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华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13章《全等三角形》是学生在学习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的重要概念,是解决几何问题的基础。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判定方法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应用。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基本概念、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较为抽象,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也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全等三角形的教学课件。

3.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

4.三角板、直尺、圆规等绘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讲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通过示例演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案(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理解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能够准确辩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过程与方法:(1)在图形变换以用操作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几何直觉。

(2)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同学们好。

十一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三角形,掌握三角形的边,角的关系,角平分线等。

这节课我们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

出示学习目标。

新知介绍。

一、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下列的图形有什么特点。

(1)(2)(3)生:这几个图形是两两完全重合的。

师:那同学们能举出现实生活中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的例子吗?生:同一张底片洗出的同大小照片是能够完全重合的。

移动或折叠后可以得到完全重合的图形。

板书: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

师:请观察下面两组图形,它们是不是全等图形有?为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1)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

(2)大小相同,但形状不同。

生:全等图形的特征: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师:全等形包括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全等。

二、获取概念。

学生自己动手(同桌两名同学配合):取一张纸,将自己事先准备好的三角板按在纸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来,纸样与三角板形状、大小完全一样。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以及有关的数学符号。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全等三角形。

(1)“全等”用符号“≌”来表示,读作“全等于”。

(2)记作:△ABC≌△DEF,读作:△ABC全等于△DEF。

(3)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

A D;B E;C F。

(4)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AB与DE;BC与EF;AC与DF。

(5)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案

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案
2
画法:1画线段bc=4
2分别以a、b为圆心,以2和3为半径作弧,交于点c。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比较,它们能否互相重合?
归纳: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可以简写成“边边边”或“ sss ”用数学语言表述:
在△abc和△ def中
∴ △≌△ def(sss)
(二)新课讲解:
问题1:如图:在△abc和△def中,ab=de,bc=ef,ac=df, ∠a=
∠d, ∠b=∠e, ∠c=∠f,则△abc和△def全等吗?
问题2: △abc和△def全等是不是一定要满足
ab=de,bc=ef,ac=df, ∠a=∠d, ∠b=∠e, ∠c=∠f这六个条
件呢?若满足这六个条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条件,这两个三角
满足三个条件有几种情形呢?
3.给出三个条件
三个条件可分为:三条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两角一边相等、两边一
角相等
例:画△abc,使ab=2,ac=3,bc=4
画法:1画线段bc=42分别以a、b为圆心,以2和3为半径作弧,交于点c。
则△abc即为所求的三角形
把你画的三角形与其同桌所画的三角形剪下来,进行比较,它们能否
1、如图,d、f是线段bc上的两点,
ab=ec,af=ed,要使△abf≌△ecd,还需要条件
2、已知:b、e、c、f在同一直线上, ab=de,ac=df a
并且be=cf,
求证: △ abc≌ △ def
小结:1、本节所讲主要内容为利用“边边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
2证明三角形全等的书写步骤。3证明三角形be全等应注意的问题。
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是否一定需要六个条件呢?如果只满足上述六个条件中的一部分,是否也能保证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12.1 全等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12.1 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内容包括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

本章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知识,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全等三角形作为三角形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概念和性质较为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难度较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并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2.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培养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3.全等三角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例题和练习题。

3.准备全等三角形的模型或图片,用于直观展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拼图、制作模型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完全相同?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PPT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图形,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同时,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SSS、SAS、ASA、AAS等。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设计

12.1  全等三角形  教学设计

12.1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全等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性质,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2.在图形变换以及操作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觉.3.经历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索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教学重点探究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教学难点掌握两个全等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观察下面各组图形,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二、推进新课归纳总结:全等形的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全等形的性质:如果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和大小一定都相等.2.下面哪些图形是全等形?(1) (2) (3) (4) (5) (6)(7) (8) (9) (10) (11) (12)解:(2)和(7)、(3)和(9)、(5)和(12)、(6)和(10)3.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_全等三角形__.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把两个全等的三角形重合到一起,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其中点A和_点D_,点B和_点E_,点C和_点F_是对应顶点.AB和_DE_,BC和_EF_,AC和__DF_是对应边.∠A和_∠D__,∠B和_∠E_,∠C和_∠F_是对应角.全等的表示方法:“全等”用符号“≌”表示,读作“全等于”.注意:记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4.找一找下列全等图形的对应元素.解:点A和点D,点B和点E,点C和点F是对应顶点.AB和DE,BC和EF,AC和DF是对应边.∠A和∠D,∠B和∠1,∠2和_∠F是对应角.5.思考:把一个三角形平移、旋转、翻折,变换前后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归纳总结: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_位置_变化了,但形状和大小都没有改变,即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两个图形全等.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用几何语言表述:∵△ABC ≌△DEF,∴AB =DE,BC =EF,AC =D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A =∠D,∠B =∠E,∠C =∠F(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例已知:如图,△ABC ≌△DEF.(1)若DF =10 cm,则AC 的长为__10cm_;(2)若∠A =100°,则∠D 的度数为_100°_;(3)若∠A =100°,∠B =30°,求∠F 的度数.解:∵∠A =100°,∠B =30°,∴∠C =180°-∠A -∠B =50°.∵△DEF ≌△ABC ,∴∠F =∠C =5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三、当堂练习1.判断题:(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3)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4)周长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2.说出图中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优秀教学设计本章的教学策略主要是探究式教学和合作研究。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从实践中掌握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和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等方式,引出三角形全等的概念和判定条件。

2.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通过实例分析和操作演示,让学生自主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并掌握“边边边”判定方法。

3.练与巩固:通过练题和小组合作探究,巩固学生对三角形全等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4.拓展与应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法:本章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应不断反思自己的研究情况,及时纠正错误,形成自我评价的意识。

同时,小组评价也是重要的评价方式,通过小组内部的互相评价,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研究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几何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性质与判定”的关系,猜测将性质中的条件选取部分能否更简捷方便地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

通过作图、剪图、放图、比较图、画图等活动,我们可以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即三个基本事实的归纳。

然后,我们可以运用基本事实证明相等的线段或相等的角的应用。

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真正通过动手操作、相互比较、逐渐发现结论,概括结论,让学生在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现内容的本质特征,书写严谨的证明格式,用精准的数学语言概括其特征,得到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

在课前准备阶段,我们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有什么关系,以及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准备新知识的研究。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如庆祝国庆节制作三角形彩旗,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为新课的探究做最好的准备。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

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标题:全等三角形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并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能够识别和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学习热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教学难点:准确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门框、窗户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形状为什么都是三角形。

然后提出问题:“如果有两个三角形,它们看起来完全一样,那它们就一定是一样的吗?”从而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二)讲解新课1.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大小和形状都相同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三)实践操作让学生用纸片或几何工具制作出一些三角形,然后尝试将它们拼接在一起,看哪些可以完全重合,哪些不能。

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四)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习题,让学生判断给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或者找出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使两个三角形全等。

(五)总结提升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全等三角形的例子,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也要注意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相关知识。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优秀4篇全等三角形教案篇一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第四节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本节课探索第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前几节中,已经了解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内角、外角、中线、高、角平分线),以及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图形的全等,对本节课要学习的三角形全等条件中的“边边边”和三角形的稳定性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能基础。

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些探索图形全等的活动,通过拼图、折纸等方式解决了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获得了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同时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很多合作学习的过程,具有了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三、设计思想我们所在的学校处于市区,教学设备齐全,学生学习基础较好,在这之前他们已了解了图形全等的概念及特征,掌握了全等图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知识上的准备。

另外,学生也基本具备了利用已知条件拼出三角形的能力,具备探索的热情和愿望,这使学生能主动参与本节课的操作、探究。

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引探式教学方法。

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操作、观察、探索、交流、发现、思维,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及其运用的过程中,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初步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全等三角形12.2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第2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

这些判定方法是解决三角形全等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全等图形的概念、性质以及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

但是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对于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对于各种判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理解不透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判定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

2.难点:各种判定方法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过程,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的三角形图形,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全等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全等图形的判定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介绍SSS全等判定、SAS全等判定、ASA全等判定、AAS全等判定四种判定方法,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讲解和展示。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角形全等的判定教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篇一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已知三边画三角形的方法;(2)掌握边边边公理,能用边边边公理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3)会添加较明显的辅助线。

2、能力目标:(1)通过尺规作图使学生得到技能的训练;(2)通过公理的初步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在公理的形成过程中渗透:实验、观察、归纳;(2)通过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学习习惯。

重点:sss公理、灵活地应用学过的各种判定方法判定三角形全等。

难点:如何根据题目条件和求证的结论,灵活地选择四种判定方法中较适当的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

用具:直尺,微机方法:自学辅导过程:1、新课引入投影显示问题:有一块三角形玻璃窗户破碎了,要去配一块新的,你较少要对窗框测量哪几个数据?如果你手头没有测量角度的仪器,只有尺子,你能保证新配的玻璃恰好不大不小吗?这个问题让学生议论后回答,他们的答案或许只是一种感觉。

于是要引导学生,抓住问题的本质:三角形的三个元素――三条边。

2、公理的获得问:通过上面问题的分析,满足什么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让学生粗略地概括出边边边的公理。

然后和学生一起画图做实验,根据三角形全等定义对公理进行验证。

(这里用尺规画图法)公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应用格式:(略)强调说明:(1)、格式要求:先指出在哪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再按公理顺序列出三个条件,并用括号把它们括在一起;写出结论。

(2)、在应用时,怎样寻找已知条件:已知条件包含两部分,一是已知中给出的,二时图形中隐含的(如公共边)(3)、此公理与前面学过的公理区别与联系(4)、三角形的稳定性:演示三角形的稳定性与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在演示中,其实可以去掉组成三角形的一根小木条,以显示三角形条件不可减少,这也为下面总结“三角形全等需要有3全独立的条件”做好了准备,进行了沟通。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

2.学生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判定和证明。

教学重点: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教学难点:能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证明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白板、草图、三角形模型,学生准备活动册、尺子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教师呈现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二、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10分钟)1.教师给出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相等,且对应的边也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教师通过草图和实物模型进一步解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3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初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a.SSS(三边全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b.SAS(两边一角共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相等,且夹角也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c.ASA(一边两角共等):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一边边长相等,且两个角也分别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就是全等三角形。

2.进行一些实际例子的练习,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动讨论。

四、全等三角形的证明(40分钟)1.教师通过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证明。

2.教师给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证明。

五、拓展应用(1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全等三角形的拓展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评价学生的表现。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延伸: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与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相结合,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重要性和广泛运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实物模型和具体例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条件,并通过多种实例演练,培养了学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判定和证明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第12章全等三角形》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上数学第12章《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例题和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相似三角形的知识,并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学生需要通过对比、分析、归纳等方法,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

同时,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提高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对比、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克服困难的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对比教学法:对比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的异同,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得出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全等三角形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动画、例题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全等三角形的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3.练习题: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用于检验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从而引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全等三角形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方法;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几何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2. 教学难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具体的生活例子引入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引发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兴趣。

2. 提出问题: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学习新知识:介绍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4. 深化理解: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5. 拓展应用: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问题。

6. 练习巩固: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7. 总结提高:总结全等三角形的知识点,强调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手段1. 教师讲解2. 多媒体教学3. 实例演示4. 学生讨论5. 课堂练习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答题情况。

2. 作业评价:批改学生的作业,了解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能力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练习,评估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有所了解,并能够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也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效果。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经过翻转、平移后,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而该两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全等三角形指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它们的三条边及三个角都对应相等。

全等三角形是几何中全等之一。

下面是整理的数学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案【最新3篇】,倘若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忙,请共享给最好的伙伴。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把握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条件,会把“角边角”转化成“角角边”。

能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解决简单的推理证明问题。

【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归纳论证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严谨性,体验成功的欢乐。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角角边”三角形全等的探究。

【教学难点】将三角形“角边角”全等条件转化成“角角边”全等条件。

三、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复习旧知三角形“角边角”全等判定定理:两角和它们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以简写成“角边角”或“ASA”)(四)小结作业提问:今日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课后作业:书后相关练习题。

数学全等三角形教案篇二全等三角形课题:全等三角形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1)知道什么是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2)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能用符号正确地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3)能娴熟找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对应边。

2、本领目标:(1)通过全等三角形角有关概念的学习,提高同学数学概念的辨析本领;(2)通过找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培育同学的识图本领。

3、情感目标:(1)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同学酷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2)通过自主学习的进展体验取得数学学问的感受,培育同学勇于创新,多方位端详问题的制造技巧。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教学难点:找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教学用具:直尺、微机教学方法:自学辅导式教学过程:1、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概念的引入(1)动画(几何画板)显示:问题:你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巧妙的关系吗?一般同学都能发觉这两个三角形是完全重合的。

全等三角形教案六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六篇

全等三角形教案六篇全等三角形教案范文1同学的学问技能基础:同学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把握了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这为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做好了学问上的预备。

同学活动阅历基础:同学也具备了利用直尺、量角器作三角形的基本作图力量,这将使同学能够主动参加本节课的操作、探究成为可能。

二、教学任务分析全等三角形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洁,最常见的关系,它不仅是学习后面学问的基础,还是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以及两线相互平行、垂直的重要依据。

因此必需娴熟地把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并且能够敏捷应用。

《探究三角形全等的条件》共三课时,本节课探究第一种判定方法―边边边,为了使同学更好地把握这一部分内容,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用设问形式创设问题情景,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同学操作、观看、探究、沟通、发觉、思维,真正把同学放到主置,进展同学的空间观念,体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积累数学活动阅历,为以后的证明打下基础。

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问与技能:经受探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过程,体会利用操作、归纳获得数学结论的过程,把握三角形全等的“边边边”条件,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探究的过程中,能够进行有条理的思索并进行简洁的推理。

2.方法与过程:争论、引导教学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同学在自主探究三角形全等的过程中,经受画图、观看、比较、推理、沟通等环节,从而获得正确的学习方式和良好的情感体验,让同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辨证思想。

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五个教学环节:学问回顾引入新知、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探究发觉、巩固运用及其推广、反思小结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学问回顾引入新知活动内容:回顾全等三角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定义:两个能够重合的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活动目的:回忆前面学习过的学问,为探究新学问作预备。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数学八上1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人教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数学八上1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教学设计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全等三角形是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十二章第一节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全等三角形”的开篇,是全等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其它图形的基础之一。

本章是在学过了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说理内容之后来学习,为学习全等三角形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和加深学生对已学图形的认识,为学习其它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同时,三角形全等是两个三角形间最简单、最常见的关系,为下节课《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做好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平移、翻折、旋转是考察两三角形全等的主要方法。

(2)能准确确定全等三角形的对应元素。

(3)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运用已学知识来认识全等三角形,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感受全等三角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受全等三角形的对应美,激发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文字阅读与图形阅读,构建数学知识,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多方位审视问题的创造技巧。

三、考情分析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主要考察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条件和性质,分值大概是2-3分。

四、重点、难点突破重点:(1)能准确地在图形中识别出对应边、对应角;(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利用其基本性质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在全等变换中准确找到对应边、对应角。

五、教学策略根据教学内容以“概念、性质、应用”为侧重点,结合学生所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本节课采用以启发式、实验法为主,讨论法、阅读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有机融合各种教法于一体,做到步步有序,环环相扣,不断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的是“情境导入—探索新知—合作交流—拓展提高—达标测试”的教学模式,并采用“变式练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全等三角形的观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并能够识别全等三角形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全等三角形观点的理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全等三角形的观点识别和符号表示。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全等三角形的图片、符号表示、讨论问题等。

2. 准备学生用白纸,便于学生亲手制作全等三角形模型。

3. 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教室讲解和演示。

4. 准备教学视频或图片,用于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三角形全等的观点及性质。

2. 提出问题:三角形全等能得到哪些对应边或对应角?(二)探索新知1. 准备若干个全等的三角形卡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画出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后的对应点与线。

2. 小组讨论:如何刻画两个三角形全等?写出对应元素。

3. 教师归纳: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对应边相等进行推理。

4. 教室练习:通过习题稳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

(三)实际应用1. 引入生活中的全等三角形现象,如钢架结构、眼镜等。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利用全等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3.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展示效果。

4. 教师总结并点评。

(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强调重点难点。

2. 安置作业:请同砚们通过互联网或查阅书籍,寻找更多的全等三角形应用案例,并尝试设计一个全等三角形的问题。

通过互联网或查阅书籍,我们发现了一些有趣的全等三角形应用案例,例如:1. 建筑中的三角形结构:许多摩登建筑中都应用了三角形结构,这主要是因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2.1.1全等三角形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本节课提出了全等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等概念以及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一节基础课,是以以前学过的三角形知识为基础,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是今后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基本方法。
学习目标
四、探究性质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实践,小组之间互相交流结论。
(1)将两个三角形纸片完全重合,分别在顶点处标上字母,观察并指出重合的顶点、边和角。
(2)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呢?
(3)将两个三角形纸片重合在一起,观察对应边、对应角的关系。
使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建立对应的概念,掌握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方法,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要是把两个图形放在一起,能够完全重合,就可以说明这两个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
即:全等形的准确定义: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推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对应顶点:、对应角:、
对应边:。“全等”符号:读作“全等于”。
三、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动手操作。
将剪得的两个三角形纸片重合放在图中△ABC的位置上,试一试: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2)能够准确辨认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边。
(3)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究、归纳、总结等过程,获得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寻找对应边与对应角的方法;能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观察、发现生活中的全等形和实际操作中获得全等三角形的体验;在探究和运用全等三角形性质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活动的乐趣。
写出图(1)(2)(3)中的全等三角形
≌△DEF,△ABC≌,△ABC≌.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五、精讲精练
精讲:
例1、如图,△OCA≌△OBD,C和B,A和D是对应顶点,说出这两个三角形中相等的边和角.
例2、如图,已知△ABE≌△ACD,∠ADC=∠AEB,
∠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1)全等三角形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两个对应角所夹的 边也是对应边.
(1)如图1,把△ABC沿直线BC平移,得到△DEF。
(2)如图2,把△ABC沿直线BC翻折180°,得到△BCD。
(3)如图3,把△ABC绕顶点A旋转得到△AED。
观察△ABC在平移、翻折、旋转过程中是否发生了变化?各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吗?
学生实践、观察,回答问题。
启示:一个图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后,位置变化了,但、都没有改变,所以平移、翻折、旋转前后的图形,这也是我们通过运动的方法寻求全等的一种策略.
A、7cm
B、5cm
C、8cm
D、6cm
2.已知△DEF≌△ABC,AB=AC,且△ABC的周长是23cm,BC=4cm,则△DEF的边长中必有一边等于()
A、9.5cm
B、9.5cm或9cm
C、9cm
D、4cm或9cm
3.△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____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观察、思考、联想、交流,发表见解。
(1)观察图案,指出这些图案中形状与大小相同的图形。
(2)你能再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例子吗?
(3)将三角板按在硬纸片上,画下图形,照图形裁下纸片。观察裁下的纸片和三角板的形状、大小是否完全一样,能否完全重合。(再重复一次)
二、引入概念
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分析、总结出图形变换以及重合的本质---图形的形状、大小相同,教师给出全等形的概念,引导学生得到全等三角形的概念。
4.如果△ABC≌△ADC,AB=AD,∠B=70°,BC=3cm,那么∠D=____,DC=__cm。
5.如图,已知△ABE≌△ACD,∠B=∠C,∠ADE=∠AED,指出这两个三角形的其他相等的边或角.
七、课堂小节学生谈收获: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两条对应边所夹的角是对应角.
例3、已知如图△ABC≌△ADE,试找出对应边、对应角.
精练
(1)下面是两个全等的三角形,按下列图形的位置摆放,指出它们的对应顶点、对应边、对应角
六、达标测试(1、2题每题4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4每题6分,5题10分)
1.如图,△ABC≌△CDA,AC=7cm,AB=5cm,BC=8cm,则AD的长是()
评价设计
1、通过观察图案初步了解全等形及全等三角形,举出生活中的实例评价其对概念的认识程度;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图形平移、翻折、旋转的三种变换过程来体会全等形中的对应元素;
3、小组交流得出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精讲精练中的三个例题由学生分析、讲解,验收其对性质的应用情况。












一、创设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