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2)

合集下载

her2表达检测方法汇总

her2表达检测方法汇总

her2表达检测方法汇总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是一种与乳腺癌相关的蛋白质,其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的发展和预后有关。

因此,准确检测HER2表达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HER2表达检测方法的汇总:
1. 免疫组化(IHC),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HER2表达检测方法,通过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并观察HER2蛋白在细胞膜上的表达情况来进行评估。

根据染色的程度和范围,可以将结果分为0、1+、2+和3+四个等级。

2. 荧光原位杂交(FISH),FISH是一种分子遗传学技术,通过使用荧光标记的探针来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情况。

FISH可以提供更准确的HER2基因状态信息,尤其适用于IHC 2+的病例。

3.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联合检测(IHC-FISH),IHC-FISH联合检测结合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两种方法的优势,可以提高对HER2状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基因组学测序技术,随着基因组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
实验室开始采用基因组学测序技术来检测HER2基因的扩增或突变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遗传信息。

5. 蛋白质质谱法,蛋白质质谱法通过分析组织样本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来评估HER2的表达水平,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较少见,但具有潜力成为一种可靠的HER2检测方法。

总的来说,选择合适的HER2表达检测方法取决于实验室设施、技术人员的经验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

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结合多种方法来进行综合评估,以确保对HER2状态的准确判断。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_概述说明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_概述说明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旨在对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进行综合概述和解释。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是两种常用的生物学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细胞或组织中特定蛋白质或核酸的表达情况。

通过对这两种技术的原理、方法、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的介绍,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合理应用这些检测结果。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引言、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比较分析以及结论。

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文章结构,提供一个整体的框架来帮助读者理解后续内容。

1.3 目的本文旨在全面说明和讨论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检测结果,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了解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实验步骤等方面信息,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解释这些检测结果,从而能够更科学地进行相关研究工作。

此外,我们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发展趋势的讨论,对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在未来的应用进行展望,并提供一些建议。

2.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1 原理和方法: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技术,通过特异性抗体对目标分子进行检测。

该技术基于免疫学原理,利用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来定位和可视化感兴趣的蛋白质或分子。

在免疫组化实验中,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抗体,该抗体可以是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并且需要与所需检测的目标分子有高度的特异性和亲和力。

然后,在样本处理过程中,对组织或细胞进行固定、包埋等步骤以保持其形态结构,并消除内源性酶活性。

接下来,将样本切片后进行染色处理,通常采用荧光标记物或酶标记物进行可视化显示。

最后,使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结果。

2.2 应用领域:免疫组化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研究领域。

它在肿瘤学、神经科学、器官发育等领域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在肿瘤学中,通过免疫组化可以检测肿瘤组织中的细胞分子标记,从而对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进行鉴定。

在神经科学领域,免疫组化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探索神经元的分布、表达和功能。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

荧光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HER-2表达的临床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HER-2在乳腺癌中的
表达程度与疾病的预后密切相关。

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
免疫组化(IHC)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测HER-2表达的方法之一。

免疫组化法通过检测HER-2蛋白在乳腺癌细胞膜上的表达水
平来确定HER-2的状态。

它是判断HER-2高表达的最常见方法,通常可以在乳腺癌组织切片中快速检测,检测结果可定量化。

但是,免疫组化法不能直接测量HER-2基因水平,由于
存在不能确定的判断标准,结果可能存在误差。

FISH法是测量HER-2基因扩增的直接方法。

对于免疫组化测
试结果不确定的患者,FISH测试需要进一步检测HER-2基因
是否扩增。

如果FISH检测结果显示HER-2基因扩增,则患者很可能需要接受更为积极的治疗。

通过比较FISH和免疫组化方法的结果,可以更好地确定个体
患者HER-2的表达情况,并作出更为准确和有效的治疗决策。

例如,HER-2扩增和免疫组化高表达的患者可能受益于靶向HER-2的治疗,如赫赛汀。

此外,HER-2基因扩增可能是预
后不良的风险因素,需要密切监测治疗反应和疾病复发。

因此,FISH和免疫组化是乳腺癌HER-2表达检测的重要手段。

这些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度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可以作为指导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的重要依据。

分析对比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化(IHC)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

分析对比荧光原位杂交(FISH)与免疫组化(IHC)检测乳腺癌HER-2基因

( 5 8 . 8 2 %) . T h e r e w a s p o s i i t v e c o r r e l a i t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wo t r e s u l t s( 瑙 =O . 4 1 2 , P <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B e f o e r h e r c e p t i n t h e r a p y , he t
r e s p e c i t v e l y . R e s u l t s n l e n u m b e r o f p a i t e n t s s h o w e d I HC ( 3 +) , I HC ( 2 +) a n d I H C ( 1 + ) w a s 2 6 c a s e s ( 3 8 . 2 4 %) , 3 3 c a s e s ( 4 8 . 5 3 %) a n d 9 c a s e s( 1 3 . 2 4 %)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 r } I e a mp l i i f c a i f o n o f H E R - 2 g e n e e x i s t e d i n 2 8 e a s e s( 4 1 . 1 8 %) , n o mp a l i f i c a t i o n e x i s t d e i n 4 0 c a s e s
疗是 否 应 用 赫 赛 汀 。 ・
I HC法检 测乳腺 癌组 织 中 HE K一 2蛋 白表达 可
以作为是 否应用赫赛 汀的初 步依 据 ; HE K- 2蛋 白表达 阳性 的病例有 必要 进一 步进 行 H E K一 2基 因扩增检测 , 来确 定临床 治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

组织学技术与染色方法组织学技术是研究组织构造和生物学特性的基础。

在生物学、医学和病理学领域,人们广泛应用组织学技术来研究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染色方法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改变组织的颜色和形态结构,从而使人们更加清晰地观察和研究组织。

本文将介绍组织学技术和染色方法的相关内容。

一、常规组织学技术常规组织学技术是指在组织学和病理学研究中常用的组织学技术,主要包括固定、包埋、切片和染色等步骤。

其中,固定是针对活体组织的一种处理方法,用于保持组织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结构,同时杀死细胞,以避免组织或细胞的萎缩变形。

主要方法有酸性酒精、福尔马林等。

包埋是将固定后的组织放入合适的包埋剂中,使组织变硬,便于制备切片。

切片是将包埋后的组织切成同样大小的薄片,然后染色或进行其他特殊处理,便于观察和诊断。

二、染色方法染色是组织学技术中的一项重要方法。

染色可以使组织或细胞的不同结构和化学成分显示出不同的颜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研究组织。

1. 常用染色方法(1)H&E染色H&E染色是组织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染色方法之一。

该方法主要利用酸性染料和碱性染料的性质不同,在染色后能够将细胞核染成深蓝色,胞浆和细胞质染成淡粉红色,从而方便人们观察和区分不同的细胞类型和组织结构。

(2)伊红染色伊红染色是一种常用的组织学样本染色方法,主要用于染色血液和骨髓切片。

该方法主要利用伊红染料的亲和性,将细胞核染成红色或紫色,细胞质和其他组织及细胞结构则染成红色,能够明显突出血液细胞和骨髓组织结构。

(3)PAS染色PAS染色是糖和糖蛋白类物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主要用于组织中糖和糖蛋白的检测和定量。

该方法主要利用PAS染料与糖类物质形成复合物的性质,将糖染成淡红色或玫瑰红色。

2. 新兴染色技术(1)免疫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技术是一种利用抗体与特定抗原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染色方法。

该技术可以检测和鉴定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蛋白质、抗原等,从而在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1. 引言1.1 背景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病因尚不完全清楚。

已有研究表明埃波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可能与鼻咽癌的发展密切相关。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病毒,感染后可引起多种疾病,包括淋巴瘤和鼻咽癌等。

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存在对于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肿瘤诊断和研究中。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通过检测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而原位杂交技术则可以检测病毒的核酸序列,从而确定病毒的存在。

双标记技术结合了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优势,可以同时检测抗原和核酸,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研究旨在通过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中的存在,探讨其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以及对该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意义。

通过对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为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而EB病毒被认为是导致鼻咽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通过检测EB病毒在鼻咽组织中的存在情况,可以帮助早期诊断和治疗鼻咽癌。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通过特定抗体与靶分子结合的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EB病毒在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而原位杂交技术则可以帮助我们检测出EB病毒的基因组在组织中的存在情况。

将两种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双标记,不仅可以提高对EB病毒的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同时也可以更加直观地观察病毒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验证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方法,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和治疗鼻咽癌,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1.3 意义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免疫组化 (2)

免疫组化 (2)

一、名词解释:1.PAS 反应:即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糖原,简称PAS反应。

其原理是通过利用过碘酸的氧化作用,使糖分子中的二醇基氧化为二醛基,释放出游离的醛基,醛基与雪夫schiff液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有多糖的地方就会呈现出紫红色的阳性反应。

2.Feulgen 法:即福尔根反应显示DNA 法。

其原理是组织用1NHCl 60℃水解,将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酸与嘌呤间的连链打开,使之释放出醛基与雪夫schiff液发生反应,生成紫红色化合物,在有DNA的地方就会呈现出紫红色的阳性反应。

3.PAP法:即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技术,该方法采用过氧化酶和免疫夹心增强技术,使酶和抗体形成可溶性PAP免疫复合物。

通过抗体使标记分子(抗辣根过氧化物酶)定位于抗原附件。

4.核酸探针:带有标记物的已知序列的核酸片段,它能和与其互补的核酸序列杂交,形成双链,用于待测核酸样品中特定基因序列的检测。

根据核酸性质分为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针、cRNA探针及寡核苷酸探针等。

5.核酸分子杂交:是指已标记的探针和样本中的靶序列通过碱基的互补配对结合而形成杂交体的过程,整个实验周期较长,过程也较复杂,而杂交反应则较短。

6.质量控制:指组织化学反应各环节中获得最佳效果的技术把握,是组织化学的关键环节,是取得满意效果的必要条件,是提高结果可信度的根本保证。

7.诱发荧光:组织细胞中的某些物质本身不发荧光,但在经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后可以转变成荧光分子,即被诱发出荧光。

此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生物胺的显示中。

8.定量分析:是指在组织细胞化学阳性结果的基础上,对阳性结果进行测量,以数值反映被检测物质的含量的方法。

常用的包括人工定量分析和仪器定量分析。

9.固定:为了更好地保持细胞和组织原有的形态结构,防止组织自溶,而采用一些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使细胞的蛋白变性,酶失去活性,但是要保存其抗原性。

10.组织化学:指在形态学基础上研究组织或细胞中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活性,并进行定性、定位、定量及其代谢状态的学科。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

常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是通过将抗原与抗体结合来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染色方法。

它是现代生物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技术,可以用于研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等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介绍:1. 免疫组化染色(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免疫组化染色是免疫组织化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使用一种与目标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将抗原与抗体结合,然后通过染色方法将表达该抗原的细胞或组织可视化。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多聚酶、酶标、荧光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IHC可以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细胞器中的抗原以及胞内蛋白质的定位。

2. 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 IF):免疫荧光染色利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来检测特定抗原。

它可以提供高度特异性和灵敏度的探测,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利用该方法可以用于检测多种类型的标记(单标记、双标记、复合标记等),从而实现多重染色或共定位染色。

3. 免疫电镜染色(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IEM):免疫电镜染色是一种将金粒标记的抗体用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并定位特定抗原的方法。

通过将金粒结合到抗原-抗体复合物上,可以在电子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这种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和高特异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超微结构的研究。

4. 免疫酶标染色(Immunoenzyme staining, IES):免疫酶标染色是使用酶作为标记物,通过化学反应将抗原与酶标记的抗体结合,从而显示出特定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常用的标记物包括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碱性磷酸酶(ALP)等。

在检测抗原时,标记物可以与染色底物产生反应生成可见色素,形成染色,以显示抗原的位置和分布。

5. 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Immunohistochemical in situ hybridization, IHC-IS):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的方法。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 L I A N G Y i n g ie f , E — ma i l : l i a n g y j j @1 6 3 . c o r n )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d o u b l e l a b e l i n g o f i m mu n o h i s t o c h e mi s t r y s t a i n i n g a n d i n s i t u h y b i r d i z a t i o n i n i mp r o v i n g h i s t o l o g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o f n a s o p h a r y n g e a l c a r c i n o ma( N P C ) . Me t h o d s B o t h c y t o k e r a t i n( C K) a n d E p s t e i n ・ B a r r v i r u s — e n c o d e d s ma l l R NAs ( E B E R ) e x p r e s s i o n w e r e d e t e c t e d o n s a me NP C s e c t i o n s f r o m 3 0 s a mp l e s o f u n d i f e r e n t i a t e d t y p e n o n - k e r a t i n i z i n g NP C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 交双 重标记技 术 ,对辅 助鼻咽癌 的组织学诊 断最有 帮助 。方 法 采用免疫组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以上,否则组织中心固定不良影响效果。 组织固定后应充分水洗,去除固定液,以减少固定液
造成的人为假象。
3、固定方法:
浸入法(Immersion method): 将组织浸泡在固定液内, 必要时可在低温
(4℃)环境下进行,固定时间可根据抗原的稳定 性以及固定液性质而定, 一般在2~12h之间。
灌注法(Irrigation method): 此法适用于动物实验研究。灌注法固定可
培养细胞标本的取材:
可根据培养的细胞特性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某些 细胞有贴壁生长的特性,只需将载玻片或盖玻片插 入培养液内即可收集到理想的细胞标本。某些细胞 只能在培养液中生长,可用上述体液沉淀离心涂片 法处理。
2、组织标本的取材:
组织标本主要取之于活组织检查标本、手术切 除标本、动物模型标本以及尸体解剖标本等。前三 者均为新鲜组织,后者是机体死亡 2h以上的组织, 可能有不同程度的自溶, 其抗原可能有变性消失, 严重弥散现象,因此, 尸检组织应尽快固定处理, 以免影响免疫组化标记效果。
2、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应用细胞融合杂交瘤技术通过免 疫动物(大多数为小鼠)而制备的。它是针对一种 抗原决定簇的一个B淋巴细胞克隆分泌的抗体。
㈢ 抗原与抗体的关系:
没有抗原的刺激,机体不能产生抗体;没有抗 原物质,也无法检测抗体的存在,利用抗体可以检 测抗原物质。
二、细胞和组织标本的取材和固定
1、石蜡切片脱蜡到水: 2、预处理:需要时可选用3%过氧化氢溶液阻
断过氧化物酶。
3、抗原修复处理:根据需要选用
4、染色:

PBS液洗涤:5分钟×2次;

正常山羊血清封闭:室温或37℃20分钟;

滴加一抗:37 ℃1-2小时或4 ℃过夜;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学
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是两种在组织学和病理学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们都能够在细胞或组织的自然环境中定位特定生物大分子。

原位杂交:
-该技术主要用于检测组织切片中DNA或RNA分子的存在与分布。

通过设计并标记一段与目标核酸序列互补的寡核苷酸探针,在组织切片上进行杂交反应。

当探针与靶标分子结合后,可以通过显色或者荧光信号来观察目标核酸的位置。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则主要用来定位蛋白质等抗原物质。

它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将能识别特定蛋白质的抗体标记上可见的示踪物(如酶、荧光素、金属离子或放射性同位素),然后让这些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上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通过显色反应显示出目标蛋白在组织中的位置和分布。

联合应用:
-在病毒学和其他领域研究中,有时会将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结合起来,即同时在同一组织切片上进行ISH和IHC实验。

这样可以
同时检测病毒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质产物在细胞内的表达及分布情况,从而获得更为全面深入的生物学信息。

这种技术称为“双标记”或“多标记”技术,有助于揭示病毒感染过程、宿主响应机制以及病原体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

细胞生物学中的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结构、功能和特性的学科,其中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是重要的实验手段和研究工具。

本文将介绍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免疫组化技术免疫组化技术是通过特异性抗体与目标分子结合来检测细胞内或组织内的特定蛋白质的方法。

免疫组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抗体与抗原之间的亲和性,通过特异性结合实现对蛋白质的检测和定位。

1. 原理免疫组化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取材、固定、切片、抗原恢复、阻断、抗体标记、显色和观察。

首先,将需要检测的组织固定并制作切片。

然后,对切片进行抗原恢复处理,以破坏固定过程中引起的抗原和抗体的交联反应。

接下来,进行阻断步骤,防止非特异性抗体的结合。

随后,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目标蛋白质。

最后,通过显色反应观察标记的抗体的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在细胞生物学领域有多种应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存在和定位,从而研究细胞内各种生物分子的分布。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可以用于诊断疾病,例如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来判断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此外,免疫组化技术还能够评估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理过程。

二、原位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是通过标记的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从而在组织或细胞水平上检测靶分子的方法。

原位杂交技术可以提供靶RNA和DNA的空间分布和细胞定位信息。

1. 原理原位杂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步骤:制备探针、固定组织、加氢解固、杂交反应、洗涤和检测。

首先,制备标记的探针,通常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荧光标记。

然后,将组织固定,以防止RNA或DNA降解。

接着,进行加氢解固步骤,以使靶分子的结构恢复。

随后,进行杂交反应,将探针与靶RNA或DNA结合。

最后,通过洗涤和检测步骤,确定探针的结合位置和数量。

2.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在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调控机制,例如通过检测特定RNA的存在来研究基因的转录水平。

最新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最新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
免疫组织化学
前提条件:所使用的抗体必须能用于免疫组化。
一、基本原理 :
利用 抗体(antibody)与 相应抗原(antigen)的特 异性结合, 通过与抗体连接 的酶反应或荧光染料显示 抗原所在的位置。
常用的荧光染料 1.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
优点:敏感性高,特异性很低。 缺点:极易受内源性生物素影响,假阳性率极高。
五、免疫组织化学的特异性与敏感性
一)特异性(specificity):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是否真正由特异 性抗体和相应抗原结合而产生。包括方法特异性和抗体特异性。
1.方法特异性:证明是由抗体结合引起的结果。 如: 加一抗 --- 有染色结果 不加一抗 --- 无染色结果
③ 替代实验:组化染色程序中用同型(isotype)抗体替代一抗。
④ 吸收实验:组化染色程序中用过量相应抗原吸收一抗以阻止标 本中的抗原与一抗结合。
三)敏感性(sensitivity):指所用的免疫组化方法能检测的抗原 量。
1.敏感性与特异性的关系:一般是相反的关系。
2.提高敏感性的方法:
①选用敏感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如EnVision两步法,PAP或APAAP法,ABC法。
2.抗体特异性:证明是由所检抗原而非其它成分与一抗结合引起 的染色结果。 如:用肝细胞抗体染肝组织 --- 有染色结果 用肝细胞抗体染肾组织 --- 无染色结果
二)特异性染色和非特异性染色
1.特异性染色:由一抗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而产生的染色。染
色部位是抗原分布的部位,显示出一定的结构背景,如细胞核 ﹑细胞质和细胞膜,或组织和细胞内的某些特殊成分。
常用的间接法: 1)两步法(two-step staining method):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对乳腺癌HER2检测的对比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对乳腺癌HER2检测的对比研究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免疫组化对乳腺癌HER2检测的对比研究杨光明;杨列;蒋丽;代云;张建平【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与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法对乳腺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检测的效果,为临床检测乳腺癌HER2蛋白的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到医院就诊并确诊患乳腺癌的患者80名记为实验组,无乳腺疾病患者80名记为对照组.所有患者皆取乳腺石蜡标本,均采用IHC和FISH法检测,观察比较2组患者在不同检测方式下的HER2蛋白检出率的差异,对2种检测手段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使用FISH后的阳性率为97.50%,使用IHC 的阳性率为88.75%,FISH的阳性检出率大大高于IH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使用FISH的阴性率为80.0%,而使用IHC的阴性率为92.50%,IHC的阴性率明显高于FIS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SH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能够明显减少假阴性的发生,适用于乳腺癌的确诊实验和对转移及预后的评估;IHC有较高的阴性率,能够明显减少假阳性的发生,更适合于乳腺癌的筛查和排除诊断.【期刊名称】《医疗卫生装备》【年(卷),期】2016(037)011【总页数】3页(P72-74)【关键词】乳腺癌HER2基因;荧光原位杂交;免疫组化【作者】杨光明;杨列;蒋丽;代云;张建平【作者单位】213300江苏溧阳,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13300江苏溧阳,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13300江苏溧阳,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13300江苏溧阳,溧阳市人民医院病理科;200040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18;R446乳腺癌(breast carcinoma)是一种乳腺上皮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肿瘤中位居第一[1]。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效果。

通过对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分析,介绍了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应用及双标记技术的优势。

实验方法包括了细胞标本的处理和检测流程。

研究结果显示,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未来研究可探索更多的双标记技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本研究对于提升鼻咽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免疫组化、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EB病毒、鼻咽癌、诊断、效果观察、研究意义、实验方法、有效性、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鼻咽癌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常见于亚洲地区。

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有研究表明,埃普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能够在人类鼻咽黏膜中潜伏多年,患鼻咽癌的患者体内EB病毒DNA的检测阳性率较高。

免疫组化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组织学检测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抗原的表达水平来判断疾病的发展程度。

在鼻咽癌的诊断中,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准确地识别肿瘤细胞,并辅助判断患者的病情。

原位杂交技术是一种检测核酸序列的方法,可以用于检测EB病毒DNA在肿瘤组织中的存在。

通过将该技术与免疫组化技术结合起来,可以更准确地诊断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

本研究旨在探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在诊断鼻咽癌中的作用,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依据。

通过对其有效性进行观察和分析,希望为未来的鼻咽癌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应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 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存在情况,探讨该技术在鼻咽癌诊断中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具体目的包括:1. 确定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验证其在鼻咽癌中的潜在作用。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

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用于诊断鼻咽癌的效果观察引言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头颈部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至关重要。

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病密切相关,特别是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病毒)的感染对鼻咽癌的发生起到重要作用。

寻求一种高效、准确的检测方法,对于EB病毒和鼻咽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选择符合诊断鼻咽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100例。

2. 组织标本采集:从病例中获取鼻咽癌组织标本及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

3. 免疫组化检测:使用抗体对EB病毒进行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仪对组织标本进行染色。

4. 原位杂交检测:使用原位杂交技术对EB病毒的DNA进行检测,同时对白细胞组织进行负对照实验。

5. 数据统计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的检测结果。

结果本研究使用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免疫组化检测EB病毒阳性率为65%,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阳性率为72%,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呈现一致的趋势。

与此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可以明确地将EB病毒的表达定位在鼻咽癌组织细胞中,而不在癌旁正常组织细胞中。

讨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免疫组化与原位杂交双标记技术对于检测EB病毒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能够准确地定位病毒的存在位置,并提供了更多的实验数据支持。

由于EB病毒感染与鼻咽癌的发病密切相关,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为鼻咽癌的诊断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有利于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

感谢感谢所有参与本研究的医护人员和病例患者,以及为本研究提供支持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们。

同时也感谢各位审阅专家们对本研究的指导和意见,使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

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结果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这听起来像是科学家们的魔法咒语,但其实它们是研究细胞和组织中蛋白质和基因的重要工具。

想象一下,科学家们就像侦探,利用这些技术寻找身体里的秘密。

嘿,别想歪了,这不是侦探片里的悬疑剧,而是真正的生物医学探索。

免疫组化就像是给细胞打上“我是谁”的标签,让我们一眼就能识别出那些重要的蛋白质。

而原位杂交则是另一种酷炫的技术,能让我们看到基因在细胞中的位置,简直像是在细胞的舞台上放大镜头,聚焦那些闪闪发光的基因。

在实验室里,科学家们准备好样本,像是准备一场盛大的派对。

他们把样本处理得漂漂亮亮,接着加入各种化学试剂,这些试剂就像是派对上的小道具,帮助识别和标记目标蛋白。

想象一下,一群蛋白质在细胞里聚会,免疫组化的试剂就是DJ,把每个蛋白质都点亮,闪闪发光。

哇,那个样子可真让人兴奋。

然后,科学家们会用显微镜观察结果,真是个视觉盛宴。

通过这些神奇的染色反应,他们能够一眼看出细胞的状态,是否健康,是否有病变,像是在读一张细胞的“身份证”。

再说说原位杂交,这玩意儿就更有趣了。

科学家们用一小段DNA探针,就像是一封信,专门去找目标基因。

就好比你在寻找一个老朋友,发了条信息给他,结果他就在那儿等你。

探针找到了目标基因,立刻就会发出亮丽的信号,哇,这时整个细胞就像是参加了灯光秀一样,五光十色。

通过这些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看到基因的表达情况,简直让人目不暇接,仿佛打开了一个新世界。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并不总是一帆风顺。

科学家们也会遇到挑战,比如试剂的选择、样本的处理等,像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

他们得耐心琢磨,反复实验,直到找到最优方案。

就像厨师在调配菜肴的调味料一样,每一次实验都是一次新的尝试。

可是,没关系,失败也是成功之母嘛,科学家们总是乐于从每一次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

实验结果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有点出乎意料。

明明以为会有个大惊喜,结果却发现原来只是小水花;根本没想到的地方却给了你一个意外的收获。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病理诊断中的意义
尖锐湿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是两种常用的病理诊断技术,它们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疫组化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蛋白质的存在来确定疾病类型的技术。

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HPV的存在。

HPV 感染会导致细胞增殖和变异,从而形成尖锐湿疣。

通过检测HPV相关蛋白质的存在,可以确定病变组织中是否存在HPV感染。

这对于尖锐湿疣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核酸原位杂交是一种通过检测组织中特定DNA或RNA序列的存在来确定疾病类型的技术。

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核酸原位杂交可以检测到HPV的DNA序列。

通过检测HPV的DNA序列,可以确定病变组织中是否存在HPV感染。

与免疫组化相比,核酸原位杂交更加敏感和特异,可以检测到更低浓度的HPV DNA。

这对于尖锐湿疣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也非常重要。

除了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

例如,在肿瘤的诊断中,免疫组化可以检测到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定蛋白质,从而确定肿瘤类型和分级。

核酸原位杂交可以检
测到肿瘤细胞中的特定DNA序列,从而确定肿瘤的基因型和预后。

总之,免疫组化和核酸原位杂交在尖锐湿疣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们可以检测到HPV的存在,从而确定病变组织中是否存在HPV感染。

这对于尖锐湿疣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此外,免疫组化和
核酸原位杂交还可以用于其他疾病的诊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步骤
2.探针的制备 1.FISH 样 本 的 制备 3.探针标记
4.样本的预处理
6.染色体显带 5.杂交 7.荧光显微镜检 测8.结果分析Fra bibliotek实验步骤
1.FISH 样 本 的 制备 2.探针的制备 3.探针标记
4.样本的预处理
5.杂交 6.染色体显带
7.荧光显微镜检测
具体实例.
THANKS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
MEDICAL REPORT
PART 01 免疫组化的概念
主要内容
一、免疫组化 二、原位杂交
PART 02 免疫组化的步骤 PART 03 免疫组化的应用 PART 04 原位杂交
一、免疫组化
原理
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免疫组 织化学正是利用了这一原理。先将组织或细胞中的 某种化学物质提取出来,以此作为抗原或半抗原,
的二抗
免疫组化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中的应用
在科研研究某个基因与疾病的发生 (肿 瘤)临床分期,预后,患者生存率等的相 关性。最终的目的是考察这个基因的临床 意义。
二、原位杂交
基本原理
分类 荧光原位杂交类型
原位杂交
探针
实验步骤 实验流程
具体实例
基本原理
1.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核酸分
免疫组化的概念
通过免疫动物后获得特异性的抗体,再以此抗体去
探测组织或细胞中的同类的抗原物质。由于抗原与 抗体的复合物是无色的,因此还必须借助于组织化 学的方法将抗原抗体结合的部位显示出来,以其达 到对组织或细胞中的未知抗原进行定性,定位或定 量的研究。
1.染色方法
免疫组化的步骤
2.石蜡组织切片的制备 3.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
年中总结报告 BUSINESS REPORT
次抗体,其二抗为未标记桥抗体。
石蜡组织切片的制备
1.取材:从动物或者患者取下组织材料。
2.固定:将所需的材料进行固定,使得组织内蛋白质
迅速凝固液(甲醛)细胞内结构和成分不再发生改变。 3. 脱水:固定后的组织内进行脱水,以 便石蜡的浸入。脱水用梯度酒精进行脱 水(自动脱水机) 4.浸蜡与包埋:组织放置刚过熔点的石蜡中,然后进行包埋,将透明后浸了 蜡的组织块放到盛有熔化石蜡的模块中,并使之凝固成蜡块。(包埋机)
子(DNA,RNA)的碱基对形成氢键的互
补性(A=T,A=U,C=G),用一标记的2.核 算探针去检测与之碱基互补的靶核酸
免疫学中抗原—抗体的反应
分类
1.组织
2.细胞
3.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类型
1.基因组原位杂交
2.荧光原位杂交
3.多色荧光原位杂交
探针
基因探针,即核酸探针,是一段带有检测 标记,且顺序已知的,与目的基因互补的 核酸序列(DNA或RNA)。基因探针通过分 子杂交与目的基因结合,产生杂交信号, 能从浩瀚的基因组中把目的基因显示出来 。根据杂交原理,作为探针的核酸序列至 少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①应是单链, 若为双链,必须先行变性处理。②应带有 容易被检测的标记。它可以包括整个基因 ,也可以仅仅是基因的一部分;可以是 DNA本身,也可以是由之转录而来的RNA
染色方法
1.直接法 用标记物(荧光素、霉素)直接标记在
EARLY GOAL
2.间接法 荧光素,霉标记在二抗 上(二抗:抗产生一抗 动物的LgG抗体)。
一抗上,标记抗体与抗原结合。再通过 显色或者荧光激发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4.ABC法 (亲和素—生物素—过 3.非标记Ab桥法 氧化物霉复合法)等等
桥法是霉标记抗体的改进,经过三
5.切片与贴片:(组织切片机) (1)切片 (2)展片 (3)贴片
免疫组化染色(石蜡切片)
5.封闭 1. 考 片 65 摄 氏 度 1-2h 2. 常规二甲笨脱 蜡,和梯度酒精 水化 3.灭活内源性过
氧化物酶
4.抗原修复
6.一抗过夜
8.显色
10. 常 规 梯 度 酒 精 脱水,透明,干燥,
封片。
7. 加 入 有 标 记 9.苏木素复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