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派与海派

合集下载

京派与海派(精)

京派与海派(精)


關於初戀的回憶,通常總是濃的,而周作人回憶的 初戀卻要說:“自己的情緒大約只是淡淡的一種戀 慕。”如此極力淡化感情,是根於他整個的人生審 美標準。此種審美標準,表現在文學藝術上,就是 愛好天然、崇尚簡素。把道學家的這種荒謬與虛偽, 看作是特別可笑、可惡的。而且中國人長期在這種 假惺惺禮教束縛下,產生了一種更加虛偽、變態的 心理,禮教之弊害及非人道也就可見一斑了。諷刺 軍閥暴政的文章中,他所借鑒的是日本現代散文家 戶川秋骨的“幽默與諷刺”的寫法,讓被諷刺的人 看了不舒服,卻又挑不出刺兒來。屬於非常含蓄的 寫法。因而他自己把這種諷刺的辛辣感比喻為芥末 而不是辣椒,也就是說他的文筆稱不上是魯迅那樣 的“匕首”和“投槍”,但卻顯示了他人道主義者 的正義感。


君到如蘇見,人家盡枕河。 古宮閒地少,水港小橋多。 他這裡雖是說的姑蘇,但在別一首裡說: 「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這話是不錯 的,所以上邊的話可以移用,所謂「人家盡 枕河」,實在形容得極好。北京照例有春旱, 下雪以後絕不下雨,今年到了六月還沒有透 雨,或者要等到下秋雨了吧。在這樣乾巴巴 的時候,雖是常有的幾乎是每年的事情,便 不免要想起那「水港小橋多」的地方有些事 情來了。
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 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 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 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的大河。人 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 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異。小溪寬約二十丈, 河床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 依然清澈透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小溪既為川湘來 往孔道,水常有漲落,限於財力不能搭橋,就安排了一隻方 頭渡船。這渡船一次連人帶馬,約可以載二十位搭客過河, 人數多時則反複來去。渡船頭豎了一枝小小竹竿,掛著一個 可以活動的鐵環,溪岸兩端水槽牽了一段廢纜,有人過渡時, 把鐵環掛在廢纜上,船上人就引手攀緣那條纜索,慢慢的牽 船過對岸去。船將攏岸了,管理這渡船的,一面口中嚷著 “慢點慢點”,自己霍的躍上了岸,拉著鐵環,於是人貨牛 馬全上了岸,翻過小山不見了。渡頭為公家所有,故過渡人 不必出錢。有人心中不安,抓了一把錢擲到船板上時,管渡 船的必為一一拾起, 依然塞到那人手心裏去,儼然吵嘴時的 認真神氣:“我有了口量,三斗米,七百錢,夠了。誰要這 個!”

[精品]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精品]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精品]京派与海派的比较京派和海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两个独特的地域性流派,它们代表了不同的风格和文化传承。

京派始于北京,是文人雅士的流派,而海派则源于上海,强调商业和现代性。

下面将对京派和海派进行比较。

一、文化背景京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北宋期间的文化氛围。

北宋时期,文人雅士集结在瓮城之中,相互切磋,文化繁荣。

京派厚重深沉,强调艺术的“性静神浮”,注重艺术学习和自然景观的提炼。

海派则起源于20世纪初的上海,是上海当时复杂的商业和交通环境的产物。

海派注重实用和现代性,融合了不同文化和地域文化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二、艺术风格京派通常被认为是古典的、优雅的,追求内涵和精神上的宁静。

京派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线條清爽、笔力雄浑,形态多样的艺术风格,如花鸟画、山水画等,具有浓重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

而海派则更加注重功能性,海派的艺术风格独特,集合了来自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在艺术表现上加重现代性的特点,强调实用性和实用性美学。

三、文化传承京派的文化传承最为重要的是家族相传,父子、师徒、亲友之间和文化名门相传,京派师徒制度相传至今。

而海派则以机构化的传承方式更多,如学院和艺术团体,比如上海美术学院等。

京派的传承模式有利于保持文化的纯正性,培养艺术家的个性和创造力;海派则更注重教育和学术的规范化,推动整体艺术水平的提高。

四、社会影响作为国家的政治和文化首都,北京文化一直是中国文化的代表。

京派作为北京文化的代表之一,深受国家重视。

是中国近现代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引领和文化背景的凝聚,在教育、文化、艺术、哲学和政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海派则因其独特的商业和现代性特点,成为中国现代化的象征之一。

综上所述,京派和海派虽然在文化背景、艺术风格、文化传承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各自拥有自己的独特性和历史价值。

了解、传承和发展这两种文化流派,对于推动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简述海派与京派论争的大致过程,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简述海派与京派论争的大致过程,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

简述海派与京派论争的大致过程,历史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1)海派与京派论争的过程1933年10月,沈从文在《大公报·文艺副刊》发表《论文学者的态度》一文,拉开了京海派之战的序幕。

沈从文很显然把京派作家的创作风格视为应该遵循的规范,而反对海派作家的浮躁喧哗,“作家的态度”应该“一切规规矩矩”,“着手写作时”,应该“不大在乎读者的毁誉,做得好并不自满骄人,做差了又仍然照着本分继续做下去”。

海派理论家杜衡(苏汶)在1933年12月上海的《现代》杂志上撰写《文人在上海》一文反驳沈从文。

他承认了上海商品经济对文学作品的渗透和影响,并且进一步解释说这种作用是有原因的,商品经济中文人生活的不稳定性影响到文化心态的不稳定,杜衡还强调上海文化受工业文明影响所产生的先锋性,“那我相信,机械文化的迅速传布,是不久就会把这种气息带到最讨*厌它的人们所居留的地方去的,正像海派的评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正统的评剧一样”。

杜衡的回击中有一些悲哀的成分,将京派摆在了以强凌弱的位置上,但是悲中流露出一种自信。

(2)历史内涵沈从文等京派作家妄图以京派风格将海派文人“规范化”,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一个流派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和现实的原因,也受到构成某个流派的成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和制约。

京派海派这两种文化的产生与他们的文化母体——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巨大差异是密不可分的,割裂文学流派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就犹如缘木求鱼。

京派作家更多地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作家较多地认同于西方现代文化。

然而,在1930年代特殊的政治文化环境中,京派与海派作家同是由于政治的原因而选择了自由主义,但他们还是显示出了巨大的差异。

作为传统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和作为现代商业经济中心的上海有着迥然不同的文化环境,它们最终影响并决定了1930年代京派和海派作家文化心态的差异性。

(3)对当代文学与文化的影响①京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第十二章 京派与海派

第十二章  京派与海派

3、施蛰存:心理分析的能手
《梅雨之夕》:未完成的都市传奇。 通过小公务员和一少女的奇遇,写都市普通人渴望在 日常恒定的烦琐生活之外遇到奇迹的复杂心理。希望//失望。 我,公司职员,繁重劳动。步行。文监师路。公交。少 女。观察。送。幼时邻居少年恋人。苏州,对;姓刘,错。 忽然觉得妻站在柜台里用嫉妒的目光看着我。到地方,先生 谢谢请回吧。望着远了远了。人力车。撑伞、家里有那少 女。晚饭吃得很少。 整篇均为一种潜意识的流动,一种心理分析。
小说:
1、独特的湘西世界:
《萧萧》1930:描写边地乡村人淳朴而愚昧、韧性而 惰性、向往美好而发展停滞的生活,表达对“原始”和 “现代”双重的看法。 原始:淳朴而愚昧、韧性而惰性、向往美好而发展停 滞。 现代:自由而放纵、堕落。 表达作者对历史变迁的矛盾态度。
《边城》:
1934年,最有代表性作品。 极写湘西边城的风景美、风俗美、人情美、人性美,同 时为这些美好事物随时光而流逝感到深深的悲悼和叹惜。 《边城》是一条美丽的感情的河流。《边城》是一座为 了悲悼美好事物的流逝而建立的美丽的坟墓。在这条河流 上,在这座边城里,有几个人物在活动。 翠翠、天保、傩送。
1、刘呐鸥:按照巴黎写上海
《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女性充分自由和 精神物质化的上海。
五月份的一个晴朗的下午,H,跑马场,一个二三 十岁左右、不知姓名的女人,五号马,兑奖。散步。吃 冰激凌。看电影。遇T。介绍。舞场。你不知道现代的爱 是在汽车的风里干的吗?我还没有与一个绅士在一起三 个小时以上呢,今天破例了。再见!哦?
《上海的狐步舞》:天堂性与地狱性兼具的上海。
鲜明对比,上层社会的荒淫、堕落、无耻,下层社会的 艰辛、苦命、挣扎。“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电影蒙太奇手法交错写了9个场面: a、枪杀(从上海西部林肯路写起);b、乱伦狂舞(官 僚阔老刘有德先生的别墅小洋房里,1932年新式马路新式小 轿里);c、苦役、残死(某建筑工地上);d、荒淫、享乐 (华东大饭店);e、街头娼妓(一个建筑物的阴影里,下等 妓院);f、被迫为娼(一个肮脏的小胡同里);g、饭店淫 乐(华懋饭店);h、拉车夫的辛酸(十二月的深夜);i、 失恋者的上海感慨(结束于黎明前的黄浦江畔)。

京派和海派

京派和海派

京派:是30年代一个独特的文学流派,主要成员有、废名、沈从文、李健吾、朱光潜等。

称之为"京派",是因为其作者在当时的京津两地进行文学活动。

其作品较多在京津刊物上发表,其艺术风格在本质上较为一致。

主要刊物有《文学杂志》、《文学季刊》、《大公报·文艺》。

"京派"的基本特征是关注人生,但和政治斗争保持距离,强调艺术的独特品格。

他们的思想是讲求"纯正的文学趣味"所体现出的文学本体观,以"和谐"、"节制"、"恰当"为基本原则的审美意识。

沈从文是京派作家的第一人。

京派作家以表现"乡村中国"为主要内容,作品富有文化意蕴。

京派作家多数是现实主义派,对现实主义有所发展变化,发展了抒情小说和讽刺小说。

使小说诗化、散文化,现实主义而又带有浪漫主义气息。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就是京派小说,其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其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代表作是《边城》《萧萧》《长河》等。

京派的基本风貌、特征:赞颂纯朴、原始的人性美、人情美;扬抒情写意小说的长处,熔写实、记“梦”、象征于一炉;平和、淡远、隽永的风格;简约、古朴、活泼、明净的语言。

海派有多种含义,第一种指发生于十九世纪中叶至廿世纪初期时,活跃于上海地区的一群画家,所从事绘画创作的结果与风尚。

第二种指以上海为代表的京剧表演风格,第三种指主要体现都市文化和商业色彩的文学流派,第四种指那些由海外跨国公司或海外机构派遣回国,担任驻华机构代表或中高层管理人员。

文学史研究界有“海派”文学之说,但文学史上并不存在一个标举“海派”旗帜的创作团体,被纳入海派文学的作家也是色彩各异,既有新文学作家群所排斥的“星期六派”,也有后期创造社的某些成员、“现代派”和“唯美派”,甚至有人将鲁迅、茅盾等人也归入海派。

京海之争的原因

京海之争的原因

京海之争的原因
1934年前后发生的京派、海派之争,是1930年代的中国文坛乃至中国现代文学史最重要的文学论争之一。

22世纪37年代的“京海之争”是一场在当时颇受关注的文学论争,在这场论争中南北文学之间的潜在对立被公开化,提出了具有地域文学色彩的“京派”“海派”概念。

京派:主要指30年代活跃在北方文坛的一个文学流派。

作家们主要活跃在京津一带,以及北方其他大城市。

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从文、废名、俞平伯、凌淑华等,以及后起之秀林徽犬、萧乾、芦焚、汪曾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等。

海派文学特质:商业化、市俗化、现代性。

20年代末30年代初,上海取代北京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特别是现代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繁荣,形成了“都市漩流”的海派文化形态。

物质性、消费性、娱乐性、文化先锋探索。

二者之所以有争论,主要是由于文化价值和审美观念的不同引发的。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与海派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与海派

现代文学史上的京派与海派表面看来这是两种地域文化。

“京派”是指以北京为代表的大陆文化,吸收和保留传统文化比较多些;“海派”则是以上海为代表的沿海地带的文化,吸收外来文化比较多。

他们是历史上中国南北文化的一种现代延伸。

从文学角度看,它们都是在上个世纪30年代先后形成的。

“京派”追求的是纯文学,主要特点是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一定“距离”,却与人生密切相关。

他们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

这是一群维护文学的理想主义者,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朱光潜、卞之琳、汪曾祺等。

它的产生主要来自学院派,因当时北平(京)有清华、北大、辅仁、燕京等著名大学。

他们不追求新锐,但思想绝非封闭和保守,而是将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步伐放得比较缓和。

我们可以看到:它一方面表现出平民性,有的自称“乡下人”,有的如林徽因等又出身高贵,有留学英美的背景,却统统关心民生,在大学合流了。

另一方面是民族性,代表了“五四”以后由积极面向世界又回到重视民族改造本身的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心理。

重造现代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成为其崇高目标。

如果说“京派”是乡村中国的文人文学,那么“海派”则是现代都市的文学。

“海派”是上个世纪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繁荣的产物,表现的是都市日常生活,其作品是一部活的都市生活审美史和都市习俗的民间变迁史。

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使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文艺,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

所以“海派新锐都市文学”既有穆时英、施蛰存的新感觉派小说,戴望舒、梁宗岱的象征主义诗歌与诗论,还有张爱玲、苏青的“市民传奇”小说。

甚至连当年的左翼畅销文学,如蒋光慈、丁玲、茅盾等作品,也染有某种海派性。

穆时英、苏青可都是长期生活在上海的宁波人哦。

对于“海派”的研究等于在书写自己的人生的记忆,“就如同踏上了一次返乡的路途”。

因为我(吴福辉)出生于上海,后来又生活在北京,所以对两地的地域文化都有切身的体验,特别是上海的童年生活印象很深。

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

• 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 聚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 近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者相差 一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 办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 想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 海派。盛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 情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 友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
徐懋庸《“商业竞卖”与“名士才
情”》
• “文坛上倘真有‘海派’与‘京派’之别,那末我 以为‘商业竞卖’是前者的特征,‘名士才情’ 却是后者的特征。海派文人,多半以稿费为第一 目的,故‘投机取巧’、‘见风转舵’等丑态, 诚不能免。京派文人,则或为大学教授,或兼政 府官职,凭借官僚机关而生活,基础巩固,薪金 丰厚,自不至如海派文人那样之穷形极相,故亦 不必‘投机’、‘看风’”;“商人和名士都要 钱用。但商人用的钱,是直接地用手段赚来的, 名士用的钱,则可来得曲折,从小百姓手中出发, 经过无数机关而到名士手中的时候,腥气已完全 消失,好像离开厨房较远的人吃羊肉一样”。这 也是间接的反驳,可谓十分机智。
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 因慕渴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 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 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 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 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 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沈从文作为京派文人,在文章中虽然切中 部分海派文人之时弊,但也明显带偏激, 几乎一股脑儿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
• 首先,新感觉派的创作题材多取材于 半殖民地大都市的病态生活,并通过 描写大都市生活中形形色色的日常现 象和世相世态,暴露出剥削阶级男女 的堕落与荒淫、寂寞与空虚,为开拓 中国现代的“都市文学”建树了筚路 蓝缕之功。

京派海派的名词解释

京派海派的名词解释

京派海派的名词解释京派和海派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两个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区或群体在某一方面的特点。

虽然这两个概念中有些模糊性,但它们依然是中国文化艺术领域中独特的名词。

本文将从历史、地域特征、文化表现等方面来解释京派和海派的含义。

一、历史渊源京派和海派最早源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沉淀。

京派起源于北京,由于北京长期是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京派艺术在古代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京派的代表形式是京剧,自清代兴起以来,京剧成为了传统戏曲的代表,也成为了京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比之下,海派起源于江南地区,以上海作为中心,因其对外开放的地理优势和商业繁盛而逐渐形成。

海派文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创新精神,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瑰宝。

二、地域特征京派和海派在地域特征上有明显的差异。

京派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以北京为代表。

北方地域气候干燥,这使得京剧演员的嗓音更具穿透力,表演时声音会更加高亢有力。

京剧的表演注重力量感和气势,舞台动作刚猛有力。

相比之下,海派主要分布在南方沿海地区,以上海为代表。

由于南方气候湿润,海派戏曲演员的嗓音更加柔和细腻,表演时声音多呈现出一种低沉的情感。

海派的表演注重细腻和柔和,舞台动作更加流畅自如。

三、文化表现京派和海派在文化表现上也有显著的差异。

京派艺术深受古代文化和宫廷乐章的影响,它注重的是正统的表演风格和场面的壮观。

京剧舞台上常见的演出形式有大旦、小生、老生和丑角等。

京剧音乐强调曲调的高亢和韵律的变化,舞台形式注重整齐划一,动作严谨。

相比之下,海派艺术较为主张创新和个性化,注重现代性和包容性。

海派戏曲中的表演形式各异,有评弹、沪剧、琴书等。

海派音乐强调曲调的柔和和旋律的流畅,舞台形式灵活多样,动作流畅自然。

总结起来,京派和海派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京派以北京为代表,注重表演力量感和气势;海派以上海为代表,注重表演细腻和柔和。

京派和海派在传统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风格和舞台形态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国艺术文化的瑰宝。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十章 京派与海派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十章 京派与海派

二、京派




“京派”:指三十年代活跃在北平和天津等北方城 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萧乾、废名、朱光潜、凌叔华、 李健吾、林徽因、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等。 创作阵地:《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 《骆驼草》、《文学月刊》和《水星》等等。 共性:多写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从容节制 的古典式审美趋向;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
3.穆时英
(1912~1940),浙江慈溪县人, 1929年开始写小说,作品有短篇小 说集《南北极》、《公墓》和《白金 的女体塑像》。1939年为汪精卫伪 政权主办文艺报纸,1940年遭国民党特工人员 暗杀。中国新感觉派的“圣手”。 代表小说《上海的狐步舞》




儿子凑在母亲的耳朵旁说,有许多话一定要跳着 华尔兹才能说的,你是顶好的舞伴,可是蓉珠, 我爱着你呢。觉得在轻轻地吻着鬓角,母亲躲在 儿子的怀里,低低的笑。 一个冒充法国绅士的比利时珠宝商凑在电影明星 殷芙蓉的耳朵旁说,你嘴上的笑是会使天下的女 子嫉妒的,可是我爱你呢。觉得轻轻地在吻着鬓 角,便躲在怀里低低地笑,忽然看见手指上多了 一个钻戒。 珠宝商凑在刘颜容珠的耳朵旁,悄悄地说,你嘴 上的笑是会使天下的女子嫉妒的,可是我爱你呢。 觉得轻轻地在吻着鬓角,便躲在怀里低低地笑。 小德凑在殷芙蓉的耳朵旁,悄悄地说:“有许多 话一定要跳着华尔兹才能说得,你是顶好的舞伴, 可是芙蓉,我爱着你呢。觉得在轻轻地吻着鬓角, 便躲在怀里低低地笑。
第十章 “京派”与“海派”
一、“京派”与“海派”概念的 由来
沈从文与上海作家的论争 沈从文《文学者的态度》:批评上海的作家 缺乏尊严感。 《论海派》:“海派”“妨碍新文学健康发 展”。 苏汶(杜衡)《文人在上海》:上海气是现 代的都市气 鲁迅《“京派”与“海派”》:京派是官的 帮忙,海派是商的帮闲。

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京派海派比较京派与海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两个风格独特有着很大差别的文学流派,1933年至1934年,中国文坛上发生了一场有关“京派”与“海派”的论争,到后来,“京派”与“海派”的外延、内涵有所变化,它们分别成为以作家居住地为划分一句的作家群体和文学流派的代名词。

京派与海派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形成比较。

京派与海派小说在思想文化内涵与艺术成就方面也可形成鲜明的比较。

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称“北方作家”派。

“京派”并没有正式的组织,只是一种名称的沿用。

“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

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

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

所谓“京派”作家,主要指活跃在京津一带,以及北方其他大城市的作家。

这批作家又可以为两类:一类是以《大公报》、《现代评论》、《文学杂志》、《水星》、《骆驼草》等为阵地的一批青年作家。

这些作家以京城文化为依托,又以高等学院为背景,主张远离政治,追求“纯正的文学趣味”。

因此,在创作的作品中着力描写自然美、古朴的人性美、理想的爱情和理想的社会关系,带有浓厚的地方气息和抒情性。

另一类是以老舍为代表的老北京写实作家。

他们以写北京地方风情为主,虽然对古老的文化生存状态和接近自然的田园风光有所依恋,有所顾惜,但更多的是批判。

这部分作者也主张创作自由,反对政治和意识形态对文学艺术的干预和侵扰,但他们从人道主义出发关注着社会人生,诅咒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和金钱世界,走的仍是坚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然而,海派小说是不同于京派小说的,在地域上的分别上形成了这一流派。

因此,海派小说则也有别于京派小说。

初期具有“现代质”的海派小说是新文学的世俗化和商业化,过渡的描写都市,首次提出“都市男女”的主题,重视小说形式的创新。

“海派”是集中在上海的小说流派,早期有张资平、叶灵凤等人的性爱小说,后期的代表是“新感觉派”小说。

京派与海派文学流派比较

京派与海派文学流派比较

京派与海派文学流派比较京派与海派是中国文学发展历史上两个重要的文学流派。

京派代表了以首都北京为中心的文学创作风格,海派则代表了上海这个开放、多元的城市文化氛围。

本文将对京派与海派进行比较,探讨它们在文学形式、创作主题以及艺术风格方面的异同点。

一、文学形式京派的文学形式更加传统与古典,注重诗词、歌赋、戏曲等。

其代表作家有林则徐、郭沫若等。

京派的文学作品常常融入汉字的独特韵味,情感表达深邃而内敛。

其中,京剧作为京派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通过音乐、舞蹈和唱腔等多种艺术手段,将文学作品生动地演绎出来。

相比之下,海派的文学形式则更加多元化和开放。

上海作为一个国际都市,文化氛围高度开放,吸引了各地人才的涌入。

因此,海派的文学作品不限于传统的文学形式,同时还融入了现代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形式。

代表作家有丁玲、巴金等。

海派作家们以开放的思维和敏锐的洞察力,将现实问题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创作主题京派的文学创作主题较为庄重与宏大。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京派的作品往往以国家兴亡、历史伟人等为中心,以表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的变迁。

其中,林则徐的《赴戎州》以忠诚和牺牲精神为主题,寄托了作家对国家未来的良好祝愿。

海派则更加关注个人的命运、生活环境以及社会议题。

他们以个体的经历和情感为切入点,以“写人为写社会”为理念,揭示社会弱势群体的艰辛生活和对命运的抗争。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以女性命运为主题,展现了当时农村女性的艰苦生活和对爱情的追求。

三、艺术风格京派的艺术风格偏向于传统的古典美。

其作品以情感的内敛和审美的典雅为特点,注重意境的营造。

例如,郭沫若的《丰乳肥臀》以优美的辞章和史诗般的叙事手法,将人物的命运与社会背景相结合,体现了作者深沉的思考与洞察力。

而海派则更加注重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真实和生动的细节刻画人物形象和社会背景。

他们以直白而真实的语言描绘社会的丑陋和个体的悲惨遭遇,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品所要传达的信息。

京派与海派资料

京派与海派资料
“静穆和谐”的文学境界 京派稍晚于海派,正式形成于1933年,
沈从文由上海北上与杨振声合编天津《大 公报·小公园》文艺副刊为起点,后不断聚 合、强化、扩充而使北平文坛由沉寂走向 热闹。
一、关于“京派”和“海派”:
其形成本身就是对上海文坛海派风气 的反拨,不迎俗趋时,不翻新冒进,不偏, 不倚,始终苛守纯正、和谐的美学原则, 保持一种矜持、高蹈的学人风范和文人风 度。
三、“新感觉派”作家:
⑶ 重感觉、轻理性的外在描写,碎片式的光色展示。 “在这‘探戈宫’里的一切都在一种旋律的
动摇中——男女的肢体,五彩的灯光,合光亮的酒 杯,红绿的液体以及纤细的指头,石榴色的嘴唇, 发焰的眼光。中央一片光滑的地板反映着四周的椅 桌合人们的错杂的光景,使人觉得,好像入了魔宫 一样,心神都在一种魔力的势力下。”
了青春
只见她 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
晓色朦胧 转眼醒 大家归去
酒不醉人人自醉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
晓色朦胧 转眼醒 大家归去
环境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回味着 夜生活 如梦初醒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严家炎《新感觉派主要作家》
三、“新感觉派”作家:
⑵《公墓》(1933.6)——灯红酒绿的都
市风景 包括《公墓》《夜总会里的五个人》
《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上海的狐步舞》 等等。
三、“新感觉派”作家:
充满着爵士乐的节奏、狐步舞的体态和夜 总会的疯狂,充满着在喧嚣热闹场中的人生 孤独感、寂寞感和失落感。
“上海,造在地狱上面的天堂” 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三、“新感觉派”作家:
《被当作消遣品的男子》

京派与海派

京派与海派

第 五 讲 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2.京派的阵营
是与语丝社有关的讲究文学趣味的作 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第 五 讲 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左:俞平伯;中:废名;右:周作人
是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 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 大雨、梁宗岱等;
第 五 讲 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翠翠是沈从文的“理想人物”,是他崇拜 的爱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2.《边城》的艺术特点
“湘西世界”是沈从文 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 城》则是沈从文供奉着理 想的“希腊小庙”,是沈 从文小说最有代表性的作 品。
《 边 城 》 剧 照 沈 从 文 家 乡 凤 凰
第 五 讲 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这理想生活就是生活 第 的牧歌和牧歌式的生活, 五 是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 讲 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 生形式的极致,是“神 沈 性”的表现。但这不仅 从 仅是一个浪漫温馨的爱 文 情故事,也是一个爱情 与 悲剧。 京 (完) 派
第 五 讲 沈 从 文 与 京 派 小 说
1.沈从文小说的两大题材
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 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 材,并形成了“冷与暖”两种 截然不同的色调。 都市题材是沈从文以“乡下 人”的身份对现实的直面,重 点是道德批判。 湘西题材则是他在成为了都 市人之后对过去的缅怀,重点 是理想歌颂。
处于文化边缘的北京,远离政治的中心, 这些作家又大多生活在大学校园里,大多拥 有雍容高贵的气质,喜尚扎实稳健的文风, 大多趋于保守,较少沾染社会上的商业气息 和党派作风,较容易形成一种平和、恬静的 创作心态,也郁积着浓厚的怀旧情绪。 在文化边缘中能够甘于寂寞继续坚持创作 的作家,大多是真正有志于文学事业的人, 特别看重文学的独立价值,对于那些在文学 创作中表现出政治功利性、党派性和商业性 的倾向,都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态度,在内心 里就与各种流行文学保持一定的距离。

京派与海派论争名词解释

京派与海派论争名词解释

京派与海派论争名词解释
京派与海派是中国文化领域的两个流派,指的是在中国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领域中,所代表的两种不同的风格和传统。

京派指的是北京风格,主要源自于北方地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受到京剧、评剧等京剧戏曲艺术的影响。

京派注重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扬,注重修养和礼仪,在艺术表现中更加强调舞台呈现、表演技巧,注重剧本的故事情节和扮相的精致。

海派指的是上海风格,主要源自于东南沿海地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受到沪剧、豫剧等地方戏曲艺术的影响。

海派注重新潮与时尚,融合了民间文化与外来文化,追求个性化与时代感,在艺术表现中更加强调演员的表现力和创新能力,注重舞台设计的美观和艺术感。

京派与海派论争主要体现在各个艺术领域中的不同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京派注重传统与技巧,海派强调创新与表现力。

两派之间的论争既是地域与文化差异的体现,也是对于艺术发展方向的不同观点的碰撞和交流。

10、京派与海派

10、京派与海派

其他人物也都是理想人格的象征: 天保的豁达,傩送的痴情,顺顺的豪 爽、仗义疏财、讲究诚信仁义,充分 体现了人性美和人情美。小说构筑了 民风淳朴、宁静太平的社会,再加上 秀丽的自然风光,描写了一种理想的 人生形式和生命境界,寄托了作者对 美好人性的推崇和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新感觉派”小说
刘呐鸥:《都市风景线》 穆时英 :《上海的狐步舞》 施蛰存 :《梅雨之夕》
京派小说
“京派”指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 居留于北京等北方城市,坚守文学独 立性与自由主义立场的作家群体。基 本成员是大学教授与大学生。他们既 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的文艺观,又反 对文学商业化,是维护文学纯艺术性 立场的理想主义者。
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废名、沈 从文、萧乾、芦焚、林徽因、凌叔华 等人,文艺理论批评家有朱光潜、李 健吾等。 沈从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编的《大公报》文艺副 刊京派文学的重要文艺刊物。
“湘西系列”表现了人与自然 和谐共存的哲学,表现了一种“优 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 的人生形式”。
对乡土世界美好人性的赞美, 对城市社会病态症状的批判,构成 了沈从文和京派小说的基本内容。
《边城》
本真的生命状态 理想的道德和人性状况 生命的悲剧意识
人性之美
《边城》用理想化的抒情笔触创 造了一个返朴归真的乡土世界,勾画 出乡土世界中纯净美好的人性。 翠翠是美的化身,她的天真善良、 美丽纯净,代表着不曾被污染的理想 人性。爷爷是善的化身,他为人厚道、 重义轻利。
废名
代表作:《竹林的故事》 《桃园》 《菱荡》 优美宁静的田园,淳朴健康的人性
沈从文
简历
从军 写作 教育 编辑 历史研究
代表作
《边城》《萧萧》 《月下小景》
刘 文 典

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京派与海派的比较

京派与海派的比较京派、海派是30年代南、北相对的两个流派是两个有各自的审美追求、创作方式、创作风格都比较复杂的创作群体。

京派是指30年代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的北方城市,集中在京、津刊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群。

代表作家有:老舍、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凌叔华等。

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北大、清华等大学里的师生,活跃在《现代评论》,《水星》,《骆驼草》,《学文》等北方文学报刊上因此作品的学院派味道很浓,追求古典文化传统、文风古朴典雅。

作品带有理想化色彩,返璞归真,描写山水田园和理想王国。

更多显示了北京古老文明都市的风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品中更讲人情、人性和理想,提倡自然和传统。

海派的代表性作家有:张资平,叶灵凤,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禾金,黑婴等,他们的作品追求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现代生活节奏,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表现当时焦躁不安的人生情绪。

更多的借鉴外国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巧,注重感觉和印象,运用大量闪动的生活画。

注重表现人的心理活动,努力呈现潜意识、性心理乃至变态心理。

更多表现了上海的生活情景,表现金钱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和扭曲及都市人精神的高度空虚。

揭露了人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

京派特点:这个小说流派所显现的是乡村中国的文学形态,热衷于发现各自的平民世界,除了沈从文的湘西世界,还有废名的黄梅故乡和京西城郊世界等。

它统一的审美感情是诚实,从容,宽厚的。

这种态度使他们发掘普通人生命的庄重和坚忍,特别能写出女性包括少女的纯良。

在新旧变革的漩涡里,由追寻逝去的美,而表现出一种积极的怀旧气息。

文化的保守主义使其避开当年激烈政治斗争和直接的文学功利目的,以间离现实斗争为代价,取得某种文化批评的自由立场。

它是主张个人的,充满个性化的,不是感情的狂放宣泄,而是情绪的内敛,理性的节制。

京派为现代小说提供了比较成熟的抒情体和讽刺体样式。

但其作品均在政治讽刺之外,开辟出一条哀伤的,寓意的世态讽刺和风俗讽刺的路子来。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30)?京派和海派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30)?京派和海派

戏迷必须知道的京剧知识(30)京派和海派
京派和海派
京派,也叫“京朝派”或“内江派”指在北京扎根的京演员和戏班,是相对“海派”或“外江派”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非常重视基本功的锻炼,严格遵循艺术规则,并以京剧正统自居。

海派,又叫“外江派”,是指以上海为代表的其他各地京剧艺人,是与京派”相对而言的。

旧时,京剧界的宗派思想、师承户之见很深,从而形成了“京派”和“海派”两个相对立的艺术流派。

从艺术成就上来看,京、海两派各有千秋,并且都是人才辈出。

北方出现了梅、程、尚、荀这“四大名旦”以及“四大须生”等;南方亦有盖叫天、周信芳、冯子和、林树森、赵如泉等表演艺术家。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意识的改变,今天,京、海派的森严壁垒早已不复存在,并且走到了一起,同台演出。

南北艺人、京海两派的艺术交流,使京剧的表演艺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感觉派的创作特色
其次,新感觉派十分注重心理分析。 他们提倡作家要‚纯客观‛地挖掘与 表现人物的潜意识、隐意识活动,以 及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由某种客观事物 引起的微妙心理和变态心理。相比之 下,施蛰存的小说创作则高于刘呐鸥 和穆时英。
施蛰存的病态小说,题材更为广阔, 内容也更为丰富。他不仅以上海为主 要场景反映大都市的病态生活,而且 还对上海市郊小城镇的生活作了形象 的扫描。最初的新感觉派小说把追求 新奇的感觉当作创作的关键。
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性作家的价值取向却不完全 一样。刘呐鸥、穆时英更多地受到了日本的早期 新感觉派的熏染,而且在汲取现代派的技巧和现 代派的文艺观,成了彻头彻尾的现代派。施蛰存 则从日本新感觉派后期的新心理主义那里撷取了 更多的精华。他立足于现实主义的创作精神,并 吸收现代派的技巧来丰富自己。因此,在他脱手 《现代》之后,就以一种新的姿态回归到现实主 义。尽管他们有所不同,但作为一个流派。也构 成了一些共同的创作特色。
沈从文(1902——1988)
1922年,沈从文怀着‚追求光明,追求知识‛的 理想,来到北京求学。1924年起,开始在《晨报 副刊》、《现代评论》、《京报· 民众文艺》上发 表作品。1926年,出版小说、戏剧、散文集《鸭 子》。1931年,在青岛大学教‚小说习作课‛, 他的创作也开始走向成熟。期间写下了《月下小 景》、《八骏图》、《从文自传》等著名作品, 在文坛产生影响。1934年编辑《大公报· 文艺副 刊》,并创作著名中篇小说《边城》,由此成为 京派小说家的代表。
《腐败》\ 《夜的空间》\ 《绅士的 太太》\ 《有学问的人》\ 《八骏图》
在沈从文笔下,都市环境是肮脏的, 嘈杂的,拥挤的。都市底层人为沉重 的生活扭曲了灵魂,上流社会生活堕 落、腐败,知识分子则卑琐、虚伪。 总之,都市社会既缺乏道德感,也缺 乏生命力量。人性的灵光全部沦丧。 人成为生命的空壳。
自然文化
自然文化,就那种主张人与自然的合一的 思想文化。‚自然‛是与‚人为‛相对立 的。在自然文化的理念中,凡是自然天成 的,就是真的,善的,美的,而凡是人为 的就是假的,恶的,丑的。出于造物主的, 都是好的,只是到了人类社会的那里,就 变得丑陋不堪了。在自然文化中,那些远 理文明的粗糙的原始的生存状态,才蕴涵 着理想的人性。这种自然文化理念具体到 沈从文小说之中,沈从文站在自然文化的 立场上,讴歌乡野人生,批判都市文明。
田园的中国
中国社会是农业文明,中国作家向来不乏田园感 情。中国古典诗歌和散文都充满了田园情感,田 园山水文学是中国古典文学历久不衰的文学潮流, 田园诗、山水诗,几乎是没有中断的文学传统。 即使到了五四文学革命,这种田园文学传统也仍 然没有消失。五四作家往往流露出田园感情,即 使象鲁迅那样的作家,也情不自禁地产生那种田 园冲动。
到30年代初期,他们又接受新心理主 义的影响,创作了一批以表现心理分 析为主要内容的小说。如刘呐鸥的 《残留》采用主人公霞玲独白的形式 来进行人物的心理剖析,在当时是别 开生面的。
穆时英的《南北极》、《白金的女体塑像》 等小说都是将心理分析作为构成作品艺术 形象体系的重要环节,丰富了刻画心理小 说的表现手段。但真正把心理分析推上一 个新的高度的还是施蛰存。他的《梅雨之 夕》、《春阳》、《药羹》等小说代表了 心理分析小说的最高水平。
曹聚仁《京派与海派》
“京派‛和‛海派‛本来是中国戏剧上的名 词,京派不妨说是古典的,海派不妨说是 浪漫的;京派如大家闺秀,海派则如摩登 女郎‛,‚若大家闺秀可嘲笑摩登女郎卖 弄风骚,则摩登女郎亦可反唇讥笑大家闺 秀为落伍‛;‚海派文人无一是,固也。 然而穿高跟鞋的摩登女郎,在街头往来, 在市场往来,在公园往来,她们总是社会 的,和社会接触的。那些裹着小脚,躲在 深闺的小姐,不当对之有愧色吗?‛
沈从文(1902——1988)
1902年生湖南西部凤凰县一个军人 家庭,祖父曾经是曾国藩手下的一 名提督。1917年小学毕业,参加了 当地的一只土著军队。凤凰特殊的 人情世态、风俗习惯不仅为沈从文 提供了感性生活资源,而且还决定 了沈从文的思想感情与小说的叙述 格调。沈从文总是自称是‚乡下 人‛,其根源就联大 任教,抗战胜利后,在北京大学任 教。解放以后,停止创作,在中国 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 研究所工作,研究文物和古代服饰。 1988年逝世。
沈作品类型
作为一个高产作家,他的作品数量比较多。 大概有150篇以上短篇小说,中长篇小说10 部左右。如果从题材上看,这些作品可以 分为二类: 1、都市小说。批判、嘲讽都市文明。 2、乡土小说。描写湘西风土人情的。 最有沈从文特色的就是这种湘西风俗人情 小说,其中,田园小说是沈从文的精品。
《论“海派”》
1934年1月7日,沈从文在《大公报· 文艺副 刊》发表《论‚海派‛》,其中这样抨 击:“‘名士才情’与‘商业竞卖’相结合, 便成立了我们今天对于海派这个名词的概 念。但这个概念在一般人却模模糊糊的。 且试为引伸之:‘投机取巧’,‘见风转舵’, 如旧礼拜六派一位某先生,到近来也谈哲 学史,也说要左倾,这就是所谓海派。
《申报· 自由谈》和《大公报· 文艺副刊》
• 《申报· 自由谈》和《大公报· 文艺副刊》成 为主要阵地,一些文艺刊物也有所介入, 相继亮相的重头文章还有沈从文的《关于 ‚海派‛》,曹聚仁的《续谈‚海派‛》, 苏汶的《文人在上海》,青农的《谁是 ‚海派‛?》,毅君的《怎样清除‚海 派‛?》,师陀的《“京派‛与‚海派‛》, 胡风的《再论京派海派及其他》,仰孟的 《大学生与海派》,韩侍桁的《论海派文 学家》,姚雪垠的《京派与魔道》等。
京派 同时,作品带有理想化色彩, 返璞归真,描写山水田园和理 想王国。更多显示了古老文明 的风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作 品中更讲人情、人性和理想, 提倡自然和传统。
海派
广义上的海派以30年代的‚新感觉派‛ 小说作家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和 40年代活跃于文坛的被称为‚上海都 市代言人‛的张爱玲为重要代表。他 们的作品追求表现现代化大都市现代 生活节奏,以更加务实的态度表现当 时焦躁不安的人生情绪。
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因慕渴出名,在作品之外去利用种种方法 招摇;或与小刊物互通声气,自作有利于 己的消息;或每书一出,各处请人批评; 或偷掠他人作品,作为自己文章;或借用 小报,去制造旁人谣言,传述撮取不实不 信的消息,凡此种种,也就是所谓海派。‛ 沈从文作为京派文人,在文章中虽然切中 部分海派文人之时弊,但也明显带偏激, 几乎一股脑儿将文坛的秽行都归结为海派。
徐懋庸《“商业竞卖”与“名士才 情”》
“文坛上倘真有‘海派’与‘京派’之别,那末我 以为‘商业竞卖’是前者的特征,‘名士才情’ 却是后者的特征。海派文人,多半以稿费为第一 目的,故‘投机取巧’、‘见风转舵’等丑态, 诚不能免。京派文人,则或为大学教授,或兼政 府官职,凭借官僚机关而生活,基础巩固,薪金 丰厚,自不至如海派文人那样之穷形极相,故亦 不必‘投机’、‘看风’‛;‚商人和名士都要 钱用。但商人用的钱,是直接地用手段赚来的, 名士用的钱,则可来得曲折,从小百姓手中出发, 经过无数机关而到名士手中的时候,腥气已完全 消失,好像离开厨房较远的人吃羊肉一样‛。
道德光辉和生命力量
在沈从文笔下,乡土人生虽然也存在 着痛苦和不幸,但是,却充满着道德 光辉和生命力量。那些心土社会的男 男女女,要么淳朴、善良,要么单纯、 天真,或者洋溢的旺盛而饱满的生命 力量。他的‚湘西‛小说是他用诗歌 的构造手段高度纯化美化了的世外桃 源,是他的精神的避难所。
新感觉派的三位代表性作家
以自然文化为价值尺度
在三十年代的文坛上,沈从文的田园小说 蕴涵着独特人性理想和文化追求。那就是 ‚回归自然‛。沈从文明确宣布自己的创 作是以人性为中心的。他追求的仍然是人 性的自由和解放。但是,他的自由和解放 是传统意义的,不同于五四以来的其他作 家。五四以来的作家在追求人性解放时候, 是以个性主义和民主为价值尺度。沈从文 却是以自然文化为价值尺度。
海派
更多的借鉴外国现代派小说的表现技 巧,注重感觉和印象,运用大量闪动 的生活画。注重表现人的心理活动, 努力呈现潜意识、性心理乃至变态心 理。更多表现了上海的生活情景,表 现金钱给人们心理带来的影响和扭曲 及都市人精神的高度空虚。揭露了人 与人之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关系。
海派特点
海派与生俱来有着多元、创新、变异、时 髦这四个特质。多元,就是海纳百川、中 西合璧;创新,就是见多识广、富有创造; 变异,就是注重变化,与时俱进;时髦, 就是追逐时尚,引领潮流。然而,毋庸讳 言,海派也曾有消极面,如崇洋意识、市 侩心理、奢浮风气等。为此,上世纪30年 代初期文坛发生了‚京海之争‛。
如邀集若干新斯文人,冒充风雅,名士相聚 一堂,吟诗论文,或远谈希腊罗马,或近 谈文士女人,行为与扶乩猜诗谜者相差一 间,从官方拿到了点钱,则吃吃喝喝,办 什么文艺会,招纳子弟,哄骗读者,思想 浅薄可笑,伎俩下流难言,也就是所谓海 派。盛情主义的左倾,勇如狮子,一看情 形不对时,即刻自首投降,且指认栽害友 人,邀功牟利,也就是所谓海派。
刻画了舞女、少爷、小姐、交际花、 姘头、资本家、小职员等各式各样 的人物,并以急骤的节奏,跳荡的 结构,活灵活现地显现出剥削阶级 糜烂生活的剪影。
他的《礼仪和卫生》依据弗洛依德的学说 描写了一伙在‚唯乐原则‛支配下的青年 男女放荡纵欲的生活。穆时英的《上海狐 步舞》所展示的生活领域更为广泛,也更 进一步揭露了‚上海,造在地狱上的天堂‛ 的半殖民地大都市生活的本质。其他代表 作还有施蛰存的《鸥》和《薄暮的舞女》。
京派与海派
京派、海派
京派、海派是30年代南、 北相对的两个流派是两 个有各自的审美追求、 创作方式、创作风格都 比较复杂的创作群体。
京派
京派是指30年代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 中心的的北方城市,集中在京、津刊 物上发表作品的作家群。代表作家有: 沈从文、废名、萧乾、芦焚、林徽因、 凌叔华等。这些人当中有许多是北大、 清华等大学里的师生,因此作品的学 院派味道很浓,追求古典文化传统、 文风古朴典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