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新人教版
新人教语文语文:选修教案3.1《捕捉“动情点”》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很多人看来,写作并不轻松,有人曾经用一副对联描写写作的愁苦情状: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
写作运思真的很难吗?这个“难”字可否去掉?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
(学生齐读)“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雕塑家罗丹。
“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文学家乔治•桑。
二、感悟何为“动情点”1、播放公益广告视频《给妈妈洗脚》。
本片带给你什么样的“点滴感动”?……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2、何为“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请先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那么何为“动情点”?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研课件
杨勇的《心灵鸡汤》
我却发现桌让上人摆动着一情个的熟方悉的法保温杯。我没有问什 么,只是一种感觉就之径一直走了过去。
• 我怀着感激的心情打开熟悉的保温杯,嘴里不停的 念着:“我妈妈太好了,我妈妈真是太好了。”没一会 儿,鸡汤沁人的香味就飘散到寝室的各个角落。
细化动作, • 我只好摸着黑,借着窗外微弱的月光,拿着筷子细 细的品尝着。“是淮山,还有板粟。”我激动地喊着。 每吃到一种配料,我都会大声地喊出来,然后用筷子 延长过程。 小心地夹起来向室友们展示。尽管他们看不见,我也 看不见,但是母爱的温暖已经深深地打动了我们,传 递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田。 • 我并没有再大喊着,坐回到自己床上,拿着室友的
起了我的衣领,双手插在衣兜中。
营造气氛
• 他把手伸向了我,这是一双饥饿的手,筋骨从
外皮中突出来让,人像那动老情树的上的方枯法藤,错乱地缠在 他 把浑的身手都上。搜我遍不了由,自也之主没地找四把到手一从分上钱衣。口我袋忽抽然出想来起,,
出门时忘了带钱了。我顿时尴尬起来,不知道该 怎样面对他。可他干瘪的身体,褴褛的衣衫,枯 黄的脸,仿佛在告诉我,他确实很需要帮助。
高考评分标准之发展等级
名作欣赏
• 冰心:《荷叶母亲 》 • 莫怀戚:《散步》
说说这两篇文章的动情点 思考 是什么?并围绕怎样捕捉
动情点谈谈你的启发?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 接着就来,愈下愈大。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
得左右欹斜。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
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
• 爱就在平日里的每一件小事中,爱 的光辉在生活小事中闪光。
• 陈兆源《兄弟,对不起》
• 握住乞丐的手,乞丐感激的目光。
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 我不能坐着等,我要让家变得温暖起来。我把里外打 扫了一遍,又点燃炉火,做了一桌子的饭菜等妈妈回 来。时钟敲了11下,妈妈拖着疲惫的身体进了家门。 我给妈妈递过毛巾脸盆,让她洗把脸歇会儿。然后, 母女俩一起吃着饭,共叙亲情。
• 温馨的亲情洋溢在心头,我找回了家的感觉。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 S 君、P 君在 西湖里坐小划子。S 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 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 在身上。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 特别吧。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有点儿 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 “横断面”和“纵断面”各有千秋,如何选用,取决 于内容的需要。一般地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 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发展 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截取横断面,有时也需要 处理一些不得不交待的连带内容,手段就是倒叙、插 叙和补叙。采用纵断面,就要避免从头到尾的平铺直 叙,《祝福》就是最好的例子。
• 所谓“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遵循时 间的先后顺序,容易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 病。
• 如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回故乡时见到闰土和杨 二嫂的言行为我们截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断面”,通 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 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
• 再如鲁迅的小说《祝福》,通过对祥林嫂一生悲惨遭 遇的描述,为我们塑造了祥林嫂这一被践踏、被迫害、 被摧残、被吞噬的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深刻地揭 露和抨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揭示了人在 命运面前的渺小。
• 【写法借鉴】 通过这篇例文的阅读,我们应该有如 下收获。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
语文:新统编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 2 -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明确规定了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尤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这次作文课,我之所以拟定了“捕捉动情点”这一训练主题,就是因为它既能立足于学生写作的实际需要,从源头上激发学生的写作动力,又能体现“课标”新精神;提供例文,也即昭示具体的写作方法;师生讨论的过程,能“生成”某些意想不到的写作智慧;学生亲述自己的经历,是捕捉“动情点”的过程,也是美好的情感体验;写作练习,更是趁热打铁的实践体验。
二、教材分析捕捉“动情点”位于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一节。
《文章写作与修改》这本选修教材是对必修教材的拓展和提高,它侧重于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能将学生带到一个奇妙的汉语世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捕捉“动情点”在这一章甚至整本书中地位非常重要,它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这节课抓好了,抓出成效了,即是前两章学习成果的体现,又为后一章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高二学生,经过中学阶段的写作训练,已经对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基本方法有所了解,但是,他们写出的文章缺少给人留下较深印象的“亮点”——既能统摄全篇又能充分表现感情的“动情点”,以致写出的文章平铺直叙,平淡无味。
所以,本次作文指导课以此为切入点,拟定出较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师生例文的具体解说,学会什么是文章的“动情点”。
破除写作神秘感,使学生充分认识写作“动情点”的作用,学习如何捕捉“动情点”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具体写作练习,进行实践体验,在体验、交流、评价中加深对写作原理的领悟,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达到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例文的讨论以及个人生活经历、见闻的回味,认识写作情感态度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捕捉身边的感动。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2024_2025版高中语文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相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建。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相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相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获“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索,体现出显明的特性化色调,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常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索,并且努力捕获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相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奇的文章来。
另外,相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获“动情点”》主要讲解并描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获“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须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育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解并描述了“创新意识”的培育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获“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花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装扮美丽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麻木不仁,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闻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日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特别哀痛。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静静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忙地离去了。
2019版高中语文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讲义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捕捉“动情点”[对应学生用书P51]1.根据课文中的例子回答.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什么作用?[明确]2.阅读《噪音的世界》.说说作者的“动情点”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明确] (1)作者的“动情点”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就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2)启发:只有捕捉“动情点”.才能创作出让人感动的好文章。
3.如何捕捉“动情点”?[明确] 捕捉“动情点”⎝ ⎛注重情感的抒发浓墨重彩或白描合理布局,形成高潮4.什么是“横断面”和“纵断面”? [明确]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是就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
5.写作时.如何处理“横断面”?[明确] (1)“横断面”的截取一般就是写“动情点”及其连带部分。
(2)处理“横断面”的结构基本原则是“动情点”出现在文章尾部。
(3)处理“横断面”的谋篇要领是尽量“动情点”延后出现.并让倒叙、插叙和补叙为之服务。
(4)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宜写“纵断面”。
[对应学生用书P52]技法1|浓墨重彩或用白描渲染“动情点”1.浓墨重彩指用细致的刻画、极力的铺张来设置“动情点”的方法[示例一]我看到了母亲.为了不让我们在冬天挨冻.她拾起一节节枯枝.犹如把那些破碎的日子一一点缀.然后把温暖交到我们手上。
柴垛越码越高.母亲却越来越矮。
我看到母亲那对干瘪的乳房.像两只残缺不整的讨饭的碗.却为我们讨来了一生的盛宴。
母亲在灶坑里点燃的红色的昏暗的火焰.成了那些夜里我们唯一可以依靠的肩膀.唯一可以握住的暖暖的手。
(《落叶是疲倦的蝴蝶》) 评析:这段文字抒情气氛十分浓郁.回忆中的母亲养育“我们”的那些生活画面即是“动情点”.通过这些用心地渲染了对故乡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感念.可谓浓墨重彩、摄人心魄。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与反思
2、主要特色与创新之处:1、从“动情点动情事”再现的小切入点,渗透学生养成以事实说话实事求是的理性思维习惯;2、发挥多媒体优势,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身临其境体验生活中的真善美。3、发挥朗读作用,通过口读心悟,运用范文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五、课程小结、作业
为再现的情境,补充思考分析。
1、回顾学习重点。2、通过写作巩固学习成果,情缘于事,明于理。
七、教学评价设计
对于学生“再现的动情点”,先小组评价,评出作品对“动情点”的捕捉和表述准确到位的作品。在班内交流分享,在班内评价交流的过程,实现学习的自我和同伴评价。
八、板书设计
情
九.教学反思
谈写作感受,交流心得。
激发对“动情点”的认知兴趣
二、解读“动情点”——“动情点”意味着什么
1、播放视频《马校长的合唱团》Q3:交流看后内心感受,明确表述出来的就是触动你的,触动你的就是“动情点”即情感触发点。
2、分析“情”丰富的内涵,明确“动情点”的情境情况是表述的重点,因为它是后文深沉抒情理性思考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视频、例文依托自身阅读感受,明确什么是“动情点”、能使用流畅的语言实事求是的记录生活中的“动情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例文品读、片段写作练习,实践体验“动情点”;
2、通过小组品评、全班交流,加深对“动情点”的理解。
按照教学设计的几个环节设置德育渗透的机遇。课堂设计整体感强,环节完整,中心突出。三个环节,一个中心。
在设计思路上,格日勒老师遵循课程标准“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抓住“动情点”深入挖掘,依据“情”的前因后果即情缘于事,明于理。针对学生抒情肤浅,析理无力的习作问题,挖掘出“情况”“情感”“情理”让学生明了,情缘于事,脱离了事的情,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3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1节捕捉“动情点”课件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三月的雨天,冷得让人打哆嗦,看见父亲打湿的衣服,我 又怜又怨:“你下雨天来做什么!”
“下雨天不耽搁工,搭个便车,不要钱……嘿嘿。”父亲 羞涩地笑着。不耽搁工?唉,他还是放心不下他的菜园。
说实在的,我对父亲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情。我有些讨厌 他斤斤计较。一次,我和他进馆子,他死活只买两个极便宜的 菜。吃完,他竟在众目睽睽之下,津津有味地吃着同桌剩下的 一盘鱼。我只觉得无地自容。
第三章 认识的深化与成篇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要点梳理
基础过关
课后知能提升
要点梳理
一、什么是“动情点”?“动情点”有何作用? “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 情思。古人见柳思别离、望日念故人,赏秋照人生,遇水生愁 绪,为什么呢?因为在那一刻,柳、日、秋、水就是作者的“动 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动情点”的作用: (1)“动情点”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动情点”的渲染能在文中形成高潮,给读者留下余味 和遐想。 (3)“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
二、如何捕捉“动情点”? (1)想抓住“动情点”,应当选取众多材料中的精彩事件, 这样就能写成一篇真实感人的好作文。抓住了“动情点”,就 等于抓住了写作的“领子”,就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无话可 说,不知从何说起,或是东拉西扯、乱说一通的情况。 (2)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正所 谓经历得越多,感受得越多。 (3)想抓住“动情点”就必须学会思考生活、思考人生。
我的心不禁猛然微微一颠,哦,这就是我的父亲,在经历 了 67 年风雨剥蚀后的雕像!
(1)这篇文章的动情点是什么? (2)文中如何运用纵断面展示动情点的? 答案:(1)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对儿子关爱无微不至的父 亲的形象。因此,其动情点是“父爱”。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
捕捉“动情点”教学设计赣州一中张青云教学目的:1思想教育:变换角度,增加层次,感受生活美好的情感。
2知识传授:细化动作,延长过程,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3能力培养:描写细节,画其神韵,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重点:怎样抓住“动情点”。
教学难点: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我们在写人叙事作文的时候,都想捕捉到“动情点”,写出感人的文章,那怎样才能捕捉动情点呢我们先来欣赏三幅画,看有没有让自己感到的地方。
2、学生谈感悟,教师点拨: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它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根白发,一句话语;也可能是一排大雁,一座高山,一条小河,一间老屋,一朵鲜花;还可能是一件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甚至是一个极微不足道的细节……古人见柳思离别、望月念故人、赏秋悲人生、遇水生愁绪,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
总之,它能触动你的心灵,牵动你的情思,引发你的思考,启迪你的(写作)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怀,甚至成为你刻骨铭心的记忆。
让我们来看看两位法国艺术家说过的名言,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的美是无处不在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文学家乔治·桑说:“生活中的点滴感动,永远存在于只要我们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
”(学生齐读)二、感悟:何为“动情点”?1、请展现你内心的"动情点"2、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3、问:何为“动情点”?(“动情点”:情感的触发点。
)例:《噪音的世界》作者情感的触发点是:明确:在于外界环境对心情所产生的影响,即由工地的闹而引发一系列的感受和感想。
具体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充斥着钢筋水泥的纷乱嘈杂感到烦躁,转而向往世外桃源般的宁静与清凉。
三、欣赏:选一位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声情并茂的诵读学生习作《泪》,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1、导:化用罗丹的那句话,生活中不是缺少“动情点”,而是缺少发现“动情点”的眼睛。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语文:新人教版选修学案《文章写作与修改》3..1《捕捉“动情点”》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写作运思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学习捕捉“动情点”,学会选取生活中触动心灵的人和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感动,用心触摸,培养学生爱生活的情怀。
【学习重难点】怎样抓“动情点”;并理清“动情点”与文章结构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感悟何为“动情点”点拨:或触动你的心灵,或牵动你的情思,或引发你的思考,或启迪你的智慧。
简单地说,就是在生活的某一时刻打动了你的内心,牵动了你的情思的人、事、物。
abOk09lWyz二、探究如何抓住“动情点”提示:首先可以通过研读范文来提炼典型情景。
其次要勤于用思,注意提升自己的敏锐意识。
另外,还要关注细节,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
三、写作技能积累在写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更好地凸显“动情点”,增强文章的力度。
1、精心剪裁,巧设高潮,凸显“动情点”。
2、集中渲染,画龙点睛,凸显“动情点”。
3、细化情景,虚实相生,凸显“动情点”。
四、写作实践1、阅读下文,从“动情点”角度作出诊断,然后再修改。
中午回家,妈妈买了十只才出生一天的小鸡,这些小鸡很可爱。
也许是害怕吧,它们都陌生好奇。
它们的动作也千奇百怪,十分有趣。
第三天,爸爸把它们搬出屋子晒太阳。
这些小鸡吃饱了,喝足了,都快乐地玩了起来。
它们与前两天不大相同。
abOk09lWyz 一个星期过去了,可以喂一些杂食了。
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我特别爱看这一饶有兴趣的镜头。
啊,多可爱的小生命啊。
我真盼望它们快快长大。
abOk09lWyz诊断:文中一些重要词语太笼统,太概括。
如小鸡“可爱”,怎样可爱,是形态可爱,动作可爱,还是色彩可爱等;如小鸡动作“十分有趣”,“趣”在哪里,是叫声有趣,行走有趣,还是其他有趣;如“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如何热闹,文中只字未提。
这些都是本文最为关键、最为精彩、最为动情的内容。
abOk09lWyz 修改:就小鸡吃食时的热闹情景进行扩展:它们吃食时是最热闹的时刻,有时一只鸡抢了一块食,别的看见了也来争。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认识的深化与成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
2019-2020年高中语文《认识的深化与成篇》教案新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一.教学内容:《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第一节捕捉“动情点”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第四章文章的修改与完善第一节整体的调整第二节局部的完善第三节语言的锤炼二.教学目标:1. 学会对作文进行谋篇布局,掌握捕捉“动情点”的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2. 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能独立修改自己的作文。
三.教学步骤:(一)第三章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动情点”是从认识的角度提出的。
由动情进而思索原因,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才能把自己的认识表达出来。
“动情点”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
“动情点”的渲染可以是浓墨重彩,也可以是白描。
只要铺垫充分,在篇幅不大的文章里也能形成高潮。
“动情点”决定全文高潮,也牵动全文结构。
要理解结构处理上的变化,需要从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和“纵断面”入手。
“横断面”就是从长过程中截取一段,或者事物的一个侧面,或者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通过精细描绘更集中地表现中心。
“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往下写,这种平铺直叙如果处理不好,文章就会松散累赘。
因此,叙事时要尽量截取横断面,不取纵断面。
在一篇记叙文里,要尽量让“动情点”延后出现,让倒叙、插叙、补叙为之服务,这是谋篇布局的要领。
一般来说,短文宜写横断面,长文内容繁多,要反映出事件的全过程或人物性格的变化,就不得不写纵断面。
但是写纵断面同样要讲究谋篇,讲究题材的切取,避免平铺直叙。
(二)第三章第二节理性思维的深化1. 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
分析就是把整体分解成若干侧面,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分解的,这就是认识上的深化。
2. 对自己的感知还要能够作恰当的概括与说明。
3. 梳理思路,使理性的分析构成文章的主线,逐渐显示出文章的轮廓。
4. 段落安排上体现内容的递进关系。
(三)第三章第三节培养创新意识学习写作要经历三个步骤:写起来、写充实、写精彩。
【学案导学设计】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文章写作与修改》第三章 第一节 捕捉“动情点”学案
写作是对生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造。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经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并且努力捕捉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来。
另外,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捉“动情点”》主要讲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捉“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感情真挚”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要做到“感情真挚”,应注意以下几点:(1)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
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
“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写作是对生活认识的逐步深化和再创造。
写作中的运思过程,就是认识的深化与成篇的过程。
所谓认识的深化与成篇,就是在写作中捕捉“动情点”,让理性思维进一步深化,这是对写作提出的较高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与思考,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化色彩,从而达到写作创新的更高要求。
只有在写作时经常想着去表达个人的感受与思考,并且努力捕捉情感世界中最令人感动的点,学会运用理性分析的方法提升文章的思维深度,才能促进认识的深化,才能写出新颖的文章来。
另外,认识的深化还有待于我们从文章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去发掘。
我们讲“动情点”时所说的“横断面”,讲“理性思维深化”时所说的“递进式”结构,还有创新写作中的“新的形式”,都是从内容与形式的和谐上考虑文章的成篇的。
《捕捉“动情点”》主要讲述了“动情点”的作用,并进而提出了与之相匹配的“横断面”与“纵断面”的概念及作用,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意识地捕捉“动情点”,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理性思维的深化》从“感知需要理性的分析”等四个方面引领学生的思维向着深刻、全面的方向发展。
《培养创新意识》从“开拓思路”“变换视角”和“寻求新的形式”三个方面讲述了“创新意识”的培养方式及角度。
第一节捕捉“动情点”让·彼浩勒助失明老人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路旁,站着一个衣衫褴褛、头发斑白、双目失明的老人。
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样伸手向过路行人乞讨,而是在身旁立一块木牌,上面写着:“我什么也看不见!”不用说,他是为生活所迫才这样做的。
街上过往的行人很多,那些穿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那些打扮漂亮的少男少女们,看了木牌上的字都无动于衷,有的还淡淡一笑,便扬长而去。
这天中午,法国著名诗人让·彼浩勒也经过这里。
他看看木牌上的字,问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给你钱吗?”“唉!”那盲老人叹息着回答,“我,我什么也没有得到。
”说着,脸上的神情非常悲伤。
让·彼浩勒听了,拿起笔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就匆匆地离去了。
晚上,让·彼浩勒又经过这里,问那个盲老人下午的收入情况,那盲人笑着对诗人说:“先生,不知为什么,下午给我钱的人多极了!”让·彼浩勒听了,摸着胡子满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么也看不见!”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
当人们想到这位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心呢?“感情真挚”属于高考作文的基础等级。
“感情真挚”就是要求考生在文章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感情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并传达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思考。
要做到“感情真挚”,应注意以下几点:(1)事要真。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而真实的事情不仅仅是作者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它还包括作者的所想,只要符合“四此”——此时、此地、此人、此事,就可以视为“真”。
题材“假冒伪劣”,其蕴涵或者引发的情感常常是虚假的;题材真实自然,情感也容易为人所认可。
“父母双亡”“父母离婚”,庸俗的虚构、明显的虚假,其情感自然令人质疑。
(2)情要真。
要抒发有真切体验的情感。
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情感阅历都不可能太丰富,因此,在可以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真正的有感而发,一般很难写出真情,特别是在考场作文中。
无论命题怎样宽泛,都要在规定的情境中作文,这时大多数情况是“为文造情”,弄不好就会矫揉造作,贻笑大方。
矫揉造作的虚情假意,绝不可能打动读者的心灵。
深层意义上的真情实感,必须在对客观事物反复认识、反复体察的基础上才能获得。
(3)情要美。
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人,人的思想境界、审美情趣也是形形色色的。
作者抒发的感情,迎合哪些品类的趣味,诱发人性人情中哪一种因素,也有高雅粗俗之分。
一般说来,即使面对同一景物,由于作者的个性素质和心境不同,他们的感受也不可能一样。
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
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4)情要浓。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
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打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
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了几次门,都没人回应。
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
一问,才知道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
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
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写作中的运思,关键是要捕捉“动情点”。
所谓“动情点”,即情感的触发点,通过它能够引起我们的种种情思。
一针一线,一草一木,那山那水,那人那事,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只要它能触动你内心的那根情弦,让你情动于衷,它就是动情点。
古人见柳思别,望月念人,赏秋悲时,遇水生愁,在那一刻,“柳、月、秋、水”就是诗人的“动情点”,就是和心境吻合的情感触发点。
“动情点”虽然并不排除理性思考,却注重情感的抒发。
情感的宣泄往往完全发自内心,只有自己才能触摸自己的心灵深处。
“动情点”虽然蕴藏在你的内心深处,但是否能自觉地、有意识地捕捉到它,在文章里效果是不一样的。
知道了“动情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就应该学会适时地抓住“动情点”。
例如,贾平凹先生的散文《我不是个好儿子》,一改其散文语言瑰丽奇美的文风而回归朴质无华的本色,读来不但丝毫没有枯燥乏味之感,而且是不由得你不潸然泪下。
文章选取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细节,而这些琐事、细节都会挑动读者人性中的亲情神经,促你思索,催你动情。
这一个个的琐事、细节便成了文章的一个一个的“动情点”。
在前面的充分铺垫、渲染下,文章结尾部分的描写达到全文的高潮,不逊于当年朱自清先生《背影》中“背影”的风采。
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
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
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
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由此看来,“动情点”决定全文的高潮,因而写作时一定要费心神去提炼它,去升华它。
此外,“动情点”也牵动全文结构。
理解这种结构处理上的变化,就需要了解叙事剪裁中的“横断面”与“纵断面”。
所谓“横断面”,简单地说就是片段,它可以是事件过程中的一段,或事物的一个侧面,或人物活动的一个片段,或一个场面、一个冲突、甚至一个情节,它是浓缩的世界,它易现震撼人心的“动情点”,它能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鲜明的印象。
所谓“纵断面”,就是事物发展的全过程,它遵循时间的先后顺序,容易平铺直叙,出现松散、累赘的弊病。
鲁迅的小说《故乡》,通过回故乡时见到闰土和杨二嫂的言行为我们截取了一个典型的“横断面”,通过这个小小的窗口,我们看到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社会现实。
例文一《冬天》本文选取了三个冬天的生活场景:一个是小时候和爸爸、兄弟们在一起吃白水豆腐的情景,一个是和朋友在冬日西湖划船聊天的情景,一个是和妻子、孩子在台州生活的情景。
三个片断靠“温暖”串联成篇,换言之,本文的“动情点”就是“温暖”二字,一如作者在最后所说:“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同时这三件事在先后顺序的安排上也是极有序的,它按时间顺序依次展示了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事,用自己人生的轨迹阐释了生活的真谛:有爱就有温暖。
这种典型的横断面叙事使文章跨越了时空,具有了一种浓郁的沧桑感。
由此看来,捕捉“动情点”是文章具有真情实感的根本所在,这就需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积累蕴藏着无数“动情点”的丰富素材。
例文二《回家》《回家》一文的修改是多方面的,却不是根本性的。
首先,修改后突出了“动情点”。
在原稿中,期盼与失落的“动情点”没有焕发出应有的光彩,照片这个“动情点”也只是寥寥几句,几乎淹没在文章当中,而为妈妈做饭这一“动情点”更是平铺直叙,整篇文章情节上没有跌宕起伏,没有高潮迭起,因而情感上也显得很平淡。
而修改稿中,作者通过结构的调整形成情感的波澜起伏,又用两段描写照片前后发生的变化以及自己的联想,突出前后对比的效果,一下子就有了扣人心弦的情感节奏。
在第三个“动情点”——“我”给妈妈做饭的细节处理上,修改稿也做得很好,通过妈妈在极度疲惫的时候还是想着给“我”做饭,以及看到“我”为她做的饭时表现出来的惊讶和激动,淋漓尽致地传递出母女相互的爱和理解,掀起文章的第三次小高潮。
其次,作者调整了文章结构。
原稿采取的是平铺直叙的写作手法,按照时间的发展顺序记叙。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结构的错落有致能够更好地彰显情感的起伏变化。
于是在修改稿中采用了补叙的手法,先写回家时的兴冲冲,紧接着笔锋一转,描绘现实的寂寞冷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把作者当时内心情感的落差展现了出来,让读者也不由得觉得遗憾,并且有一个疑问:难道她的父母就这么不关心孩子吗?当然后文给出的解释打消了读者的疑虑,而且更加清楚地展示了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由兴奋到失望,由失望到理解,由理解到以实际行动关心妈妈。
从这条线索中,学生应该很清楚地看到了情感曲线的变化过程,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结构对文章的表现力的重要作用。
另外,作者在语言上也进行了润色。
由这篇文章的修改来看,捕捉“动情点”强化“动情点”,借助一定的叙述技巧,如补叙、倒叙、插叙等来凸显“动情点”,是记叙文写作的重要技法。
而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类似的感情经历自己也有,可为什么自己却觉得无话可说呢,或者说不几句便又觉得无味而失去写作的兴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