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新型融资骗局揭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本市场新型融资骗局揭秘
2015-1-26来源:长江商报(武汉)作者:【大中小】
曾几何时,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涌进一批“华夏骄子”、“金融精英”。他们找到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先是信誓旦旦地承诺可以帮企业融资,然后进行所谓的风险调查,接下来找各种理由提出各种要求,最后急需资金的企
资讯内容:
长江商报消息
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勾结,骗取评估、调查费用
本报记者刘倩雯
曾几何时,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涌进一批“华夏骄子”、“金融精英”。他们找到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先是信誓旦旦地承诺可以帮企业融资,然后进行所谓的风险调查,接下来找各种理由提出各种要求,最后急需资金的企业因无法满足其所提要求,而被视为自行放弃融资项目,此前所花费的评估费也打了水漂。与以往不同,此类诈骗陷阱均为所谓的“投资公司”与“评估机构”“合谋共赢”,骗取评估费。
他们中有自称腰缠万贯的大老板,有债台高筑的急需资金的企业家,也有梦想一夜暴富的居间人,还有一些真假莫辨的二法人、总代理等,构成了地下金融街里的一条产业链。
2014年12月底,混迹金融圈十年的张华(化名)向长江商报记者揭秘新型融资骗局,“这种骗局在圈内常见,多发生在北京和广州。”张华称,圈内都觉得“这是公开的秘密”。
A
角色分工,打造居间人
张华介绍,投融资一般是“三块五方”:三块,即投资(财团)、用款(项目法人)、居间各为一块,其中居间人又可一分为三方,即靠财团一方、纯居间一方、靠法人一方。“投融资角色分工明显,其中居间方最活跃。”张华介绍,居间方遇到财团,便说手中有项目法人需要融资;遇到项目法人,则称他身后有财团可以提供资金。
早年活跃的居间人最惯用的套路就是跟项目法人声称自己有财团,需要套用项目,达到“财团洗钱”目的,“他们一般会说,身后是海外回来的大财团,有一种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款,款到你企业账上,返回30%,剩下70%给你白使。你的项目需用款300亿元,他打给你333亿元,你只返回33亿元,保证你项目全额用款。”张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一旦项目法人开始进一步询问,居间人就会索要《可研报告》、《申贷书》,同时要求法人签订《居间承诺书》,方便引资。居间人的回扣一般在3%,如果是十亿的项目,回扣就有三千万。
此时,投融资的“钩”才刚刚放下去。接下来,法人会接到投资人的《放款确认函》;手里没资金的法人需要先找工程公司包工头,以给工程为条件借款;再以高规格接待投资人、居间人代表进行项目考察、游玩。“最后就是永无止境地等待放款,一直等到包工头起诉法人,法人涉嫌诈骗罪,也没见到一分‘不还本,不付息,白给的钱’。”张华称,尽管骗局方式看起来拙劣,但还是有很多人上当。
据了解,这种骗局也会更名为如“扶贫款”、“解冻资金”、“增值下线款”等。
B
国际范儿的“投资公司”
“这类‘投资公司’,都会豪华包装自己。”张华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这些所谓的“投资集团”,大都号称在高档写字楼有间办公室,只有几台电脑、几位员工,“实际没有一分自有资金,办公室也大多都是借用或租用的。”公司名称中大多有“中国”、“中华”、“中超”、“国际”、“华人”之类响亮的字眼,再搞一个发布投融资信息的“忽悠网页”来套项目、骗钱。但这些公司多是花几千元委托咨询公司在香港注册的,根本没有金融许可证。
“听说在北京王府井办公的一家‘瑞士公司’就是专门从事投融资诈骗的,已经被公安机关查获。”张华透露。张华指的是一家名为“瑞士AD福特思资产管理股份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投资公司,在北京王府井东方广场内办公,其对外宣传为外资独资企业,总部在瑞士。
据法制日报此前报道,经手该案件的相关人士透露,该公司办公环境高档奢华,所有职员全部穿着高档西装、佩戴名牌手表皮包,名片也是中英文对照刻录,散发出浓浓的“国际范儿”。在这样的环境内谈融资,一般人都想不到自己走进的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融资骗局。
据了解,这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虽然为外籍华人,但并不实际参与公司运营,公司与瑞士也没有任何关系。
该公司在没有融资资质和能力的情况下,承诺高额迅速融资,与被害人签订融资借款合同,然后再以融资需要考察资质等为由,诱骗被害人到指定的数据分析公司等机构进行审查并出具数据分析评估报告等材料。当被害人缴纳高额费用完成上述所谓的资质评定后,瑞士AD公司会另外找种种理由、提出苛刻要求,使得想要融资的中小型企业根本无法满足,最终逼迫其放弃融资。
对于被害企业来说,由于其并未向瑞士AD公司交任何费用,又信任评估公司等机构是提供服务正常收费,因此往往意识不到自己被骗。事实上,瑞士AD公司与其所指定的评估机构之间早已沟通好,一方收费、双方分成。
据透露,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瑞士AD公司的诈骗数额已达人民币300余万元。为了躲避被骗公司维权讨债,该公司不断变换身份,自2010年起先后以“德国斯诺格投资公司北京代表处”、“瑞士AD福特斯资产管理公司北京代表处”、“安吉投资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等名义进行融资诈骗活动,且办公地址不断变更。
C
各方联手,瓜分“服务费”
重庆陈女士为了支持海龟儿子创业,通过朋友牵线搭桥联系上一家投融资公司—华厦财富(北京)国际投资有限公司,最后却因陈女士不能在规定日期前备全材料,而视为融资项目自动放弃,此前她为此花费的20万元定金也打了水漂。
陈女士介绍,自己通过朋友联系上这家北京公司后,该公司总经理董某称,可以为他们融资1.5亿元,但要求提供一些基本的公司资料,后又提出必须先要由律师事务所等专门机构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并出具专业的法律调查报告后,方可融资。董某对陈女士说:“这类报告一般不会出现什么问题,只是一个流程。”
融资心切的陈女士没有产生丝毫怀疑,立刻到董某指定的律师事务所,交纳20万元费用签订了一份《融资调查委托协议》。该律师事务所的投融资部随后派出一名律师与陈女士等人一同回到她儿子的公司所地进行实地考察,并出具了投资风险评估报告。
此时,董某又提出陈女士儿子的公司提供的资料有问题,要求其完善。就这样,陈女士一次又一次地按照要求完善公司资料,董某一次又一次提出新要求,直到陈女士根本无法满足董某的要求。最终,董某答复,因陈女士公司在规定日期前无法备全要求的材料,视为自行放弃融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