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粤版选修范文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2《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粤教版 高中语文 唐宋散文选读 第3单元 寄欧阳舍人书
3. 曾巩的文章往往结构严谨,起承转合十分自 然,试结合内容分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第一段,起承部分。开头一句为“起”,交 代写信缘起。后面的文字为“承”,议论志铭。 第二、三段为“转”。论传世志铭的关键。 第二段谈今铭“二弊”,首先是“不实”,其次是“传 者盖少”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今 弊的根本条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第四、五段为“合”。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 欧阳修身上,盛赞欧阳修, 深谢欧阳修赐铭之 恩,与文章开头呼应。 由此可见,本文结构上起承转合,内容环 环相扣如行云流水。
曾 巩
寄 欧 阳 舍 人 书
曾巩《咏柳》朗诵
【解题】寄欧阳舍人书:寄给欧阳修的一封书 信。舍人,官职名,因欧阳修任过中书舍人,所以 称之为欧阳舍人。 【作者及写作背景】曾巩(1019-1083), 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是欧 阳修的弟子。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从 20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此文是 曾巩29岁时,为感谢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作墓碑铭 (墓志铭)而写。 【墓志铭】是一种书死者生前事迹并刻在石牌 上放在坟墓里的悼念性文体。墓志铭包括志和铭。 志文为传,铭语为颂扬和悼念之辞。
庆亲王奕劻是大贪官,死后,其家人也向溥仪 讨要“谥号”,想其流芳百世。这和文中“人之子 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故虽恶人,皆 务勒铭,以夸后世”的世风是一样的。溥仪的做法 符合“公与是”的原则。
课堂小结
1.墓志铭是一种书死者生前事迹并刻在石牌上 放在坟墓里的悼念性文体。 2.文章结构严谨,通篇围绕对欧阳修的赞美, 反复咏叹,内容环环相扣,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3.“纡徐”和“简奥”:文章开头并不言谢, 而是迂回曲折,由古及今,从虚到实,最后才道出 赞美和深谢之意。语言看似平淡却意味深长。 4.我们要学习作者尊重长辈、感恩他人的品质; 学习作者所提倡的“公与是”的写作态度,树立正 确的价值观。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2寄欧阳舍人书 (共16页)
总结全文
在唐宋八大家中,曾巩是最重视作文 章法的,他的文章结构严谨,自成一家。 本文从写信缘起——议论志铭——传世志 铭的关键——盛赞欧阳——深谢欧阳,内 容环环相扣,如行云流水。
课后练习
赏析曾巩的《西楼》诗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赏析】 这首诗描雄伟气势,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
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 襟和内心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反
而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教学目标 1、了解墓志铭这一种文体;
2、积累文言知识点; 3、感受曾巩对先祖的怀念追 悼之情与对他人的感恩与尊重 之心。
作者曾巩简介
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 影响也很大。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 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 着重于道。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 文采都较少的一家。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 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记叙文亦常 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 叙中纵谈古今。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 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领悟重点
1、本文实为写给欧阳修的一封感谢信,但却用 了相当的篇幅围绕墓志铭的功用和写作展开论述。 对此,我们应怎样理解?
文章从第二句起,没有就如何“感与惭并”下笔,而是就 墓志铭的文体功用展开论述,指出碑铭虽以存美为主,所述亦 应真实,只有这样,才能像史传一样劝善惩恶。 后者强调写作者的人选问题,而前者则是对欧阳修有关论 述的补充和发挥。碑志和史传有相通之处,好的碑志往往有较 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由此可见欧阳修的文学观点对曾巩 影响之深。总之,全文不是浅直地申说谢意,而是借讨论墓志 铭写作的得失,辗转表示得到欧阳修所撰写铭文的幸运。
语文选修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寄欧阳舍人书》教案之教材梳理
12.寄欧阳舍人书文题解读本文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写给欧阳修的一封信。
欧阳舍人即欧阳修,因任过知制诰(即中书舍人),故称舍人。
他借感谢欧阳修为其祖父写墓志铭,抒发对欧阳修的赞扬与尊重。
走近作者曾巩(1019-1083),字子固,南丰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青年时,多次外游,和王安石友善,常有诗文往来,并将其推荐给欧阳修。
元丰五年,拜中书舍人。
次年卒于江宁府。
理宗时追谥文定。
著有《元丰类稿》五十卷、《续元丰类稿》四十卷、《隆平集》三十卷。
背景纵览宋仁宗庆历四年,曾巩致书欧阳修,请他为祖父曾致尧作神道碑。
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
字词梳理1.字音撰.(zhuàn)铭.志(míng)褒.扬(bāo)侈.(chǐ)徇.(xún)衋.然(xì)追睎.(xī)浅薄.(bó)滞拙..(zhūn jué)..(zhì zhuó)屯蹶魁闳.(hóng)潜遁.(dùn)2.多音字3.形近字4.词义先大父:亡故的祖父。
生者得致其严.:尊敬。
自立:建立功业。
法:效法。
嘉言:美好的言论。
警劝:警醒与劝诫。
一欲:一心想。
勒:刻。
致:表达。
徇:徇情,曲从于私情。
衋然:伤痛的样子。
追睎:仰慕。
屯蹶:艰难受挫折。
塞:穷困不得志。
世族之次:祖先的世代次序等情况。
公与是:公正与正确。
实:真实,与事实相符。
淑:善。
相悬:相距悬殊。
卓卓:高卓,卓越。
侈:过分,超出。
抑:但。
进之:提携。
魁闳:器宇宏大,不凡。
滞拙:反映迟钝、愚笨。
潜遁:隐居,遁世。
不出世:世上少有。
一:全,都。
宠幸:(使获得)荣耀。
5.通假字则必铭而见.之“见”同“现”,显现,表彰至于通材.达识“材”同“才”,才学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畜”同“蓄”,积蓄,富于6.一词多义7.词类活用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名词用作动词,刻墓铭 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获得)荣耀 8.古今异义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 今义:不依赖别人,靠自己的劳动而生活。
唐宋散文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
唐宋散文之曾巩《寄欧阳舍人书》全文翻译与鉴赏点评+++巩顿首载拜2,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3,反复观诵,感与惭并4。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5,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才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现之,或纳于庙6,或存于墓,一也7。
苟其人之恶8,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9。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10,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11。
警劝之道12,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13,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14,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美之拒而不为15,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以其人16,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17,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18,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19。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20,有意奸而外淑21,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22,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23,犹之用人,非蓄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24,议之不徇25?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日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蓄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26,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27,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28,况其子孙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29,而思所以传之之由30,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之世,其感与极,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31,而先生进之32;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33,而先生显之34,则世之魁宏豪杰不世出之士35,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36,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37,且敢进其所以然。
粤教版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同步教学课件:12寄欧阳舍人书
句段点评 自主探究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1.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之。
翻译因为史传对人的善恶都一一加以记载;而碑铭,大概是为了 一定要立碑刻铭来显扬自己。
点评这句话指出史书与墓志铭书写内容不同。史书上善恶之事 都可记载下来,但墓志铭是为了立碑刻铭显扬自己。
且敢进其所以然(动词,进言) 而先生进之(动词,提携,推举) (2)进 是进亦忧,退亦忧(动词,出仕)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动词,超过,
超出) 则必铭而见之(动词,同“现”,显现,表彰) 而善人喜于见传(介词,被) (3)见 事不目见耳闻(动词,看见) 汝真女子之见(名词,见解,见识)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处所,在) 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连词,表因果) 皆务勒铭以夸后世(连词,表目的,用来,来) 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助词,不译)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4.辨活用 (1)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形容词用作名词,美德) (2)则足为后法(名词用作动词,效法) (3)先祖父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显扬) (4)孰不欲宠荣其父祖(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尊崇光荣) (5)敢不承教而加详焉(形容词用作动词,详细考证) (6)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名词用作动词,写文章) (7)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用作动词,尊敬)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生者得致其严(动词,能够) 则人情之所不得(动词,符合) (4)得 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形容词,得意) 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走进作品 基础练习
自主预习 合作探究
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介词,表原因,因) 皆以美于徐公(动词,以为,认为) 何以战(介词,表凭借,拿,用)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名词,表时间和 (5)以
粤教语文选修2课件(唐宋散文选读):12 寄欧阳舍人书
12 寄欧阳舍人书 曾巩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天末怀李白① 杜甫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②。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③。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④。 注释:①天末:即在远方。②君子:指李白。③ 魑魅(chī mèi):泛指鬼怪,此喻小人。④“应共”句:屈 原含冤沉江,李白受冤遭贬,二者有相同之处,故有此语。
此之谓失其本心本来的,原来的 本在冀州之南本来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有的,有的人 或云霞明灭或可睹或许,也许
或失道,后大将军又,且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5)词类活用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名词用作动词,写文章) 5.特殊句式 (1)夫铭志之著于世(状语后置) (2)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判断句)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根 据句式特点,词类活用规律,熟练准确翻译全文。
2.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德”“文章”之于人 的重要性。
3.体会作者环环相扣的写作手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基础梳理
1.题目解说
欧阳舍人,即欧阳修,因做过中书舍人,故称欧阳舍 人。在曾巩写此文之前,欧阳修曾给曾巩已故的祖父曾致尧 写过一篇墓志铭,这是曾巩答谢欧阳修的书信。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1.结构图解
寄
欧
阳
舍
四一 二 三寄寄 欧 阳 舍 人 书、、 、 、先铭 所 孰五生文 以 为四一二三德传 不 其、、、、、才世 实 人拜先铭所孰,, , ,赐施义 非 “生文以为铭欧惠近“ 道德传不其文三于公 德才世实人,代史” ”,,,,不“ 与施义非“胜“ 文惠近“道感是 章三于德公激” ”代史””阳―铭 儒与“→志 者“文感原 标是章激则 准””之: :情“ “铭儒公 道志者舍” 德原标与 ”则准“ 与::是 “““” 文公道章”德”与”人
高二语文粤教选修《唐宋散文选读》课件:12寄欧阳舍人书 含答案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5.【文言句式】指出下列句式特点并翻译。
(1)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2)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
句式: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舍相如广成传舍 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2)存
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 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阅读课文第二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研读
◎理解词句
1.【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古义。
(1)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著书立说
(2)茍托之非人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属性词。不属于人应有的
文段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研读
(3)则必铭而见之
____________________
(4)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善恶的事情;名词活 用为动词,写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美德 (3)名词活 用为动词,写铭 文 (4)数词活用为形容词,相同、一 样
研读
新粤版选修高考唐宋散文选读专题复习《寄欧阳舍人书》曾巩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蒙.赐书蒙:副词,表敬意B.先大父...墓碑铭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C.则以愧.而惧愧:形容词,惭愧D.警劝之道.道:名词,作用解析:选B。
“先大父”:死去的祖父。
2.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
A项,表“达到”;B项,表“致使”;D项,表“达到”;C项,表“表达,传达”。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B项,他们的;我。
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因为;D项,等到。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粤教版高中语文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寄欧阳舍人书 学案
2019-2020学年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寄欧阳舍人书 学案哎!考官所掌握的果真是优质的考试标准吗?为什么长时间不进行改革呢?何况像曾巩这样的学业水平,他的优秀文章,本已达到雄伟杰出的境界,一般文章,也合乎考试标准;但考官淘汰了他,真是奇怪啊!然而曾巩没有指责同考的录取者,不怪罪于考官,把回家乡攻读的想法告诉我,想继续拓展自己学识并坚守原有特色。
我起初惊叹他的文章,现在又赞叹他志向豪壮。
正如农夫不责怪灾年收成不好而依然勤奋地开荒播种,那些水旱之灾危害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能像这样有所收获,那岂不是能得到很多吗?(欧阳修《送曾巩秀才序》)关于曾巩的散文,前人因为各自的审美情趣不同,或称古雅平实,或称自然淳朴,或称从容柔婉,或称严谨醇正。
所谓“文如其人”。
其文意在于达到“明圣人之心”深沉,感情凝练,很少用炽热奔放的言辞表达感情思想,而是以朴实典重的言语来蕴含自己内在的深意。
而我认为曾巩之散文处处都透露出平正雅洁、柔婉幽深之美。
一门五胞亲兄弟,同年同日中进士曾巩一共弟兄五个,还有九个妹妹。
他是老大。
在他的带动下,弟兄们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准备积极应试。
没想到头一年就名落孙山。
以后连续好几年都未考中进士。
他的家乡有个不喜欢曾家子弟的秀才,就做了一首诗揶揄曾巩。
诗曰:“三年一度科场开,落杀曾家两秀才。
恰似梁间双燕子,一双飞去一双来。
”曾巩对此毫不介意,也不灰心,他每天带领诸弟学习不止,每发现哪个弟弟稍有懈怠或放松学习,他就批评教育,多方鼓励。
由于他的以身作则,弟兄们学习都刻苦认真,常常五更起床,废寝忘食,冬夏不辍。
果不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学习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嘉祐(1056—1063)初年,曾家弟兄五人都取得了上京参加省试的资格。
临行前,曾巩弟兄五人一同来到上堂屋,向曾母拜别。
曾母感叹地对他们说:“你们五个人当中,只要有一个人能金榜题名,我就心满意足了!”谁也没有料到,张榜那日,曾巩弟兄五人都榜上有名,而且名次都在前茅。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12寄欧阳舍人书学案含解析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蚜20200430
12 寄欧阳舍人书城南曾巩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赏析】诗人在春末夏初、大雨之后,看到城南一幅特有景象:水塘由干枯变得丰满,由死寂变得活跃,河水涨满,活力四溢,平时不怎么引人注意的峰峦忽然错乱纷出,扑面而来,争高竞秀,生机蓬勃,而那些小草,更是不甘寂寞,挺身而出,抖擞振作,秀色警人,只有桃李之花经不住急雨的袭击,香消玉殒,狼藉满地,不免可惜。
诗人想:自然是公平的,万物都有其各自的舞台,至于什么时候突显特出,什么时候销声匿迹,自有公理。
横塘不会一成不变,河水不会低沉依旧,山峦不能尽占青睐,桃李不能灼灼不谢,小草不会永远沉寂。
诗人以富于哲理的胸怀表达了世界万物各自都有自己的兴衰。
【思考】这首小诗表面上在写雨后城南的景象,实则蕴含一定的哲理。
这哲理是什么?【提示】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作者卡片]见《道山亭记》一文此栏目。
[写作背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
公元1046年(宋仁宗庆历六年)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
当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
这封信作于公元1047年(庆历七年),作者29岁。
一、字音撰.(zhuàn) 衋.然(xì) 追睎.(xī) 滞拙..(zhì)(zhuō) 屯蹶..(zhūn)(jué) 魁闳..(kuí)(hónɡ) 二、通假字①则必铭而见.之 见,同“现”,显现,表彰 ②至于通材.达识 材,同“才”,才学 ③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畜,同“蓄”,积蓄,富于 三、一词多义(1)务⎩⎪⎨⎪⎧①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动词,致力②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动词,保持③内立法度,务.耕织 动词,从事④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名词,事情 (2)一⎩⎪⎨⎪⎧①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形容词,相同,一样②一.欲褒扬其亲 形容词,专一,一心一意③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 数词,一(篇文章)④六王毕,四海一.动词,统一 (3)见⎩⎪⎨⎪⎧①则必铭而见.之 动词,通“现”②而善人喜于见.传 介词,被③事不目见.耳闻 动词,看见④汝真女子之见.名词,见解,见识 (4)得⎩⎪⎨⎪⎧①生者得.致其严 动词,能够②则人情之所不得. 动词,符合③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动词,得到④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5)严⎩⎪⎨⎪⎧①生者得致其严.尊敬②衡下车,治威严. 威信③一朝而丧其严.亲 父母④严.霜结庭兰 厉害 四、词类活用①则必铭.而见之 名词作动词,写铭文 ②生者得致其严.形容词作动词,尊重③则足为后法.名词作动词,效仿④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名词作动词,写文章⑤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数词作形容词,相同、一样⑥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使动用法,使……显⑦孰不欲宠荣..其父祖使动用法,使……宠荣五、古今异义①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古义:建立功业。
《寄欧阳舍人书》(粤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潮安县磷溪中学曾燕美一、作者曾巩简介曾巩(1019-1083),字子固。
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曾巩的思想属儒学体系,他赞同孔孟的哲学观点,强调“仁”和“致诚”,认为只要按照“中庸之道”虚心自省、正诚修身就能认识世界和主宰世界。
曾巩的文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
南宋朱熹“爱其词严而理正,居尝诵习”。
明代唐宋派散文家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归有光,清代的桐城派方苞、刘大槐、姚鼐和钱鲁斯等人都把他的文章奉为圭臬。
曾巩出自欧阳修门下,完全接受了欧阳修先道而后文的古文创作主张,而且比欧阳修更着重于道。
因此,曾巩的散文在八大家中是情致和文采都较少的一家。
但曾文长于议论,他的政论文,语言质朴,立论精辟,说理曲折尽意。
如《寄欧阳舍人书》、《上蔡学士书》、《赠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都纡徐委备,近似欧阳修文。
记叙文亦常多议论,如《宜黄县县学记》、《墨池记》都于记叙中纵谈古今。
曾巩亦能诗,今存诗400余首,以七绝成就较高,但为文所掩,不大受人重视。
二、写作背景:曾巩十分仰慕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曾把他与唐代的韩愈相提并论,从二十岁起就与欧阳修建立了亲密的过从关系。
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夏,曾巩写信请欧阳修为已故的祖父曾致尧作一篇墓碑铭。
庆历六年,欧阳修写好《尚书户部郎中赠右谏议大夫曾公神道碑铭》,曾巩即写此信致谢。
这封信作于庆历七年,作者29岁。
三、关于墓志铭我国古时候,人死了之后,为防备死者的墓穴遭遇变迁,后人不知为谁氏之墓,故书死者姓名、爵位及生平事迹刻于石上,平放于棺椁之前一起埋于圹穴之中,使日后发现者有所稽考。
这种特殊形式的文体称之谓墓志铭。
墓志铭起始于魏晋。
后来刻于方形石上,合之以盖,北魏以来,方形墓志已成为定制。
不过这种下底上盖的墓志绝大多数是统治阶级士大夫专用,一般平民百姓是不用的。
墓志铭包括志和铭两个部分。
志文为传,多以散文形式记述死者生平。
铭语似诗,主要是些对死者的颂扬和悼念之辞,通常是以四字一句的韵文组成,也有五言、七言不等。
语文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寄欧阳舍人书)资料
第三段的重点字词
1、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通“蓄”积蓄,富于 写文章(名作动) 善良 2、有意奸而外淑 3、有名侈于实 过分,超出 4、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加倍
28
第三段强调立言者的素质是纠除 今弊的根本条件。作者提出:“立 言者”必须是“畜道德而能文章者” 作者在本段总的提出这个论点,然 后再分说,“畜道德”和“能文章” 后总说: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 为也,岂非然哉!
至于那些具有广博的才能,通达 的识见,义烈忠节,美言善行的 人,都能在碑铭中见到,足以成 为后人效仿的榜样。警戒劝勉意 义,不是近于史书,难道还会同 别的什么相近呢?
11
第二段的译文 到了世风衰微的时候,作为人的子孙, 一 味地想要褒扬他们死去的亲人而不根据 事 理。所以即使是行为丑恶的人,都务求 刻石立铭,用来向后人夸耀。撰写铭文 的人既不能推辞不作,又因为死者子孙 的一再 请托,如果直书死者的恶行,就人情上 过不去,这样铭文就开始不真实了。 后代要想给死者作碑铭的人,常常会观
5
这是一篇独具特色的感谢信,它没 有平常的客套,也没有空泛的溢美之 辞。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 的分析。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 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 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文章结构 谨严,起承转合非常自然。
6
第一段
去年秋天派去向您请求写碑志的人回来了, 承蒙您赐我的信和您所撰写的先祖父的神 道碑铭,反复拜读,感激和惭愧之情一起 涌上心头。碑铭所以在世上有显著地位, 因为它的作用与史书相近,但也有与史书 不同的地方。大概史书对于一个人的善恶 无所不写,而碑铭大概是古人中那些有功 有德,有才有行,有志有义的美德的人, 惧怕后代人不知道,便一定要写一篇碑铭 来显扬。
14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 3.12《寄欧阳舍人书》 素材 粤教版《唐宋散文选读》
寄欧阳舍人书(原文)曾巩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壮,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当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作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又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于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晞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粤教版-语文-高二-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系列《唐宋散文选读》自我小测 12寄欧阳舍人书
自我小测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追睎‧(x ī) 有所憾‧(g ǎn ) 嘉‧言(ji ā)B.褒.扬(b āo )铭而见.之(ji àn )议之不询.(x ún ) C.衋.然(x ì)滞绌.(zhu ō)屯蹶.否塞(ju é) D.魁闳.(h óng )宠.荣(ch ǒng )潜遁.幽抑(d ùn ) 2.下列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者得致其严.(严肃) B.至于通材.达识(通“才”) 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令) D.潜遁.幽抑之士(逃跑) 3.《寄欧阳舍人书》的作者是___________,宋代文学家欧阳舍人指___________,北宋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本文体裁是___________。
4.(2006~2007江西高三联考)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很多关心城市规划的人士认为,目前我国城市广场的建设正陷入___________的误区,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作“广场入股”现象。
(2)医疗改革关乎老百姓的健康和生命,各级政府和卫生部门要给百姓一个___________,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3)即使到了老年时,托尔斯泰也比所有的同龄人,___________比许多年轻人更充满生命力。
A.雷同 承诺甚至 B.相同 承诺尤其 C.雷同 许诺甚至 D.相同 许诺尤其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网络小说里的情节变幻莫测,出神入化....,着实吸引了不少读者。
B.多利是基因工程的象征,它所能带给人类的巨大利益可以说是难以想像的,本文仅能举其初露端倪者.....。
C.他的演说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闪烁其词....,全场观众无不为之动容。
D.我们不应妄自菲薄....自己的成绩,也不应轻易满足自己的成绩。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专题一 单文精练 第七篇 寄欧阳舍人书 文言文阅读
第七篇寄欧阳舍人书·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寄欧阳舍人书①[宋]曾巩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②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由,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③以死,而先生显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段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着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
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
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
苟其人之恶,则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
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
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
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
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
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蒙.赐书蒙:副词,表敬意B.先大父...墓碑铭先大父:名词,去世的父亲C.则以愧.而惧愧:形容词,惭愧D.警劝之道.道:名词,作用解析:选B。
“先大父”:死去的祖父。
2.下列各句中的“致”字与“生者得致其严”中的“致”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B.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C.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解析:选C。
A项,表“达到”;B项,表“致使”;D项,表“达到”;C项,表“表达,传达”。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用法和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选B。
B项,他们的;我。
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因为;D项,等到。
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即使是恶人,都力求刻石立铭来向后世夸耀。
(2)写墓志铭的人,既不能拒绝他们而不写,又因为是墓志铭主人子孙的请托,(如果)写上他们的恶行,那就不合人情,于是墓志铭就开始不真实了。
二、语言运用5.依据例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内容构成排比。
韩柳欧苏为代表的八大家,他们把丰沛的情感,灵动的思想,卓越的才智熔铸在文字间。
这里有灵山秀水引发的情思和对大自然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有历久不老的世间真情和对人世沧桑的真实写照;有对中国古代政治历史事件的参详评判和启人深思的政治智慧。
6.将下面的这段文字改写成一个长句。
①应央视主持人张腾岳邀请②灵武恐龙化石馆馆长刘宏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③作客央视演播大厅④共同回顾灵武恐龙化石发现的曲折过程⑤这部名为“沉睡的巨龙”的专题片⑥将于8月9日20时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首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将于8月9日20时在央视十套《百科探秘》首播的这部名为“沉睡的巨龙”的专题片是灵武恐龙化石馆馆长刘宏安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应央视主持人张腾岳邀请作客央视演播大厅共同回顾灵武恐龙化石发现的曲折过程。
一、基础考查1.下列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A.追睎.(xī)有所憾.(ɡǎn)嘉.言(jiā)B.褒.扬(bāo) 铭而见.之(jiàn) 议之不询.(xùn)C.衋.然(xì) 滞绌.(zhuō) 屯蹶.否塞(jué)D.魁闳.(hónɡ) 宠.幸(chǒnɡ) 潜遁.幽抑(dùn)解析:选D。
A项,“憾”读“hàn”;B项,“见”读“xiàn”;“询”应为“徇”;C项,“绌”应为“拙”。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严:严肃B.至于通材.达识材:通“才”C.务勒.铭以夸后世勒:勒令D.潜遁.幽抑之士遁:逃跑解析:选B。
A项,“严”是“尊敬”之意;C项,“勒”是“刻”的意思;D项,“遁”是“隐居,遁世”之意。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生者得致其严B.则人情之所不得C.六王毕,四海一D.孰不欲宠荣其父祖解析:选B。
A项,严:形容词作动词,尊敬;C项,数词作动词,统一;D项,宠荣:使动用法,使……宠荣。
4.下列各句不.属于宾语前置的一项是( )A.而善人喜子见传B.惧后世之不知C.非近乎史,其将安近D.则人情之所不得解析:选A。
A.是被动句;B.是“不知后世”;C.是“近安”;D.是“不得人情”。
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
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
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
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
岂非然哉?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
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
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
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
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
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
愧甚,不宣。
巩再拜。
5.下面各项加点词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名侈.于实侈:奢侈B.议之不徇.徇:顺从,曲从C.其谁不有望.于世望:希望D.所谕世族之次.次:排列解析:选A。
侈:大。
6.下列各项的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一样的是( )解析:选B。
于:表比较。
A项,者:……的人/用在时间名词后表提顿;C项,其:反问语气/第一人称代词,自己;D项,焉:语气词/第三人称代词,他。
7.下面各项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即申说欧公对自己的教诲。
“先祖父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即感谢欧阳修的铭文彰扬了其具有困顿身世的祖父。
B.从立言者之论,归结至于欧阳修身上,盛誉欧阳修“畜道德而能文章”之贤,深谢欧阳修赐铭之恩。
与文章开头呼应。
C.文段论述了墓志铭的作用及后来流于不实的原因,指出作好墓志铭应具备的条件,赞扬了欧阳修为他祖父所作墓志铭的“公与是”,并对欧阳修的道德文章深表钦佩。
D.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但没有空泛的溢美之辞。
而是通过对铭志作用及流传条件的分析。
来述说“立言”的社会意义,阐发“文以载道”的主张,表达了对道德文章兼胜的赞许与追求。
解析:选D。
“这篇文章虽然沿袭了一般感谢信的客套写法”错。
没有一般感谢信的客套。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
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不是有很高的道德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的人,不能担负这一工作。
(2)就可以知道先生推恩一次赐我的神道碑铭,可以泽及我的三代,我感激和报答之心,应该怎样回报呢?(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_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
“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化,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冀君实或见.恕也见:表被动B.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征:争夺,夺取C.辟邪说,难.壬人难:阻挡,抵抗D.以膏.泽斯民膏:使甘美解析: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