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国家与权威危机_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逻辑及受挫原由_弓联兵
现代国家与权威危机--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逻辑及受挫原由
_ l 嫣 噍
l
现代 国家与权 威危机
展型 国家来说就要求有 一种强 有力 的 , 为社会 成员
威危机 , 无法有效整合 国内的各种 力量来抵 御外 敌
和 维 持 内政 。
中多数人所能认可 的权威 , 为一 种 自上而 下的政 作
控制能力或者财政汲取能力等单 方面的措施就 可化 解, 而是必须实现传 统国家向现代 国家的全 面转 型 , 从而有效地争取 国家 主权 的独立 自主 、 实现 国家政
权 的 统 一 和稳 定 。
在现代化历史潮 流的 冲击 下 , 中国被外部 的现 代化力量强行拉人 了现代 化发展 轨道 。因此 , 中 对 国来说 , 现代化不是 内生的 , 而是从 外部嵌入 的。这 决定 了中国是在没有形 成现代 化 的社 会力量 , 包括
◎ 弓联 兵
内容提要 在现代 化的背 景下 , 近代 中国的国家建设 内在逻 辑是建 立一个 具有现代 性集权 的 民族 国家, 具体 而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具 有高度 合法性和有效性的 中央集权政 府 。而在近代 中国的特殊历史情景里 , 中国社会连 续 出现 了权 威危机 , 导致政 治秩 序混
被 迫式 的集权性质 的政治 改革 , 但却 面 临着难 以克
服 的难题 , 即它缺乏 真正统一 的 国家和强 固的政治 权威作为前提 , 因而不得 不 同时谋求 “ 提 ” “ 前 和 本 身” 两个不 同阶段课 题 的解决 。由此导致 的一个直 接后果是 国家建设呈 现高速度 的态 势 , 大大超 越 了 清政府的驾驭能力 。尤其 是 , 清政府 的财政 和军事
种深刻 的权威危 机 , 因为一 切统治 的努力 都会受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1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0·江西高三联考)薛君度在《中国外交新论》一书中写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成立初期没有实现彻底的中立和不结盟的资本,因为自立的前提是自强。
”这可以用来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A.外交方针与具体国情不符B.推行“一边倒”政策是势之必然C.急需改变和调整外交政策D.中立更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解析:选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政策,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这一边,是为了维护国家独立与主权,不致处于孤立地位,这与作者的观点相一致,故B 项正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与具体国情相符的,故A 项错误;实行“一边倒”政策是与我国当时的国情相符的,故C项错误;成立之初的中国国力贫弱,面对美苏对峙和“冷战”,中立不能维护新生的人民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河北承德模拟)渡江战役期间,毛泽东发表声明:“外国政府如果愿意考虑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与此声明相一致的外交方针是( )A.“和平共处”B.“一边倒”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D.“另起炉灶”解析:选D。
“它就必须断绝同国民党残余势力的关系”说明中共主张在废除国民党与西方国家已经签订的条约的基础上与他们重新建立新的平等关系,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另起炉灶”外交方针的特征,故D项正确。
“和平共处”强调各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故A项错误;“一边倒”指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主张废除中国近代所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故C项错误。
3.(2020·四川德阳一模)苏联油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1950年)》上图作为中苏关系的史料,其价值在于( )A.是研究中苏建交的第一手资料B.真实还原了签约现场的细节C.用于印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艺术再现了中苏的友好关系解析:选D。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帮
考点10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备考策略】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高考近5年涉及的不多,题型以选择题为主,也有非选择题,新政协的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是考试命题的重点。
复习本单元要加强对现实有较强借鉴意义的知识点的复习,注意不同时期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演变过程,切实理解一些重要的历史概念,如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等,适当联系必修二、必修三中与这一内容相关联的经济、思想等知识。
【重要考向】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二、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条件(1)军事:国民党反动政府已被推翻,解放战争在全国基本取得胜利。
(2)理论: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理论和路线方针准备。
(3)筹备: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确立了首都、国旗、代国歌;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国初施政纲领,起临时宪法作用)。
2.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3.意义:①对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②对世界:继俄国十月革命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之后世界历史最重大的事件;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历史解释】新中国巩固政权的斗争(1)追歼残敌:至1950年夏,基本上歼灭了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上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所有,农民向国家交“公粮”。
政治学基础理论
政治学基础理论第一章国家、国家结构形式1.国家国家是指在一定地区内建立主权并通过一系列持久的制度实施权威的政治共同体。
/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权力组织,是统治阶级整体利益的代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关,是统治阶级用以保护本阶级根本利益的暴力工具。
这个定义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国家是阶级统治的组织,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第二,国家政权始终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第三,国家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
2.国家与氏族的区别:思格斯指出,与氏族制度相比,国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国家是按地区,而不是像氏族那样按血缘而划分它的成员;第二,国家设立了公共权力,这种公共权力,是以特殊的暴力机关,如监狱、法庭等体现出来的;第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国家,这个阶级借助于国家而在政治上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第四,在历史上的大多数国家中,公民权利是按财产状况分级规定的,经济上的不平等始终是国家中政治不平等的根源。
3.国家权力国家权力亦称政治权力(狭义的)、公共权力,是指反映统治阶级意志,并为社会整体代表的,以强制力保障实施的,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权力。
国家权力是人类社会分裂为阶级以后,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
与其他权力相比,国家权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国家权力具有特殊的强制性;第二,国家权力具有主权性;第三,国家权力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4.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权力现象和权力行为在政治领域的体现。
狭义地讲,政治权力指的是公共权力,即行为者(个人、群体或组织)在公共事务方面控制社会资源,从事社会活动,实现预期目标,影响相关行为者的能力。
首先,政治权力是“权力”概念在公共事务中的应用,它表现为公共生活中的个体、群体或组织对公共事务的影响能力;其次,政治权力的主体相当广泛,它包括政府、国际组织、社会团体等;最后,政治权力与政治服从或不服从相对应,它以政治强制力为后盾,通过各种制度化和非制度化的手段得以实施,其作用和效果取决于它的对象的服从程度。
国际政治概论 名词解释
国际政治概论卡尔:英国学者,他将理想主义批判为乌托邦,并提出现实主义。
他在1939年发表的代表作【二十年危机】,构建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
他的国际政治思想核心包括三方面内容:1.国家必须在权力和道德之间寻求平衡2.权利仍是国际关系中至关重要的因素3.国际利益和谐是理想不是现实摩根索:古典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权力政治学派”的缔造者。
他的代表作【国家间政治】建立了现实主义的理论大厦,标志着现实主义理论的成熟。
他在书中提出了人性论、权力论、循环论,并提出了现实主义六原则:1.政治受到根治于人性的客观原则的支配2.以权力定义利益3.以权力定义的利益具有不确定性4普世道德不能用来知道国家行为5.具体的国家道德不等于普世道德6政治现实主义是独立的理论学派沃尔兹:是新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代表作品是【国际政治理论】,并对古典现实主义进行了三大重要修改。
他认为:1.国际关系的第一推动是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2.无政府状态下国家的第一考虑是生存3.军事权力是国家权力的第一要素他的新现实主义又被称作结构现实主义,是一种强调安全的现实主义理论。
它是国际关系诸多理论中理论化程度最高、最为简约且影响最大的理论。
国际社会理论:是一种以人类与其政治价值为焦点的探索世界政治的历史和制度的方法。
国际社会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国家体系和国际社会,其基本假设有:1.国际关系是人类关系的一部分,其核心包括诸如独立、安全、正义等基本价值2.以人为中心的方法:要求国际关系学者对参与国际关系活动的人(如政治家、外交官等)的思想和行为做出阐释3.接受国际社会无政府的前提,但是有些国际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是具有独特规则、规范和制度的无政府社会,政治家能运用这些规则、规范和制度来推行其对外政策,因而世界又是有秩序的(无政府,有秩序)非传统安全:指的是人类社会过去没有遇到过或很少见过的安全威胁,具体说,是指近些年逐渐突出的、发生在战场之外的安全威胁。
例如经济制裁问题、资源争夺问题、恐怖主义问题、跨国犯罪问题、人权问题、贫困问题等。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含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含答案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题库第三章题库含答案第三章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一、单项选择题1.当今世界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是()A.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维护联合国的中心地位 C.建立国际新秩序 D.和平与发展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局部战争主要发生在()A.欧洲B.社会主义国家之间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 D.亚非拉地区3.当今世界存在的发展问题,其核心是A.西方国家的发展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东方国家的发展 D.发达国家的发展4.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前提是()A.各国平等裁军B.不干涉内政C.在国际关系中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D.保持强大的国防实力5.提出以美、欧、日三极主导建立“新秩序”的是()A.田中角荣B.中曾根C.桥本龙太郎D.海部俊树6.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A.《关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宣言》B.《世界第三理论》绿皮书 C.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 D.不结盟理论7.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是()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 C.安全问题D.裁军问题二、多项选择题1.时代主题提出的科学依据是()A.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还不敢打世界大战D.新科技革命的发展造成各国相互依赖不断加深 E.西方国家主要实行“和平演变”战略2.以下选项中关于和平与发展相互关系的正确表述是())A.发展是维护和平的有力保障B.和平力量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C.和平是发展的基本前提D.发展问题更加严重3.国际经济旧秩序主要体现在()A.以不合理的国际分工为基础的国际生产体系B.以不等价交换为特征的国际贸易体系C.以国际垄断资本占支配地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主导的国际经济组织和国际协调机制E.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限制石油产量而导致石油价格上升4.当前建立国际新秩序应当强调()A.主权平等和不干涉内政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加强联合国的作用,维护安理会的权威 D.树立新安全观E.改革现有的国际经济体制 F.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5.中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新秩序,因为()A.它是一个既简明又比较完整的体系,有很强的科学性B.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并以公认的国际法原则为基础C.多极化的趋势和多样化的世界决定了国际新秩序只能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 D.它已经得到广泛的国际认可E.它反映了新型国际关系的本质特征6.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途径有A.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发展和壮大世界和平运动,维护世界和平C.对战争发动者进行国际审判D.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化干戈为玉帛 7.当前战争隐患依然存在的表现有 A.冷战思想依然作怪 B.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根源 C.国际经济旧秩序存在D.民族、宗教、领土争端迭起E.军备竞赛和先进武器扩散呈增长趋势三、辨析题1.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
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引言现代国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社会组织形式,其内部凝聚力的核心之一就是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一种对国家身份、共同价值观和集体意识的认同感,能够使国家内部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保持相对稳定的秩序。
然而,国家认同的建构并非是一种自发的过程,而是经过政治角逐和意识形态斗争的结果。
本文将探讨现代国家认同建构的政治逻辑,重点分析民族认同、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在国家建构中的作用,并且通过举例说明这些认同是如何被操控和操作的。
一、民族认同的政治逻辑民族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中最为重要的一种认同形式。
在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往往成为国家认同的核心,并被政府用来巩固国家统一和稳定。
一方面,政府通过炮制民族历史、传统和英雄事迹等来强化民族认同感。
这种历史建构往往会有选择性地突出一些具有象征意义的事件,忽略或掩盖其他对国家认同构成挑战的历史片段。
另一方面,政府还会鼓励民众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以此来强化对国家的认同感。
这种文化建构往往涉及到对民族节日、传统服饰、风俗习惯等的正面塑造和弘扬。
通过民族认同的政治建构,政府得以塑造一个团结稳定的国家形象,并使民众对国家感到归属。
然而,民族认同的政治建构往往也具有被滥用和操纵的一面。
一些政治家和领导人会通过扇动民族主义情绪来掌握权力、转移民众关注、达到政治目的。
他们往往通过制造外部敌意、宣扬种族优越性等方式来唤起民族认同,并将其转化为对特定政策和措施的支持。
这种滥用民族认同的政治逻辑不仅容易导致区域冲突和民众对立,还可能使国家陷入困境和动荡。
因此,明智地引导和管理民族认同的政治建构是现代国家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二、政治认同的政治逻辑政治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建构中的另一种重要形式。
政治认同是指对国家制度和政治价值观的认同感,能够在人民之间建立起共同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合法性。
在一个民主国家中,政治认同往往是公民对民主制度的支持和参与的结果。
军事理论选择题(单选、多选)题。
一、单选题1..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开创的是:A.追究个人战争刑事责任实践B.追究国家战争刑事责任实践C.追究政府战争刑事责任实践D.追究议会战争刑事责任实践我的答案:A2、标志近代主权独立国家出现、成为国际关系起点的事件是: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巴黎和约C.欧洲三十年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答案:A3、战争的基础是:A.政治B.文化C.道德D.经济我的答案:D4、当前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核心是:A.增强打赢机械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B.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全面战争的能力C.增强打赢核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D.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我的答案:D5、专属经济区,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的宽度是:A.100海里B.150海里C.200海里D.250海里我的答案:C6、《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的作者是:A.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B.美国的马汉C.俄国的苏沃洛夫D.法国的吉贝特我的答案:B7、成为中国古代军事百科全书的是:A.明代后期的《武备志》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C.汉初的《三略》D.北宋前期的《武经总要》我的答案:A8、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A.武器B.技术C.人D.物质我的答案:C9、10中国加入外空条约的时间是:A. 1980年B. 1981年C. 1982年D. 1983年我的答案:D10、由“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古老国际习惯演变而来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是:A.民族自决原则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我的答案:D11、战争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A.经济问题B.文化问题C.政治问题D.道德问题我的答案:C12、尊重国家主权的最主要内容是:A.和平共处B.民族自决C.平等互利D.尊重领土完整我的答案:D13、毛泽东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时间是:A.1957年B.1958年C.1959年D.1960年我的答案:C14、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海洋法法典是:A.大陆架公约B.领海与毗邻区公约C.公海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的答案:D15、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A.国际组织B.主权国家C.个人D. 法人我的答案:B16、毛泽东对发展洲际导弹问题做出重要指示的时间是:A.1963年B.1964年C.1965年D.1966年我的答案:C1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不应超过的宽度是:A.12海里B.15海里C.20海里D.24海里我的答案:A1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A.战略战术思想B.人民军队思想C.统一战线思想D.人民战争思想我的答案:D1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的宽度是:A.12海里B.20海里C.24海里D.25海里我的答案:C20、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的时间是:A.1957年B.1958年C.1959年D.1960年我的答案:B21、《制空权》一书的作者是:A.英国的富勒B.法国的博福尔C.意大利的杜黑D.美国的托夫勒我的答案:C2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我的答案:B23、依法从严治军是我党我军:A.改革开放后倡导的治军思想B.新世纪新阶段倡导的治军思想C.一贯倡导的治军思想D.民主革命时期倡导的治军思想我的答案:C24、决定战争的是:A.经济B.政治C.道德D.文化我的答案:B25、新时期我军建设总目标的中心是:A.革命化B.正规化C.现代化D.文明化我的答案:C26、军事思想:A.具有阶级性B.不具有阶级性C.是中性的D.不具有意识形态性我的答案:A27、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关于主权原则内容的核心是:A.领土完整B.互不干涉C.各国主权平等D.相互独立我的答案:C28、提出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我的答案:B二、多选题1、军队现代化包括:A.军事人才现代化B.武器装备现代化C.体制编制现代化D.军事理论现代化我的答案:ABCD2、在战争全局与战争局部的关系中:A.有的局部对全局有决定意义B.所有的局部对全局都有决定意义C.有的局部对全局不具有决定意义D.所有局部对全局都不具有决定意义我的答案:AC3、从形成上看,边界的类型包括:A.传统习惯边界B.任意指定边界C.条约确定边界D.自由宣示边界我的答案:AC4、现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作包括:A.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B.杜黑的《制空权》C.托夫勒的《未来战争》D.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政策》我的答案:BCD5、战争犯罪的罪名包括:A.破坏和平罪B.投敌叛国罪C.战争罪D.违反人道罪我的答案:ACD6、邓小平提出要恢复我军的优良作风包括:A.艰苦奋斗的作风B.实事求是的作风C.群众路线的作风D.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我的答案:ABCD7、在军队建设问题上国内外出现的一些错误的政治观点包括:A.“军队非党化”B.“军队国家化”C.“军队现代化”D.“军队非政治化”我的答案:AD8、内水包括:A.沿海国沿岸的港口B.沿海国海湾C.沿海国海峡D.领海我的答案:ABC9、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表现形式包括:A.主动性B.灵活性C.计划性D.创造性我的答案:AC10、“两弹一星”是指:A.原子弹B.氢弹C.导弹D.卫星我的答案:ACD11、军事思想主要揭示战争的:A.表象B.本质C.基本过程D.基本规律我的答案:BD12、江泽民指出的新形势下军队建设最为关注的两个重大课题的内容包括:A.打赢未来高技术战争B.保持人民军队的性质C.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D.保持人民军队的作风我的答案:ABCD13、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允许外国船舶无害通过的水域包括:A.内水B.领海C.专属经济区D.群岛水域我的答案:BD14、《联合国宪章》和一些重要国际法所肯定的合法的武力使用形式包括:A.自卫作战B.争取民族独立的组织抵抗殖民主义镇压C.联合国安理会授权或采取的军事行动D.联合国大会授权采取的军事行动我的答案:ABC15、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的内容包括:A.有效应对危机B.维护和平C.遏制战争D.打赢战争我的答案:ABCD16、国际法的主体包括:A.国际组织B.民族解放组织C.主权国家D.个人我的答案:ABC17、军事思想具有:A.阶级性B.不变性C.时代性D.继承性我的答案:ACD18、领土主权包括:A.领土不可侵犯B.国家在领土范围内享有属地管辖权C.国家对领土范围内的一切资源具有占有、使用和支配的永久权利D.领土主权可以让渡我的答案:ABC19、现代西方军事理论包括:A.空军制胜理论B.坦克制胜理论C.制海权理论D.一体化战争理论我的答案:ABD20、一国的领土包括国家主权管辖下的:A.领陆B.领空C.领水D.底土我的答案:ABCD21、毛泽东摸索出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国防建设发展道路的内容主要有:A.既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要对外开放,争取外援B.既要军民结合,也要平战结合C.既要发展尖端武器,也要发展常规武器D.既要发展林业,也要发展牧业我的答案:ABC22、认识和把握战争规律必须做到:A.要着眼于战争的特点B.要着眼于战争的发展C.要做到知彼知己D.只着眼于战争的一般规律我的答案:ABC23、在战争全局与局部矛盾关系中:A.全局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B.局部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C.全局居于矛盾的次要方面D.局部居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我的答案:AB24、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的内容包括:A.航行B.飞越C.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D.捕鱼我的答案:ABCD25、目前,惩治战争犯罪的途径主要包括:A.社会党派惩治B.国内惩治C.社会团体惩治D.国际惩治我的答案:BD26、底土包括:A.领陆的底层土B.内水的水床和底层土C.领海的水床和底层土D.底土下的水和资源我的答案:ABD27、近代西方军事思想的代表作包括:A.李欧的《战术学》B.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C.诺米尼的《战争艺术概论》D.比洛的《新战术》我的答案:BCD28、胡锦涛提出在国防与军队建设中推动创新的内容包括:A.军事理论创新B.军事技术创新C.军事组织创新D.军事管理创新我的答案:ABCD一、单选题1、军事高技术的核心是:A.海洋技术B.信息技术C.生物技术D.能源技术我的答案:B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军事高技术特点的是:A.超前性B.时效性C.静止性D.封闭性我的答案:C3、世界各国在军事高技术发展上所选择的路子是:A.军民分离式B.单纯军用式C.偏重民用式D.军民融合式我的答案:D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根据实施侦察监视技术原理的不同而分类的是:A.光学侦察监视技术B.电子侦察监视技术C.战略侦察监视技术D.声学侦察监视技术我的答案:C5、在水下侦查监视设备中最主要的技术手段是:A. 磁探测仪B.声纳C.噪声测量仪D. 声速仪我的答案:B6、主动式声纳的特点是:A.易被敌方侦听B.侦察距离较远C.保密性好D.不能探测静止无声的目标我的答案:A7、航天侦察的主要方式是:A.雷达侦察B.航空侦察C.传感器侦察D.卫星侦察我的答案:d8、精确制导武器能够精确制导的根本原因是:A.具有制导系统B.人工操作C.目标特点D.自然环境我的答案:A9、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中,主导和决定其他各领域对抗的是:A.海洋领域的对抗B.陆地领域的对抗C.电磁领域的对抗D.空中领域的对抗我的答案:C10、航天器飞行高度通常在:A.100千米以上B.110千米以上C.120千米以上D.130千米以上我的答案:C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航天器的是:A.通信卫星B.载人飞船C.气象卫星D.航空飞机我的答案:D12、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进入21世纪被称为:A. C3I系统B. C4I系统C. C4ISR系统D. C4KISR系统我的答案:D13、“新概念武器”一词出现在:A.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期B.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C. 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D. 20世纪9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期我的答案:C14、自人类发生战争以来,发生较大转变的军事变革的次数有:A. 2次B. 3次C. 4次D. 5次我的答案:C15、中国发明的火药,经阿拉伯传入西欧的时间是:A. 12世纪初B. 13世纪初C. 14世纪初D. 15世纪初我的答案:C16、于1884年发明机枪的人是:A.英国人B.美国人C.德国人D.法国人我的答案:B17、研制出并用于实战坦克的时期是:A.“一战”前B.“一战”期间C.“二战”前D.“二战”期间我的答案:B18、军舰采用蒸汽机的时间是:A. 18世纪初B. 18世纪末C. 19世纪初D. 19世纪末我的答案:C19、美苏两国研制成功洲际弹道导弹的时间是20世纪的:A. 50年代初期B. 50年代后期C. 60年代初期D. 60年代后期我的答案:B20、下列不属于机械化军事变革时代武器的是:A.坦克B.飞机C.机枪D.装甲舰我的答案:C21、苏联奥加尔科夫元帅提出“新军事技术革命”概念的时间是:A.1976年B.1977年C.1978年D.1979年我的答案:D22、美国人马歇尔提出用“新军事革命”取代“新军事技术革命”的时间是:A.1991年B.1992年C.1993年D.1994年我的答案:C23、当今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典型代表是:A.美国B.俄罗斯C.英国D.中国我的答案:A24、新的军事高技术核心是:A.武器系统B.人才队伍C.军事理论D.军事信息技术群我的答案:D25、最早提出信息化战争概念的中国科学家是:A.邓稼先B.钱伟长C.钱学深D.钱三强我的答案:C26、信息化战争的主体是:A.信息化军队B.机械化军队C.半信息化军队D.正规化军队我的答案:A27、军事专家们预计进入信息化战争高级阶段的时间是:A. 21世纪初期B. 21世纪中叶C. 21世纪末期D. 22世纪初期我的答案:B28、人类开始从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的时间是:A. 19世纪末B. 20世纪初C. 20世纪上半叶D. 20世纪下半叶我的答案:d29、在信息化战争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A.阿人力资源B.财力资源C.物力资源D.信息资源我的答案:D30、信息化战争中,战场对抗呈现:A.要素性B.局部性C.系统性D.独立性我的答案:C二、多选题1、军事高技术的特点包括:A.超前性B.时效性C.融合性D.孤立性我的答案:ABC2、军事高技术的研究领域包括:A.军用信息技术B.军用烹饪技术C.军用航天技术D.军用能源技术我的答案:ACD3、航空侦察监视技术平台包括:A.卫星B.侦察直升机C.无人驾驶侦察机D.预警机我的答案:BCD4、地面侦察监视技术包括:A.无线电侦察监视技术B.雷达侦察监视技术C.地面传感器侦察监视技术D.声纳侦察监视技术我的答案:ABC5、精确制导导弹按射程远近分类,其类别有:A.近程导弹B.中程导弹C.远程导弹D.洲际导弹我的答案:ABCD6、电子干扰技术包括:A.有源干扰技术B.反电子侦察技术C.无源干扰技术D.反电子干扰技术我的答案:AC7、人们将航天器飞行速度分为几种,通常包括:A.第一宇宙速度B.第二宇宙速度C.第三宇宙速度D.第四宇宙速度我的答案:ABC8、航天器运行轨道有:A.地球同步轨道B.月球同步轨道C.太阳同步轨道D.极轨道我的答案:ACd9、军事航天技术的应用内容主要包括:A.航天监视B.航天支援C.航天作战D.航天勤务保障我的答案:ABCD10、隐身技术包括:A.雷达隐身技术B.红外隐身技术C.可见光隐身技术D.声学隐身技术我的答案:ABCD11、未来“天军”高技术武器装备包括:A.航天飞机B.反卫星武器C. 强击机D.航天站我的答案:ABD12、海军高技术武器装备包括:A.核动力航空母舰B.导弹驱逐舰C.战略导弹核潜艇D.常规小炮艇我的答案:ABC13、核武器目前主要有:A.原子弹B.氢弹C.中子弹D.巡航弹我的答案:ABC14、目前正在研发中的新概念武器主要有:A.定向能武器B.动能武器C.硬杀伤武器D.环境武器我的答案:Abd15、人类历史上发生的四次划时代的军事变革包括:A.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B.热兵器时代的军事变革C.机械化时代的军事变革D.信息化时代的军事变革我的答案:ABCD16、机械化军事变革的特点有:A.杀伤力极强的战略武器不断出现B.电子技术广泛运用于军事领域C. 信息技术已普遍运用于军事领域D.出现了合同作战方式我的答案:ABd17、“一战”后期,出现了多种军用飞机,它们包括:A.侦察机B.轰炸机C.歼击机D.强击机我的答案:ABCD18、“二战”期间,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海军重要突击兵力的舰艇有:A.小炮艇B.巡逻艇C.潜艇D.航空母舰我的答案:CD19、信息化时代军事变革的主要特点包括:A.信息化武器升级B.形成数字化军队C. 一体化联合作战成为主要的作战形式D.军事理论有了质的变革我的答案:ABCD20、新军事变革的内容包括:A.新的军事技术B.新的武器装备C.新的体制编制D.新的作战思想我的答案:ABCd21、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组成主要包括:A.精确制导武器B.信息化作战平台C.数字化单兵系统D. C4KISR我的答案:aBCD22、体现新军事变革的新军事理论包括:A.信息化战争理论B.核战争理论C.信息安全理论D.核威慑理论我的答案:AC23、在新军事变革中,军事力量结构变革的总趋向包括:A.缩减陆军B.加强海空军C.提高技术兵种比重D.提高后勤保障人员比重我的答案:ABCD24、在新军事变革中,军队发展方向包括:A.小型化B.多能化C.一体化D.大型化我的答案:AC25、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方式的发展方向包括:A.机械化B.数字化C.精确化D.多维化我的答案:BCD26、初步显示信息化战争形态的局部战争包括:A.第四次中东战争B.海湾战争C.科索沃战争D.伊拉克战争我的答案:BCD27、在当今的战争中,能够掌握战争胜负权的一方必须拥有:A.信息化武器装B.机械化作战能力C.信息化作战能力D.机械化武器装备我的答案:AC28、信息化战争过程的特点包括:A.规模较大B.持续时间较长C.精确D.短暂我的答案:CD29、信息空间包括:A.物理空间B.电磁空间C.网络空间D.心理空间我的答案:BD30、非接触作战样式出现的背景包括:A.能够远距离侦察B.高技术武器射程空前远C.高技术武器装备航程空前增大D.作战武器打击精度非常高我的答案:ABCD31、形成未来信息化战争的常规作战效能的基础包括:A.军事工程革命B.军事探测革命C.军事通信革命D.军事智能革命我的答案:ABCD32、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中,军队建设的发展方向包括:A.小型化B.大型化C.一体化D.智能化我的答案:ACD一、单选题1、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开创的是:A.追究个人战争刑事责任实践B.追究国家战争刑事责任实践C.追究政府战争刑事责任实践D.追究议会战争刑事责任实践我的答案:A2、标志近代主权独立国家出现、成为国际关系起点的事件是: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B.巴黎和约C.欧洲三十年战争D. 第一次世界大战我的答案:A3、战争的基础是:A.政治B.文化C.道德D.经济我的答案:D4、当前我国国防与军队建设的核心是:A.增强打赢机械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B.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全面战争的能力C.增强打赢核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D.增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我的答案:D5、专属经济区,自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的宽度是:A.100海里B.150海里C.200海里D.250海里我的答案:C6、《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的作者是:A.普鲁士的克劳塞维茨B.美国的马汉C.俄国的苏沃洛夫D.法国的吉贝特我的答案:B7、成为中国古代军事百科全书的是:A.明代后期的《武备志》B.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C.汉初的《三略》D.北宋前期的《武经总要》我的答案:A8、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A.武器B.技术C.人D.物质我的答案:C9、10中国加入外空条约的时间是:A. 1980年B. 1981年C. 1982年D. 1983年我的答案:D10、由“条约必须遵守”这一古老国际习惯演变而来的国际法基本原则是:A.民族自决原则B.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原则C.平等互利原则D.忠诚履行国际义务原则我的答案:D11、战争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A.经济问题B.文化问题C.政治问题D.道德问题我的答案:C12、尊重国家主权的最主要内容是:A.和平共处B.民族自决C.平等互利D.尊重领土完整我的答案:D13、毛泽东提出“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时间是:A.1957年B.1958年C.1959年D.1960年我的答案:C14、历史上第一个全面的海洋法法典是:A.大陆架公约B.领海与毗邻区公约C.公海公约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的答案:D15、国际法的基本主体是:A.国际组织B.主权国家C.个人D. 法人我的答案:B16、毛泽东对发展洲际导弹问题做出重要指示的时间是:A.1963年B.1964年C.1965年D.1966年我的答案:C17、《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领海不应超过的宽度是:A.12海里B.15海里C.20海里D.24海里我的答案:A18、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核心是:A.战略战术思想B.人民军队思想C.统一战线思想D.人民战争思想我的答案:D1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毗连区从领海基线算起不超过的宽度是:A.12海里B.20海里C.24海里D.25海里我的答案:C20、毛泽东明确提出“要搞一点原子弹、氢弹”的时间是:A.1957年B.1958年C.1959年D.1960年我的答案:B21、《制空权》一书的作者是:A.英国的富勒B.法国的博福尔C.意大利的杜黑D.美国的托夫勒我的答案:C22、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的两大主题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我的答案:B23、依法从严治军是我党我军:A.改革开放后倡导的治军思想B.新世纪新阶段倡导的治军思想C.一贯倡导的治军思想D.民主革命时期倡导的治军思想我的答案:C24、决定战争的是:A.经济B.政治C.道德D.文化我的答案:B25、新时期我军建设总目标的中心是:A.革命化B.正规化C.现代化D.文明化我的答案:C26、军事思想:A.具有阶级性B.不具有阶级性C.是中性的D.不具有意识形态性我的答案:A27、1970年《国际法原则宣言》关于主权原则内容的核心是:A.领土完整B.互不干涉C.各国主权平等D.相互独立我的答案:A28、提出实现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领导人是: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我的答案:B二、多选题1、军队现代化包括:A.军事人才现代化B.武器装备现代化C.体制编制现代化D.军事理论现代化我的答案:ABCD。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
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
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
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
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
(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第二章:当代世界经济1、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一)经济全球化浪潮风起云涌,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国际分工明显,国际两级分化,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二)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规模加速扩展、模式加速创新(三)现代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2、怎样看待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地区经济合作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考点巩固
考点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2018·某某某某期末)如图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整个会徽图案庄严富丽,具有深刻的政治含义。
下列选项对其“政治含义”解读不正确的是( )A.红星表示无产阶级领导B.齿轮、嘉禾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C.“1949”表示人民某某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年份D.四面红旗表示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大联合解析:C 人民某某统一战线进入新阶段的年份是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故选择C项。
2.著名报人徐铸成回忆道,对于《共同纲领》不提社会主义的疑问,周恩来解释说,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某某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
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
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 )A.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B.推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C.落实“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D.尽快结束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的局面解析:A “今天应集中力量于新某某主义建设,发展包括民族资本主义在内的四种经济成分。
如过早写出社会主义,易在国内外引起误会”,这说明周恩来的解释在当时有利于避免误会,团结各阶层人士共同建设新中国,故A项正确;《共同纲领》的提出是在1949年9月,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是在1953年,故B项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提出于1956年,故C项错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结束了政协代行人大职权的局面,D项错误。
3.下图是中华人民某某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②具有新某某主义政权性质③依据《中华人民某某国宪法》履行职权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2022年国家开放大学政治学原理#形考2答案
1.现代国家政权建构的基本原则中()是国家产生的逻辑起点。
单选题 (5 分) 5分1. A.权力制约原则2. B.法治原则3. C.监督原则4. D.人民主权原则2. 2.()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 (5 分) 5分1. A.共产党领导制度2. B.首长负责制度3. C.政治协商制度4.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3.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单选题 (5 分) 5分1. A.专制君主制2. B.立宪君主制3. C.共和制4. D.寡头制4. 4.()原则是现代宪法为国家组织规定的第一个基本原则,它主要阐明了国家权力的来源和归属的问题。
单选题 (5 分) 5分1. A.权力制约原则2. B.法治原则3. C.监督原则4. D.人民主权原则5. 5.政治社团()功能在我国共青团、妇联、工会的作用中发挥得最为突出。
单选题 (5 分) 5分1. A.表示性功能2. B.提供信息功能3. C.意识形态功能4. D.经济性功能6. 6.( )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选举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单选题 (5 分) 5分1. A.政治社团2. B.公民个人3. C.政府4. D.政党7. 7.美国政治学家()认为,没有自治组织的存在,就不可能实现国家层面上的民主。
单选题 (5 分) 5分1. A.罗尔斯2. B.布坎南3. C.亨廷顿4. D.达尔8. 8.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实行()。
单选题 (5 分) 5分1. A.多党制2. B.两党制3. C.一党居优制4. D.一党制9.判断正误(每小题4分,共60分)10. 9.法国政治学家博丹从自然法的角度完善了社会契约学说,使之成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国家统治的重要思想武器。
判断题 (4 分) 4分1. A.对2. B.错11. 10.政府是国家最为重要的构成要素,没有政府,国家也就不复存在,因此政府与国家是同一的,区分政府与国家没有任何意义。
当代政治与经济习题答案
1、谈谈你是如何看下列问题的钓鱼岛之争为何越演越烈?钓鱼岛虽然只是一个面积总共不到七平方公里的荒岛,但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以及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战略意义,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
(1)钓鱼岛的战略价值是重大的,它不仅在于岛屿本身七平方公里的主权标志,而且在于其潜在的经济与军事价值。
从经济意义上讲,钓鱼岛之争是巨大的海底资源的争夺。
就海底资源而言,钓鱼岛周围海域不仅海底石油储量巨大,而且其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从军事地理学的角度来看,钓鱼列岛有着十分重要的军事价值。
如果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全面复活,和中国大陆的东部必将首先受到威胁,处在东北一百二十海里,介于琉球群岛和中国大陆及省之间的小小钓鱼岛,其潜在的军事价值不言而喻。
日本为扩大经济和战略空间,眼睛一直盯着外海岛屿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利益及潜在的军事安全价值。
因此,出于主权、经济、军事的重要战略意义,钓鱼岛一直是中日两国敏感和热点问题,争夺的焦点。
(2)二战后日本军国主义没有得到彻底清算,国右翼极端倾向得以不断发展,钓鱼岛问题成为日本右翼势力挑起事端、干扰中日关系、博取国民意的抓手。
近年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严重挑衅行为,激化了事件的发展。
2010年9月7日,日本出动海上保安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追逐拦截中国渔船,致使发生冲撞,并以此为由逮捕中国船长,扣留中国渔民和渔船,并妄图对中国公民罚款判刑,逼迫中国公民以道歉的形式承认钓鱼岛为日本领土。
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在首相官邸召开阁僚会议,正式决定以20.5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66亿元)的价格,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买下钓鱼岛中的3个岛屿,将其“国有化”。
而相对应地,中国民间的保钓行动兴起。
双方僵持不下,两国的一举一动都在刺激着本来已经紧绷的神经。
(3)美国因素使得本已复杂的钓鱼岛问题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政府一方面声称在钓鱼岛主权问题上不持立场,一方面又多次宣称美日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
国际关系必读书目
国际关系必读书目1。
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二版)(十七世纪中叶——一九四五年)&(一九四五年-—一九八 年),法律出版社,1986年12月第2版。
2。
《周恩来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1990年。
3.《邓小平文选》第1、2、3卷 ,人民出版社,1993年10第1版及1994年10月第2版。
4.《毛泽东外交文选》,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
5。
李宝俊著:《当代中国外交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第1版. 6。
梁守德、洪银娴著:《国际政治学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第1版。
7.[美]詹姆斯?多尔蒂、小罗伯特?普法尔茨格拉夫著:《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阎学通、陈寒溪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8.王圣诵主编:《国际关系学》,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9。
陈向阳著:《中国睦邻外交:思想、实践、前瞻》时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0。
鲁毅等著:《外交学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7月第2版。
11。
倪世雄:《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第1版。
12.蔡拓等著:《国际关系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13.[美]威廉·内斯特(William Nester)著:《国际关系:21世纪的政治与经济》,(姚远、汪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1版。
14。
[美]斯蒂芬?范埃弗拉著:《政治学研究方法指南》(陈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
15.《江泽民文选》1、2、3卷 ,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
16。
康绍邦、宫力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洲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7。
康绍邦、宫力等著:《马克思主义国际战略理论》,九州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18.颜声毅著:《当代中国外交》,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当代中国与世界认识方法尔雅答案修订无错版
***********************************************************国际关系历史—哲理理解以及文学透视(一)已完成1西方国际关系思想开始于()。
A、马基雅维利B、沃尔兹C、修昔底德对希腊城邦国家间的波罗奔尼战争D、特洛伊战争正确答案:C2下面那一项不是完整的叙述A、哲理B、文学透视C、历史D、统治者正确答案:C3基于对什么的理解我们展开国际关系的研究A、文学B、历史C、哲理D、政治正确答案:B4《君主论》的作者是:A、拉伯雷B、雨果C、契诃夫D、马基雅维利正确答案:D5下列关于国际关系与历史理解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国际关系基于历史理解B、历史理解基于国际关系C、二者毫无关系D、以上都不正确正确答案:A6现代政治思想肇始者是:A、笛卡尔B、培根C、马基亚维利D、俾斯麦正确答案:C7国际关系研究基于:A、思维特性B、民族关系C、历史理解D、社会发展正确答案:C8促使西方国际关系思想产生的古希腊战争是:A、希波战争B、伯罗奔尼撒战争C、马其顿崛起D、特洛伊战争正确答案:B9自秦朝以来,汉匈战争打了大约()年。
A、100B、50C、10D、5正确答案:A10被称为“西方历史之父”的是?A、修昔底德B、希罗多德C、色诺芬D、亚里士多德正确答案:B11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是?A、《用兵之道》B、《君主论》C、《佛罗伦萨史》D、《人权力》正确答案:D12现代国际关系思想的开创者是?A、洛克B、霍布斯C、马基雅维利D、保罗·肯尼迪正确答案:A13写罗马历史最有名的人是A、弗朗提诺B、特奥多尔C、波里比阿D、韦杰提乌正确答案:B14从历史中可以推导出罗马军事史实背后的原理,可以将它们应用于现今正确答案:√15战争的历史叙述是偶然的正确答案:×16国家是逐步扩张和成长的,他们永无休止的卷入战争之中。
正确答案:√17罗马军事史实的原理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
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梳理和解析:1. 外部影响因素: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是受到内外因素共同影响的,其中外部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列强的侵略和帝国主义的压迫,特别是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列强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这些外部的影响因素,包括西方科技思想、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部社会矛盾:近现代中国社会存在着严重的阶级矛盾和社会动荡,分为地主阶级、买办资本家、封建官僚和工人农民等不同的阶级利益之争。
这些矛盾的激化和剧烈冲突,促使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政治革命的发生。
3. 政治改革与革命:近代中国政治改革的尝试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的重要逻辑。
从晚清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都曾试图进行政治制度和思想上的改革。
但由于政权腐败、社会矛盾激化等原因,这些改革往往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施和推进,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朝灭亡,中华民国的成立。
4. 思想启蒙与文化变革:中国近现代史在思想和文化方面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包括洋务运动的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对于维新思想的传播、五四运动对于民主、科学和新文化的倡导等等。
这些思想上的启蒙和文化变革为中国的近现代史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动力。
5. 革命与建设: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也表现在革命和建设之间的关系上。
辛亥革命后,中国陷入长期的分裂和割据局面,革命与建设并存,各种革命派别之间争权夺利,导致了政权的频繁更迭和政治动荡。
解放战争胜利后,新中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面临了自然灾害、经济困难、思想文化转型等各种挑战,在艰难困苦中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建设和改革。
总的来说,中国近现代史的逻辑是在外部压迫和内部矛盾的影响下,政治改革和革命的推动下,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发展过程,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型,这是一个血与火的历史,也是一个艰难挣扎的历史。
2022年同等学力政治学知识点
年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研究生学位政治学试卷考生须知1.本试卷满分100分。
2.考生务必将本人考号最后两位数字填写在本页右上角方框内。
3.考生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笔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按规定规定作答,未做在指定位置上旳答案一律无效。
4.监考员收卷时,考生须配合监考员验收,并请监考员在准考证上签字(作为考生交卷旳凭据),否则,若发生答卷遗失,责任由考生自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按中央与地方旳不同权力关系,国家旳构造形式重要有______ 制国家和______ 制国家。
2.政治文化旳三个基本成分是:政治旳____ 取向、_____ 取向和____ 取向。
3.科学社会主义旳创始人是_____ 和_____ 。
她们 1848 年 2 月刊登旳《______ 》被觉得是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旳标志。
4.1921 年春,苏维埃俄国由军事共产主义转向______ ,标志着苏俄进入了摸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旳新时期。
5.在冷战后时代,有较大影响旳社会主义流派,除各共产党信奉旳科学社会主义之外,尚有社会党旳____ 、民族主义政党旳______和红色绿党旳____等。
6.李大钊率先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_____ 上之革命”,启动了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旳广泛传播。
7.新中国初期旳“三反”运动对加强党和国家机关旳_____ 起了重大作用。
8.中共第_____ 次代表大会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旳理论命题。
9.联合国安理睬由____ 个常任理事国和_____ 个非常任理事国构成。
10.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大体分为抱负主义学派、____ 学派、_____ 学派、____ 学派、新自由制度主义学派和建构主义学派等。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政治决策2.列宁3.科学发展观4.国际合伙三、简述题(每题8分,共24分)1.简述政治参与旳重要形式。
2.苏联剧变旳重要因素是什么?3.简析自然环境对综合国力旳影响。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课后作业答案
1.以下各项不是“政治”在中国具的含义的是?CA 与国家政府有关的各种事情B 整个社会意识形态C 非常重要D 现代化建设2 以下属于中国当代划分的时间点的是?DA 1976年B 1978年C 1982年D 以上都正确3 新中国第第一部宪法是哪一年通过的?AA 1954年B 1956年C 1957年D 1958年4 党的十二大是哪一年召开的?BA1981年B 1982年C 1983年D 1984年5 研究政府与政治的方法不包括()DA 世界观B 思维方式C 具体方法D 人生观6 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的当代是指()DA 辛亥革命以后B 五四运动以后C 新中国成立以后D 改革开放以后7 中国现行的宪法是哪一年生效的?AA 1982年B 1954年C 1975年D 1978年8 产生压力团体最早的国家是?DA 中国B 法国C 英国D 美国9 政治学的方法来源于实践的需要。
T10 政治学的鼻祖是亚里士多德。
T11 我国现行的宪法是1982年生效的吗?T12 我国的政治概念和西方的完全相同吗?F#2#1以下各项属于政府分析过程下政府的分类的是?DA 意见分析B 意见表达C 决策D 以上都正确2 任何政治上的事务都是从意见表达开始的,这一说法正确吗?T3 阿尔蒙德是“结构-功能主义”的创立者吗?T4 “政府过程”研究方法中政府指“大政府”。
T5 《国会政体》的作者是(A)A 威尔逊B 本特利C 阿尔蒙德D 杜鲁门6 施政机构有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组成。
T7 最早运用类似政府过程的方法研究政治的人是(A)A 威尔逊B 罗斯福C 富兰克林D 林肯8 政府过程学说的创始人的(B)A 威尔逊B 本特利C 阿尔蒙德D 杜鲁门9 以下各项属于制度分析下政府的分类的是?DA 立法机关B 行政机关C 军队D 以上都正确10 以下属于狭义”政府“的是?AA 内阁B 政党C 国家机构总体D 宗教领袖#3# 1中国的人大是以党派为名义开展活动的吗?T ^F^2 西方国家的意见综合是由多到少到一吗?T3 中国有多少个市?CA 300个B 500个C 600个D 700个4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不包括(C)A 中共中央委员会B 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C 外交部D 国家主席5 中国的政治权利机构不包括(D)A 国家主席B 最高人民法院C 最高人民检察院D 外交部6 中国有多少个县?AA 2000个B 1500个C 1200个D 1000个7 “政府过程”研究方法中研究的政府是现实中的政府,动态的政府。
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建设
当代世界军事和中国国防建设1第十五讲当代世界军事发展趋势及战略思考军事问题与我们党所领导的伟大事业历来紧密相关,它对于夺取和巩固政权,捍卫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都有着直接的重大的影响。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争取和平,谋求发展,哪个问题的解决也都离不开军事问题。
我党三代领导核心一贯高度重视研究战争与军事问题,并把我们国家的发展与整个世界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进行系统运筹与整体推进。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正领导着我们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在这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不仅要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且要关注和研究当代世界军事的发展,以便在大调整、大变革的世纪风云中保持清醒的头脑。
我想依据中央党校"三个基本、五个当代"系列教学的要求,讲讲当代世界军事问题。
下面分三个问题谈谈当代世界军事的发展趋势和我们的基本看法。
一、世界各国军事战略的调整正朝着以争夺21世纪战略主动权为目标的方向发展世纪之交,世界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人类社会已开始步入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知识军事等初见端倪,世界多数国家尤其是西方大国,紧紧抓住这一难得的战略机遇期,展开了面向未来的军事战略调整。
(一)战略调整的态势冷战结束后,世界军事力量的总体规模是下降的趋势,但多数国家的军队质量水平却在不断提高。
加强军事力量,仍是当代维护与扩展各国利益的重要手段,是在多极化格局中争夺重要地位的战略筹码。
美国拥有一支全球性进攻军事力量。
近年来,美军人数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维持着年均2700多亿(明年将高达2888亿)美元的高额军费开支,占世界军费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相当于英、法、德、日、俄、中六国同类开支的1.7倍。
其现役部队为140万人,加上文职人员和预备役部队,总数达310万人左右,拥有世界一流的军事技术和武器装备,具有全球快速投送和打击能力。
军事类60道
1.真正意义上的战略格局出现于( A.16世纪 B.17世纪 C.18世纪D.19世纪参考答案:C2.主张“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必须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的领导人是: A.叶剑英 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参考答案:D3.早日实现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通过(一贯主张。
A.和谈 B.协商 C.联邦 D.和谈,但不放弃战争参考答案:A4.. 地面侦察监视是一种( A.高级 B.传统 C.常见 D.低级参考答案:B5.毛泽东所说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就是( A.游击战 B.运动战 C.阵地战 D.歼灭战参考答案:A6.. 国防的性质是由国家的( A.性质 B.宗旨 C.结构)所决定。
)的通俗解释。
)的侦察监视方式。
)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央政府的)。
D.条件参考答案:A7.()是军队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A.武装装备 B.优良传统 C.军事人才 D.战斗精神参考答案:C8.( A.教育 B.通信 C.经济 D.军事参考答案:D9.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五化”,即: A.武器自动化、机动远程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B.侦察立体化、机动快速化、打击精确化、控制智能化、指挥网络化 C.侦察立体化、打击精确化、反应高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 D.侦察适时化、打击隐身化、反应快速化、防护综合化、控制智能化参考答案:C10.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军事战略,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决定因素是( A.经济实力 B.政治实力 C.军事实力 D.民心向背参考答案:A11.( A.武器装备 B.人 C.科学技术 D.资金参考答案:A12.构成威胁的客观要素是( A.实力 B.企图 C.环境 D.时机、方式参考答案:A )。
)是战争的物质基础。
)。
)领域始终是社会生活中对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利用得最快最多的一个领域。
13.在军事高技术的发展中,给人印象深刻的,当数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提出并开始实施的旨在使核武器"过时"的( A.全球防御计划 B.研制新概念武器计划 C.研制生化武器计划 D.星球大战计划参考答案:D14.. 石墨炸弹首次使用于: A.科索沃战争 B.阿富汗战争 C.伊拉克战争 D.海湾战争参考答案:A15.江泽民同志提出我军的两个历史性课题是: A.打得赢,不变质 B.打赢战争,遏制战争 C.维护国家安全统一,维护国家发展利益 D.人才兴军,科技强军参考答案:A16.现代战争已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高技术的较量,谁拥有(动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7
2011年第 1期政权的源自合神离, 加速 了在太 平天国 运动 中开始 出 现的地方势力膨胀趋势, 使国家政权对乡村失控, 出 现了清末民初的地方 割据、军 阀崛起 和国 家分裂 动 荡。
(一 )北洋 军绅政 权的 权威 碎片 化与 国 家持 续 衰败
科举制的废除, 士绅阶层的衰落, 在体制上成为 传统的文人政治向动乱的军人政治转换的契机。传 统的文人政治, 是维持社会政治结构规范化、有序化 的制度资源。以科举为核心的教育制度与精英选拔 制度, 既是维系社会精 英与政 治精英 相互 依存关 系 的纽带, 也是维系社会各阶层对君主、儒家意识形态 和国家权威效忠的 基础。清 末以来, 由于 政治体 系 之内的督抚分权与体 系之外 的士绅 参政, 造成了 地 方主义分裂倾向, 特别 是地方 士绅与 军事 力量的 结 合, 形成了被称之为 / 军绅政权 0的近代变态 体制。¹ 它不断削弱着中央政 权的控 制力, 从 而使 传统的 集 权化政治结构呈现出松散的多元化倾向。这一方面 起着瓦解清王朝的作 用, 另一 方面又 对统 一的近 代 民族国家建设进程有一定的阻碍。在清末民初的政 权转换中, 这种分散态 势成为 左右中 国政 治的一 个 决定因素, 因此, 清末民初的中央政府均对这种政治 分散态势进行整合, 但都归 于失 败。其结 果只是 改 变了分与合的政治力 量消长, 并未改 变分 散化的 政 治走向, 在此基础上军阀政治产生了。º
¹ 林尚立: 5中国政党制度与国家建 设 6, 5毛泽东 邓小平理 论研究 6, 2009 年第 9期。
º [以 ] S. N. 艾森斯塔德: 5传统、变革与现代性 ) ) ) 对中国 经验的反思 6, 载谢 立中、孙 立平编: 5二十 世纪西 方现代 化理论 文选 6, 上海三联书店, 2002 年, 第 1090 页。
¹ 萧功秦: 5中国早期现代化的挫折 与历史后 果 6, 5学术月 刊 6, 1995年第 4期。
º ¼ [美 ] 塞缪尔 # 亨廷顿: 5变革 社会中 的政 治秩 序 6, 华 夏出版社, 1988年, 第 153, 35页。
» Fran cis Fukuyam a. Lib eralism versus S tate - bu ilding, J ourna l of D em ocracy, 2007( 3 ) 。
机, 孙中山不得不将最 高权力 交给 袁世凯。 与此同 时, 作为有产者群体的立 宪派虽 然曾是 促使 清廷垮 台的政治力量之一, 但帝 国体制 崩溃后 出现 的社会 混乱使其惶恐不安, 为保 住其财 产避免 激进 的革命 破坏, 也希望袁世凯及北洋集团能够维护社会秩序。 而且列强也表示, 一个强 有力的 铁腕人 物的 存在和 中国政局的迅速走向稳 定, 关系 着他们 最为 切身的 利益, 而在这一方面, 袁 世凯却 是他们 一致 的人选。 辛亥革命发生后不久, 他们已经认定, 袁世凯是当时 / 唯一可以从目 前的动 乱中恢 复秩 序的一 个人 0。¼ 所以, 袁世凯在人们心目 中被看 成是一 个在 传统帝 制体系崩解之后能重建和平和秩序的人物。
q 弓联兵
现代国家与权威危机
) ) )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逻辑及受挫原由
内容提要 在现代化的背景下, 近代中国的国家建设内在逻辑是建立一个具有现代 性集权的民族国家, 具体而言就是必须建立一个具有高度合法性和有效性的中央集权政 府。而在近代中国的特殊历史情景里, 中国社 会连续 出现了权 威危机, 导致政 治秩序混 乱无序, 致使近代中国国家建设在弱势权威的无力支撑下仓促展开。不论是北洋军绅政 权还是国民党的党治体制都难以彻底化解这种危机, 并最终因为无法形成有力的现代性 集权政权而移交出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领导权。
但事实上袁世凯和他的北洋政府也缺乏足够的 权威来化解地方势力带 来的整 合危机: 强劲 的地方 势力, 政治、财政、立法的甚 至军 事的自 治被 大多数 省政府广泛使用。袁试图 实现 国家的 行政 统一, 并 通过财政改革促使税收 重新流 入中央 政府, 其努力 收到一定成效, 袁世凯在 任总统 的最初 几年 中利用 军事实力和行政资源方面所具有的优势实行了一系 列巩固中央权威的集权措施: 强化总统的权力, 用总 统制取代内阁制; 削弱和取消议会的作用; 加强对地 方的控制。通过战胜二次 革命 的机会, 袁世 凯的军 队控制了许多内地省份, 省里任 命官吏 的权 力又收 回到中央政府, 这一系列集权化措 施使得 / 1914年、 1915 年中国官方 制度 的中 央集权 的统 一 从未 被超 过, 直到 1949年 0。½ 尽管如此, 袁 世凯及其 统治集 团却无法从根本上扭 转既存 格局。尤 其是, 它对南 方各省缺乏实际控制力。现实的政治格局仍然是一 个貌似中央集权的国家 结构的 总统, 但 却主 持着一
关键词 现代化 现代国家 弱势权威
1中图分 类号 2D 693 1文献标识码 2A 1文章编号 20447- 662X ( 2011) 01- 0046- 06
一、现代国家: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政治逻辑
在现代化历史潮流 的冲 击下, 中 国被 外部的 现 代化力量强行拉入 了现代 化发 展轨道。 因此, 对 中 国来说, 现代化不是内生的, 而是从外部嵌入的。这 决定了中国是在没有 形成现 代化的 社会 力量, 包 括 新兴的阶级力量的前提下 迈入现 代化的。¹ 这种 被 动卷入式的现代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 的, 正如 艾森斯塔德所 发现: / 现代 性对中国的 冲击 采取了两种方式, 这样也就对中国的社会、政治和文 化秩序提出了两类虽然不同但又互相密切联系的问 题。第一类是外部的力 量与 问题, 即 西方 与日本 的 冲击提出了中国在新的国际环境中维护民族主权的 能力问题。第二类则是 内部 的, 即如 何克 服帝国 秩 序的崩溃的趋势, 以及 在这种 秩序被 毁灭 之后如 何 解决内部无政府状态 这种新 形势下 的分 裂势力, 以 及在旧的秩序消失之后如何建立一种新的有生命力 的秩序。0º 概而言 之, 现 代化 对近 代中 国带 来了 外
由此来看, 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逻辑已很清晰, 即 必 须建 立 起 一 个具 有 现 代化 取 向 的集 权 国 家, / 国家建构在严格意义 上是创造 出韦伯 主义的对 既 定领土的暴力合法垄 断权, 由 此其核 心是 在中央 政 治权威控制下强制手段 ) ) ) 特别是军队和警察 ) ) ) 的集中化。0» 也就 是说, 必须 建立 一个 拥有 高度 合 法性和有效性的政治 权威, 具 体而言 就是 建立一 个 具有现代化属性的 中央集 权政府。这个 / 现代化 政 权必须实现政治整合 过程, 即由单 一的、世俗化 的、 全国性的政治权威, 取 代各 种传统 的、宗 教的、家 族 的或地域性的政权, 实现中央政权的集中统一、把权 力集中于公认的公共 机构手 中的政 治整 合过程, 形 成一个统一集中而有效运行的中央权威 0。¼但事实 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过 程中, 旧 的君主 制权 威在现 代 化过程中的瓦解与崩 溃, 新的 政治权 威又 因为缺 少 必要的合法性和有效 性而连 续出现 权威 危机, 这 使 得近代中国的统治者们难以进行切实有效的国家建 设, 一直到 1949 年以前, 他们始 终没 有改变 弱势 权 威的事实而最终不得不移交领导建设现代民族国家 的资格。
威危机, 无法有效整合国 内的各 种力量 来抵 御外敌 和维持内政。
自清末以来, 随着镇压 太平 天国运 动而 出现的 地方主义呈现出日渐增 强的趋 势, 这种 分权 式的地 方主义在国力日衰的时 候兴起 和扩张, 对分 散国家 权力和消解政治权威是致命的。虽然清末的地方主 义尚不能称为地方割据, 中央政 府也掌 握着 地方督 抚的黜置权, 但这种权力 结构严 重制约 了中 央政府 的行动能力。除国内叛乱 的影 响外, 西 方列 强的不 断打击也是造成清政府权威日损的重要因素。清政 府为应对国内外危局, 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 进行了 被迫式的集权性质的政 治改革, 但却面 临着 难以克 服的难题, 即它缺乏真正 统一的 国家和 强固 的政治 权威作为前提, 因而 不得不 同时 谋求 / 前 提 0和 / 本 身 0两个不同阶段课题 的解决。由 此导致的 一个直 接后果是国家建设呈现 高速度 的态势, 大大 超越了 清政府的驾驭能力。尤其 是, 清 政府的 财政 和军事 集权改革, 损害了地方政府的利益, 加深了地方离心 倾向, 使得中央与地方关系日趋紧张。可以说, 清末 集权改革的失败反映了近代中国国家建设的一个悖 论 ) ) ) 中央政府必须实现 统一 集权, 否 则无 法创建 现代民族国 家, 但 是, 现 实 中的 中央 政 府却 比 较势 弱, 由它来进行集权改革 常常因 遭到地 方分 立主义 的反抗而最终失败。
辛亥革命后建立起来的南京临时政府面临着它 自己几乎无法加以解决的社会整合的危机。新的近 代民族国家的统一又 一时难 以建立, 社会 出现了 严 重的政治失序。这个政权无法将自己的作用和影响 力有效渗透到整个社会中去。各省在政治上各自为 政, 南京临时政府也没 有财政 能力建 立起 一支强 有 力而又效忠中央政府的军队。对此革命党人内部有 许多人主张为了达到推翻满清建立民国的两项最低 目标, 要以选袁世凯 为总统 换取 天下太 平。黄兴 认 为: / 只要 袁 肯 推翻 清 室, 我 们 给 他一 个 民 选 的 总 统。任期不过数年, 可使战争早停, 人民早过太平日 子, 岂不甚好。如果不 然, 他 会是我 们的 敌人, 如 不 能战胜他, 我们不仅得不到整个中国, 连现在光复的 土地还会失去 也未可知。0» 为了克服国家崩 溃的危
与此同时, 在国家的基层, 作为国家代理人治理 基层的乡绅也发生了蜕 变, 使得 基层政 权发 生了动 荡和危机。由于乡绅与国家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着国家对乡村整合与控 制能力 的强弱, 而自 清末以 来乡绅与国家政权日益疏离。一是因为自太平天国 运动后, 中央政权衰弱, 出 现了 地方军 事化 倾向; 二 是晚清现代化的启动以遗弃与牺牲农村为代价导致 了城乡二元结构, 农村经 济衰败 造成了 乡绅 阶层的 衰弱; 三是 1905 年的科举制度的废除更是割断了乡 绅与国家的制度性联系。乡绅的蜕变导致了与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