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天气日历》教案

合集下载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天气日历》的定义和基本功能。

2. 讲解《天气日历》的组成部分和使用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天气日历》。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

3. 学生动手操作,熟悉《天气日历》的使用方法。

作业:1. 学生自行查找一些天气现象,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第二章:气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气温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气温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2. 讲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际测量,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计量单位。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气温变化的影响因素。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气温变化,持续一周。

第三章:降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降水的概念和形式。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降水情况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降水的定义和常见形式。

2. 讲解降水量的计量单位和观测方法。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形式。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降水情况,持续一周。

第四章:风向和风力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向和风力变化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风向和风力的定义及表示方法。

2. 讲解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通过实际演示,引导学生了解风向和风力的表示方法。

2.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掌握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

3.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风向和风力变化的影响因素。

作业:1. 学生每天记录风向和风力变化,持续一周。

第五章:天气预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编制方法和常用术语。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表格式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通过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使用天气日历,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提高对天气的关注度。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第二部分讲解如何使用天气日历,包括查看当天天气、记录天气变化等;第三部分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学会使用天气日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对天气有一定的认知,但缺乏系统的天气知识。

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使用方法,能够独立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当天天气和记录天气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关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使用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独立使用天气日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阅读课文,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和使用方法。

2.合作交流:分组讨论如何使用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天气日历》及相关资料。

2.天气日历模板。

3.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课文《天气日历》,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天气日历模板,引导学生学会查看当天天气和记录天气变化。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实例,让学生运用天气日历解决问题。

例如,分析近期天气变化,预测未来天气趋势等。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查看和记录天气变化,天气日历还可以有哪些作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提出更多应用场景。

第2课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第2课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过程与方法: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重难点】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教学准备】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有天气符号的小卡片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课件出示常见的天气现象。

2、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 2月25日学校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3、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气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情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情况。

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像这样的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

板书: 天气日历)4、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5、今天我们也来做做小小气象员。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要当好气象员,首先要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板书:天气符号)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画在作业本2面活动记录1題上。

3、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所以我们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

(课件:常见的天气符号)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么办呢?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

5、学生生设计天气符号,教师适当指导,集体评议。

三、制作天气日历:1、出示天气日历范例:大家看看这份日历,想想为什么一天里要贴那么多张的天气啊?一一引出:一天的天气并不仅仅只有一种。

2、那你们想不想也来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呢?(提示注意观察我们今天的天气。

然后将今天的天气贴到我们的表格里面,一天还要贴很多种不同的天气符号。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上Unit 1.2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日历,了解天气变化,培养学生对天气的关注和科学探究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以天气日历为载体,引入科学探究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天气有一定的认识,但天气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对于图表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在发展中,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高他们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知道天气变化的名称,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天气,热爱生活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日历的阅读方法,了解天气变化的名称。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天气日历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天气变化。

2.任务驱动法:布置观察天气日历的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的图片或实物,用于展示和引导学生观察。

2.准备相关天气变化的资料,用于课堂讲解和拓展。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展示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如日期、星期、天气变化等,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基本信息。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天气日历,分析天气变化,并尝试解释天气变化的原因。

4.巩固(10分钟)讲解天气变化的名称,如晴天、多云、阴天、雨天等,让学生掌握天气变化的名称。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天气变化,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1.2《天气日历》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第一章第二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气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日历的概念以及如何记录和观察天气日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日历,从而达到掌握天气日历的目的。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认识到天气与生活的关系,增强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掌握天气日历的记录和观察方法。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日历,培养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日历,从而达到掌握天气日历的目的。

2.讨论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天气日历的心得和方法。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一些天气日历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和案例,以及教学PPT。

2.学生准备:学生需要准备一本记录天气的日记本,以及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温度计、雨量计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出示一些天气日历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天气日历?为什么我们要记录天气日历?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天气日历的概念和记录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天气日历的构成和记录方式。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天气日历的心得和方法。

每个小组选取一位代表进行汇报。

4.巩固(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天气日历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解说。

第2课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第2课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天气日历》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亲自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2.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能运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教学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准备】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为每个学生准备几张用来画有天气符号的小卡片一张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复习:课件出示常见的天气现象。

2、今天天气怎么样,谁能具体说说? 2月25日学校开学那天又是怎样的天气?3、我们已经不记得了,但是气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们不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气情况,还知道一年前、两年前的天气情况。

想一想,他们是怎么知道的呢?(他们每天都把当天天气情况记录下来,像这样的记录着每天的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我们就把他称为天气日历。

板书: 天气日历)4、天气日历有什么用呢?(记录和分析气象信息,总结以往的气象规律,预测今后的天气变化。

)5、今天我们也来做做小小气象员。

二、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要当好气象员,首先要认识各种天气符号。

(板书:天气符号)2、请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画在作业本2面活动记录1題上。

3、天气情况包括气温、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所以我们还应该认识更多的天气符号。

(课件:常见的天气符号)4、这么多的符号,我们不可能全部都记着,那以后我们做天气日历怎么办呢?老师建议,我们可以自己设计简单形象的天气符号。

5、学生生设计天气符号,教师适当指导,集体评议。

三、制作天气日历:1、出示天气日历范例:大家看看这份日历,想想为什么一天里要贴那么多张的天气啊?一一引出:一天的天气并不仅仅只有一种。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天气天气日历》教学设计4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一天气天气日历》教学设计4

课题天气日历教课目的1、学生知道天气每日都在发生变化。

2、学生初步学会使用温度计来丈量气温。

能使用多种感官和温度计来采集天气信息和数据,逼供内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3、学买卖识到长久的察看和记录能辅助我们认识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画有天气符号的图片一张、学生画天气符号的小卡片若干、大的天气日历一张、气温柱形图表一张。

动向改正一、引入理解一些天气符号1、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2、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3、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整天气记录卡。

并提示学生在此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志”上记录每日察看到的天气现象。

4、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今日的日期。

5、天气日历可以每个小组达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达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二、实地察看天气1、率领学生到户外察看天气。

由于,从这个次开始,学生将连续一个月的天气察看,并在察看的过程中对天气状况推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察看水平还不强,教师应要点对在什么地方丈量温度最适合?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推行沟通,并作初步的指导。

2、回到教室后,教师可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发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应今日的云量?各小组举起前方画好的相对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同学把小记录卡粘在“天气日历”今日的日期栏内。

3、挨次发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应今日的降雨量、风向、风级?三、填写“温度记录表”及观察安排1、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补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日的气温。

2.议论如何安排每日的记录任务?明确分派任务的方案,确立每日在什么时间来察看天气。

课后反省。

四年级科学上册 1.2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 1.2天气日历教案 教科版

天气日历年(班)级四年级时间主备人学科科学课题天气日历第(2 )课时三维目标科学知识:通过观察认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过程与方法:能运用多种感官或其它途径来收集天气信息,初步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帮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教学重点:制作天气日历,观察记录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长期的观察和记录。

教学准备:天气符号打印纸每人一张,剪刀,自制磁性天气日历表,温度计,PPT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环节教学活动个性化调整德育渗透一、谈话导入新课二、出示天气符号三、制作天气日历通过指导学生分组合作从而让他们认识到团结的重要性一、导入新课1、交流:课外获得的天气情况。

2、谈话:天气会变化,还9月3日开学那天的天气情况是怎么的?9月1号呢?8月1号呢?我们怎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二、学习新课(一)认识一些天气符号1、出示晴、阴、雨、风天气符号,你认识这些天气符号吗?2、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可以方便记录天气日历,你能自己设计一些天气符号吗?3、学生设计天气符号。

4、交流。

5、发放天气符号打印纸,学生介绍并分类。

6、剪下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二)制作天气日历1、学生活动:在科学记录本上绘制天气日历2、讨论:在今后一个月的时间里,要用自己制作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如何能更好的记录?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自主性。

四、认识并尝试制作气温柱状图3、交流汇报。

(三)观察今天的天气现象。

1、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演示气温计的使用。

2、交流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四)气温的测量1、出示“我们的日期——气温柱状图”,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今天的气温。

2、以班级为单位完成测量并记录。

三、拓展小结1,每天观察并记录天气情况,完成天气日历。

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精神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记录观察数据作业设计长时间观察并记录当天天气板书设计一、天气日历1、天气符号2、天气日历3、气温柱状图教学反思2。

天气日历-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气日历-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天气日历-教科2001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天气,如何观察天气;
2.能够运用日历记录天气和变化;
3.发现天气与季节有关系,能够描述四季的特点和变化。

二、教学准备
1.PPT或教材中的天气图片;
2.彩色笔和纸张。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老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描述图片中的天气情况。

2.新课展示
•讲解天气的概念和观察方法;
•引导学生用彩色笔标记日历上的日期;
•学生自行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

3.讨论
•引导学生讨论季节与天气的关系;
•引导学生描述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4.活动
学生根据标记的日期和天气情况,画出当天的天气图。

5.总结
学生总结天气的概念和观察方法,以及季节的特点和变化。

四、教学反思
天气日历是一种简单而实用的观察天气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日历和彩笔,让学生动手记录天气,从而加深对季节和天气的理解。

但需要注意的是,学生绘制天气图应该考虑天气的实际情况,不能出现不现实的情况。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课文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也有实践操作,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天气日历的基本知识,提高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前三册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观察自然、记录自然的基本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天气日历这一概念,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来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天气变化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生活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日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知识。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天气日历的制作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等。

2.准备制作天气日历所需的材料,如纸张、彩笔等。

3.准备教学课件,进行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日历的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运用天气日历。

让学生初步感知天气日历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观察、记录天气现象,并将其制作成天气日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天气日历,相互评价,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天气日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生活品质。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格等方法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

2. 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图形、表格在天气日历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注意事项,学会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独立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

四、教学准备:1. 天气日历模板。

2. 图形、表格等相关资料。

3.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天气日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 演示如何填写天气日历:教师示范填写天气日历的方法,强调填写时的注意事项。

4. 学生实践:让学生分组合作,填写一份天气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6. 拓展活动:引导学生运用图形、表格整理和展示天气信息,分享自己的成果。

8. 布置作业:让学生继续填写天气日历,观察天气变化,下周上课时分享。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表现和课堂参与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天气日历的填写方法和作用。

2. 利用直观的图形、表格等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天气日历的填写技巧。

3.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对天气日历的兴趣和好奇心。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七、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幅有趣的天气日历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和作用:向学生解释天气日历是什么,以及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

天气日历小学科学教学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天气变化的观察和记录能力,提高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天气日历的基本概念,学会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观察法、记录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第二章:天气日历的基本概念2.1 天气日历的定义本节通过讲解,使学生理解天气日历是一种记录天气变化和事件的时间表格,是人们了解天气规律和气候变化的重要工具。

2.2 天气日历的组成介绍天气日历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日期、星期、天气状况、温度等,使学生能够正确识别和使用天气日历。

第三章:观察天气变化3.1 天气观察的方法本节介绍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包括观察天气现象、记录温度、湿度等,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描述天气变化。

3.2 天气观察的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天气观察实践,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录习惯。

第四章:记录天气变化4.1 天气记录的方法本节介绍记录天气变化的方法,包括用文字描述、绘制天气图标等,使学生能够准确记录和表达天气变化。

4.2 天气记录的实践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天气变化进行记录,制作自己的天气日历,培养学生的记录能力和科学素养。

第五章:天气变化的应用5.1 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本节通过实例讲解,使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如穿衣、出行等,提高学生的科学应用能力。

5.2 天气变化的预测和应对介绍简单的天气预测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根据天气变化做出合理的决策,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

第六章:天气日历的进阶观察6.1 天气现象的分类本节介绍不同的天气现象,如晴天、雨天、雪天等,并引导学生理解每种天气现象的特点。

6.2 进阶观察技巧讲解如何进行进阶观察,例如观察云彩的形状和移动、风力的大小等,提升学生的观察技巧。

第七章:使用工具记录天气7.1 天气日记的编写本节指导学生如何编写天气日记,包括记录日期、时间、天气状况、个人感受等,培养学生持续记录的习惯。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案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1.2《天气日历》教案教案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对于天气现象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学生可能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深入理解天气变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让学生了解天气变化,增强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了解天气变化。

2.难点:理解天气变化的规律和天气现象的成因。

五. 教学方法采用观察、记录、讨论、讲解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天气日历模板,供学生记录天气情况。

2.准备相关weather materials,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者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天气日历模板,讲解如何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引导学生明确观察和记录天气的目的和意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天进行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和记录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师点评学生的观察和记录结果,总结天气变化的规律。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天气会变化?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讨论,了解天气变化的成因。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和记录天气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一份天气日历,记录一周的天气情况。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天气日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天气日历》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如何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天气日历的相关知识,提高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对天气变化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观察天气时,往往只关注天气现象,忽视了天气变化的过程。

本节课通过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学会制作和观察天气日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记录和分析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天气变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生活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和观察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记录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天气日历的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天气日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的相关资料、课件。

2.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天气预报节目,引导学生关注天气日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的概念、作用,以及制作和观察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作属于自己的天气日历。

学生动手制作天气日历,教师巡回指导。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天气日历,让学生分享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天气变化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天气日历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天气日历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日历的作用和意义。

2.掌握制作天气日历的方法。

3.学会记录并分析每日天气情况。

教学重点1.制作天气日历。

2.记录和分析每日天气情况。

教学难点1.分析每日天气变化,并归纳出规律。

教学内容1. 什么是天气日历?天气日历是指记录天气情况的一种日历工具。

我们每天都经历不同的天气变化,通过记录天气情况和变化,可以了解每天的天气趋势和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自己的生活做出决策。

2. 制作天气日历制作天气日历需要准备以下物品:•一张印有日期的纸质日历•颜色不同的标记笔•天气图标卡片将纸质日历横向放置,用标记笔配上天气图标卡片,在每天的日期位置上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

比如,用“晴朗”的图标染色表示今天是个晴朗的天气。

同样,如果下雨,就动用“雨天”的图标染色。

3. 记录和分析天气情况一段时时刻刻的天气变化记录下来,就是我们的天气日历。

在制作好天气日历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记录每日天气变化,同时也要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记录,方便以后对天气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

可以结合当天的气温、天空的明暗、雾霾程度等来对天气情况进行记录,并且在日历上面用不同的颜色和笔记下。

同时,我们还可以分析天气情况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趋势和规律,比如在哪些天会下雨,或者哪些天会比较冷等等。

我们可以通过对记录的天气情况进行比较和统计,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气变化和规律。

练习完成一份一个月的天气日历,每天正确标记当天的天气情况,并且记录不同的气温和降水情况。

最后,根据记录完成以下问题的回答:1.当月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是多少?2.这个月一共下了多少雨?3.这个月哪一天天气最好?哪一天最差?总结通过制作天气日历,可以更好地了解每天的天气趋势和变化规律,帮助我们更好的为生活做决策。

同时,制作天气日历也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感谢大家的认真学习!。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

三年级【科学(教科版)】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1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三年级科学教科版的一节整理天气日历的实践课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材以天气日历为载体,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天气变化的认知还不够深入。

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学生可能对一些天气现象的名称和特点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学习和巩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的天气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天气变化的原因,并能够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学生通过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天气变化的原因,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

3.讲解法:教师对天气变化的原因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

2.学生准备观察天气的工具,如日记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关注天气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大家有没有发现最近天气有什么变化?你们有没有记录过天气变化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天气日历模板和记录表格,讲解如何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天气,整理天气信息,并将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记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天气变化的原因,学生通过讨论的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天气日历

科教版四年级科学教案-天气日历

天氣日曆教學目標:科學知識:通過親自觀察認識到天氣每天都在發生變化。

過程與方法:1.初步學會使用溫度計來測量氣溫。

2.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資訊和資料,並記錄在“天氣日曆”和“日期—溫度”表中。

情感態度價值觀: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説明我們瞭解到更多的天氣資訊。

教學重點能運用多種感官和溫度計來收集天氣資訊和資料,並記錄在“天氣日曆”和“日期—溫度”表中。

教學難點意識到長期的觀察和記錄能説明我們瞭解到更多的天氣資訊。

教學過程:一、談話導入:1.複習:課件常見的天氣現象。

2.今天天氣怎麼樣,誰能具體說說?9月1日開學那天又是怎樣的天氣?3.我們已經不記得了,但是氣象工作者清楚地知道,他們不僅知道近期每天的天氣情況,還知道一年前、兩年前的天氣情況。

想一想,他們是怎麼知道的呢?(他們每天都把當天天氣情況記錄下來,像這樣的記錄著每天的各種天氣現象的表格我們就把他稱為天氣日曆。

板書:天氣日曆)4.天氣日曆有什麼用呢?(記錄和分析氣象資訊,總結以往的氣象規律,預測今後的天氣變化。

)5.今天我們也來做做小小氣象員。

二、認識一些天氣符號:1.要當好氣象員,首先要認識各種天氣符號。

(板書:天氣符號)2.請大家把自己知道的天氣符號,畫在作業本2面活動記錄1題上。

3.天氣情況包括氣溫、雲量,降水量、風速、風向等。

所以我們還應該認識更多的天氣符號。

(課件:常見的天氣符號)4.這麼多的符號,我們不可能全部都記著,那以後我們做天氣日曆怎麼辦呢?老師建議,我們可以自己設計簡單形象的天氣符號。

5.學生生設計天氣符號,教師適當指導,集體評議。

三、製作天氣日曆:1.出示天氣日曆範例:大家看看這份日曆,想想為什麼一天裡要貼那麼多張的天氣啊?――引出:一天的天氣並不僅僅只有一種。

2.那你們想不想也來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天氣日曆呢?(提示注意觀察我們今天的天氣。

然後將今天的天氣貼到我們的表格裡面,一天還要貼很多種不同的天氣符號。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天气日历》参考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天气日历》课时安排:2课时年级: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知道天气日历的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天气日历。

2.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记录天气的习惯。

难点:1. 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天气日历。

2. 培养学生准确记录天气情况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天气日历的课件或黑板。

2. 学生准备记录天气情况的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展示天气日历,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天气日历有什么作用呢?”2. 学习天气日历教师讲解天气日历的作用,让学生了解天气日历可以帮助我们记录和了解每天的天气情况。

3. 观察天气情况教师带领学生观察当天和近几天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注意天气的变化。

4. 记录天气情况教师指导学生如何记录天气情况,如日期、天气状况、温度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谁能来说一说?”2. 学生自主观察天气日历学生自己观察天气日历,记录每天的天气情况。

3. 分享天气情况学生互相分享自己记录的天气情况,讨论天气的变化。

五、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并将每天的天气情况记录在笔记本上。

六、教学评价评价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2. 课后收集学生的天气记录笔记本,评价学生的记录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否能够分享和讨论天气情况。

评价标准:2. 学生的天气记录准确、完整,能够反映出天气的变化。

3. 学生在分享和讨论天气情况时,能够表达清晰、条理清楚。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天气日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天气情况。

3. 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交流是否充分,是否需要改进教学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_13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一 天气  天气日历》教学设计_13

三维五环导学案课题:年级:四年级科目:科学日期:学习目标:1、通过亲自观察理解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2、能使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3、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协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学习重点:能使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学习难点: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能协助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天气符号的小卡片、气温柱状图、温度计、科学记录本和笔。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我们能够从( )、( )、( )、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理解并理解每一种天气符号的含义。

3、使用天气符号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温度等天气现象。

4、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wwW .x kB 1 .c Om二、互动交流:1、小组互查天气符号画的情况,讨论哪种图标最适用。

统一天气符号的含义。

2、了解天气日历的结构,明确天气日历中记录的内容及天气图标的贴法。

每个小组分工完成一个天气日历。

3、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研究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

汇报点评:(1)展示各小组画的最优秀的天气符号卡片,并说出各个卡片表示的意思。

(2)评选一张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的天气符号粘在“天气日历”今天的日期栏内。

(3)依次评选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风向、风级的天气符号并粘贴。

(4)展示“气温柱状图”,互评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

(5)展示每天记录任务的安排。

三、达标练习:1、天气日历是()。

2、在天气日历中,一般要记录()、()、()。

1四、我的收获:(总结反思)天气日历要记录:日期、时间、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气温五、课后引导:我们的天气日历和当地的天气预报相同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学目标】
1.知道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通过学习能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来描述天气。

2.学会运用表格、柱状图等方式整理天气信息。

3.对天气现象的观察产生浓厚兴趣。

4.懂得气候规律与人类生存发展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能通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记录来描述这段时间天气的具体情况。

【教学准备】
天气日历,各种统计表格,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提问:同学们记录天气日历已经有一段时间了,那么这些信息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教师拿出一份记录好的天气日历,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分析这些记录的信息,来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板书课时: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二、学单导学,自主实验
1.统计云量。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
(4)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通过一段时间的记录我们能知道哪些天是晴天,哪些天是阴天,哪些天是多云,而且可以统计出这段时间内最常见的天气是哪种。

2.统计风向和风速。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风的统计表。

(2)学生参照课件制作自己的统计表,对照自己的天气日历记录,将统计表填好。

(3)教师提问:填好这个统计表后,我们能知道什么?
(4)总结:我们能通过对风的统计可以知道这段时间哪些天刮风,哪些天不刮风,而且知道这些天哪个方向刮来的风最多……
3.分析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

(1)教师展示天气日历中的气温柱状图和降水量柱状图,演示分析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以及这个月的降水情况。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分析自己记录的两个柱状图,学生上台为大家讲解自己制作的柱状图。

4.描述天气变化。

(1)教师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
(2)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气候的概念。

(1)教师提问:我们统计的天气有没有很多天是持续一样的情况呢?
(2)总结: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带领学生一起读二十四节气歌,课余查阅资料了解各时节的主要天气情况。

【板书设计】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天气日历
各统计图表→整理分析数据→描述天气情况
【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前面的内容贯连起来,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来操作,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感兴趣,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了解到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东南风等天气术语和一些简单天气符号,在教学中应多传授研究后的实际应用知识,让学生了解到我们对天气情况分析后是可以对我们的生活有帮助的,让他们认识到这些记录的重要作用。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教材简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本节课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天气,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聚焦板块,通过展示天气日历,思考总结我们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为后续分配统计任务做好铺垫。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总结整理天气日历中的各项信息。

通过探索活动学生会发现,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变化是具有一定规律的。

“天气”单元中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会收集、记录和解释自学习本单元以来将近一个月的当地天气信息。

本课即是对学生记录的天气数据进行整理、加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做出恰当的解释。

这种解释实际上是对这一段时间里当地天气情况的概括。

例如,统计数据可能表明在这一段时间里有 20 天晴天,4 天少云,6 天阴天。

用这些数据学生可能形成这样一个陈述:在我们学习“天气”的这段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晴天。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6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天气信息包括测量气温、降水量、云和风等内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天气观察和记录,学生已经在天气日历中记录了很多天气信息。

但是,学生所记录的信息数量较多且零散,缺少整理和分析。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 天气是不断变化的,天气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2.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3. 气候和天气的概念不同,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

科学探究目标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科学态度目标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并意识到天气的变化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休戚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难点:分析、概括天气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四种天气信息的汇总表、学生用统计表、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农事活动资料、二十四节气图。

小组:天气日历、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8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自己记录的天气日历]
1.提前在教室布置一些学生的天气日历,课上观摩学习。

提问:你认为张贴的天气日历有什么值得学习的优点?自己的天气日历有哪些地方可以改进?(预设:有的同学记录信息有缺少,其他同学补充。

有的同学还关注到空气质量等其他因素,可以作为补充。


2. 出示气象学家的天气日历,小组对比学习,讨论。

3. 提问: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去整理和总结天气日历呢?(预设:云量、风力、风向、降水量、气温等)
4. 揭示课题: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板书)
二、探索:天气情况的统计(预设10分钟)
1. [材料准备:杭州地区8月份的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学生活动手册]每个小组分发数据材料(杭州地区8月份天气记录表、气温统计图、降水量柱状图)
2.组内学生分配任务,相互合作,统计整理杭州地区8月的各项天气数据,观察体会其中的变化。

3. 出示活动手册第12页,明确统计要求,记录数据。

三、研讨:整理发现(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1. 学生反馈交流:各项天气因素的数据分析。

2. 提问:在我们的记录中,有多少天是晴天?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哪一种天气最多?这段时间里刮风的天气多吗?主要刮的是哪个方向的风?通常刮大风还是微风?这一个月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气温有什么特点?
3. 提问:经过统计和分析,我们怎样描述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你们这样分析的理由是什么?
4. 说一说这段时间里,天气对我们的生活都造成了哪些影响。

4. 播放图片:四季如春的云南风景、长年炎热的撒哈拉沙漠、冰天雪地的南北极、四季分明的杭州
5. 提问:观察这四个地方一年的天气变化,你有什么发现?
6. 小结:地球上有的地方一年四季变化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四、拓展:二十四节气的由来(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二十四节气图]
1. 播放视频:二十四节气歌
2. 分发二十四节气图(每小组一份),教师简单讲解二十四节气来源: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

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后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

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

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十四节气于上古时代便确立,是干支历中用以表示表示季节、物候、气候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它是上古时代农业文明的产物。

【板书设计】
7.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观察信息:云量、降水量、温度、风(风速、风向)
一个地方长期的天气平均状况叫气候。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表格中的统计在学生活动过程中记录,边活动边记录,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表格下面的填空,需要在学生通过统计并理解数据,分析这段时间的天气变化之后,再研讨归纳后填写。

【作业设计】
1.把天气日历中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将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
2. 在一个月的“日期—气温”柱状图中,我们可以找出这个月的最高、最低气温,但无法计算出这个月的平均气温。

()
3. 我们可以像统计云量的变化那样,对天气日历中所有的风向和风速的变化信息进行整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