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模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论阅读教学中的学习策略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急剧变迁,教育和学习被提到了空前突出的位置:21世纪的文盲不是没有文化,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学会学习”简直成了“学会生存”的同义语。
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因袭下来的传统的教学观念,力图以变革了的教育教学去面对和适应变革了的时代。
当前我国整个教育改革思路就这样展开着。
作为基础之基础、重中之重的学科——语文,在这改革浪潮席卷下面临着重新审时度势的思考。
阅读,作为读与听说诸环节中的重头戏,我们不得不从这个环节上来反思语文教学。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谁都离不开阅读。
工人为适应现代化生产需要掌握新技术要阅读;农民实行科学种田要阅读;市长靠阅读提高管理现代城市水平。
据《新华文摘》载,钱其琛这位刚柔相济的外交家,他喜欢阅读历史、政治、时事和人物方面的书,也喜欢看杂文,尤其是鲁迅杂文,高水平的政策基础、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积累起来的广博知识,使他能够决策多思、执行高速,成为擅抓外交时机的高手,工作中冷静、坚定、灵活、决断;当面对记者包围时,能机智冷静落落大方。
他的自然、坦诚、亲切,给中外记者留下深刻印象,为祖国争得荣誉。
这不能不说阅读对造就这样一位高品位人才的贡献。
看来在现代化社会中阅读对生存、生活、人才的培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可是眼下阅读教学的状况如何呢?
阅读教学真可谓耗时最多收效却甚微的,作为阅读的主体——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学了那么多课文,时代背景、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记了几大本,最终却鲜有人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具备独立阅读分析文章的能力,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悲哀!1978年,吕叔湘先生尖锐指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很差,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大家都知道,但对于少慢差费严重程度恐怕还认识不足。
十年上课总课时9160节,语文2794节,恰好30%,10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岂非咄咄怪事。
国外最近发现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可以明显改善阅读方面认知的水平。
学习策略主要由认知策略和元认知两部分组成。
认知策略指在阅读中选择信息进而加工编码输入,消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并达到随时输入随时提出的效果。
元认知是指学生把自己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是优化学法的一种。
所以学习策略是“学会学习”的重要指标,是学习能力的重要成分。
总之,培养学习策略,是提高学生学力的有效举措。
在阅读教学中,学习策略训练学生依据课文各局部特点调整学生阅读方式,以适应不同的阅读要求。
教学过程中当然会产生各种技术,在正常阅读条件下,能否使用这些技术,这就决定于个人能否随时监控自己的理解情况,这是有意识地修正自己阅读方法的基础。
这又叫“衍生理解”。
中学教材有不少中外名著节选,“名著无闲笔”,如果从细节这一学习策略入手,就能体味名著的精妙之处,感悟名著典型意义,并由此及彼、由点到面咀嚼典型环境中典型的人物性格。
具有策略性学习能力的人,能根据面临的学习任务和对学习情境的内外因素的分析来安排进程和运用学习方法和技能;自觉地评价、维持、调整,从而保证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
如在课文知识的梳理上,应用了学习策略,使丰富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学生能根据自身和环境的不同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从小钻研学习策略,不要说语文,面对所有学科,都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标,整个教育就会呈现生动活泼的态势,学力大大增强,国民素质大大优化。
目前,在阅读教学中有以下几种学习策略:
一、就学法而言
1.钱梦龙老师的基本式。
自读式(疏通式、提要式、提示式、质疑式、评点式、评论式)—教读式—练习式(作业式、复读式)构成科学的相承的流程,在各模式中学生主动调控学习策略。
2.魏书生老师的六步课堂教学法。
自学讨论、答疑、自训、自诂以及画语文“知识树”,将初中四大片知识面(阅读、写作、文学常识、文言文)22项,131个知识点按学生个体掌握程度形象有趣地摘“知识树”上的果实,这本身是一种学习策略的调节。
3.学习一点搜捕、浓缩、储存语文信息的方法。
重视最新社会信息的加工储存,这是形成学习策略的先决条件,也就是平时所说的产生教学灵感。
灵感的产生,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策略。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灵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功能。
它是在信息丰富贮存的条件下思想非常集中、情绪非常高涨所突发出来的一种创造能力。
灵感的产生只有在信息积累较多、苦心经营到一定程度,触类旁通时才能产生。
就是说,人脑在高度亢奋下信息纷呈并相互沟通所造成的那种最佳思维态势,当然也就是一种最佳的学习策略。
因此要想产生最佳学习策略必先解决语文信息的积累和“碰撞”。
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社会中获取的信息越多,就愈容易产生优质的学习策略。
为此以下的几种获取和储存信息的方法不失为良策。
(1)精读几本“紧要书”,并做读书笔记。
林放(新民晚报原社长)说:
烂熟几十本书在肚子里生了“ 根”,就好比打仗时有几百子弟兵在身边一样终身受用无穷。
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让学生十年共做233个作文题,读书笔记占42%,让学生“借助读书来观察和认识世界及自我”。
储存了斑驳绚丽的信息,为形成学习策略造成良性循环。
(2)熟读背诵,自读自诵获取信息。
千百年来熟读背诵是读书的唯一途径,它之所以有效,是因为让书面语的一切言语要素在大脑皮层留下系统完整的印象,诵读多了,印象就愈深刻,最终,丰富的词语、多变的句式、言语的畅达,就会在头脑中形成络系统,一遇到其他的语言刺激,凭借这个系统产生“语感”。
离开了熟读背诵,语感就无法形成。
语感的形成有助于学习策略的产生。
许多著名文学家写出传世之作的当初的学习策略,就来自于背诵产生的语感。
巴金老先生有一段很贴切的话:我背诵得较熟的几部书中间有一部《古文观止》,这是两百多篇散文的选集,里面有一部分我背得出却讲不清楚;有一部分我不但懂而且喜欢。
说多了,读熟了,常常可以顺口背出来,也就能慢慢体会到它们的好处,也就能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调子…我有两百多篇文章储蓄在脑子里面了,虽然我对任何一篇都没有好好地研究过,但是这么多具体的东西至少可以使我明白文章并非神秘不可思议。
巴金的亲身体会是如此,恐怕老一辈学者都有类似的感悟。
(3)闭目学法。
其原理是闭目后,切断外界视觉信息摄入,排除干扰,心脑神经渐趋稳定,心平气和,产生静的心境,知识就会在大脑皮层像过电影似的集中呈现,并能快速地恰当地产生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二、就教法而言
1.提倡扩展教学,即扩展语文课内容的涵盖面。
如教名著可以引导学生就课文中涉及的某些文化现象、文人心态等各层面生发开去,去欣赏社会生活中各类美的事物和美的蕴含。
学生跳出定势思维模式,变单篇课文的学习为对同类文章、同类文化现象的领悟、联想和欣赏。
通过这种学习策略的纵横变通,学生不但能理清语言材料的基本框架,还可以透析审美心态和文化视野,扩充作品的涵盖面。
2.比较教学。
抓住不同文章的某种相通之处为突破口,变单篇文章为一类多篇文章的学习。
使学生放开思路,运用策略,去把握某种文化现象。
如孔乙己、范进、严监生等这一类封建科举制度下悲剧人物的比较,体会封建时代给下层知识分子共同精神乃至肉体的严重摧残,学生以学习策略思考一类类文化现象,激起情感涟漪,产生美学共鸣。
3.综合艺术处理课文,形成全方位的观照。
变篇篇课文为件件艺术品。
如教授《海燕》,用“命运交响曲”作音乐背景,学生配乐朗读,把握住感情基调后,用水彩,凭借学习策略再造想象的空间为“海燕”画一幅诗意图,然后由画者讲解作画的构思。
整个过程集中了学生对学习策略的运用。
将课文作为剧本,作为展览馆内容(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剧所),无不凝聚着学生睿智的学习策略的光彩。
21世纪科技的发展和挑战,促使我们必须运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论,为培养造就大批创造性人才而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工作,特别是学习策略的研究,使每位学生成为一名主动的、成功的学习者,这样,我们做语文教师的也算尽到了自己一份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