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神思(创作论之一)

合集下载

神思讲义

神思讲义

讲义二神思《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

从本篇到《总术》的十九篇,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部分。

刘勰把艺术构思列为其创作论的第一个问题,除了他认为艺术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外,更如本书引论所说,《神思》篇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

创作论以下各篇所讨论的问题,本篇从物与情、物与言和情与言三种关系的角度,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

关于“神思”“神思”一词,最早大约见于汉韦昭《鼓吹曲》,其云:“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这里的“神思”主要还是在于说明人物之精神状态。

后来曹植的《宝刀赋》云:“神思而造象”。

此处的“神思”即对宝刀形状的一种想象。

而最早将“神思”引入艺术创作领域的则是南朝刘宋时代著名的佛学家、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宗炳。

他在名著《画山水序》中,论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神思”问题。

最早对“神思”展开全面论述的是陆机的《文赋》,其云:“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陆机在这一段论述中虽未用“神思”一词,但有关神思的心理准备,神思过程中的超时空性,情感性与形象性,虚构性与创造性,以及语言媒介的物化形态等问题,都已谈得比较全面,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因此,《文赋》对刘勰的影响是很大的。

刘勰对陆机有关创作构思与想象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精到形象的阐述。

他在《文心雕龙》中设专篇详论“神思”,由此确立了“神思”在中国古代艺术思维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神思”的几种观点(一)艺术想象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王元化;王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一文的副标题即是“关于艺术想象”。

其后在此文中第一段,他通过对刘勰引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来定义神思的诠释,认为:“刘勰所说的神思也就是想象”。

《神思》

《神思》
采。契:约券,引申为规则。
【译文】由此可见,文章的内容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支配,而
言辞又受文章内容的支配。如果文章的内容、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文章的言辞三者结合得很紧密,那文章就贴切而天衣无
缝,否则就会远隔千里。有时某些道理就在自己心里却要到
很远的地方去搜求,有时某些意思就在眼前,却像远隔着高
授课内容
刘勰(约465年—约520年),字彦
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中
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
祖籍山东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
)。永嘉乱后全家迁江南,刘勰生于京口(江苏镇 江)。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 有清名。晚年在今山东省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 林寺,归隐佛门。
况,作了详细的论述。
下部:3.从《神思》到《物色》的20篇(《时序》不计在内),以

”为中心,重点研究有关创作过程中各个方面的问
题,是创作论。
4.《时序》《才略》《知音》《程器》等4篇,则主要是 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
最后一篇:“
”,即最末“叙志”篇,是全书的序言。
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原则等。
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 。 “时运交移﹐质文代变﹐……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 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
(1)对主客观关系详细而深入的论述 。 (2)主观的“情”和客观的“景”互相影响﹑互相转化。 (3)强调情感在文学创作全过程中的作用 。 (4)对於 和 也有深入的研讨和论述 。 (5)详细论述了文章修辞。 (6)重涵养,立风格 。
刘勰32岁时开始写《文心雕龙》 ,历时五年。《文心雕龙》奠定了他 在中国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文心雕龙》是一部理论系统、结构严密、论述

浅谈刘勰“神思”理论

浅谈刘勰“神思”理论

浅谈刘勰“神思”理论摘要:《文心雕龙》全书50篇,大致为四个部分,即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文学评论。

《神思》篇为创作论之首,具有“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地位。

本文尝试阐释“神思”的意义,并分析《神思》篇在艺术创作思维上的理论价值与贡献。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创作《文心雕龙》全书50篇,计37000余字,周振甫先生将其分为四个部分,即总论、文体论、创作论和文学评论。

在创作论中,刘勰把《神思》篇列为全编之首。

可以用“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来形容它在整部著作中的地位与作用。

本文从《神思》入手,尝试分析在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特征。

一、“神思”的意义阐释魏晋时期品评人物亦重“神”。

“神”成为魏晋时期品评形象贵贱的标准,在神韵的支持下,即使丑的身体也往往具有神的美感。

《世说新语》中形容刘伶、庾子嵩、支道林相貌甚丑,但是却具有个人独特的个性与神态。

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思”不仅指把思绪放飞,使之“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且能“一”,即发散思维之后的归纳与升华,围绕主题进行深入地思考和发挥。

因此,“神思”可以诠释为人的精神思维、像神一样的思维、神奇的思维。

在这里作为专有名词,应指想象、灵感等文艺思维。

《文心雕龙》中“神”与“思”连用,揭示出文学创作不同于论文写作之处。

论文写作需要有扎实的理论依据,清晰准确的思辩过程,严密谨慎的逻辑思维。

文学的创作则不然,“神思”所带来的妙思佳句,往往是严密谨慎的逻辑思维给不了的。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黄河之水天上来”、“白发三千丈”、“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这些让读者啧啧称奇的句子,跟严密刻板的逻辑思维无丝毫关系,诗句里的夸张与放大源于诗人对于事物的奇异的时空感知,无疑在中国文学史上发出了洪钟大吕般的煌煌巨响。

神思的传统不仅仅融入古代文学的血脉,更流入了现代诗歌的身体。

二、《神思》在艺术创作思维上的理论价值与贡献《神思》以“神与物游”为核心,较为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艺术创作中思维的特点及其所涉及的诸多因素,是在陆机创作论基础上的深化、发展与提升。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分析

《文心雕龙·神思》的创作论分析一、《文心雕龙》的成因一部文学史,是以作家、作品、文学批评构成的,任何国家和民族概莫能外。

经过先秦两汉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又到了一个空前繁荣阶段,建安以降,更走向文学的自觉时代,作家灿若繁星,作品汇如长河,各种文体兼备,风格流派彰显,一个显著的现象是文学批评论著随之大量涌现。

众多的作家、丰富的作品是文学批评的基础,这其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堪称“双璧”。

文学的自觉也表现为作家有意识地刻意造文、雕章琢句,到了刘勰生活的时期,受时俗崇尚奢靡浮华的影响,文风“讹滥”,追求诡异新巧、浮靡艳侈,逐渐走向堕落。

刘勰有意纠正文风,因此写成《文心雕龙》。

按照刘勰的想法,写作《文心雕龙》的目的大致有三个方面。

一是希望留名后世。

《程器》篇中有“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之骋绩”之语,这是儒家的传统思想。

二是阐明文章的功用,目的在于拯救当时走上歧路的文风,这才是他撰写《文心雕龙》最根本的原因。

三是不满于魏晋以来论文章的著作,认为它们顾此失彼,缺少追根寻源的考察。

而实际上《文心雕龙》做了全面的论述,系统的考察,成为体大精思的论文专著。

关于刘勰的生卒年月,有两种代表性的说法。

一种是约公元470——538或539年,这种说法认为刘勰在昭明太子萧统(501——531年)死后,感到仕途无望而出家的,代表者为南宋和尚祖琇。

一种说法是约公元466——520年,这是范文澜先生考证过的,后人基本上倾向后者。

刘勰出生于官僚家庭,原籍山东莒县,从祖父起侨居京口。

父亲刘尚,担任过刘宋朝越骑校尉,因他死得早,家道中落,刘勰20余岁离开京口,依附钟山定林寺和尚僧祐。

在寺十多年,除了帮僧祐编定经藏,就是博览众书,终身未娶妻。

据清人刘毓崧考定,刘勰的《文心雕龙》成书于齐和帝中兴元年或二年(公元501——502年),这一年齐朝灭亡。

书成后无人问津,刘勰装扮成小贩模样,背着装书的口袋,侯在文坛领袖梁朝的吏部尚书兼右仆射沈约的门前,等到沈约出门,上前献书。

[讲解]刘勰《神思》赏析

[讲解]刘勰《神思》赏析

刘勰《神思》赏析刘勰《文心雕龙·神思》赏析(1)文·徐银才《神思》是探讨创作时的构思问题,对创作构思广阔丰富的特点作出了具体生动的说明,并指出为了使构思富有效果,须注意平时要有良好的积累和学养,写作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虚静的精神状态,做到“神与物游”。

笔者将对《文心雕龙》五十篇中《原道》、《神思》、《体性》、《风骨》等单篇作些研究。

今天仅就《神思》篇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

王元化首先提出:“《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总纲”。

牟世金、周振甫、张少康等人均赞同此说,并从不同角度对“总纲”说作了发挥。

对《神思》篇的总纲地位显然有了一致的认识,但对“神思”含义的理解却是见仁见智。

王元化主“想象”说,牟世金持“艺术构思”说,詹锳则认为是“形象思维”。

准确理解“神思”概念的含义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对《神思》篇理论意蕴的发掘。

邱世友认为:“刘勰作为形象思维的神思论,就是建立在心和物这个关系上的;心物同一是神思论的基础,又是它的归结。

”萧洪林将“神思”理解为一种想象活动,并概括其四个方面的特征,即自由性、形象性、虚拟性和感同身受。

“意象”作为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首先出现在《神思》篇中,郭外岑对“意象”的形成、特征和意义作了全面分析。

亦武、梅家玲等人,分别就《神思》篇作中西比较研究,以见其理论价值。

还有人认为:《神思》论述的是一个由构思和表达构成的二层次创作思维活动系统,其主要特点有整体性、层次性、适应性和目的性,虚静与技巧分别是构思与表达的前提。

这是运用系统论方法对《神思》篇所作的深入细致的研究,颇有新意。

下面我们就从《神思》译文来看:古人说:“身在江湖之上,心却在朝廷中。

”这就是被为“神思”的精神活动了。

文章在构思时,精神活动的范围非常广阔。

所以静静地凝神思索,思绪可以上接千年;悄悄改变了表情,视线好像已通向了万里之外。

吟咏之时,似乎发出了珠圆玉润般的声音,眉目之前,仿佛舒卷着风云变幻的景色:这些都是构思的结果吧。

神与物游--论《神思》之创作精神

神与物游--论《神思》之创作精神
因为神思并非凭空产生超脱时空的想象与思绪的飞驰需要有物的寄托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主体情感的由来依靠外物的刺激与感召神与物这二者是相互作用互为表里的
文化 ・ 文 化 产 业 论 坛

51 ・
神 与物游
论《 神思》 之创作精神
朱梦君
( 北京师范大学, 北: 《 神思》 作 为《 文心雕龙》 创作论的总纲, 在 中国文论 史中享有极 高的声誉。一代文豪刘勰把 “ 神思” 贯 穿于创作的始终, 居于统 摄地位 , 并对此给 予详 细论证 。 同时, 并不否认 外物对精神的感发作用 , 所谓“ 神 与物游” , 便蕴含物我交融的深刻哲 思。 另外, 对于通 达“ 神 思” 的方法论 问题 , 以“ 虚静 ” 的状态和渊博 的学识 为重 , 鼓励后 天培养 , 无论 秉质如何 , “ 并资博练” 。 关键词 : 神思; 神与物游 ; 虚静 “ 神思 ” 之“ 神” , 源于《 易传》 , 具有多种含义 , 其一 即变化迅疾 认为艺术想像是优秀创作最重要和必要条件之一 , 作者 只有通过艺 莫测 , 描述万物的变化之神妙 。以“ 神” 状“ 思” , 则指心思 、 想像 的变 术想 象加上艺术处理 , 才能把 “ 思表纤 旨, 文外 曲致” 表现 出来 。然 化, 神妙莫测。又如《 庄子 ・ 让王》 篇 所说 : “ 中山公子牟谓瞻子 日: 身 而 , 其可贵之处在 于 , 同时认识 到想像不会凭空产生 , 需要人 的后 天 在江海之上 , 心存 乎魏 阙之下 , 奈何?” 表达 了身在此 而心在 彼的无 培养 和学识 的积累 , 否则想像只能是无根之萌。 奈, 也突破了所处 时空对 主体思维对 限制 。 “ 神居胸臆 , 而志气统其关 键 ; 物沿耳 目, 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 “ 古人云 : ’ 形在江海之上 , 心存魏 阙之下 。。 神思之谓 也。” 刘勰 方通 , 则物无隐貌 ; 关键将塞 , 则神有遁心。 ” 此处论及“ 神思 ” 的方 法 在开篇便给神思下 了定义 。而“ 神思 ” 作为统摄创作 的精神 , 体现于 论 问题 , 指 出要 想达到 “ 神与物 游 ” 的状 态 , 必须兼顾 “ 志气 ” 和“ 辞 创作过程 的始终 , 为“ 驭文之首术 , 谋篇之大端” 。 令” 的养成。 “ 文之思也 , 其神远矣 。 ” “ 神思” 在此处可以理解为写作 构思 , 主 在刘 勰看来 , “ 志气 ” 即指作 者的精神状态 , 作 为创 作构思 的关 要 是一种 由此及彼 、 化实为虚的联想 与想像 活动。“ 寂然凝虑 , 思接 键 , 掌管着“ 神思” 的开塞。那么 , 怎样保持 良好的精神状态 , 使神思 千载” , 揭示 了神思能够超越时间的限制 , “ 悄焉动容 , 视通万里” , 则 通畅呢? “ 是 以陶钧文思 , 贵在虚静 , 疏瀹五脏 , 澡雪精神 ” 。 “ 虚静 ” 这 是对神思能够跨越空 间的肯定 。 刘勰形象的描绘 了经过联想和想像 概念 , 可以追溯到老子的《 道德经》 中所说 : “ 至虚极 , 守静笃 。” 道 所达到的那 种不 受时空限制 的思维境界 , 展现 了写作构思时精神活 家的认识论 中 , 是指人 在认识外界事 物中一种静 观的精 神境 界。文 动的具体形 态。即思 维与想象可 以超越 主体 的现 实存在 , 而达到其 学艺术创作上 的虚静 ,目的在 于使作 家摆脱名利等各 种杂念 的影 精神所思之地 , 突破时间 的先后与距离 的远近 , 达到对于 时空的超 响 , 以便 充分驰骋 自己的艺术想像 , 在构思 中形成最优 美 的艺术 意 脱。这无疑把“ 神思” 在创作 中的作用推举到了至高的地位 。 象。 把奇妙 的联想与想像和 自然景色相结合 , 塑造出美妙 的意象 , 即 “ 故 思理为妙 , 神与物游 ” , 则 是 对 写 作 构 思 成 因 的 归 纳 — — 即 创作构思阶段 , 需要达到“ 意在笔先” 。这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创作 “ 物我交融 ” : 奇妙 的联想和想像活 动之所以产生 , 是 由于作 者的主 的重要原 则 , 但是需要在虚静 的状态下方能实现。 观情思与客观外物相互作用 的结果 。与文末 “ 赞 日: 神用象 通 , 情变 “ 辞令 管其枢机 ” , “ 辞令 ” 运用得通 畅流利 , 则对 景物 的描 写就 所孕 。物 以貌求 , 心 以理应 ” 遥相呼应, 都在 阐明作者 的主观情思与 能惟妙惟 肖。 “ 是 以意授于思 , 言授于意 , 密则无际 , 疏则千里 ” , 需要 自然景物 , 在创作过程 中的相互作用。由此 可见 , 刘勰对“ 神” 与“ 物” “ 秉 心养术 ” , “ 博而能一 ” 方能“ 结虑司契 , 垂帷制胜” 。 语言和情感结 之间 的关系非常重视。同时也 及时把读 者的思绪拉回来 , 避免走 向 合得 巧妙 自然 , 就 能使作 者的思想 得到准 确 的传 达 , 相反 , 辞 令不 唯“ 神思” 的歧途 。因为“ 神思” 并非凭空产生 , 超脱 时空 的想象与思 精 , 思想 和情感就飘荡于意象“ 所指” 之外 , 成为无根之物 。因此 , 要 绪 的飞驰需要有“ 物” 的寄托 , 所谓“ 登山则情 满于山 , 观海则意溢 于 想灵活运用辞令来 准确表现 出内心的情感 , 就必须多加训练。 “ 人之 海” , 主体情感 的由来依 靠外物 的刺激 与感 召 ,“ 神” 与“ 物” 这二者 秉才 , 迟速异分” , 然而却“ 并资博练 ” 。这里强调了后天学习 的重要 是相互作用 , 互为表里 的 : 神奇的想像依靠物像来贯通 , 而外物 以它 性 , 同时, 也是对后 天培养有效性 的认 同。 此处提及 学识 问题 , 与“ 虚 的形 貌 来 打 动 作 家 。 而 创 作 过 程 就是 作 者 的精 神 活 动 与 外 物 相互 交 静 ” 并列 , 成为 “ 神思” 的先决条件 。不免 让人 联想到其 中的理论源 融 的过 程 。 头。 先看道家 , 庄子认为虚静必须在“ 绝学去智” 的基础上方可达到 , 究其理论根源 , 可以追溯到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 中对 于文学本 源 这无疑是割断了“ 虚静 ” 和博学之 间的连结 。 而苟子作为儒家学派 的 问题 到 探 讨 。 一说文学 “ 本于心” , 二说 “ 源 于道 ” 。 “ 本 于心 ” 学 说代 表 集大成者 , 却论《 劝学》 , 鼓励学 习。在对待 知识论 的问题 上 , 儒道两 为儒 家学派 , 理论表达为“ 诗言志” 。如儒家经典《 诗经》 所述 : “ 在 心 家 的结合便形成了苟子 “ 虚一而静” , 即“ 心” 要知“ 道” , 就 必须 虚心 、 为志 , 发言为诗” , “ 情动于 中而形于言” ; L 记・ 乐记》 中记载 : “ 凡音 专心 、 静心 , 此处“ 虚” 是针对 “ 藏” 而言 , 指不能 因为 已有 的知识而妨 之起 , 由人心生也 。 人心之动 , 物使之然也 。 感于物而动 , 胡形 于声 。 ” 碍接受新知识 。 此处刘勰关 于“ 神思” 的方法论 中依然秉承“ 虚静” 与 总结其文学观点 , 乃是认为物感 只是促使 人心发生 由静 而动的变化 学 习相结合, 鼓励博学 。 之条件 , 人 的喜怒哀 乐等七情六欲乃人 心所 固有 , 不过 因物感 而使 虽然 已历 经千载 , 然而《 神思》 中所 论历久弥新 , 给 予不 同时代 之 由 隐 而显 , 故 诗 之 源 非 在 物 而 在人 心 。 的人 以相 同的震撼 。其在文学史 中的地位 不容 撼动 , 也绝对是 实至 “ 源 于道 ” 中所 指之 “ 道” , 乃是 指具有 宇宙规 律意义道 自然 之 名归 , 值得时时研读 , 意味深长。 道 。道家学派支持文学 “ 源于道 ” 学说 , 认 为 自然万物是文学创作的 参考文献 本源, 但 同时并不否认人 的心灵创造 , 承认人心作 为连接 自然万 物 [ 1 】 王 志彬 , 译.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 注全译 丛书: 文心雕龙【 M】 . 北京 : 与文学之 间中介 的重要作用 。 刘勰认识到作为艺术想像 的心理活动 中华书局 , 2 0 1 2 . 现象 , 虽 神妙莫测 , 却与外在 的 自然现象始终保持 着一种紧密 而不 [ 2 】 刘凤泉.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M1 . 山东 : 暨南大学 出版社 , 2 0 1 2 . 可分离 的状态 : 在《 神思》 篇 中所说 “ 思理为妙 , 神与物游” , 指 出在写 作构思 中 , “ 神” 与“ 物” 都处 于重要都地位 , 两者需要融会贯通 , 使作 者达 到“ 物我交融” 的状态 , 才能够产生奇妙 的联想和想像。 “ 登 山则 情满 于山 , 观海则意溢于海 , 我才之多少 , 将 与风云而并 驱矣 。” “ 神 用象通 , 情变所孕 。 物以貌求 , 心 以理应 。 ” 既非“ 本于心” , 亦不 止“ 源 于道” , 而 是“ 心” 、 “ 道” 并重, 把二者 置于 同等重要 的地位 , 并 驾齐 驱。 充分体现 出其作为 中国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 , 对于儒 、 道两家思 想 的继承 和融合 。既肯定人心在写作构思 中至关重要 的地位 , 又 同 时强调外物对创作 主体 的刺激作用 。他对人 的精神 活动高度重视 ,

神思说

神思说

神思说内容提要《神思》篇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总纲。

“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并不单指艺术想象,也不是仅限于艺术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及状态。

“神与物游”是“神思”的基本特点,另还有情感性、虚拟性、艰苦性等特点。

培养“神思”应从“积学”、“酌理”、“研阅”、“驯致”等方面入手。

“神思”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古代文论范畴。

关键词:神思神思说的启发创作思维“神思”顾名思义,有二解:一是主谓结构,即指精神思维活动,说明“神思”实际上是主体的精神活动;二是偏正结构,即指神妙的思维活动,说明“神思”具有神奇、奇妙的特点。

前者揭示了“神思”实质上是思维活动,后者描绘了其思维运动的状态。

纵观刘勰《神思》全篇,综合两者正好得出“神思”的内涵,即“神思”就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所具有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

首先,这里为何统言其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而不限于文学创作范畴之中呢?《总术》开篇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可见刘勰所讲的既包括有韵的文,又包括无韵的笔。

前者即文学作品,后者即非文学作品。

并且刘勰在文体论中也是按照文和笔分类论述的,其中从《明诗》到《谐隐》十篇说的是“文”,从《史传》到《书记》十篇谈的是“笔”,即“论文叙笔”。

其二,《神思》篇讲到文思快慢时不仅提到张衡作《二京》赋,左思推敲《三都赋》等,而且还说到阮禹写书信,祢衡草拟奏章等多种文体文章(非文学类)的创作。

可见,“神思”之为创作心理活动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

其次,这里所说的“神思”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是对以前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想象观点的补充。

的确,作为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离开艺术想象的,可以说没有艺术想象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创作。

但如果将“神思”与“艺术想象”等量齐观,未免有些偏颇。

首先,想象活动与记忆活动水乳交融。

亚里士多德曾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一部分,一切可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就是记忆的东西。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

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下)内容提要“神思”作为一个审美范畴,首次由刘勰提出。

《神思》篇是《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首篇。

“神思”是对中国的艺术创造思维理论的一个凝练。

关于“神思”的内涵,很多学者作了深入研究,或以为是想象,或以为是构思,或以为是灵感,有种种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神思”是艺术创造思维的核心范畴,刘勰是将“神思”作为艺术创造思维的整体进行论述的,其内涵包括了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创作冲动的发生机制、创作灵感的发生状态、审美意象的产生过程以及艺术作品的传达阶段、意象的物化阶段等要素。

“神思”具有自由性、超越性、直觉性和创造性等特点,是一个动态的运思过程及思维方式,而非静止的概念。

神思的发生机制是作家和外物之间的审美感兴,其间所讲的“辞令管其枢机”,是对物象所作的审美抽象。

刘勰在其“神思”论中集中阐述了意象问题,揭示了意象的创造过程和物化过程。

“神思”是始终和创作主体的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情感是有别于自然情感的审美情感。

关键词:神思; 审美意象; 艺术创造思维; 审美抽象; 审美情感;(图为刘勰画像)三审美意象的创造与物化刘勰的“神思”论还特别地谈论了“意象”问题,可以说,刘勰是正面谈论“意象”的第一人。

他对中国美学的贡献是“意象”范畴的创立。

“意象”对于中国美学的发展是起了重要作用的,而且是有着深厚的中国哲学的、文化的背景。

刘勰在《神思》篇中予以了正面的论述,这样一段话是人所共知的:“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刘勰第一次把“意象”合成一个稳定的审美范畴,而且指出意象的创造乃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即文学创作的关键。

这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是有首创之功的。

“意”与“象”作为哲学的概念,此前都已单独地存在过,但是作为一个合在一起的完整的美学范畴,出现在创作理论里,这还是第一次。

《神思》名词解释

《神思》名词解释

《神思》名词解释
《神思》是一个常用于文学和哲学领域的词语,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以下是对《神思》的解释:
《神思》通常用来形容人的思维活动超越日常的、平凡的层面,达到一种高度的灵感或者思考状态。

它强调了人类思维的超越性和灵性,并不仅仅局限于理性思考,还包括直觉、创造力和艺术性的思维方式。

在文学方面,《神思》常常指代作家或诗人在创作中达到的超越常人思维的境界。

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思绪飞扬,意象丰富,能够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创造出具有独特个性和美感的作品。

在哲学领域,《神思》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它强调了人的思维能力的本质特点,认为人不仅仅是有机体,而且还有精神和灵魂。

《神思》与人的内在意识活动、直觉和灵感联系在一起,主张人通过提升自身的思维和精神层面,可以获得更高级的智慧和境界。

总的来说,《神思》是一个富有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的词语,强调人类思维能力的超越性和灵性,突破常规思维的束缚,达到一种高度的创造性和启迪。

神思

神思

一、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作者刘勰和《文心雕龙》;2.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文言字词。

二、学习要点1.题解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创作背景;神思。

2.内容提示《神思》是《文心雕龙》阐发文学创作的总论。

本篇着重谈艺术构思,从构思的酝酿谈到构思时的想象,由想象到意象,由意象到语言,由语言到作品的创作技巧等等。

是一部体系缜密的理论著作,又是一部词采华美的文学著作。

三、作者生平刘勰出身在没落的官僚家庭。

由于他的父亲早死,家境贫困,他在定林寺里跟着僧祐生活了十多年,帮僧祐编定佛教经藏。

这是他在南朝齐代的经历。

序里说他过了三十岁,曾经梦见孔子,于是想到写《文心雕龙》,说明本书是在他三十多岁时写的。

本书写定于齐代末年,约在齐和帝中兴元年(501)前后,上推三十多年,刘勰约生在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前后。

刘勰把书送请沈约鉴定,当在齐末梁初,所以梁武帝在天监元年(502)用他做“奉朝请”,是没有实缺的官,当是沈约推重后的事。

他在梁代做东官通事舍人等官,曾上表请改用蔬果来祭天地。

按《梁书·武帝纪》,天监十六年(517)十月开始用蔬果祭宗宙,那末刘勰上表当在十六年十月以后。

后来梁武帝派他去整理经藏,完成后出家,出家后不满一年去世。

他的去世当在梁武帝普通元、二年(520-521)前后。

这是根据范文澜同志在《文心雕龙注》的《序志》篇里的说法。

对于刘勰的卒年,有一种新的说法,认为按照南宋和尚祖琇的《隆兴佛教编年通论》里,把刘勰的传附在萧统后面,认为刘勰在萧统死后出家,死在中大通四年(532),较范文澜同志的推算,刘勰该多活十一年。

但南宋和尚祖琇并没有掌握新的资料,他引用的还是《南史》。

在《南史》里没有刘勰在萧统死后出家的记载。

祖琇也没有说刘勰在萧统死后出家。

刘勰是萧统的东宫通事舍人,可能因此把他的传附在萧统传后。

因此,这样的推算恐不可信。

四、作者作品《文心雕龙》写成于齐代。

就其本来意义说,这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

论《神思》篇的艺术方法

论《神思》篇的艺术方法

写作方法 神思》篇 创作
进一 4真体现了刘勰的文学大
家的 ~
之4 艺术方法的多
神思》篇的一大
4 论述
理之
了《神思》篇的艺
术魅力。
二•艺术方法与文学之美
神思》 篇中的艺术方法多种
多 4这些艺术方法 神思》篇
有了富的文学之美。主要表如
下:
一4 神思》篇 用 多的对
偶4文
了三种形式美。
(一)整齐美。如“至精
功,焕然乃珍I
将寻常的、普
的 比麻,珍贵的美丽的
比布,麻变布的过程就
构思象的过程。那么,麻如
何变成布的?这就需
的大脑
的工处理
将日常生活的
以 的处理,之变具
有 魅力的语言文字。因此,读
者在 读过程 会产生审美的愉

,比
文章的生
性、 性
将 过程比
织布机加工麻变布的过程,生
象的展示了织布机的’也

大脑的 ,即工处理
比(1 M、对偶(3,)~虽然比
运用
少4 一
4但 比
句所
的效果
的艺术
方法不能体的。大的
的事例形如山

4

力。
4比句
不仅仅 了

的作用4
形对比。这
刘勰的一大创 4
的语
多种艺术方法。女,相如

文4 思之
~

1
篇4 思之
4 艺术方法

对比4一语多用4
的阅体。刘勰所运
用的 艺术方法
等4
4刘勰
一种方法
理4
的用种艺术方法。这样的
围。如
之士,总 ,敏在

谈《神思》

谈《神思》

象通情变,刻镂博见——浅谈《神思》的创作论批评《文心雕龙》全书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正所谓“体大而虑周,笼罩群言”。

《神思》是《文心雕龙》中关于创作论批评的第一篇,也可以说是创作论的总纲。

它继承和发展了陆机“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的文学思想,系统地评论了艺术想象、艺术构思、知识储备与创作的关系。

(一)艺术想象与“神思”的关系“神思”语出《易〃系辞上》:“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

用儒家观点来看,“神思”即身于江湖,却心系庙堂之上。

创作文章,思维就得开阔,要打开想象的大门,徜徉于妙悟思理之中,利用艺术的手段来加工想象,以达到“神与物游”的境界。

“神与物游”表明了形象思维的特点:在艺术想象的全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具体、感性的形象,二者始终结合在一起。

如果不把想象与形象相结合,将会“关键将塞,神有遁心。

”只有二者结合,才能“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言动容,视通万里。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方能“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

艺术想象是超越时空的,想象跨越时空方能驰骋于妙悟思理之间,“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二)艺术构思与创作的关系《文心雕龙》较全面地阐释了创作中的主客观关系:主观“情”与客观“理”的关系。

一方面“情以物发,物以情关”,另一方面“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所以文学创作构思过程中得有感情,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满与海。

”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神思》里详细产生了“情变所孕”的艺术构思方法,从感情的思路出发,谋篇布局。

感情要贯穿全文始终,而且须“刻镂无形”。

没有情的文章,不能称之为出色的篇章,文学创作乃是“意授于思,言授于义”的过程。

(三)知识储备的重要性“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在于广学博识,运斤意象,以虚静之心,寻声定律。

广博的学识无疑对于文学创作有重要影响。

创作主体应该具备广渊的知识储备,能以“一”贯之,博见多能。

《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

《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

文学评论·古典文学《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徐晓婷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刘仙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摘 要:想象对于艺术创造来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勰在《文心雕龙》对想象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论述,《文心雕龙•神思》作为其创作论之首,深入地论述了想象的审美心理时空超越性、对心物的整合性及情感性等特征。

关键词:神思;想象;超越性;情感性作者简介:徐晓婷(1982-),女,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插花艺术教学与研究工作;刘仙(1981-),女,通讯作者,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园林工程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20-070-01《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有着极为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理论价值。

其中,《神思》篇作为全书创作论的总论,一直以来,都是《文心雕龙》研究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在本文中,将对《神思》篇中的想象论进行针对性的论述,从《神思》中关于想象的审美心理时空的超越性、对心物的整合性以及想象的情感性几个方面对其进行论述。

一在《神思》篇中,关于艺术想象有着非常深入而系统的论述。

“神思”一词,早在刘勰之前,就已见诸篇章。

三国时期的曹植在《宝刀赋》中描述铸造宝刀的情形时说:“砺以五方之石,凿以中画之壤,规国景以定环,摅神思以造像”(《陈思王集》),东晋孙绰在《游天台赋》中也曾写道:“驰神运思,昼咏宵兴”。

(《文选》卷十一),刘勰正是在受到前人启发的基础上,提出“神思”这一命题以突出想象力在构思中的特殊作用。

在《神思》篇一开始,刘勰就对“神思”下了一个定义:“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在这里,刘勰借用了《庄子》中公子牟的“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这句话。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在文章的构思中,想象可以飞得很远,身未动,心已远。

黄侃注解说:“此言思心之用,不限于身观,或感物而造端,或凭心而构象,无有幽深远近,皆思理之致也。

《神思》创作论

《神思》创作论

《文心雕龙》创作论《神思》是《文心雕龙》创作论的首篇,具有总论的性质。

其主要观点如下:-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艺术思维与具体的物象紧密相连,主客体交互作用,然后产生艺术的形象或意境,刘勰称之为意象。

- “志气”和“辞令”在神思中的作用:“志气”指情志气质,“辞令”指语言或语词。

刘勰意识到语言是艺术思维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质手段,同时也看到了语言表现文学意象上的局限。

面对言和意这种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他主张“得意忘言”论,从而把语言的局限转化为语言的优势。

- 创作前有准备,构思时应“贵虚静”:这是对创作主体的要求。

“虚静”之说本自老庄,刘勰借以为作家涵养文思的方法,要求作家以虚静的心境去直观艺术本体,这样才能由虚而实,由静而动,进入思维活跃、形象奔涌的最佳创作状态。

除了上述提到的“思理为妙,神与物游”、“志气”和“辞令”、“得意忘言”论、意象等观点外,《神思》中还包含以下观点或概念:1. 虚静说:刘勰认为,在进行艺术构思时,作家需要保持内心的虚静,以便更好地感知和把握客观世界。

2. 积学酌理:强调作家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思考,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

3.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指出作家的情感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语言则是表达情感的工具。

4.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认为在进行艺术构思时,作家需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专注,以便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这些观点和概念反映了刘勰对文学创作过程的深入思考和独特见解,对后世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得意忘言”论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庄子提出的,是指语言是用来表达意思的,当意思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

它的主要观点如下:- 语言和意思是相通的,语言是表达意思的工具,当意思得到了,就不再需要记住言辞。

- 语言和意思有时候也会有矛盾,有时候语言并不能完全表达出意思,或者语言会限制意思的表达。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忽略语言的限制,而专注于意思的表达。

神思说

神思说

神思说内容提要《神思》篇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总纲。

“神思”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及状态,并不单指艺术想象,也不是仅限于艺术构思阶段的思维活动及状态。

“神与物游”是“神思”的基本特点,另还有情感性、虚拟性、艰苦性等特点。

培养“神思”应从“积学”、“酌理”、“研阅”、“驯致”等方面入手。

“神思”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古代文论范畴。

关键词:神思神思说的启发创作思维“神思”顾名思义,有二解:一是主谓结构,即指精神思维活动,说明“神思”实际上是主体的精神活动;二是偏正结构,即指神妙的思维活动,说明“神思”具有神奇、奇妙的特点。

前者揭示了“神思”实质上是思维活动,后者描绘了其思维运动的状态。

纵观刘勰《神思》全篇,综合两者正好得出“神思”的内涵,即“神思”就是指创作过程中作者所具有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

首先,这里为何统言其是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而不限于文学创作范畴之中呢?《总术》开篇曰:“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可见刘勰所讲的既包括有韵的文,又包括无韵的笔。

前者即文学作品,后者即非文学作品。

并且刘勰在文体论中也是按照文和笔分类论述的,其中从《明诗》到《谐隐》十篇说的是“文”,从《史传》到《书记》十篇谈的是“笔”,即“论文叙笔”。

其二,《神思》篇讲到文思快慢时不仅提到张衡作《二京》赋,左思推敲《三都赋》等,而且还说到阮禹写书信,祢衡草拟奏章等多种文体文章(非文学类)的创作。

可见,“神思”之为创作心理活动涉及的范围是比较宽泛的。

其次,这里所说的“神思”是创作中的思维活动及其状态,是对以前认为“神思”就是艺术想象观点的补充。

的确,作为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是不可能离开艺术想象的,可以说没有艺术想象也就不可能有艺术创作。

但如果将“神思”与“艺术想象”等量齐观,未免有些偏颇。

首先,想象活动与记忆活动水乳交融。

亚里士多德曾说:“记忆和想象属于心灵的一部分,一切可想象的东西在本质上就是记忆的东西。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想象【范本模板】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想象【范本模板】

浅论《文心雕龙·神思》在文学作品中的艺术想象摘要:《文心雕龙·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主要以艺术想象为中心,文学的创作离不开作家的想象。

本文就《神思》篇中的想象在作品中如何体现,如何通过想象表达作家的情感,作一一分析。

关键词:想象神与物游意象虚静刘勰的文心雕龙第26篇,即《神思》,它是创作论的第一篇,又是创作总论。

它表明了刘勰对艺术想象为中心的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特点的认识。

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写道:“诗人离不开想象,诗人带着转动的眼睛,一会儿看到天上,一会看到地上”说明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神思》讲构思,从文思酝酿中想象讲起,刘勰在《神思》的开头就提出:“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①这就是想象的说法.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受身体的局限的艺术活动.一、论想象的特点:神与物游“寂然凝虑”“悄焉动容”②从形的角度来写艺术想象,想象不能凭空出现而是依托一定的物体产生的。

“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③想象活动的驰骋正是作为创作主体的心(即神)与作为创作客体的物融合在一起。

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就是一篇想象的作品。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再走。

”有现实中的街灯想象到天上的明星,有天上的明星联想到地上的街灯。

作者想到天上那美丽的街市,又想到街市的情景,又街市想到街市上的人,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想象牛郎织女怎样过着快乐自在的美好生活,虽然想象的是天上的街市,但他来源于现实中的街市,牛郎织女来源于传说,都有一定的现实依据,又创作客体的物表达了作者对旧时代黑暗现实痛恨,对理想生活向往。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更是想象丰富,从“我欲因之梦吴越”至“仙之人兮列如麻”从这开始,好像放映彩色斑斓的童话影片一样,一个镜头接着一个镜头,出现瑰丽神奇的迷人景象.先是梦幻中的诗人在云霞明灭之中腾空而起,飞向那清波明照的镜湖,让明月的银辉把自己的身影留在镜湖的湖光山色中,而后又伴随他飞向东晋诗人谢灵运登临天姥时投宿过的剡溪,哪里水灵猿啼,景色更加静谧清幽,梦境的景色倏忽万变,时而“千岩万转”,时而“迷花倚石”使诗人应接不暇,但眼前景色却越发雄奇诡丽,神秘可怖,正当诗人惊悚不已之时,霎时电闪雷鸣,山岩倾塌,轰隆一声巨响,一个神仙洞府的石门打开,有老虎鼓瑟,有日月风云,有金台银阁,鸾鸟驾车,神仙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真是光怪陆离,有声有色,异彩缤纷,灿烂辉煌,诗人丰富的想象力抒发到淋漓尽致的地步,通过天姥山、谢灵运、猿等这些客观存在的物体,表达了作者渴望自由,写神仙世界的美好反衬出现实社会的黑暗,表明了对现实社会的憎恶。

关于刘勰《神思》的创作构思论探讨

关于刘勰《神思》的创作构思论探讨

关于刘勰《神思》的创作构思论探讨
潘平安
【期刊名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神思》是创作论的第一篇,专门论述创作思维与艺术思维活动的名篇."神思"是指写作中以语言活动为主导的思维方式,即所谓"言为枢机"的语言心理观念.文章从《神思》的艺术思维、艺术的层面内涵、创作阶段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剖析.【总页数】4页(P87-90)
【作者】潘平安
【作者单位】鄂州大学,湖北,鄂州,43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5
【相关文献】
1.神思与灵感:刘勰与柏拉图创作构思论比较 [J], 王洁群;胡银萍
2.神思幽远含蕴丰瞻——论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的理论价值 [J], 郭世轩
3.音乐与“神思”--由刘勰《神思》篇的启示 [J], 李萃芝
4."神思" 精析——文学创作构思新解 [J], 陈功伟
5.“神思”与形神之辨——对刘勰“神思”论心理机制的考辨 [J], 寇效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诗学概念·神思

诗学概念·神思

诗学概念·神思展开全文与诗学有关的古代文论概念。

讨论的是文学创作艺术想象问题。

语见于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篇:“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又云:“夫神思方运,万途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文学之“神思”,是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艺术想象和联想功能。

这种想象活动,具有突破时空和感觉经验局限的性能,是一种不受身体限制的心理现象。

关于这一方面,其实刘勰所论,乃本于陆机《文赋》,如“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

但刘勰并不是雷同《文斌》而因袭古人,而是对艺术的构思与想象,又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系统的阐述。

《神思》一文,居《文心雕龙》下篇之始,具有创作论总纲性质,是一篇完整的艺术想象论。

如关于艺术想象与观察生活的关系问题,陆机《文斌》没有涉及,而刘勰《神思》篇明确指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物”不仅指宇宙自然之物,而且包括了社会人生在内。

刘勰认为,无论诗人的想象是如何上天入地,移山填海,奇特无比,但这种审美心理活动,却是扎根于客观现实之“物”,一旦脱离了现实,艺术想象也就丢失了依据,丧失了活力。

所以《神思》篇又云:“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据《陔馀丛话》:“古时未有绵布,凡布皆麻为之。

”麻与布从其纤维组织的自然属性看,并无变化,性质相同,所以说是“布”并不比“麻”高贵;但“麻”又是纺“布”的原料,一旦经过织布机的“杼轴献功”,由麻成布,于是精彩焕发,弥足珍贵。

所谓“杼轴献功”,指的就是通过艺术想象活动,完成了文艺作品的创造。

神思讲义

神思讲义

讲义二神思《神思》是《文心雕龙》的第二十六篇,主要探讨艺术构思问题。

从本篇到《总术》的十九篇,是《文心雕龙》的创作论部分。

刘勰把艺术构思列为其创作论的第一个问题,除了他认为艺术构思是“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外,更如本书引论所说,《神思》篇是刘勰创作论的总纲。

创作论以下各篇所讨论的问题,本篇从物与情、物与言和情与言三种关系的角度,概括地提出了他的基本主张和要求。

关于“神思”“神思”一词,最早大约见于汉韦昭《鼓吹曲》,其云:“建号创皇基,聪睿协神思”。

这里的“神思”主要还是在于说明人物之精神状态。

后来曹植的《宝刀赋》云:“神思而造象”。

此处的“神思”即对宝刀形状的一种想象。

而最早将“神思”引入艺术创作领域的则是南朝刘宋时代著名的佛学家、画家和绘画理论家宗炳。

他在名著《画山水序》中,论述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神思”问题。

最早对“神思”展开全面论述的是陆机的《文赋》,其云:“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旁讯。

精鹜八极,心游万仞。

其致也,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

倾群言之沥液,漱六艺之芳润。

浮天渊以安流,濯下泉而潜浸。

……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

”陆机在这一段论述中虽未用“神思”一词,但有关神思的心理准备,神思过程中的超时空性,情感性与形象性,虚构性与创造性,以及语言媒介的物化形态等问题,都已谈得比较全面,且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因此,《文赋》对刘勰的影响是很大的。

刘勰对陆机有关创作构思与想象的理论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精到形象的阐述。

他在《文心雕龙》中设专篇详论“神思”,由此确立了“神思”在中国古代艺术思维领域中的重要地位。

关于“神思”的几种观点(一)艺术想象说,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有王元化;王在其《文心雕龙创作论》中的《释〈神思篇〉杼轴献功说》一文的副标题即是“关于艺术想象”。

其后在此文中第一段,他通过对刘勰引用“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来定义神思的诠释,认为:“刘勰所说的神思也就是想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讲 神思(创作论之一)
渔樵问答
一、何为“神思”
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 心存魏阙之下。”神思之 谓也。
神用象通

郭璞《<山海经>序》: 游魂灵怪,触象而构。 流形于山川,丽状于木石。
佛 塔
二、艺术想象
情状:神与物游 作用: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四要素:情、志、气、辞 差别:迟速异分 培养:虚静和养气 困难及方法:苦贫和伤乱/博见和贯

三、神思与虚静
陶钧文思,贵在虚静, 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虚静论源于庄子
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 准,大匠取法焉。水静犹明, 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乎! 天地之鉴也,万物之镜也。
老庄复兴,玄学兴起
虚静的作用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 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

灵感中的静(陆机)
应感之会,通塞之纪。来不可遏, 去不可止。藏若景灭,行犹响起。 方天机之骏利,夫何纷而不理。思 风发於胸臆,言泉流於唇齿。 及其六情底滞,志往神留。兀若枯 木,豁若涸流。
语言痛苦
沈辞怫悦,若游鱼衔钩, 而出重渊之深; 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 而坠曾云之峻。 (陆机《文赋》)
说不可说
至精而后阐其妙, 至变而后通其数

说不可说
秉心养术,无务苦虑; 含章司契,不必劳情。


四、神思中的“意”与“言”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 成,半折心始。何则?意翻空而易 奇,言徵实而难巧也。是以意授于 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 里。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 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语言的痛苦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 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 通其数, 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 斤,其微矣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