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异位入右心房1例

合集下载

PICC置管异位的处理与相关原因分析

PICC置管异位的处理与相关原因分析
常 规置 管异位 的处理是 不改变穿 刺体 位 ,重 新置入导 丝后再 送管 。但 是此种方 法PICc管容 易循 旧路 而行 ,成功率 不高 。我们让 患者将上 肢略 移 向头部 ,可调整上肢静脉与胸腔静脉处于接近直线位。同时使锁骨下静脉 和颈内静脉与头臂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角度更趋锐角b】;而腋下静 脉则处 于高于 上 腔静 脉的位置 。患 者取半 卧位 并且不再 重 新装入 导丝 ,在送 管 的 同时 脉冲式快 速静 脉注射盐 水能使PICC管端 因为重力 的作用 更容 易进入 处于 较低 解剖位 置的 头臂静 脉而顺 利行至上 腔 静脉 。 5 置管异 位调整 未 到达上腔 静脉原 因分 析 6 例 置管 异位 患者 中经 上述操 作手 法有两例 仍不 能顺利 送至 上腔静 脉 . 最 后 只能保 留于锁 骨 下静脉 。分析 原 因可 能如 下 6.1 —例为植入式 中心静脉输液港破 裂手 术取 出后五天即 节 Icc管置入术
该患者于2009.09.3O诊为急性白血病,2010.叭 .5fr ̄脉港植 ^术,2010.
09.03手 术取出破裂静 脉港。 ̄PICC置管时异位 予颈 内静 脉 有可能 与置 管 时 选择 不当有关 。因为五天前手术取出破裂静脉港时 势必对该上 腔静脉形 成一 定刺激。上腔静 脉无论是其管腔 内部或是 外部均有 可能 由于炎症 水肿未 完全消退 。此 时置 ^PICC管即使经 E述方法调 整也难于送 至 瑚 空静脉 。且 该 患者之前 已接受多次 化疗,也有可能该处静脉 内膜 已受 化疗药物刺激 而有所 改变。当然这 仅是可能原 因分折 ,具 体尚不确切 ,期待碰到 类似病例 时能有更 高水平 的专家给予正确指教 。 6.2 另一例 为始发急性 白血病 惠者 该 患者共行两? ̄,PICC管置入术 ,两 次 选取左侧手臂不 同静脉穿刺(因其右上肢 内侧软 组织感染 ),结果导 管部是行 至腋下静 脉。考 虑可能与血 管解 剖的个体差 异有关系 。

PICC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PICC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PICC置管中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从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置管进入中心静脉的技术[1]。

PICC置管术在内地已经广泛开展,它可以为患者提供一条安全有效的静脉治疗通道,既可以保护患者的外周血管,又能快速而又准确的输入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化疗药物、营养液、甘露醇等,为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提供了便利,同时减轻了反复穿刺的痛苦。

但在置管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将这些问题总结归纳如下,以便更好的开展PICC的临床应用。

1 临床资料我科自2005年12月—2008年11月共行PICC置管122例,男63例,女59例,7岁小儿1例。

其中7例置管不顺,3例置管失败,3例置管第二天出现穿刺点处下方肢体肿胀,1例第二天出现穿刺上方肿胀。

现将穿刺中遇到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总结如下。

2 置管不顺的原因及对策2.1穿刺侧衣袖过紧一例患者穿刺进针时很顺利,在置管10—15cm时,出现导管送入困难,用生理盐水边冲管边送管后无效,最后发现病人衣袖过紧,经剪开衣袖后,导管顺利置入所需长度。

分析原因:穿刺侧衣袖过紧,使血管壁受压,血管变瘪、变细,导管难以送进。

预防及处理措施:在其后的穿刺过程中,我们一般让患者脱去穿刺侧衣袖,或穿袖口宽松的衣服,这种现象不再发生。

2.2导管头部打折弯曲两例患者在导管进入到15—25cm时出现导管送入困难。

分析原因:其一:导管的头部在血管内推进的过程中,遇到了静脉瓣,导管头部进入受阻,可使导管头部弯曲;其二:在导管推进过程中,因反复进管退管的过程中,细软的导管头部可打折弯曲,此时可退出导管2—5cm后用生理盐水5—10ml缓慢推注冲管,边冲管边送导管[2],细软的导管头部随着液体的回心血流使导管伸直,可继续送入导管至所需部位。

2.3导管异位三例患者在导管进入所需的长度后,回抽无血或回血缓慢,说明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而发生了异位。

另一例患者在置管的当天出现心慌、心前区不适,说明导管进入右心房。

PICC置管案例分析

PICC置管案例分析

PICC有哪些适应症?
1. 需要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 2.缺乏外周静脉通路倾向的患者。 3. 有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禁忌症的患者。 4.输注刺激性药物,如化疗药物等患者。 5.输注高渗性或黏稠性液体,如胃肠外营养液、脂肪乳等患者。 6.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的患者。
目录
一、PICC有哪些适应症
肿瘤科会诊 ,给予更换PICC置管敷料涂抹液体敷料,给予水胶体两张覆盖穿刺点及上方周围皮肤, 给予抬高左上肢。并行床旁胸片示PICC穿刺尖端位置正确,并且保护PICC置管处周围皮肤。每班严密 观察左上肢肿胀情况。
目录
一、PICC有哪些适应症
二、PICC禁忌症 三、PICC穿刺时常见的并发症、原因及处理 四、PICC护理及总结
4、导管 异位
原因:患者体位不当,既往手术史或外伤史。测量误差。 处理:改变体位,正确测量长度。
5、送管困难
原因:患者体位不当,选择远端静脉,血管小。静脉疤痕,静脉分叉,患者情绪紧张。 表现:阻力感,无法送管,导管邹起或蛇样弯曲。 处理:等待,放松,重新穿刺。 预防:选择肘窝下两横指处进针。
6、拔导丝困难
2、心律失常
原因:与导管尖端位置过深刺激上腔静脉神经有关,患者体位改变或测量静脉长度不准确,导致 进入友心房。 处理:向外拔出导管少许,观察患者情况。 预防:准确测量静脉长度。
3、空气栓塞
原因:未及时上肝素帽及正压接头。导致空气进入血液系统,空气意外灌注。 表现:胸痛,气急,脉速,意识改变,休克甚至死亡。 处理:预防为主,体位,通知医生,并且检测生命体征。
患者入院时测T:36.6,P:100次/分,R:23次/分,BP:133/110mmHg,患者既往有高血压20 余年,最高血压不详,长期口服 降压药治疗。脑梗塞病史9年。长期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具体不 详)遗留说话障碍。4年前因摔伤行右侧髋关节置换术。有糖尿病病史(具体不详)。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的处理一例

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置管的处理一例
《实用医技杂志》编辑部
估导管功能,密切观察并早期开展血栓预防工作,治疗间歇 期加强随访及患者自我管理,确保导管通畅和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员] 于跃,郝强援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末端定位的研究进
展[允]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圆园园愿,圆怨(员园):员圆源源鄄员圆源苑援 [2] 云燥泽贼藻则 耘阅,月葬藻扎葬 韵砸,云葬则蚤灶葬 酝云,藻贼 葬造援 粤贼则蚤葬造 泽藻责贼葬造 凿藻枣藻糟贼 葬泽泽燥鄄
孕陨悦悦 导管异位于 孕蕴杂灾悦 的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多 数 孕蕴杂灾悦 无明显临床症状,近年来在静脉置管过程中因导 管进入左上腔静脉而被发现[员0],或者部分患者在心外科纠治 先心病术中所发现。一旦出现异常术者无须紧张,立即组织 多学科会诊,行相关检查如心血管超声等,明确血管走行及 导管尖端位置,确定 孕蕴杂灾悦 的类型,根据导管保留标准决定 导管的去留。精准定位导管尖端位置并在围置管术期定时评
糟蚤葬贼藻凿 憎蚤贼澡 凿则葬蚤灶葬早藻 燥枣 造藻枣贼 泽怎责藻则蚤燥则 增藻灶葬 糟葬增葬 贼燥 造藻枣贼 葬贼则蚤怎皂 葬灶凿 葬遭泽藻灶糟藻 燥枣 贼澡藻 糟燥则燥灶葬则赠 泽蚤灶怎泽 [允]援 允 栽澡燥则葬糟 悦葬则凿蚤燥增葬泽糟 杂怎则早, 员怨苑愿,苑远:苑员愿鄄苑圆园援 [3] 陈林,肖颖彬,陈柏成援右上腔静脉缺如伴永存左上腔静脉合并 心内畸形 圆 例[允]援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圆园园源,圆园(远):猿苑远援 [4] 冯丽娟,韩学惠,童瑾,等援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置管的 护理[允]援护理学杂志,圆园员猿,猿圆 (苑):员猿鄄员源援 [5] 朱晓东援心脏外科基础图解[酝]援圆 版援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版社,圆园园圆:圆苑缘鄄圆愿猿援 [6] 李玉,原源,张萍援孤立性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的临床研究[允]援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圆园员猿,猿源(圆):猿园愿鄄 猿员源援 [7] 李佳,范育英,覃惠英,等援员园 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的 护理[允]援 护理学报,圆园员缘,圆圆(员):缘圆鄄缘源援 [8] 王珉,王玉玲,韩玉芳援源 例永存左侧上腔静脉患者 孕陨悦悦 异 位的护理[允]援 中华护理杂志,圆园员员,源远(员园):员园员愿鄄员园员怨援 [9] 乔爱珍援孕陨悦悦 典型疑难病例分析[酝]援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圆园员愿:源远鄄源苑 [10] 吕俊英,范庆梅援孕陨悦悦 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入冠状窦病例分析 [允]援医学理论与实践,圆园员员,圆源(员缘):员愿园苑鄄员愿园愿援

PICC置管规范

PICC置管规范

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术是肿瘤病人进行化疗和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要方法。

导管末端位置以置入上腔静脉内为佳,只是由于上腔静脉的压力小,血流量大、流速快,高渗药物和化疗药物可以迅速稀释,对血管的刺激极小,能有效地避免静脉炎等并发症。

因此,在临床穿刺成功的基础上,观察导管末端是否准确到位以及指导操作者调整异位导管并顺利送达上腔静脉内成为关键的环节。

目前认为X线检查是最简便、实用且行之有效的PICC导管定位检查方法。

PICC导管包含一条长的、中空的管道(内腔),在其尖端有一个(或更多)的孔,该段位于体内,导管另一段有延长装置位于体外手臂处。

药物或液体通过延长管连续输入或周期性注射。

影像学解剖知识1、胸部正位显示心脏大血管阴影。

右侧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有血管阴影组成,在幼年和青年人中主要为上腔静脉的边缘,较直,向上一直延伸到锁骨水平,升主动脉隐于其内。

在老年人主要为升主动脉构成。

下段右心缘较圆隆,由右心房构成。

2、血管造影显示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左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汇合而成,宽1.5~2.0cm。

正位时可见其沿纵隔右缘几乎垂直下行6~8cm进入右心房上部(图1)。

侧位居中,略偏前,在其下行过程中稍斜向前方(图2)。

PICC定位正常的X线影像判定参考标准(一)胸部正位相在胸部正位相中,PICC导管的末端判定参考标准:1.右侧第一、三前肋内端之间中部(脊椎右旁)或右侧第一肋软骨和胸骨柄交界水平(脊椎右旁)下方4~6cm间2.脊椎右旁、右侧第一肋软骨内端与心脏大血管阴影右缘上下两端交界处之间中部。

3.脊椎右旁、第六胸椎水平上下处。

(二)胸部侧位相通常为右侧位,若为左上腔时选择左侧位,PICC导管的末端应位于纵隔、肺门影前上方,主动脉窗前下水平。

X线图像定位分析的注意事项1、判断PICC管位置是否正常以立位胸部正侧位(平静呼吸状态下)为准。

1 例经头静脉置入 PICC 送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1 例经头静脉置入 PICC 送管困难的护理体会

1 例经头静脉置入 PICC 送管困难的护理体会PICC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的导管,在肿瘤化疗、刺激性药物输注、静脉营养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但由于血管受限,患者个体差异及血管解剖结构变异等原因,常会导致PICC置管过程中,出现送管困难及导管异位等并发症,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甚至危及生命[2]。

有文献报道[3]送管困难发生率最高,导管异位的发生率高达35%。

我科一名“右乳癌术后化疗后、骨转移放疗后”患者经左上肢头静脉置入PICC导管时出现送管困难及导管反折于左锁骨中段处,我们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调整,导管顺利到位。

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1.1 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住院号1647881,患者因“化疗后2年余,骨1转移放化疗后10月余,近半年来血清肿瘤标志物CA153逐渐增高”入院。

患者情况良好,右侧胸壁留一瘢痕,血常规、血凝六项及血生化均正常;心电图正常。

曾于2016年9月经左上肢肘正中静脉置入4Fr三向瓣膜PICC导管,顺利完成治疗,于2017年07月拔除导管。

因再次治疗需要,告知患者留置输液港的优点,由于个人因素拒绝置港,故于2018年6月13日再次行PICC置管术。

1.2 置管过程操作步骤:①评估血管:超声探查左侧贵要静脉、肱静脉、头静脉管腔显影均良好。

②穿刺:首选贵要静脉,但穿刺失败,经处理后情况仍不佳,予更换肱静脉第二次穿刺,但由于两次都触及神经,患者明显感觉疼痛,诉麻木感。

予安慰,再次探查贵要静脉仍痉挛,予更换头静脉进行第三次穿刺,穿刺成功。

③送管:送管时反复出现送管困难,通过一系列方法进行处理后成功将导管置入预测长度。

④固定。

⑤拍片:X片示PICC导管于左锁骨中段处反折,尖端位于左侧胸壁静脉。

⑥复位:在DSA下脉冲式推注生理盐水复位。

2 原因分析2.1 疾病因素该患者因疾病特殊性,置管只能选择左侧,且左侧有置管史,放、化疗对血管内膜、静脉瓣损伤,使血管内膜增厚、管腔变细,组织的纤维化压迫牵拉血管,都会影响导管正常置入[4]。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48例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目的分析PICC导管发生异位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方法对48例发生PICC导管异位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48例导管异位病人中,误入颈内静脉24例,位于锁骨下静脉9例,反折至胸壁静脉4例,反折至腋静脉2例,进入右心房6例,至对侧锁骨下静脉3例。

经处理后39例置于上腔静脉,4例由于血管条件差调整失败置于锁骨下静脉,5例更换肢体重新穿刺成功。

结论全面评估、选择合适的血管、正确的体位、准确的导管测量及有效的心理指导可减少导管异位的发生,提高置管的成功率。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防范措施近年来,经过外周刺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易于护理的深静脉置管途径[1]。

然而,PICC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术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6.63%~24.60%[2]。

导管异位可引起各种并发症的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

本文对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接受PICC置管中,48例发生导管异位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48例导管异位患者,男37例,女11例,年龄41岁-82岁,平均年龄67岁。

肺癌22例,乳腺癌8例,脑梗死7例,矽肺6,食管癌3例,结肠癌2例。

75岁以上的患者32例,占66.67%。

穿刺静脉中,贵要静脉23例肘正中静脉11例头静脉14例。

1.2 材料选用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全型PICC导管(5Fr或4Fr)。

固定材料均用3M公司生产的10 cm×12 cm的无菌贴膜覆盖。

1.3导管尖端位置的定位X线摄片定位是PICC 置管后头端定位的金标准。

T5-T7 为PICC置管适宜位置,T4相当于胸锁关节位置,T5相当于上腔静脉上段,T6-T-相当于上腔静脉中下段,T8以下为进入心房[3]。

于跃等[4]认为导管末端的最适位置应在上腔静脉和右心房交界处。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
在深入分析PICC导管异位发生原因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包括改进 置管技术、加强患者教育、优化导管固定方法等。
降低PICC导管异位发生率
通过实施上述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我们成功降低了PICC导管异位的发生率,提高了患 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存在问题及改进方向
导管材料与技术有待改进
背景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PICC导管 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导管 异位问题也日益突出,给患者带 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PICC导管简介
PICC导管定义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是一 种由外周静脉插入,导管尖端定位于 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的深静脉穿刺 技术。
PICC导管用途
用于中长期静脉输液、化疗、胃肠外 营养等,为患者提供安全、便捷的静 脉通道。
加强患者教育与沟通
术前宣教
向患者详细介绍PICC导 管的相关知识、操作过
程及注意事项。
心理支持
给予患者必要的心理支 持和安慰,缓解其紧张
情绪和恐惧心理。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维护和使 用PICC导管,避免不当
行为导致导管异位。
及时沟通
鼓励患者及时反映导管 使用过程中的不适和异 常,以便医护人员及时
处理。
评估导管功能
检查导管是否通畅,评估其是否能继 续发挥应有的作用。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手段, 确认导管异位的位置和程度。
立即处理措施
停止输液
一旦发现导管异位,应立即停止 输液,避免进一步加重患者的病
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拔出导管
根据异位情况,必要时需拔出导 管,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异位的原因及预防对策美国输液护士协会2011年版的指南中指出,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应位于上腔静脉内靠近右心房连接处.经股静脉路径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头端应位于下腔静脉内,高于横膈膜水平。

目前,临床基本以PICC头端位于腔静脉以外定义为导管异位,包括腋静脉、颈部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胸廓内静脉、心包静脉、右心房、奇静脉等[2]。

2 异位的原因:2.1病人方面2.1.1解剖因素,导管置入到上腔静脉的过程中都将经锁骨下静脉入头臂静脉。

颈外静脉在锁骨中段汇入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则在胸锁关节后方与锁骨下静脉一起汇入头臂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向下汇合形成上腔静脉,在PICC进入上腔静脉前需要盲插的情况下经过多个静脉汇合的开口处。

2.1.2先天性血管畸形,既往有手术和外伤史,曾经穿刺置管致血管损伤及疤痕形成影响置管。

2.1.3疾病的因素,以往血栓形成病史、肿瘤压迫等造成血管机械阻塞,胸腔压力增加如咳嗽,打喷嚏等引起中心静脉压增高及血流改变。

2.1.4, 不同患者的理解力和合作程度均有区别,加之患者处于紧张状态,可能出现肌肉僵硬、血管平滑肌出现痉挛等情况,影响置管。

2.2护士方面2.2.1对解剖知识不熟,选择血管不当。

贵要静脉管腔直径最大,置管相对容易,且汇入中心静脉时角度小,与正中静脉和头静脉比较,较为粗、直且静脉瓣减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和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进入上腔静脉,而头静脉先粗后细,分支及静脉瓣多,进入上腔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有小分支与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相连,增加送管难度及导管异位率。

另外,左侧入路路径相对较长,异位几率相对要高。

2.2.2测量方法不正确,过短或过长,除与测量者有关外,也与病人肥胖骨性标志不明显有关。

2.2.3 穿刺时体位的摆放不当,寒冷季节时候患者穿高领衣服或穿衣服过多,术者置管前未指导患者减衣或更衣;患者配合欠佳,未及时向穿刺侧转头、压低;患者体形较胖、颈部短;颈部疼痛或有肿瘤;置管时患者用力咳嗽等原因导致患者下颌不能紧贴肩部或患者手臂摆放角度过小致使导管置入颈内静脉。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与护理对策作者:齐娟刘利何华来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2年第12期【摘要】目的:探索PICC异位的原因。

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对41例导管异位的发生部位、置管途径、处理方法及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PICC管出现异位和置管的长度、静脉的选择、置管的体位、测量的方法、局部血管解剖的变异和送管的技巧等有关。

结论:为了预防PICC管发生异位,置管首选右上肢贵要静脉,改进测量方法和置管时患者的体位,大多数异位可以通过各种方法纠正。

【关键词】PICC;导管异位;原因;分析;处理从外周静脉给中心静脉置入导管的方法(PICC)具有维护简单和安全的优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但也有一些危险与并发症存在[1]。

PICC管最容易出现异位,约有6.7%的发生率[2]。

能导致PICC的并发症的显著的增加,例如肿胀、堵管、疼痛和液体渗漏等,也有可能出现房颤和椎体旁积液等并发症[3],从而造成拔管困难。

我们于2002年12月-2009年1月共进行PICC置管651例,其中发生导管异位42例,经综合系统护理干预方法,取得满意的效果,见下列报告。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42例PICC导管异位的患者。

其中男22例,女20例;年龄2~68岁;白血病19例,淋巴瘤18例,多发性骨髓瘤3例,其他2例。

1.2方法使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4FPICC导管,操作方法是中国静脉治疗护理实践指南和实施细则[4]有关PICC操作规则,置管流程为置管前测量上腔静脉的长度,方法是病人取平卧位,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从穿刺点至右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隙,并测量术侧臂围。

消毒皮肤,进针为20~30度穿刺血管,见回血后降低角度进针0.5cm,送套管鞘,以中指按压套管鞘尖端后退出针芯,送管至肩部时嘱患者头转向术肢方向,下颌尽量向下压,送管至预定长度后,抽回血确认穿刺成功,冲洗宫腔、封管、固定,置管成功后,拍X线片确认导管尖端所在的位置。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

PICC导管异位1例的经验教训标签:导管异位;护理;教训PICC(peripherauy inserled central catheter)是经外周静脉插入的中心静脉导管。

此技术在肿瘤化疗中较常见,用于多程化疗及长期静脉输液的患者,降低了因化疗引起的静脉炎、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损伤,在PICC置管过程中及留置期间可出现多种并发症,如处理不当会缩短导管的使用时间,影响患者的治疗,现介绍1例导管异位的护理教训。

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2岁,直肠癌术后,由外院带回PICC管,PICC管由左侧贵要静脉进入45cm,导管外露10cm,连接可来福无针孔密闭输液接头,已于外院行一周期化疗,此次住我科拟行第二周期化疗。

患者由外院出院后回家休养两周,此间未进行任何处理。

入我院后立即给予更换敷贴,冲管。

冲管时发现有阻力,但经过多次稀释肝素液(1∶125)冲管后点滴通畅,遂行化疗,化疗过程中多次出现点滴不畅,均经过冲管后转好;第二周期化疗结束后,患者未诉明显不适。

休息14d,此间给予換敷贴及冲管,14d后进行第三周期化疗。

到第三周期第二天时,病人出现左上肢内侧疼痛,查体无肿块及肢体浮肿现象,未引起注意;第三天化疗结束,病人仍诉疼痛,遂行X片,示PICC导管未进入锁骨下静脉,而是由锁骨下反折回进入了上肢表浅静脉(图1),遵医嘱立即予拔管,拔管后病人主诉疼痛缓解。

2讨论本患者所用的PICC管为Groshoug式(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型号7715405规格4Fr连接可来福无针。

密闭型输液接头,型号01.C-CLC2000。

导管异位为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之一,出现导管异位的原因与患者的局部血管的解剖变异有关,导管固定不牢,患者肢体活动过度,可引发导管的漂移,肿瘤患者在住院期间大多选择回家休养,这类带管出院的患者,在非住院的环境中未进行导管的维护,并缺乏有关导管自我维护的相关知识,均会造成PICC留管的并发症发生。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PICC导管异位的处理及预防对策PPT课件

观察要点及护理方法
定期观察
密切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情况,如 有红肿、疼痛等异常应及时处理。
导管维护
定期冲管、更换敷料及肝素帽,保持 导管通畅及清洁干燥。
体位护理
避免压迫置管肢体,适当抬高肢体以 促进血液回流。
健康监测
定期监测患者体温、血常规等指标, 及时发现感染征象。
家属沟通与健康教育
家属沟通
健康教育
术后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活动术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 异位。
定期维护和检查设备
定期检查设备性能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处于良好 状态。
及时更换耗材
对使用过的导管、敷料等耗材进行及时更换,保持清洁干燥,防 止感染。
建立设备档案
对PICC导管及相关设备建立档案,记录使用情况和维修记录, 便于追踪管理。
辅助检查方法
X线检查
是诊断PICC导管异位的 首选方法,能够清晰显
示导管头端位置。
B超检查
可用于辅助诊断导管异 位,尤其适用于孕妇和 儿童等不宜接受X线检查
的患者。
DSA检查
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 查,可用于复杂病例的
诊断和治疗指导。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检查也可用 于诊断导管异位,但价
格昂贵且操作复杂。
医护人员应加强对PICC导管相关并发症的监测和处理能力培训,及时
发现并处理导管异位等问题,确保患者安全。
THANKS
感谢观看
导管长度选择不当,过长或过短均可 能导致导管异位。
其他因素
01
02
03
04
局部组织水肿
局部组织水肿可能导致血管受 压变形,影响导管的置入和稳
定性。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采取举臂靠头法,即协助患者将导管侧 上臂向头部靠拢,与头部形成 20-30度 将导管匀速、缓慢地送至上腔静脉。
如果支撑导丝已撤除 ,则由助手用 20 mL 生理盐水注射器接导管末端 进行脉冲式冲管,以增加导管的硬度,再匀速、缓慢地送管至上腔静脉。
谢谢观看
导管误入头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预防
准确地进行导管预置长度的体表外测量是预防导管误入头 臂静脉、右心房或右心室的有效措施 。
主要测量方法:
1.L测量法 2.一字法
了解PICC测量原理——走行静脉的解剖
起点:锁骨下静
脉与头臂干汇合 点何方
头臂静脉长度:
右2-3cm,左4-6cm
上腔静脉长度:
4-7cm
PICC导管异位的预防及处理技巧
研讨内容
1
PICC导管异位的定义
2
PICC 导管异位的影像学表现
3
导管异位原因分析
4
导管异位预防及处理
定义
导管异位: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任 何部位。 导管异位---可引起其他并发症的发生,若异 位无法纠正,常被迫拔管导致治疗中断。
是置管过程中发生率较高的并 发症 ,其发生率为 10%~60%
• 血管解剖变异或畸形
与穿刺部位有关
导管异位率:肘部>上臂
与患者有关
➢ 患者体位 仰卧位时病人上肢与躯干未成90 °
➢ 患者生理因素 血管不清楚、 塌陷干瘪、 硬化、管腔狭窄、畸形
➢ 患者心理因素 恐惧、焦虑
与操作者有关
• 血管解剖知识 • 外测量误差( 体外测量的长度永远不可能与
体内的静脉解剖完全一致 ) • 置管经验
导管异位的X线表现:
走形异常:PICC管未经正常的路径走行 位点异常:PICC导管虽按正常的路径走行,但是其末端 未能置于正常区域内。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护对策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护对策

PICC置管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护对策宋惠;张海元【摘要】经外周的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技术是目前为止临床中较为先进及得到广大医护人员肯定的静脉输注方法,其在晚期肿瘤患者化学治疗、静脉营养输注及血液透析患者中应用广泛。

但PICC置管技术毕竟是一种有创性静脉输注方法,其在应用过程中容易导致PICC穿刺部位渗液、PICC置管异位及PICC 置管所致静脉炎等并发症。

有效维护PICC置管,对已发生PICC置管导致的并发症患者,尽快予以相应处理。

P IC C置管的有效防护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医学卷》【年(卷),期】2014(000)011【总页数】3页(P148-150)【关键词】PICC置管;并发症;防护对策【作者】宋惠;张海元【作者单位】鄂州市中医院公共卫生科,湖北鄂州43600;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置管技术是通过外周静脉穿刺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插管,并使导管的顶尖部位定位在上腔静脉中的深静脉处。

目前我国医疗技术日益发达,静脉输液方式繁多,但相较于其它静脉输液技术,PICC置管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发生较少,其操作成功率也较高,特别是对要求肠外营养支持、肿瘤化学治疗及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输液通道。

故PICC置管技术仍是较为先进,也已获得医护人员及患者首肯的一种静脉输液途径。

PICC置管是通过外周手臂静脉处穿刺进入,导管末端接近心脏附近的大静脉,由于PICC置管在体内放置时间较长,如防护不当,极易产生PICC穿刺部位渗液、PICC置管异位及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等并发症。

1 PICC置管导致穿刺部位渗液据申屠英琴等[1]报道,自2010年1至5月在予以PICC置管的1224例患者中,有152例患者发生了并发症,其中PICC穿刺部位发生渗液者有27例,占PICC置管患者中的2.21%。

一例中长静脉导管异位到胸导管的临床病案分析

一例中长静脉导管异位到胸导管的临床病案分析

一例中长静脉导管异位到胸导管的临床病案分析临床上采取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以及便于护理的置管途径。

该方法能够保证患者长期、多次放疗、化疗以及手术顺利进行,且能够确保静脉营养供给,消除患者由于静脉反复穿刺产生的痛苦,且对血管能够有效地保护,因此该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较好的应用[1]。

但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产生导管异位,患者置管后通过胸部X片观察PICC导管头端不在上腔静脉,其进入颈内静脉以及其它血管、心脏从而产生导管异位。

导管异位能够造成患者产生较多的并发症,若不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严重影响导管的保留、以及中断治疗,严重情况下可引起静脉炎以及局部肢体肿胀等,从而加剧患者的痛苦。

为此,本次对1例中长静脉导管异位到胸导管患者进行案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方法,以减少导管异位的产生。

【临床资料】患者任道保,男,70岁,因“被人发现意识障碍、呕吐及呼吸急促4+小时。

”于2021-08-10 08:33收入我院脑外科。

入院时查体,GCS(E1V1M4),血压:205/128mmHg,昏迷状,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歪向左侧,双侧瞳孔直径约0.2cm,左侧光反射消失,右侧光反射迟钝,余颅神经检查不能合作,颈阻(-),双肺呼吸粗,双肺底可闻及干湿性啰音,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左侧疼痛刺激逃避反应迟钝,肌力腱反射未见明显异常,巴氏征(+),生理反射存在;辅助检查:我院急诊头颅CT提示:左侧基底节-丘脑区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系统。

目前出血量达手术指征,立即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急诊在全麻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入住ICU治疗,经评估患者输液量多、治疗时间长,需要安置PICC导管。

患者于2021年8月11日14:30在超声引导下行左肱静脉PICC导管置入术。

术中穿刺、送导丝顺利,但送管困难;在锁骨下就怎么都送不动管了,尝试了各种办法,摆了各种体位,都不行。

最后就外露了12厘米,当中长导管使用。

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儿PICC穿刺和定位的体会

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儿PICC穿刺和定位的体会

1例永存左上腔静脉患儿PICC穿刺和定位的体会发表时间:2017-11-07T16:20:12.9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1月第32期作者:周玉兰倪琴琴滕燕萍[导读]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杭州 310006)【关键词】永存左上腔静脉;PICC 穿刺;定位【中图分类号】R7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2-0070-02 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因操作简捷,使用安全,目前广泛应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永存左上腔静脉(persistent left superior vena cava,PLSVC)是最常见的先天性静脉畸形,约占先天性静脉畸形的85%~95%,按入口位置不同分为:(1)PLSVC 畸形引流入冠状静脉窦;(2)PLSVC畸形引流入左心房。

前者临床多见,约占80%~90%,常与右上腔静脉并存,少数右上腔静脉缺如[1]。

PLSVC可单独存在,但大多数与其他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存在。

PLSVC回流入右心房时,对心脏血流动力学无影响[1]。

2016年12月28日,本院新生儿科为1例PLSVC患儿留置PICC导管,29天后因停止静脉用药拔除导管。

现将PICC穿刺和定位的体会报告如下。

1.病例简介患儿,男,孕29周+早产,出生时体重为900g。

因超低出生体重,严重呼吸困难,生后即转入本院新生儿监护病房(NICU)。

入科后气管插管气道内滴入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维持2天。

生后第3天,体重850g,考虑需较长时间静脉营养治疗,医嘱PICC置管。

PICC穿刺首选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条件不佳,遂改行左腋静脉PICC穿刺,置管后X摄片不能明确导管在上腔静脉,置管第3天因病情需要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患儿为永存左上腔静脉,PICC导管位于左上腔静脉内。

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和正位的相关研究

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和正位的相关研究

PICC导管误入颈内静脉的预防和正位的相关研究摘要】目的因肿瘤患者PICC导管颈内异位率很高,以达到及时妥善处理异位问题的目的,保证用药的安全,患者的安全。

因此总结分析异位原因和预防措施,正位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PICC 颈内异位正位【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9-0047-02经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因其具有安全性高,穿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的优点,适合长期输液治疗,静脉高营养治疗,肿瘤化疗和输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

PICC的头端理想位置在上腔静脉,又以上腔静脉的下1∕3处,临近右心房和上腔静脉的连接处为佳[1-3]。

但PICC的导管异位是PICC置管的常见并发证,其发生率为6.63%~24.6%,其中颈内静脉的异位为3.31%~12.3%[4]。

导管异位不但增加患者痛苦,还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因此预防和及时正位有重要意义。

1 PICC导管异位的原因分析1.1导管置入长度的测量不准确导管置入过深导致异位于右心房或右心室,易引起患者不适或心律失常;导管置入过浅,易随着患者咳嗽或腹压增高时异位于颈内。

美国巴德公司PICC产品使用建议:PICC体表测量时,患者上臂外展90,自预计穿刺部位至右侧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三肋间隙。

国内有关报道:适合国人的测量方法从穿刺点至右胸锁骨关节向下反折至第二肋[5]。

1.2静脉解剖上的特点PICC导管临床上最常见异位于颈内静脉,又以右颈内静脉导管异位更为多见[6]。

颈内静脉是颈部最粗大的静脉干,静脉下端呈纺锤状膨大,且官腔经常处于开放状态,为导管误入提供了解剖条件。

右侧上肢静脉置管异位部位多在颈内静脉,而左侧肢体静脉置管异位部位多在腋静脉[7]。

1.3静脉选择与导管异位影响。

以头静脉最高其次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最低。

这与贵要静脉的解剖特点有关,贵要静脉直,粗,静脉瓣较少,当手臂与躯干垂直时为最直最直接的途径,经腋静脉,锁骨下静脉,无名静脉达上腔静脉:头静脉进入腋静脉处形成的角度较大,有小分支与颈外静脉或锁骨下静脉相连,故易发生异位。

1例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分析及护理

1例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分析及护理

1例PICC导管置管成功后移位原因分析及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674-6805(2013)14-0055-01标签:PICC;移位;分析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56岁,于2012年10月15日入院,经结肠镜活检病理示:直肠腺癌。

CT示:直肠癌肝肺转移。

10月27日行PICC置管术,选用BD 4F导管,术中顺利,术后胸片定位示: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段,建议外露1.5 cm。

完成两次化疗后出院。

11月24日进行维护时导管外露为3 cm。

次日患者发现导管内有回血来院冲管且导管外露长度恢复至原刻度,此后连续1周每日均出现导管内回血现象,以晨起多见。

期间每日予冲管,指导患者抬高术侧肢体、避免术侧卧位、减少活动等,效果不佳,建议重新定位。

胸片示:PICC尖端位于颈内静脉。

遂予无菌技术操作下重新调管,再次定位示: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上段。

此后未再出现上述现象。

2 讨论2.1 原因分析PICC导管移位不仅直接影响导管的正常留置和临床应用,而且还会发生一些特殊的危险,如椎体旁积液、房颤等[2]。

张仙爱等[3]认为导管移位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能与肢体频繁活动、剧烈咳嗽、穿刺部位等有关。

该病例导管内反复回血,经正压冲管及其他措施无效,且回血以晨起多见,后经证实导管移入颈内静脉。

分析:白天患者立位或坐位时颈内静脉与导管内压力保持平衡,遂不引起回血,而夜间卧位时,颈内静脉压力增加致血液流入管内。

导管移位原因考虑与定位误差和肢体频繁活动有关。

根据病史介绍,首次定位导管插入过深,调出1.5 cm,而在原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调管后定位,位于上腔静脉上段。

由此看出首次定位或读片存在误差:导管位置稍高,未达到上腔静脉中下段;读片者未能准确读片。

在此基础上患者返院维护时发现有导管脱出现象,考虑系频繁活动所致,随着肢体活动脱出的导管再次进入时误入颈内静脉。

2.2 护理对策2.2.1 PICC经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起到了外周血管穿刺、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4]。

床旁置入PICC导管头端位置观察

床旁置入PICC导管头端位置观察

床旁置入PICC导管头端位置观察冯毕龙; 周素军; 覃慧敏; 王旭飞【期刊名称】《《护理研究》》【年(卷),期】2010(024)002【总页数】2页(P157-158)【作者】冯毕龙; 周素军; 覃慧敏; 王旭飞【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2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并能为病人提供长时间的静脉通路而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使用。

目前,对于在何处进行置管操作尚存在不同意见。

一些专家建议床旁置入PICC,然后行胸片检查确认导管头端位置[1]。

另一些人认为,置管操作应在介入导管室X线辅助下完成,导管头端位置能够立刻得到确认,如果需要也可即时进行调整[2]。

因此,床旁置管时头端位于中心静脉部位的到位率是决定在何处置管的关键。

如果到位率高,床旁置管就具有很多优势;相反,如果到位率低,则介入导管室X线辅助下置管更具有优势。

在国内几乎所有的PICC均由经过培训的静脉治疗护士在床旁置入,迄今尚无到位率的相关报道。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床旁置入PICC后导管头端的位置及其位于中心静脉部位的到位率。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选取2007年5月—2008年5月因各种临床疾病需要床边置入PICC的成人病人,均于置入后即刻行胸部X线检查以确认导管头端位置。

所有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也得到了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同意。

1.2 方法1.2.1 置入PICC PICC置入均在无X线透视和超声辅助下由静脉治疗护士于床边完成。

这些静脉治疗护士来自于临床各个科室,均已经过专门的PICC培训并考核合格。

本研究中使用的导管均为BD公司生产的4F或5F单腔硅胶PICC导管。

操作步骤:①选择血管。

在病人上臂中段扎止血带,选择穿刺静脉,穿刺点定位。

②预测长度,修剪导管。

取仰卧位,拟穿刺上肢外展90°,自穿刺点至右侧胸锁关节,再自胸锁关节至同侧第三肋间,两者之和即为大致进管长度,根据预测长度修剪导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导管末端位置在第 7 胸椎水平� 回抽回血良好, 冲洗导管 , 正压封管, 患者无不适反应, 术后观察手 臂无肿胀 � 疼痛 , 静脉输液良好 , 无并发症发生 � 2 讨论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以其操作安全性高, 留置 时间长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美国国家食品 和药品管理局推荐: 导管头端理想的位置在上腔静 脉, 又以上腔静脉的下 1 /3 处, 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 [ 3] � 房交界处为最佳 PICC 置管后, 胸部 X 线摄片示导管末端不在上 腔静脉, 而进入其他血管或心房即为导管异位, 文献 报道, PIC C 置管常错位于同侧或对侧颈内静脉� 腋 静脉 � 锁骨下 静脉� 奇 静脉� 胸部内静 脉� 胸 外侧静 [4 ] � � PICC 脉 右心房或右心室 异位与患者的体位� 上肢静脉的选择 � 血管解剖变异 � 外测量方法及置管 [5 ] 者手法等因素有关 � 目前临床分析 PIC C 误入右心房的可能原因有: 外部测量血管长度不准确, 导管送入过深� 目前
C C 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异位入右心房 1 例 孙世荣等 .PI
�79 �
� 个案报道�
doi : 10.7 543 /j .i ssn.1006 - 9 67 4.2013 .01.018
���������������������������������������� � � : 孙世荣 , .PI C C 置管经左上腔静脉异位入右心房 1� J ]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 2013 , 3 2 (� 1) : 79 - 80. 引用本文格式 刘岐焕 例[ � � ����� ��� �� � � ����������� � � ������ � � � � � ��
61 岁 �血液肿瘤患者, 患者, 男, 为静脉化疗行 PIC C 置管术 , 患者取平卧位 , 由已取得 PIC C 置管资 格认证的 护士施行 �置 管经左上 肢贵要静 脉置入 临床多采用一字型外部测量法, 即患者平卧于床, 穿 PIC C 导管( 美国巴 德公司出 品, 型 号 4F 三 向瓣膜 刺侧上肢外展, 从穿刺点测量至右侧胸锁关节后加 式) , 穿刺置管顺利, 送入导管至体外测量长度后抽 4 5c m 为置管长度 , 此方法简单多被采用 , 但测量 [6 ] , , , � 回血通畅 冲洗导管 正压封管 局部加压包扎 置 不够精确 � 导管维护不当 , 肢体活动过度导致 管后 , 行 X 线导管尖端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于纵隔 � 导管漂移, PIC C 滑入体内, 导管尖端至右心房� 左侧 , 第 8 胸椎下缘水平, 考虑导管异位入右心房, 血管先天性变异� 众所周知, 胚胎期左前静脉与左 遂行 C T 证实患者有血管变异, 存在左上腔静脉,导 ( C uvi er , 居维叶氏管 为 胚胎 期开口 于心 耳的 短静 管通过左上腔静脉 - 冠状窦口 - 右心房 � 立即在 X 脉) 在正常时逐渐退化, 闭合, 故出生时无左上腔静 线引导下将导管回撤 5 cm, 使导管尖端到达左上腔 � 脉, 只有右位上腔静脉 连接于右心房 � 但 0.1% 静脉下段, 修剪 5 c m 后重新连接施乐扣固定, 调整 0.3 % 的正常人可能未闭合而形成了永存左上腔静
[ 基 金 项 目] 2009 C DA 063 ) [ ] 刘岐焕, 通信作者 女, 硕士, 主任医师, 主要研究 方向: 干 细胞基础与临床�E -mai ll : i uqi hua n_39 2@ 163 .c om 湖 北 省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资 助 项 目 ( No.
脉 �永存左上腔静脉, 多数为两侧上腔静脉并存, 极少数只有左上腔静脉而右上腔静脉缺如� 本例患 者经 C T 证实存在永存左上腔静脉, 导管经左上腔静 脉通过冠状静脉窦进入右心房 �这是最常见的左上
[7 ]
�80 � 腔静脉类型, 因解剖上没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 因此 临床上无任何症状和体征出现� 另外, 左上腔静脉 还存在其他类型, 甚至开口直接流入左心房或左肺 , 静脉 导致静脉血与氧合血混合 , 患者可出现紫绀等 而被发现� 了解以上血管的解剖特点, 更有利于在 插管中分析异常情况, 解决问题� 尽管 PIC C 导管非常柔软, 但导管尖端进入右心 房可直接刺激心内膜,使分布在心内膜的心脏自主 神经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产生微折返,通过 心房神经网络传递 ,从而引起心律失常 � 心肌损伤 [ 8] 或心包填塞 �处理较简单 , 只需根据 X 线片测量 的结果退出相应的长度 , 同时穿刺点重新粘贴固定 以防导管再行异位 � 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和血管变异的客观存在, 在 PIC C 置管中仍会遇到一些比较特殊的导管异位的个 案发生�这就要求从事 PIC C 的专科人员对导管异位 的原因有充分的认识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预防�
PIC C
置 管 经 左 上 腔 静 脉 异 位 入 右 心 房�Βιβλιοθήκη , ���4 42008 )
1

( 湖北 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血液科, 湖北 十堰 [ 关键词] 外周静脉穿刺置入中心静 脉导管( PIC C ) ; 左上腔静 脉; 导管异位
phera l l y i n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 ( peri ser ted c entr al ca theters, PIC C ) 是指经外周静脉穿刺, 将导管送入上腔静脉的深静脉导管植入技术 �临床 上广泛用于需要长期静脉输液 � 反复输入血制品 � 血 标本采集� 静脉高营养及化疗患者� 该技术有效地 避免反复穿刺,减少了药物对静脉的损伤 � 但在置 管过程中可因操作者因素和患者因素导致导管头端 异位于上腔静脉以外的位置, 文献报道导管异位的 [ 1] 4% 60% � 发生率 不等 异位后可导致多种并发 症, 如无法纠正 , 就必须拔除导管, 增加了患者的痛 苦和经济负担 �我院曾发生置入 PIC C 导管过程中 因血管生理性变 异 ( 左上腔静脉 ) 而误 入右心房 1 例� 左上腔静脉在正常人群的发生率极低, PIC C 置 管入左上腔静脉少见, 国内鲜有报道[2], 现将我院病 例报告如下 � 1 病例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