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合集下载

表皮样囊肿—搜狗百科

表皮样囊肿—搜狗百科

表⽪样囊肿—搜狗百科疾病概述表⽪样囊肿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于⽪肤表⽪细胞碎⽚在异位所⽣成的囊肿,故⼜名上⽪囊肿。

常由于⽪肤外伤所致,有时发病与外伤间隔多年或者伤情轻微⽽难以回忆。

多见于从事⼿⼯操作的⼯⼈,故以指端和⼿掌较为常见。

此外,趾和跖部也属好发部位,偶见于前额和头顶等部,为只有⼀个囊腔的单房性⽪下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表⾯光滑,触之较韧⽽有张⼒,与表⾯⽪肤⽆粘连,基底有移动性或⽆移动性。

表⽪样囊肿的内壁为⽪肤表⽪的复层鳞状上⽪结构,如囊肿持续已久,体积⽇渐增⼤后,各层⽪肤的结构可均较薄弱,或层次不全。

内壁⽆真⽪组织,囊肿外壁由纤维组织构成,囊内容物为灰⽩⾊的⼲酪样分层⾓化物质,并混杂有脱落的破碎表⽪细胞。

发⽣在颅内的表⽪样囊肿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异常所致,占原发性颅内肿瘤的1%,好发于青壮年,以脑桥⼩脑⾓区最为常见,其次为鞍上池、四叠体、颅中窝及脑室系统亦可以发⽣于颅⾻板障内。

表⽪样囊肿囊壁薄,由⼀层表⽪组织形成。

囊内由上⽪碎屑、⾓蛋⽩和胆固醇组成。

临床表现表⽪样囊肿症状发展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年。

临床症状体征与肿瘤部位有关,脑桥⼩脑⾓区肿瘤多以三叉神经痛为⾸发症状;颅中窝肿瘤主要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症状;⼤脑半球肿瘤常有癫痫发作、轻偏瘫;⼩脑半球肿瘤常有共济失调;鞍区肿瘤表现为缓慢进展性视⼒减退。

症状体征多发群体表⽪样囊肿可发⽣在各个年龄段,甚⾄在⼫检中可以发现。

在位置上可以发⽣在脊柱或颅内。

平均发病年龄35岁,⼥性患者多见。

疾病症状根据肿瘤⽣长部位⽽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1、桥⼩脑表⽪样囊肿:最常见部位,常以三叉神经痛起病(70%),往往有患侧⽿鸣、⽿聋,晚期可出现桥⼩脑⾓综合征。

神经系统查体发现第V,VII,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部感觉减退、⾯肌⼒弱、听⼒下降和共济失调,少数病⼈⾆咽神经、迷⾛神经⿇痹等,岩⾻尖板障内表⽪样囊肿也可引起第V、VIII颅神经功能障碍。

表皮样囊肿都有哪些症状?

表皮样囊肿都有哪些症状?

表皮样囊肿都有哪些症状?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是因为皮肤表面的皮肤腺导管阻塞,导致皮脂无法正常排出,形成囊肿。

表皮样囊肿通常是良性的,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能需要治疗。

那么,表皮样囊肿都有哪些症状呢?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

症状一:皮肤表面突起的小肿块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突起的小肿块,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这些肿块在触摸时感觉柔软,表面光滑,并且在皮肤上移动。

如果发生在头皮上,可能会有头发穿过肿块,使其看起来像是囊肿的一部分。

症状二:肿块周围的红肿和疼痛在一些情况下,肿块周围的皮肤可能会出现红肿和疼痛的症状。

这可能是因为囊肿内部的分泌物受到感染,导致肿胀和炎症。

在这种情况下,可能还会有脓液渗出或形成脓肿。

症状三:囊肿渗出物表皮样囊肿一般情况下是无痛的,但在一些情况下,囊肿内的分泌物可能会渗出到皮肤表面。

这种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黏稠的、白色或黄色的液体。

如果囊肿受到感染,渗出物可能会变成脓液。

症状四:囊肿增大、生长迅速在一些情况下,表皮样囊肿可能会因为继续生长而增大。

囊肿的增大可能会导致肿块变得更加明显,并且可能会有压迫周围组织的感觉。

如果囊肿长期未得到治疗,可能会进一步发展成为巨大囊肿。

症状五:受囊肿影响的功能障碍如果表皮样囊肿位于一些敏感部位,如眼睛周围、耳朵等处,囊肿的压迫可能会影响到周围组织的功能。

在这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视力模糊、听力下降等症状。

总结表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表现为皮肤表面的小肿块,可以伴有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

在发现表皮样囊肿时,如果症状较轻,可以采取保守治疗,如局部热敷。

但是,如果囊肿出现疼痛、红肿、渗出等情况,或者增大迅速、影响到功能等,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希望本文对您了解表皮样囊肿的症状有所帮助,如有疑问或需要进一步了解,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以上为有关表皮样囊肿的症状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对其他方面的信息感兴趣,可以继续向我提问。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

皮样囊肿的分类及特点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它通常以形成囊状病变为主要特点。

本文将介绍皮样囊肿的分类及其特点。

一、表皮囊肿表皮囊肿是一种由于皮肤上皮组织过度增长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躯干、腹股沟等部位。

表皮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含有各种角化物质,例如角化碎屑、毛发和脂腺分泌物等。

表皮囊肿通常是浅表性的,易于触及,有时也会出现炎症反应,如红肿、疼痛等。

二、脂肪囊肿脂肪囊肿是一种由于皮下脂肪组织积聚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面部、躯干、四肢等部位。

脂肪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充满了黄色的、半液体的脂肪物质。

脂肪囊肿通常是软而可压的,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晰。

在触摸时,患者可能感到囊肿内有移动感。

三、毛囊囊肿毛囊囊肿是一种由于毛囊上皮细胞增殖形成的囊肿。

它常见于头部、颈部、背部等毛囊较为密集的区域。

毛囊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内含有角化毛囊上皮细胞和毛发。

毛囊囊肿通常是圆形或卵圆形的,大小不一,可以将其视为皮肤表面稍微凸起的小颗粒。

四、汗腺囊肿汗腺囊肿是一种由于汗腺导管阻塞引起的囊肿形成。

它常见于腋窝、会阴等多汗腺分布的部位。

汗腺囊肿的主要特点是囊肿壁内储存有黏稠的汗液。

汗腺囊肿通常是软而有弹性的,质地较为坚韧。

综上所述,皮样囊肿根据其成因和形态特点可以分为表皮囊肿、脂肪囊肿、毛囊囊肿和汗腺囊肿等。

了解不同类型的囊肿特点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任何皮肤上的可疑囊肿都应及时就医并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它主要表现为皮肤下出现一块肿胀的囊肿,常见于头部、颈部、躯干以及腹股沟等部位。

它的病因复杂多样,可能与皮脂腺或毛囊的堵塞、感染、外伤等因素有关。

虽然皮样囊肿一般不会引起严重的健康问题,但如果不加以处理可能会导致炎症、感染或瘢痕形成等并发症。

因此,了解皮样囊肿的病因、症状以及治疗方法非常重要。

皮样囊肿的病因主要与皮脂腺或毛囊发生异常有关。

皮脂腺是皮肤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泌的皮脂有助于保持皮肤的滋润和弹性。

然而,当皮脂腺出现过度分泌或皮肤表面污垢堵塞时,就容易导致皮脂堆积,形成囊肿。

此外,毛囊感染、外伤或损伤等情况也可能导致皮样囊肿的形成。

皮样囊肿的主要症状是肿胀和疼痛。

一般来说,囊肿呈圆形或椭圆形,触摸时感觉柔软,大小不一。

囊肿一般不会自行消退,而是逐渐增大。

在一些情况下,囊肿可能会变得非常大且疼痛,甚至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活动。

此外,囊肿还可能出现红肿、渗液或化脓的情况,这时就需要尽早就医进行处理。

治疗皮样囊肿的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和非手术治疗。

对于较小的囊肿,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方法,如热敷、药物治疗或穿刺引流。

热敷可以促进囊肿破裂,并帮助排出囊内液体,药物治疗可以减轻炎症反应,穿刺引流可以通过使用针头将囊肿内的液体抽出。

然而,这些非手术治疗方法对于较大或复杂的囊肿效果可能有限。

手术治疗是治疗较大或复杂囊肿的首选方法。

手术可以完全清除囊肿,并避免复发的风险。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局部切除或囊壁切开排空。

手术治疗通常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在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伤口处理和护理,以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皮样囊肿的形成主要包括保持皮肤清洁和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皮肤清洁可以有效预防皮脂堆积和毛囊感染,减少囊肿的发生机会。

此外,避免过度摩擦或外伤也有助于预防皮样囊肿的形成。

总之,皮样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于病因复杂多样,对于治疗来说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如果出现皮样囊肿的症状,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精品课件
• 发病率:表皮样囊肿较皮样囊肿常见。
• 三性别、:表表皮皮样样囊囊肿男肿性和发病皮多样于囊女性肿,的皮样鉴囊别肿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 年龄:表皮样囊肿以20~50岁多见,皮样囊肿以
20岁以下多见。
• 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第四脑
近,如
室,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附
鞍区。椎管内两者发病部位相似。
以下)。 • 颅内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
常见于后前颅窝及鞍旁。头痛、呕吐、癫 痫为常见临床表现。 • 椎管内皮样囊肿以胸腰段、圆锥和马尾部 多见,以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小便功能 障碍为常见症状。
精品课件
病理特征
• 皮样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是起 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3~5周时 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于神 经管内,出生后则形成胚胎类肿瘤。
• 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囊壁 厚,内容物为黄白色,除有皮肤结构外, 还有大量水分和油脂,少数有钙化。
精品课件
影像学表现
• CT:皮样囊肿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不均 匀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由于含有大量 脂肪,CT值更低,在-20~80Hu,有时可有 钙化呈混杂密度影,可合并皮毛窦。 增强 扫描肿瘤无强化。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
精品课件
一、表皮样囊肿
(eoidermoid cyst)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 珠瘤,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 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 其发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1.39%,占颅内肿瘤的2~3%。
精品课件
临床特征
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髓外硬 膜内,约1/3的发生于髓内,少数发生于硬 脊膜外。以腰骶部多见。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ICD编码解析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ICD编码解析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ICD编码解析皮样囊肿,也称为囊性畸胎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良性错构瘤。

这种囊肿常位于皮下,偶见于粘膜下或体内器官。

它主要起源于外胚层的细胞,属于先天性疾患。

皮样囊肿的特点是其囊壁较厚,由皮肤和皮肤附件所构成。

囊腔内部则包含表皮的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等。

这些附属器有时会向腔外突出而形成结节,或向腔内呈乳头状突起。

治疗皮样囊肿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

由于皮样囊肿的囊壁较厚,并且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所以手术时需要彻底切除,以避免复发。

同时,手术后也需要注意伤口的护理,避免感染。

表皮样囊肿,也被称为角质囊肿、漏斗部囊肿或表皮包涵囊肿,是一种可以压缩但没有波动性的囊肿型肿块,直径可以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

部分表皮样囊肿为原发性,即病因不明。

部分起源于破坏的毛囊结构或外伤植入性上皮。

表皮样囊肿可发生于皮肤的任何部位,但以面部和躯干上部更为常见。

皮损为界限清楚的结节,临床上可见一中央孔,代表了该囊肿所起源的毛囊。

微小表浅的表皮样囊肿称为粟丘疹。

通常无症状,挤压可挤出具有难闻气味的囊内容物。

囊壁破裂或继发感染可导致剧烈的疼痛性炎症反应。

组织病理学检查:皮样囊肿:囊肿为单房,囊壁较厚,类似完整或不甚完整的皮肤结构,含有表皮附属器结构如毛囊、皮脂腺、汗腺等。

表皮样囊肿:囊壁较薄,主要由复层鳞状上皮构成,内部为角质样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在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上有所不同。

皮样囊肿起源于外胚层细胞,而表皮样囊肿则可能起源于破坏的毛囊结构或外伤植入性上皮。

因此,在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加以区分。

查找编码:表皮样囊肿查:囊肿皮肤:表皮,表皮样L72.0例如:躯干皮下囊肿:L72.000X002头颈部皮下囊肿:L72.000X003手术操作编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损或组织其他局部切除术或破坏术:86.3皮样囊肿按照肿瘤编码规则,部位编码+形态学编码例如:手部的的皮样囊肿形态学编码:皮样(囊肿)(M9084/0)-另见肿瘤,良性部位编码:查肿瘤表肿瘤-皮肤--手D23.6编码:D23.6 上肢(包括肩)皮肤良性肿瘤M9084/0 皮样囊肿手术操作编码:皮肤和皮下组织的病损或组织其他局部切除术或破坏术:86.3。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与畸胎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与畸胎瘤

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与畸胎瘤本文由山东省医学影像学研究所刘强、山东省交通医院马艳红提供。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表皮样囊肿(epidermoid cyst)表皮样囊肿是一种颅内良性肿瘤,因其肉眼下色泽洁白带有珍珠光泽,也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是由于皮肤表皮细胞碎片在异位所生成的囊肿,故又名上皮囊肿。

发生在颅内的表皮样囊肿由神经管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占颅内肿瘤的2~3%,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

临床特征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

年龄分布很广,以20~50岁多见。

颅内的表皮样囊肿根据其部位分为硬膜内型(约90%)和硬膜外型(10%),硬膜内型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前者可见于脑室和脑实质内,以第四脑室、侧脑室前角和脑实质内常见,后者常见于桥小脑角区,其次为鞍旁、中颅窝等。

硬膜外型少见。

颅内表皮样囊肿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先天性颅内表皮样囊肿为异位胚胎残余的外胚层组织,在妊娠3~5周时,即神经沟形成神经管时,来源于神经峭的外胚层细胞的包涵物在神经管内发生残留,这些残留物成为日后发生表皮样囊肿的病理根源,随着不断有细胞角化脱落形成瘤内容物,使肿瘤逐渐增大,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

获得性颅内表皮样囊肿较少见,主要是由外伤及医疗操作如腰穿及鞘内注射引起本病,认为其是由于皮肤表皮细胞碎片异位所生成的囊肿。

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多发生在髓外硬膜内,约1/3发生在髓内,少数发生于硬脊膜外。

以腰骶部多见。

临床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桥小脑角区的肿瘤可出现三叉神经痛,后颅窝肿瘤主要为小脑症状,鞍区和中颅窝肿瘤可表现为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等,椎管内的肿瘤多表现为腰部疼痛、运动障碍和膀胱、直肠功能障碍。

病理表现表皮样囊肿于胚胎3~5周神经管闭合期时上皮组织移置于神经管内发展而成,囊肿通过不断的上皮细胞脱屑转变成角质和胆固醇结晶而逐渐长大。

组织学上,表皮样囊肿由内层层状的鳞状上皮和外层的纤维囊构成。

肿瘤质地柔软,外形类似珍珠,故也称“珍珠瘤”。

口腔颌面外科学综合测试卷七及答案

口腔颌面外科学综合测试卷七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6分)1.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的主要区别是:A。

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B。

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无皮肤附件结构C.表皮样囊肿的囊壁中有皮肤附件结构D。

皮样囊肿不含有角化物E。

表皮样性囊肿不含有角化物【答案】B2。

甲状舌管囊肿好发部位是颈中线的:A。

舌根部B.舌骨下部C.舌骨上、下部D。

舌骨上部E.胸骨切迹上【答案】C3.为防止甲状舌管囊肿或瘘的术后复发,手术应:A.完整摘除囊肿B。

追踪瘘管到舌骨表面结扎C.囊肿在舌骨表面剥离干净D。

切除囊肿及舌骨中段,并妥善处理舌骨以上部分E。

以上都不对【答案】D4.属于牙源性囊肿的是:A.球上颌囊肿B.始基囊肿C。

鼻唇囊肿D。

上颌正中囊肿E。

鳃裂囊肿【答案】B5.始基囊肿属于:A。

胚胎性软组织囊肿B。

潴留囊肿C。

牙源性囊肿D。

面裂囊肿E.血外渗性囊肿【答案】C6.造釉细胞瘤的好发部位是:A。

下颌前牙区B.上颌后牙区C。

上颌前牙区D。

下颌体及下颌角部E.下颌骨升支部【答案】D7。

下述哪种囊肿发生呼吸道感染后囊腔可以迅速增大:A。

皮样囊肿B。

舌下腺囊考试,大收集整理肿C。

鳃裂囊肿D。

鼻腭囊肿E.甲状舌管囊肿【答案】C8.哪种脉管瘤听诊可有吹风样杂音:A。

毛细管型血管瘤B.海绵型血管瘤C。

蔓状血管瘤D.淋巴血管瘤E。

淋巴管瘤【答案】C9。

下列肿瘤哪一个的体位移动试验是阳性:A。

囊性淋巴管瘤B.海绵状血管瘤C。

鳃裂囊肿D。

毛细血管型血管瘤E。

舌下腺囊肿【答案】B10。

以下哪种肿瘤仅发生于颌骨A.成釉细胞瘤B。

巨细胞瘤C.骨化性纤维瘤D.骨瘤E。

以上均不是【答案】A/E11。

以下关于牙龈瘤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女性多见,与内分泌有关B。

可以破坏牙槽骨壁C.病变涉及的牙齿需要拔除D。

病变涉及的骨膜及邻考,试大收集整理近骨组织需要去除E.可自行消退【答案】E12。

行单纯刮治术后易复发的颌骨囊肿是:A.根端囊肿B。

角化囊肿C.始基囊肿D.含牙囊肿E。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与钙化上皮瘤的鉴别诊断本文选自《ken2dna的微博》在临床工作中,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皮脂腺囊肿,以及钙化上皮瘤在临床上临床医生几乎都是下粉瘤的临床诊断,对于病理医师的鉴别诊断非常重要。

因为在肉眼上都是一个囊性肿物,切口内容物几乎都是豆腐渣样,所以对于病理医师来讲,镜下的鉴别要点非常重要。

第一,表皮样囊肿,肉眼上内容物几乎是豆腐渣样物,发生的部位以头面部比较多见,镜下看注意囊壁几乎是由表皮的结构所构成,没有真皮的成分及附属器。

内容物虽然肉眼上看是豆腐渣样物,但实际上为角化物。

第二。

皮样囊肿:内容物肉眼上看几乎也是豆腐渣样物,乳白色物等等,注意镜下的要点,构成囊壁的成分除了有表皮的成分之外,还有真皮的结构,比如说汗腺,毛囊,等等。

构成囊壁的成分既有表皮的成分也有真皮的成分。

第三:皮脂腺囊肿:发生在头面部比较多见,囊内容物多为皮脂,肉眼上看也是想豆腐渣样物,但是以皮脂的成分为主,镜下鉴别要点,构成囊壁的成分为为表皮及真皮内可见灶性分布的皮脂腺细胞成团分布。

数量偏多。

第四:钙化上皮瘤:在临床上临床医生也多诊断为粉瘤,内容物也被多为描述豆腐渣样,实际上钙化物较多。

此瘤经常位于深部的皮肤组织,臀部多见,形成一个囊肿样肿物,镜下可以看见囊肿在皮下真皮当中,囊内容物以钙化物角度,在囊壁周边分布着比较多的比较蓝染的嗜碱性细胞,及影细胞,影细胞由嗜碱性细胞转化而来。

此为诊断要点。

建议临床医生在写报告单的时候把囊肿的部位及与周边关系最好描述清楚,有助于帮助病理医生要根据这些囊肿的部位及镜下特点可以鉴别诊断。

每日一题下述乳腺病变中,哪种虽然性质上为良性、但却缺乏肌上皮衬覆?A.导管内乳头状瘤;B.微腺型腺病;C.放射状瘢痕;D.硬化性腺病;E.管状腺瘤。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辅导:皮样、表皮样囊肿病例分析要点

口腔实践技能考试辅导:皮样、表皮样囊肿病例分析要点

一、诊断要点
1.多见于儿童及青年。

2.皮样囊肿好发于口底、颏下等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眼睑,额等部位。

3.生长缓慢,呈圆形。

4.囊肿扪诊时有面团样感觉。

5.一般无自觉症状。

皮样囊肿常位于黏膜或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肌肉之间,下颌舌骨肌上的囊肿,可以使舌体抬高,影响语言、吞咽和呼吸。

二、鉴别诊断
1.甲状舌管囊肿
好发于舌骨上下,肿物呈圆形,质软,可随吞咽及伸舌动作而移动,穿刺可抽出透明或微混浊的黄色液体可鉴别。

2.舌下腺囊肿
多数舌下腺囊肿偏一侧,囊肿呈浅紫蓝色,扪之柔软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黏稠蛋清样液体。

三、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室,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附近,如 鞍区。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第19页
• 组织成份:
表皮样囊肿内含有胚胎外胚层结构,所 以其内不含皮肤附件;皮样囊肿含有胚胎 中胚层和外胚层结构,所以其内含有毛发、 皮脂腺、汗腺等起源于中胚层结构。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第20页
影像学表现
• 密度或信号:表皮样囊肿靠近于水样密度 或信号;皮样囊肿内脂肪含 量高于表皮样囊肿,所以CT 值低于表皮样囊肿,MRI上表 现为脂肪信号。 表皮样囊肿信号或密度较均 匀,而皮样囊肿因其内含有毛 发等,多不均匀。
后颅窝中线脑干前方 鞍内或/ 和鞍上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第18页
三、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判别
• 发病率:表皮样囊肿较皮样囊肿常见。 • 性别:表皮样囊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皮样囊肿
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 • 年纪:表皮样囊肿以20~50岁多见,皮样囊肿以
20岁以下多见。 • 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第四脑
第17页
颅内囊肿部位特征
脉络丛囊肿
• 扩充血管周围间隙
室管膜囊肿 松果体囊肿 蛛网膜囊肿 胶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肠源性囊肿 颅颊裂(Rathke 裂)囊肿
两侧侧脑室脉络丛
基底节下部、中脑
侧脑室 松果体区 中颅凹颞极前方 第三脑室顶壁前端 桥小脑角池-四室-蝶鞍周围
• 中线鞍区、鞍旁区 及鼻额区
• MRI:皮样囊肿T1WI为高信号,T2W多为灰信 号。皮样囊肿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 有短T1和等T2脂肪信号。脂肪抑制像脂肪 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如肿 瘤破裂进入脑室内可形成“脂肪-脑脊液” 平面。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第16页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不太寻常的“小包包”,其中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虽然它们名字听起来有些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少的区别。

先来说说表皮样囊肿。

这是一种由于皮肤表皮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而形成的囊肿。

简单理解,就好像是表皮细胞在不该聚集的地方聚集成了一团。

它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很多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甚至是阴囊等地方。

表皮样囊肿通常是一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肿物,摸起来质地比较柔软,有的时候还能感觉到它在皮肤下面滑动。

从外观上看,它的皮肤表面一般是正常的,没有明显的红肿或者疼痛。

但是,如果这个囊肿受到了感染或者挤压,那就可能会引起疼痛、红肿,甚至会有脓液流出。

那表皮样囊肿是怎么形成的呢?这可能和多种因素有关。

比如,皮肤受到了创伤,表皮细胞就有可能趁机进入到皮肤深层,然后慢慢形成囊肿。

另外,有些先天性的因素也可能导致表皮样囊肿的出现。

再讲讲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的形成和表皮样囊肿不太一样。

它是在胚胎发育时期,由于某些组织没有正常分化和融合而形成的。

皮样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中线部位,像眼眶周围、鼻梁、枕部等地方。

皮样囊肿的质地一般比较坚韧,和表皮样囊肿相比,它的活动度可能没那么好。

从外观上看,皮样囊肿的表面皮肤也大多是正常的。

在诊断这两种囊肿的时候,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再结合一些检查手段,比如 B 超、CT 等来进行判断。

B 超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的大小、形态、内部结构等情况。

CT 则能够更清楚地显示囊肿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治疗,如果囊肿比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医生可能会建议先观察,定期复查。

但如果囊肿比较大,或者已经引起了疼痛、感染等症状,那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了。

手术的目的就是把囊肿完整地切除掉,以防止它再次复发。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小心操作,尽量避免囊肿破裂。

因为一旦囊肿破裂,里面的内容物就可能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增加手术的难度和风险。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医学领域,囊肿是一种常见的病变,而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其中的两种类型。

虽然它们名字相似,但在很多方面却存在着差异。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这两种囊肿。

首先,我们来看看表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角质囊肿,多是由于皮肤表皮细胞植入皮下生长而形成。

它可以发生在身体的许多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臀部等。

其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外伤,比如刺伤、划伤等,导致表皮细胞植入到深层组织;还有的可能是先天性的因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异常导致表皮细胞残留并发展成囊肿。

表皮样囊肿通常表现为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肿物,质地柔软或稍硬,表面光滑,边界清晰。

肿物的大小不一,小的可能只有几毫米,大的则可能达到数厘米。

在触摸时,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但如果囊肿发生感染或破裂,就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

从外观上看,表皮样囊肿的囊壁比较薄,里面充满了角质样的物质,这些物质看起来就像白色的豆腐渣。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囊壁由复层鳞状上皮组成,没有皮肤附属器,比如毛囊、皮脂腺等。

诊断表皮样囊肿,医生通常会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以及体征进行初步判断。

然后,可能会借助一些检查手段来进一步明确诊断,比如B 超、CT 等影像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囊肿的位置、大小、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对于表皮样囊肿的治疗,一般来说,如果囊肿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症状,可以先观察,定期复查。

但如果囊肿较大,或者出现了感染、疼痛等症状,就需要进行治疗。

治疗的方法主要是手术切除。

手术时,医生会尽量完整地切除囊肿及其囊壁,以防止复发。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是一种先天性的囊肿,起源于胚胎时期遗留的外胚叶组织。

它多发生在眼眶周围、囟门、枕部等中线部位。

皮样囊肿的形成与表皮样囊肿有所不同。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外胚叶组织未能正常迁移和分化,而是遗留在了特定的部位,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组织逐渐形成了囊肿。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科普讲座PPT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科普讲座PPT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外科切除
如果囊肿引起疼痛、感染或美观问题,医生 可能会建议进行外科切除。
手术通常是安全且有效的,能彻底去除囊肿 。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药物治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疗感 染或消炎。
药物治疗通常用于辅助治疗,而非根治。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保持口腔卫生
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降低囊肿发生的风险。
定期刷牙和使用牙线是基本的口腔护理措施。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牙医可以帮助发现并监测囊肿的变化。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 ,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整体健康,从而降低疾病 的风险。
早期诊断
了解相关知识有助于患者及早识别症状,从 而及时就医。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避免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
如何诊断这些囊肿?
如何诊断这些囊肿?
临床检查
专业医生会通过口腔内视镜检查及触诊来判断囊 肿的性质。
根据囊肿的外观和位置,医生可初步判断其类型 。
如何诊断这些囊肿?
影像学检查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X光、CT或MRI等影 像学检查。
谢谢观看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科 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皮样、表皮样囊肿? 2. 为什么要了解这些囊肿? 3. 如何诊断这些囊肿? 4.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5.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什么是皮样、表皮样囊肿?
什么是皮样、表皮样囊肿?
定义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是两种常见的良性肿瘤, 通常出现在口腔和颌面部。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鉴别诊断
• 而较小的皮样囊肿破裂后,囊内脂肪外溢, 囊体塌陷萎缩,只显示病变周围的脂肪滴 而未见囊肿。
MRI表现
• 脂肪滴的位置取决于脑脊液动力学、重力 作用、局部有炎症反应及粘连的情况,而 一旦脂肪滴进入蛛网膜下腔则移动困难, 可并发脑积水。
• 通过病理与MRI对照发现高信号均位于胆固 醇堆积区域用。
MRI表现
额和头顶等部。ຫໍສະໝຸດ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而发生于颅内的表皮样囊肿,又称珍珠瘤 或胆脂瘤,是脑内发病率较低的良性肿瘤。
• 因为血供稀少,生长缓慢。颅内的表皮样 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其次为鞍区、大 脑纵裂、脑室内和颅骨板障等。
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
• 颅内表皮样囊肿有“钻缝匍行”的生长特 点。桥小脑角或鞍旁区者常沿蛛网膜下腔 蔓延生长,占位效应轻微,常没有周围水 肿。
• ②癫痫持续状态,癫痫发作导致颅内缺血 缺氧,颅内压增高。囊内压增加以致破裂。
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可由先天性或后天性原因造成: ①来自由表皮分化的外胚叶残留组织;
• ②毛囊、皮脂腺导管的阻塞; • ③皮肤损伤或手术所致,由上皮植入引起,
故又称植入性囊肿。
表皮样囊肿
• 生长缓慢。一般无特殊症状;恶变较少。 镜下病理见囊壁为薄层鳞状上皮,角化层 向腔面,表皮细胞受压变扁。
颅内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的 鉴别诊断
发病机制与病理
•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均为胚胎发育时期 遗留于组织中的上皮发展形成的囊肿。
皮样囊肿
• 皮样囊肿囊壁较厚,由皮肤及皮肤附属器 (如汗腺、毛囊等)组成。
• 囊腔内有脱落的皮脂腺、上皮细胞、毛发 和汗腺等结构。
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也可由于后天各种原因(如损伤、 手术等)使上皮细胞植入皮下生长而形成。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

表皮样囊肿与皮样囊肿临床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

临床医学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临床影像表现、发病机制及影像学特征
表皮样囊肿
一、CT影像表现
(一)呈均匀或不均匀的低密度改变,CT值0~15HU,边缘清楚。

(二)两种形态为扁平型和团块型。

扁平型形态不规则,肿瘤沿蛛网下腔蔓延。

团块型多位于硬膜外,呈球形,为混杂密度。

(三)肿瘤可有钙化,但不常见,多位于囊壁上,也可在囊内。

(四)脑桥小脑角池、环池、四叠体池肿瘤可致脑干受压、变形。

(五)增强扫描时病灶不强化,偶见边缘轻度弧形增强。

二、MR影像表现
(一)鞍上池或桥小脑角池类圆形或不规则病变,边缘锐利。

(二)T1加权绝大部分为均匀的低信号,少数由于瘤体内含液态胆固醇或出血而呈高信号影。

T2加权呈明显的、均匀一致高信号影,高于脑脊液信号;DWI可见高信号。

(三)肿瘤包膜于T1加权呈中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影。

(四)增强检查无强化效应。

皮样囊肿
一、CT影像表现
平扫肿瘤呈球形低密度,边缘锐利,CT值低于脑脊液,但高于脂肪密度,看不到囊壁,无强化效应。

二、MRI影像表现
(一)皮样囊肿呈囊状,边界清楚,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 亦为高信号,但信号强度较低。

(二)脂肪抑制像可见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部分囊壁可见强化。

皮样囊肿破裂后,病灶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蛛网膜下腔或脑室内可见脂肪信号影,脑室内脂液界面可见化学位移伪影。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病人的护理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病人的护理
接受囊肿切除手术的患者需要在术后特别护 理,以防止感染和促进愈合。
术后护理包括伤口清洁和监测。
何时进行护理?
何时进行护理?
定期检查
建议患者定期进行口腔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囊肿 的变化。
通常每六个月进行一次检查。
何时进行护理?
症状出现时
如出现疼痛、红肿、流脓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
这些可能是感染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适当的口腔卫生有助于预防感染。
在哪里进行护理? 术后环境
术后患者应选择安静、清洁的环境进行恢复 ,避免感染。
术后护理环境应保持通风和清洁。
如何进行护理?
如何进行护理?
日常护理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定期刷牙和使用漱 口水。
良好的口腔卫生可以减少感染风险。
如何进行护理?
饮食注意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均衡饮食以增强免 疫力。
何时进行护理?
术后护理
术后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通常包括伤口 的清洁和换药。
术后护理对于防止并发症至关重要。
在哪里进行护理?
在哪里进行护理? 医疗机构
患者应在医院或专科门诊进行定期检查和治 疗。
确保选择专业的口腔颌面外科医生进行管理 。
在哪里进行护理? 家庭护理
患者在家中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刺激 囊肿的食物。
多摄入水果和蔬菜,有助于康复。
如何进行护理?
关注心理健康
囊肿可能对患者心理造成影响,适时进行心理疏 导。
心理支持对患者的整体健康同样重要。
谢谢观看
这些囊肿通常是良性的,但需要监测和处理。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病因
皮样囊肿多由皮肤细胞和皮脂腺细胞异常增生引 起,表皮样囊肿则与表皮细胞的异常生长有关。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在我们的身体里,有时会出现一些不太寻常的“小包包”,其中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就是比较常见的两种。

虽然它们名字听起来有点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不少的区别。

今天,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两种囊肿。

先来说说表皮样囊肿。

这玩意儿通常是由于皮肤表面的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

想象一下,就好像是一群调皮的细胞,不听指挥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小小的“集体”。

表皮样囊肿可以出现在身体的各个部位,比如头皮、面部、颈部、背部等等。

它的外观一般是圆形或者椭圆形的,摸起来有点像个小珠子,质地比较柔软。

表皮样囊肿的形成原因有很多。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皮肤受到了损伤,比如刺伤、划伤,导致表皮细胞趁机钻到了皮肤下面,然后开始“生根发芽”。

还有的时候,可能是先天就有的,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表皮细胞跑错了地方,结果就形成了囊肿。

从症状上来看,如果表皮样囊肿比较小,可能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只是在皮肤上能摸到一个小小的凸起。

但如果它长大了,或者发生了感染,那就可能会引起疼痛、红肿,甚至还可能会有脓液流出。

这时候,可就不能掉以轻心了,得赶紧去看医生。

接下来,咱们再看看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虽然名字相似,但在很多方面还是不太一样的。

皮样囊肿的形成和胚胎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胚胎发育的过程中,一些皮肤组织没有正常分化,而是被困在了身体的某个部位,就形成了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通常出现在身体中线的部位,比如眼眶周围、鼻部、枕部、胸骨前等等。

它的质地一般比表皮样囊肿要硬一些,形状也不太规则。

而且,皮样囊肿里面的内容物也更加复杂,除了有表皮细胞,还可能有毛发、皮脂腺、汗腺等组织。

在症状方面,如果皮样囊肿比较小,同样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

但随着它的生长,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相应的症状。

比如,如果长在眼眶周围,可能会影响视力;如果长在鼻部,可能会导致鼻塞等问题。

对于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诊断,医生通常会通过触摸、观察囊肿的外观、位置等进行初步判断。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科普讲座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科普讲座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定期口腔检查
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和处理潜在问 题。
医生可以在检查中识别出可能的囊肿。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避免外部伤害
尽量避免口腔和颌面部的外部创伤,减少囊肿形 成的风险。
例如,避免不良的口腔习惯,如抓咬等。
谢谢观看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 肿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2. 为什么会形成这些囊肿? 3. 如何识别这些囊肿? 4.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5. 如何预防这些囊肿的发生?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 皮样囊肿?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定义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是两种常见的囊性病变, 通常出现在口腔和颌面部。
皮样囊肿包含皮肤附属物,而表皮样囊肿则由表 皮细胞构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类型
主要包括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以及其他相关囊 肿。
这些囊肿可能在颌面部、下颌或颊部等不同位置 出现。
什么是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
病理机制
这些囊肿通常由皮肤细胞异常增生、阻塞或发育 不良引起。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可能在囊肿的形成中发挥作 用。
这些检查能提供囊肿的大小、形态和位置的重要 信息。
如何识别这些囊肿?
组织学检查
取样进行病理检查可明确囊肿的组织成分。 通过组织学检查可以排除恶性病变的可能性。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观察与随访
对于无症状且较小的囊肿,通常采取观察和定期 随访的方式。
定期检查有助于监测囊肿的变化情况。
如何治疗这些囊肿?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怎样治疗?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怎样治疗?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怎样治疗?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的治疗方法,治疗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常用的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应该吃什么药。

*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怎么治疗?
*一、西医
手术治疗,手术预防感染用药5~7日。

皮样、表皮样囊肿为良性肿物,其与周围组织间有很明显的界限,所以手术很容易摘出,手术创伤很小,且本病非手术治疗无效,所以一旦诊断确立,应予手术治疗,切勿使用放疗或化疗,更不宜使用民间一些不明成份的药物内服外敷,少数并发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行手术治疗。

治愈标准
1、治愈:囊肿完整摘除,创口基本愈合;
2、好转:治疗后,囊肿尚有残留;
3、未愈:并发感染者行抗炎治疗或切开引流后,感染症状有好转,但未手术摘除囊肿。

*温馨提示:上面就是对于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怎么治疗,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内
容介绍,更多更详尽的有关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方面的知识,请关注疾病库,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口腔颌面部皮样、表皮样囊肿”找到更多扩展资料,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像学表现
• MRI:皮样囊肿T1WI为高信号,T2W多为灰信 号。皮样囊肿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 有短T1和等T2脂肪信号。脂肪抑制像脂肪 高信号消失。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如肿 瘤破裂进入脑室内可形成“脂肪-脑脊液” 平面。
CT:病变位于 中线左侧鞍上区, 呈低密度,囊壁 可见钙化。
MRI:病变内信 号不均匀,呈高 低混杂信号,因 肿瘤破裂大脑外 侧裂和环池内可 见脂肪进入。
病理特征
• 皮样囊肿内含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是起 源于胚胎早期的外胚层,是在妊娠3~5周时 外胚层表面与神经管分离不全,而包埋于神 经管内,出生后则形成胚胎类肿瘤。 • 肿瘤多呈圆形或卵圆形,边界清楚,囊壁 厚,内容物为黄白色,除有皮肤结构外, 还有大量水分和油脂,少数有钙化。
影像学表现
• CT:皮样囊肿多表现为卵圆形、圆形不均 匀低密度肿块,边缘清楚,由于含有大量 脂肪,CT值更低,在-20~80Hu,有时可有 钙化呈混杂密度影,可合并皮毛窦。 增强 扫描肿瘤无强化。
临床特征
• 男性发病略多于女性,男女之比为1.2:1。 • 年龄分布很广,以20~50岁多见。 • 颅内的表皮样囊肿根据其部位分为硬膜内 型(约90%)和硬膜外型(10%)。硬膜 内型分为脑内型和脑外型,前者可见于脑 室和脑实质内,以第四脑室、侧脑室前角 和脑实质内常见,后者常见于桥小脑角区, 其次为鞍旁、中颅窝等。硬膜外型少见。
三、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的鉴别
• 发病率:表皮样囊肿较皮样囊肿常见。 • 性别:表皮样囊肿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皮样囊肿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别。 • 年龄:表皮样囊肿以20~50岁多见,皮样囊肿以 20岁以下多见。 • 部位:表皮样囊肿好发于桥小脑角区和第四脑 室,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附近,如 鞍区。椎管内两者发病部位相似。
MRI:为同一病人术后6个月复发,病变在侧脑室前角 也出现了病变。
二、皮样囊肿 (dermoid cyst)
皮样囊肿与表皮样囊肿一样,与原始神 经管闭合期间组织成分移行异常有关,较 表皮样囊肿更加少见,约占颅内肿瘤的1%。
临床特征
•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 •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少年所见(20岁 以下)。 • 颅内皮样囊肿好发于中线及中线旁,颅内最 常见于后前颅窝及鞍旁。头痛、呕吐、癫 痫为常见临床表现。 • 椎管内皮样囊肿以胸腰段、圆锥和马尾部 多见,以腰部疼痛、下肢无力和小便功能 障碍为常见症状。
表皮样囊肿和皮样囊肿 epidermoid cyst and dermoid cyst
一、表皮样囊肿
(eoidermoid cyst)
表皮样囊肿又称为胆脂瘤或珍珠瘤, 是先天性生长缓慢的良性肿瘤,是神经管 闭合期间外胚层细胞移行异常所致,其发 病率甚低,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1.39%, 占颅内肿瘤的2~3%。
病理表现
• 表皮样囊肿于胚胎3~5周神经管闭合期间上皮组 织移置于神经管内发展而成,它通过进行性脱屑 而生长,由细胞脱屑、角质素和胆固醇组成。 • 表皮样囊肿由内层层状的鳞状上皮和外层的纤维 囊构成。肿瘤质地柔软,有包膜,囊液内因含有角 蛋白和胆固醇,呈白色蜡样结构。由于其外形呈 颗粒状,似珍珠,故又名“珍珠瘤”。肿瘤内不含皮 肤附件如毛发、汗腺等。
临床特征
椎管内的表皮样囊肿多发生于髓外硬膜 内,约1/3的发生于髓内,少数发生于硬脊 膜外。以腰骶部多见。
临床特征
• 临床症状与肿瘤所在部位有关,桥小脑角 区的肿瘤 主要为三叉神经痛,后颅凹肿瘤 可出现小脑症状,鞍区和中颅凹的肿瘤可 表现为视力障碍和视野缺损等,椎管内的 肿瘤多表现为腰部疼痛、运动障碍和膀胱、 直肠功能障碍。
影像学表现
• CT:肿瘤密度较为均匀,形态不规则,CT 值近似于脑脊液在-20~12Hu之间,造影增强 后无强化,当肿瘤内含有较多角蛋白或有钙 化及出血时,可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其周围有 肉芽肿形成时,病灶可有环状强化。 如肿瘤破裂进入脑室内可形成“脂肪-脑脊 液”平面。
影像学表现
• MRI:信号接近于脑脊液信号,T1加权像 上呈略高于脑脊液的均匀低信号,其内布满 细小颗粒样物质,T2加权像上呈均匀高信号, 随TE时间的延长信号渐高,肿瘤内若伴有钙 盐沉着、陈旧出血时,信号变得极其复杂。 Gd-DTPA造影后多数肿瘤无强化,在有肉芽 肿形成、大血管包饶、周围组织胶样变性 及肿瘤恶变时,可出现强化。
• 组织成分: 表皮样囊肿内含有胚胎外胚层结构,因 此其内不含皮肤附件;皮样囊肿含有胚胎 中胚层和外胚层结构,因此其内含有毛发、 皮脂腺、汗腺等起源于中胚层的结构。
影像学表现
• 密度或信号:表皮样囊肿接近于水样密度 或信号;皮样囊肿内的脂肪含 量高于表皮样囊肿,因此CT 值低于表皮样囊肿,MRI上表 现为脂肪信号。 表皮样囊肿的信号或密度较均 匀,而皮样囊肿因其内含有毛 发等,多不均匀。
影像学表现
• 囊壁:皮样囊肿囊壁较表皮样囊肿厚,两 者均可出现钙化。 • 强化:两者一般均无强化,当有感染出现 肉芽组织时可见囊壁的强化。 • 其他:表皮样囊肿常可向邻近网膜下腔蔓 延生长,有钻孔趋向。皮样囊肿可 出现皮毛窦。
钻缝样生长,包绕神经和血管 循邻近脑沟、裂、池“塑形性” 生长。
CT:中颅窝占位性病变,病变形态不规则,其内以低密度为主,夹杂等密 度,病变向鞍上池延伸
MRI:肿瘤位于海绵窦区域,在T1WI上病变呈低信号,在T2WI上病变呈 高信号,边缘较清晰,大小约4.0 × 3.5 × 3 cm,并且病变通过Mecke壁有钙化
颅内囊肿的部位特征
脉络丛囊肿 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 室管膜囊肿 松果体囊肿 蛛网膜囊肿 胶样囊肿 表皮样囊肿 皮样囊肿 肠源性囊肿 颅颊裂(Rathke 裂)囊肿 两侧侧脑室脉络丛 基底节下部、中脑 侧脑室 松果体区 中颅凹颞极前方 第三脑室顶壁前端 桥小脑角池-四室-蝶鞍周围 中线的鞍区、鞍旁区及鼻额区 后颅窝中线脑干前方 鞍内或/ 和鞍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