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沉“百宝箱”与情殒“白茶花”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怒沉“百宝箱”与情殒“白茶花”
作者:顾璐晔
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19期
摘要: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不幸困于风尘的女子,在奢靡欢笑充斥着金钱与欲望的生活背后,精神上却是十分空虚无聊,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对人生的厌倦与心灵的麻木。

两人都试图挣脱现实枷锁,都不顾一切地反抗过,她们在情感表达方式与命运结局方面虽有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为情生,为爱死”。

生命的最后关头,两人都有真相要控诉和说明。

只是杜十娘展示的是金钱,而茶花女坦白的是爱情。

关键词:百宝箱白茶花杜十娘茶花女爱情观
一个是东方古典蔷薇,一个是西方清新山茶。

明代冯梦龙笔下《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的杜十娘与19世纪法国小仲马笔下《茶花女》中的茶花女,虽出于中西方两位不同的大家之手,但其相似的社会地位,身陷泥淖却不甘于沉沦的个性精神,对于爱情奋不顾身地追求,以及最后为爱殉身的香消玉殒,震撼了古今中外读者的心灵。

无论是杜十娘还是茶花女,由于她们自身的传奇色彩,强大的人格感染力,一直是评论家笔下的宠儿,也有这两者形象对比研究的成果。

但我们注意到在分析的文字中,只有少数人研究《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时把精力放在“百宝箱”这个十分重要的意象上,专门研究《茶花女》中“茶花”这个意象的并不多见。

本文就这两种意象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对比分析,以此为节点探寻故事中的悲剧意蕴,旧瓶装新酒,或许能为人物研究找到一个新的视角。

一、“百宝箱”的深沉与寂寞:杜十娘的抗争与悲剧
在整个故事情节发展过程中,悲剧的核心人物自然是杜十娘,而作为连接故事线索的“百宝箱”则是悲剧的一个线索与焦点。

(一)“百宝箱”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
“百宝箱”在冯梦龙的笔下,第一次出现是李甲为了替杜十娘赎身,筹借三百两银子东奔西走却四处碰壁之时,十娘把藏在“所卧絮褥”内的“碎银一百五十两”交给了他,再让他筹措剩余的一半,直接把任务难度大大降低了。

从表面上看,杜十娘为了李甲殚精竭虑,先是设计威逼利诱老鸨同意她从良赎身,紧接着煞费苦心地为男主人公减轻压力,但实际上,三百两银子对于杜十娘来说何足挂齿,她完全可以尽数拿出,然后与李甲远走高飞。

她之所以没有这么做,是对他并未全然放心,暗含试探之意。

“百宝箱”此时代表的是金钱及物质利益。

“百宝箱”的二度出现,是在李甲费尽心机筹得一百五十两银子之后,杜十娘又另外拿出二十两作为“行资”,但告诉情人这些银两是姐妹相借。

这实为一处暗写,从后文的蛛丝马迹也可以推断出,此处的银子应当出自百宝箱之中。

第三次出现是在十娘告别众姐妹的情节当中,她们慷慨解囊,相赠
“描金文具”,但她并未将馈赠打开来看,也不推辞姐妹们的一番好意。

这是直白地描写了“百宝箱”,想必这也是十娘资产的一部分。

此处“百宝箱”不仅仅金钱利益的化身,更承载着杜十娘对美好生活的寄托,是幸福生活的敲门砖,也承载着一众姐妹们对她的美好祝愿。

可以说十娘从良之后,她和李甲基本的生活来源都来自于这个百宝箱。

在他把十娘给的二十两银子花完后,杜十娘再次取出五十两银子交予李甲,但对他还是有所隐瞒,未将箱中秘密如实相告,“仍将箱子下锁”。

这里我们认为,比起对李甲的试探,更像是她对自身爱情纯粹性的一种维护,这是“百宝箱”的第四次出现。

只是十娘处于迷阵中未能发觉,其实二人最初就没有爱情可言,不过是普通嫖客与娼妓之间的金钱利益关系,只是她久有从良之志,并且逐渐发现此人还算忠实可托,这才倾心相许。

即便如此,也要百般试探,因此,他们爱情的纯粹性从起始就不存在。

第五次提及“百宝箱”,是在杜十娘得知自己被李甲卖给孙富以换取千金之资时,她彻底绝望了。

别时将自己修饰一新,当着众人的面将百宝箱中所藏之物一一展现。

翠羽明珰,瑶簪宝珥,夜明之珠,其他祖母绿、猫儿眼,诸般异宝,目所未睹,莫能定其价之多少,毫不留恋,沉于江底,众人“观之如堵”。

“李甲不觉大悔,抱持十娘恸哭”,不知他悔的是本唾手可得的财富与美娇娘,还是她一去不返的深情。

过刚易折,在这里杜十娘好似红楼中的尤三姐一样“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只是这里揉碎的是其岁月静好梦,难扶的是绝望悲伤的心。

“百宝箱”在这里,则象征着理想爱情的幻灭,人性和黑暗社会的激烈冲突,将小说情节推向了高潮。

最后一次“百宝箱”的出现,是柳遇春束装回乡之时打捞铜盆,捞起一个小匣儿,得遇百宝箱。

“内有明珠异宝,无价之珍”,杜十娘托梦致谢,“聊表寸心”。

章培恒认为“其能感动人之处,全源自《负情侬传》,不过把文言改成白话而已”[1]。

但是与《负情侬传》不同的是,《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不仅对李生和新安人的结局有了明确的交代,都是不得善终,还增加了一个《负情侬传》原无的人物──柳遇春。

他在李生与杜十娘结合过程中曾出资相助,十娘死后,他竟然得到了投在水中的百宝箱,“这就大大增加了原书所无的劝善惩恶功能”。

(二)“百宝箱”的深刻意蕴
“百宝箱”是深沉的,它装满了沉甸甸的珠宝、取之不尽的财富,承载着世俗的金钱道德观。

“百宝箱”也是寂寞的,它蕴藏着多少风尘女子的心事,渴望得到自由重获新生的理想,对幸福人生无言的追求。

只可惜这样的心意无人告知,也无人能懂,它只能带着破碎一地的梦,带着对无情现实的不满与控诉,沉入幽暗冰冷的江底。

它犹如千丈游丝,有萦花粘草之妙。

二、“白茶花”的纯粹与恒久:玛格丽特的纯真与深情
上面分析了冯梦龙笔下的杜十娘与李甲的爱情,在19世纪的法国也有一出凄艳哀婉的爱情悲剧,其中多次出现的意象“白茶花”有着难以比拟的重要意义。

(一)“白茶花”的出现及其象征意义
“白茶花”的第一次出现是在作者回忆玛格丽特之时,介绍她总有三样东西不离身:一副观剧望远镜、一袋糖果和一束茶花,并且总是放在底层包厢的前栏上。

“这些茶花一个月里有二十五天是白色的,另外五天则是红色的。

从来没有人知道茶花颜色变化的原因……除了茶花,谁也没看见玛格丽特带过别的花”。

这也是“茶花女”称号的由来。

第二次出现是在她的墓地里:“这块大理石笔直地立在那里,一圈铁栅栏把这块坟地围在中间,坟地上铺满了白色的茶花。

”并且园丁提及“只要有一朵茶花枯萎了,我就按吩咐换上刚开的新花”。

这一切都是男主人公阿尔芒安排的。

茶花是玛格丽特的钟爱之物,这满地的白茶花是对茶花女的缅怀,是阿尔芒内心的忏悔,同时是两人爱情永恒的最好见证。

第三次出现是阿尔芒回忆在朋友的介绍下与玛格丽特结识,却因为内心的矛盾、情绪的起伏,而在她面前显得无所适从。

阿尔芒徘徊在林荫大道时从一个餐馆的大窗口见到“玛格丽特正倚在窗台栏杆上,一瓣又一瓣地摘下她那束茶花的花瓣”。

这迷人的情景,尽显她优雅的姿态。

这并不是两人爱情的开端,但男主人公的心也似一片片被摘去的花瓣一样,一点一点地丢失了。

第四次出现是两人在家中约会之时:
玛格丽特一边说,一边挣脱我的怀抱,摘了一朵早上刚送过来的红茶花,插在我的纽扣孔里……“那么,我何时才能再见到您呢?”我边说边把她紧紧搂在怀里。

“当这朵茶花改变颜色的时候。

”[2](第74页)
这里特意提及的是红茶花,白茶花是侧写。

红茶花浓烈而炽热,白茶花则为约会的暗号,是于无声处爱情之花的悄然绽放。

(二)“白茶花”的深刻意蕴
与杜十娘的百宝箱不同,这朵白茶花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玛格丽特的化身。

白茶花的花语是:纯真无邪,你怎能轻视我的爱情?白茶花的首要特点是纯洁芬芳,这和书中对茶花女的多次描绘也是相吻合的:
玛格丽特虽过着纵欲的生活,但她的面容却呈现出处女般纯真的神态,甚至带着一些稚气”,“她总是独自一人坐车到香榭丽舍大街,冬天裹着一条开司米大披肩,夏天穿着十分素雅的连衣裙,尽量不惹人注意。

虽然她在这条她时常散步的街道上有很多熟人,她也仅仅是偶尔对他们莞尔一笑。

也只有这些熟人才可以看到她这种仿佛只有公爵夫人才有的微笑。

(第8页)
茶花女早阅人事,可是脸上还保留着处女般纯真的神态,这并非佯装出来的,而是她天性使然,这也是其身份地位与纯洁内心的一大矛盾,别人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因为从来没有透过表象深入她的内心。

白茶花素净,茶花女的衣着打扮总是素雅得体,毫不张扬,寂静之中,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其实在书中作者留给读者一个疑问:为什么一个月中有五天她的茶花由白转红呢?小说中两次提及却没有明确的揭示,在这里不妨大胆猜测,除了给她的爱人约会的信号以外,是否还有其他意义?玛格丽特的一生很短暂,二十几岁便香消玉殒,但是比她生命更短暂的,是自由快乐的爱情岁月,就好像一月中稍纵即逝的红茶花那般。

茶花女的灵魂经历了出走与回归的过程,从最初的纯洁无瑕到一段日子的被世俗同化,奢靡放纵变得淡漠,再到动了真情后的真心改过,洗尽铅华。

最后形式上的再一次出走实质仍属于回归,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情感的提炼升华。

她这样的女子,看透了太多的虚伪与冷眼,很难被真情打动。

一旦进入她的内心,会发现她拒人于外的冷漠下,那颗心无比单纯炙热。

茶花女遇上阿尔芒,本以为死去的心迸发出真切的爱与希望,她间接放弃了锦衣玉食,一心想与阿尔芒过平淡温暖的小日子,现实污浊了她的身体所幸未完全污浊心灵,在乡下与阿尔芒同居的日子成了她一生中最欢乐的时光。

只可惜,现实总是无情又猛烈,一个慈祥老绅士的请求让玛格丽特陷入两难,在爱情与道义中挣扎,最终选择了成全道义,毁灭爱情。

当然,爱情之火在茶花女这里并没有熄灭,它反而以比以往更辉煌美丽的样子刻在心田,留下了永恒。

(三)“白茶花”的幻灭
美好的事物总是易被摧毁的,茶花虽美,怎经风雨摧残?茶花女也是如此。

玛格丽特处于如同汹涌浪涛中,如果不懂得顺应水势就会被淹没一般,那样纯洁善良的脾性,却处在那样错综复杂的环境里,她的每一步选择都透露着迫不得已。

一面是必不可少的生存,一面是求之若渴的爱情,“你便将我劈作两半好了!”她用自己的方式反抗,但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只好百般心事赋予寂寞手书,在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环境中撒手人寰。

“无声的眼泪默默地从她的眼眶里流了出来,她远离了尘世”。

三、“百宝箱”与“白茶花”:杜十娘的含蓄与茶花女的炽热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红楼梦》中写宝黛爱情悲剧的曲子《枉凝眉》,放在杜十娘与玛格丽特身上似乎也合适不过。

“可怜金玉质,终陷泥淖中”,这最初的悲剧冥冥中注定了感伤的结局,时代对她们缺少了一份宽容与尊重。

(一)二人相似的命运悲剧
杜十娘与茶花女同为不幸困于风尘的女子,在奢靡欢笑充斥着金钱与欲望的生活背后,精神上极度空虚无聊,比这个更可怕的是对人生的厌倦与心灵的麻木。

两人都试图挣脱枷锁,都不顾一切地反抗过。

茶花女二人虽有不同,但都可以归结为“为情生,为爱死”。

但她们对于爱情、对于人生理想的追求表达方式却有所不同。

(二)杜十娘的含蓄与理性
杜十娘久有从良之志,寻觅多年终遇李甲,以为终身有靠,冷静睿智地为自己设计出路,她对于李甲很少有直接情感的表达,只是“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她的爱含蓄而深沉的。

她与老鸨周旋,费心打点盘缠,不求李甲考取功名,无视大富大贵,只求平淡度日,琴瑟和鸣。

他们离开花柳之地,停泊瓜洲,传杯交盏,妙音助兴,也算是岁月静好。

对于未来,杜十娘有着清晰的规划,携万金,或许能取得李甲双亲的谅解,即使李布政依然容不下,和李甲相濡以沫也足够了。

但这些她从未向他提及,她的百宝箱也总是遮遮掩掩的。

百宝箱上了锁,她的情感似乎也有所保留,理性在外,李甲却没有这样的头脑与心计,他只看眼前,不虑长远。

然而钱财即将用尽,他看不到未来的希望,两人未来的道路出现了偏差。

李甲听孙富之言,愁眉不展,犹疑不决,此时小说写道:
十娘抱持公子于怀间,软言抚慰道:“妾与郎君情好,已及二载,千辛万苦,历尽艰难,得有今日。

然相从数千里,未曾哀戚。

今将渡江,方图百年欢笑,如何反起悲伤?必有其故。

夫妇之间,死生相共,有事尽可商量,万勿讳也。

”[3](第260页)
这当是这个短篇小说中杜十娘最深情的表达,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以情换利,这是何等的讽刺。

“十娘放开两手,冷笑一声”,没有任何挽留与辩解。

百宝箱的锁终于当着众人的面打开了,随之喷发出的还有她所有的情感,只可惜这些原本美好的爱慕希冀变了质,愤怒之下只残存了悲伤与绝望。

(三)茶花女的炽热与奔放
茶花女的性情与杜十娘区别较大,从一开始,她便直接表明心迹:
我要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想干吗就干吗,我不会向您一一汇报我的生活情况的。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物色一个年轻的情人,他随我摆布,一往情深,完全相信我,只要爱情不求权利。

但我一直没有找到……要是现在我打定主意再找一个情人的话,我希望他具备三项稀有的品质:就是他要信任人、服从和谨慎。

(第73页)
何等的洒脱大胆。

包括茶花女先前的行事作风都蕴含着“人生得意须尽欢”“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理念。

玛格丽特对爱情的表达完全是炽热的、感性的。

后来真正陷入情网,自是没有原先设想得那么洒脱,但她所有的举动全部是任心而为,设法与阿尔芒在乡下度过一段美好时光,渐渐改掉自己奢侈糜烂的生活作风,当掉了自己的首饰与马车来还债,只为了与过去富丽空虚的生活一刀两断。

虽然中间也有过遮掩,但完全是出于自尊,出于爱阿尔芒的本心。

她恍若一个圣洁的未婚妻,将自己的心曲剖给爱人看。

面对阿尔芒父亲最初不太友好的盘问,茶花女不卑不亢拿出当票和字据争取她的爱情,但是,她可以承受一个有地位身份人的傲慢,却不能拒绝爱人父亲的请求,她对爱情的解读由拥有上升为甘愿牺牲,虽然明知道自己离开阿尔芒就意味着死亡。

后来的屈辱、悲伤,玛格丽特都一一承受,病重之际,她写了一封封信留给她的挚爱,坦白她的心曲,记录她的爱情:“无论发生什么事,我都会深深地爱着您,阿尔芒,
要是没有了爱情的回忆和希望您在我身边的梦想支撑着我,我可能早已不在人世了。

”弥留之际还呼唤着爱人的名字,她是带着爱情离开的。

生命的最后关头,两人都有真相要说明。

只是,杜十娘展示的是金钱,她看重的是真相本身;茶花女坦白的是爱情,可以看出玛格丽特的性情更浪漫。

四、结语
箱子,四面如一,幽暗、封闭,恰如东方的古典深沉,内敛心绪;茶花,美丽外现,芬芳热情,好比西方的坦率热情,清晰直白。

“百宝箱”与“白茶花”,一个是心事的藏身地,一个是爱情的解语花,既对应着人物有某种象征意义,又承载着某种情感价值的物化表达。

千百年来,人们叹赏于杜十娘与黑暗现实决裂的勇气,惊艳于茶花女为爱情牺牲的明丽,从她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灵魂的高贵与纯粹,她们清醒独立的自尊意识也深深地影响着后来人。

从这两种意象解读人性,探求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或许能一叶知秋,从叶的缝隙中窥出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章培恒.中国文学史新著(下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223.
[2][法]小仲马.茶花女[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8.
[3][明]冯梦龙.杜十娘怒沉百宝箱[A].郁贤皓,主编.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第五卷[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指导教师:王菊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