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语文
初中平移图画教案
初中平移图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平移的基本画法。
2. 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探索图形平移的主要特征和基本性质。
2. 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难点:1. 从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中概括出平移的特征。
2. 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
教学准备:1. 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如传送带上的电视机、手扶电梯上的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平移前后,这些物体发生了什么改变?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介绍平移的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 讲解平移的性质:a. 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
b. 平移前后,对应点、对应线段和对应角分别相等。
c. 平移前后,连结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3. 示范平移图形的画法:以正方形为例,展示如何通过平移得到新的正方形。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移图形的画法。
2.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解题心得。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平移的例子,并说明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2. 让学生设计一个平移图案,展示自己的创意。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平移图形的画法练习,检验掌握情况。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导入,让学生初步认识平移现象。
接着讲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平移图形的画法。
最后,通过拓展与应用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
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教学内容在八年级数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平移、旋转、翻折等基本的几何变换。
本教案着重介绍平移作图,并且通过简单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方法。
教学目标1.了解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2.能够根据指定向量进行平移作图;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平移进行图形的变换。
教学重点1.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2.根据指定向量进行平移作图。
教学难点1.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灵活应用平移进行图形变换。
教学过程步骤一:引入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可以用下面的例子进行解释: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点A(2,3)经过平移后到达点B(5,6),则称A点被平移了向量$\\vec{PQ}$,其中向量$\\vec{PQ}$所表示的平移量为(3,3)。
这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直接把点A从(2,3)平移到(5,6)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表示?步骤二:学生练习平移作图在学生了解平移作图的基本概念之后,可以开始练习平移作图,步骤如下:1.绘制原始图形1.绘制坐标系;2.在坐标系上绘制一些点,构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原始图形原始图形2.给出平移向量1.给出平移向量$\\vec{PQ}$,其中$\\vec{PQ}$的长度可以适当调整,这里取(4,5)作为平移向量,表示图形整体向右平移4个单位,向上平移5个单位;2.在坐标系上画出平移向量$\\vec{PQ}$,如下图所示:平移向量平移向量3.进行平移作图1.将原始图形中的每个点都平移(4,5)个单位,得到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平移后的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步骤三:例题练习通过例题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平移作图的理解和能力。
例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3,5)关于点P(−1,−4)进行平移得到点B。
求点B的坐标。
解:根据平移作图的原理,点A关于点P平移得到点B,平移向量为$\\overrightarrow{PB}=\\overrightarrow{PA}$。
初中八年级数学简单的平移作图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简单的平移作图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3.运用平移作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平移作图的方法。
难点•运用平移作图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PowerPoint课件;•白板、彩色粉笔;•教学实验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让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图形变换知识,包括旋转、对称和平移。
2. 介绍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概念介绍:平移是指把一个点或一个图形沿着一定的方向沿直线方向进行移动。
•性质介绍:平移后,图形仍旧保持与原图形相等;平移前后两图形的各个点在方向和距离上都有相应关系,即平移是等距变换。
3. 平移作图的方法•讲解平移作图的方法,包括以下项目:–平移作图的公式;–平移作图的步骤。
4.实验操作•让学生使用教学实验箱进行实验操作,掌握平移作图的实现方法。
5.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掌握平移作图的方法和技巧。
1.如图所示,每个正方形的边长均为3cm,将图中的正方形作一个平移,使得两个正方形重合,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练习12.如图所示,以原点为中心,以向量(2,3)为方向作一次平移,若点A 的坐标为(1,3),则平移后点A的坐标为()。
平移练习26. 拓展应用•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应用练习,发挥自己的想象力:1.小明要将他的床平移一次,使得床头沿着北边移动2米,床尾沿着南边移动4米。
请问小明应该平移小床多少米?2.某城市的白天城市交通流量为15000人,晚间是白天的2倍,请问该城市的交通流量在夜间有多少人?五、教学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学习了平移作图的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目的实践练习,进一步巩固了平移作图的技能。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了图形变换的实际应用。
学会平移作图,快速解决几何题:初中八年级数学教案
学会平移作图,快速解决几何题一、教学目标1.熟悉平移的定义与性质,了解平移与等价图形的关系。
2.掌握平移的作图方法,能够通过平移解决简单的几何问题。
3.提高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增强几何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平移的定义与性质,以及平移与等价图形的关系。
2.平移的作图方法,包括平移向量、平移距离、平移方向等。
3.平移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几何推理能力。
三、教学方法1.演示讲授法:通过讲解教师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平移的概念。
2.互动探究法: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实践、探究解决几何问题,让学生体会到平移的作用。
3.合作授课法: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
四、教学内容1.平移的定义与性质平移是指将一个几何图形通过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使得它与原来的位置相比没有发生改变的变换。
它可以通过运用向量概念来描述,向量是具有方向和大小的量。
将向量应用到平移中,我们可用平移向量$a$描述平移的性质。
平移向量是一个向量,它的起点为原来的位置,终点为新的位置。
例如:将一个菱形沿着向左下的平移向量$(-2,2)$移动。
2.平移与等价图形的关系等价图形是指形状、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几何图形,它们之间只是在空间位置上发生了改变。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价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转换。
例如:两个等价的长方形,一个位于第一象限,另一个位于第四象限。
3.平移的作图方法平移作图首先要确定平移向量。
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将平移向量的起点放在要平移的图形的任意一点上。
(2)根据平移向量的大小和方向,确定平移向量的终点。
(3)将平移向量的终点作为新图形的任意一点。
例如:将一个矩形沿着向右平移$6$个单位,向下平移$4$个单位。
4.平移在解决几何问题中的应用平移的应用主要是在解决几何问题中,通过平移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等价的简单问题,以便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已知几何图形在平面坐标系中的位置,求这个图形在平移某个向量后的新位置。
初中平移教案设计
教案设计:初中平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特点,能够运用平移变换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3.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平移的含义,理解平移是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 平移的性质:讲解平移的不变性,即平移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对应点之间的关系不变。
3. 平移的应用: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图形变换、物体运动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实际例子,如滑滑梯、翻转书本等,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平移的含义,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实例,如电梯的运动、图片的变换等,让学生感受平移的应用。
4. 练习与讨论: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心得。
5. 总结与拓展:总结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强调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布置拓展任务,让学生自主探究平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如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平移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拓展任务:评价学生在拓展任务中的表现,如创新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用于导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2. 练习题:设计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平移的知识。
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协作和表达交流的能力。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2. 注重实际例子与理论知识的结合,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优秀初中数学平移教案
优秀初中数学平移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平移的定义,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2. 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为平移;3. 学会用平移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2. 学会用图形平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 图形平移的方法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 课件;2. 图形卡片;3. 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现实生活中平移的具体实例,如电梯、滑滑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它们的形状、大小、方向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引出平移的概念。
2. 新课讲解:(1)平移的定义:解释平移的概念,即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
(2)平移的基本性质:①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②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方向;③ 平移的距离相等。
(3)平移的表示方法:用字母“→”表示平移的方向,用数字表示平移的距离。
3. 课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平移的实例,并解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然后进行全班交流,互相评价。
4. 应用拓展: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平移的图案、计算物体平移的距离等。
5. 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平移的定义、基本性质和表示方法,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是否为平移。
通过实际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平移的知识,做好课后练习;2. 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收集素材,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平移的基本知识,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平移的方法。
但在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图形平移教案
初中数学图形平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平移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平移的性质的探索及灵活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图形纸张和直尺。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等,提问它们是如何移动的。
2. 学生回答后,总结出它们都是通过平移来移动的。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抽象为几何图形。
2. 学生观察总结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移的定义: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上的所有点都按照某个方向作相同距离的移动。
2. 讲解平移的基本性质:a. 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b. 平移时,图形上的任意两点间的距离和方向保持不变。
c. 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应用拓展(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进行解答和展示。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再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拓展,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平移的性质的探索及灵活应用,需要学生在课后进一步练习和思考。
3.2简单的平移作图说课稿
简单的平移作图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版八年级上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二节简单的平移作图的第一课时的内容。
(教学什么)本课时通过让学生经历对图形的观察、分析和画图等过程,掌握有关画图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按要求做出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平移作图是利用平移的性质,而平移的性质有两类,一类是过程性的,即“所有点向相同方向移动相同距离”“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一类是结果性的,即“对应图形全等”。
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体会总结,,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作图方法。
(怎样教学)第一环节:出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首先复习图形的平移概念和平移的性质,通过提问你能根据图形平移的性质作出平移后的图形吗引入新课。
(约3分钟)第二环节:小组合作探究作图方法(分4个步骤)1、平移线段的做法:做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
让学生认真思考分组讨论,3分钟后交流各自的方法。
此时教师巡视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
(基本的平移作图)3分钟后学生讲解。
应注意总结平移线段的方法有两种,可用课件演示。
(约5分钟)2、平移三角形的做法:学生解决第2个问题.学生交流讨论后板演作图过程。
此时注意学生作图的多样性(估计学生大多采用课本例题的方法,即注重过程性的方法),如果方法单一教师提示是否还有其他的作图方法,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
必要时可展示课件提供的方法(根据全等作图)(约7分钟)3、议一议: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要原来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此时应给学生足够的思考交流时间。
(①沿什么方向②移动多少距离)(约3分钟)4、平移字母A的做法:出示例2。
学生交流讨论后板演作图过程(或组内交流学生的作图)总结作较复杂的图形的关键是什么(确定关键点,平移关键点,然后连线)。
(约6分钟)第三环节:训练反馈(约10分钟)完成导学案第1、2题第四环节:感悟与反思,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约3分钟)第五环节:布置作业(约1分钟)1、课本74页知识技能1、2题第六环节:课堂测试,见导学案(7分钟)(为什么这样教)1、本节课按照由简到繁的顺序,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理解掌握本课时的知识。
初中数学平面图形平移教案
初中数学平面图形平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识别和描述平面图形的平移。
3. 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平面图形卡片。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体,如桌子、椅子、窗户等,询问它们是否曾经发生过平移运动。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平移的理解。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平移的概念:平移是指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而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演示几个平移的例子,如将一个正方形沿着横轴平移,沿着纵轴平移,以及斜向平移。
3. 引导学生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发现平移的性质。
三、平移的性质(15分钟)1. 性质1: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
2. 性质2:平移的距离和方向相同。
3. 性质3:平移的对应点保持不变。
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验证这些性质。
四、练习与应用(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平面图形卡片,让他们进行平移操作,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
2. 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平移的距离,确定平移的方向等。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经验。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旋转的性质,并与平移进行对比。
2. 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和实践,让他们掌握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平移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和解答疑问。
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平移优秀教案
初中数学平移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能够识别和绘制平移图形,掌握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2. 平移的表示方法3. 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4. 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移的定义和性质,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平移的性质和表示方法,平移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图形变换引出平移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平移的定义:介绍平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本质。
(2)平移的性质:讲解平移的性质,通过实例让学生加深理解。
(3)平移的表示方法:介绍平移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学会如何表示平移。
(4)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讲解平移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平移。
3. 课堂练习:(1)绘制平移图形: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平移图形,加深对平移的理解。
(2)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五、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形变换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平移。
2. 采用讲解法,详细讲解平移的定义、性质和表示方法。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平移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运用平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图形平移教案
初中图形平移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图形的平移现象。
2. 掌握图形平移的性质,能够进行图形平移的作图。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能够进行图形平移的作图。
教学难点:1. 理解图形平移的性质。
2. 能够准确地进行图形平移的作图。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些图形平移的实例图片。
2. 学生准备纸张和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实例图片,如滑梯、电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图形的运动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描述。
二、探究平移的概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平移的定义,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图形,理解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内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平移一些图形,并观察平移前后的图形。
3. 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如对应点、对应线段、对应角的变化。
三、学习平移的性质(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平移的性质,如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平移的距离相等等。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验证平移的性质。
3. 学生总结平移的性质,并能够描述和解释平移的性质。
四、图形平移的作图(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平移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图形平移的作图。
2. 学生根据平移的性质,进行图形平移的作图。
3.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图结果,并解释作图的步骤和方法。
五、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图形平移的题目,要求学生进行解答。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并检查答案的正确性。
3. 学生分享自己的解答过程和思路。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2. 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反思,如图形平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图形平移的实际操作,如用纸张剪出一些图形,进行实际的平移操作。
初中八年级数学易错点之平移作图教案
初中八年级数学易错点之平移作图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了解平移作图在生活中的应用。
3.能够独立完成平移作图。
二、教学重难点1.平移作图的原理和基本方法。
2.将平移作图与生活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教学方法讲解、演示、互动。
四、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图片向学生介绍平移作图的概念和应用。
2.知识讲解(1)什么是平移作图?平移作图是指用直线沿着平行于它的直线段,并保持模样大小不变地移动,使图形移到另一位置的几何变换。
(2)平移作图的原理?平移作图是一种几何变换,它只改变图形的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形状、角度。
(3)平移作图的基本方法?(a)以点为基础的移作图法。
用圆规开一定长度,以一点作为圆心,将其所在的直线上另取一点,以此点为圆心,以同样的长度画弧,两弧相交于D点,用直尺连接两点即可。
经过平移后,图形平移的长度与方向与初始点D相同。
(b)以平行线为基础的平移作图法用三角板将作图纸放到平移后的位置,以做纸的平行线作为构图参考线来画直线。
3.案例分析(1)将一个正方形沿着横向向右平移2个单位,纵向向上平移3个单位。
(2)对于一个平面上的图形进行平移实际上是将图形发生了整体的移动,而图形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变化。
这个概念在现实生活中也非常常见,比如,小溪的水流向下流动,流动的水的量和速度并不影响流程的大小、形状和钓鱼的体验。
4.答疑解惑在课堂上,老师将指出学生们可能犯的一些错误,并纠正。
五、教学评价本节课适当加入了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将知识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使其更加易于学习,同时也使教学便于理解并使用。
因此,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增长,能力和素养也得到了增强。
对此,教师可以采取测试或者小测验方式进行反馈。
初中数学作图平移教案人教版
初中数学作图平移教案人教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图形的平移。
2. 学会使用平移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1. 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 利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平移的性质,能够灵活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几何图形模板。
3. 坐标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平移的概念,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滑滑梯、吊车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平移现象的特点。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给出平移的定义,解释平移的含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
3. 讲解如何利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图案、变换图形等。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平移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设计装饰图案、制作模型等。
2. 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经验。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平移的定义和性质。
2. 引导学生反思如何运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课后收集一些有关平移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巩固和应用平移知识。
2. 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平移与其他几何变换的关系,如旋转、对称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平移的特点,引入平移的概念。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平移的性质,并学会利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课堂练习环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平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在拓展与应用环节,学生能够思考和讨论如何利用平移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
初二图形平移课程教案
初二图形平移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概念,并能通过使用坐标系描述图形的平移;2. 学习简单图形的平移规律;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图形平移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图形的平移概念及其描述方式;2. 感知图形的平移规律;3. 运用图形平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平移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 掌握图形平移的描述方式;3. 理解图形平移的本质。
教学准备:1. 教学投影仪和幻灯片;2. 讲台板书;3. 练习题和解答示例;4. 平移和坐标系的示意图。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投影仪展示一组由简单图形组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是否有什么共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形有没有发生变化?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二、概念讲解与图例展示(10分钟)1. 讲解平移的概念,并强调图形平移是指图形在平面上沿着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
2. 利用讲台板书示例,展示图形平移的过程,并解释每一步的变化。
3. 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图形的平移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平移规律。
三、练习与讨论(20分钟)1. 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纸上进行练习。
练习题可以包括简单的平面图形,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平移规律描述图形变化。
2. 引导学生交流和讨论答案,并解释不同平移规律对图形的影响。
3. 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给学生提供更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要求他们实际应用图形平移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在纸上画出图形平移的过程,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图形平移的本质。
3. 分享一些有关图形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示例,激发学生思考平移在实际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和重点。
2. 提醒学生关注课后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评价他们对图形平移的理解程度,以及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能力。
拓展活动:1.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平移变化来加深对图形平移的理解。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2简单的平移作图
教学设计年度:课题:第三章第2节简单的平移作图第2课时执教人:课型:新授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分析图形中各个基本单位之间的相互关系,理解平移的性质与判别.2.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等过程,在探索图形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意识.3.通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欣赏,以及亲手拼摆等过程,认识和欣赏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难点:利用平移的性质解决问题.教法与学法指导:本课运用“探究式”、“启发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并实现合作学习.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若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美丽的图案(出示投影,展示图片.若学生的衣服有类似平移图案也可利用,效果更好.),这些图案都是由基本图形平移组成的,那么怎样平移基本图形能得到美丽的图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些图案中的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师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学生观察图形,感受平移.激发探究的欲望.)二、设问质疑,合作探究问题1:观察图案,回答问题:(课件展示)(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实际效果:学生充分讨论,畅所欲言,互相补充,归纳总结,老师适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给予鼓励及肯定.)学生解答展示:生1:图案中的六条小狗的形状、大小完全一样,只是它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由此可知:这个图案可以通过平移“基本图案”得到.生2:这个图案可把“一只小狗”看做“基本图案”,通过上下、左右平移得到,平移的距离等于左右相邻(或上下)两只小狗之间的水平距离(或垂直距离).生3:这个图案还可把中间上下的“两只小狗”看做“基本图案”,通过向左、向右平移得到,平移的距离等于左右相邻两只小狗之间的水平距离.生4:这个图案也可把最左边的上下的“两只小狗”或最左边上下的“两只小狗”看成“基本图案”,通过向右(或向左)依次平移得到,平移的距离等于图案中的左右相邻两只小狗的水平距离.生5:这个图案也可把水平的“三只小狗”看成是“基本图案”,通过向下(或向上)平移得到,平移的距离等于上下垂直的两只小狗的垂直距离.教师提炼:同学们讨论得非常精彩,(边叙述边在电脑上演示平移过程),这个图案既可以把一只小狗看做“基本图案”进行平移得到,又可以把两只小狗、三只小狗看做“基本图案”进行平移得到整个图案,在这些平移过程中,只是平移的距离不同而已.接下来,大家想一想第(3)问.生:在平移的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没有发生变化,只是位置有所改变.因为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而改变图形的位置.教师归纳:很好,大家看屏幕(用电脑动画再次演示平移过程).从平移的过程中,进一步说明了平移的特征: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大小,只改变图形的位置.(设计意图:通过此例解决,让生体会平移性质的运用,理解图案中的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了解了平移的特征后,大家分组来动手做一做.(课件展示)问题2:在下图中,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自己动手做做看,你能得到右图的图案吗?(学生分组后,教师把预先剪好的大小相同的正六边形分发下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拼摆,老师巡视指导.小组代表发言.)(设计意图: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等过程,在探索图形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发展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运用意识.)师:同学们通过拼摆,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基本内涵,接下来大家想一想,与同伴议一议下面的两个图案.图3—9图3—11问题3:(1)如图(课本图3—10),左图是一种“工”字形的砖,右图是怎样通过左图得到的?(2)如图(课本图3—11)可以看做什么“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得到的?(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 学生解答展示:(生纷纷举手,积极踊跃.)生1:(1)中先把左图沿上下方向平移,再沿左右方向平移便可得到右图.也可先把左图沿左右方向平移,再沿上下方向平移得到右图.生2:(2)中不考虑图案颜色的情况下,可以把“一只天鹅”看成“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生3:如果把相邻的两只不同色的天鹅看做一个组合,那么“基本图案”可以是一个组合,两个组合……,直到所有的天鹅.生4:如果不考虑颜色时,可以把同一行的天鹅看做是“基本图案”,通过上下平移就可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生5:如果不考虑颜色时,也可以把同一列的三只天鹅看做“基本图案”,通过左右平移就可以得到如图所示的图案.教师提炼:很好,这是一个通过平移得到的复合图案,图案的许多部分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接下来我们通过练习进一步熟悉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分析、欣赏等过程,认识平移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思维训练,应用新知1.分析奥运五环旗图案形成的过程(不考虑图案的颜色)(学生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答案.)2.如图,在正六边形中剪去一个与其边长相同的图3—10正三角形,并将其平移到左边,形成一个新的图案.用这个图案能否得到类似于图3—9右图的图案呢?与同伴交流.(学生先观察、分析图形,、然后动手操作并交流方法.)四、交流心得,学习反思1.谈一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2.反思学习中的疑惑.(实际效果:学生积极主动的交流收获,并互相补充,归纳本节课主要探索了图案中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了解了每个图案由于“基本图案”选取的不一样,则平移关系也不一样,尤其是一些复合图案,它的许多部分可以通过平移而相互得到.)五、达标检测,拓展提高1.下列各网格中的图形是用其图形中的一部分平移得到的是 .2.下列“龟兔赛跑”的故事图案的形成过程叙述不正确的是.①它可以看作是一个龟兔赛跑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平移得到的.②它可以看作是上面三个龟兔赛跑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平移得到的.③它可以看作是相邻两个龟兔赛跑图案作为“基本图案”,经平移得到的.④它可以看作是左侧两个龟兔赛跑图案看作为“基本图案”,经平移得到.3.如图,在Rt △ABC 中,∠C =90°,AC =4,将△ABC 沿CB 向右平移得到△DEF ,若平移距离为2,则四边形ABED 的面积等于 .五、布置作业,落实目标习题3.3 第1、2、3题.板书设计:① ② ③ ④教学反思:本课时内容比较简单,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交流、补充.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当然,图形分析中由于基本单位的选择不同,具体方案可能多样,因此,教学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解答,更需要交流学生的解答,分享解答,让学生主动寻求多样的解答方法,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改进意见: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课外自我设计有关图形,然后进行课堂的交流,这样可能更能让学生感受到图形的创设过程,同时更具自主性、开放性、生成性.提高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
【教学设计】: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2.1简单的平移作图
教学设计年度: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第二节简单的平移作图(1)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20 年月日,星期三,第五节课教学目标:1. 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和动手操作等过程,掌握画简单平面图形平移的作法.2.能明确对一个图形进行平移的条件是:平移的方向和距离.3. 对具有平移特征的图形进行观察、分析、画图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难点: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作法.教法与学法指导: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探索——概括.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学生:方格纸,三角板,直尺,圆规,练习本.教学过程:一.巧设情景,引入新课教师: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生活中的平移大家对平移的知识掌握的如何呢?下面来看一看.1.下列各组图形,可以经过平移变换由一个图形得到另一个图形的是( )学生:A教师: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平移的定义: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着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这样的图形运动称为平移.设计意图:通过对定义的复习明确平移的两个要素: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教师:学生回答的同时课件展示平移的定义,并强调平移的关键的两要素就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2.如图,△ABC 沿射线xy 的方向平移一定的距离后成为△DEF ,连接CF ,找出图中存在的平行且相等的三条线段和一组全等三角形.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强调并展示平移的性质经过平移:(1)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2)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3)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学生:有的对应线段不平行,比如:AB 和DE ;也有对应点的连线不平行,比如:AD 和BE.教师:很好!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图形的某一条边就在移动的方向上)对应线段或对应点的连线共线.教师:我们同学对平移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那么你能让一个物体做一次平移运动吗? 将你的数学课本放在桌子上,做一次平移运动.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让课本做完平移运动后,课本在桌子上的位置相同吗?你能说一下原因吗?学生:不相同,因为移动的方向不同,移动的距离也不相同.教师:将粉笔盒放在讲桌上,将其向北平移20cm ,在将粉笔盒放在学生的课桌上,向北平移20cm.请同学们想一下,平移的方向和距离都一样了,为什么平移后的位置还不一样呢?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不同因素对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影响,从而形象的感受 学生:因为初始位置不一样.教师:因此可以看出,影响平移后物体的位置的因素有 . 学生:物体的初始位置;移动的方向;移动的距离 教师:比如一直线段AB,将其已知线段AB,将其延如图所示的方向平移5厘米,你能把其平移后的结果画出来吗?(课件展示)教师:平移后的位置固定吗? 学生:唯一确定.教师:那么我们怎样将平移后的图形画出来呢?我们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简单的平移作图(引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交流互动教师:为了能准确的进行平移的作图,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图形的平移入手,先来看一下点的平移.(在学生思考分析后课件展示作图过程)作法:1. 过点A 作射线AZ//XY;2. 在射线AZ 上截取线段AB ,使AB=5cm ;将线段AB 沿着射线XY 方向平移3. B 点即为所求作.学生:分析怎样体现点A 的移动方向和确定距离,并讨论作图的步骤和方法.同时在练习本上按照步骤画出点的平移图形.教师:观察学生的画图情况并点评,同时提出问题:怎样将线段平移呢?(学生思考后课件展示)作法一:1. 将线段的端点A 平移,得点C;2. 将线段的端点B 平移,得点D ;3. 连接CD, 线段CD 即为所求作.学生:思考作图的思路(其实就是作两个点的平移),同时动手画图.并结合展示的过程与方法修正作图过程和作法.教师:强调作法表述的规范性.同时提问:这个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哪条性质? 学生:对应点之间的连线平行且相等.教师:非常好,同学们说的非常准确,你还有别的方法来作图吗?学生:思考后动手画图验证.有,根据另外的一条性质: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 教师:将学生的方法展示并点评,同时课件展示作图过程和作法. 作法二:1. 将线段的端点A 平移,得点C;2. 过C 点作线段AB 的平行线CZ ;3. 在射线CZ 上截取线段CD,使CD=AB ,则线段CD 即为所求作.教师:通过作图来看,同学们对线段的平移都有了非常好的理解,知道平移作图需要的重要条件: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性质,及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和对应点的连线平行且相等.那么同学思考一下下面的作图是否具备条件?课件展示:已知线段AB 和平移后点A 的对应点A ’ ,求作AB 的对应线段A ’B ’教师:和上面的作图相比,这里的新问题是不知道平移距离和平移方向,而只知道某点的对应点,该怎么办?学生:连接A ,A ’,得到线段AA ’,则AA ’的长度就是平移距离,有A 到A ’的方向就是平移方向.于是问题转化为前面已经解决的问题了.注意:在这个问题的画图中,若有学生有不同的画法,应鼓励学生交流、讨论.这时,可以思考:“画出选段A ’B ’的方法只有(1)中的方法吗?还有没有其他的画法”.若学生在处理简单的线段问题时,画法比较单一,利用线段平移的方法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思考、交流、动手画图.让学生充分思考后再引导学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教师:请同学们动手画出来.学生:动手画图并比较画法,同时进行细致分析. 课件展示作图过程,同时找学生口答作法.作法一:连结AD ,过B 作与AD 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BC , 连结DC ,线段DC 就是平移后的图形.作法二:连接AD ,过D 作与AB 平行且相等的线段 DC ,线段DC 就是平移后的图形例1.经过平移,△ABC 的顶点A 移到了点D ,作出平移后的三角形.DCBA教师:请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将上面题目中的三角形平移,有哪些方法?学生:方法一:过点B、点C,分别作线段BE,CF,使得它们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连接DE,DF,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方法二:过点D分别作出与AB,AC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DF,连接EF,△DEF就是△ABC平移后的图形.学生:方法三:因为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是全等,所以过点B作线段BE,使得它与线段AD平行且相等,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或者过点D作与AB平行且相等的线段DE,得到另一个对应点E)后,按原方向作△ABC的全等△DEF.教师: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作图的过程和方法.注意:用课件展示问题后,留给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平移的作图后,根据前面的若干个作图问题,如果学生没有回答出后面的作法,可以增加“议一议”内容.①还有什么其他方法,作出△DEF吗?②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除需知道原来图形的位置外,还需要什么条件?对于①,教师要帮助学生整理平移作图的常用方法以及这些作法所依据的原理.试一试:教师:如图,将字母A按箭头所指的方向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投影展示)学生:解:在字母A上,找出关键的5个点(如图),分别过这5个点按箭头方向作5条长3cm的线段,将所作线段的另5个端点按原来的方式连接,即可得到字母A平移后的图形.教师:学生回答后投影展示过程.强调:通过作图的过程分析发现,平移的过程关键是几个关键点的平移.三.变式练习,巩固提高1.线段CD是线段AB平移后的图形,D是B的对应点,作出线段AB.2.将图中的字母N沿水平方向向右平移3cm,作出平移后的图形.]3.经过平移,五边形的顶点 A 移到了点 F ,作出了平移后的五边形 .四.总结归纳,拓展升华教师:本节课我们通过作平面图形平移的图形,进一步理解了平移的性质,并且还知道要确定一个图形平移后的位置,需要的条件.学生:①此图形原来的位置.②平移方向.③平移距离等三个条件.教师:“平移”作图的依据是什么?平移的步骤呢?学生:平移作图的依据是平移的基本性质.“平移”作图的步骤:(1)明确题目要求:弄清平移方向和距离;(2)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3)平移关键点:沿一定的方向和距离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4)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各关键点;(5)写出结论:说明所作出的图形.注意:在作图时,要注意语言的表达五.布置作业1.必做习题:习题3.2 2,3,42.选做习题: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横向空白部分是长方形,另一空白部分是平形四边形,根据图中标明的数据,计算阴影部分的面积?六.板书设计七.教后反思1.学过程的设计上,通过对上节课学习的平移的基本性质的复习,为新知的探索作好铺垫,通过实际操作进而引出新课课题——简单的平移作图.同时让学生感受影响平移后图形位置的因素.2.在探究问题的选择和设计上,循序渐进,前一题往往是后一题的基础,后一题通过化归都可转化为前一题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渗透数学中重要的思想方法——化归.3.在探究的过程中重点侧重了学生思维的训练,根据不同的性质,体会不同的作图方法,让学生学会作图的同时,更好的理解了平移的性质.不过学生动手画图的练习时间较短,不够充分.引导的过程中加强激励性语言的使用频率.4.在练习的设计上,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循序渐进地让学生逐步熟练应用平移的特征、平移作图的方法,从而体现数学的价值;同时,设计了不同难度的习题,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初中平移教案数学
初中平移教案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2. 能够识别和判断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 能够根据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并能够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教学重点:1. 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3. 图形的平移。
教学难点:1. 平移的性质和特点。
2. 图形的平移。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这些现象有什么共同点?二、探究平移的概念(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图形的移动,如平移和旋转。
2. 提问:平移和旋转有什么区别?平移的特点是什么?3. 通过讨论和举例,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将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三、生活中的平移现象(10分钟)1. 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如电梯上升、滑滑梯等。
2.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现象,并提问:这些现象是如何进行的?它们是否符合平移的定义?3. 让学生分组讨论,找出更多的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并展示给全班。
四、图形的平移(10分钟)1. 给学生发放图形卡片,要求他们按照要求进行图形的平移。
2. 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平移前后两个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
3. 让学生独立完成图形平移的任务,并展示给全班。
五、总结和练习(10分钟)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移的概念和性质。
2. 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图形平移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平移的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同时,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简单的平移作图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熟练掌握简单图形的移动规律,能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能够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
2、能力目标:①,在实践操作过程中,逐步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
②,对组合图形要找到一个或者几个“基本图案”,并能通过对“基本图案”的平移,复制所求的图形;
3、情感目标:经历对图形进行观察、分析、欣赏和动手操作、画图等过程,发展初步的审美能力,增强对图形欣赏的意识。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图形连续变化的特点;
难点:图形的划分。
三、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磁性板,若干小正六边形,“工”字的砖,组合图形。
五、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演示课件):教材上小狗的图案。
提问:(1)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2)它可以通过什么“基本图案”,经过怎样的平移而形成?(3)在平移过程中,“基本图案”的大小、形状、位置是否发生了变化?
小组讨论,派代表回答。
(答案可以多种)
让学生充分讨论,归纳总结,老师给予适当的指导,并对每种答案都要肯定。
看磁性黑板,展示教材64页图3-9,提问:左图是一个正六边形,它经过怎样的平移能得到右图?谁到黑板做做看?
展示教材64页3-10,提问:左图是一种“工”字形砖,右图是怎样通过左图得到的?
小组讨论,派代表到台上给大家讲解。
气氛要热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掘他们的想象力。
(演示课件)教材65页图3-11,提问:这个图可以看做是什么“基本图案”通过平移得到的?
畅所欲言,互相补充。
课堂小结: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启发学生在我们周围寻找平移的例子。
课堂练习:
(演示课件)教材65页“随堂练习”。
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完成。
例子一定要和大家接触紧密、典型。
答案不惟一,对于每种答案,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
六、教学反思:
本节的内容并不是很复杂,借助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内容贴近生活,学生兴致较高,课堂气氛活跃,参与意识较强,学生一般都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
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美学思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