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公开课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雅鲁藏布江为例》教学设计
光谷第二高级中学张建杰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
通过对《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的学习,问题探究旨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并且能够用辩证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看待“河流上该不该修建大坝”这一问题,实现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比较弱,通过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以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通过读图认知雅鲁藏布江流域的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2)能够从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怒江大坝带来的利和弊。
(3)能够知识迁移,分析其他河流因修建大坝带来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的地理资料,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将它们应用于学习过程。
(2)学会与人合作交流,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辩证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雅鲁藏布大坝的利弊在生态、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的表现难点:探究问题的方法与态度
【教学方法】探究式与合作学习、辨析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优秀教学案例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河流建大坝前后的对比照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大坝建设对河流及其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途径,让学生搜集与河流建大坝相关的信息,提高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
2.利用小组讨论、课堂发言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4.以案例分析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情感,增强学生保护河流、珍惜水资源的意识。
2.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3.引导学生尊重不同意见,学会倾听、理解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
4.培养学生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关注热情,提高学生参与社会建设的责任感。
2.设置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采用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4.教师要关注小组合作的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
2.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整能力。
3.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让studentsexamine their peers' work and their own, promoting a positive learning atmosphere.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案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说课高中地理课程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
学习了田纳西河的综合开发,围绕着河流的梯级开发,河流上该不该建坝这一问题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关注,本节课主要从问题研究的一般步骤,基本方法(一分为二)使学生对如何展开问题研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同时借助网络及其他媒体的资源,学会搜集与研究对象有关的资料、信息,并对它们进行筛选、整理、分析,获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和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技能,同时学会独立分析和与人合作解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会通过网络搜集有关尼罗河的地理信息,并尝试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有效筛选,并把它们用于学习过程。
2.与人合作交流,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良好习惯,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增强学生理性思维,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等工程建设的利弊,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难点1.阿斯旺大坝带来的巨大的经济效益2.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以及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课前分组,第一组重点查阅尼罗河及流域特点的资料,第二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利,第三组重点查阅修建大坝的弊,查阅的资料相应整理成文,供课上相互交流。
推进新课师河流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为了充分开发利用河流,人们在许多河流上修建了大坝,一直以来人们对河流上该不该修大坝存在不同看法,今天我们就以阿斯旺大坝为例,来探讨河流上该不该建坝。
师(方法引导)为了解决问题,必须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对于尼罗河上该不该建大坝这一问题,一般设计的研究步骤如下:生分组请同学们展示课前查阅的资料状况,同一组的学生可相互补充。
师查阅的资料力求准确且有说服力,交流时语言简明扼要,条理清楚。
资料展示的同时加以分析,力求解决导学案上的下列问题,关键问题教师要在幻灯片上给出标准答案。
“问题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尝试
“问题研究”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尝试摘要:“问题研究”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一大特色,在教学时,应处理好这部分内容,让“问题研究”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及评判信息的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问题研究;课前准备“问题研究”是指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必修1~3》中每章课文教学后安排的专题研究课,它是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材的一大特色,同时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有效载体,更是学生开展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最佳切入点。
在1~3的教科书中,共安排了16个“问题研究”专题课的教学内容,从其篇目看,有探索宇宙科学的,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有关资源利用的,如“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有体现人文关怀的,如“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有发挥主人公意识的,如“我的家乡应如何发展”等等。
一个个问题研究课题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的基本理念,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新的学习方式,树立学生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在教学时,应处理好这部分内容,让“问题研究”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及评判信息的能力上起到应有的作用。
但不同学校在实践中由于课时、学生安全等各种原因都很难落实到位。
怎样才能把“问题研究”利用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通过几年的新课程实践,对不同章节的“问题研究”在教学处理时方法不同、详略不一。
我在教学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一、拓展知识型如“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等,这部分知识拓展性较强,我认为可以让学生作为课外兴趣知识掌握,可以让学生事先查阅资料,自己尝试去分析、解决教材中提出的问题。
河流上该不该建坝(2014-10-8)
9、中国的二滩拱坝 二滩大坝不仅为中国的贫困地区带来了就业机会和海外投 资,而且在建造过程创下了几项记录。这座240米的大坝在短短的十年间建成, 创造了水电站的最快建造记录。这座双曲大坝拥有一个地下发电所和一条1167 米的导流隧洞,这也是世界最长的导流隧洞之一。有47个国家和700位专家参与 了这个工程的建设。
10、俄罗斯的Chirkey大坝 尽管该大坝并非最高的,但是它232.5米接近垂直 落差的高度让它既惊人又美丽。该大坝是俄罗斯最高的拱形坝。Chirkey大坝除 了拥有一座1000兆瓦的发电站之外,而且也是一个旅游胜地,拥有着人造景观
• 长江三峡工程 •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 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 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 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 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 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 台,左岸12台,共表机26台,前排容量为70 万千瓦的小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 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 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包连续 级船闸及早线一级垂直升船机。
4、意大利的瓦依昂大坝 高度262米,它以多灾难闻名。在大坝建造期间,这一地区遭
遇了几次山体滑坡和地震,证明这座山是不稳定的。建成后,在1963年10月9日的暴雨 中遭遇了一次严重的山体滑坡。
5、瑞士的莫瓦桑大坝 这座拱坝的建成高度为 250米。莫瓦桑大坝建设 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洪水
6、中国的李家峡大坝位于黄河之上,它拥有着应对水土流失和水力发电 的双重功效。高达250米
2、瑞士 大迪克桑斯水坝是世界最高的重力坝,而且称重达到了150万吨超过了基奥 普斯大金字塔。这座大坝从顶部到底部的落差达到285米,是一座让人肾上腺素增高 的工程学杰作。除了它惊人的高度之外,它的基座也达到了200米宽。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谭老师地理工作室)
二、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
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 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 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1)减少沿岸对矿物能源的依赖,防止对植被的破坏, 保护生态。(2)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 “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少排放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少排 放,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少排 放,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弊
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工程难度大。 地质构造复杂,易引发水库地震等地质灾害。 2、当地经济欠发达,能源需要量少,资金不足,技术 力量薄弱。 3、当地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能源基本能满足经济 发展的需求。 4、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西电东送,价格优势 不明显。 5、作为国际性河流要处理好上下游的关系 6、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大。
总之,阿斯旺大坝的修建,提高了尼罗河灌溉、防灾、 发电、养殖、航运等综合利用效益。
环境效益
大坝建成前,随着每年干湿季节的交替, 沿河两岸的植被呈周期性的枯荣。水库建成 后,水库周围原来的沿湖沙漠带出现了常年 繁盛的植被区,这不仅吸引了许多野生动物, 而且有利于稳固湖岸、保持水土,对整个沙 漠环绕的水库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
开通运河
清理水道 实现“五 海通航”
建设河港
综合效益:
• 伏尔加河开发存在 的问题是什么?
• 水利工程没有修建过鱼道, 影响鱼类洄游产卵; • 下游没有修建大型水库, 水量受自然因素影响大, 水旱灾害频发; • 沿岸污染源没有得到有效 控制,河水污染严重。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建
• 埃及的历史其实就是引水灌溉、沙漠变绿 洲的历史。到了当代,为了一劳永逸地解 决尼罗河年年发洪水的困扰,埃及政府在 前苏联的帮助下,于1960年在距开罗以南 600英里处的阿斯旺兴建大坝,尼罗河被拦 腰截断。历经10年,大坝最终建成。
河流该不该建大坝(优质课)
忏悔。从建坝再拆坝,人们强迫河流进行
了完全相反的调整和适应,它所带来的不
良后果给了人类两次的报复,使人们付出
了双倍的代价。
修建三门峡工程带来的影响
三门峡水库1960年9月建成,从第二年起潼关以上黄 河渭河淤沙成灾,两岸受灾农田80万亩,一个县城被 迫迁走,西安受到严重威胁。 到了50年后的今天,黄河流域的水土保持日益恶化, 下游河水已所剩无几,几十万人口离开他们原本富裕 的家园,迁移到土地贫瘠的偏远地区,其中一些人来 回迁移十几次,生活变得一贫如洗。 三门峡工程总结算时耗资达40亿元,相当于40座武汉 长江大桥的造价,而之后改建费用和因之受灾的地区 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更是一个谁都无法估量的数字。
总结
弊
1、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不便,工程难度大。 地质构造复杂,易引发水库地震等地质灾害。 2、当地经济欠发达,能源需要量少,资金不足,技术 力量薄弱。 3、当地有丰富的地热和太阳能,能源基本能满足经济 发展的需求。 4、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远,西电东送,价格优势 不明显。 5、作为国际性河流要处理好上下游的关系 6、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大。 作业
C.汛期蓄水
D.人工清除
对库区上游的影响
(1)泥沙淤积、危及港口及航运 (2)洪水时回水,扩大洪水的影响河段
(3)水流减慢,河流自净作用减弱,增加污染;雾日增多,酸 雨加重
对库区下游的影响
(1)洄游性鱼类减少 (2)泥沙减少,海岸沉积减慢 (3)流量减少,海水倒灌,土壤盐渍化,顶托污水
⑵三峡工程会否像纳赛尔水库一样产生突出 的负面作用呢?为什么?
①河水定期泛滥为中下游带来了肥沃的土壤; ②下游属热带沙漠气候,河水为中下游两岸带来了灌溉水源 (但不稳定)。 ③降低土壤盐碱度,故尼罗河沿岸及三角洲地区成为主要的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思考: 尼罗河孕育了古埃及文明,带来了发达的灌溉农
业,为什么埃及还要在尼罗河上修建阿斯旺大坝?
1.河水定期泛滥,具有不可调控性, 来水量大时可能出现涝灾,来水量少 时可能出现旱灾。为了变泛滥性灌溉 为可调节的人工灌溉,为了防洪,有 必要修建一个大坝。 2.埃及严重缺水,埃及人民希望通过 水利建设掌握自己的命运,修坝拦水 加以利用。 3.大坝的出现会带来水位的落差,会 产生巨大的水能资源,这为经济落后 的埃及快步迈向工业化提供巨大动力。
一、尼罗河
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从事 耕种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
(1)尼罗河下游属热带沙漠 气候,尼罗河水为沿岸农业提 供了灌溉水源(但不稳定);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下 游特别是三角洲带来肥沃的土 壤,促进了沿岸农耕业的发展。
“尼罗河赋予两岸土地以生命:只有尼 罗河泛滥以后,才能够有粮食和生命。 大家都依靠它生存。” ——尼罗河赞语
三、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
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产生的原因? “弊”(不利影响) 沿河可耕地土壤肥 力持续下降 产生不利影响的原因 河水不再定期泛滥,泥沙被阻于库区上游
沿尼罗河两岸出现 1.河水不再泛滥,也就不再有雨季的大量河水带走 土壤中的盐分;2.常年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 把深 了土壤盐碱化 层土壤内的盐分带到地表 库区及水库下游的 1.库区水的大量蒸发是重要因素;2.土地肥力下降迫 尼罗河水水质恶化 使农民不得不大量使用化肥,导致河水富营养化 水生植物及藻类蔓 延,堵塞河道灌渠 尼罗河下游的河床 受到严重侵蚀,尼 罗河入海口处海岸 线后退
二、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
地理:3《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与问题研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三章[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三峡工程建设的效益与问题研究”片段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该片段教学选自教材必修3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问题研究。
本节课重在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开展实际地理问题研究。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相关资料提出建坝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2)过程与方法分组讨论分析相关河流大坝的资料,提取有效信息并进行知识迁移,合作探究提出三峡工程建设中产生的问题,并尝试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学会用全面辩证的观点正确看待修筑大坝的利弊,养成敢于提问,勤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探究修建大坝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重难点突破:分组通过分析教师事先准备的材料,讨论研究提出修建三峡大坝存在的问题,分析并试着提出解决对策,对于小组讨论中的疑问可向其他同学或老师评委请教。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鼓励性评价。
二.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素养,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比较弱,通过投入到探索性的学习中,以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2.学法指导通过小组讨论,指导学生分析材料提出问题,教师当堂解答疑难,培养师生的互动能力,学会合作学习。
同时通过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和课题研究记录表的填写督促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讨论研究。
三.教法分析本节课以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为主。
教师起引导组织课堂活动的作用。
四、课堂教学程序(一)课堂导入中国有一座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举世瞩目,那是中国的三峡工程。
设问:同学们可知三峡水利工程为什么如此举世瞩目?(多媒体展示)(转承过渡)既然三峡工程后能产生如此巨大的效益,为何它由1919年孙中山提出,直到1994年历经近百年才正式动工呢?引导学生思考:大型水坝的建设有利也有弊,同学们认为在三峡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有无解决良策?(二)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全班分成六个研究小组,每两个小组研究相同的课题,每个小组有专人负责课题研究的记录表(如下表)。
《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大坝的定义、功能以及在我国的应用情况,让学生对大坝建设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讲解河流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河流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3.深入剖析大坝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的影响,包括正面和负面效应。
3.小组合作,制作一份关于大坝建设的宣传海报。海报内容需包括大坝的定义、功能、优缺点等,形式不限,要求具有吸引力,能够引起人们对大坝建设问题的关注。
4.针对课堂辩论环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辩论总结,概括各自观点,反思辩论过程中的亮点与不足。
5.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关的现实问题,撰写一篇研究性学习报告。报告要求:问题明确、分析深入、建议可行。
3.课堂探究,深入剖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从地理、生物、物理等多角度分析大坝建设的影响,深入剖析问题。
4.情景模拟,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情景模拟,让学生站在不同立场,为大坝建设提出建议。通过实践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巩固提升:在课堂小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大坝建设的利与弊,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
9.创设互动、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尊重学生的观点,营造一个互动、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我国著名大坝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大坝建设的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坝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作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谈谈对大坝的认识。
3.提高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辩论等活动中的沟通协作能力和思维品质。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以罗纳河为例)
《罗纳河流域的开发历史》
表1.罗纳河不同历史阶段开发的主要措施和目标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改善航运条件,防洪
19世纪40年 整治河道,裁弯 第一 代至20世纪 取直,消除河道 阶段 20年代 分汊。
建 修建大坝,进行 第二 20世纪20~ 发电,改善航运条件, 梯级开发,整理 阶段 80年代 土地开发(防洪) 河谷滩地等。
逐渐拆除大坝, 拆 第三 20世纪90年 恢复弯曲河道及 阶段 代以来 河道分汊。 恢复河流生态
(6分钟)
环节一
3分钟
环节二
3分钟(各1分半钟)
建
拆
阅读材料思考
20世纪20年代到80 年代,法国罗纳河建 大坝的原因。
?
流量季节变化 法国工业化、城 原因 大,泥沙淤积, 市化的发展,对 河道弯曲 能源需求激增
外交关系
渔 业 减 产
移民问题
文物保护
(2016.重庆模拟)下 图为中亚某地区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列小 题。
1.该区域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保障城镇用水②开发水能资源 ③蓄水灌溉农田④发展水产养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6年全国卷Ⅱ)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 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泾流冲刷河 床。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 最低时期的河床断面。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 建成大型水闸。据此完成9~11题。
7 6 原油 天然气 原煤 核能 水电 再生能源 5 4 核电占总发电量百分比 70% 60% 50% 40%
3
2 19% 1 美 法 国 国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 注入地中海。全长6671千米, 流域面积287万平方千米。 阿斯旺至开罗段穿越沙漠, 形成一条绿色走廊。古埃及 人利用尼罗河水的定期泛滥 从事耕种,创造了古埃及文 明。 资料分析:尼罗河为沿岸 地区人们从事耕作提供了 哪些有利条件?
答:一、定期泛滥的河水带来了 肥沃的土壤
二、为中下游两岸的农业带来了 充足的灌溉水源
资料3
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主要有:1.尼罗 河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 肥料,土地肥力下降;2.河口外海域的沙丁 鱼因失去饵料而迁往地中海北部;3.尼罗河 下游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尼罗河三角 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资料分析:1、大坝建立后产生的不利影响主 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资料分析:1.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面提 高了尼罗河的利用效率?
答:1、灌溉 2、防洪3、发电4、养殖 5、航运
• 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 仅可以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 矿物能源的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 益?
答:减少了工业三废的排放。废渣的减少可少占 土地;废水的减少,不仅节约了水资源,而且减 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减少使温室气体和酸雨大量 减少。
、三峡大坝概况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 水利枢纽工程,其历经18年,到2009年工程基本 完工。随着工程的一步步进行,三峡逐渐显示出 其独特的作用,为整个长江流域带来巨大的经济 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同时,它也存在着一系列不 可避免的负面影响。 三峡坝高185米,蓄水高度175米,总库容 393亿立方米,其水位达到185.40米时形成的人工 水库面积为1084平方公里,总长度600多公里,均 宽1100米。
3.3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 尼罗河是一条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的河流, 全长6,67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2007年虽有来自巴西的学者宣称亚马逊河 长度更胜一筹,但尚未获得全球地理学界 的普遍认同。尼罗河有两条主要的支流, 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发源于埃塞俄比亚 高原的青尼罗河是尼罗河下游大多数水和 营养的来源,但是白尼罗河则是两条支流 中最长的。
一、尼罗河
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 民从事耕种提供了哪些 有利条件?
(1)尼罗河下游属热带沙 漠气候,尼罗河为沿岸农 业提供了灌溉水源(但不 稳定);
(2)尼罗河定期泛滥,为 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带来肥 沃的土壤,促进了沿岸农 耕业的发展。
二、阿斯旺大坝带来的经济效益
1、阿斯旺大坝从哪些方、比较阿斯旺大坝的利与弊,是利 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2、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 具有普遍性吗?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大坝? 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三峡工程的首要目的:
防洪
三峡工程的有利影响:
防洪、发电、灌溉、养殖、航运等方面
三、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 (1)对土地(土壤)的影响,肥力下降, 加重盐渍化; (2)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主要是沙丁鱼数量减少; (3)对海岸地形的影响,海岸遭到侵蚀后退 2、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不利影响?
主要是由于下游及入海口处水沙减少所致, 输水输沙之所以变化就是因为阿斯旺打扮的修建。
提高了灌溉、防灾、发电、养殖、航运等 方面的利用价值
2、水能是可再生能源,水电站建成后,不仅可以 永续利用水能发电,而且可以减少对矿物能源的 使用,由此会产生哪些环境效益? 利用水电产生的环境效益主要是减少了“三废”的 排放。废渣的减少可少占土地;废水的减少不仅节 约了水资源,而且减少了水污染;废气的减少,减 少了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和酸雨的危害。
修建大坝的利与弊总结
修建大坝的利与弊总结
1、发电:当水流入大坝,利用水的动能可以发电,可以满足当地的电力需求,丰富当地的电力供应。
2、灌溉:水库大坝可以放入贮水,给干旱季节的灌溉施工提供水源,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3、航运:大坝可以设置船只行驶的航道,可以避免洪水洪涝造成的损失,同时可以便利水上航运。
4、景观:大坝的建设可以使湖泊美化,给当地的景观和游览带来极大的美化,以及旅游发展的契机。
二、修建大坝的弊:
1、土地破坏: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土地及植被的清理等活动,从而破坏原来的自然环境,而且会影响当地的生态平衡;
2、洪水危险:大坝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改变原有的洪水流量,从而可能引发洪水中的灾害;
3、水资源浪费:大坝会阻碍河水的流动,河水淤积而无法循环,从而浪费大量的水资源;
4、生态破坏:大坝的建设会影响当地的湖泊,淡水海洋等水环境,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
- 1 -。
修建大坝的利与弊总结
修建大坝的利与弊总结引言:大坝是一种人工建造的水利工程,用于拦截河流或溪流的水流,形成蓄水库。
修建大坝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供清洁的能源、改善灌溉条件、控制洪水等,但同时也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修建大坝的利与弊。
利:1. 提供清洁的能源:大坝可以利用水流的动力发电,为社会提供清洁的能源。
水电是一种可再生的能源,相比于化石燃料,它对环境的污染更少。
2. 改善灌溉条件:修建大坝可以形成蓄水库,提供灌溉用水。
这对于农业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可以增加农田的产量,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3. 控制洪水:大坝可以拦截河流的水流,减少洪水的发生。
通过调节蓄水库的水位,可以控制河流的水量,防止洪水对下游地区造成严重的灾害。
4. 旅游业发展:一些建造在风景秀丽地区的大坝,如三峡大坝、丹江口大坝等,成为了当地的旅游景点,吸引了大量游客,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弊:1. 生态环境破坏:修建大坝会改变河流的水流动态,淹没大量的土地和植被,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大坝拦截河流的水流,会导致下游河道干涸,影响鱼类等水生生物的迁徙和繁衍。
2. 水库淤积:大坝拦截的水流中会携带大量的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泥沙会在水库中逐渐沉积,导致水库容量减少。
水库淤积不仅会影响水库的发电和灌溉功能,还会增加维护和清淤的成本。
3. 社会问题:修建大坝通常需要迁移大量的居民,这会给当地居民带来生活和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
迁移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土地争议、社会不稳定等问题,给当地政府和社会带来压力。
4. 地质灾害风险增加:大坝建设过程中,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评估。
如果评估不准确或工程建设不合理,可能会导致地质灾害的发生,如滑坡、地震等,对周边地区和大坝本身的安全构成威胁。
5. 气候变化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加剧,大量冰川融水涌入河流,增加了河流的水量和泥沙含量。
这对于已经修建的大坝来说,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挑战,增加了大坝的维护成本和安全风险。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
例谈《高中地理》必修三专题教学内容的整合高中《地理》必修三是必修一、必修二与区域地理等知识体系的整合。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对其教学要求的主要核心内容是区域可持续发展。
从地理案例教学要求看,一方面要力求联系已学过的自然地理(必修一)和人文地理(必修二)系统知识体系,构建相关专题知识矩阵;另一方面要以地理区域作为载体,把相关专题内容体系融入某个具体地理区域,全面认识区域特征及其区域发展,体现了强大的区域性、综合性等地理特性。
本文以《流域综合开发》专题为例,对地理学科专题教学的内容整合进行一些探索与尝试,以提高地理专题教学的实效性。
一、注重高中地理知能的有机联系地理专题教学遵循“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原则,联系高中地理的知识和能力,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特点。
该专题是必修三第三章第二节《流域的综合开发》与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及其相关区域地理知识整合而成。
学习目标主要掌握河流特征、流域开发自然条件和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知识体系及其迁移应用能力。
学习过程需要联系所学的地形、气候、水系水文等相关知识以及运用地理区域空间定位、地理统计图表判读、地理等值线图判读、地理综合分析思维和对地理问题合理阐释表述等多种能力。
二、注重区域地理知识的典型载体地理专题教学借助地理区域为载体展开专题知识体系的教学,充分体现地理学科的区域性特点。
该专题教学从“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典型案例分析的流域开发模式,考虑“高于教材”就需要寻求世界(或中国)地理区域的典型河流流域作为案例载体,从研究和运用如刚果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和我国长江流域等地理区域案例入手,同时结合这些区域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特征、分布和成因的分析与比较,系统地学习流域综合开发系列知识,提高学生的地理技能,增强区域地理学习的有效性。
三、注重高中具体学情的实际分析地理专题教学必须切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力水平,把握好教学的深度与力度。
该专题教学立足平时教学中反馈出的问题:学生对流域水系和河流水文特征要素的描述、对流域开发自然背景因素及其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对河流利用方式与流域综合开发方向的认识均存在许多不足。
《第三章问题研究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探讨河流上建大坝的利弊,加深学生对河流开发与保护的认识,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作业内容本作业内容主要围绕“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这一主题展开,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了解大坝的基本知识、建坝的利弊分析以及国内外典型的大坝案例。
2. 案例分析:选取一至两个国内外河流建坝的案例,分析其建坝的背景、过程及影响,包括对环境、生态、经济等方面的影响。
3.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就“河流上建坝的利与弊”进行讨论,并形成小组观点。
每组需推选一名代表,整理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4. 写作练习: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河流上建坝的利弊分析”的短文,内容应包含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和案例分析的总结,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全面,案例分析要深入,应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2. 小组讨论时,成员之间应充分交流意见,形成小组共识,并由代表整理汇报。
3. 写作练习应条理清晰,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流畅。
应结合所学知识,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4. 所有作业内容均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按时提交。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问题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表达的清晰度和逻辑性等。
3. 教师将给予优秀作业以表扬和鼓励,同时对存在问题的地方给出指导意见,帮助学生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批改作业后,给出详细的反馈和评语,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存在的问题,教师将提供改进建议和思路,帮助学生提高地理学习的能力和水平。
3.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依据,也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参考。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全面、系统的学习与实践,让学生对河流上建大坝的利弊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其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地理可能论的举例事件
每个案例都有其侧重点从地理教科书中的所有案例分析不难看出其侧重点是不同的各案例都侧重点选择最能说明其地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具有很强的佐证力。例如教材对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一般从区位因素、生产特点、问题及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但各有侧重。其中亚洲的水稻种植业和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侧重于分析生产的特点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侧重于区位分析阿根廷的大牧场放牧业侧重于发展的努力措施。又如对以德国鲁尔区为代表的传统工业区主要分析其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而对于以意大利新兴工业区和美国“硅谷”为代表的新兴工业区其重点则放在特点和发展条件两个方面。
典型性原则典型性原则是案例的基本属性。地理案例所表达的地理事象必须是同类地理事象的范例具有同类事象所有的本质特征。案例越典型揭示的规律越是深刻蕴含的道理就越有回味案例的普遍意义和通用意义也就越大。学生通过典型的案例积累的范例和经验越多分析和联想的思路就越开阔理解和认识的能力也就越高其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已也就越强。案例的典型性主要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所选主题的典型性如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的领域里选择了荒漠化的防治、森林的开发和保护这样两个更有世界性意义的主题。其次是所选区域的典型性如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状况在世界上是较为严重的我国政府在荒漠化的防治上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因此教地理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和应用举例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科书选用我国西北地区作为荒漠化防治的案例。而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其开发和保护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故教科书将其选作案例。表“人教版一区域地理教学案例及其选材原因案例选材原因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我国西北地区是世界上荒漠化较为典型和严重的地区我国政府在荒漠化的治理上也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谈荒漠化的防治巴西亚马孙地区的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森林近年来巴西雨林开发和保谈森林的开发和保护护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以我国山西省为例我国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消费能源山西省煤炭储量和产量都在全国首屈一指而以省谈能源资源的开发级行政区为单位建立能源基地又是全国仅见田纳西河流域是世界上较早以现代综合理念进行流域开发的范例始于世纪年代在田纳西河流域以美国只纳西河流域为管理局的协调下整套体系运行了大半个世纪例谈流域的综合开发积累了相当宝贵的经验现在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我国是世界农业大国东北地区是我国自然资源丰富、多民族融合、开发历史近似、经济联系密切、经济实力谈区域农业发展比较雄厚的大经济地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是近年以来东亚乃至世界工业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为例和城市化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谈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开放以后得益于优惠政策而迅速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我国国土幅员辽阔区域发展水平与资源的赋存条件极以我国西气东输工程为度不平衡跨区域调配资源是近年来我国国民生活中普例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遍关注的重要事件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近半个世纪以来东亚是国际产业转移最活跃的区域之以东亚为例谈产业转移时代性原则好的地理案例所描述的一般应该是近年发生的事情学生更愿意接触这样的案例而不愿接触时间相隔久远的那些案例。强烈的时代感赋予地理学科强大的生命力能反映现实生活的素材是选编地理案例的重要来源。地理教学案例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及时反映学科的前沿和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热点。例如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选取我国当今四大重点工程之一的“西气东输”为案例通过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的分析理解我国政府在当前资源分配不均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情况下是如何协调东西部发展的。进一步去理解“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点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9年全国卷文综Ⅰ 第36题)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 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表3 尼罗河径流量构 成
流域构成 (%) 时段 全年 洪水期 枯水期
白尼 罗河 青尼 罗河 阿特 巴拉 河· 8 22 0
32 10 83
60 68 17
1)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16分)
季节变化特点:洪水期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枯水期出现在冬半 年。 原因:尼罗河三个源流的流域大部分,以及流域降水量最丰富、 产流量最大的地区,位于北半球热带草原带(热带草原气候区), 雨季出现在北半球夏半年,产生径流多;干季出现在冬半年,产 生径流少。
1、灌溉、防洪、能源、 旅游景观、航运……
2、水能是清洁的可再生 能源。阿斯旺大坝的电力, 可以减少沿岸对矿物能源 的依赖。减少矿物能源的 使用,会减轻大气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资料分析2:
1.阿斯旺大坝从哪 些方面提高了尼罗 河的利用效益? 2.水能是可再生能 源,水电站建成后, 不仅可以永续利用 水能发电,而且可 以减少对矿物能源 的使用,由此会产 生哪些环境效益?
问题研究--
河流上该不该建大坝
尼罗河简介
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源于非 洲东北部布隆迪高原,流经卢旺达、 布隆迪、坦桑尼亚、肯尼亚、乌干达、 扎伊尔、苏丹、埃塞俄比亚和埃及等 9个国家,全长6670多千米。最终注 入地中海,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 国际性河流之一。 尼罗河是由阿特巴拉河、白尼罗 河、青尼罗河三条河流汇流而成。尼 罗河下游谷地和三角洲则是人类文明 的最早发源地之一,古埃及诞生在此。 至今,埃及仍有96%的人口和绝大部 分工农业生产集中在这里。因此,尼 罗河被视为埃及的生命线。
尼罗河简介
尼罗河源地是热带草原
气候,有干湿季之分,雨季 是尼罗河重要的补给水源,
很大部分地区流经热带沙漠
气候地区,向北流,最终注
入地中海。
资料分析1:
尼罗河为沿岸地区人民耕种提供了哪 些有利条件?
①尼罗河下游属热带沙漠气候,尼罗河水为 沿岸农业提供了灌溉水源(但不稳定);
②尼罗河定期泛滥,为下游特别是三角洲带 来了肥沃的冲积泥土,促进了沿岸耕作业 的发展。
利大? 弊大?
从阿斯旺大坝建成到现在,“利”还是大 于“弊”,现因河水量减少,埃及的生态已严 重受到威胁,如果全球气候变暖,河流水量进 一步减少,有可能问题更多严重,或许会“弊” 大于“利”。
黄河三门峡工程
黄河水在河套地区九曲冲抵后,过华山,下潼关, 行至陕县,去路遭太行山脉所阻,河水以巨力冲开三 路——“人门”、“神门”和“鬼门”,此为三门峡。 中国水利史上第一座高坝大库,号称“万里黄河 第一坝”的三门峡水电站在此修建。
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库,是建国 后治黄规划中确定的第一期重点项目。水库建成运用 后,虽然给黄河下游防洪安全和灌溉、发电等方面带 来了巨大效益,但在建造的当时由于没有考虑排沙, 泥沙淤积问题日益突显。尽管后来一系列改良举措经 过专家的论证,理论上能使渭河的病情不致恶化,然 而,由于水库的先天设计缺陷,加之蓄水常年不按标 准等利益驱动因素掺杂其中,致使渭河河床依然不断 抬升。渭河变成悬河,主要责任就在于三门峡水库。 从而最终导致2003年渭河大洪灾,华阴、华县等沿渭 5县(市、区)56万人受灾,12.9万人一时无家可归, 直接经济损失23亿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影响?
修建大坝,改变了河流的水文状况,在 自然地理环境的要素中(地形、气候、水文、 生物、土壤)某一要素发生变化,会引起其 它要素发生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此修建大坝既带来有利方面,也会产生不 利的影响。
利大? 弊大?
20多年来,阿斯旺高坝的作用和影响引起 了世界各国专家的广泛争议,至今功过难断, 没有定论。一方面,它在蓄洪、灌溉、发电、 航运和养殖等方面产生了较大的效益;另一方 面,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特别是水量减少, 水坝功能不断萎缩,带来了一系列难以应付的 严重问题,甚至对埃及的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 济构成威胁。
全球由于修建大坝已经造成5000万~8000万的移 民。水坝至今尚未给人们带来其倡导者所预言的利益; 相反,50%以上水电站发电低于预期值,70%的项目未 达到目标,几乎一半项目灌溉不足。水坝增加了社区 防洪的脆弱性。另外,水坝平均成本超支56%……修坝 的负面影响已经超出人们想象。 2003年底,在泰国召开的第二次世界反水坝大会 终于对水坝利弊提出了全球性的质疑,人们发现水坝 并非永久可用,其寿命仅为几十到一百年。许多国家 已陆续忍痛拆除大坝,拆坝及恢复江河生态的费用往 往高于建坝,这样水力发电的“可再生性”也就需重 新评定。
2)为什么尼罗河枯水期径流主要来自白尼罗河(6分)
尼罗河枯水期时,青尼罗河和阿特巴拉河都进入枯水期,产生的径 流量少:)白尼罗河源流位于南半球,南半球为雨季,所以白尼罗 河产生的径流最多。
3)简述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 古代农业生产的影响。(14分)
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显著,导致其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农业生产具有 明显的季节变化。洪水每年定期泛滥,洪水泛滥之后,开始农耕。 枯水季节是作物生长及收获季节。洪水泛滥时在被淹农田表面沉积 一层肥沃的淤泥,使土壤年年肥力不减,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2、阿斯旺大坝的利和弊对于其他大坝具 有普遍性吗? 有 3、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修建水库和水坝? 说说前期规划和论证的重要性。
建大坝既“利”,也有“弊”,前期我们 就应该对大坝能否建设要做好充分的论证和规 划,要充分考虑到一些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引 起今后流域的生态变化,要对之前所建成的大 坝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如“过鱼道”, “如何排沙”,“下游水量减少带来的影响” 等做好充分的论证和规划。
三、阿斯旺大坝带来的消极影响
1、阿斯旺大坝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1)淹没了居民点、田地和文化古迹 (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肥力下降、土壤 中盐分增加、水质恶化、水生植物繁盛 水分减少、海岸受侵蚀) (3)河口渔场退化,航运深受影响 (4)纳赛尔湖有效库容逐渐缩小,导致水库的 储水量下降 (5)水库下游的居民深受血吸虫病和疟疾威胁
埃及现代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阿斯旺大坝
阿斯旺大坝位於开罗以南965公里的阿斯旺市附近, 是一座横跨埃及尼罗河的填石坝,1960年破土动工, 1970年建成,耗资约15亿美元。大坝高程111米,坝长 3830米,顶宽40米,基宽980米,体积约4260万立方米, 是世界上七大水坝之一。 在奔腾咆哮的尼罗河上建造的阿斯旺大坝,将拦 截的河水注入南面一座群山环抱的水库,形成一座长 约480公里、平均宽约12公里、总面积达6500平方公 里的人工湖,称为纳赛尔湖。湖深大约100米左右, 蓄水量1820亿立方米。高坝和水库可用於防洪、灌溉、 发电、航运和养鱼,是一项综合利用的工程。 为了修建这一工程,埃及政府不惜花费巨资迁建 了著名的阿布辛比勒神庙,迁移了9万埃及农民和苏 丹努比亚牧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