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角三角函数(2)ppt
合集下载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件)九年级数学下册(北师大版)
c
sin
A
=
∠A的对边
斜边
斜边
a =c
b
A
c
cos
A
=
∠A的邻边
斜边
=
b c
斜边
b邻 A 边
谢谢~
B1 A1
B2 A1
B1 A1
B2 A1
B1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A1B1上的位置呢?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B2
(4)如果改变梯子A1B1的倾斜角的大小呢?
由此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C1 C2
A1
探究新知
(1)Rt△B1A1C1 ∽ Rt△B2A1C2.
(2)相等
∵ Rt△B1A1C1 ∽ Rt△B2A1C2,
=
a c
tan A a a c sin A b c b cos A
若∠A+∠B=90°;一个 锐角的正弦等于它余角的余 弦,sinA=cosB;一个锐角的 余弦等于它余角的正弦;
cosA=sinB.
探究新知
锐角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1)同一个角:①商的关系:tanA= sin A ;②平方
关系:sin2A+cos2A=1.
A
B
斜边
∠A的对边
┌ ∠A的邻边 C
结论: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么∠A的对边与 斜边的比, ∠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也随之确定.
探究新知
核心知识点一: 正弦、余弦的定义
想一想:如图.
(1)直角三角形A1B1C1和直角三角形A1B2C2有什么关系?
(2)A1C1 和 A1C2 有什么关系? B1C1 和 B2C2 呢?
探究新知
• 定义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sinA,cosA是在直角三角形中定义的,∠A是锐角(注意数形结合,构 造直角三角形). 2.sinA,cos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分别表示∠A的正弦,余弦 (习惯省去 “∠”号). 3.sinA,cosA 是一个比值,是直角边与斜边之比.注意比的顺序
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PPT课件(沪科版)
这里的tan42°是多少呢?
A
42°
D
C
1.6m
E
20m
B
新知探究
一 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求sin18°. 第一步:按计算器 si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8,按 = 键. 屏幕显示结果sin18°=0.309 016 994 (也有的计算器是先输入角度再按函数名称键)
新知探究
∠A=78°19′58″
∠B=41°23′58″
随堂小测
2.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tan75°﹥tan48°﹥tan15° B. tan75°﹤tan48°﹤tan15° C. cos75°﹥cos48°﹥cos15° D. sin75°﹤sin48°﹥sin15°
2.求 tan30°36'.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分值36 (可以使用 D.M′S 键), 第三步:按=键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30.6°) 第三步:按=键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分析(1)题 的结果,你 能得出什么 猜想,你能 说明你的猜 想吗?
新知探究
归纳:在锐角三角函数中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数值. 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可以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3.在锐角三角函数中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A
42°
D
C
1.6m
E
20m
B
新知探究
一 用计算器求一个锐角的三角函数值
1.求sin18°. 第一步:按计算器 si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18,按 = 键. 屏幕显示结果sin18°=0.309 016 994 (也有的计算器是先输入角度再按函数名称键)
新知探究
∠A=78°19′58″
∠B=41°23′58″
随堂小测
2.下列各式中一定成立的是( A) A.tan75°﹥tan48°﹥tan15° B. tan75°﹤tan48°﹤tan15° C. cos75°﹥cos48°﹥cos15° D. sin75°﹤sin48°﹥sin15°
2.求 tan30°36'. 第一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分值36 (可以使用 D.M′S 键), 第三步:按=键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第二种方法: 第一步:按计算器 tan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30.6 (因为30°36'=30.6°) 第三步:按=键 屏幕显示答案:0.591 398 351
分析(1)题 的结果,你 能得出什么 猜想,你能 说明你的猜 想吗?
新知探究
归纳:在锐角三角函数中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数值. 2.已知锐角三角函数值,可以用计算器求其相应的锐角. 3.在锐角三角函数中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24.3.1锐角三角函数2
2 cos A 3 0.5 cos A
4 cos A 5 sin A cos A 4 5 tan A 2 cos A 3 sin A cos A 2 3 tan A
3 7
4 5 0.5 1.5 3 原式 2 3 0.5 3.5 7
1.sinA与cosA有何关系? tanA与cotA的关系?
2.tanA与sinA、cosA之间的关系: cotA与sinA、cosA之间的关系: 商的关系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4
探索一:sinA与cosA的平方和关系
证明
∵∠C=900
a b c
2 2
2
a sin A , c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执教人:李先贵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1
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sinA = cosA = tanA = cotA =
A的对边 斜边
A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A的邻边 A的对边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余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cotA与sinA、cosA间商的关系
cot A
1 tan A
sin A cos A . cos A sin A
cos A . sin A
a sin A , cos A b , tan A a , b c c sin A a b a c a cos A c c c b b
tan A cot A
B
cot A b . a
c a
┌
tan A cot A 1.
4 cos A 5 sin A cos A 4 5 tan A 2 cos A 3 sin A cos A 2 3 tan A
3 7
4 5 0.5 1.5 3 原式 2 3 0.5 3.5 7
1.sinA与cosA有何关系? tanA与cotA的关系?
2.tanA与sinA、cosA之间的关系: cotA与sinA、cosA之间的关系: 商的关系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4
探索一:sinA与cosA的平方和关系
证明
∵∠C=900
a b c
2 2
2
a sin A , c
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执教人:李先贵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1
锐角三角函数是如何定义的?
sinA = cosA = tanA = cotA =
A的对边 斜边
A的邻边 斜边
A的对边 A的邻边
A的邻边 A的对边
锐角A的正弦、余弦、和正切、余切统称∠A的三角函数
作者:李先贵(平昌县信义小学)
cotA与sinA、cosA间商的关系
cot A
1 tan A
sin A cos A . cos A sin A
cos A . sin A
a sin A , cos A b , tan A a , b c c sin A a b a c a cos A c c c b b
tan A cot A
B
cot A b . a
c a
┌
tan A cot A 1.
28.1锐角三角函数--余弦、正切ppt
AB 5
BC 3
例2 如图,在Rt△ABC中,∠C=90°,BC=2,
AB=3,求∠A,∠B的正弦、余弦、正切值. B
解:在RtABC中,
3
2
AC AB2 BC2 32 22 5,
A
C
sin A BC 2,cos A AC 5 ,tan A BC 2 2 5 .
AB 3
AB 3
∴ AB = 19.608 080 89≈19.61m 即旗杆的高度是19.61m.
练习:
使用计算器求下列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精确到 0.01)
(1)sin20°,cos70°; sin35°,cos55°; sin15°32′,cos74°28′;
(2)tan3°8′,tan80°25′43″;
新知探索:60°角的三角函数值
B
2
3
60.0
A
C
1
sin60°= A的对边 3
斜边
2
cos60°= A的邻边 1 斜边 2
tan60°= A的对边 3 A的邻边
30°、45°、60°角的正弦值、余弦值和正切 值如下表:
锐角a 三角函数
30°
45°
60°
sin a
1
2
3
2
2
2
cos a
3
2
1
28.1锐角三角函数(2)
——正弦 正切
复习与探究:
在 RtABC中, C 90
B 1.锐角正弦的定义
c
A
b
a
∠A的正弦:
s
inA
A的对边 斜边
BC AB
a c
C
2、当锐角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之 确定。此时,其他边之间的比是否也随之确定?为 什么?
中考数学第四单元三角形第22课时锐角三角函数2
.
[答案] (1) 2 (2)- 2 (3)2 (4) 3-1
4
2019/8/9
遇上你是缘分,祝你学业有成,金
6
榜题名。万事如意!开心每一天!
课前双基巩固
4.[九下 P85 复习题 28 第 11 题改编] 如图 22-1,折叠矩形 ABCD 的一边 AD,使点 D 落在 BC 边的 点 F 处.已知折痕 AE=5 5 cm,且 tan∠EFC=3.则
遇上你是缘分,祝你学业有成,金
12
榜题名。万事如意!开心每一天!
课堂考点探究
4.[2018·德州] 如图 22-4,在 4×4 的正方形方格图形中,小正方
形的顶点称为格点,△ ABC 的顶点都在格点上,则∠BAC 的正
弦值是
.
[答案]
5 5
[解析] 因为 AC=2 5,BC= 5,AB=5,
所以 AC2+BC2=AB2,所以∠ACB=90°, 所以 sin∠BAC=������������= 5.
B.
3 2
C.1 D. 3
6.在△ ABC 中,AB=2,AC=3,∠B=45°,则 sinC 的值是
.
[答案] 5.B
6.
2 3
2019/8/9
遇上你是缘分,祝你学业有成,金
9
榜题名。万事如意!开心每一天!
课堂考点探究
探究一 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命题角度】 (1)已知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直接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2)在网格中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例 1 [2019·原创] 如图 22-2,在 Rt△ ABC 中,∠BAC=90°,
∴BD=6 3.在 Rt△ ACD 中,tanA=3,CD=6,
4
28,1 锐角三角函数 第二课时-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人教版)
A. 3
12
B. 3
6
C. 3
3
D.
3 2
4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CAB=∠ACB, 过点B 作BE⊥AB 交AC 于点E. (1)求证:AC⊥BD; (2)若AB=14,cos∠CAB= 7 ,
8
求线段OE 的长.
(1)证明:∵∠CAB=∠ACB,∴), ∴cos α= 1 .
2
常见错解:∵方程2x
2-5x+2=0的解是x1=2,x2=
1 2
,
∴cos α=2或cos α= 1 .忽略了cos α (α 为锐角)
2
的取值范围是0<cos α<1.
易错点:忽视锐角三角函数值的范围而致错.
1 如图,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弦AD,BC 相交于点P, 如果∠DPB=α,那么 CD 等于( B )
∴ ▱ABCD是菱形.∴AC⊥BD.
(2)解:在Rt△AOB 中,cos ∠OAB= AO 7 ,AB=14,
AB 8
∴AO=
7 8
AB=
49 4
.
在Rt△ABE 中,cos ∠EAB= AB 7 ,
AE 8
AB=14,∴AE=
8 7
AB=16,
∴OE=AE-AO=16-
BC 5
C
(1)
解: AB AC2 BC2 22 32 13,
┌
所以
sin A BC
3
3
13 ,
sin B AC
2
2 13 ,
AB 13 13
AB 13 13
cos A AC 2 2 13 , AB 13 13
tan A BC 3 .
2022秋九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1锐角三角函数2正弦与余弦课件鲁教版五四制
19.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 y=nx+ 2(n≠0)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 y=mx (m≠0)在第一象 限内的图象交于点 A,与 x 轴交于点 B,线段 OA =5,C 为 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 sin ∠AOC=45.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
解:过点 A 作 AD⊥x 轴于点 D.∵sin ∠AOC=AODA=45,OA=5, ∴AD=4.则 DO= OA2-AD2=3. ∵点 A 在第一象限,∴点 A 坐标为(3,4).将 A(3,4)的坐标代入 y =mx ,解得 m=12,∴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 y=1x2.将 A(3,4)的坐 标代入 y=nx+2,解得 n=23,∴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为 y=23x+2.
cos A,所以 A 选项错误;因为 45°<∠A<90°,所
以∠B<45°,即∠A>∠B,所以 BC>AC,所以BACB
>AACB,即 sin A>cos A,所以 B 选项正确,D 选项
错误;tan A=ABCC>1,sin A<1,所以 C 选项错误.
12.已知x=cos α(α为锐角)满足方程2x2-5x+2=0,
13.【中考•潍坊】如图,点M是正方形ABCD边CD上 一点,连接AM,作DE⊥AM于点E,BF⊥AM于 点F,连接BE.
(1)求证:AE=BF; 解:证明:∵∠BAF+∠DAE=90°,∠ADE+ ∠DAE=90°,∴∠BAF=∠ADE. 在△ DEA 和△ AFB 中,∠∠ADDEEA==∠∠BAAFFB,,
(2)求△ABC的三边长.
解:∵△ABC 是直角三角形,∴sin A=ac. 将其代入 9c=25asin A,得 9c=25a·ac,∴9c2=25a2.
∴3c=5a.∴c=53a.∴b= c2-a2= 53a2-a2=43a. 将 b=43a,c=53a 代入 a+b=c+4,解得 a=6. ∴b=43×6=8,c=53×6=10,即△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6,8,10.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锐角三角函数的计算》PPT精品课件
9
8
1
观察计算的结果,当α增大时,角α的正弦值、余弦值、正切值怎样变化?
正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增大(或减小)
余弦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减小(或增大) 正切值随着角度的增大(或减小)而增大(或减小)
知识讲解
2.已知一个锐角三角函数的值求锐角的度数
例2 用计算器求下列各锐角的度数:(结果精确到1″) (1)已知cosα=0.5237,求锐角α; (2)已知tanβ=1.6480,求锐角β.
知识讲解
(2)在计算器开机状态下,按键顺序为
2ndF tan-1 1 . 6 4 显示结果为58.750 786 43. 即β≈58.750 786 43°.
80=
再继续按键: 2ndF
DEG
显示结果为58□45□2.83.
即β≈58°45‘ 3″.
知识讲解
例3 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AB=5,BC=4.
2.已知 sin232°+cos2α=1,则锐角α等于( A )
A.32°
B.58°
C.68°
D.以上结论都不对
3.用计算器验证,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D ) A.sin18°24′+sin35°26′=sin45° B.sin65°54′-sin35°54′=sin30° C.2sin15°30′=sin31° D.sin72°18′-sin12°18′=sin47°42′
2.求cos72°的值. 第一步:按计算器 cos 键,
第二步:输入角度值72, 第三步:输入 键, 屏幕显示结果为0.309 016 994.
即cos 72°=0.309 016 994.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1.1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件
函数转移或构建到特殊的直角三角形中,再借助数形结合求解.
合作探究
1.在△ABC中,∠C=90°,AC=BC,则sin A=
A=
1 .
,tan
合作探究
2.如图,在Rt△ABC中,∠C=90°,M是直角边AC上一点,
MN⊥AB于点N,AN=3,AM=4,求cos B的值.
合作探究
解:在Rt△AM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MN= − = ,
则sin∠ABC等于
.
合作探究
B等于(
A.
已知在Rt△ABC中,∠C=90°,若sin A=B )B. NhomakorabeaC.
,则sin
D.1
方法归纳交流 通常已知边的比值,不能直接求三角函数
值,可采用设辅助未知数“k”来解决.
合作探究
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1,sin
B= ,求菱形的边长.
是(
A )
A.
B.
C.
D.
2.在△ABC中,∠C=90°,cos
8 .
A= ,AB=10,则BC=
合作探究
=
在△ABC中,∠C=90°,AC=3,AB=5,则cos B
.
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P点坐标为(3,4),
则sin α=
,cos α=
.
合作探究
变式训练
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上,
∴cos
∠AMN= = ,
∵∠A+∠B=90°,∠A+∠AMN=90°,
∴∠B=∠AMN,
合作探究
1.在△ABC中,∠C=90°,AC=BC,则sin A=
A=
1 .
,tan
合作探究
2.如图,在Rt△ABC中,∠C=90°,M是直角边AC上一点,
MN⊥AB于点N,AN=3,AM=4,求cos B的值.
合作探究
解:在Rt△AMN中,由勾股定理可得MN= − = ,
则sin∠ABC等于
.
合作探究
B等于(
A.
已知在Rt△ABC中,∠C=90°,若sin A=B )B. NhomakorabeaC.
,则sin
D.1
方法归纳交流 通常已知边的比值,不能直接求三角函数
值,可采用设辅助未知数“k”来解决.
合作探究
如图,在菱形ABCD中,AE⊥BC于点E,EC=1,sin
B= ,求菱形的边长.
是(
A )
A.
B.
C.
D.
2.在△ABC中,∠C=90°,cos
8 .
A= ,AB=10,则BC=
合作探究
=
在△ABC中,∠C=90°,AC=3,AB=5,则cos B
.
如图,P是∠α的边OA上一点,且P点坐标为(3,4),
则sin α=
,cos α=
.
合作探究
变式训练
如图,△ABC的顶点都在正方形网格中的格点上,
∴cos
∠AMN= = ,
∵∠A+∠B=90°,∠A+∠AMN=90°,
∴∠B=∠AMN,
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课件
a2 b2 c2
A
sin A a ,sin B b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c
sin2 A sin2 B a 2 b 2 c c
a2 b2 c2
1
B
c
a
┌
b
C
1、300,450,600角的三角函数值 2、三角函数值的计算与应用
老师提示:
Sin2600表示 (sin600)2,
cos2600表示 (cos600)2, 其余类推.
1、 sin 12 sin 1为锐角
解:原式= sin 1 sin 1
sin 1 sin 1 0
2:已知tanA·tan20°=1 求∠A。
解:因为tanA·tan200=1 所以∠A=900-200=700
tan B 3:已知:
求∠A,∠B的度数。
3 2sin A
2
3 0,
2
解: tan B 3 2sin A 3 0
tan B 3 0,2sin A 3 0
即tan B 3,sin A 3 2
A 600 , B 600
4:已知2cos 2A-1=0,求∠A
解: 2 cos2 A 1 0 cos2 A 1 2 cos A 1 2 22 A 450
BcoCs=B6=,__则3__si_n_B_=.________, 5
C
5
A
2、在Rt△ABC中,∠C=900,
AB=3,BC=2,求tanA的值。
5
10 6
B
3
tan A 5 2
2
C
B
300角的各类三角函数值的探索
2
B
1
30°
A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十八章《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课件
在图中 ∠A的对边记作a ∠B的对边记作b ∠C的对边记作c
探究 情 境 探 究
如图,在Rt△ABC中,∠C
=90°,当锐角A确定时,
∠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就随
之确定,此时,其他边之
间的比是否也确定了呢?
为什么?
A
斜边c 邻边b
B 对边a
C
当锐角A的大小确定时,∠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A的对边与邻边的
B
cosA、tanB的值.
解:∵ sin A BC AB
6
AB BC6510 sinA 3
A
C
又 A C A2 B B2 C12 0 6 2 8
coAsAC4, tanB AC4
AB 5
BC 3
例题示范
变题: 如图,在Rt△ABC中,∠C=90°,cosA= 1 5 ,求
17
B
sinA、tanA的值.
28.1 锐角三角函数(第2课时)
复习回顾:
如图,在Rt△ABC中,∠C=90°,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
叫做∠A的正弦(sine),记住sinA 即
sinAA斜 的边 对边 ac
例如,当∠A=30°时,我们有
c 斜边
A
b
B
a 对边 C
sinAsin30 1 2
当∠A=45°时,我们有
sinAsin45 2 2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0<cos α <1,
A
tan α >0, sin2cos21
sin A co s B co s A sin B tan A 1
tan B
B
C
▪不习惯读书进修的人,常会自满于现状,觉得再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学习,于是他们不进则退。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 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2022年4月3日星期日2022/4/32022/4/32022/4/3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2022年4月2022/4/32022/4/32022/4/34/3/2022 ▪正确的略读可使人用很少的时间接触大量的文献,并挑选出有意义的部分。2022/4/32022/4/3April 3, 2022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华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24.锐角三角函数说课课件
3、猜想:当∠A为任意锐角时,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吗?你 会证明这个结论吗?如果用式子该如何表示?
4、概括: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互余两角的正弦和余弦之间的关 系。
5、讨论:互余两角的正切和余切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说说你的想法。
6、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结果,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本节重视倡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 在探索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反思,从而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成功 的乐趣。学习的内容不再以定论的情势呈现, 而是以问题的情势呈现,让学生紧紧环绕问 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体 验来主动建构。
2、让学生借助于两块三角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 义,分别求出30°,45°,60°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将交流结果填在表格中。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A
sinA
cosA
tanA
cotA
30°
45°
60°
[设计意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探索并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理 解并掌握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能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视察,分析,概括,推 理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锐角三角函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4章 第三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内容。锐角三角函数 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中存在的边角关系,它是解直角 三角形的重要根据之一,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考虑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较多,教材在 编写时有意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 生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的基础上进行的。
4、概括:引导学生自己概括出互余两角的正弦和余弦之间的关 系。
5、讨论:互余两角的正切和余切之间是否也存在这样的关系? 说说你的想法。
6、交流:让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结果,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
本节重视倡导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 在探索基础上组织交流,在交流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反思,从而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使 学生在自主探索中理解数学知识,体验成功 的乐趣。学习的内容不再以定论的情势呈现, 而是以问题的情势呈现,让学生紧紧环绕问 题情境,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思体 验来主动建构。
2、让学生借助于两块三角板,根据锐角三角函数的定 义,分别求出30°,45°,60°角的四个三角函数值。 (1)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计算。 (2)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将交流结果填在表格中。
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
A
sinA
cosA
tanA
cotA
30°
45°
60°
[设计意图]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意图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 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运用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探索并掌握30°,45°,60°角的三角函数值,理 解并掌握互余两角的三角函数关系,能运用它们解 决有关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视察,分析,概括,推 理的能力,逐步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
锐角三角函数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华师大版数学教材九年级上册第24章 第三节锐角三角函数第二课时内容。锐角三角函数 反应了直角三角形中存在的边角关系,它是解直角 三角形的重要根据之一,在教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 作用。考虑到锐角三角函数的知识点较多,教材在 编写时有意安排了两个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是在学 生掌握了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和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的基础上进行的。
23.一般锐角的三角函数值(第2课时)PPT课件(沪科版)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sin,cos,tan的第二 功能健“sin-1 Cos-1,tan-1”健例如:已知sinα=0.2974, 求锐角α.按健顺序为:
SHIFT 9
1.已知角,求值 2.已知值,求角 3. 确定值的范围 4. 确定角的范围
确定角的范围
5.当∠A为锐角,且cos
A=
1 5
那么( D )
(A)0°<∠A≤ 30 ° (B) 30°<∠A≤45°
(C)45°<∠A≤ 60 ° (D) 60°<∠A≤ 90 °
1
6. 当∠A为锐角,且sin A= 3
那么( A )
按键的顺序 sin 0 · 2
74
=
显示结果 17.30150783
如果再按“度分秒健”就换算成度分 秒, °′″
即∠α=17°18′5.43″
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度,要用到sin,cos,tan的第二 功能健“sin-1, cos-1,tan-1”健例如:已知sinα=0.2974, 求锐角α.按健顺序为:
确定角的范围
3. 当∠A为锐角,且tan A的
值大于 3 时,∠A( B )
3
(A)小于30° (B)大于30° (C) 小于60° (D)大于60°
4. 当∠A为锐角,且tan A的
值小于 3 时,∠A( C )
(A)小于30° (B)大于30° (C) 小于60° (D)大于60°
☆ 应用练习
∴∠ACD≈27.5° .
∴∠ACB=2∠ACD≈2×27.5°=55°.
∴V型角的大小约55°.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锐角三角函数》教学PPT课件(4篇)
同理, cos
A=
AC ,cos AB
A1
=
A1C A1 B1
.
B1 B
∵AB=A1B1,
AC AB
>
A1C ,即cos A1 B1
A > cos
A1,
A A1
C
∴梯子的倾斜程度与cos A也有关系, cos A的值越 小,梯子越陡.
如图:在Rt △ABC中,∠C=90°,
sin
A
A的对边 斜边
B1 B2 B3
A
C3 C2
C1
Rt△AB1C1∽Rt△AB2C2
新课学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2)BA1CC11
和B2C2
AC2
有什么关系?
B1
B2 B3
A
C3 C2
C1
B1C1 = B2C2 AC1 AC2
新课学习
直角三角形的边与角的关系: (3)如果改变B2在梯子上的位置(如B3)呢?
B2
斜边的比值、邻边与斜边的比值将怎
样变化?
C1 C2
A1
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
斜边的比值都随着倾斜角的改变而改变.同时,如果给
定一个倾斜角的值,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邻边与
斜边的比值是唯一确定的.
讲授新课
斜边
B ∠A的对边
A
C
∠A的邻边
定义:在Rt△ABC中,如果锐角A确定,那
∴ B1C1∥ B2C2,
C1 C2
A1
∴Rt△B1A1C1 ∽ Rt△B2A1C2.
讲授新课
想一想:如图.
(2)BA11CA11 和
A1C2 B2 A1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题
如图,在Rt△ABC中,∠C=90°, 求(sinA)2 +(sinB)2 的值。 求(sinA)2 +(cosA)2 的值。 B C A
小结
A的邻边 b 1.余弦的定义:cos A 斜边 c
A的对边 b 2.正切的定义: tan A A的邻边 a
3.三角函数的定义
A.
9 25 4 B. 5
C.
3 516 D. 25 Nhomakorabea 范例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AD = ∠BDC=90°,且AB=4,cos∠ABD 12 4 = ,sin∠DBC= ,求AD、BC、 13 5 CD的长。 D C A B
巩固
4、已知锐角α的始边在x轴的正半轴 上(顶点在原点),终边上一点的坐标为 (2,3),求角α的三个三角函数值。 y
B 斜边c A 邻边b 对边a
C
归纳 余弦的定义: 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 A的余弦。记作cosA,即 A的邻边 b cos A 斜边 c 正切的定义: 在Rt△ABC中,∠C=90°, 我们把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 ∠ A的正切。记作tanA,即 A的对边 a tan A A的邻边 b
α
P(2,3)
o
x
巩固
5、如图,在Rt△ABC中,∠C=90°, 3 AC=8,tanA= ,求sinA、cosB的值。 4 B C A
巩固
6、如图,为测河两岸相对两电线杆A、 B的距离,在距A点17米的C处(AC⊥ AB)测得∠ ACB=50°,则A、B间的 距离为( ) A. 17sin50°米 B A B. 17cos50°米 C. 17tan50°米 D. 34sin50°米 C
A
巩固 2、如图,在Rt△ABC中,如果各边长 都扩大2倍,那么锐角A的余弦值和正 切值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B
A C
B’ A’ C’
巩固 3、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的 比为25∶20,则其中最小的角的正弦 值为 。 3 4、如果α是锐角,且cosα= ,那么 5 sin(90°-α)的值等于( )
归纳 三角函数的定义:
锐角A的正弦、余弦、正切都叫做 锐角三角函数。
范例
例1、如图,在Rt△ABC中,∠C=90°, 3 BC=6,sinA= ,求cosA、tanB的值。 5 B A 6 C
巩固 1、如图,分别求出下列两个直角三角 形两个锐角的余弦值和正切值。
C B 12 A B
13
3
2 C
探究
一、如图,在Rt△ABC中,∠C=90°。 B 斜边c 对边a
邻边b 当∠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 边的比就确定,此时,其他边之间 的比是否也确定呢?
A
C
探究 二、如图,Rt△ABC和Rt△A’B’C’中, ∠C=∠C’=90°,∠A=∠A’=α,那么 AC AC 与 有什么关系? AB AB B’ B A α
锐角三角函数(2)
复习 1、如图,分别求出下列两个直角三角 形两个锐角的正弦值。
C B 12 A 3 A
13
B C 2
复习 2、如图,在Rt△ABC中,∠C=90°。 (1)如果A的度数一定,则 是 一个固定值; B (2)什么叫做正弦? A C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在直角三角形中,当锐角A的度数 一定时,不管三角形的大小如何,∠A 的对边与斜边的比都等于一个固定值。 正弦的定义: 在Rt△ABC中,∠C=90°,我们 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 A的 正弦。记作sinA,即 A的对边 a sin A 斜边 c
α
C A’
C’
探究
三、如图,在Rt△ABC中,∠C=90°。 B 斜边c 对边a
邻边b 当∠A确定时,∠A的对边与斜 边的比就确定,此时,其他边之间 的比也是确定的。
A
C
新授
如图,在Rt△ABC中,∠C=90°。
A的邻边 cos A 斜边 b c A的对边 tan A A的邻边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