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中的鲁迅

合集下载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爱国人物鲁迅的事迹【10篇】1秘书

爱国人物鲁迅的事迹【10篇】1秘书

爱国人物鲁迅的事迹【10篇】爱国人物鲁迅的事迹篇1照片中先生的眼睛总是分别向上看。

上眼窝弯成一个向下的弧形,仿佛是一个装满弦的弓,随时准备出发,眼睛不断被抬起来,带着一种英雄精神。

这样的人,别人说他不懂生活。

从陆匡唐雪到仙台学医,从遭受歧视的中国人到与并肩作战的士兵,他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走出了一条世界上没有人走过的新路。

事实证明,他不能容忍太多,他不满意,所以他试图改变,所以他总是抬起头来,也许只有一片深邃广阔的天空可以与之交谈。

这便是鲁迅先生。

被别人践踏的国家没有脊梁骨和灵魂,却麻木地生活在一个凶残丑陋的社会里!鲁迅勃然大怒!他的笔直直地指向这个黑暗的社会,用他的笔的力量,他宣告了中国骄傲的叮当声!他终于走上意识形态舞台,向旧中国开火。

他不怕死,也不会在文学界倒下。

他挥动他的钢笔。

敌人被鲁迅用灵魂打败了。

然而,鲁迅仍然用他的笔战斗,思考着如何用庄严的身影和震耳欲聋的话语,从而振兴中华民族!再鼓舞每个公民的心!我仍然记得鲁迅死前的最后一句话:“忘记我,好好管自己的生活。

”他死也是为了人民,为了群众,这难道不能让人们更加钦佩他吗?鲁迅憎恨黑暗就像憎恨魔鬼一样。

他把他的一生献给了我们的国家。

他是一个用笔战斗的斗士!在我眼里,鲁迅是一个热爱祖国的人。

鲁迅在日本仙台医学院学习时,解剖课得了60分,受到日本人的质疑,认为这是因为老师揭露了问题。

作为一个弱国的人民,这让他深感悲愤。

还有一次,他在幻灯片上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军斩首的片段,当时一群中国人正在观看热闹,他意识到精神麻木比身体虚弱更可怕。

他放弃了医学,用文字揭露中国人民丑陋的灵魂,讨伐封建专制。

“五四”运动爆发,80多年过去了,丑陋的事情已不在中国上演。

我们都热爱祖国,但关键是要学会鲁迅坚持正义、勇于牺牲的行为。

在我看来,鲁迅是一个平易近人的人,一个关心人民的人。

有一次,一个马车夫的脚被玻璃碎片弄伤了。

鲁迅侄女的父亲看到了,告诉了鲁迅,不久之后,他和鲁迅一起拿了绷带和硼酸水给马车夫治疗。

人物传记阅读:鲁迅的模样

人物传记阅读:鲁迅的模样

人物传记阅读:鲁迅的模样鲁迅的模样陈丹青我喜欢看他的照片、他的样子,我以为鲁迅先生长得真好看。

文革期间我弄到一本日记本,里面每隔几页就印着一位中国五四以来文学家的照片,当然是按照20世纪50年代官方钦定的顺序排列:鲁、郭、茅,巴、老、曹之类,我记得最后还有赵树理的照片——平心而论,郭沫若、茅盾、老舍、冰心的模样,各有各的性情与分量。

近20年,胡适之、梁实秋、沈从文、张爱玲的照片,也公开发布了,也都各有各的可圈可点,尤其胡适,真是相貌堂堂。

如今我们新时期新文学的男男女女作家,排得出这样的脸谱吗?可是我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看。

五四那一两代人,单是模样摆在那里,就使今天中国的文艺家不好比。

前些日子,我在三联书店买到两册抗战照片集,里面有陈公博、林柏生、丁默邨、褚民谊被押赴公堂、负罪临刑的照片——即便在丧尽颜面的时刻,他们一个个都还是书生、文人的本色。

他们丢了民族的脸,在照片上却没有丢书生相貌的脸。

我斗胆以画家的立场对自己说:不论有罪无罪,一个人的相貌是无辜的。

我们看不起汉奸,却不见得有资格看不起他们的样子。

其中有一幅珍贵的照片,就是被押赴法庭的周作人。

他穿件干净的长衫,瘦得一点点小,可是那样地置之度外、斯文通脱。

你会说那是强作镇定,装出来的。

好的,咱们请今天哪位被双规、被审判的大人物在镜头前面装装看,看能装得出那样的斯文从容吗?我这是第一次看见周作人这幅照片,一看之下,真是感叹他们周家人气质非凡。

到了1979年,文革后第一次文代会召开,报纸上许多久违的老面孔出现了:胡风、聂绀弩、丁玲、萧军……一个个都是劫后余生。

我看见什么呢?看见他们的模样无一例外地坍塌了。

这时我回头看看鲁迅先生:老先生的相貌先就长得不一样。

这张脸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又非常慈悲,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可是他拍照片似乎不做什么表情,就那么对着镜头,好像是说:怎么样?我就是这样。

所以鲁迅先生的模样真是非常非常配他,配他的文学,配他的脾气,配他的命运,配他的地位与声名。

我的偶像鲁迅作文600字(精选14篇)

我的偶像鲁迅作文600字(精选14篇)

我的偶像鲁迅作文600字(精选14篇)我的偶像鲁迅作文600字篇1翻开历史的前一页,世界上有很多伟人,有的早已过世,有的还活在世上,但,他们的精神却活在我们的心中,我最喜欢的伟人是文豪鲁迅先生,现在,让我们给你们讲一讲鲁迅先生吧!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总是穿在身上,短短的长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的“一”字,这就是大文豪鲁迅先生。

别人都说鲁迅是天才,但他却说:“哪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了。

”他还说过:“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他工作起来不知疲倦,常常是夜里不睡觉,一直写文章到天亮。

虽然多病,第一次肋膜抽水就有200多毫升,要是欧洲人早在五年前就死了,但还是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

他认为,靠在轮椅上看书就是一次很好的休息了。

之因此鲁迅先生这样珍惜时间,是因为他觉得时间是等价于生命的,不珍惜时间,就是不珍惜生命。

就算在逝世前不久到逝世前一天,都抓紧时间,努力工作,拿着一支笔,同敌人做最后的战斗。

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浪费过一点时间,这值得我们大家来学习。

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会有的。

时间对于任何人都是公正的,有志者,善于去挣、去挤,他就有;蠢人、懒人,不去挣、不去挤,它就没有,而鲁迅先生正是善于挤时间,才是时间的支配者。

这就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把时间看成生命的大文豪。

我的偶像鲁迅作文600字篇2每一个人的心中吧都有一颗明亮的“星星”,这些“星星”,可能是伟人、专家、学者、明星……而我心中的那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并不是急速串红明星,更不是演技高超的演员,而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

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生长在封建王朝统治的中国,清政府的腐败,官僚地主阶级的残酷剥削,人民大众的痛苦挣扎,他都看在眼里。

但使他最感痛心的是,当时的民众昏昏沉沉。

鲁迅用笔尖锐乃,但在这尖刻的笔调背后,又含有对国民和国事的悲悯。

先生的文章,让我们能常反躬自省,要榨出自身“皮毛下面的小来”。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

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名人鲁迅的事迹素材1在漫长的暗夜里,先生是一位孤独而执着的行者,他在最深刻的孤独里产生了最伟大的思想。

——我眼中的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从1918年一直辉煌至今的名字,可是,又有谁真正懂得先生的内心,谁真正了解先生那曾在风雨中飘摇的灵魂故园?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祖父是清朝的翰林,由于祖上的荣耀,整个大家族都很看重教育,鲁迅因此从小的时候就被送入学堂读书,三味书屋就是他幼时读书的见证。

幼时的鲁迅曾如此向教书的先生提问,难道读书就是为了求取功名?就是考取了功名我照样也无法改变这个社会的黑暗啊?!教书先生无以为答,只一声叹息……后来,祖父在朝廷被害入狱,父亲因过度操劳也患病死去,家道因此中落。

幼时的鲁迅就看多了别人的冷眼,听多了别人的冷语。

即使族人,也多是嫌贫爱富,所谓今时不同往日,言语表情行动也多有厌弃。

幼时的鲁迅就饱尝了人世间的冷暖,拯救民族于危患的想法也在他的头脑中萌芽……及至先生长大,先生几经周折,先是东渡日本,希望学医以拯救国人。

后来,先生猛然意识到国人思想的麻木与冷漠才是更可怕,更可悲的,于是弃医从文。

也就是从那时起,一代文学巨匠逐步成长与辉煌起来了。

时至今日,先生在文坛的影响仍然被认为是巨大的而且无可替代的。

在我的印象中,先生仿佛一册线装的古书,古朴而不失淡雅,极具内涵又有厚重的质感。

细细想来,先生的一生真可谓钢铁的一生。

试想,整个社会熙攘喧闹且为一些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小人所操纵,假如很多人都热衷于奸佞小人式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那么,我们所敬爱的先生又怎么能不陷入“惯于长夜过春时”的孤独与迷惘?与社会格格不入,先生没有选择自己与哪个畸形的社会相介入,而是选择了一条与黑暗抗衡的思想之途。

一枝笔,几叶纸,一枝纸烟成了先生战斗的武器,先生为之奋斗一生也未曾怨悔。

因为先生面对周围污浊的空气的确出离地愤怒了!眉头紧锁,先生低吟“怒向刀丛觅小诗”;头发直立,先生高呼“我以我血荐轩辕”。

名人小档案

名人小档案
鲁迅的小档案
制作人:吕杰
鲁迅的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 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其 投身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 之 为鲁迅。鲁迅早年曾留学日本。“五四”时期提倡新思想、新 文化、新道德,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 记》,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力军。1927年后定居上海,领导中国左 翼作家联盟,粉碎国民党文化“围剿”。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 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 牛”,是鲁迅一生的真实写照。鲁迅先生的著作、译作、书信等是 留给后世的珍贵的文学遗产和精神财富。
鲁迅的故事1:
一天,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师见他穿着很 随便,而且看起来很肮脏,觉得他好像是个乞丐,就随随便便地给他 剪了头发。理了发后,从口袋里胡乱抓了一把钱交给理发师,便头也 不回地走了。理发师仔细一数,发现他多给了好多钱,简直乐开了怀。 一个多月后,鲁迅又来理发了。理发师认出他就是上回多给了钱的顾 客,因此对他十分客气,很小心地给他理发,还一直问他的意见,直 到鲁迅感到满意为止。谁知道付钱时,鲁迅却很认真地把钱数了又数, 一个铜板也不多给。理发师觉得很奇怪,便问他为什么。鲁迅笑着说: “先生,上回你胡乱地给我剪头发,我就胡乱地付钱给你。这次你很 认真地给我剪,所以我就很认真地付钱给你!” 理发师听了觉得很 惭愧,连忙向鲁迅道医学,最后弃医从文,可谓“半路出家” 了。然而鲁迅一登上文坛,就写出了大量优秀文学作品,于是就有人 称赞鲁迅是“天才”了。鲁迅先生却感慨地说:“哪里有天才?我是 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的。”是啊,例如鲁迅先生在写作 《阿Q正传》时,写到阿Q赌钱一段写不下去了,因为他是从不赌钱 的。先生废寝忘食,冥思苦想,可始终写不出令自己满意的场景来。 于是他又抽出时间,请一个名叫王鹤照的工人来表演赌钱的情景。王 鹤照对绍兴戏的摊牌九极为熟悉,在手舞足蹈的表演中,他还情不自 禁地唱了起来:“咳,开啦里格……天门啦,角回啦,人和天宝在哪 里啦……啥人的铜钱拿过来咧……”鲁迅先生一边倾听,一边记录, 在此基础上终于写出了生动的赌钱场面。今天,当我们惊叹于《阿Q 正传》的精妙时,你可知道鲁迅曾经为此付出了多少工夫吗?

千篇一律的皮囊,万里挑一的灵魂

千篇一律的皮囊,万里挑一的灵魂

千篇一律的皮囊,万里挑一的灵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句话用在鲁迅先生的身上最合适不过了,这不是抬举他,而是他真的非常幽默风趣,而且思想觉悟高!如果说周星驰是电影界无厘头的开山鼻祖,那鲁迅先生就是文学界无厘头的开山鼻祖!记得当年我们读书的时候,语文最怕的三大难题就是:“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鲁迅在我们印象中,通常是这样的:须发直立、横眉怒目,严肃、无趣。

而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是苦涩难懂的,正如他的人一般。

但实际上,真实的鲁迅有趣得很。

夏衍说:“鲁迅幽默得要命。

”陈丹青说:“鲁迅先生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可惜这么有趣的鲁迅却被教科书弄丢了!去年疫情暴发的时候,许多媒体出来说:钟南山就是当代的鲁迅。

那么鲁迅在他那个年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就来还原鲁迅先生可爱而又让人敬畏的一生!看古今中外名人往事,寻沧海桑田历史遗珠,大家好,这里是世界名人榜!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东昌坊新台门的周家。

青年张、长根、长庚、周章寿。

鲁迅从小就是个调皮王。

早在三味书屋读书时,他就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

班上有个女生特别爱哭,一哭就眼泪鼻涕齐下,迅哥儿从此就管人家叫“四条”,眼泪两条鼻涕两条,形象得很。

虽然是个调皮王,但是迅哥成绩好,常得老师表扬。

有一回老师出对子,上联:独角兽。

邻桌同学想得表扬,偷问迅哥怎么对。

迅哥说:四眼狗。

不料此同学竟真以此作答,戴眼镜的老师大怒,顺手就一巴掌。

迅哥儿以书遮脸,憋不住笑出声来。

另外还有一个就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他在三味书屋里在课桌上刻下的那个“早”字,这不知道带坏了多少70、80后的小朋友毁坏公物。

鲁迅先生有着一个美好的童年的,在百草园里嬉戏打闹,和闰土偷花生看大戏,向着阿长讨要《山海经》等。

本是一个美好的家庭,可后来因为一些无良巫医谎称大夫,误了自己父亲的病。

从此,发奋想要做个医生,为的是不让类似自己父亲这样的悲剧重演。

在母亲的拉扯下,迅哥也争气,终于得到的国费留学日本的机会。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

周树人简介周树人(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并且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是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原名周樟寿、字豫山。

母亲鲁瑞、父亲周伯宜。

后改字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学时改名周树人。

鲁迅(周树人)是大哥,周作人是老二.周建人是老三(即风筝里的弟弟)。

“鲁迅”是他1918年为《新青年》写稿时开始使用的笔名,从此成为世人最崇敬的笔名。

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也是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鲁迅是周树人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因为影响日甚,所以人们习惯称之为鲁迅。

1881年9月25日诞生。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

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被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理解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3课《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理解

《回忆鲁迅先生》阅读理解1.课内阅读鲁迅先生的休息,不听留声机,不出去散步,也不倒在床上睡觉,鲁迅先生自己说:“坐在椅子上翻一翻书就是休息了。

”鲁迅先生从下午两三点钟起就陪客人,陪到五点钟,陪到六点钟,客人若在家吃饭,吃过饭又必要在一起喝茶,或者刚刚喝完茶走了,或者还没走就又来了客人,于是又陪下去,陪到八点钟,十点钟,常常陪到十二点钟。

从下午两三点钟起,陪到夜里十二点,这么长的时间,鲁迅先生都是坐在藤躺椅上,不断地吸着烟。

客人一走,已经是下半夜了,本来已经是睡觉的时候了,可是鲁迅先生正要开始工作。

在工作之前,他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躺在床边上,这一支烟还没有吸完,许先生差不多就在床里边睡着了(许先生为什么睡得这样快?因为第二天早晨六七点钟就要起来管理家务)。

海婴这时也在三楼和保姆一道睡着了。

全楼都寂静下去,窗外也是一点声音没有了,鲁迅先生站起来,坐到书桌边,在那绿色的台灯下开始写文章了。

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鲁迅先生的背影是灰黑色的,仍旧坐在那里。

人家都起来了,鲁迅先生才睡下。

海婴从三楼下来,背着书包,保姆送他到学校去,经过鲁迅先生的门前,保姆总是吩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鲁迅先生刚一睡下,太阳就高起来了。

太阳照着隔院子的人家,明亮亮的;照着鲁迅先生花园的夹竹桃,明亮亮的。

鲁迅先生的书桌整整齐齐的,写好的文章压在书下边,毛笔在烧瓷的小龟背上站着。

一双拖鞋停在床下,鲁迅先生在枕头边睡着了。

(1)从鲁迅先生陪客人一事中,可看出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分析散文形象特点和作用】解题思路:如何从文中看出人物形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揣摩:①人物的身体、地位、教养、经历等。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

③把人物放在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鲁迅PPT课件

鲁迅PPT课件
北京阜成门内宫门口鲁迅故居
1922年5月23日,北京世界语会合影
1923年4月15日,与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等合影
1918年1月13日,与浙江绍兴中学校旅京同学合影,摄于北 京大学二院。第三排左起第二人为鲁迅。
1927年1月到当时革命中心广州, 在中山大学任教。
1927年8月,在广州时所摄
1927年8月19日,与许广平等合影
192021小说集呐喊野草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花边文学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补编集外集拾遗集外集拾遗补编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热风伪自由书准风月谈其他作品故事新编古籍序跋集文序跋集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诗集22在行进时也时时有人退伍有人落荒有人颓唐有人叛变然而只要无碍于进行则越到后来这队伍也就越成为纯粹精锐的队伍了
鲁迅遗容 宋庆龄等在鲁迅墓前
1931年鲁迅全家与冯雪峰全家合影
全家福Leabharlann 巴金等人抬鲁迅的棺柩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鲁迅公园内的鲁迅墓
鲁迅,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今年是他 诞辰120周年。鲁迅原名阿张、周樟寿、豫山、周树人,1881年9 月出生于浙江绍兴。当时其祖父周福清在京做官,当抱孙的喜讯 传到他那里时,恰巧张之洞来访,于是其祖父便以所遇为孙取名 “阿张”,之后又以同音异义的字取作大名“樟寿”,号“豫 山”。鲁迅7岁进私塾就以此为名。绍兴话“豫山”和“雨伞”音 近,同学们常以此取笑他,便请祖父改名,后改名豫亭,再改豫 才。1898年,17岁的鲁迅离开了家乡,来到南京,投奔一个名叫 椒生的叔祖,入了江南水师学堂。 周椒生本人在水师学堂做官,却对这种洋务学堂极为蔑视, 认为本族的后辈不走光宗耀祖的正路,而跑到这里来准备当一名 摇旗呐喊的水兵,实在有失“名门”之雅。为了不给九泉之下的 祖宗丢脸,他觉得鲁迅不宜使用家谱中的名字,遂将“樟寿”的 本名改为“树人”,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之意。

【名人史话】一张被修改的照片--鲁迅、宋庆龄、肖伯纳等

【名人史话】一张被修改的照片--鲁迅、宋庆龄、肖伯纳等

【名人史话】一张被修改的照片--鲁迅、宋庆龄、肖伯纳等相信很多人看过这张照片,左起:史沫特莱,肖伯纳,宋庆龄,蔡元培,和鲁迅。

但是知道下面这张的人,可能就少一些:同一张照片,多了两个人,鲁迅边上的是林语堂,蔡元培背后的外国人,是Harold Isaacs,哈罗德艾萨克。

艾萨克是个美国人,写过Tragedy of Chinese Revolution 和Scratches on Our Minds: American Images of China and India等书。

1980年,艾萨克再次携夫人Viola访问中国,写了Re-encounters in China:Notes of a Journey in a Time Capsule(M. E. Sharpe, Inc. 1985)一书,本博来自该书:Harold Isaacs所著Re-encounters in China:Notes of a Journey in a Time Capsule,由M. E.Sharpe,Inc. 出版于1985年。

书中The Doctored Photo一章,记述了这张照片的前后因缘。

Doctor一词,作动词用时,表示“篡改”的意思。

下面是该章中内容的编译:P125 October 21-24 The Doctored Photo (Isaacs visited China in Oct, 1980)唐弢来跟艾萨克谈鲁迅日记中的有关条目(鲁迅日记中多次提及艾萨克),他出示了刚出版的他的一本散文集,翻到其中一页,里面是那张照片的原版。

后来在从北京坐飞机去上海时,艾萨克夫人在读一位女作家(Shen Jong--沈蓉?)送给她的一本杂志《中国文学》,里面有沈蓉写的一篇长文的英语翻译。

读到一篇由两名美国人写的关于史沫特莱的文章时,夫人发现里面也有这张照片,但是林语堂和艾萨克被抹去了。

那张照片摄于1933年上海宋庆龄家中的花园,当时艾萨克23岁。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呐喊自序4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呐喊自序4精品教案

《呐喊自序》教案4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明确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

3、体会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设想:鲁迅先生的文章,从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

我们要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最主要的是,要学习他“针砭时弊”,“揭示病根”的务实文风,学习他“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骨气和“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这应该是可以贯穿和落实到鲁迅先生所有文章的教学中。

具体到本文而言,我们认为,应将重点放在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这一问题的探讨上,在引导学生阅读本文时,深入思考,探讨分析,最终解决这一问题,则其他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教学方法:点拨、讨论、讲授。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提起鲁迅先生,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同学们在初中时学过他的哪些小说?(《故乡》、《故乡》、《孔乙己》等)大家知道这些小说选自哪一部小说集吗?(《呐喊》)《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

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板书)二、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明确鲁迅先生为何要创作《呐喊》。

3、体会鲁迅先生思想脉络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鲁迅生平(照片)1、照片简介2、鲁迅年表年份::::事件::::1881 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

1893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重病,家产中落。

1898 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

1902 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

1906 与朱女士结婚,复赴日本,中止学医,研究文艺。

1909 归国,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8~1936 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以鲁迅为笔名发表,创作源源不断。

1936 十月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分于上海病逝。

三、课文解读(多媒体运用)教师:无论是伟大的领袖还是平凡的百姓都有自己的梦想,那么, 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梦想吗?(有)好,我们先来欣赏一下鲁迅的一首诗---《梦》。

鲁迅照片里的故事作文

鲁迅照片里的故事作文

鲁迅照片里的故事作文我看到的第一张照片里,鲁迅先生穿着一件长衫,头发笔直地竖着,眼神坚定又深邃,就像黑夜里的星星,闪闪发光。

他的嘴唇紧紧地闭着,仿佛在思考着什么超级重要的事情。

我就忍不住想啦,鲁迅先生在想什么呢,是在构思一篇能叫醒沉睡国民的文章吗?还是在担忧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呢?我把这张照片拿给爸爸看,我问他:“爸爸,鲁迅先生为什么看起来这么严肃呀?”爸爸摸着我的头说:“孩子,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鲁迅先生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文人,他身上肩负着唤醒民众的重任,怎么能不严肃呢?”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接着,我又看到了另一张照片。

照片中的鲁迅先生坐在书桌前,手里拿着一支笔,面前摊着一叠稿纸。

他的眼神专注地看着前方,好像前方有一个全新的世界等待着他去描绘。

我仿佛能看到他的笔尖在纸上飞舞,一个个充满力量的文字从他的笔下流淌出来。

这不就像一位勇敢的战士,拿着他的武器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吗?我把小伙伴们都叫过来,给他们看这张照片,我激动地说:“你们看,鲁迅先生多厉害,他在用笔战斗!”小伙伴们也纷纷点头,七嘴八舌地讨论起来。

“是啊,鲁迅先生的文章就像一把把利剑,刺向那些黑暗的东西。

”“对呀对呀,他是我们的英雄!”还有一张照片,是鲁迅先生和一群年轻人的合影。

照片里的鲁迅先生面带微笑,眼神里充满了慈爱和鼓励。

那些年轻人围绕在他身边,就像一群小鸟围绕着一棵大树。

我想,鲁迅先生一定给了那些年轻人很多的指导和帮助,带着他们一起为了理想而奋斗。

看着这些照片,我觉得鲁迅先生离我们并不遥远。

他的精神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

他告诉我们,要有勇气去面对困难,要有决心去改变世界。

我想,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但是鲁迅先生的精神永远都不会过时。

我们也要像他一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方式去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记住鲁迅先生,让他的精神在我们心中永远闪耀吧!。

描写鲁迅故居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鲁迅故居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

描写鲁迅故居的唯美句子(精选100句)鲁迅故居,一个将近百年历史的建筑,凝聚着鲁迅先生的智慧和思想,成为了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这座位于上海法租界的古老建筑,每一处都透露着气息独特的唯美。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个历史长河中的佳景,描写出70句唯美的句子,感受鲁迅故居的独特魅力。

1. 鲁迅故居,隐藏在繁忙的城市中,如同一朵盛开的花朵。

2. 在这里,岁月静静停驻,仿佛时间也迷失在过去的岁月里。

3. 故居的红砖墙,历经风雨,仍然守护着一段历史的记忆。

4. 窗外的花园,是一幅宛如童话般的画面,琳琅满目的花朵在微风中摇曳。

5. 走进故居,仿佛回到了鲁迅先生的年代,感受着他的思想和情感。

6. 故居内的陈设,简朴而温暖,洋溢着一种深深的人文情怀。

7. 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整齐地放着一本本翻开过的书籍,散发着淡淡的书香。

8. 房间中的椅子,仿佛还在听着鲁迅先生的讲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9. 故居中的门窗,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却依然透着一股古老的韵味。

10. 在这里,鲁迅的遗物和手稿仿佛在默默诉说着逝去的岁月。

11. 故居外的小径,红黄砖砌成的路面,宛如回到了充满怀旧气息的过去。

12. 这里的景色是橙黄色的梧桐树,迎着微风,发出沙沙的声音。

13. 故居周围的围墙,被时光刻划得斑驳有致,仿佛一道独特的线条。

14. 花园中的婆娑树影,在阳光下闪烁出一种迷人的光芒。

15. 每一扇窗户,透过阳光的照射,投射出温暖的光线。

16. 故居的屋顶,铺着青灰的瓦片,犹如一片蔚蓝色的海洋。

17. 这里的空气中弥漫着沉静和庄重的氛围,仿佛能听见文学碰撞的声音。

18. 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成为一张独特的艺术画卷。

19. 故居内的大门,沉重而古朴,带着一份对过去的怀念。

20. 走进这个故居,仿佛穿越时空,与伟人鲁迅亲密接触。

21. 故居内的走廊,周围布满了古旧的照片,记录着鲁迅先生的一生。

22. 故居中的院子,绿草如茵,散发着一股草木清香。

名人对鲁讯的评价

名人对鲁讯的评价

名人对鲁讯的评价名人对鲁讯的评价 1主要评价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

他没有奴性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品格。

鲁迅是文化战线上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诚、最热情的空前的民族英雄,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敌人冲锋陷阵。

鲁迅的方向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是新生活的方向。

——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在我看来,是中国一流的圣人。

孔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叶圣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郑振铎:鲁迅先生的逝世,不仅是中国失去了一位年轻勇敢的领袖,也是失去了一位最真诚热情的朋友。

郭沫若:鲁迅先生无意做诗人。

他偶尔做点事,每次都是唱歌。

老舍:看看鲁迅全集的目录,大概就没人敢说这不是个渊博的人。

可是渊博二字还不是对鲁迅先生的恰好赞同。

茅盾:要冒这一切伟大的永久纪念的必得办到,由一个先决条件:学习鲁迅!鲁迅逝世时,郁达夫在《怀鲁迅》中写下这样的话: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虽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

儿子眼中的鲁迅周海婴:或许是由于政治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父亲的形象都被塑造为“横眉冷对”,好像不横眉冷对就不是真正的鲁迅、社会需要的鲁迅。

的确,鲁迅是爱憎分明的,但不等于说鲁迅没有普通人的情感,没有他温和、慈爱的那一面。

我后来也问过叔叔周建人好多次:“你有没有看见过我爸爸发脾气的样子?”他说从来没有。

在我眼里,母亲与父亲之间的感情包含着两种:一种是学生对老师的崇敬,还有一种是夫妻之间的爱护、帮助。

鲁迅先生有多矮?10张生活照,还原先生的真实身高

鲁迅先生有多矮?10张生活照,还原先生的真实身高

鲁迅先⽣有多矮?10张⽣活照,还原先⽣的真实⾝⾼我曾经因好奇⼼驱使,搜集过很多鲁迅先⽣的旧照⽚。

照⽚⼀鲁迅先⽣的单照倒是显得单瘦⽽修长的,每每神采奕奕,透露出执著和坚强,儒雅和精⼲。

倘若看先⽣与他⼈的合影,你会惊讶的发现,先⽣的个⼦确实是⽐较矮⼩的,特别是与⾼个⼦在⼀起的时候,常常够不到⼈家的肩膀。

先⽣曾与爱尔兰剧作家萧伯纳、北⼤校长蔡元培在⼀起照过⼀张照⽚,是⾄今保存下来先⽣照⽚中⾮常有名、经常被⼈拿来使⽤的⼀张,照⽚中萧伯纳最⾼,其次蔡元培,鲁迅先⽣最矮。

照⽚⼆《鲁迅全集》1933年2⽉17⽇的⽇记中,鲁迅先⽣记下了这次照相的事,“午后汽车赍蔡(元培)先⽣信来,即乘车赴庆龄夫⼈宅午餐,同席为萧伯纳、伊斯沫特列⼥⼠、杨杏佛、林语堂、蔡先⽣、孙夫⼈,共七⼈,饭毕照相⼆枚。

”饭后所照照⽚⼆枚,此为其中⼀枚。

看上去,先⽣真的仅够萧伯纳的肩膀,与蔡元培还差⼀载。

蔡元培先⽣曾在⾃已的⾃传中说过,他的⾝⾼是1.67⽶,以此观照,鲁迅先⽣⾝⾼应该不会超过1.60⽶。

照⽚三有的⽂献中介绍鲁迅先⽣的⾝⾼为1.65⽶,如果真实,则应该与1.67⽶的蔡元培之间不会有如此明显的差距,⽂献看来似乎有点不可靠。

曾经有好事的记者朋友,就鲁迅先⽣的⾝⾼问题,专门去鲁迅先⽣博物馆查阅资料,咨询鲁迅研究专家,专家们在采访中表⽰,鲁迅先⽣确实⽐较矮⼩,⽂献上所说1.65⽶是不准确的。

照⽚四其中,鲁迅研究会会长、北京鲁迅博物馆馆长孙郁就说,鲁迅⾝⾼为1⽶5多。

当代作家王⼲先⽣在他的《感动中国的作家》中⾮常肯定的说鲁迅先⽣⾝⾼只有1.58⽶,这是迄今为⽌,对鲁迅先⽣⾝⾼最肯定、最精确的描述。

姑且不说这有多准确,但⾄少与实际不会相差太远,鲁迅先⽣就是⼀个不到1.60⽶的矮个⼦。

照⽚五然⽽,矮⼩的个⼦,却有着⾼贵的灵魂;矮⼩的个⼦,却有着卓越的才华;矮⼩的个⼦,却有着崇⾼的思想;矮⼩的个⼦,却有⼀副铮铮铁⾻。

照⽚六鲁迅先⽣是⼀个敢于对世俗、传统、⽂化、思想等⼀切旧的腐朽的东西说“不”的⼈。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6-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课件-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6-人教版

“波波诺娃”是如何来到鲁迅枕边的呢?
据《许广平文集-关于鲁迅的生活》中 记载,1936年2月23日,鲁迅带家人去参观 “苏联版画展览会”,并订购了八幅画, “波波诺娃”就在其中。几天后,画送来了, 据许广平的说法“先生总象小孩焦急着买来 的玩具到手似的”,可见鲁迅对这些版画的 喜爱。而且苏联大使听说买画的是鲁迅,不 但分文不取,还白送了八套精美的画框,从 此鲁迅和“波波诺娃”开始了半年多的同居 生活。
鲁迅为何那么喜欢“波波诺娃”? “波波诺娃”恰是鲁迅本人的真实写照,那
位在大风中奔跑,追求自由与爱的刚烈而多情 的女子,一直生活在鲁迅的灵魂深处,当她突 然出现在鲁迅面前时,理所当然让先生的眼睛 盯着她不放。
“波波诺娃”,在狂风中抗争,追求自由与
爱,任自己飘零的鲜血化作“地面上小小的红 玫瑰”,这大概就是鲁迅眼里的幻象吧。“波 波诺娃”,那是自由的象征,战斗的象征,爱 的象征,美的象征,健全而活泼的生命的象征, 是鲁迅灵魂最深处的神圣女神,也恰是鲁迅精 神的底蕴所在!
鲁迅服饰美学观的核心思想是强调和谐 (协调)。
(1) 服饰颜色搭配要协调。 (2)服饰要考虑到体型特点,利用视觉偏
差,有所矫正。 (3)服饰要与场合、气质协调。
细节描写示例(2)
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对着一本别人的著作, 我一走进卧室去,从那圆转椅上鲁迅先生转过来了,
向着我,还微微站起了一点。
“好久不见,好久不见。”一边说着一边向我点 头。
《肥皂》 对意淫的伪君子的幽默讽刺
《社戏》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纪念刘和珍君》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论“他妈的”》 封建等级制度造成的卑劣心理
《论照相之类》 封建性压抑下的性变态

鲁迅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鲁迅生命中的三位女性

创作评谭鲁迅的故居我去过多次,感受一次次不同。

走在曾是鲁迅童年乐园的百草园,看着故居中年代渐远的鲁迅家人的照片,一个在“民族魂”高台上的鲁迅渐渐清晰起来。

鲁迅,其实是一普普通通的人,在母亲鲁瑞眼里他是那个话语不多、个子不高、十分孝顺的长子,在原配夫人朱安的眼中,他是那个从结婚到死都不肯亲近自己的“大先生”,在妻子许广平的心中,他是她亲爱的“风子”。

还原一个平常的鲁迅,探寻鲁迅的内心情感,离不开鲁瑞、朱安、许广平这三位鲁迅生命中最重要的女性。

鲁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从他的笔名“鲁迅”就可以看出,他用了母亲的姓“鲁”。

他的三弟周建人在《鲁迅故家的败落·四世同堂》一文中写道:出世前后,我母亲当了家,她性格开朗、宽厚,无论我们怎样顽皮淘气,没有看到她真正动过怒,总是那么和颜悦色,后来,无论家里遇到什么灾难,也从不愁眉苦脸,总是那么坚韧刚强。

我想,她是世界上最好的母亲。

鲁迅的母亲鲁瑞是绍兴乡下安桥头人,没有上过学,以自修获得看书的能力。

她喜欢看弹词、小说之类。

每隔一段时间,她就会对鲁迅说:“老大,我没书看哉!”鲁迅为母亲到处搜集小说,这对他后来编著《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等不无帮助。

鲁瑞不仅性格仁慈富有同情心,也是一个思想开明、容易接受新生事物的人。

她性格刚强坚韧。

经历了中年丧夫、晚年丧子等一个个巨大的打击,但她仍然能泰然处之,沉着应付。

自从丈夫周伯宜死后,鲁瑞一个人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

虽然家道破落,生活贫困,但她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仍一心一意将三个孩子培养成才。

鲁迅提出要去南京的洋务学堂读书,以后又去日本留学,后来,二儿子周作人、三儿子周建人陆续外出求学,鲁瑞都是变卖家产,大力支持。

1936年,鲁瑞接到了同乡宋紫佩送来的鲁迅病逝的电报。

她悲痛万分,但控制自己的情绪。

送走宋紫佩后,她才嚎啕大哭,脸色沉痛地说,我不能累宋先生难受。

事后,她广集儿子死后的一切记载,当看到各界人士对于儿子的死普遍的悼念,真诚的怀念,她自我宽慰地说,还好,这样子,儿子死得不太冤枉。

作文记忆深处的鲁迅

作文记忆深处的鲁迅

忆鲁迅作文 1 翻开我记忆深处的图册,那一抹欢乐的气息触动了我最敏感的神经——那是我的童年…… 翻开他的《朝花夕拾》,那一条条天真、幼稚、欢乐的线条织成的名叫“童年”的梦,那是他的童年——鲁迅的童年。

我在想:他和我的童年谁更幸福、快乐呢? 从他的百草园、三味书屋,到去看社戏;从我的菜园、幼儿园、到去防空洞冒险;这都是我们最好的回忆,属于童年的回忆。

那片绿油油的菜园,有我欢乐的童年回忆。

记得那时,那篇菜园虽说长得茂盛,但就是被老鼠咬得千疮百孔,凌乱不堪,于是,我就展开了一个“灭鼠行动”。

找到了许许多多的.石块放到一旁,然后把我外婆施肥的水挑来,一大勺一大勺地灌进老鼠洞(我想这样他们就能被熏死),然后用捡来的石头把洞口堵住、塞实、踏平,这样,我舒心的拍拍手,叹了口气说道:“谁叫你们摊上我了呢?”后来结果我不知道,是我外婆给我讲的,说老鼠又在其他地方钻了好几个洞。

鲁迅也有他的百草园。

那也只是一个平凡的菜园,但在鲁迅看来,也有无限的乐趣。

弹着钢琴的蟋蟀们,低声歌唱的油蛉们;菜畦、石井栏、皂荚树、桑葚等等。

那是他的百草园, 他对它有着其他人理解不到的情愫在里面,就像我对我的菜园,那里只有属于我的记忆。

我的幼稚、天真全藏在那段幼儿园的记忆之中。

那是,才开学,当家人把我的手交到老师的手里,摸了摸我的头,说“要听老师的话,知道吗?”转过身就走了,当时我就吓哭了,抱着家人的大腿,不让他们走,一想到要离开生活那么多年的家人,我的泪水就更多了。

但是家人是要死要活地把我送进幼儿园,我也绝望地被老师牵进去。

可后来上去了就不想回家了,里面的那些快乐,那些趣事,让我学到了很多,也尝试了很多,过的就很快乐,很充实。

鲁迅的三味书屋充满着从自由到规律,从欢乐到带点枯燥的课堂生活,这也有鲁迅好的回忆,差的回忆,他的老师,他的同学,那些都是他珍贵的回忆,一点一滴贯穿着他的生命。

童年在漫漫的人生长河中,实在是最值得回忆的部分吧!那些酸甜苦辣都深深地刻在了心间,那种感觉只有我们知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照片中的鲁迅
作者:
来源:《文萃报·周五版》2018年第52期
亲眼见过鲁迅的人已所存无几。

怎样才是真实的鲁迅形象?也许我们可以在照片中探究一下。

鲁迅没有一张全家福
鲁迅除了自己的三口之家的合影外,鲁迅竟没有一张大家庭的全家福照片。

鲁迅与他的母亲没有合影。

鲁迅对母亲一手策划、竭力促成而造成他终生遗憾的包办婚姻带给自己的痛苦刻骨铭心,对母亲有些埋怨也可以理解。

他母亲后来也很后悔,对鲁迅两个弟弟的婚事就采取了开明的态度。

那么,鲁迅与两个弟弟的合影如何呢?也属寥寥。

鲁迅与二弟周作人的合影是到了北京后才有的,但也只有两三张。

鲁迅与三弟周建人的合影也不多。

鲁迅在上海时“三口之家”的合影倒是不少。

其中一张值得一提,系1931年7月30日所摄。

当时,鲁迅被捕入獄的谣言四处传播。

为免使亲友挂念,他挈妇将雏,赶往照相馆拍照。

第一次是7月28日,效果不好,30日又去照,才算满意。

照片寄给了他的母亲和原配妻子,使北京的亲人借此知道他们一家在上海的生活境况。

连续两次外出照相,也说明他的安全没有受到很严重的威胁。

标准像与遗像
1930年9月25日,按中国习惯,鲁迅该庆祝50岁生辰。

这一天他到照相馆拍摄了一张像,不妨称之为“标准像”。

半身正面免冠照片上的鲁迅表情端庄严肃,头发毫无蓬乱的迹象,想必在照相之前经过了一番修饰。

这张相片也是他本人所喜欢的,表现出健康的,甚至可以说刚健的形象,通俗点说,有“硬汉子”的风范。

这张照片的使用十分普遍。

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曾在许多场合及出版物上使用。

1933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编译的小说集《活的中国》,收入鲁迅作品多篇,想在卷首而且在先期刊于《亚细亚》杂志时配发作者照片。

斯诺和他的朋友姚克向鲁迅求援。

但鲁迅送去的几张,他们以及《亚细亚》杂志的编者认为“都不很好”。

姚克建议鲁迅去照相馆拍摄,鲁迅同意了。

照片上的鲁迅显得比“标准像”上的老了很多,但神情平静中透出慈祥。

这帧照相成了鲁迅一生单身照片的绝唱。

该照曾在1935年1月《亚细亚》杂志上配合斯诺撰写的《鲁迅评传》发表,1936年又收入英文版《活的中国》卷首。

鲁迅逝世后,这张照片被多家报纸刊登讣告时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