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体大而虑周”的系统阐述文学理论的专著。

其中的《神思篇》“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具有总纲性质,涉及到人们在美的创造中的心理活动规律,涉及到审美主体心理、智能、修养、体验,包蕴了丰富的美学思想。

下面略作论析。

一、“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审美主体心理论一
刘勰特别看重审美想象。

在他看来,审美想象即“神思”,“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是一种由此及彼(身在此,心在彼),不受身观局限的活动。

为文运思,驰骋想象,可无往而不达。

所以作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泳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这说明美的创造不能拘泥现实,专构目前所见,从事刻板摹拟,而应容许虚构存在,容许审美想象介入。

审美想象是一种推动审美主体去发现,去体味审美对象的深层意蕴,创造新的审美意象的重要能力。

在刘勰看来,“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

所谓“志气”,就是包括思想、情感、想象力、理解力在内的审美心理要素的组合,就是所谓的“神志”,它包括人的生理素质和心理能力的生命元素即所谓“精气”。

刘勰认为审美想象受制于“志气”的贯通。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意受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审美主体只有思想坚实深刻,情感真实充沛,理解全面透彻,才能使审美想象活跃起来,从而优游适合,抒怀命笔。

否则,就会如刘勰所说的“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形成思想僵化,感情枯竭,审美想象壅塞的枯窘状态。

二、“人之禀才,迟速有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审美主体心理论二
刘勰认为创作主体必须具备极高的审美想象能力,而主体审美想象能力的大小,与其所具有的“才”的高低分不开的。

主体的才气功力不一样,其审美想象构思活动亦就有差别现象,他以审美创作实践史上的若干现象为例说:“相如含笔而腐毫,杨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瑀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有的作者审美构思缓慢,有的作者则审美构思迅疾。

在刘勰看来,之所以出现这些差异现象,主要是和主体所禀赋的气质,所具有的审美能力分不开。

他指出:“人之秉才,迟速异分;文之体制,大小殊功”,“才”决定着创作主体审美能力的高低,“才”的大小,决定着审美创作所达到的艺术境界。

三、“积学储宝”“酌理富才”“研阅穷照”“驯致绎辞”—审美主体修养论
刘勰认为,文学创作有赖于创作主体平时的磨练和积累,他指出“积学以富才,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从多个方面谈到了审美主体修养的途径。

在他看来,“积学储宝”,能使审美主体从先贤著作中陶冶情操,并培养其健康的审美情趣与理想,能增强审美主体的审美想象力,还可以提高创作主体的审美理解力。

因而要求创作审美主体努力学习,以增强道德修养与学问知识的积累。

作者指出“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从反面强调了积学的重要性。

“研阅穷照”要求创作主体必须深入生活,亲自参加审美实践以积累生活经验。

“酌理富才”要求创作主体要有选词造句的语言能力。

只有广泛学习,注重生活积累,不断提高明辨事理、揭示审美对象深层意蕴的能力,不断提高语言表达力,才能在写作时从容不迫,直抒胸臆,驰骋想象。

审美创作主体在写作时看似不费思索,摇笔即来,实是平日不断积累,艰苦磨练的结果,作者所说“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就是这个道理。

刘勰主张审美创作主体在生活体验上要“博”,指出“博见为馈贫之粮”,而在艺术表现上要“一”即“一贯”,指出“贯一为拯乱之药”,主张二者的辩证统一。

这一些,都是刘勰在谈审美创作主体修养这一话题时的一些真知酌见,值得研究学习。

四、“陶钧文思,贵在虚静”——审美创作体验论一
刘勰极为注重审美体验中主体审美心境的营构,提出一种超越心态。

在他看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弥于六合,敛于方寸,吞吐烟云,腾踔万象的审美体验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疏瀹五藏,澡雪精神”,收神涤心,浣濯肺腑而营构出的寂然悄焉,虚静空明,心和气平,
洞然无物的审美心境。

他提出“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的审美命题,告诉我们,可以通过“虚静”而达到虚静空明的审美心境,以利于意象和意境的熔铸,利于审美构思的展开,“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神思方运,万途竟萌”,使玲珑澄澈的心灵突破“物”与“我”的界线与幽深远阔的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相契合,妙悟人生奥秘。

使审美创作构思达到“规矩虚位,刻缕无形”的最高审美境界。

要进入“虚静”的审美心境,一定要宝养元神,资养素气,一要“秉心养术”,要学会“凝虑”“凝神”“澄神”,深刻感悟审美对象的“神”,使审美创作主体之“神”与体现宇宙大化生命奥秘之“神”相互融合。

五、“神与物游”“神用象通”——审美创作体验论二
刘勰认为,审美创作应达到“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变色”,使“物无隐貌”的审美境界。

要达到这一境界,途径有二:一为“思理为妙,神与物游”,一为“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神与物游”内涵有二:(1)胸备万物,从“物”出发,“博见为馈贫之粮”;(2)摇动心旌,“感物兴怀”。

前者为“与物游”,后者为“神游”。

“神用象通”内涵也有二:(1)“驰心于玄默之表”,要求审美创作主体“游心内运”,在“寂然凝虑”“悄焉动容”中“驰心”于自己的内心世界深处,去沉思冥想,以参悟本心。

(2)“神游象外”,这其实是一种心象活动,即“规矩虚位,刻镂无形”,凭虚构造,抟虚成实,熔铸形象,“我才知多少,将与风云并驱”,从心灵出发,而起浩荡之思,生奇逸之趣,是一种偏重于心灵体悟的审美体验方式。

一句话,“神用象通”,就是指审美创作主体“疏瀹五藏,澡雪精神”,通过“驰神运思”的心灵体验,神游默会以体悟宇宙万物间的生命内涵和幽微哲理。

《神思》篇包蕴的美学思想极为丰富,为审美创作揭示了不少规律性东西,我们要努力挖掘,为当代审美创作理论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