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简便运算是一种高级的混合运算,是混合运算的技巧,学好了简便运算,不仅能提高计算能力、计算速度及正确率,还能使复杂的计算变得简单,也就是变难为易,变繁为简,变慢为快。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阅读!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8×5=5×8……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
加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加法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掌握加法运算律;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1. 加法运算的基本规则;
2. 加法运算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
2. 教学练习册;
3. 加法计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的基本知识,如加法符号、算式排列等,并提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问题。
二、讲解:
1. 讲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及求和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2. 以具体例子讲解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三、示范:
教师通过多个例子进行演示,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运用方法。
四、活动:
教师准备加法计算卡片,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计算。
五、练习:
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加法运算律的知识。
六、总结: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加法运算律在实际计算中的应用。
七、作业:
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在家中继续巩固学习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活动和练习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提高了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希望学生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提高数学计算的效率和准确性。
四年级运算律教案
【教案一】四年级运算律的认识教学目标:1.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能够准确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算速度。
教学重点:1.运算律的定义和应用。
2.运用运算律进行运算。
教学准备:1.教案和教具准备。
2.学生的教学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先进行快速计算:247+189-56-88=?2.以一个简单的算式为例,引入四则运算的运算律:a+b-b=a。
3.通过几个类似的例子,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律。
二、讲解(20分钟)1.运算律的定义:运算律是指在特定的运算规则下,运算顺序可相互交换,结果保持不变。
例如:加法运算的交换律、结合律,减法运算的嵌入律等。
2.分别对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律进行讲解,并分别列举例子进行说明。
3.让学生自己总结出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三、练习(20分钟)1.练习新学过的运算律:(58+17)-17=?(75-21)+21=?(5×4)×3=?(32÷8)÷4=?等等。
2.练习四则运算的推理思维:例如:7+3=10,那么3+7=?8×4=32,那么32÷4=?等等。
3.出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四、巩固(15分钟)1.随堂练习:出一些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计算。
2.提问学生:1.2+3-3=?2.(48×6)÷6=?3.(9-2)+2=?等等。
3.让学生自己出题,出示答题卡写出成绩,并奖励优秀的同学。
五、课堂总结(5分钟)1.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运算律。
2.强调学生要灵活运用运算律,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例子的方式,让学生从具体的算式中理解四则运算的运算律。
然后通过练习和巩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并应用所学的运算律。
在课堂总结中,要求学生总结所学的运算律,并强调其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整个教学过程简洁明了,学生参与度高,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加法运算律(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西师大版
加法运算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加法运算律,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运用方法2.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3.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2.灵活应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黑板笔、教材、练习册。
2.学生准备:笔、本子。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教师利用短暂时间,询问学生上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回忆出本节课的主题是什么。
2. 导入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精彩的视频、图片等多种方式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两个数相加和三个数相加的结果是否相同?例如, 8+4 和4+8 结果是否相同?5+4+2 和 2+4+5 结果是否相同?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共性,引出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3. 阐释结合实际例子,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律,分别讲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属性,引导学生发现两者的不同之处。
•加法结合律:三个或三个以上数相加,可以从任一顺序起始,结果相同。
例如:(2+3)+4=2+(3+4)=9;(4+5+1)+3 = 4+(5+1+3) = (4+5)+(3+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顺序可以交换,结果相同。
例如:2+3=3+2=5;4+7=7+4=114. 实践设计精心实例,帮助学生通过实践运用加法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数学能力。
•练习一:小华背着一个书包,上面有4本书,他又拿了2本书,现在他一共有几本书?(答案:6)•练习二:桌子上有3个苹果,你家里有2个苹果,现在你手里有几个苹果?(答案:5)•练习三:李明用20元买了一支笔,用10元买了一个本子,现在他手里还有几元钱?(答案:70)5.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巩固理解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及运用方法。
五、教学反思1.教学重点把握得当,学生能够理解加法运算律的概念,并能够应用到实际计算中。
《运算律》单元教学设计
《运算律》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和应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2.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加法和乘法的基本定义;2.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3.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4.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知1.师生对话,引出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的概念,并与学生讨论运算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提问: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他们两个一共有多少个苹果?请用运算律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步:加法的运算律1.讲解加法的基本定义:加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加,得到他们的和。
如:3+4=72.讲解加法的交换律:a+b=b+a。
如:3+4=4+33.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换律解决问题。
第三步:乘法的运算律1.讲解乘法的基本定义:乘法就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相乘,得到他们的积。
如:2×5=10。
2.讲解乘法的交换律:a×b=b×a。
如:3×4=4×33.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交换律解决问题。
第四步: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1.讲解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如:(3+4)+5=3+(4+5)。
2.讲解乘法的结合律:(a×b)×c=a×(b×c)。
如:(2×3)×4=2×(3×4)。
3.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结合律解决问题。
第五步: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1.讲解加法的分配律:a×(b+c)=(a×b)+(a×c)。
如:2×(3+4)=(2×3)+(2×4)。
2.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分配律解决问题。
第六步:综合运用1.提供一些综合运用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算律解决。
2.引导学生总结运算律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教学资源:1.教材:根据运算律的定义和应用,提供相关的例题和练习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单元主要内容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这些运算律,学生可以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运算效率。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混淆运算律的应用,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运算律,能熟练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运算律,并能熟练运用。
2.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和总结运算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巩固练习法: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练习题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一本课本、一支笔、一张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例如,展示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如何计算总价。
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和总结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2
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是华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灵活运用。
教材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律,从而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乘除的运算方法,但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有理数乘法运算律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能够熟练运用。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实例材料:收集与有理数乘法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
3.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几个与有理数乘法相关的日常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收集到的实例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并总结出规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尝试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5.1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这些运算律在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学生今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这些运算律,从而达到理解和掌握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学生可能对乘法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运算律进行实际运算。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2.使用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
3.鼓励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练习。
2.准备教学PPT或者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运算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例如,提问:“你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那么有理数的乘法有没有运算律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
例如,给出两个有理数a和b,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以下等式:a *b = b * a(a * b) * c = a * (b * c)a * (b + c) = a * b + a * c引导学生发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六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简单地理解并熟练应用运算律的概念;2.学生能够通过运算律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1.运算律的概念2.运算律的应用教学难点:1.运算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涉及到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计算;2.PPT或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教师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引入,如:老师拿出一包饼干,上面写着“25元/包”。
如果我要买2包,需要支付多少钱?老师拿出一只篮球,上面写着“每个篮球的重量是1.5千克”,如果我买了3个篮球,所有篮球的总重量是多少千克?老师拿出一台计算机,上面写着“原价是3000元,现在打6折”,那么现在这台计算机的价格是多少?2.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问题中的运算律可能有哪些?二、探究与总结(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强调运算律的概念。
每个小组在黑板上或PPT上展示自己的解决过程和结果。
2.整理总结学生的发言,明确运算律的定义。
指导学生总结四则运算的运算律,包括加法律、减法律、乘法律和除法律。
加法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零律(a+0=a)、逆元律(a+(-a)=0)减法律:定义法(a-b=ca=c+b)、变形法(a-b=c等价于a=c+b)乘法律:交换律(a×b=b×a)、结合律(a×(b×c)=(a×b)×c)、零律(a×0=0)、单位元律(a×1=a)除法律:定义法(a÷b=ca=c×b)、变形法(a÷b=ca=b×c)三、练习与巩固(25分钟)1.向学生提供一些运算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运算律进行计算。
2.学生进行个别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2023年北师大六数《运算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
2023年北师大六数《运算律》教学设计(精选8篇)北师大六数《运算律》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国标苏教版数学教科书第7册第56—58页。
教学目标:1、学问技能目标:理解并驾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经验探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识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觉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看法、价值观目标:在数学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体验,进一步增加对数学的爱好和信念,初步形成独立思索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驾驭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
教学难点:经验探究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觉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视察主题图,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气候慢慢转凉了,学校组织了一些户外活动。
看,同学们正在惊慌训练呢!(出示情境图)提问:从这张图片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请学生依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加法问题。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完成等式。
(1)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老师相机板书。
(3)用等号连接。
2、视察发觉。
说说两道算式中发觉的规律。
3、举例验证。
4、得出结论。
5、老师小结。
6、初步练习:(1)填空:96+35=35+□204+□=57+204□+27=□+68147+□=a+□(2)357+218用加法验算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独立完成第三个问题,列式计算,得出等式。
2、补充算式,计算得到等式。
课件出示:(45+25)+13○45+(25+13)(36+18)+22○36+(18+22)(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后填上符号)4、视察发觉。
出示要求:(1)细致视察这三组等式的左边和右边,你能找到哪些什么相同点?(2)你还能找到什么不同点?(3)从中你发觉三个数相加,有什么规律呢?并试着举例验证你的猜想。
(学生视察思索后在小组内探讨完成,尝试叙说规律)5、全班沟通。
让学生自由说说发觉的规律再自主举例,老师板书有关算式。
乘法运算律教案
乘法运算律教案实用乘法运算教案。
作为资深的我我特殊推举这篇经典的“乘法运算律教案”,假如你有爱好可以阅读本文盼望你喜爱。
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中的一部分,就需要我们老师要认仔细真对待。
老师要根据教案课件来实施课堂教学。
乘法运算律教案【篇1】乘法运算律及简便运算第1课时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班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教学目标1经受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详细情景中探究发觉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把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亲密相关,培育同学自主探究数学学问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在详细情景中探究发觉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1教学例1出示例1图,同学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相互沟通。
板书:94=36(个),49=36(个)。
同学观看板书,思索: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94=49。
老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板书同学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85=58老师:观看这些算式,你发觉了什么?同学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同学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老师:你能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同学独立思索后沟通)老师:假如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同学独立思索,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沟通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老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同学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看、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35(254)=121258=12(1258)=观看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同学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沟通。
《加法运算律》数学教案设计
《加法运算律》數學教案設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包括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操作,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的规律。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难点:通过实例自主发现并理解加法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些简单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进行计算。
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加法算式的计算结果有没有什么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探索新知
1. 交流展示:请几位学生分享他们发现的规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并给出相应的定义。
2. 实例验证:教师再出示一些新的加法算式,让学生运用刚才学习的加法运算律来检验其正确性。
(三)巩固练习
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题、选择题等,让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律。
(四)课堂小结
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加法运算律的重要性,并提醒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和应用。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加法运算律的应用题,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解和记忆。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同时,也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运算律小学数学教案
主题:运算律
教学目标:
1. 了解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
2. 掌握运算律的应用;
3. 训练学生逻辑思维和运算能力。
教学内容:
1. 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2. 减法的运算规律;
3. 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4. 除法的运算规律。
教学重点:
1.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
2. 运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
1. 情境导入:老师出示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题,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之间的关系;
2. 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并解释其含义;
3. 练习运用:让学生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延伸:给学生一些拓展题目,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5. 知识总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点,加深记忆。
教学方法:
1. 启发式教学方法;
2. 实际操作教学方法;
3. 探究式教学方法。
教学工具:
1. 黑板、彩色粉笔;
2. 数学练习册;
3. 实物实例。
课后作业:
1. 完成练习册上的习题;
2. 思考并总结学习到的运算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规律,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学生正确思考,确保教学效果。
《乘法运算律》教案
《乘法运算律》教案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很喜欢打羽毛球,打羽毛球简单易学,不同年龄的人在打羽毛球的过程中都能找到乐趣。
为了方便同学们打羽毛球,体育王老师新买了一些羽毛球拍和羽毛球。
二、自主初探
(一)阅读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
2. 从图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预设1:王老师买了5副羽毛球拍,共330元。
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
预设2:一筒里装着12个羽毛球。
3.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预设1: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预设2: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
1:2:
1:学生作品2:
:
讨论发现:第二题360直接除以36就很简单。
做题不能靠模仿,先观察很重要。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运算律》优秀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运算律》优秀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运算律》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数学的一个重要单元,主要包括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内容。
这些运算律是数学运算的基础规则,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解决复杂数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律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运算,对于运算有一定的认识和基础。
但是,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践,来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同时,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学习中,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也在逐步培养,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方式来探究和发现运算律的应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理解运算律的应用场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具体例子,引发学生对运算律的兴趣和好奇心。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等方法,自主发现和理解运算律的应用。
3.合作学习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共同探究和发现运算律的应用,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运算律。
2.练习题: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运算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运算律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一个问题:“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的苹果数量是小明的2倍,请问小红有多少个苹果?”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进而引出运算律的重要性。
认识运算律的口诀教案中班
认识运算律的口诀教案中班认识运算律的口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能够灵活运用运算律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律的应用场景和运用方法。
三、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和相关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学生要提前复习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知识,做好课前预习。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5分钟)。
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实例引入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20分钟)。
教师通过课件和实例向学生介绍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运算律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
3. 练习与巩固(20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的知识。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 拓展应用(15分钟)。
教师设计一些拓展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反思(10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采用口诀教学法,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引入新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练习与巩固、拓展应用等环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通过总结反思环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运算律,提高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运算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运算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去括号法则。
2.理解和掌握减法的转化为加法、去括号法则以及整数减法中的相反数的概念。
3.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4.理解和掌握除法的整体部分关系、商倍关系、整体倍关系和顺序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
5.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运算律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去括号法则;减法的转化为加法、去括号法则和相反数的概念;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除法的整体部分关系、商倍关系、整体倍关系和顺序不同带来的结果不同。
三、教学重难点:1.加减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2.乘除法运算律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综合运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和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1.自我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出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来计算,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计算过程,从而引出运算律的概念。
2.概念解释(10分钟)引导学生回答什么是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等运算律的定义。
并通过示例和数学模型来说明各种运算律的含义和运用方法。
3.运算律的实例演练(20分钟)提供一系列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算式,让学生通过分析和计算,找出运算律的规律和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运算律解决复杂的计算问题。
4.学生自主探究(15分钟)为了加深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可以设计一些小组活动或者实验,让学生自主探究并总结运算律的规律和特点。
5.运算律的应用(15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讨论和解决,引导学生将运算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归纳总结运算律的规律和特点,并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讲解和讨论,澄清与纠正学生对于运算律的理解和应用中的错误。
7.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并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运算律来解决问题。
六、教具准备:1.讲台2.教学PPT3.实验道具4.习题和教材七、教学评价:1.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解答问题的能力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运算律》教案范文(精选4篇)
《运算律》教案《运算律》教案范文(精选4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运算律》教案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运算律》教案1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教学过程:一、探索加法交换律1、这是某班同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情景图,从图上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求“跳绳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出示问题)学生口头列算式,教师板书。
3、师: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相同,(板书)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道算式连起来?(板书:28+17=17+28)齐读一遍。
4、列举归纳,积累感知。
谈话:那么,等号的两边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照样子,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一边写一边算一下等号两边是否相等。
)学生写出类似的等式,教师有序地板书学生的等式,并口头验证等号前后是否相等5、合作交流,概括规律。
(1)同桌交换本子,检查一同桌写的等式左右两边是否相等?(2)仔细观察这些例等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全班交流。
(3)小结:通过举例验证,我们发现了这样的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出示规律,齐读一遍)6、个性创造,构建模型。
(1)谈话:加法当中这样的等式,你能写多少个呢?这是我们需要用简单的办法把这些等式表示出来。
《运算律》教学设计(2)
《运算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发展符号意识。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使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的应用意识得到一定提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知道了运用加法的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那么乘法有没有运算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看看。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1.教学例3。
师:请同学们先看图,说说你从图中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60页例3题)生:我知道了同学们分成3组在踢毽子,每组有5人。
师:一共有多少人踢毽子呢?列出两个不同的算式,试一试。
生:5×3=15(人)或3×5=15(人)。
师:你发现了什么?生1: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积不变。
生2:乘法和加法一样应该具有乘法交换律。
师:对,你们说得很正确,如果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乘数,乘法的这个规律可以写成a×b=b×a,这就是乘法的交换律。
2.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看下面的问题,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吗?试一试。
(课件出示:教材第61页例4题)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可以先算出一个年级参加的人数,(23×5)×6=690(人)。
·可以先算出全校有多少个班,23×(5×6)=690(人)。
师:也就是说(23×5)×6=23×(5×6),你能再写几个这样的等式吗?试试看,并跟小组的同学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理小学阶段所学过的运算律,同时探索并理解这些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意识。
3、让学生充分体验运算律在运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探索并理解运算律在数与运算中的重要作用。
2、选择恰当的简便方法进行简算。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2.5×4 5.3+4.7 125×8 45×32 10-
3.7
8÷32 0.4×0.5 32×83 4.2÷0.07 52- 31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1、利用高斯的故事引出课题。
板书课题。
运算律
三、揭示问题,自主复习。
1、复习运算定律。
出示自学提纲,预习课本。
(1)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有哪些?用字母怎样表示?
(2)小组讨论,小组长记录。
学习提纲:(白板提示)
a、分小组交流你收集的关于运算率的知识。
b、尝试将这些运算律用字母表示出来。
c、举一个例子来描述这个运算律。
(3)汇报小结,教师和学生一起将复习整理出的运算律填入到表格中。
学生也要求填写到笔记本中。
整理入下:
名称用字母表示举例
加法交换律a+b=b+a 20+15=15+20
加法结合律(a+b)+c=a+(b+c) (9+7)+3=9+(7+3)
乘法交换律a×b=b×a 7×9=9×7
乘法结合律(a×b)×c=(a×b)×c (7×5)×8=7×(5×8)
乘法分配律(a+b) ×c=a×c+a×c (40+3) ×5=40×5+3×5
25×37+25×3=25×(37+3) 逆运用
减法的性质a-b-c= a-(b+c) 100-47-53=100-(47+53)
除法的性质a÷b÷c=a÷(b×c) 100÷25÷4=100÷(25×4)
2、知识运用。
快速的口算下面各题,将结果写在答题本上。
然后说一说你是运用哪里种运算律进行简算的。
(白板示题)
出示练习。
46+ 32+54 =
25×49×4 =
42×13 + 58 ×13 =
265-147-53=
1700÷25÷4=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个别反馈。
3、巩固提高。
(1)下面两题你也能很快的计算出结果吗?(白板示题)
5.7+13.9+4.3+
6.1= (41+61)×24=
生独立完成,结果展示后小结。
整数运算的运算律在小数、分数运算中同样成立。
(3)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P59面的第一题。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4)学生结果展示。
并要求简要说明算理及方法。
重点板书及讲解13×10.2的计算过程。
4、发散练习。
用你觉得最简便的方法计算出面各题。
6.72-(1.72+2.19)
2.5 ×48
1.8×25+18×7.5
257×99
小结:
我们在式题计算时,要注意先看清题目,分析数据的特点。
如果数据符合一些运算定律或规律,能用简便算法时.一般应用简便算法,这样可以算得又对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