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世纪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大学”的产生
12世纪末后出现,泛指行会之意。13世纪之 后开始专门指学者或师生组成的行会,但在中世 纪(直到1800年),该词仍然泛指学者团体组织, 此时而作为学习机构或场所则使用的另外一个拉 丁词为Studium general,中世纪后期两个词意义 逐渐统一,指由教师传授高级学术的场所,即今 天意义上使用的“University”。
26
波 波隆那大学 隆 那 大 学
27
萨莱诺大学(Salerno):欧洲最早的医学中心。
28
在11世纪下半叶时,卡西诺山修道院的非洲籍修士康
斯坦丁(Constaninus Africanus)就开始了翻译工作,他把 希波克拉底和加伦的医学著作由阿拉伯文翻译成拉丁文。 萨拉诺学校作为一个希腊、阿拉伯和犹太影响的汇集地, 特别是在医学研究方面翻译、保留和吸收了许多希腊和东 方的医学思想。在西西里诺曼底王国,伊斯兰、犹太和希 腊文化同样受到重视,腓特烈二世本人就懂阿拉伯文、希 腊文、拉丁文等多种语言,他将伊斯兰教和犹太教的科学 家及哲学家带到他的宫廷,酬以巨款,要他们将希腊和阿 拉伯的科学古籍翻译成拉丁文。促进了医学理论和教学的 发展。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高教 王婷 教原 赵丽君
“中世纪”简要介绍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Ages)。这是 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 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 是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 教育。
纪文化的核心。
8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
(一)基督教的教育思想 思想:“上帝创世说”:
“原罪说” 知识观:
外国教育史——第5章
第五章中世纪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第一节中世纪西欧的教育从公园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lddleAges),这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
一、西欧中世纪早期(五世纪末至十一世纪)的教育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封建主和农奴是封建社会两个主要的阶段,他们之间的敌对的阶级矛盾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西欧封建社会的等级性是封建社会关系的一个重要特点,从而使封建教育也带有明显的等级性特征浓厚的宗教性成为西欧封建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一)教会学校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教会学校1、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修道院学校分为两部分。
未来准备将来担任僧职的贵族和僧侣子弟,自幼入院并住宿于修道院内而学习的,称内学;不准备担任僧职的人,则不住院内而学习的,称为外学。
修道院学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2、主教学校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条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3、堂区学校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二)世俗教育在西欧中世纪,除了教会学校之外,随着封建国家的建立,也出现了适应中世纪社会和生活的世俗教育。
世俗教育主要包括两种形式:宫廷学校、骑士教育1、宫廷学校查理曼大帝统治时期,曾招聘有学识的僧侣,对帝王、王族和大贵族的子弟进行教育,教以“七艺”、拉丁语和希腊语,培养他们担任治理封建国家的官吏,这就是欧洲大陆上的宫廷学校2、骑士教育骑士教育是结合宗教教育与武士教育为一体的一种封建主阶级的特殊教育形式法兰克王国在9世纪后期,就确立了封爵制度,国王以下依次为公爵、伯爵、子爵、男爵,最低一级的封建主是骑士骑士教育的实施骑士教育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1)从出生至7~8岁,这个阶段为宗教教育阶段;(2)7~8岁以后,这个阶段通常称为“礼仪教育阶段”;(3)从21岁,被称为“侍从教育阶段”教育内容: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被称为“骑士七艺”综观骑士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在于灌输服从与效忠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训练勇猛作战的本领,但却非常轻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二、西欧中世纪后期(十一世纪至十四世纪)的教育十至十一世纪时,修封建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发展,农业生产水平有了提高,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业交往开始活跃起来。
外国教育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三节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原因: 1.工商业的发展和城市兴起的需要; 2.世俗生活的需要(如疾病防治等的需要); 3.十字军东征带来的东方文化的影响; 二、早期的大学 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医科)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十一世纪中期)。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 巴黎大学(神学) (12世纪) 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 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
一、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和教育内容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在这三类 学校中修道院学校是最重要的教会学校 。 (重点) (一)修道院学校:
创始人:圣.本尼狄克是西方修道制的鼻祖 (重点) 教师:教士 学生:修道院学校学生分为“内学”、和“外学” 教育内容:以神学和“七艺”构成了主要学习内容 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口授和学生背诵、抄写相结合,实行 个别教学,采用问答法,盛行体罚;
波隆那法律方面大学产生与12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世纪初巴黎大学神学12世纪英国牛津大学世纪英国牛津大学12世纪剑桥大学13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世纪德国海德堡大学14世纪科隆大学14世纪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第三节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三中世纪大学最初是由进行知识贸易的人自行组合而成的团体
第一节 基督教的教育
二、基督教的教育思想与理论 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能敬畏和信仰上帝。 人具有原罪 对儿童应该约束和体罚 神学是最高的学问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5世 纪末——14世纪文艺复兴)
第二节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8世纪后)
一、宫廷学校:(起于查里曼大帝)以“七艺”为主 要内容,采用问答法进行教学; 二、骑士教育: (重点) (一)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盛行于11-12世纪。 (二)教育目的是培养骑士精神和能力。 (三)教育实施分为三个阶段:①家庭教育(出生到 7、8岁)②礼文教育(7至14、15岁,教育重点在 礼仪和文艺)③侍从教育三个阶段(14、15岁至21 岁,重点学习“骑士七技”);
中世纪西欧社会与经济 第五章 等级与社会
一、三个等级:祈祷者、作战者、劳作者 二、社会边缘 三、主流与边缘、封闭与流动
一、三个等级:祈祷者、作战者、劳作者
those who work, those who fight , and those who pray.
(二)作战者 1、一名骑士是怎样炼成的 何为骑士制度?学徒生涯、受封、骑士的装备、比武 大会、骑士爱情 “Chivalry”一词就其历史上的用途而言,词义可归结 为四个: 首先,被用来指武装起来、准备去战斗的一群骑兵。其 次,用来指抽象意义上的骑士身份或头衔 (knighthood),同时也表明一名骑士的地位或品质。 第三,在技术的层面上或封建的意义上指“骑士的服役 期限”。在此时间内,骑士必须为领主履行一些高尚的 军事义务。第四,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被用来涵盖中世纪 后期的整个骑士制度,包括它特有的宗教、道德、社会 规范与风俗等。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分为骑士抒情诗 和骑士传奇两类。它们都讴歌 骑士的爱情生活,主要表现为 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 12~13 世纪的骑士抒情诗 ,在法国普罗旺斯浪漫抒情诗 人的诗歌中,达到鼎盛时期。 其中以破晓歌最为有名,主要 叙述了骑士和贵妇人在破晓时 刻分离的情景。此外,还有描 述骑士追求牧羊女的牧歌,吟 唱诗人与恋人悲欢离合的情歌 、夜歌和怨歌等。 骑士传奇也称骑士叙事诗,是 骑士文学中流传最广,影响最 大的一种形式。它的创作中心 在法国北方,题材大多写骑士 为了爱情、荣誉或宗教,表现 出一种冒险游侠的精神。 《罗兰之歌》、《熙德之 歌》、《尼伯龙根之歌》和《 伊格尔远征记》,但这类史诗 是欧洲各民族高度封建化以后 的产物。
贵族的等级
公爵duke:公爵的封号是贵族 中的第一等级。 公爵最初是给予那些部落首领 的,如士瓦本公爵、萨克森公爵 、勃艮第公爵等。他们在没有被 征服或归附之前往往是一方之王 ,后来虽成为国家的一部分,但 仍然保有相当大的自治权利。 法国诺曼底公爵本是诺曼人侵 占塞纳河下游之后国王不得不承 认其统治而授予的。后来许多国 家的国王在建国或即位之后,往 往分封一些新公爵。 英国的公爵则出现更晚,一般 只有王室的直系子弟才授予公爵 位。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
外国教育史第五章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1、试述西欧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和主要特征。
(1)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基本性质中世纪教育的基本性质是一种具有宗教性、等级性和世俗性的教育。
中世纪前半期,教育鸡机关被教育垄断,世俗教育被扼杀,学校附设在教堂,教育目的是培养僧侣及为宗教服务的专门人才。
同时,也向群众宣传,培养对宗教的虔诚信仰,僧侣教育与教民教育成为教育的主体。
教学内容主要是神学,教学方法采取注入式,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但信勿疑。
学校管理奉行禁欲主义,以残酷的体罚压制学生。
由封建主控制的宫廷学校则招收皇亲贵族子弟,培养治术人才。
9世纪末到12世纪,封建贵族重视骑士教育,以加强维护封建制度的武装力量。
中世纪后期,由于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各地文化的交流,促成了12世纪城市大学的产生和发展。
这些学校仿照手工业行会的形式组织起来,由师生共管,打破了教会的垄断和封建社会的闭塞局面。
(2)中世纪教育的主要特征①宗教性、神学性。
这是中世纪教育思想最为根本的特征。
这种特征又是由基督教会对文化教育的完全控制以及基督教义成为中世纪西欧社会的意识形态这种红现实所决定的;②保守、发展缓慢。
无论与以前的希腊罗马时期相比,还是与以后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相比,中世纪都是一个教育思想相对贫乏和衰微的时期,因此发展较为缓慢;③开放性,普遍性。
受教育人群扩大,对教育的认识未分化。
(3)中世纪教育的意义①中世纪教育为西方文明发展留下了大量的遗产,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学校系统,教育思想首先强调德育,为后来的德育提供了很多见解。
②提出了很多教学方面的合理的问题吧,如分班教学。
③中世纪教育家跃然推崇经院哲学,试图调和信仰和理性的矛盾,这偏偏为理性的发展打通了道路。
2、什么是教会学校?它在西欧中世纪社会中具有怎样的地位与作用?3、(1)教会学校的含义教会学校是中世纪时期基督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当时进教会学校读书的一般是僧侣子弟,其次是世俗封建主贵族次子以下的子弟。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晚期的教育(11—
拜占廷的教会教育
教会教育的类型:
一、远离城市的隐修院 二、附设于主教教堂里的座堂学校
隐修院学校
隐修院是4世纪初由安东尼所创。在隐修院中,注重祈 祷、读经、行善和生产劳动。 集体祈祷每天6次。读经由院长主持。 学习主张苦思、默想。每个修士各有一个小室,学习 主要在小室进行。 隐修院附属有孤儿院,既行善又教育儿童。 一些隐修院还设立了养老院,配备了医生和护士。 生产劳动主要是农业劳动。 为了有教材,隐修院广泛收集经卷、书籍,组织抄写, 抄书为修士们的日常活动之一。隐修院的图书馆收藏 经书和手稿,成为当时的文献资料中心。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圣索菲亚大教堂
在8—9世纪的圣像破坏运动和13世纪初第4次十字军东 征中,圣索菲亚大教堂遭到严重破坏,原有的镶嵌画 及其他艺术珍品大多被毁。此后虽经多次修复,终未 能恢复旧貌。 1453年,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把圣索菲亚教堂 改成清真寺。他们把内部的基督教装饰改画成伊斯兰 教的图案装饰,还在教堂的外面四个角上建起了高高 的土耳其式尖塔。 1847年重修,1932年被辟为国家博物馆,称为阿亚索 菲亚博物馆 。
最早的中世纪大学:
意大利:
(那不勒斯南部)1131年,萨莱诺大学(医 学院) (那不勒斯北部)1158年,波洛那(尼亚) 大学
法国:1108年,巴黎大学(教会学校) 英国:1168年 牛津大学;1209年,剑桥 大学从牛津大学中分离。
2、中世纪大学的具体特征
(1)设立之初,大学由学者和热心学术的市民设立, 也就是由学校教师和学生设立,完全与教会无关。这 与教会学校完全不同。 (2)管理体制上有较大的自主权; 欧洲自古有崇理性、重学术的传统。而经院哲学提倡 新柏拉图主义,以理性阐述基督教义,注重讲学论道。 等到大学发达,教皇主教多出于大学之门,法、医等 高等从业人员自不待言,因此,大学享有尊崇的地位, 在社会上和政治上享有特权。有人称其为中世纪晚期 爱护教育的文明进步的标志。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解析
君士坦丁堡大主教卡尔马斯曾经说过:“教堂是尘世之天 国,神们在这里生息活动。”
1054年
1453年
天主教
东正教 东罗马帝国灭亡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罗马统治下的东地中海地区。 它的前身是犹太教,当时在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等地 的犹太人不堪忍受罗马统治者的残酷奴役,又无法争 脱苦难,于是在城市贫民中滋生了一种悲观情绪,期 望出现一位救世主,基督教便应运而生了。 基督教,是以新旧约全书为圣经,信仰人类有原罪, 相信耶稣为神子并被钉十字架从而洗清人类原罪、拯 救人类的一神论宗教。
312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宣布阪依基督教。 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宣布“赐予基督 徒和所有的人以选择祈祷形式的自由,归还教会财产” 。从此,基督教便成为合法的宗教。
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敕令,禁止基督教 以外的所有宗教,基督教也自此上升到精神统治的特 权地位。 1054年经过色路拉里乌斯分裂,基督教分裂为公教 (中国称之为天主教)和正教(中国称之为东正教)。
三、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经院哲学的发展
(一)中世纪大学 • 产生背景
• 大学的形成
• 特点:国际性、自治 • 领导体制:学生大学、先生大学 • 学位制度:硕士、博士 • 分科:文、法、神、医
大学的形成
萨莱诺大学:医学(1231年)
波隆那大学:法律(1158年)
巴黎大学:神学 牛津大学:1168年 剑桥大学:1209年 海德堡大学:1358年 科隆大学:1388年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一节
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
在西欧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基督教会成为一种举足 轻重的政治力量。它在意识形态上居于独尊的地位,并
起垄断了中世纪的教育。
一、教会学校
在中世纪,西欧的教会学校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修道院
学校、大主教学校和堂区(教区)学校。在这三类学校中,
修道院学校因其藏书丰富、管理严格等特点而成为最重要的
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
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 教育方法:对学生的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 必备品。
2、大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
大主教学校又称大教堂学校或座堂学校,一般设在主教的
所在地,其性质和水平同修道院学校相近,学校设备和条
件比较好,学科内容也比较完备。 堂区学校一般设在牧师所在的村落,是对一般居民子弟进 行初步教育的一种形式。
在“学生组合”中,往往按照地籍,组成“同乡会”。随
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同乡会”又相互组合,形成更大的
区域性组织。“教师组合”主要形式是“系”或“教授 会”。这是按所教学科而形成的教师组织。 中世纪大学中更为重要的组织机构是学院。在中世纪大学 中,按学科划分一般有四个学院,即文学院、法学院、医 学院和神学院。其中,文学院是一种预备性质的机构,为 进入其他三个学院作准备。神学院则是地位最高的学院。
第五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世纪意大利文艺复 兴前的近1000年,通称为“中世纪”(Middle-Ages)。这 是西欧封建制度从发生、发展到衰落的历史时期。西欧中世 纪教育就是指这一时期的教育。在整个中世纪,教会学校是 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机构,与教会学校并存的主要是世俗教育。
中世纪大学最初产生于12世纪的意大利、法国和英国。早 期中世纪大学通常是在原有的文化教育机构上建立起来的。 大学的前身有两种:一种是原有的对所有人的教育中心和 研究所;另一种是原有的主教学校,最早的中世纪大学就
第五章基督教文化
一、基督教的文化背景
(一)犹太教的影响 “摩西十诫” 《塔木德》 《旧约圣经》 《新约 圣经》 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异同: 犹太教更注重外在的律法和仪式,主张效果论道 德观;基督教关注内在的信仰,主张动机论道德 观; 犹太教的神学理论还不够完善,具有此岸性和直 观性等特点;基督教已经有了系统的神学理论, 它所关注的是灵魂和彼岸世界。
四、神本文化
教堂艺术 巴西里卡 拜占庭式 哥特式 罗马式
巴西里卡——罗马圣保罗教堂
拜占庭式教堂
哥特式-米兰教堂
比萨教堂——罗马式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的关系
基督教达成了古希腊文明与古希伯来文明的结合,为西方 两千年来的宗教观念和文化体系发展提供了雏形。 基督教将古希伯来人的律法观、契约观念与古罗马的法律 思想及体制相糅合,从而为西方的法律制度的确立作好了 准备。 基督教的教父们,完成了西方古代思想史上的知(认知) 行(行为)信(信仰)三个阶段的过度和融合,从而奠定 西欧中世纪的思想基础。 基督教超然尺度及与之响应的价值审视在破除中世纪对全 信仰之后,曾对西方近现代社会政治多元化的发展进程产 生明显的影响。
(二)古典哲学的影响 奥尔弗斯教 苏格拉底 柏拉图 普罗斯诺 斐洛(“基督教之父”)
苏格拉底
柏拉图Βιβλιοθήκη 学家在激烈辩论 犹太民族起义失败导致了基督教的产生 罗马在摧毁古代宗教与信仰,从而为基督 一神教产生扫清道路方面起了关键性作用。 基督耶稣的品格、经历吸引了人们信教
132-135年犹太人起义
《提图斯攻陷耶路撒冷》
意大利,罗马,提图斯凯旋门 (Arch of Titus),建于公元82年 .
张斌贤《外国教育史》(第2版)教材讲义-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圣才出品】
第五章 中世纪教育的兴衰中世纪(约395年—1500年)公元4世纪后期,西罗马灭亡到公元14世纪上半叶文艺复兴之前,相当于中国的晋到明朝年间(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两宋、元,明)。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起源与演变1.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教;2.四世纪初,罗马皇帝狄奥多西确立基督教为罗马国教;3.395年罗马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帝国,基督教一分为二即东正教和罗马天主教;4.16世纪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中分裂出新教,形成基督教三大教派:天主教、东正教、新教。
思想“上帝创世说”万物本源、敬畏与信仰二、教父哲学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奥古斯丁(Augustinus,354~430年):基督教教父哲学的集大成者,创立了基督教宗教哲学体系,奠定了中世纪基督教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原罪论和教育目的人生而有罪,只有皈依上帝才能得救。
人生在世的最高目的就是不断地赎罪修行,才能不断向上帝靠近。
教育是使人皈依上帝最直接的工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对上帝充满信仰、虔诚的基督徒。
(二)认识论和教育内容先验论,主张人生来就有根植于心灵之上的真理,一切真理都在上帝之中,光照是人类获得真理的途径,真理是上帝之光在人心镌刻的痕迹。
信仰高于理性,宗教虔诚高于知识。
学习以《圣经》为主课,对圣经内容坚信不疑。
(三)儿童观和教学方法1.性恶论2.体罚、惩罚3.西欧中世纪的基督教教育4.初等教义学校5.教理学校修道院学校6.主教学校7.教区学校8.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主要是指设在修道院内的教育机构。
就其发生而言,修道院学校是基督教修行修道制度(或称寺院制度)的产物。
西欧最主要的教育结构。
“修道”是一种对人精神和肉体的训练,把肉体看成灵魂的监狱,把人性的情欲看成最大的堕落,强调只有克制,乃至消灭肉体欲望才能获得精神上的拯救和神圣。
因此禁欲、苦行、修行等成为基督教信条中的组成部分。
(1)学生:修道院最初只接收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进行教育以后扩大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
中世纪英国
三、中世纪英国财政与 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1.12、13世纪英国财政改革 国家财政实际上是国王个人的财政;国王的收入来 源;国库法院的分立;财务署的独立 2.亨利二世的司法改革 当时的司法背景 分列王室法院;建立巡回法官;规定新的诉讼程序; 废除神明裁判;建立陪审制度; 改革目的:裁减地方法庭的权限 3.改革意义 司法事务专门化,普通法的形成对英国政治文化产 生深远影响;王权进一步加强
英国议会产生时只有一个议院, 1343年分为两院,代表大封建主利 益的 贵族 和 大主教组成一股势力, 发展成为上院,代表中小贵族和上 层市民利益的 骑士 和 市民组成一股 势力,发展为下院。
基本概念
自由大宪章 模范国会 议会制 牛津条例 枢密院
思考题
中世纪英国威廉采取哪些措施强
化王权? 试析自由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简述“牛津条例”的主要内容。 简述中世纪英国议会在发展演变 过程中对国家整体的影响。
《西方政治制度史》
第五章 中世纪英国的
分权君主制
•
英国是一个具有独特政治文化传统的 国家:一是法律至上(惯例至上);二是 中央会议的权威高于君主个人的权威。 • 从横向看,相对于君权始终存在着另 一中心:先是贵族会议,后是议会。从纵 向结构看,地方政府始终处于一种半自治 状态。
• 第一节 • 第二节 度 • 第三节 • • 第四节
第二节 英国等级君主制时期的政治制度
• • • • •
一、自由大宪章及其对王权的限制 1.签署大宪章的背景 ①君主和封臣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没有 改变 ②斗争的焦点: 直接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约翰与 教会的冲突/约翰与平民、贵族的冲突
• • • • • •
4.《大宪章》的历史意义 ①明文规定了对王权的限制 ②维护了封建领主的司法裁判权 ③确立了国王依法办事的原则 ④表明各阶层的联合行动成为当时政治 斗争的一种新新式 ⑤大宪章是英国第一个成文的宪法性文 件,是贵族限制王权的产物。
第五章中世纪英国
一、威廉征服与王权的强化
1、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制度 撒克逊人原先的氏族制在长期的征服过
程中逐步变为土地分封与军役和军功相 结合的制度 中央行政制度有两个内容:一是国王与 贤人会议;二是郡、百户区和村社三级 地方行政体系
2、威廉征服及其强化王权的措施
威廉征服开创了英国一个新的时代,从此结束了英国屡 屡被外族入侵的历史。
又名《末日审判书》,掌握各地封建主的实力
12、13世纪英国财政和司法制度改革
国王“靠自己的收入过活” →亨利一世时期有一个专门负责财务的机构开
始从御前会议中分离,称“国库法院” →12世纪,英国出现了骑士免役捐、动产税、
土地税,这些超越了古老封建义务的税项说明 国王个人财务开始向国家财政转变 → 12世纪下半叶亨利二世时期财务署已正式 成为一个专门化的政府部门
二是亨利八世时期,经过宗教改革,国王被宣布为 英国国教的最高领袖人物,教会降至从属地位
三是对地方的控制有所加强 四是议会的驯服,很少发生议会与国王的尖锐对立
三、都铎王朝时期的议会与国王
议会顺从国王的原因: 一是王权与中等阶层的联盟,构成双方关系的基础 二是都铎诸王的大政方针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使
威廉征服后,英国迅速封建化:
一是威廉本人直接占有全英国1/7的耕地和几乎全部的 森林
二是威廉给封臣的土地分散于各地
三是1086年,要求全国大小封臣和骑士直接向国王宣 誓效忠,确定了自己是所有领主的直接宗主的地位,使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习俗在英国失效
四是在地方制度上沿袭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分郡制度 1086年进行全国财产清查,并汇编成《土地清册》,
议会与国王的关系基本上是合作和良好的 三是国王成为议会的一部分 都铎时期的英国基本上仍然是一个尊重法律的社会,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第五章西欧中世纪的教育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基督教的教育形式、机构及理论2、了解和掌握西欧中世纪教育的类型;3、了解和掌握中世纪大学和城市学校产生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掌握中世纪教育的类型;三、教学手段与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时数:2课时五、教学内容:欧洲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进入封建时代。
西方历史学家把从罗马衰落到文艺复兴的一千多年间称为中世纪。
中世纪的特征首先是文化教育衰落。
西欧四大封建帝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兴起后,其统治者一度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化教育采取一概否定的态度和做法,僧侣阶级更是利用其政治、经济的统治地位,否定古代文明。
(如:还在罗马衰落时期,即公元391年,提阿非罗主教就下令烧毁了藏书几十万册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格里高里一世,下令烧了罗马城一所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并且开出大量禁书的名单,予以刮削、烧毁,宣扬一切从头做起。
)中世纪的文化教育本身渗透着神学的性质,文化科学的发展被扼制。
中世纪从古代接收过来的只有麻醉精神的基督教和破烂不堪的城市。
结果形成僧侣垄断了知识教育权,教育本身带有强烈的宗教性;教会是封建意识的权威代表。
一切进步思想被扼杀,一些著名的科学家惨遭迫害。
神学家们宣布:“科学是宗教的奴仆”;“肉体是灵魂的监狱”。
第一节基督教教育一、基督教的形成与发展基督教早在公元1世纪,就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基斯坦地区萌芽出现。
它最初只是备受压迫与奴役的犹太民族下层民众自发形成的犹太教新宗派中的一个。
与当时存在的其他宗教教派相比,新生的基督教宣称:“人人都是上帝的子民”、“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徒之间患难与共,互相周济”、“现世界的末日即将来临,信徒因基督的牺牲而得救”。
这种教义,对被压迫的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对生活在“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充满悲观绝望情绪的罗马帝国的民众来说,更具精神上的安慰和思想上的影响力,因此很快传播开来。
欧洲中世纪史读书笔记每章内容概括
欧洲中世纪史读书笔记每章内容概括第一章:罗马的衰落与蛮族的入侵描述罗马帝国的衰落和分裂。
讲述日耳曼人、匈奴人和其他蛮族的入侵及其对欧洲文明的影响。
第二章:基督教的兴起与传播探讨基督教如何在罗马帝国中兴起,并成为中世纪欧洲的主要宗教。
分析教会组织和教义的发展。
第三章: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描述封建制度的起源、特点和影响。
探讨封建领主与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
第四章:十字军东征与中东贸易讲述十字军东征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分析十字军东征对欧洲与中东地区经济、文化和宗教交流的影响。
第五章:城市的兴起与商业发展探讨中世纪欧洲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
分析商业和手工业在中世纪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章:文化与艺术的繁荣描述中世纪欧洲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分析大学、图书馆等文化机构的出现及其对知识传播的影响。
第七章:教会改革与宗教异端探讨教会内部的改革运动,如格列高利七世对教会的整顿。
分析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及其对中世纪社会的影响。
第八章:黑死病与人口变迁描述黑死病在欧洲的爆发及其对人口和社会的影响。
分析黑死病后欧洲社会的变迁和恢复过程。
第九章:百年战争与民族国家的形成讲述英法百年战争的起因、过程和结果。
分析民族国家在战争中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其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第十章:中世纪的终结与文艺复兴的曙光探讨中世纪向文艺复兴过渡的历史背景。
分析中世纪遗产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以及文艺复兴如何开启现代欧洲历史的新篇章。
请注意,这只是一个大致的框架,不同的书籍版本可能会对章节进行不同的安排和深入。
因此,在阅读具体的欧洲中世纪史书籍时,建议仔细阅读每章的引言和总结,以获取对该章内容的准确理解。
部编版三上历史看拼音写历史事件(全)
部编版三上历史看拼音写历史事件(全)本文旨在通过拼音的方式为部编版三上历史课本中所包含的历史事件进行整理和梳理。
以下是全书的内容概述:第一章:远古时期- 火的发现和利用:"huǒ de fāxiàn hé lìyòng"(火的发现和利用)- 人类开始狩猎:"rénlèi kāishǐ shòuhù"(人类开始狩猎)- 冰河时期:"bīnghé shíqī"(冰河时期)第二章:古代中国- 文字的出现:"wénzì de chūxiàn"(文字的出现)- 夏朝建立:"xiàcháo jiànlì"(夏朝建立)-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zhōngguó gǔdài de sì dàfāmíng zhī yī: zàozhǐsh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第三章:古希腊- 奥运会的起源:"àoyùnhuì de qǐyuán"(奥运会的起源)- 亚历山帝:"yàlìshāndà dàdì"(亚历山帝)- 希腊神话故事:"xīlà shénhuà gùshì"(希腊神话故事)第四章:古罗马- 罗马共和国的建立:"luómǎ gònghéguó d e jiànlì"(罗马共和国的建立)- 瓦伦提诺鸟:"wǎlúndīnuò niǎo"(瓦伦提诺鸟)- 尤利乌斯·凯撒:"yōulìwūsī·kǎisā"(尤利乌斯·凯撒)第五章:中世纪- 拜占庭帝国:"bàizhàntīng dìguó"(拜占庭帝国)- :"shízìjūn dōngzhēng"()- 文艺复兴:"wényì fùxīng"(文艺复兴)第六章:近代- 大航海时代:"dàhánghǎi shídài"(大航海时代)- 法国大革命:"fǎguó dà gémìng"(法国大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 "dìèr cì shìjièdàzhàn"(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些内容是部编版三上历史课本中所包含的历史事件,通过拼音的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事件。
第五章中世纪欧洲体育
第三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民间的体育活动
二、中世纪后期欧洲城市体育
大约从10世纪起,随着城市发展和封建依附关系不断 削弱,城市居民的生活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公元11-15 世纪期间,大多数城市取得了合法的自治地位,在这样的 情况下,便产生了形成保卫城市所必须的身体练习的特殊 形式,以及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所需的舞蹈和游戏的良好条 件。射箭和击剑联合会按类似行会章程的原则开展活动, 联合会成员必须在一定的日子参加训练活动。中世纪城市 居民在摔跤和击剑比赛时,一般按当地规则进行一对一对 抗比赛。
第一节
基督教文明对体育的影响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一)基督教的禁欲主义 早期的基督教主张灵肉一体,公元2世纪后开始把
灵魂和肉体分开,宣布“肉体是灵魂的监狱”,卑污
的肉体妨碍灵魂的升华,极力主张无视肉体、弃绝一 切现实的欢乐和幸福,实行禁欲主义。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二)禁欲主义对中世纪体育的影响
二、基督教的禁欲主义与体育
(二)禁欲主义对中世纪体育的影响 3.民间体育的阻挠
中世纪后期,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开始产生和流行,如英
国的户外运动和球类游戏,西欧各地的摔跤、投掷、奔跑等。
对于这些违背了“上帝”的行为,教会都要极力反对和阻挠, 尤其是一些教会的狂热派,仍然宣传无视肉体和禁欲修行, 妄图永远在基督教世界保持这一传统。
第五章 中世纪欧洲体育
第一节 基督教文明对体育的影响 第二节 骑士教育中的体育 第三节 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民间体育活动
第一节
基督教文明对古代体育的影响
一、基督教的兴起和传播
基督教起初是犹太教的众多派别之一,产生于公元1世 纪在罗马人统治下的犹太民族中。公元2世纪,基督教 徒把古代犹太人的创世神话、犹太人的历史和传说和 基督教说教等整理成书,这就是基督教的《圣经》, 公元2-3世纪,大批社会上层人士和有教养的阶层纷纷 的信奉基督教,基督教成为了罗马社会生活中一支不 可忽视的力量。公元311年,罗马政权公布了允许基督 教徒宗教信仰自由的《宽容勒令》,承认基督教的合 法地位。公元394年罗马的皇帝狄奥多西一世正式宣布 基督教为国教,从此基督教成为西欧社会的精神支柱。
第五章 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成长
在走向近代民族国家的过程中,专制王权起了重
要作用。专制王权确立了民族共同体的基本框架, 大体明确了本国与其他国家的基本区别,人们效 忠的对象转向了国家,王权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 征。欧洲的民族国家是在王权的领导下形成的, 王权统一了国家。因此,可以说,专制主义是王 权统一国家的工具,专制的王权缔造了民族国家。
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中、东部一些国家的统治者 为了摆脱落后困境,缓和国内矛盾,巩固加强他 们的专制权力,纷纷在政治、经济、军事、教育 等领域进行改革,即实行“开明专制”的统治方 式。
一、王权兴起与民族国家的建立
(一)中世纪前期欧洲的社会状况
在中世纪前期,欧洲的政治地图如同一床百衲被, 成千上万个相互独立、割据一方的公国、伯国、 城市国家和主教国家交错并存。
民族国家的建立需克服自中世纪以来危害民族国 家利益的两大难题,即封建离心倾向和教会大一 统倾向。只有既把破碎的行政区域统一起来,又 要把统一的基督教世界予以分裂, 才能促进民族 国家的形成。
中世纪后期,封建王权得到振兴,在国王统治下, 形成了一个个领土完整的主权国家。这个统一空 间使人们的经济、文化交往加强,社会生活日益 一体化,过去分散甚至彼此对立的各个地区、阶 层开始联结起来,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对共同体 的热爱和忠诚促进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感,每个 人都开始意识到自己与“民族”息息相关。
(二)中世纪后期欧洲王权兴起的原因
(一)11世纪以来,西欧各国开始形成以城市为 中心的地方市场,在随后的岁月中,内部经济联 系日益密切,为西欧现代民族的出现创造了经济 基础。同时,随着城市的兴起,作为资本主义幼 芽这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市民阶级的力量 也日益增强。市民阶级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他们 带来了充满生机的资本主义商业文明。从其经济 利益出发,他们反对封建领主和教会对城市的控 制和干涉,并希望结束封建割据状态,迫切要求 行政与法律的统一,要求统一的度量衡、统一的 规章、统一的市场。这种趋向无疑符合了各国君 主需要。于是,共同的利益使市民阶级与王权结 成联盟。
中世纪西方法律思想PPT教学课件
隐蔽性抗原决定簇:为于分子内部的,不 能引起免疫应答的决定簇
2.抗原的结合价
抗原分子中能和抗体分子结合的AD的 数目
单价Ag 双价Ag 多价Ag
3.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共同抗原(common Ag) 交叉反应: 临床误诊
4. 肿瘤抗原
肿瘤特异性抗原Ag(TSA) 肿瘤相关抗原(TAA): AFP
5. 其他
变应原 有丝分裂原 超抗原:是一类可直接结合抗原受体,激
活大量T细胞或B细胞克隆,并诱导强烈免 疫应答的物质
超抗原
普通抗原
超抗原
单细胞克隆应答 1:104 - 1:105
多克隆应答 1:4 - 1:10
同抗原—病理损伤、协助诊断
2. 同种异型抗原:
(1) 红细胞抗原(血型抗原): 20种以上
ABO血型系统: 体内存在天然的血型抗体
Rh血型系统:
R h抗原—恒河猴红细胞抗原
体内无天然的Rh抗体
新生儿溶血症
(2) 白细胞抗原(HLA)-有核细胞
3. 自身抗原:
正常: 隐蔽的(眼的晶体蛋白) 异常: 修饰的、病毒、药物、辐射 禁忌株复活-自身免疫病
四、抗原的分类
根据免疫原性 来源与机体亲缘关系 诱导B细胞免疫应答中对T 的依赖性
(一)根据免疫原性
抗原 半抗原
(二)来源与机体亲缘关系
1. 异种抗原(xenoantigen) 2. 同种抗原(alloantigen) 3. 自身抗原(autoantigen) 4. 异嗜性抗原(Forssman抗原)
1.抗原决定族(Antigen
Determinant,AD)
高中历史教科书
高中历史教科书第一章人类的早期发展在人类走向文明社会之前,人类的文化在漫长的时期里,始终受到地理和气候因素的影响。
早期人类生活在社群之中,通过狩猎采集和牧业生产维持着生计。
这个阶段的人类文化并不具有很高的普及度,主要是集中在早期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自然繁殖方面。
第二章文明的诞生在农业革命时期,随着人类农业生产的进步,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文明时代。
在这个时期,逐渐形成了一种社会组织模式,即城邦社会。
城邦社会的兴起使人类社会文明进一步发展,直到人类进入了现代文明社会。
第三章古代文明的发展古代文明有许多卓越的成就,如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吠陀经、中国的春秋战国和西方的希腊罗马文明等。
这些古代文明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以文明为主导的时代。
同时,它们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多的历史教训和思想启示。
第四章早期国家的形成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国家的形成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国家的出现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文明阶段。
很多早期国家都是在城邦社会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古埃及、中国和印度等。
早期国家的出现,也为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帮助。
第五章中世纪欧洲中世纪欧洲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是欧洲文化发展的一段漫长时间,主要涵盖了罗马帝国衰落和现代文化出现之间的时间段。
在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文化和贵族精神对欧洲社会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六章远东文化的发展远东文化是一个古老而丰富的文化,涵盖了近代东亚国家的历史和文化。
远东文化历经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变革,包括了古代中国、韩国、日本和越南等国家的发展。
远东文化不仅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化特点,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第七章现代欧洲现代欧洲是欧洲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时期之一。
它标志着欧洲社会和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在现代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使得欧洲经济和政治都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第八章现代化的文明与领袖在现代化的文明和政治环境下,许多领袖通过斗争、战争和外交等手段,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推向了国际舞台的中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
• 西方中世纪的文化教育呈现出一系列较为 鲜明的特征。 • 首先是落后性。西欧社会的知识领域已经 严重地荒漠化。 • 其次是等级性。不同等级的人所接受教育 的内容不尽相同,受教育的权利亦相差悬 殊。 • 第三是宗教性。
• 教会学校 • 中世纪大学 :大学是中世纪欧洲留给人类 的最为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
骑士文学
亚瑟王的第一骑士兰斯诺特向王后奎尼薇尔表示忠诚(水彩画)
• 市民文学(城市文学) 从11世纪开始,城 市的文化生活也日趋活跃。市民文学是代 表新兴市民阶级利益,反映市民阶级生活、 情趣和世界观的文学。最重要的作品是 《列那狐的故事》。
• 意大利诗人 但丁
• 彼特拉克 • 薄伽丘 • 英国乔叟:标志着英国文学传统的开端。 代表作诗体《坎特伯雷故事集》被认为是 英国文学的经典。
哲学
• 经院哲学 是西欧封建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 哲学思想,是基督教的神学理论体系,它 是在天主教的学院里讲授和研究的,因此 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形成于 8至 10世 纪,11世纪时广泛发展,13世纪时达到全 盛。 • 经院哲学所用的论证方法是烦琐的、形式 主义的抽象推论方法,因此又称为烦琐哲 学。托马斯· 阿奎那(1226—1274)是经院 哲学的集大成者。
• 语言
中世纪是欧洲各国民族语言的形成期。 民族语言的发展有促进了各民族文学的发 展。
文学
• 教会文学:中世纪文学的主体 。 • 英雄史诗:法国《罗曼罗兰之歌》、西班 牙《熙德之歌》和德意志《尼伯龙根之 歌》,方言写成,是欧洲各国民族文学的 开端。
骑士文学 12、13世纪,骑士文学代替英 雄史诗成为西欧文学主流。骑士抒情诗是以 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为中心发展起来的,它 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骑士的英勇事迹和爱情。 其中最著名的是《破晓歌》。骑士传奇起源 于法国北方,主题是骑士为了爱情、荣誉, 冒险游侠的故事。骑士传奇中,以描写“亚 瑟王故事”的作品数量最多(《郎斯洛》 )。
骑士和骑士精神
骑士:出身于小贵族家庭,往往不是长子,不能继承 遗产;由高等级的贵族册封骑士称号和几个小 庄园; 是封建制的卫道士和军队的主力。 骑士精神:
对情人忠贞不二,仁慈,节制,勇敢,忠诚, 彬彬有礼; 立誓保护弱小,为教会战斗,忠于领主,尊敬 贵族女性; 是西方礼仪的来源。
城市等级制
11世纪,手工业日益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专职的工商 业者聚居在城堡、寺院附近的交通要道,逐渐形成工商业 城市。 城市分为三个等级:城市贵族、市民和平民。 城市兴起在封建主的领地上,市民阶级也受到封建剥 削,因此,他们和农奴一样反对封建主。
建筑和艺术
• 中世纪西欧的封建艺术有两个特点: • 一是宗教性,为基督教服务的,在很长一段时 期里,几乎不存在独立于宗教的艺术,成为超 现实的精神形象符号,充满非自然的神性而无 人性; • 二是过渡性。中世纪艺术是古代艺术向近代艺 术的过渡,整个中世纪是个发展过程,在中世 纪的后期我们已经看到了古典艺术复兴的前兆。
神学的有害影响
在中世纪,占统治地位的文化是基督教神学。宗 教神学的统治,使得学术都受到有害的影响,哲学和美 学成了神学的奴婢,科学成了宗教的仆人,历史成了修 道院的编年史,天文学用于计算复活节的祭奠举行的日 期,几何学用于建筑大教堂,学习辩证法是为了打击异 教徒,学习音乐是为了唱圣歌,学习美术是为了装饰教 堂,经院哲学和烦琐哲学占了主导地位,讨论的问题是: “针尖上能容多少天使?”“啤酒盐水能否用于洗 礼?”“老鼠吃了圣餐会怎样?”等等。
第五章
中世纪
造就欧洲社会和民族的时代
• 黑暗的中世纪是一个没有文化,只有信仰 的时代。
一、历史:千年的进程
从公元5世纪至17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是欧洲史上的“中世纪”。中世纪是欧洲封建制度形成、 发展和衰落崩溃的历史。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由北方侵入的蛮 族日耳曼人的各个民族:法兰克族、西哥德族、东哥德 族、伦巴德族等先后在西欧建立起一些“蛮族”王国。 与此同时,欧洲大陆的蛮族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 人渡海侵入不列颠岛。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欧洲各 蛮族王国连年战争,封建割据十分严重。直到843年, 法兰克王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订立《凡尔登条约》, 将法兰克分为三个国家,从而奠定了后来法、德、意三 国的雏形,欧洲的国界从这时得到稳定,封建关系确立。
• 初期(5—11世纪,476—1095第一次东征) • 中期(12—15世纪 1095—1453东罗马帝国亡) 封建制全盛时期 • 末期(15—17世纪中叶,1453—1640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封建制度衰亡。 城市地吸引和黑死病使农奴消失; 城市商业利润地吸引使庄园主变成资本家; 十字军东征和火药枪消灭了骑士阶层。
二、中世纪的基督教会: 统一欧洲的力量
中世纪没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能 统治欧洲,唯一使欧洲看起来还是一个整 体的就是基督教会。 到中世纪后期,几乎欧洲的每个人都 是基督徒。 基督教在政治、法律、艺术和学术方面 控制长达几百年。 它造就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因此中世纪 也称为信仰的世纪Age of Faith。
偏颇的观点
中世纪有落后反动的一面,也有进步革命的一面, 长期以来对中世纪文化的评价有失偏颇。 17世纪 的英国唯物主义者和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形成了一 种流行的错误观点,即认为中世纪是人类历史的“中 断”,中世纪文化是统治阶级的压迫欺诈与老百姓的愚 昧无知结合的产物。 黑格尔从唯心论辩证法出发, 在《历史哲学》中论断:“中世纪的艺术是沉了的夜色, 文艺复兴的艺术是新吐的曙光。”
基督教的积极意义
• 基督教及其教会的存在和影响,中世纪的欧洲 才逐步趋同发展,形成文化上的同一性。 • 在规范人的思想、伦理、道德方面,基督教思 想是当时无可替代的权威。 • 基督教会 有意无意地保留了古典文化,并成 为中世纪欧洲文化的传播者。 • 教会成为欧洲社会的一个实际重要行政机构。
三、文明成就:对西方文化的塑造
绘画
• 由于禁欲主义对人的思想的束缚,缺乏人体 解剖和素描的知识,这时期的绘画技法低劣, 人物形象粗陋,但求形似。以能大体上反映 宗教故事为满足,以缤纷的色彩来弥补心灵 的空虚和技巧的笨拙,缺乏对人体内在结构 和精神世界的刻划 ,一直到哥特式晚期, 才出现一些以现实生活为基础来表达宗教故 事,因此在人物刻划上较为生动、细致,不 过此时已站在一个新时代——文艺复兴时代 的边缘了。
封建等级制
中世纪的欧洲,社会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归 封建主所有,号称没有无领主的土地。大封建主把土地留下一 块直接经营,其余的分给小封建主,这样层层封授,形成封建 等级制。 封建等级制的爵位是:公、侯、伯、子、男。 封建主把他的土地划成庄园经营,农民被控制在庄园土地 上,没有人身自由,称做农奴。农奴除了不能被主人随意杀害 外,人格上几乎和奴隶没有区别。
• •
代 表 作 《 哀 悼 基 督 》
代 表 画 家 是 乔 托
• 《圣母子》
• 凡.艾克兄 • 《阿尔诺芬 尼夫妇像》
• 凡.艾克兄弟 《根特祭坛画 》
• • 查 理 一 世 行 猎 图 》 凡 艾 克 兄 .
音乐
• 中世纪是欧洲复调音乐和音乐记谱法发明 的时代。
拜占庭文明
思考题
• 1、简述中世纪基督教会在文化发展中的地 位及其作用。 • 2、简述中世纪文化成就。
• 中世纪艺术最具代 表性的是教堂建筑。 中世纪教堂建筑分 为两种不同的风格: • 9~12世纪为罗马 式建筑,主要特征 是坚实、庄严和肃 穆,其基本形象是 坚厚的石墙、狭小 的窗户、半圆的拱 门、灰暗的厅室、 粗矮的柱子和圆矮 的屋顶 。
比萨大教堂
• 12~15世纪 为哥特式建筑, 最突出的风格 是高直细尖, 有尖拱门 , 高大的窗户上 镶着彩色玻璃, 使教堂更显得 富丽、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