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观与二语习得
记忆理论与二语词汇习得的关系探究
还 提 出了 所 谓 的瞬 时 记 忆 , 此 出现 了记 忆 的 三 级 加 工 模 型 。 因 这样
不 同 的模 型 和 理 论 分 别 主 张 记 忆 不 同 系 统 的 作 用 ,强 调 不 同水 平
的加 工会 产 生 相 应 的不 同效 果 。这 里 只 重 点 谈 一 谈 记 忆 的三 级 结
上会 影 响语 言 的 掌握 和 使 用 。本 文 试 图从 相 关 的研 究 成 果 出
2记 忆理 论与 词 汇 习得
根 据 牛 津 字 典 的定 义 , 忆 是 过 去经 验 在 头脑 中 的 反 映 , 记 是对 过 去 事 物 的感 知 、 问题 的 思 考 、 某 个 时 间 引起 的 情 绪 体 验 、 对 对 以
一
发 , 结 合 自己 的 教 学 经 验 和 取 得 的 效 果 , 及 学 生 的 英 语 词 并 以 汇 习得 现 状 ,探 讨 心 理 记 忆 模 式 对 英 语 词 汇 习得 的的 指 导 作
用。
直 以来 , 到 艾 宾 浩斯 的 影 响 , 理 学 对 记 忆 的研 究主 要 集 受 启 示 作 用 。 即 对
2 1瞬时 记 忆 .
词 汇 的使 用 频 率 ( 含 口语 和 书 面 语 ) 句 法 行 为 以及 与 其 他 包 、
词 的关 联 网 络 。 说 明 词 汇 并 不 是 一 个 单独 存在 的个 体 , 拥 这 它 有 一 系 列 的 相 互 关 联 的 内 容 体 系 ,将 语 言 意 义 以 词汇 的 形 式 加以转换 , 从而 帮 助理 解 和认 识 。 因此 , 汇 习得 关键 往 往 应 词
及 进 行 过 的动 作 操 作 。 是 大 脑 对输 入 的 信息 进 行 编 码 、 储和 提 它 存 取 的过 程 。按 信 息 的编 码 、 储 和 提 取 的方 式 不 同 , 存 以及 信 息 存 储 的时 间 长 短 的 不 同 . 记 忆 分 作 : 时 记 忆 、 时 记 忆 和 长 时 记 忆 将 瞬 短 三 个 系统 。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
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一、本文概述语言是人类交流、表达、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第二语言习得,作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学科的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剖析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心理机制,以期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我们将首先回顾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我们将详细介绍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如信息加工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元认知理论等,并探讨这些理论如何应用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分析。
接着,我们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深入探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感知、记忆、思维、情感等心理现象,揭示这些心理现象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和机制。
我们还将关注个体差异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认知障碍和策略。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我们将通过梳理和分析相关文献,了解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最新进展和趋势;通过理论分析,揭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机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我们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结论,指出认知心理学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贡献和局限性,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基本理论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中,有几种基本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对习得过程深入理解的框架。
这些理论涵盖了语言学习的不同方面,包括认知、情感、社会和文化因素。
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形成的。
这种理论强调模仿和反复练习的重要性,认为第二语言是通过模仿母语者的行为并经过反复实践而习得的。
认知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则强调语言学习的内部心理过程。
它认为语言习得涉及到认知策略、语言规则和知识的内部化。
这种理论重视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过程,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语言学习的效果。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学习第二语言,其中包括大量的词汇学习。
二语词汇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学习者的年龄、语言背景、学习环境等。
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及其认知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对于指导语言教学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当时学者们开始关注二语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过程的深入研究,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词汇习得是一个多维度的认知过程,涉及到词汇的输入、存储、检索和应用等多个环节。
研究二语词汇习得不仅有助于了解语言习得的基本规律,还可以为语言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从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和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词汇习得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还将分析影响词汇习得的因素和二语词汇习得的策略,以期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词汇习得的分析。
通过对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影响因素以及习得策略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二语习得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机制,为提高二语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研究也旨在揭示词汇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启示和方向。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的深入探讨,我们希望为二语教学和研究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推动二语词汇习得理论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应用的提升。
【2000字】1.3 研究意义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第二语言学习的过程,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意义在于:二语词汇是语言运用的基础,词汇掌握的程度关系到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认知心理学框架下的二语习得过程分析
不在有效记忆中的信息 ,当需要时 ,必须进行检 索 ,但检索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 ,并且消耗有限的 处理资源 。真正的语言理解还应利用在知觉中形 成的语言表象进行不同层次的处理才能获得 ,如 识别语言信息的组成单位 (语音 、信号 、符号等) , 从记忆中恢复词的词汇表征 ,并与继续展开的上 下文结合 ,还有句子理解层级和话语理解等等。 在句子层级上进行处理的语言理解 ,受到结构 、功 能 、加工等因素的影响 。这个解码的过程 ,也就是 通过句法和语义处理发现句子深层结构 ,从字符 或声音中提取意义的过程 。在话语层级上进行处 理的语言理解应注意话语的建构要前后连贯 。大 量的研究结果表明 ,话语有着丰富的局部结构。 理解者只有注意到话语的宏观结构 ,才有可能更 好地完成对话语的理解 ,从而把相关信息保存在 有效记忆中来使用他们的资源 。
关键词 :认知 ;心理学 ;第二语言 ;习得过程
中图分类号 : H319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0100 (2005) 01 - 0101 - 05
1 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在儿童母语习得研究的
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 。它与母语习得的不同之 处在于 ,第二语言习得是在已经掌握了母语系统 的前提下 ,多数情况下又是在脱离目的语社会的 环境中进行的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始于 20 世纪 40 年代 。70 年代以来 ,国外许多语言学家分别从 横断面和纵深面对克里奥语 (克里奥语是已成为 某一群体的本族语的混合语 ,用于该群体部分或 全部的日常交际 ,一般克里奥语的句子结构和词 汇量要比混合语复杂得多) 、输入与输出 、学习策 略 、课堂教学 、普通语法等一一进行研究 ,并提出 各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模式 。但是 ,由于 种种原因 ,许多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都是针 对语言分析 、社会文化因素 、动机效果因素或教学 法的 (吴潜龙 2000 :290) ,从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心 理语言学的作用 ,特别是没有从当代认知心理学 所重视的信息处理和认知能力两方面进行研究 ( P. Skehan 1998 :197) 。我们知道 ,语言是人类大 脑的产物 ,而语言学是关于大脑的科学 ,以此类 推 ,对语言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心理问题的研究。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二语词汇习得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旨在探讨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词汇时所遇到的种种挑战和障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习得和运用这些词汇。
本文将对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进行概述,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词汇习得进行深入分析。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词汇习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词汇是语言交际的基础。
从一语言到二语言的转变,学习者需要不断积累并掌握新的词汇,以便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交流。
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涉及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词汇时所经历的认知和心理过程。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学者们逐渐形成了关于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
史蒂文斯(1976)首次提出了“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并指出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接触、学习和使用,逐渐掌握并运用新的词汇。
此后,许多学者对这一概念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观点,如应用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理论、词汇习得阶段理论等。
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也包括了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和障碍。
学习者可能会遇到音、形、义、用等不同方面的难题,同时也会受到自身认知能力和心理因素的影响。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旨在探讨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寻求相应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词汇习得是学习者在习得、储存、记忆和运用词汇时所经历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强调了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认知活动,如感知、记忆、注意、思维等,这些活动对词汇习得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感知是词汇习得的第一步。
学习者需要通过听觉或视觉等感知方式来接触和理解新的词汇,从而形成初步的词汇印象。
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输入的质量都对词汇习得产生了重要影响。
教师和教学材料的选择与设计是至关重要的。
记忆是词汇习得的关键环节。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研究二语词汇记忆
1 记 忆 理 论 的 认 知 心 理 学基 础
认 知心理学是 2 O世纪 5 代中期在西方兴起 的一种心理 学思 O年 潮, 其核心是输入和输出之间发生的 内部心理过程 。它运用 信息加工 理论的观点研究认知活动, 着重揭示 认知过程 的内部 心理机制, 即信 息是如何 获得 、 贮存 、 加工和使用的。其理论认为, 信息的输入是可以 控制的, 信息的输出也可以观察到. 但是最 重要的是 了解 大脑中信息 的加工过程. 即输入 的信息是如何被加工储存 的. 出的信 息是如何 输 产生的。 了解 这一大脑神经中枢语 言信息加工机制 。 会对词 汇学习产 生重大的意义.词汇学习 的过程就是学 习者习得外语词汇. . 对词汇加
以 理 解 和 记忆 的过 程 现代认知心理 学根 据信息从输入 到提 取所经过 的时 间和信 息编
码方式的不同, 把记忆系统分成 3 子系统 : 个 感觉记忆 、 工作记忆和长 时记忆。这三个子 系统有各 自的功能和特点 . 在知识的获得和保持过 程 中起不同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认为 . 认知学习的发生经历以下几个 阶段 :) 1感觉登记 。 感觉 登记是记忆系统 的第一个成 分 . 外部信息通过 感觉登记进入记忆 系统 。感觉登记接受来 自各种感觉系统的信息 . 包 括视 、 、 、 、 听 触 嗅 味等; ) 2 注意与选择性觉知 。短时感觉存储 中的信息 只有受到注意以后才能进入意识 。 儿童在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才会发 生选择性知觉 :) 3记忆 , 记忆包括工作记忆与长时记忆 。 工作记忆 中储 存的信息可能来 自对外部信息的选择性直觉 . 也可能来 自长时记忆 中 信息 的提取。工作记忆对经过感觉记忆过滤的信息进行加工 . 运作时 需要有意识 的努力和控制 。短 时记忆 的作用是一个缓 冲器 和加工器, 只有在短时记忆 中经过处理和编码的信息才能最终进入长时记忆 在 工作记忆 中. 息可能以表象形式存 在 . 信 以更抽象 的言语 形式被组织 起来 。工作记忆所涉及的认知过程 主要包括 : 复述 、 组块和编码。长时 记忆又称永久记忆 . 是指信息经过 充分和有一定深度 的加工后 . 在头 脑 中长时间保存 下来 的一种记忆 与工作记忆储存当前正激活 的信息 不 同. 长时记忆存储 的是 已经掌握的信息 只有进入长时记忆 的信息 才能被我们记住 。 当然, 在信息处理和编码过程 中, 二语 词汇学 习者并 不都是消极等待, 在学习过程 中, 用各种方法把新 信息和旧信息结 会 合起来, 以便使新信息进入长时记忆 。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摘要】本文围绕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展开讨论,首先从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随后在正文部分分别概述了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和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探讨了认知过程与二语词汇习得关系,并对相关研究进行了综述。
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展开讨论,提出研究展望、结论总结以及启示与建议。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认知心理学机制,为二语教学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概述和分析,为未来相关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二语词汇习得、认知心理学、认知过程、关联研究、理论与实践、研究展望、结论总结、启示与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初级学习者到高级学习者,词汇习得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社会交往的增加,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掌握丰富的词汇不仅可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还能增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语词汇习得的研究不仅对语言学习理论有重要的启示,还对语言教学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尽管二语词汇习得在语言学习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其概念和认知心理学角度的研究仍然存在许多待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词汇习得的认知过程和方法上,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
有必要对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进行深入研究,探讨语言学习的认知机制和规律,为语言教学实践提供更科学的理论支撑。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对于词汇习得的分析,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梳理和整合,揭示二语词汇习得的规律和特点。
本研究旨在探讨认知过程与二语词汇习得的关系,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二语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所涉及的认知机制和心理过程。
通过对相关研究的综述和分析,为二语词汇习得提供新的视角和理论支持。
最终,本研究旨在探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探讨如何将认知心理学的理论与二语词汇教学实践有效结合,提出相关的启示与建议,为二语词汇习得研究和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认知加工理论的二语习得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二语习得是一个不断通过运用策略来理解和输出二语的心理过程,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意义,即语言输入与学习者语言知识之间的关系、学习者二语知识的表征以及学习者的二语知识与其语言输出之间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着重于认知主体大脑中的认识结构是怎样来认知客体信息。
其中,认知结构论侧重从结构功能的角度分析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与知识信息是如何联系起来的;信息加工论从认知过程的角度研究知识信息是如何在学习者大脑中被加工、贮存的;建构主义则更强调认知主体的能动作用,及其与认知客体相互作用所产生的主体认知结构的改变。
认知心理学研究的进展无论对二语习得还是外语教学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基于认知加工理论的二语习得研究(一)McLaughlin的信息处理模式对二语习得的理解McLaughlin的应用信息处理模式认为,由于学习任务性质的不同、学习者自身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异以及可处理信息的有限度,学习者不可能注意到语言输入中的所有信息,有些信息会成为集中注意或选择注意的中心对象,而其他的会处在注意的边缘。
为了加强自己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学习会使其技能常规化。
McLaughlin认为在二语习得中有两个关键的加工,即自动加工(automaticity)和重新构建(restructuring)。
1.自动加工McLaughlin提出了语言学习是一个控制的、自动的加工过程的观点。
他认为,人的记忆是各种结点(node)的集合,每个结点都是一类信息的集。
通过学习,这些结点相互联系而组成了一张记忆网。
在长时记忆中,大多数的结点是静止的,每当有相应的外部语言输入时,记忆中的最近结点会被自动激活,而后扩散到相应的结点,这就是信息的自动加工。
2. 重新构建McLaughlin同时也认为,信息处理能力可以通过重新构建得到扩展。
重构涉及知识在学习者大脑中的表征及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运用。
表征的变化是指表征从建立在例子上(exemplar-based)变为建立在规则上(rule-based)。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观与二语习得ppt课件
信息加工观小结
比较项目 贮存类型
容量
编码 遗忘机制 持续时间
感觉贮存 短时贮存
很大
有限,约 7个组块
无明显编 码
听觉性
语义性 干扰
很长
多重贮存模型的当代变式
短时贮存通常被称为“心理工作台” (Klatzky,1980)。其含义有三:1、材 料在此以各种方式被精制或转换;2、短时 记忆空间有限,只能同时加工有限的信息; 3、短时贮存时要集中注意,需要分配认知 资源。
Peterson和Peterson(1959)的经典研究
阶段一:被试者在30秒后提取出一个三元 词(由三个辅音组成,如MBN);
阶段二:被试者听到三元词后立即大声地 对一个三位数进行减三运算。例如,听到 KLP后,又听到987,然后尽快进行连续的 减三运算,即987,984,981,978……。 实验结果如下图:
显然,干扰作业使被试者未能在短时贮存 中进行复述,记忆内容无法再造,因而使 材料消失。
既然短时贮存的记忆空间有限,而且工作 时容易受到干扰,那么我们二语习得者在 学习二语时应该选择和创造一个使人易于 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尽量排除或远离 过多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二语学习上,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感觉贮存的特点
容量很大
所有的新刺激都假定至少是短暂的贮存于此
具有通道特异性
贮存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和其他各类感觉刺 激各由不同的部分完成,分工明确
对材料的保持时间不长
过了各种刺激的保持时间,感觉贮存中的编 码将出现衰退(decay),即认知编码随着时 间的流逝而丧失。
短时贮存
定义:呈现时间少于200毫秒的视觉刺激能 够保持到形成较持久的认知编码为止,这 种较持久的贮存称为短时贮存。
二语习得记忆原则与认知模式
二语习得记忆原则与认知模式儿童似乎非常轻松的就可以在几年内掌握成人不可能掌握的语言技能的事实,使许多人把目光转向儿童母语习得,希望找出可以应用于外语教学的方法。
一认知与母语习得按照认知语言学的观点,语言同认知一样是在客观世界的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是以认知为前提的。
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的认知结构来自人体的经验并以感知、动觉、物质和社会经验为基础。
母语习得同认知一样是在对客观实际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的,即语言是以认知为前提。
从个体发展看,儿童是先有意识、思想,而后才开始习得语言,语言的发展不能先于认知能力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符号,是儿童认知世界的工具,因此儿童习得母语的过程同时也是认知世界的过程。
研究显示,儿童在认知能力发展之前难以掌握相应的语言能力。
没有数的概念儿童即便能够发出“一”、“二”、“三”这些音,也不能说明他们习得了数字表达语言的能力。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而思维可以促进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的产生对认知能力的发展起很大促进作用。
二母语习得的生理机制以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内在论认为,没有内在的语言习得机制,儿童是不可能习得语言的。
语言具有生成性,借助普遍语法 UG可以生成无数的句子。
语言习得不是获得语法规则而是设定普遍语法规则参数值的过程。
大多数认知语言学家接受了语言习得机制和普遍语法的假说,但同时强调正是人们的认知过程及语言信息的输入激活了人类的语言习得机制,从而构建了母语的语言结构体系。
综上所述,认知论和内在论的结合构成了一种新的观点:相互作用论,即语言习得是天生的能力与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模式的—个重要特征是学习者内在语言习得机制作用于语言环境的输入,学习者学习和使用语言是语言系统内在化的结果。
二、成人二语习得认知心理过程及记忆模式一成人二语习得认知心理过程外语教学一直受母语习得研究的影响,但两者不能全面类比。
曾在美国流行的听说法就是这种不合理类比的结果。
成人在认知、情感、神经发育及肌肉协调等方面都有不同于儿童的地方,适合儿童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成年人。
第二语言习得—认知心理学—言语的知觉和理解
第⼆语⾔习得—认知⼼理学—⾔语的知觉和理解按:对外汉语教学离不开汉语作为第⼆语⾔的习得研究,⽽第⼆语⾔习得研究的发展不能不涉及认知⼼理学的理论和⽅法。
为了更好地推动对外汉语教学的科学化,对外汉语⼈必须具备在认知⼼理学和第⼆语⾔习得⽅⾯的知识修养,这⽆论是对具体的教学实践还是理论研究,都是很有帮助的。
⾔语的知觉和理解:三只⽼⿏的迷宫游戏易维作为认知⼼理学研究语⾔的重点之⼀,⾔语的知觉和理解是⼀个⾮常复杂的认知加⼯过程,为了避免讲解的枯燥⽆味,提升⼤家的兴趣,我们不妨借⽤⼀下Wittgenstein关于语⾔游戏的说法和《谁动了我的奶酪》的讲述⽅式,将本将内容设计为⼀个极富趣味的迷宫游戏。
需要说明的是,在这个迷宫游戏中,迷宫的⼊⼝和出⼝分别是⾔语知觉与理解任务的开端和⾔语知觉与理解任务的完成。
在⼊⼝和出⼝之间是看起来繁琐⽆绪的纵横交错的线路,⽽这些线路是由⾔语知觉与理解过程之中的⾔语单位(⾳素等)组成的,并且我们设定⼀种规则,即迷宫游戏中每完成对⼀个⾔语单位的知觉理解,游戏者就向出⼝前进了⼀步,也就是说,只有游戏者完成对⾔语流中所有⾔语单元的知觉和理解,这个迷宫游戏才算顺利完成。
基于⾔语知觉和理解过程中的三种参与因素,即⾳素、抽象规则和语境的考虑,我们的迷宫游戏将由三只⼩⽼⿏参与,⽽本讲的内容也将以它们的迷宫经历展开。
⼀、⾳素⿏的迷宫表现三只⼩⽼⿏,⾳素⿏、规则⿏和语境⿏,组成了⼀⽀迷宫探险队,它们将在此次迷宫之⾏中协同合作,共同完成迷宫游戏。
这⾥需要说明的是,它们始终是协同合作的,⽽为了观察和讲解的⽅便,我们不得不采取个别讲述的⽅式。
我们⾸先来看的是⾳素⿏的迷宫表现。
⾳素⿏(之所以称之为“⾳素⿏”是因为它在我们的迷宫游戏中发挥着⾃⼰的特长:从⾳素⾓度试图带领⼤家⾛出迷宫,完成⾔语知觉和理解的任务。
)的表现如何呢?⾸先,我们看到⾳素⿏能够⼤体上实现对⾔语流中各⾳素单元⾳响特征的区分。
⾔语活动的过程是⼀个⾔语单元线性流动的过程,也就是说,⾳素⿏能够把这个过程中接收到的⾳响信号映现于它所存储的语⾳知识之上,并判定出该信号指⽰的是哪个⾳素,从⽽进⼀步贮存这⼀表象,把检测到的下⼀个⾳素加上去。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观与二语习得ppt课件
第三章 作为贮存的记忆
欧阳丽雯 信息加工观 伍亚琴 多重贮存模型的当代变式
第四章 作为重建的记忆与符合性
张蕾娜 Bartlett传统和加工水平 周敏 环境在记忆中的反映
信息加工观
大约30年前,出现了一种信息加工记忆理 论(Atkinson & Shiffrin,1968;Waugh & Norman,1965).这种理论认为,记忆或者说 由若干称之为储存的关联成分所构成的系 统,具有加工各种称为认知代码表象的能 力。这种理论还主张,认知代码可以通过 控制过程(control process)从一个贮存器转 移到另一个贮存器。
几种贮存类型
感觉登记器 (sensory register,简称SR) 短时贮存(short-term storage,简称STS) 长时贮存(long-term storage,简称LTS)
记忆形成的简化流程:
感觉登记器(SR)→短时贮存(STS) →长时贮存(LTS)
感觉贮极其庞大; 存储永久性记忆; 编码是语义性的。
解释
如果我们给被试者呈现一组单词,若干小时后让其 进行回忆,他们往往会出现闯入错误(intrusion errors),闯入的单词和遗忘的单词之间常常存在 着语义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具有共同的意义。例 如,如果单词表原来的单词是“boat”,那么闯入的 词很可能是“ship”而不是“bud”或“boar”。
短时贮存通常被称为“心理工作台” (Klatzky,1980)。其含义有三:1、材 料在此以各种方式被精制或转换;2、短时 记忆空间有限,只能同时加工有限的信息; 3、短时贮存时要集中注意,需要分配认知 资源。
Peterson和Peterson(1959)的经典研究
认知心理学在早期二语习得中的作用
[收稿日期]2005⁃03⁃16[作者简介]贾卫章(1968-),男,山东临邑人,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讲师㊂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8月 Journal of the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China (Edition of Social Sciences ) Aug.2005认知心理学在早期二语习得中的作用贾卫章,张淑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学院,山东东营257061)[摘 要] 继大中小学英语教育一条龙的设想体系提出后,从幼儿学习外语的可行性及优势的角度出发,分析认知心理学在学龄前儿童二语习得中的重要作用,采用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 浸泡式教学法,提出学龄前阶段儿童二语习得的主要任务及目的,即培养正确的语感㊁语音的重要性㊂[关键词] 认知心理学;二语习得;语音;语感[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951(2005)-0110-(03) 如何改变我国目前英语教学所花时间较长㊁效果相对较差的状况,已成为外语界的一个重要课题㊂范文芳(2000年)指出,为了自身的系统完整,每一阶段(尤其是小学㊁中学和高中)总是从头教起,重叠现象极其严重,造成了外语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㊂戴炜栋(2001年)也提到,经过10~12年的英语学习,大部分学生(非英语专业)仍不能用英语自由流畅地表达㊂这种学习时间跨度长㊁效果不理想的 费时低效”现象确实值得深思㊂原因除了我们欠缺实际的英语生活学习环境(不可改变的因素)外,笔者认为能否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把重点放在研究分析早期语言习得的特性及其对语音㊁语感的作用上,也许能找到一个突破点㊂一㊁认知心理学与学龄前儿童认知过程的关系1.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学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学习者本人心理的内在发展和他的心智能力㊂它强调刺激与反应之间产生的各种可变因素,认为学习是对环境的适应,是一个主动积极的过程㊂Singer (1990年)指出:对语言的研究是一个心理问题,因为语言是人类大脑的产物,而心理学是关于大脑的科学㊂他还提到人的信息处理模式中,对语言的理解包含表层(surface)㊁文本基础(text base)和表达话语的情景(situation)三个层面㊂学好语言的关键是学习者本身,只有全面㊁科学㊁深刻地了解学习者,才能认识外语学习的本质和过程㊂Corder(1973年)指出,只要我们还不认识语言学习的心理过程,一切外语教学的研究就都带有盲目性㊂2.学龄前儿童认知过程的特点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学龄前儿童学英语的可行性㊂从神经系统㊁肌肉合作情况及情感因素(马旭红,2001年)看,左右脑的分工从幼儿出生开始,5岁时比较明显,12~13岁完成分工㊂而幼儿期(0~6岁)用创造性思考问题的右脑功能比理论性思考问题的左脑功能更强,所以应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对幼儿的右脑进行适当的刺激,使其右脑得到很好的发展㊂更为重要的一点是情感因素,往往幼儿在外语学习中会积极参与㊁大胆开口模仿,他们对另一语言未形成自己的态度,这就避免了很多成人因对外语的否定或排斥态度而影响外语学习的现象㊂二㊁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的教学方式1.浸泡式教学法浸泡式教学法(immersion)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习得理论(the Natural approach),该理论的发展同时从浸泡教学实验中汲取养料,最终形成以Krashen (1982年,1985年等)的 监控模式”(the MonitorModel)为代表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流派㊂11我们可以利用浸泡教学法的理论,采用原版(附有中文解说)的英文VCD㊁磁带及录像带,输入给儿童标准纯正的英语语音及语感㊂采取一种以大脑的注意为中心的模式(吴潜龙,2000年),在儿童关键期进行的输入从听和看入手,儿童听到和看到目的语的材料后,首先引起大脑的注意,这时外部和内部的因素都会对此注意产生影响㊂Skehan(1998年)认为,一种形式越是频繁出现,越可能受到注意,然后被结合到中介语里去㊂所以在积累了大量的有用 语块”的前提下,语言才会自然形成㊂行为主义心理学(Skinner)认为,刺激与反应具有紧密的联系,如果某种刺激经常出现,人们伴随着反应而采取的行为就会加强这种联系㊂当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有规律地联系在一起时,就形成了一种习惯㊂习惯是自发的,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形成的㊂二语习得也与母语习得类似㊂Ellis说: 特别是孩子,要经历这样一个时期,在这期间,他们不愿用第二语言说话,但也许在通过听别人说话来学习这种语言或在进行自我交谈㊂”儿童在习得母语过程中,有一个初级词汇的积累形成过程,这就是 沉默期”,然后达到开口说话的程度㊂二语习得也存在这样一个沉默期,其实沉默期就是语言材料的输入㊁消化期㊂只有在这种输入内化成了一种发音习惯时,儿童才会尝试开口说话㊂具体到做法,在家庭里可以在孩子玩耍时间播放相关磁带,反复播放,让纯正的语言材料对孩子的听觉系统形成良好的刺激,让他记住这句话在这儿就是这么说的㊁就是这种语调㊂笔者一直在对自己现已5岁的儿子尧尧进行实验观察,经常让尧尧反复听同一支曲子,经过一段时间就会听到尧尧偶然间唱出几句㊂这说明这种无意识的浸泡式输入刺激,确实产生了一定的效果;在幼儿园,教师准备相关的英语磁带㊁图片㊁贴画及卡片,即使教师不过多讲解的情况下,这些材料也会对儿童的视觉系统进行输入刺激,反反复复的过程就完成了记忆过程㊂2.皮格马利翁效应在学龄前儿童认知过程中的应用学生学习差异主要在于心理素质的差异,心理素质主要由世界观㊁信念等非智力因素决定㊂成功感与认识态度一致,学生自然而然地朝老师家长赞扬的方向努力㊂期望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周娟芬,2000年)㊂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证明了期望可以使学生看到㊁感受到自己在学习中获得的成绩与进步,这是一种强大的情感力量,它是积极向上的㊂尤其是这种效应应用在儿童身上更是巨大的㊂笔者经常当着尧尧的面以一种神秘的口吻对尧尧的妈妈说: 你知道吗,你都想不到,你猜不到,我告诉你一个很大很大的秘密 尧尧还会说这样一个英语句子哩!”大人这种夸张的赞扬,小孩很显然能分辨出是表扬还是批评,于是儿童内心深处的积极情感马上爆发出来,把所学会的句子从记忆里调出来㊂皮格马利翁效应是与认知心理学紧密联系的,如果能正确使用这种效应,将会对儿童在外语学习中的动机与兴趣起到积极的调动和保护作用㊂三、学龄前阶段儿童习得的主要任务学龄前阶段儿童习得的主要任务最理想的就是只培养其正确的语感㊁语音㊂语感的定义‘汉语大词典“解释为 对语言的感觉”㊂韦氏(Webster)大学版第九版词典解释为:(1)sensibility to conformity with or divergence from the established usage of a language (2)a feeling for what is linguistically effective or appropriate所以语感可以总结为对遵循或背离某一语言既定用法的敏感性及对语言上有效性或合适性的感觉(张景祥,2000年)㊂笔者通过对尧尧进行实验观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㊂笔者采用了由BBC英国广播公司提供㊁由中央电视台发行并由许戈辉中文播讲解释的儿童电视英语‘Muzzy的故事“的录像带及磁带,故事人物造型可爱滑稽,剧情简单明了,好人与坏人一看便知,画面色彩艳丽而不杂乱,故事中有说有唱,这些都让尧尧能很容易接受并产生兴趣,所以在观看节目时,他几乎是在沙发上连蹦带跳,跟着节目说说唱唱学习的㊂从3岁到现在,录像带一直由尧尧自己保管,他想起来时会痛痛快快学一阵㊂我也会提醒他: 好长时间看不见Muzzy了,他到哪儿去了?”于是尧尧的兴趣就来了㊂笔者还发现这种类型的故事片对尧尧这种年龄段的儿童来说是百看不厌的㊂在这里行为主义理论可以加以及时而恰当地运用,对其进行反复的刺激,让其养成良好的语感㊂例如:尧尧在模仿句型 How many trees are there?”时,会自然发出 trees”的音,而不会丢掉 s”,这就说明他对复数要加 s”已习惯,尽管他还不明白什么叫复数,为什么复数要加 s”㊂但是在他说习惯了后,反而会觉得不加 s”而别扭㊂再如:How many trees are there?尧尧就不会用母语的思维那样说成 there are how many trees?”当我问他有多少花儿时,他脱口而出 How many111flowers are there?”并且得意地说: 这还不简单,把trees换成flowers就行了㊂”还用这个句型造出了 How many books(pens,tables,bowls, )?”这说明他已掌握了此句型,虽然还不明白 how many”和 are there”有什么关系,但是他从来也不问为什么 how many”和 are there”的位置不像汉语那样倒过来,我想这也正是儿童学习外语的优势㊂所在,你给他一个发音习惯并且鼓励他去说,就会对此发音形成一种感觉与习惯,并不觉得别扭,他就会像接受母语一样顺利而自然地消化它㊂对儿童这种年龄来讲,不存在母语与外语的区别,开口发一个汉语词和英语词对他来说同样容易㊂所以一个重要的启示就是,学龄前阶段很容易接受正确规范的发音与语感,如果在这一重要时期给儿童打下良好的口语基础,将会对其以后的教育及大学阶段的英语教育受益匪浅㊂语感的丰富积累,须通过吸取地道的语言材料,然后达到深层次的 语感传递”㊂ 语感传递”是学习者主动学习㊁体会㊁吸收的结果㊂因此处于学龄前阶段的儿童,不管内向外向都可以通过听和看接触吸收语感的大量输入,积累丰富正确的语感㊂有了习惯才会有对反习惯㊁不合习惯的用法的敏感,培养语感的目的就是为了对错误的用法保持警觉㊁敏感,达到自然使用正确语言的目的㊂因此语感在交际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是相当清晰而肯定的㊂四㊁幼儿英语教材的编写语言的功能就是交际,而听的技能又是人们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方面,也就是说,听是交际活动的核心㊂从语言本身看,学一门语言若不具备听的能力,那么语言能力就不完整,直接影响实际交流㊂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在听的过程中,人们并非像录音机那样被动地接受有声材料,而是不自觉地对进入听觉系统的信息进行积极的预测㊁筛选㊁释义和总结等一系列心理加工(周启加,2000年)㊂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学习外语就是在人的意识中加上一种新的语言体系㊂由于儿童是在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上学习外语,那么母语的迁移作用就会发生(王跃洪,2000年)㊂例如:尧尧在一次玩耍时,突然冒出来一句话: Take him away!”这句话是‘Muzzy的故事“中花匠Bob被官兵带走时,国王下的命令㊂正是因为他从故事的环境里得知,这句话是用在下命令把别人带走的情景下,所以尧尧把环境搬到现实生活中,进行了正确的环境迁移,恰当地运用了这个句子㊂因此儿童往往把学到的外语词汇和语句先译成母语,然后再加以理解和掌握㊂在此初级阶段,若教材全部用外语讲解,儿童就会对语言材料失去兴趣,不管这部故事片多么有趣,自然也难以形成良好的外语氛围㊂所以,在教材的选取上,可采用插入母语讲解的方式,先让儿童听懂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㊁地点㊁人物,然后再用外语播放,引导儿童跟随剧中角色说说唱唱,潜移默化中熟悉并掌握外语的发音及语感㊂幼儿英语教材的编写贵在生动活泼,有趣味性,或是能创造出儿童在母语习得过程中的日常情景,选择儿童爱听爱看的图文并茂的材料㊂笔者建议在我国真正落实大中小幼英语教育一条龙体系,培养出一代代具有良好外语交际能力的人才,这需要高校各阶层人士真正关心并致力于这一 十年育树,百年育人”的伟大工程㊂[参考文献][1]Corder,S.P.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73.[2]Singer,M.Psychology of Language:An introduction to sentence and discourse processes.Hillsdale,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1990.[3]Skehan,P..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4]Ellis,Rod.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范文芳.大中小学英语教学的 一条龙”规划[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6).[6]戴炜栋.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英语教学 一条龙”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7]马旭红.学龄前儿童英语教育初探[J].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4).[8]吴潜龙.关于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认知心理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4).[9]周娟芬.论学习积极情绪㊁情感的培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10]张景祥.英语语感漫谈[J].外语教学,2000,(1).[11]周启加.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12]王跃洪.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责任编辑:夏畅兰]211。
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二语习得认知心理对二语词汇教学的启示摘要:二语习得的认知心理过程包括感知输入、理解性输入、摄入、整合和输出五个阶段。
二语教师在二语词汇教学中有必要懂得二语习得的认知心理过程,根据二语习得的认知模式,有效地设计课堂教学。
关键词:二语;认知心理;词汇教学认知心理学家和心理语言学家对人脑的研究表明,二语学习者的大脑中都存在一个母语心理词库,即大脑中存储有以学习者母语为媒介的相互联系的各种知识信息,这些按照一定知识结构存储在一起的知识及语义信息形成了一个具有开放性的动态系统。
二语词汇习得就是往这个系统中输送新的词汇相关信息,也随时调用其中的已有信息。
词汇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习得词汇能力,即习得能够用词正确指称世界或社会的指称能力,以及能够理解词的构成、派生、语义变化等机制,感悟和产出新词的推理能力。
传统的二语词汇教学往往只关注词汇能力的指称能力,而不太关心学生发展其词汇能力的过程。
认知词汇教学将认知引入语言学范畴,通过把握学生语言习得的认知心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引导他们利用包括语言知识和世界知识在内的已有知识来处理学习中的词汇,以新旧知识的互动来增加和重组原有的词库,增强词汇习得的效果。
一、二语习得认知心理Gass (1997)把语言从输入到输出的转换过程解释为五个阶段:感知输入、理解性输入、摄入、整合和输出。
感知是语言习得过程的第一阶段。
Gass (1997:5)认为,语言输入的第一个阶段是辨认出有需要学习的东西,即学习者注意到他已有的知识和需要了解的知识之间有一种差距,感知输入就是学习者以某种方式注意到这一可识别的差异(语言点)的过程。
习得过程的第二个阶段是理解性输入,主要强调学习者理解的程度。
Gass认为,理解代表着从语义理解到详细的结构分析之间的连续体,学习者在这一阶段所识别到的不同的分析层次对后一阶段的摄入有重要影响。
习得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摄入。
Gass认为,摄入是吸收语言材料的过程,是一种选择过程。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
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词汇习得分析之文献概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方向。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学习第二语言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而词汇作为语言的基本单位,对于语言习得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许多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往往面临着词汇习得困难的问题。
研究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和认知心理学角度的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了解词汇习得的本质、特点,以及与第一语言词汇习得的异同之处。
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探讨词汇习得在认知心理层面上的机制,揭示学习者在词汇习得过程中的认知心理活动。
通过分析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因素,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词汇习得实践,提出有效的学习策略。
通过案例分析,我们可以更具体地了解学习者在词汇习得中遇到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
本文的研究背景旨在深入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概念和认知心理学角度的分析,以期为提高学习者的词汇习得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过程,深入分析认知心理学角度对词汇习得的影响,并探讨影响二语词汇习得的各种因素。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的实践策略进行深入研究,为二语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学习方法和指导。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不同学习背景和学习方式对词汇习得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二语词汇习得的复杂性。
通过本研究的总结与展望,寻找到二语词汇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进一步推动二语词汇习得研究的发展。
1.3 研究意义:二语词汇习得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的热门话题,其在实际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对二语词汇习得概念及认知心理学角度的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词汇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为教学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和策略。
通过探讨二语词汇习得的影响因素和实践策略,有助于帮助学习者更快地掌握和运用词汇,提高语言水平。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
二语习得研究的四个理论模式和发展趋势二语习得研究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致力于探讨人们在学习第二语言(或第三语言)时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从而为语言教学和语言政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有四个重要的理论模式,它们分别是行为主义、认知心理学、社会文化理论和复杂动态系统理论。
本文将对这四个理论模式进行介绍,并探讨它们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
行为主义理论是二语习得研究的最早期理论模式之一,它强调通过重复和强化来促进语言的习得。
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语言学习是一种习得行为,学习者可以通过模仿和奖惩来掌握第二语言。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行为主义理论主要体现在语言教学方法上,例如重复教学、奖惩机制等。
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行为主义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的地位逐渐被认知心理学所取代。
认知心理学理论强调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所涉及的认知过程,包括记忆、认知结构和信息加工等。
根据认知心理学理论,语言习得不仅仅是一种行为,更是一种思维过程。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认知心理学理论促进了语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通过任务型教学和语言输入法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
认知心理学理论还推动了二语习得研究方法的创新,例如眼动追踪技术和脑成像技术在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中的应用。
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对其语言习得的影响。
根据社会文化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由社会文化因素塑造的活动,学习者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来获得语言能力。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社会文化理论引领了语言习得环境的设计,例如提倡在真实语境中进行语言教学和学习。
社会文化理论还推动了语言教学方法的变革,例如强调学习者的语言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强调语言习得是一种复杂的系统过程,受到多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根据复杂动态系统理论,语言习得是一种非线性、自组织的过程,学习者需要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来实现语言习得。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复杂动态系统理论促进了对语言习得过程的整体性认识,提倡从动态、整体和非线性的角度研究语言习得。
认知心理学研究二语习得动力机制
认知心理学研究二语习得动力机制引言:二语习得作为认知心理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旨在探讨非母语者学习第二语言的动力机制。
了解二语习得动力机制对于有效教学和研究非母语者语言习得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讨论二语习得动力机制,深入探究其影响因素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一、认知心理学在二语习得动力机制中的作用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认知过程以及人类思维和知觉的科学学科。
在二语习得研究中,认知心理学通过揭示非母语者的认知能力、记忆和注意力等认知过程,帮助我们理解二语习得的动力机制。
非母语者的认知能力与语言习得密切相关,它可以影响学习者对语言输入的感知、理解和表达。
认知心理学不仅为二语习得过程提供了更深入的解释,而且也为教学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二、影响二语习得动力机制的因素1. 感知过程:感知是人类对外部刺激的感觉和认知过程,而在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需要通过感知语言输入来获取信息并进行理解。
学习者的感知能力对于习得新语言的速度和准确性具有重要影响。
2.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指的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技巧。
二语习得者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学习策略来提高学习效果。
比如,使用记忆策略可以帮助学习者记住新单词,而使用交流策略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
3.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习得语言的内在动力。
它主要由学习者的兴趣、目标和期望等因素所决定。
对于非母语者来说,他们的学习动机会影响他们对学习语言的投入程度和坚持程度。
4. 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指非母语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它可以来自于教师、教材、互联网等多个渠道。
语言输入的质量和数量对于非母语者的语言习得过程具有重要影响。
三、二语习得动力机制对学习过程的影响1. 习得速度:非母语者的习得速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学习者的年龄、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等。
了解二语习得动力机制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提供合适的语言输入和学习策略,以促进学习者的习得速度。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
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首先,对于二语习得来说,认知心理学研究了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的认知过程。
认知心理学研究发现,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会通过注意、记忆、推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来构建语言知识和技能。
例如,学习者通过注意力的集中来理解和解释输入的语言信息,并通过记忆来保存和回忆语言知识。
此外,学习者还会通过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来理解和应用语言规则和结构。
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可以揭示二语习得的内在机制,为有效的外语教学提供理论指导。
其次,认知心理学对于外语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认知心理学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过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在外语习得中会面临认知负荷的问题。
认知负荷是指在有限的认知资源下,学习者同时处理多个任务所需的认知开销。
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尽量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例如通过提供清晰的教学材料、组织有序的教学内容和提供充分的练习机会等。
其次,认知心理学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
研究发现,学习者通过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和探索语言环境,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规则和结构。
因此,教师应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和情境,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思维发展。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研究了外语学习中的记忆过程。
记忆是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通过有效的记忆策略,学习者能够更好地保留和回忆语言知识。
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教授学习者有用的记忆策略,并提供适当的记忆练习。
此外,认知心理学还对外语教学中的语言输入和输出进行了研究。
研究发现,通过提供丰富和有意义的语言输入,学习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言知识。
同时,通过强化语言输出,学习者能够巩固和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因此,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应提供质量高、量适中的语言输入,并鼓励学习者积极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实践。
综上所述,二语习得和外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探讨对于有效的外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认知心里视域下的二语习得“注意”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f e o d ln u g c u s in 简 称 c n a g a e a q iio ) s t
资 源 理 解 做 功 后 构 建 不 同 于 母 语 的 语 言 系 统 .理 论
样 。 a o 和 J h sn 指 出 : 念 是 通 过 身 体 、 脑 Lkf ono 概 大
和 对 世 界 的 体 验 而 形 成 的 ,并 只 有 通 过 它 们 才 能 被 理 解 。 过 体 验 , 别 是 通 过 感 知 和 肌 肉运 动 能 力 而 通 特
二 语 习得 是 指 学 习 者 学 会 母 语 后 在 课 堂 内 外 对 另 一 门 、 门 甚 至 多 门 语 言 的 学 习 或 习 得 [。 和 研 究 母 语 两 3 ] 习得一 样 , 语 习得 研 究不 仅 研究 二语 习得 的本 质 、 二 习得 的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而 且 还 要 研 究 二 语 习 得 与 母 语 习 得 的本 质 、 习 得 的 过 程 及 其 影 响 因 素 的 异 同 。语 言 的 习得 过 程 起 步 于 学 习 者 接 触 目 的 语 资 源 信 息 . 效 输 人 是 语 言 习 得 的 第 一 环 。 时 大 脑 认 知 有 这 功 能 开 始 工 作 , 这 些 信 息 予 以 “ 意 ”, 发 人 体 内 对 注 引
为 。新 世 纪 以 来 的 十 几 年 里 , 经 科 学 、 工 智 能 和 神 人 心 理 学 等 多 学 科 取 得 了 令 世 界 瞩 目的 发 现 和 成 果 。
二语习得及英语教学研究中的认知学派
二语习得及英语教学研究中的认知学派二语习得是指学习者从母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中获得语言知识、运用及纠错的过程。
二语习得领域中的一大派别是认知学派,该学派的学者们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认知过程,指导者应该能够帮助学习者建立正确的语言认知,进而帮助他们有效地习得语言。
一、二语习得原则与认知学派二语习得的原则包括:1.语音听力优先原则,使学习者能够理解并发音正确。
2.有意义的输入原则,即了解、理解且可以应用学习材料。
3.复习原则,通过频繁重复学习材料,巩固学习效果。
4.定期测试原则,以检验学习者的水平并提供指导。
认知学派认为,学习者应该被视为能动的认知过程,能够通过学习来获得理解和知识。
此外,认知学派也关注学习者的内在思维过程,学者认为,学习者的内在思维与学习社交环境中的经验相互作用,从而推进语言习得。
二、理解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要性了解学习者的认知过程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应该如何教授语言,从而更好地指导学习者。
通过认知学派,教育者可以了解到学习者基于自身经验及过往知识进行学习的过程,并帮助学习者建立准确的语言认知。
换言之,不同的学习者会表现出更好的学习效果,因为他们会采取不同的学习策略以适应他们的认知背景。
例如,学习者可能对于单词和句子的结构及其带有的意义有深入的了解,从而可以更快地掌握语言规则及其应用。
此外,语言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杀手,如情感、动机等因素也会影响学习者的计划和决策,显然,语言教育者需要了解这些因素的影响,以帮助学习者形成良好、有效的语言习得方法。
三、如何应用认知学派的方法进行英语教学英语作为世界各地使用较广的语言,其教学潜力对于研究进行二语习得和认知学派的学者已经提供了许多知识点。
以下是几个方法:1.使用直观的教学工具,如图片、视频资料等,以帮助学习者形成视觉记忆。
2.让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以促进交往和学习。
3.在课程中使用“彩虹口袋”等有趣且可重复使用的教具,以便于学生了解语法的各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短时贮存的编码
认知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发现,短时贮存中的 编码是听觉性的。
在二语学习的过程中,语音训练扮演着重要 的角色。不但要经常进行二语的听力训练, 而且还要多开口、勤朗读。这样既可以训 练二语的发音,又有利于二语的词汇语法 等的记忆。
短时贮存容量
短时贮存的容量是有限的。Miller(1956)通过实验 指出,短时贮存的容量为7±2个项目。以每秒一 个的速度呈现一列彼此无关联的数字,一般人都 能准确地按原来的顺序重复7个或8个数字的数列。 但是,假如是这样一个数列: 1、8、4、0、1、9、4、9、1、9、7、8 如果被试者是中国人,记住这12个数字不会很困难, 因为它们可以被分成各含4个数字的三组,而每组 数字分别代表中国历史上一个重大事件发生的年 份。这种数字组是由组块化(chunking)形成的。 大量证据表明,短时贮存中的项目主要是组块。
信息加工观小结
比较项目 贮存类型
容量
很大
编码
无明显编 码 听觉性 语义性
遗忘机制 持续时间
衰退 衰退 干扰 很短 相对较长 很长
感觉贮存
短时贮存
多重贮存模型的当代变式
既然短时贮存中以组块为主要的记忆
项目,我们在学习二语时,应该学会 对所需记忆的内容进行分组分块,使 之条理化,还要学会通过联想辅助记 忆,这样便能事半功倍。
长时贮存
特点: 容量极其庞大; 存储永久性记忆; 编码是语义性的。
解释
如果我们给被试者呈现一组单词,若干小时后让其 进行回忆,他们往往会出现闯入错误(intrusion errors),闯入的单词和遗忘的单词之间常常存在 着语义上的关系,也就是说具有共同的意义。例 如,如果单词表原来的单词是“boat”,那么闯入的 词很可能是“ship”而不是“bud”或“boar”。
显然,干扰作业使被试者未能在短时贮存 中进行复述,记忆内容无法再造,因而使 材料消失。
既然短时贮存的记忆空间有限,而且工作 时容易受到干扰,那么我们二语习得者在 学习二语时应该选择和创造一个使人易于 集中注意力的学习环境,尽量排除或远离 过多的干扰,将注意力集中在二语学习上, 才能提高学习效率。
几种贮存类型
感觉登记器 (sensory register,简称SR) 短时贮存(short-term storage,简称STS) 长时贮存(long-term storage,简称LTS)
记忆形成的简化流程:
感觉登记器(SR)→短时贮存(STS) →长时贮存(LTS)
感觉贮存的特点
认知心理学的记忆观与二语习得
组员分工
第三章
作为贮存的记忆
欧阳丽雯 信息加工观 伍亚琴 多重贮存模型的当代变式
第四章
作为重建的记忆与符合性
张蕾娜 Bartlett传统和加工水平 周敏 环境在记忆中的反映
信息加工观
大约30年前,出现了一种信息加工记忆理 论(Atkinson & Shiffrin,1968;Waugh & Norman,1965).这种理论认为,记忆或者说 由若干称之为储存的关联成分所构成的系 统,具有加工各种称为认知代码表象的能 力。这种理论还主张,认知代码可以通过 控制过程(control process)从一个贮存器转 移到另一个贮存器。
Peterson和Peterson(1959)的经典研究
阶段一:被试者在30秒后提取出一个三元 词(由三个辅音组成,如MBN); 阶段二:被试者听到三元词后立即大声地 对一个三位数进行减三运算。例如,听到 KLP后,又听到987,然后尽快进行连续的 减三运算,即987,984,981,978……。 实验结果如下图:
容量很大
所有的新刺激都假定至少是短暂的贮存于此
具有通道特异性
贮存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和其他各类感觉刺 激各由不同的部分完成,分工明确
对材料的保持时间不长
过了各种刺激的保持时间,感觉贮存中的编 码将出现衰退(decay),即认知编码随着时 间的流逝而丧失。
短时贮存
定义:呈现时间少于200毫秒的视觉刺激能 够保持到形成较持久的认知编码为止,这 种较持久的贮存称为短时贮存。 短时贮存通常被称为“心理工作台” (Klatzky,1980)。其含义有三:1、材 料在此以各种方式被精制或转换;2、短时 记忆空间有限,只能同时加工有限的信息; 3、短时贮存时要集中注意,需要分配认知 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