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物理必修2复习提纲
此公式即可求平均功率,也可求瞬时功率
1)平均功率: 当v为平均速度时
2)瞬时功率: 当v为t时刻的瞬时速度
(3) 额定功率: 指机器正常工作时最大输出功率
实际功率: 指机器在实际工作中的输出功率
正常工作时: 实际功率≤额定功率
注:(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S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4)在平抛运动中时间t是解题关键。(5)曲线运动的物体必有加速度,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4) 机车运动问题(前提:阻力f恒定)
P=Fv F=ma+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汽车启动有两种模式
1) 汽车以恒定功率启动 (a在减小,一直到0)
P恒定 v在增加 F在减小 尤F=ma+f
当F减小=f时 v此时有最大值
2) 汽车以恒定加速度前进(a开始恒定,在逐渐减小到0)
注:(1)向心力可以由具体某个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2)做匀速度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因此物体的动能保持不变,但动量不断改变。
3)万有引力
1.开普勒第三定律T2/R3=K(=4π^2/GM) R:轨道半径 T :周期 K:常量(与行星质量无关)
(3)总功的求法:
W总=W1+W2+W3……Wn
W总=F合Scosa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笔记、提纲(工业文明的崛起与对中国的冲击)◇【考纲要求】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工业革命。
4、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5、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课程标准】1、15世纪末,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的状态,将世界连成了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
2、西欧国家通过早期殖民扩张,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原料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为工业革命的出现提供了前提。
3、两次工业革命后,亚、非、拉美的绝大部分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终于形成。
4、单元线索:伴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传统的经济结构逐渐解体。
5、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曲折发展。
◇【知识整合】一、新航路的开辟1、开辟瓣航路的背景:(1)、必要性(原因):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原因)。
②、社会根源:《马可波罗游记》欧洲的“寻金热”(开辟新航路动机)。
③、宗教根源:传播天主教。
④、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占领传统商路(直接原因)。
⑤、思想因素: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潮一人文主义鼓励冒险、勇于开拓、进取挑战并征服自然,大胆追求财富并实现个人价值。
(2)、可能性(条件):①、科学技术的发展(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发展、地理知识的提高)。
②、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2、过程:①、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好望角(暴风角)。
②、1498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直达印度。
③、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横渡大西洋发现美洲大陆。
④、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3、影响(1)、对世界:①、加强了欧洲同亚、非及美洲之间的联系,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②、地区性的贸易开始向世界性的贸易扩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③、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对欧洲:①、欧洲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统编教材必修2《经济与社会》复习提纲(主干知识问题化)
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②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为国家建设、国防安全、人民生活改善作出了突出贡献。
③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根本特征、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根本要求、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是宏观调控的制度基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体现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的平等关系、决定采取按劳分配制度,有利于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2.怎样毫不动摇巩固发展公有制经济?(1)必须发展壮大国有经济:①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标准,以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为中心,全面推进依法治企,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②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科技、国际、安全等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
③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
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积极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规范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股份制改革。
(2)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①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
②要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
3.为什么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①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以公有制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2)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第一章古代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篇1. 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1.1 夏王朝的政治制度 - 夏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夏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制、宗法制 1.2 商王朝的政治制度 - 商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商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君主权力和贵族集团 1.3 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和封建社会 - 周王朝的建立和结束 - 西周和东周的政治制度:天子、诸侯、卿大夫等职官 - 周代封建社会的特点:封建等级制度、分封制度2. 秦汉时代的政治和社会制度2.1 秦朝的统一中国和秦始皇的政绩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秦始皇的权力集中、行政区划的改革2.2 西汉和东汉的政治制度 - 刘邦和汉高祖刘邦的政绩 - 西汉和东汉政治制度的特点:皇帝的权力、郡县制度 2.3 秦汉时代的社会制度 - 农业经济和中央集权制度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 儒家学说、礼乐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二、第二章世界古代史篇1. 四大文明古国和古希腊文明1.1 埃及文明 - 埃及:尼罗河文明的发源地 - 内典、外典和显灵信仰 1.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 古巴比伦:第一位国王汉谟拉比 - 宝冠、泡立塔和木板书写 1.3 印度河流域文明 - 印度文明:吠陀时代的四个阶级制度 - 婆罗门教和吠陀教典 1.4 古希腊城邦和罗马共和国 - 希腊城邦: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 罗马共和国:三级法官制度和元老院的特点2. 基督教和欧洲封建社会2.1 基督教的起源和特点 - 耶稣和基督教的创立 - 基督教的传播和影响:罗马帝国的两个时期 - 基督教教义和天主教会的组织 2.2 欧洲封建社会 - 封建主和农奴的关系 - 封建领主和农奴的权力和义务 - 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影响三、第三章中国古代史的重大事件篇1. 古代中国的战国时期1.1 战国的形成 - 春秋时期的诸侯国 - 诸侯国争霸和战国的形成 1.2 诸子百家和思想的兴盛 - 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等学派的兴起 - 孟子、墨子、老子的主要思想 1.3 战国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状况 - 铁器、货币和交通的发展 - 文化繁荣和齐国的礼仪音乐 1.4 秦灭六国和统一中国 - 秦朝的建立和结束 - 秦始皇的统一政策和其后续影响2.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和中国的对外侵略2.1 近代中国的中外交通:鸦片战争和条约勒迫 - 鸦片战争的起因和结果 - 鸦片战争后的不平等条约 2.2 近代中国的对外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 -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和结果 - 八国联军对中国的侵略 2.3 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 - 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影响四、第四章世界近代史篇1. 平等互利和民族自决的倡导1.1 巴黎和会:凡尔赛和约和《国际联盟宪章》 -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和巴黎和会的召开 -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和影响1.2 《国际联盟宪章》 - 国际联盟的设立和目标 - 《国际联盟宪章》的内容和遗产2.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二战后的国际秩序重建2.1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果 -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和战场 - 盟军胜利和法西斯集权制度的瓦解 2.2 联合国的设立和冷战的爆发 - 联合国的设立和宗旨 - 冷战的爆发和两个阵营的形成 2.3 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产生和核武器的威胁 - 原子弹和氢弹的发明 - 核武器的威胁和遏制政策的制定以上提纲是历史必修二的复习内容及重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进行复习和准备考试。
必修二期末提纲-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期末提纲-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高一生物必修2期末复习提纲一、重要概念1、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
2、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
如:A与a4、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
5、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6、转录:通过RNA聚合酶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
7、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以mRNA为模板合成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
8、密码子:m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的碱基。
9、反密码子:每个tRNA的3个碱基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
10、表观遗传:生物体基因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
11、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
12、基因重组: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
13、染色体组:一套完整的非同源染色体。
14、人类遗传病:是指由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15、种群: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的集合。
16、基因库:一个种群中_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17、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值。
18、隔离:在自然条件下基因不能自自交流的现象。
19、协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二、重要结论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分裂I。
2、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保证了每种生物的前后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3、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
4、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
5、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DNA的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8、碱基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二归纳总结
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生物必修二归纳总结一、模块一:基因与遗传1.遗传基础a.生物的染色体结构与结构变异b.基因的定义与功能c.突变的类型与影响2.基因的转录与翻译a.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b.基因的转录过程c.克隆技术与基因工程3.遗传的规律a.孟德尔遗传规律b.隐性与显性遗传c.血型遗传与多基因遗传4.变异和人类遗传病a.各种遗传病的类型与表现b.环境因素对遗传病的影响二、模块二:生物技术的细胞基础1.细胞结构与功能a.细胞的基本组成与形态特征b.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c.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2.细胞膜的运输过程a.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原理与差异b.渗透压和渗透调节的机制c.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水分平衡3.细胞的能量转换a.细胞内的能量物质与能量转换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反应方程式c.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4.体细胞和生殖细胞的分裂a.体细胞分裂的过程和意义b.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c.生殖细胞的形成与遗传变异三、模块三:化学与生物1.生物的化学组成a.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基本特征b.生物体内的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2.糖类的代谢a.糖类的分类与结构特征b.糖类的合成与降解途径c.糖尿病的发生机制与治疗方法3.脂类的合成与代谢a.脂肪的结构和分类b.脂肪在生物体内的合成与代谢c.高血脂症的形成与预防4.氨基酸的代谢与蛋白质的合成a.氨基酸的结构和分类b.氨基酸的合成与降解途径c.蛋白质的合成与修饰过程四、模块四: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1.光合作用a.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与反应方程式b.光合色素和光合电子传递链c.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2.呼吸作用a.呼吸作用的基本过程与反应方程式b.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c.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呼吸作用3.发酵作用a.乳酸发酵和酒精发酵的过程和产物b.发酵作用的意义与应用c.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4.细胞的能量转换与调节a.ATP在细胞中的作用b.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之间的关系c.内分泌调节与能量平衡以上为生物必修二的复习提纲,可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复习内容。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一、古代希腊罗马文明A.希腊城邦文明1.希腊城邦的形成2.雅典民主制的特点和运行机制3.斯巴达政治制度的特点和运行机制4.希腊城邦文化的影响B.罗马帝国的兴起和发展1.罗马建立共和国和扩张2.凯撒和奥古斯都时期的政治制度和3.罗马帝国的疆域和政治制度4.罗马帝国文化的传播与影响二、东亚古代文明A.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1.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思想2.秦朝的统一和政治制度3.汉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4.汉朝的国内经济状况和对外交往B.日本和韩国的古代文明1.日本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2.韩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三、撒拉丁的伊斯兰帝国A.伊斯兰教的兴起和传播1.穆罕默德的生平和伊斯兰教教义2.安达卢西亚的摩尔人文明B.西欧基督教世界与伊斯兰帝国的冲突1.卡拉曼阿尔苏德的征服2.圣地战争的起因和结果C.撒拉丁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影响1.撒拉丁的统治和政治制度2.撒拉丁对文化和科技的贡献四、非洲古代文明A.尼罗河流域的文明1.古埃及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2.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成就B.西非撒哈拉沙漠南部的文明1.马里帝国的兴起和发展2.西非的贸易和文化交流五、欧洲中世纪文明A.封建制度和领地制1.封建制度的特点和产生背景2.领地制的组成和特点B.城市兴起和商业经济的发展1.城市的兴起和城市组织2.商业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制度C.宗教和宗教战争1.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的背景2.宗教战争的起因和影响D.封建时代的文化成就1.文学、艺术和建筑的发展2.教育和科技的进步六、东南亚和南亚的古代文明A.印度古代文明1.印度教的兴起和影响2.印度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发展B.东南亚群岛的古代文明1.玛朗帝国的兴起和政治制度2.钦朝的兴起和政治制度七、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A.文艺复兴运动1.文艺复兴的起源和特点2.文艺复兴对艺术、文学和科学的影响B.大航海时代1.地理大发现的背景和意义2.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大航海时代的成就和贡献八、明清社会和文化的变革A.明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明朝的封建制度和中央集权2.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B.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状况1.清朝的农奴制度和满洲政权2.清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革C.明清的文化成就和传统文化的衰落1.明清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2.传统文化在明清时期的衰落和消亡九、政治革命与新兴国家的诞生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和影响2.英国议会制度的形成和特点B.法国大革命1.法国大革命的起因和影响2.法国大革命的阶段和重要事件C.美国独立战争和宪政制度的形成1.美国独立战争的起因和影响2.美国宪政制度的形成和特点十、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的兴起A.工业革命的起因和影响1.英国工业革命的背景和条件2.工业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特点1.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和特征2.拉萨尔关于资本主义的理论以上提纲涵盖了高中历史必修二的主要内容,可以对各个章节进行系统的复习,有助于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重要事件的内涵。
高中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最全)
生物必修2复习提纲(必修)第二章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第一节减数分裂一、减数分裂的概念减数分裂(meiosis)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形成生殖细胞过程中所特有的细胞分裂方式。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体细胞减少一半。
(注:体细胞主要通过有丝分裂产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新产生的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二、减数分裂的过程1、精子的形成过程:精巢(哺乳动物称睾丸)●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复制(包括DNA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前期: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称联会),形成四分体。
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对等片段的互换。
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排列在赤道板上(两侧)。
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2个子细胞。
●减数第二次分裂(无同源染色体......)前期:染色体排列散乱。
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移向细胞两极。
末期:细胞质分裂,每个细胞形成2个子细胞,最终共形成4个子细胞。
2、卵细胞的形成过程:卵巢三、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过程的比较相同点精子和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都是体细胞的一半四、注意:(1)同源染色体①形态、大小基本相同;②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2)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
因此,它们属于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 的方式增殖,但它们又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并进入不同的子细...............胞.。
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无同源染色体......。
(4)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5)减数分裂形成子细胞种类:假设某生物的体细胞中含n 对同源染色体,则:它的精(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可形成2n 种精子(卵细胞);它的1个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2种精子。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
高中数学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1.1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 三视图: 正视图:从前往后; 侧视图:从左往右; 俯视图:从上往下。
2、 画三视图的原则: 长对齐、高对齐、宽相等3、直观图:斜二测画法4、斜二测画法的步骤:(1).平行于坐标轴的线依然平行于坐标轴;(2).平行于y 轴的线长度变半,平行于x ,z 轴的线长度不变; (3).画法要写好。
5 用斜二测画法画出长方体的步骤:(1)画轴(2)画底面(3)画侧棱(4)成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一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 1、棱柱、棱锥的表面积: 各个面面积之和2、圆柱的表面积3、圆锥的表面积2r rl S ππ+=4、圆台的表面积22R Rl r rl S ππππ+++=5、球的表面积24R S π=(二)空间几何体的体积 1、柱体的体积 h S V ⨯=底 2、锥体的体积 h S V ⨯=底313、台体的体积h S S S S V ⨯++=)31下下上上(4、球体的体积 334R V π=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11、平面含义:平面是无限延展的2、平面的画法及表示 (1)平面的画法:水平放置的平面通常画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锐角画成450,且横边画成邻边的2倍长(如图)(2)平面通常用希腊字母γβα、、等表示,如平面α、平面β等,也可以用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或者相对的两个顶点的大写字母来表示,如平面AC 、平面ABCD 等。
3、三个公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符号表示为ααα⊂⇒⎪⎪⎭⎪⎪⎬⎫∈∈∈∈L L B L A B A 222rrl S ππ+= D CBAαLA· α公理1作用:判断直线是否在平面内(2)公理2: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
必修2第一单元复习提纲打印高一历史班级姓名必修二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单元复习提纲★第1课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一、农业的起源1.“北粟麦南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育水稻和粟的国家。
)2. 六畜“十二生肖”(生肖纪年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种养结合)二、从耒耜到曲辕犁1.生产工具的改进A.原始社会:木耒、骨耜和石器B.商周时期:出现少量的青铜器C.春秋:铁农具的广泛使用,牛耕出现D.战国中后期:铁犁出现E.唐朝时期:长江下游出现曲辕犁,又名江东犁,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人力推动,平原地区使用)、筒车(唐代,用水力代替人力,山区使用)总结:耕作方式演进:刀耕火种石器助耕铁犁牛耕三、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1.原始传说:大禹治水2.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成都平原-天府之国)、郑国渠3.西汉:王景治理黄河、坎儿井(西域地区)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①经济构成——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②生产模式——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③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④土地制度——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⑤土地经营方式——租佃经营是小农经济的一种重要补充。
★3、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1)产生时间:春秋(2)产生原因: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3)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重要特点:封闭性(自给自足使农民极少与外界联系)、脆弱性(在天灾人祸时极易破产)、分散性(土地分散,生产规模小)、落后性(狭小生产规模使得工具长期无法改进)(4)小农经济的评价:优点:①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可以使农民勉强能够自给自足;②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③是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
弊端:①狭小的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
近代以后成为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②抗风险能力差,遇到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压榨和自然灾害容易破产。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
湘教版(2023)高中物理必修第二册核心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描述方法及其间的转化关系- 平抛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及其应用-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矢量运算- 一般曲线运动的描述和分解- 运动规律的实验探究方法及其应用第二章物态变化- 物质在微观上的状态和分子运动-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 固体和液体的物态变化及其热学性质- 物质的相变及其能量变化- 物态变化的图示法及其应用第三章力和运动- 牛顿运动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惯性系和非惯性系- 摩擦力和滑动摩擦系数- 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弹力和弹性势能第四章能量和能量转化- 功、功率和能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动能定理和动能定理的应用- 弹性势能和引力势能的计算- 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机械能损失和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分析第五章力学简单应用- 斜面上的力学问题- 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基本特征和应用- 物体在水平面上的谐振和质点做垂直振动的简单介绍- 物体之间的作用力- 气垫船和物体浮力的应用第六章热学基本概念- 温度的物理意义及其测量- 热量的物理意义及其传递方式- 热力学第一定律及应用- 热力学第二定律及其应用- 热机效率的计算及其应用第七章气体状态方程和气体分子运动论- 气体状态方程及其推广应用-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分子平均动能- 实际气体和理想气体的差异- 气体的压强和温度的关系及其应用- 气体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扩散第八章电学基础- 充电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电荷的守恒和电流的概念- 欧姆定律的表述和计算- 硬质导体中的电场- 对于电流测量使用的电器和电路基础第九章磁学基本概念- 磁力线和磁场线- 磁铁的基本特征- 磁场的基本量及其测量方法- 奥斯特规律及其应用- 洛伦兹力和它的应用第十章电磁感应- 安培定理及其在计算磁场的弧段上的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感生电动势及其应用- 电磁感应现象的场论解释- 洛伦兹力的场论解释第十一章交流电- 电磁感应定律推导并互相协作应用- 电感的概念及其变化规律- 交流电和RMAS- 交流电路元件戏额办理方法- 正弦连续周期所表明的物理现象第十二章成像光学- 光的直线传播和反射- 凸透镜成像和透镜组成像的性质分析- 对于装置的规律映射设计- 种类的光学仪器及其应用的基本原理- 光的色散和衍射现象第十三章原子核- 原子谱线和布里渊原理- 质子和中子的结合能和引力势能- 核反应和核能的应用- 放射现象和放射性半衰期- 核强素测量和测量的应用第十四章半导体物理基础- 半导体材料及其晶体结构- 材料的能带结构及其导电的规律- 半导体材料的掺杂和 pn 结的形成- 半导体二极管和晶体管的基本工作原理- 半导体器件的增益和应用。
政治生活 提纲(大纲)
高一政治必修2复习提纲第一课1、我国的国家性质2、人民民主专政最大特点:本质:人民民主的特征: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4、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我国民主与专政的关系5、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6、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性义务7、公民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要遵循的基本原则8、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主题9、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基本内容:重要内容)第二课1、选举方式:(县乡人大代表实行直接选举,县级以上实行间接选举。
各级人大代表实行差额选举。
)2、认为选举与我无关是错误的3、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意义。
4、实行村民自治和城民自治的重要意义5、民主监督的方式、意义。
6、公民应怎样正确地行使监督权第三课1、政府的主要职能2、政府的宗旨:工作的基本原则:3、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要求4、政府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的主要途径第四课1、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2、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措施3、有效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关键4、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5、政府接受监督的意义6、政府实行“阳光工程”的意义第五课1、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2、人大的职权3、人大代表的权利4、人大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5、民主集中制的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第六课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2、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原因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基本方式4、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的内容:本质:5、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核心:6、民主党派的性质7、我国的政党制度及其内容8、政协的性质及其职能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0、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第七课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自治机关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5、我国的宗教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八课1、国际社会的成员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最重要的是主权3、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4、国际组织的分类5、联合国的宗旨:6、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第九课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复习提纲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 70亿人口日”(2011/10/31;3、人口增长的历史阶段(理解记忆4、 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 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 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6、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变化比较:(理解记忆7、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 =出生率 -死亡率8、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特点(记忆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医疗水平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 ]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 (行政区位的改变 ; 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 (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3、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比较: [记忆 ]4、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记忆 ]5、人口迁移的意义 [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利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中生物必修二复习提纲(详细)
高中生物复习(二)基因的分离规律名词:1、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
(此概念有三个要点:同种生物——豌豆,同一性状——茎的高度,不同表现类型——高茎和矮茎)2、显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3、隐性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
4、性状分离:在杂种后代中同时显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如高茎和矮茎)的现象,叫做~。
5、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豌豆高茎基因用D表示。
6、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豌豆矮茎基因用d表示。
7、等位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
(一对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如高茎和矮茎。
显性作用:等位基因D 和d,由于D和d有显性作用,所以F1(Dd)的豌豆是高茎。
等位基因分离:D与d一对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最终产生两种雄配子。
D∶d=1∶1;两种雌配子D∶d=1∶1。
)8、非等位基因:存在于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源染色体不同位置上的控制不同性状的不同基因。
9、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
10、基因型:是指与表现型有关系的基因组成。
11、纯合体: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可稳定遗传。
12、杂合体: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
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13、测交: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测交是检验生物体是纯合体还是杂合体的有效方法。
14、基因的分离规律: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
15、携带者:在遗传学上,含有一个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体。
16、隐性遗传病:由于控制患病的基因是隐性基因,所以又叫隐性遗传病。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模块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②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结构特点: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期第七周期(不完全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1、碱金属元素Li锂Na钠K钾Rb铷Cs铯Fr钫(Fr是金属性最强的元素,位于周期表左下方)2、卤族元素注意:要会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三、核素电性关系:原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阴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元素、核素、同位素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质子(Z个)原子核中子(N个)Z原子(AX)核外电子(Z个)质量关系: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K L M N O P Q二、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二 日期:2013-11-班级: 姓名:《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1.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是1869年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制得。
2.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3.在元素周期表中,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形成周期。
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点则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形成族。
周期序数= 主族序数=周期(第 周期)周期: 个(共 个横行)周期表 周期(第 周期) 主族 个:ⅠA-ⅦA族: 个(共18个纵行) 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 个纵行) 零族(1个) 元素 4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Li + O 2 ===Na + O 2 === Na + O 2点燃2 Na + 2H 2O = 2NaOH + H 2↑ ; 2K + 2H 2O = 2KOH + H 2↑2R + 2 H 2O =56...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AZ X 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 ,质子数为Z 的具体的X 原子。
质量数(A) =质子数(Z) + 中子数(N)。
7.把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练习】1.绘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A .道尔顿B .阿伏加德罗C .拉瓦锡D .门捷列夫 2.在原子中,下列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 .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B .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层数C .质子数>中子数D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下列属于短周期主族元素的是 A .He B .K C .Si D .Fe 4.下列原子中半径最小的是 A .Na B .F C .Al D .Cl 5.关于原子序数从ll 到17的七种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 B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C .元素最高正化合价逐渐增大D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 6.下列元素中不属于主族元素的是 A .磷 B .锂 C .氟 D .氩7.放射性同位素钬 的原子核内中子数是 A .32 B .67 C .99 D .166 8.铀元素有等多种核素。
下列关于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中子 N 个=(A -Z )个 原子AZ X核外电子 Z 个 原子核质子 Z 个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二日期:2013-11-第二节元素周期律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
2.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
(2)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3)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练习】写出下列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H_________ ;O__________;Mg____________;Ar_____________;K_______________。
3.一般说来,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和原子结构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如下关系: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数;|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 8 4.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而呈规律性的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同一周期,从左到右,电子层数相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元素化合价+1→+7,-4→-1→0(O、F无正价),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变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减弱、酸性增强,呈周期性变化。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碱性增强、酸性减弱,呈周期性变化。
5.元素周期表中最强的金属为Fr,最强的非金属为F。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没有严格的界线,故存在既能表现出一定金属性,又能表现出一定非金属性的元素,如Si、Ge。
可以在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
【附录1】常见元素化合价及化合物化学式【经典考题】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界处最容易找到的材料是A.制催化剂的材料B.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C.制农药的材料D.半导体材料2.(5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列出了①一⑥六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1)①的元素符号为;(2)②的原子半径⑤的原子半径(选填“>”、“<”或“=”);(3)③和⑥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4)④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5)⑥的单质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5分)A、B、C、D、E、F为短周期元素.A的焰色反应为黄色,B的氢氧化物具有两性,C 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D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E 与D同主族,F的单质是黄绿色气体(1)B、F的元素符号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E两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用元素符号填写);(3)D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4)C的氧化物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5分)下表列出了A—F 6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1)B、C的元素符号分别为、;(2)D、E两种元素按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填写);(3)F元素氢化物的化学式为;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 必修二 日期:2013-11-第三节 化学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
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 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
(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
如NaCl 、Na 2O 、K 2S 等 (2)强碱:如NaOH 、KOH 、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 2CO 3、BaSO 4 (4)铵盐:如NH 4Cl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
(一般规律)▲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2.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
共价键可以在相同的元素间形成,也可以在不同的元素间形成。
以共价键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共价化合物。
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共价键的分类 偏移。
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
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
非金属单质:H 2、X 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键的存在 共价化合物:H 2O 、 CO 2 、SiO 2、 H 2S 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Cl Na Cl →+-..:[:..:]....:..:..::....:........Cl Cl ClCl →⋅+⋅:..::......Cl H Cl H →⋅+⋅3.人们把这种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通称为化学键。
一般化学物质主要由离子键或共价键结合而成。
化学键的形成与原子结构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价电子间的转移或共用来实现。
化学反应是反应物中的原子重新组合为产物分子的一种过程,包含着反应物分子内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和产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释放能量)。
4.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这种式子叫电子式。
【练习】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Na _______、Al_______、N________、Cl _________ 化学上,常用一根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
这样得到的式子叫结构式。
如氯分子的结构式为Cl-Cl 。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aCl NaOH 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及结构式:H 2 Cl 2 N 2 CO 2 H 2O用电子式表示NaCl 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Cl 2的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HCl 的形成过程:【典型考题】1.下列电子式正确的是A .氨:B .四氯化碳:C .氮气:D .二氧化碳:2.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是A .NaOHB .H 2C .Na 2O 2D .H 2S 3.下列物质中,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A .Na 2OB .N 2C .NH 4ClD .H 2SO 4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提纲必修二日期:2013-11-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
当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断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要吸收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放出能量。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②反应吸收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2.能量守恒定律:一种形式的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能量,转化的途径和能量形式可以不同,但是体系包含的总能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者放热。
所有的燃烧反应都要放出热量。
3.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活泼金属置换水或酸中氢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④多数的化合反应⑤一些物质的溶解,如浓硫酸的稀释、氢氧化钠的溶解、氧化钙的溶解常见的的吸热反应:①几个常见的反应,如:2NH4Cl(s)+Ba(OH)2·8H2O(s)=BaCl2+2NH3↑+10H2O C+H2O(g) CO+H2②多数的分解反应。
【练习】判断下列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反应。
①盐酸和铝条反应:_____;②氢氧化钡和氯化铵反应:_____;③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______;④碳在空气中燃烧:______;⑤氢气还原氧化铜:______;⑥石灰石的高温分解:______。
【典型考题】1.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A.燃烧木炭取暖B.炸药爆炸C.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混合搅拌D.酸与碱的中和反应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中和反应是吸热反应B.燃烧属于放热反应C.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D.反应物总能量与生成物总能量一定相等3.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人类目前直接利用的能量大部分是由化学反应产生的B.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三种化石燃料C.我国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D.人体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与化学反应无关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1.直接从自然界 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