主要工 作限于形态特征研究、属种描述和分类归属的探讨。在此阶段后期,随着鉴定及 分类工作的进展,学者们逐渐认识到微体化石的地层学意义,曾经用货币虫划分 地层,用介形虫和有孔虫划分地层。
9
双目实体显微镜
双目生物显微镜
10
11
研究内容和目的:
缺点:易混样;变异多,种的界线不清;演化快,因属种多,易引起混乱.
12
藻类:a-f 孢粉:g-I 有孔虫:j-l 放射虫:m 苔藓虫:n 介形虫:o-p 牙形刺:q-r
13
一块岩心样品中的微体古生物群落
14
类别名称
Cyanophytes
蓝藻
Chlorophytes 绿藻
分类位置 低等植物 低等植物
微体化石包括的类别相当繁多,如图、表(微体化石的重要类别),所以对 他们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一是按其大小分,二是按其成份分。
按其个体的大小分,可分为两类:一是微化石(Microfossils),其度量以毫 米为单位,二是超微化石(nannofossils),其度量以微米(um)为单位。
7
就其本质而言,微体化石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微小古生物的完整个体(硬体):如有孔虫、介形虫、放射虫、硅藻,沟
主微 要体 研古 究生 内物 容学
微体化石的形态特征、微体化石的构造特征 微体化石的化学成分、微体化石的生物学特征 微体化石的生态学特征、微体化石的系统发生 微体化石的系统分类、微体化石的地质历程 微体化石的地理分布等
6
微体古生物学 研究主要任务
探讨有关化石方面的基本理论问题 解决生产中的实践问题
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是化石(大化石和微体化石),微体古生物学研究的对 象是微体化石。微体化石是保存在各地质时期岩层中的微体古生物的遗体和遗迹, 是肉眼不能识别的微小古生物化石,必需用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研究。遗体 化石是指微小古生物的本体或古生物本身的微小部分,其软组织一般都在石化作 用过程中被破坏,保存下来的是硬体部分;遗迹化石则是这类微小古生物生活活 动留下的痕迹或其排泄物,如潜穴、微钻孔、微爬痕、微粪粒等。也有人主张把 微遗迹化石学(Micropalichnology)分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学科--微遗迹化石 学 ( Micropalichnology ) , 即是微体 古生物学的 一个分支 , 也是遗迹化 石学 (Palichnology)的一个分支。我们给大家讲的主要是微遗体化石。

古生物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PPT课件

古生物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PPT课件


主要发展趋势
• (1)在古生物学方面,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使用 ,开拓了研究超微体化石的新途径。
• (2)有许多边缘学科, 如与物理化学相结合 的分子古生物学和古生物化学等。
• (3)古地磁学的应用,海底地质资料的积累
和地球物理方法对地球深部的研究,进一步揭
开了海底扩张的奥秘,进而提出了板块构造学 说,它已成为当代地层学研究的趋向。
2020/8/5
西安科技大学
5
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 岩石学(Petrology): including: sediment rock; metamorphosed rock; lava
• 构造学(Tectonics) including: fold;fault;cranny;
• 古生物与地层学 (Paleobiology and stratigraphy )
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国度
2020/8/5
西安科技大学
10
第一篇 古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生物界及其进化
目的和要求: 理解生物的进化方式,对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过 程和主要进化思想,以及生命起源假说和生物的早期 演化做一般性的认识; 重点掌握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 系。
重点和难点: 生物进化的层次(小进化、大进化);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 (4)将数学地质运用到地球历史的研究,并 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
学习安排要求
• 学科性质:必修课
• 授课课时:约45 实验课: 5次
• 古生物:7周
地层学:8周
• 教学方法:
讲授+实验+讨论、提问+化石和剖面观测+作业
• 学习方法
自学+听讲+作业+思考+实践

古生物学课件

古生物学课件

有孔虫的世代交替示意图
4、有孔虫壳的双形现象
无性世代所产生的壳(配子母体的壳),其初房 大,壳室少,个体小—微球型壳 有性世代所产生的壳(裂殖体的壳),其初房小 ,壳室多,个体大—显球型壳 显球型个体行有性生殖,产生微球型个体 微球型个体行无性生殖,产生显球型个体 双形现象—同一种由于世代交替,产生了两种( 微球型、显球型)不同类型的壳
9、蜓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续)
P1-2:壳体一般较大;纺锤状、圆柱状;旋壁蜂 巢层式;隔壁褶皱强烈;旋脊消失( Parafusulina) 另一部分隔壁平直;副隔壁及拟旋脊极盛 出现拟旋脊和列孔为中二叠世的蜓 P3:趋于衰退,个体小;旋壁二层式(致密层+ 透明层);隔壁褶皱强烈而规则;出现特殊形 状的蜓(Palaeofusulina, Codonofusiella) P33: 绝灭
2、蜓壳的基本特征
大小:一般4-5mm,小者不到1mm,大者可 达3-6cm 形态:纺锤形、椭圆形、圆柱形、球形、 透镜形
3、 蜓壳的形态
4、蜓壳的基本构造(1)
Fusulinina structure
初房与旋壁
初房:位于壳的中央,一般呈圆球形,最早形成 的房室 旋壁:虫体分泌的硬体,它围绕一假想轴增长, 同时向旋轴两端伸展,包裹内部的房室
生态:蜓类是浅海底栖动物,生活于 100m左右热带、亚热带平静浅海中。 地史分布:始现 C13 极盛 P2 衰退 P3 灭绝 P末
9、蜓在不同地质时期的特征
C13 :始现;个体小;透镜状,圆盘状(短 轴型);旋壁单层式及双层式;隔壁平直; 旋脊小(Eostaffella,Millerella) C21:个体稍大;近方形,纺锤形;旋壁三层 式、四层式;隔壁平直或两端褶皱(有的较 强烈);旋脊发育( Fusulinella,Profusulinella) C22:个体增大;旋壁出现蜂巢层;隔壁褶皱 趋于强烈;旋脊发育(Triticites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历史学科:
古生物学: 是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以及生物
进化的学科, 研究地球的生物史.
42
3
二、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重点
1、古生物学(Paleontology)精确定义
定义:研究地史时期生物界面貌和 生物发展历史或生物进化的科学.
其研究范围不仅包括了各地史时期 地层中保存的古生物本身,还包括一 切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地质记录(生物遗 迹、生物扰什动么、叫生地物史保时存期状?态)
地质学方面:古生物的地质时间含义、古生 物42的兴衰与迁移、古生物地理以及古生7 物
二、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重点
4、古生物学(Paleontology)基础工作 古生物学的基础工作包括:
化石的采集和发掘 化石处理和古生物复原 古生物鉴定和描述 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进而研究各类生物
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和进化规律
三、古生物学发展简史 (自学为主,2-3页)
1 生物层序律 2 灾变论 3 均变论,均变论与将今论古的关系 4 间断平衡论
42
10
什么是生物层序律?
重点
19世纪
英国史密斯(W.Smith,1769-1839)发现每一地 层都有其特殊的生物群面貌,既不同于上覆地层, 也和下伏地层不一样,称为生物层序律(Law of Faunal Succesion),该定律为化石应用于地质 学,特别为生物地层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K
T
0
Erwin, 1990
什 么 是 灾 变
重点 论
?
14
Georges Curvier居维叶
• In seventeenth century, Curvier began to study Jurassic mammals (Dinosauria named by Richard Owen in around 1840), and found lots of deaths
法国居维叶提出灾变论(Catastrophism),认为地球上生 物的变化是地球形成以来经历了一系列巨大灾变的结 果。这一思想解释了地质时期一些重大生物变革事件
NUMBER OF FAMILIES
1900 900
600
300
Mz
Cm
0
V Cam
600
42
Pz
O S D C P Tr J
400
200
GEOLOGIC TIME (106 yrs)
古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在此时期完整建立,专门记 述古生物的论著纷纷问世
42
11
The father of stratigraphy, William Smith
• He surveyed throughout England, walking long distance and accessed rocks in searching for coal.
• He noticed certain repetitions in the rock types, and rocks occurred in recognizational sequences, and contained predictable assemblages of fossils.
古植物学 paleobotany 古藻类学 paleoalgology 孢粉学 palynology
古遗迹学 paleoichnology 微体古生物学 micropaleontology 超微古生物学 ultramicropaleontology 42 分子古生物学 molecular paleontology 9
42
8
二、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5 古生物古学生的物 主学 要分的支主学要科分 (第支3页学)科
古动物学 paleozoology 古无脊椎动物学 invertebrate paleontology 古脊椎动物学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古人类学 paleoanthropology
古生物学 Paleontology
古生物学课程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
n 掌握古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总论) 和基本研究方法(造特征 (为化石鉴定打下基础);掌握一定数量 的化石属(实习)
n 了解一些重要门类的生态、地史特征及其 应用,具备综合应用古生物学资料的能力
• He realized that fossils could be used identify different ages of rocks over worldwide, to produce a standard view of the orders of rocks, and thus the order of events in geological time.
n 掌握怎样通过化石研究地层的地质时代和
重42建古环境。
2
第一章 绪 论(古生物学的
一、概述 基本概念)
古生物学与地质科学的关系:
地质科学的三大分支学科:
地球物质学科(compositon)
地球动力学科(forming and evolving mechanism)
地球历史学科(Evolution over time)
二、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3、古生物学(Paleontology)研究内容
与现代 生 物 学 (Neotology) 相 对 应 , 但它的研究内容在许多方面超出了现代生 物学的研究范畴。研究的具体内容为:
生物学方面: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构造、 分类、个体发育和系统发生、生物演变和 环境适应,乃至生物的生理和生物化学等
42
4
二、古生物学及其内容
现代 全新世 地壳固结
生命开始发生
——————————————
1.0万年 38?亿年
46亿年
地史时期(1万年前-)
42
5
二、古生物学的研究内容
2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 古生物学是研究1万年以前的生物及其 相关物
• 1万年以来的生物属于现代生物或考古 学研究的范围
42
6
科学42 发现需要practising, thinking, summari1z2 ing
Chideock, England
Benton, 2003
Burton Bradstock England
William Smith
生物层序律
的思想
化石序列
从下往上
是有序的
可以在不
同剖面重
42
复出现13
19世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