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社会主义_同时胜利_和_一国胜利_问题辨析

合集下载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略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一次飞跃(马恩使社会主义由空变为科)马恩在批判继承以前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具备了现实的基础,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到科的飞跃。

第二次飞跃(社义在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首先建立)列宁根据时代背景的变化和历史条件的转移,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一国胜利”论为思想指导,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成功建立起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在经济相对落后国家建立的先例,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了现实。

第三次飞跃(通过改革开放完善发展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据时代主题变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坚持改革开放,成功突破斯大林模式,改变了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进入了早日实现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新时期。

大大提升了综合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空前迅速,巩固了社会主义基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诞生了邓论、三代、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为科学社义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试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两大基石:以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发展为两大基石。

唯物史观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提供了正确的思想道路。

1、社会历史的发展要到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中寻找答案,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社义是资义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义代替资,是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发展的必然结果。

2、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要变革建立新的,就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资的社会矛盾是无阶和资阶的矛盾,社义是无阶反对资阶的阶级斗争必然产物。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和历史财富的创造者,是实现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前进的决定力量,只有靠无阶和人民才能实现社义。

剩余价值是的科学社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

1、揭露了资义剥削的秘密和雇佣劳动制度的本质,揭露了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公正平等的虚伪性,资义生产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实质。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总分:51.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8,分数:18.00)1.社会主义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由于创立了( )。

∙A.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理论∙B.劳动价值论和唯物史观∙C.剩余价值学说和无产阶级革命理论∙D.剩余价值学说和唯物史观(分数:1.00)A.B.C.D. √解析:2.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中,在二战前经济比较发达的是( )。

∙A.波兰∙B.民主德国∙C.南斯拉夫∙D.匈牙利(分数:1.00)A.B. √C.D.解析:3.美苏冷战全面展开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C.两大阵营的形成∙D.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分数:1.00)B. √C.D.解析: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

∙A.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不断自我调节,人民成为主人∙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灭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分数:1.00)A.B.C.D. √解析:5.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首要条件是( )。

∙A.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B.消灭一切阶级差别、三大差别∙C.人们的共产主义觉悟极大提高∙D.科学文化事业的极大发展(分数:1.00)A. √B.C.D.解析:6.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思想后来发展为( )。

∙A.戈尔巴乔夫主义∙B.资本主义民主思想∙C.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D.自治社会主义(分数:1.00)A.C. √D.解析:7.关于前苏联解体的原因,下列说法中不确切的是( )。

∙A.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战略∙B.前苏联体制上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C.戈尔巴乔夫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不注重发展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分数:1.00)A.B.C.D. √解析:8.前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 )。

∙A.高度集权∙B.体制僵化∙C.单一的公有制∙D.共产党独揽政权(分数:1.00)A. √B.C.D.解析:9.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不包括( )。

高三历史选修4_课文注释: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理论

高三历史选修4_课文注释: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理论

课文注释:列宁关于“一国胜利”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他们曾经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发展情况,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将在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而“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取得胜利。

他们一贯强调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的革命,“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86页)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列宁深入全面地研究了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发现了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分析了这一规律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的联系,结合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新经验,勇敢地否定了“共同胜利”的传统观点,得出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国、数国获得胜利的新结论。

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一文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54页)他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为“一国胜利”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1916年9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进一步明确肯定:“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

而且在商品生产上也只能是这样。

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

”(《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2页)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一国胜利”论的成功实践。

1/ 1。

人教版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必修一: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同步试题(含答案)

第19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概述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一、革命前的沙皇俄国1.社会状况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1)经济状况: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2)政治状况:俄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后,各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激化了各种矛盾。

(3)阶级关系:不仅下层群众想改变现状,资产阶级也想推翻沙皇制度。

2.二月革命(1)时间:1917年3月。

(2)爆发: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

(3)结果:出现了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二、“十月革命一声炮响”1.“四月提纲”(1)背景:①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

②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

(2)内容:①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②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2.“七月事件”1917年7月,临时政府出动军队血腥镇压工人和士兵举行的示威游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3.革命胜利彼得格勒发生起义,攻占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接着,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也相继取得成功。

三、伟大的开端1.苏维埃代表大会(1)内容:①表明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

②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诞生。

2.十月革命的意义(1)对世界: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②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上打开了一个缺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③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④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2)对俄国:为俄国的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1.二月革命不是社会主义革命判断一场革命的性质要从革命完成的斗争任务来看。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在俄国存在长达三百多年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进一步扫除了俄国的封建残余,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再谈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

再谈社会主义“同时胜利”和“一国胜利”问题

作者简介 : ( 9 7一) 男, 高放 12 , 福建福州人 , 中国人 民大学 国际关 系学院教授 , 博士研究 生导师。

2 ・ 2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见马小林《 一国建成社会 主义及其理论仓 新和实
吗” , 时 还明确回答说 : 当然 , “ 一切都在朝着这个
生产关系” 社会革命” 列宁的“ 的“ ; 一国胜利” 论
是指一 国无产阶级可以首先实现 “ 无产阶级专政 代替资产 阶级专政 的政治革命 ” 并开始社会主 , 义 的经济变革 ; 但是一 国不能完成无产阶级社会 革命 , 即不能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 ; 要完成无 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 要保证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 至少需要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的共 同
路、 多行坦 途 。
鲁东大学李心华教授的《 社会 主义基本理论 新探》 基本涵盖了笔者上述科学社会 主义理论 的 三种形态。该书对社会主义“ 同时胜利” 一 国 和“ 胜利” 问题进行了评述。其 中,列宁“ 《 一国建成” 思想新论》 一文 , 原发表于《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00 20 年第 2 。认为: 期 列宁于 1 1 —11 95 96年提 出的社会主义可 以在一 国首先
前学术界有三种观点 : 一种观点认为 , 苏联单独一 国能建成社会主义的理论是从 12 94年起 斯大林 独创 的理论 , 它同列 宁的理论体系无关 , 列宁始终 坚持无产阶级革命 的国际性 , 没有 明确肯定俄 国
单独一国能够建成社会主义。( 以中央编译局 研
容, 即不包括 “ 社会 主义生产关系代替 资本主义
践发展》 载 《 , 中共 中央党 校 学报》 00年第 4 20
期) 第三种观点就是上述李 心华 同志的观点 。最 近王久高 、 陈新明合写 的《 关于一 国建成社会 主

谈我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谈我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了解和认识

谈我对社会主义的一些了解和认识社会主义是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制度、探索人类美好理想社会的思想体系。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群体利益为目标,按劳动分配为根本的非个人获利模式,以是否对社会发展有利作为衡量标准的社会。

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层次的见解。

从历史的发展角度来看,早在16至17世纪初,社会主义的先声——空想社会主义就已产生,它是早期无产阶级意识和利益的表现。

托马斯·莫尔在他的名著《乌托邦》中提出了理想社会的一些基本原则,诸如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公有制,实行普遍意义的义务劳动制,消除阶级压迫和实行按需分配等。

19世纪初,三大空想家圣西门、傅里叶和欧文三人对理想社会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建立“人人平等,个个幸福”的新社会的观点,尖锐地抨击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利己主义思想和虚伪的道德观念。

虽然这一阶段对于社会主义的认识还是不成熟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空想社会主义不仅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也为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旧世界,并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19世纪40年代,在经过了300多年的经验积累之后,社会主义思想终于走出了乌托邦的荒原,从空想发展为科学。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阐明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必然性。

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理性地扬弃资本主义文明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本质,认为未来社会是个自由人联合体,并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因此,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

列宁在肯定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思想的前提下,大胆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胜利的结论。

这一理论揭示了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规律,指明了社会主义革命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发展过程,是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⑶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 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社会主义的兴起,促进了亚、非、拉美民 族解放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地打击和瓦解了 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缩小了资本主义的势力 范围。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国内外各种 复杂因素的合力作用促成的。 从国内情况来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 巩固,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广大干部群众 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从国际情况来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 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包围与封锁,而以苏联 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中国的支持与帮助, 以及斯大林要求中国早日加入社会主义阵营 的压力,这些都对毛泽东决定提前结束新民 主主义社会产生了催化剂作用。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2.20世纪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贡献
⑵社会主义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遏制资本主义、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 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 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 的扩张。 昔日资本主义独霸世界、一统天下的时代,随 着世界社会主义力量的强大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一国革命论”
主要问题: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同胜利论 二、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论的创新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四、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
问题:
社会主义为什么没有按照马恩的设想首先 在英、法、美等发达国家取得胜利,而是 在经济落后的俄国首先取得胜利?
一、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同胜利论
列宁关于一国胜 利论的理论,是对马 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 展,它揭示了帝国主 义条件下社会主义革 命发展的规律性,科 学地回答了经济文化 落后的国家能否率先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 重大问题。在新的历 史条件下, 为无产阶级革命 指明了方向。

_同时胜利_论与_一国胜利_论之比较

_同时胜利_论与_一国胜利_论之比较

理论学刊1997年第3期“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之比较李心华〔内容提要〕 本文认为,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意义上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政治革命意义上的“一国胜利”论,并不否认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

“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不是对立的。

因此,关于“同时胜利”论到了帝国主义时代已经过时,因而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的传统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的本来思想。

传统观点认为,在社会主义胜利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同时胜利”论,列宁主张“一国胜利”论;“同时胜利”论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是正确的,但到帝国主义时代就变得“不合时宜”了,因此被“一国胜利”论所取代。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没有准确反映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本来思想,需要重新审视。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社会革命的“同时胜利”论,并不否认政治革命的“一国胜利”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同时胜利”论,人们经常引以为据的,是下面的两段话: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说:“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立即’同时发生的行动才可能是经验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有关的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为前提的。

”①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在回答第十九个问题即“这种革命能不能单独在某个国家内发生”时说:“不能。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②要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各国革命“同时发生”的观点,首先需要搞清楚的是,他们所说的“共产主义”或“共产主义革命”的含义。

1848年2月,马克思在《论波兰问题》的演说中说:“共产主义否认阶级存在的必要性;它要消灭任何阶级,消除任何阶级的差别。

”③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在回答第十八个问题“这个革命的进程将是怎样的”时,从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一直谈到消灭私有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习总结 -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06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一、社会主义五百年历史进程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1886年美国芝加哥50万工人起义:“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理论: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代表作莫尔《乌托邦》和康帕内拉《太阳城》助记:摩托康泰2、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助记:胜利哦3、《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纲领性文件,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公开面世。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无产阶级革命有两种形式:暴力革命(主要的基本形式)和非暴力革命无产阶级革命的发生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无产阶级革命是迄今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简答题)1、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2、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3、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4、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助记:公有取代私有、剥削阶级消灭、大多数人为主、不断前进不回头3、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十月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苏联)。

列宁:三个阶段:巩固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新经济政策时期。

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恢复和发展商品经济斯大林:建成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被称为社会主义的苏联模式。

在前苏联推行所谓“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领导人是斯大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由一国发展到多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民主德国、南斯拉夫、阿尔尼亚、中国、朝鲜、越南、老挝世界上现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共有五个: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古巴共和国。

苏联建成社会主义社会是在1936年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多国首先胜利的理论依据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并领导实施新经济政策在苏维埃俄国领导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负责人是列宁苏维埃俄国在战时共产主义时期实行的政策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

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思想探析

马克思主义“同时胜利”思想探析
争的国际化 , 其根源在于生产 力的普遍 发展 , 但却是 资本 主义 生产关 系 国际化 的直接结 果。两 大阶级 ( 资产 阶级
1 8 4 6—1 8 4 7年 , 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中, 马恩就 明确 指出, 随着生产力 的普 遍发 展和 相伴 而来 的世 界交 往 的
日益 密切 , 共产 主义 也在 日益失 去其 地域性 , 因此 , 从经
述中实际上就 已经包含 了“ 同时胜利” 的思想 。
月2 7日, 恩格斯 在给 保尔 ・ 拉法 格 的信 中 又说 , 推翻 资 产 阶级 的统治 只能是 国际性 的事业 , 无论是 哪 国人都 无 法单 独赢 得这项殊 荣 , 舍此 , 事业 的实现就会落 空。 在 马克思 恩格斯 看来 , 尽 管资 本 主义 阶级矛 盾和 斗
出现过“ 同时胜 利 ” ( 或“ 共 同胜 利 ” ) 的字 眼 , 但是 , 马恩
却多次论述过“ 共产 主义事 业 ” 、 “ 无产 阶级解放 ” 、 “ 共产 主义革命 ” 的世界性 、 国际性 , 而马恩对 “ 共产 主义 事业 ” 、
身的解放 。3年 后 , 恩 格斯 在《 共产 党宣 言》 1 8 8 8年英文
级和无产 阶级 间相互直接对 立的矛 盾和斗争 成了文 明世
“ 共 同胜 利” 思想本 身是 否存 在给 出了截 然相反 的回答 。 有 的人认 为马恩在 思考 如何 实现 共产 主义的过程 中明确
提 出了“ 共同胜利 ” 思想 ; 而有 的人则认 为 马恩根 本没有
界 的主要 矛盾 和主要 斗争 。这就决 定 了 , 共 产 主义革 命 必将突破个别 国家的限制 , 而 遍及文 明社会 的一切角落 ,
“ 无产阶级解放” 的新结论 , 其现实路径是“ 一国胜利” 一“ 连 锁反应 ” 一“ 同时胜利 ” 。关 于列宁 “ 一 国胜利 论” 和马恩“ 同时胜利论” 的关 系也要作 具体分 析 , 不能笼统界定 。 [ 关键词 ] 同时胜 利论 ; 一 国胜利论 ; 共产主义事业 ; 无产 阶级解放 【 中图分 类号 ] D 0 5 3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问题的旧议与新评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问题的旧议与新评

2018年第2期 (总第271期)学习与探索Study&ExplorationNo.2,2018Serial.No.271•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问题的旧议与新评高放(中国人民大学,北京100872)摘要:国内学界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的学术争论由来已久,虽然多数学者 对于这一问题已经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观点共识,但仍有部分学者在这一问题上持有不同的意见,使得这一问 题仍有巨大的学术探讨空间。

近年来,杨贵颖、李心华的新著《“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对这 一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论述,阐发了 一系列新观点,并与俞良早的观点形成了鲜明的理论分歧,集中体现在社 会主义革命是否划分为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两个阶段,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还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 阶段”,“一国建设”论与“一国建成”论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上。

因此,重新梳理这一问 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进行细致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

关键词: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十月革命;“同时胜利”论;“一国胜利”论中图分类号:D1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8) 02-0001-11_、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国胜利”论问题的历史回顾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究竟是“几国同时胜利”还是“一国首先胜利”的问题,是列宁于1915年 提出的。

迄今100多年来在世界社会主义史上一 直争议不休、莫衷一是。

本文不细述这个重大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争论的全过程,而是从我对这个 问题的亲身经历说起。

1950年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所文科综合性新 型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于9月开学,那年我23 岁,开始在这所全面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的最高学府执教。

按照苏联的经验,学校设立马 克思列宁主义教研室作为全校首席教研室,为全 校各系学生开设马克思列宁主义基础课程,其主 要内容是讲授和学习苏联共产党历史,通用教材 是1938年联共(布)中央特设委员会编写的《联作者简介:高放,1927年生,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关于“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认识

关于“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认识

关于“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认识关于“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认识分工:吴涛阐述有关“一国胜利论”和“同时胜利论”的基本知识,当今主要研究观点;邹胜男提升层次,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小组自己的观点看法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同时胜利论”(一)提出:马恩(二)代表著作: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法兰西内战》(三)提出背景(四)主要思想:1.社会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2.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状况是不一样的,各国无产阶级在世界社会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实现社会主义有快有慢,有易有难,陆续取得胜利。

(1)英国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充分发展和极端尖锐的国家。

英国资产阶级最先负有使命来领导最终必然使劳动得到彻底解放的伟大运动。

(2)法国工人阶级最近一百年来一直是欧洲革命的先锋队。

如果革命首先在法国爆发,德国会立即跟上,英国将行动起来,俄国也要开始革命。

(3)德国工人阶级利用了它的先驱者英国人和法国人的成果,因而最具有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运动的重心已移到德国,德国有可能成为欧洲无产阶级第一次伟大胜利的舞台(4)要是俄国发生革命,它将成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它将改变整个欧洲的面貌二、“一国胜利论”(一)提出:列斯(二)代表著作: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斯大林《论列宁主义基础》斯大林《十月革命和俄国共产党人的策略》(三)提出背景:(1)世界主要国家进入帝国主义时期(2)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为薄弱的环节(四)主要思想: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2.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单独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注意:首先胜利,表明目标还是共同胜利)3.无产阶级革命不一定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国家首先开始,可能在首先不发达的国家首先开始。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在中国的演进和发展摘要:将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列宁的“一国胜利论”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

列宁在“同时胜利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提出“一国胜利论”,认为落后国家也可以单独一国取得革命的胜利。

我国在借鉴“一国胜利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于革命道路以及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较落后的国家要如何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怎样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问题,进一步在理论和实践上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关键词:同时胜利;一国胜利;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承;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上,认为在经济较发达的几个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革命,才能取得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列宁则提出“一国胜利论”,认为革命是有可能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落后国家内取得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借鉴吸收马恩、列宁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索了在我国如果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和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梳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发展历程,剖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实践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恩的“同时胜利论”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得世界日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不断加深,世界市场建立起来,实现了贸易自由;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影响加深,不同国家内的变革之间相互影响,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成为对抗阶级,各国无产阶级之间的利益逐渐趋于一致。

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考察资本主义状况的基础上,提出“同时胜利论”。

1846年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恩曾指出:“共产主义只有作为占统治地位的各民族‘一下子’同时发生的行动,在经验上才是可能的,而这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的世界交往为前提的。

”马恩的“同时胜利论”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在发达国家取得胜利马恩认为,革命的胜利需要以一定的物质条件为前提,以发达的生产力作为基础。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辨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辨析

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辨析社会主义革命是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

那么你对社会主义革命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社会主义革命的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

毛泽东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第二步,在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基础上,使革命向前发展,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

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地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的根本任务是要实现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推翻封建地主和官僚资本的统治,走上民主发展的道路。

社会主义革命要求消灭资产阶级,实现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些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都是不能实现的。

在革命前途问题上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把中国革命过程中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之间的区别,没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

认为民主革命的结果只能是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无产阶级只能在资产阶级专政的条件下,通过合法斗争聚结力量,到一定时候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个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顺应时代而生,顺应时代而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征,也是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的规律。

今天,重读马克思主义经典篇章,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更是深深体会到:马克思主义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这不仅体现为一个多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者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而且蕴含于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发展逻辑中,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一部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及其后继者,对不断改变的实践不断进行理论概括,又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发展了的实践的历史。

1、马克思主义产生过程就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原理、结论在实践中不断锤炼、磨合,不断更新和完善。

例如:《共产党宣言》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迄今存在的社会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个论断是基于原始社会存在部落所有制作出的。

因为部落所有制是原始家庭的扩大,而当时的家庭已经存在由战争和债务交易而产生的奴隶,隐蔽地滋生着阶级压迫关系。

正是由于对史前社会的真实情况缺乏了解,马克思、恩格斯才将后来私有制社会存在的阶级斗争一直贯彻到人类社会的起始阶段。

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以确定的事实材料澄清了氏族公社无私有制、无阶级、无国家的实质。

鉴此,恩格斯才在1888年《共产党宣言》英文版加注指明,只有原始公社解体以后社会历史才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这个注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阶级斗争历史源头和起点观念的重要改变。

又如:关于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创立之初的革命同时胜利论,到五十年代的两个“决不会”论断,到七十年代以后提出东方落后国家社会主义理论,再到九十年代提出利用合法的和平手段夺取革命胜利理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演变历经40余年,几经修正,日臻完善。

2、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以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的看待自己的理论。

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

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

列宁社会主义探索的得与失韩云川摘要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比较成功的地方有两点:从理论上说创立了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和一国胜利的理论,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的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从实践上说,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用新的经验丰富了社会主义的理论。

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不成功的地方在于脱离生产力的水平来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没有认真吸取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比资本主义更高类型的民主政治并没有建立起来。

关键词社会主义帝国主义一国胜利论新经济政策民主政治作者韩云川,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发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91)。

列宁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列宁的一生是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对社会主义进行艰辛探索的一生。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认真总结这些经验教训,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列宁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大体上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从列宁投身革命到十月革命;从十月革命胜利到国内战争结束;从军事共产主义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的思考。

一、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探索的主要成就及问题从列宁开始从事革命活动到十月革命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主要是接受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社会主义观,并在理论研究和实际斗争中进一步阐发这些观点。

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阐释,我们可以看到,列宁侧重的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前提。

这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俄国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认识基础。

在这个阶段,列宁在阐发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观的同时,致力于解决两大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认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问题。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代,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运动,得出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结论。

但他们同时认为,社会主义要取得胜利,需要先进国家的无产阶级采取联合的行动。

第四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第四讲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

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1、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1847年,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文中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是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马恩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发生”的理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无疑是正确的。

(可从三个方面分析)◆自由竞争时期是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联合的围剿只能用联合的“反围剿”来对抗。

◆历史证明:镇压巴黎公社:1871年梯也尔(法)与俾斯麦(德)扼杀俄国革命:1919春,英、法、美、日与高尔察克;1919下半年,协约国与邓尼金;1920.4,协约国与弗兰格尔匪帮。

革命发生的条件:统治阶级再也不能照旧统治下去;被统治阶级再也不愿照旧生活下去。

3、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用来分析中国国情:(1)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无民主、外无独立,受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双重剥削,中国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2)中国国内经济政治发展也不平衡,广大农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

(3)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80%,其中绝大多数是贫雇农,他们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封建主义不愿意中国走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想走但没有能力走资本主义。

2、我们的观点:(1)社会主义首先在落后国家胜利是世界历史时代合符逻辑的发展结果。

(历史发展中出现了新的情况)(2)辨证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既有绝对性,又有相对性)(3)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本身曲折而复杂。

(呈现出跳跃式前进的特点,即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往往不是从旧制度最发达的地方开始的)新情况:◆缓和国内矛盾有了物质基础;◆不择手段转嫁国内矛盾。

◆绝对性: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不可能长期脱钩。

◆相对性:大体相同的生产力可以建立不同的生产关系;大体相同的生产关系可以容纳不同程度的生产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