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学科网】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具准备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等;投影片;动画。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设计一、复习准备.1、请同学们自己画一个已经学习过的平面图形;再请每位同学用手摸一摸画出的图形;老师明确:这些图形都在一个平面上,叫做平面图形。

2、教师摆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台、长方台、墨水瓶盒等。

教师提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都在一个面上吗?(不是)教师明确:这些物体的各部分不在一个面上,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3、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有什么特征。

教师板书:长方体的认识二、学习新课.(一)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

教师提问: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教师板书:面、棱、顶点2、参考讨论提纲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演示动画“长方体的特征”】讨论提纲:①长方体有几个面?面的位置和大小有什么关系?②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棱的位置、长短有什么关系?③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教师板书:长方体:面: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12条,相对的4条棱长度相等。

教师:请完整地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3、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

老师提问:长方体是立体图形,画在纸上如何与平面图形区别呢?请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哪几个面?你能看见几条棱?哪几条棱?教师介绍长方体的画法:看不见的棱画在图纸上用虚线表示,最后面画出的是长方形,其它的面画出的是平行四边形。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认识》一、设计理念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

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

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

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

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1、积极了解儿童的现有经验布鲁姆说过:对教学影响最大的是学生已有的知识。

这已有的知识实际上就是儿童的经验。

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儿童自己获取的,而且来自于课外,教师要很好的研究儿童的经验水平,根据儿童的已有经验设计教案,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学进程。

如“引入新课部分媒体出示可乐罐、礼品盒、魔方、牙膏壳等实物让学生判断这些物体的形状”;“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这些问题的答案虽然王花八门,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2、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

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1)倡导“自主探究”式学习“探究”是新课改的一个主题词,所课探究,是对问题做出猜想、假设、预测、收集数据、证明的过程。

这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对儿童的发展来说是最重要的。

这一点在本堂课中比较突出:我引导学生探究长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探究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关系等等,内容一步一步推进,使学生逐步掌握了探究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定义和特征。

2.理清长方体、正方体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计算公式联系起来。

一、教学引入教师出示一些立体模型,让学生看看这些立体模型,然后提问:“你们看到的这些立体模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引导学生认识在这些不同的立体模型中,有的是长方体,有的是正方体,他们之间有何区别。

二、教学内容1. 长方体的认识1.定义:长方体是由6个矩形构成的几何体,其中的相对面积相等、相对的直棱线相等,每个内角为90°的立体图形。

2.特征:•长方体有8个定点,12条棱,6个面。

•两对相对面积相等,相对的直棱线相等。

•每个面都是矩形,每个内角为90°。

3.长方体的计算公式:•面积公式:长方体的表面积 = 2(ab + ac + bc) (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体积公式:长方体的体积 = abc (a、b、c分别为长方体的长、宽、高)2. 正方体的认识1.定义:正方体是一种六个正方形构成的几何体,六个正方形相互平行且彼此相邻的边相互垂直的立体图形。

2.特征:•正方体有8个定点,12条棱,6个面。

•六个正方形大小相等,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相邻两面的相对棱长相等。

3.正方体的计算公式:•面积公式:正方体的表面积 = 6a²(a为正方体的边长)•体积公式:正方体的体积 = a³(a为正方体的边长)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有棱角的几何体,但它们在面积和体积上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是两者的比较:•在同样长宽高相等的情况下,正方体比长方体拥有更大的面积和体积。

人教版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课标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1、认识并掌握正方体的特征,以及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关系.2、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分析综合及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正方体和长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复习引入.1.(1)长方体有()个面,每个面都是()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形.长方体有()个顶点.(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有()条棱,可分()组,()的()条棱的长度相等.(3)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长方体的().2、口答:说出每个图形的长、宽、高各是多少.3、说出下面图形的长、宽、高以及每个面都是什么图形.1、观察、操作,认识特征.(1)让学生说一说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2)让学生拿出正方体的纸盒,分组观察并讨论.小结: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也有12条棱,它们的长度都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由于正方体的棱长都相等,所以它的长、宽、高都叫做棱长.(3)操作:按教科书所给的图样,用硬纸做一个正方体,再量一量它的每条棱的棱长是多少厘米.2、观察比较,找到关系.(1)长正方体异同点:(2)长正方体的关系.三、反馈练习.1、下面图中哪个是正方体?棱长是多少?正方体有几个完全相同的面?2、下图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的,它们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3、操作练习.(1)用24个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可以摆几种?(6种)(2)用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成稍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多少小正方体?动手摆一摆看.(8个)(3)有一块形状如图的硬纸,把它按照虚线折叠,能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按照图中的形状,剪一块硬纸折折看.①正方体有几个面?各个面有什么特点?②正方体有几条棱?所有的棱有什么特点?③正方体有几个顶点?每种长方体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①宽1厘米,长24厘米,高1厘米;②长12厘米,宽2厘米,高1厘米;③长8厘米,宽3厘米,高1厘米;④长6厘米,宽4厘米,高1厘米;⑤长6厘米,宽2厘米,高2厘米;⑥长4厘米,宽3厘米,高2厘米.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要求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操作,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于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产生混淆,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可能会感到困难。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并能够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如纸箱、魔方等。

2.准备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如家具、建筑物等。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提问:“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长、宽、高的定义,面、棱的概念等。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性质和运用,让学生了解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能分辨它们的异同。

2.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3.能应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性质的讲解。

2.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运用,如面积和体积的计算。

四、教学过程1.导入1.1 向学生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1.2 引导学生提出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知,进行讨论。

2.讲解2.1 基本概念2.1.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长方体是指有6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矩形的长方体。

正方体是指有6个面,其中每个面都是相等的正方形的长方体。

2.1.2 面、棱、顶点的定义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2.2 性质2.2.1 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都是各面积之和。

2.2.2 体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是长、宽、高的乘积。

2.3 运用2.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计算方法通过数学公式和实物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积、体积计算方法。

2.3.2 实际应用通过实际应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3.1 学生小组讨论和分享,完成下列练习:3.1.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① 长方体有4个面② 正方体的棱是构成它的正方形的边③ 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④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3.1.2 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① 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cm、4cm、5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② 正方体的棱长为6cm,求它的表面积和体积。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了解它们的定义和性质,能分辨它们的异同,并掌握了它们的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认识并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几何特性。

2、学会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等基本元素。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 教学内容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与识别。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组成元素及其性质。

3、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 教学方法
1、实物演示与图像辅助。

2、小组讨论与互动问答。

3、案例分析与实际操作。

四.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利用实物(如骰子、饼干盒)或图片展示,引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①详细阐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属性,包括它们的面、棱、顶点的数量及其特点。

②通过对比,引导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似之处和差异。

3. 互动探究
①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列出它们的特征,并与同学交流。

②教师提问,例如:“所有的正方体都是长方体吗?”以检验学生的理解程度。

4. 应用实践
①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实例,并描述其特征。

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测量家中某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物
品的尺寸,并计算其表面积和体积。

五. 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汇报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认识的理解程度。

六. 教学反思
在课后,教师需评估教学效果,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能够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和区分。

•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图形和相关的计算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立体模型,黑板、彩色粉笔。

2.教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相关教材。

3.教学内容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真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如图书盒、骰子等。

2. 讲授•通过黑板和立体模型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定义,让学生动手触摸、观察,并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

3. 练习•给学生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判断所给图形是长方体还是正方体,并进行解释。

加深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区分能力。

4.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容器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5. 总结•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让学生通过总结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五、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观察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找出例子并进行描述。

六、教学反思•回顾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不足之处,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为更好地开展后续教学做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会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他们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2024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第【1】篇〗一、说教材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很多的平面图形的,比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

本节课的学习即与之前学习过的平面图形有着密切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不同。

密切的联系在于研究方法、研究的切入点有相同的地方。

本质的区别在于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在小学阶段中第一次全面、深刻、系统的学习立体空间图形的开始。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有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这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立体图形以及立体图形表面积、体积的计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节课的地位显得至关重要!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借助具体的实物和模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特征,以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过程和方法: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总结、归纳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四,学情分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在生活中也会经常碰到长方体和正方体。

虽然学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长方体和正方体,但在平面图形中很多研究方法学生已经掌握,比如研究平面图形,我们一般从点、边、角等方面来进行研究。

五,教法、学法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实物模型、研究单七,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上课开始,我们先出示一幅商场一角的情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都发现了哪些形状的物体?能不能用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来描述一下?学生一般能够正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是我们继续抛出一个问题?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还见到过长方体和正方体?我想学生的回答应该是五花八门,比如魔方、快递包装盒、牛奶盒、铅笔盒、橡皮等等,或许学生描述不是那么精确,比有的如铅笔盒,它并不是一个平平的面,而是一个曲面,但是我们这时不要着急否定学生,因为学生已经从以往的平面图形走到了现实中的立体图形,这是一个大的进步,我们的应当予以肯定。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性质,为后续的计算和应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物体的大小、形状、位置等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不够深入,对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操作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如面、棱、顶点的数量关系。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启发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的结论。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3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3

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的第一个内容。

本单元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基础上,进一步系统的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为进一步认识其他立体图形和学习有关计算打好基础。

本课时内容主要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为后面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做了准备。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三、说教学重、难点本着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认识其长、宽、高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在于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针对几何知识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空间观念薄弱的特点,本课多次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让学生在看一看、量一量、摸一摸等实际操作中不断积累空间观念,并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导教学。

在认识长方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学习迁移,自主讨论正方体的特征,再比较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异同。

明确它们的内在联系,最后用学到的新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一系列有序活动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我的教学过程: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做到条理清晰、紧凑合理。

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实物:礼品盒、魔方、牙膏盒、电冰箱、保险柜等,请学生选择喜欢的物体,说说是什么形状的?“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的?”学生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五花八门的,但是真实地反映了儿童在这方面的真实水平。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新课标(2014秋)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比较合发现的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并会根据需要进行简单计算。

3.在观察、比较、测量等学习活动中,培养操作能力,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学情分析根据本班学生情况,学生都很熟悉类似长方体正方体形状的物体,面对这一节知识点,学生们更倾向于从实际物体中,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找出书本上的答案,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也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重点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四、课时安排: 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问同学们所在的教室是什么形状,装书包用的抽屉是什么形状,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上的图画,问学生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长方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学习长方体有哪些特征。

二)、初步认识长方体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自己先观察,摸一摸长方体感受它的面、棱、顶点是什么感觉,从而给出其概念。

棱:面和面相交的线段。

顶点:棱和棱的交点。

三)、小组活动将学生分为6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有 6 个面。

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或正方形3.那些面完全相同的?前和后、左和右、上和下4.长方体有12 条棱。

5.哪些棱长度相等?相对的4条棱6.长方体有8 个顶点。

四)、小组制作并讨论用细木条和橡皮泥做一个长方体框架。

让学生先思考并拿出橡皮泥和细木条。

制作好以后回答以下问题(1)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为 3 组。

(2)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不相等。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五)课堂练习剪下本书附页中的图样做一个长方体。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复习之前的长方体的面、棱、顶点,及其长、宽、高。

引入正方体。

二)、小组讨论并回答问题让学生拿出已准备好的正方体观察并填下表.1.正方体的6个面都相同。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人教新课标(2014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1)一块砖的长是24厘米,宽是长的一半,厚是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只列式)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是3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实际应用
(1)雄伟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石碑的高是14.7米,宽2.9米,厚1米。这块巨大的花岗岩石碑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2)有一种正方体形状的魔方,棱长是6厘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4.拓展题
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字母表示V=Sh
四、学以致用,巩固提高
1.判断(判断对错,说明理由)
(1)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体积是8立方米。()
(2)一个长方体的长30厘米,宽2分米,高5厘米,它的体积是30×2×5=500(立方厘米)。()
(3)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2.提高题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我们的猜想正确吗?下面就请同学们通过实验去验证。
(1)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木块拼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每拼成一种就计算出它的长、宽、高和体积各是多少,并将数据填写在下表中。



小正方体的个数
体积
每排小正方体的个数
每层的排数
层数
第一个长方体
第二个长方体
第三个长方体
长6分米,宽4分米,高3分米,求体积。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学科网】

五年级下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地认识-人教新课标(2014秋)【小学学科网】

WORD格式xiaoxue.xuekeedu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它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来源]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学重、难点: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设计:一、激趣引入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 6 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 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来源:Z*xx*k]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二、探究新知〔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来源 ZXXK]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局部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局部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来源]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刚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五年级数学下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9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根本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分析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体面和棱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教学设想:课前学生搜集或制作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和框架模型。

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观察感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中培养空间观念,建构新知,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严密联系。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以前我们和长方体、正方体见过面,但不太熟悉,今天我们要重新深入地了解它们!〔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快把你们准备的长方体请出来吧!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长方体的呢?设计意图:导入时,直接让学生观察实物,再说一说生活中的长方体,如:电冰箱、墨水盒、牙膏盒等,学生马上就建立了感性的认识,同时也注重了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这种设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教与学双方共同完本钱节课的教学任务。

二、操作探究合作交流1.认识面、棱、顶点长方体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

它们的各局部名称都是什么呢?拿起你们面前的长方体,和我一起来做一个活动:〔活动一:我说你指〕。

〔1〕用手触摸,很平滑的局部——它叫面。

数一数几个面?〔上下、前后、左右〕〔2〕用手摸是一条边,是相邻的两个面的相交处——它叫棱。

你们指的不是同一条棱,数一数长方体有几条棱呢?〔3〕你能找到相邻的三条棱交汇的地方吗?——它叫顶点。

数一数它有多少个顶点?设计意图:学生在教师语言的描述下触摸长方体各部位,感觉长方体面、棱和顶点的具体特征。

由面引出棱,再由棱引出顶点,这样的引出顺序也表达了数学知识的建构层次。

长方体的面和棱中还隐藏着一些关系呢!你们自己来试着探究一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新课标(2014秋),(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新课标(2014秋),(12)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长方体和正方体-人教新课标(2014秋),(12)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课时目标1、根据正方体特征,推导出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学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问题。

教学准备一个正方体纸盒教学过程一、问:目标引领问题导学(1)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2)怎样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二、猜(读):联系旧知自主尝试(1)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2)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就计算出6个面了呢?(3)如果给你正方体一条棱的长度,你能算出它的表面积是多少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正方体的表面积。

(板书课题)三、探:合作探究点拨辅导1、探索正方体的表面积(1)正方体的特征。

自由回答,集体整理。

(2)正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什么是正方体的表面积呢?(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棱长就是每个面的什么?(边长)你能算出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吗?(3)小组讨论交流,寻找计算方法,汇报结果。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正方体的表面积用S表示,棱长用a表示,那么字母表示:S=6a² 2、出示例2 自己完成,集体订正。

强调“至少”的含义。

3、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某几个面的面积。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计算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面的面积,如:一个无盖的长方体鱼缸,就是没有哪一面?它的表面积是算哪几个面的面积之和?(看图p35)四、用:训练推进拓展延伸 1、p35 做一做2、用玻璃制作一个长9dm,宽5dm,高7dm的无盖长方体鱼缸,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玻璃?3、把一个方体分成两个棱长是4cm的正方体(应该怎么分?)板书设计正方体的表面积正方体6个面的面积和叫正方体的表面积。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2014秋)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事物;(2)会看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直观图;(3)通过动手触摸、观察,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的能力;并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团结协作、交流互助的精神;(2)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和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2、教学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辨认和区别三、教学方法:观察引导,小组合作,归纳概括,自主探究四、课型,课时:新授,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故事导入二:新授:1,请大家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观察,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

板书:长方体有6个面,一般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2.长方体的6个面有什么特点,请大家仔细观察。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

3.大屏出示:上下,左右,前后面重合的过程,并板书: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4,研究完面,师拿出长方体框架演示:长方体中像这样的线叫做棱,谁试着给棱下个定义呢?指名汇报。

师板书: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大家在自己的学具上数一数长方体一共有几条棱?来,我们一起数一数。

板书:长方体有12条棱。

5,在数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12条棱分为几组?每组有什么特点?指名汇报,大屏出示。

相对的棱的长度呢?大屏再次演示。

板书:相对的棱长度完全相等。

6.请大家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来,摸一摸,你摸到了什么?大屏出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长方体一共有几个定点呢?请大家数一数。

板书:长方体有8个定点。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案-人教新课标(2014秋)

3 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学习目标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看懂它们的展开图。

2. 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了解常用的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和容积单位(升、毫升),会进行这些单位间的进率换算和名数的改写,感受1m3、1d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根据需要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学习难点看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展开图,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第一课时◆学习内容长方体的认识教科书第27——29页。

包括2个例题,“做一做”和练习五中的第1题。

◆学习目标1. 通过自主发现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会辨认长方体,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2. 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 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与创新,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学习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

◆学习难点数长方体一共有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时,怎样数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实物展示几个长方体。

让学生观察认识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并说出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区别?1. 认识长方体长方体的面:按照前、后、左、右、上、下的顺序容易数清。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4教学设计
(3)加强对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体积单位的教学是通过让学生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出来的。教材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的计算公式。
(3)正方体有几个顶点?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研究,老师巡视聆听。
3.集体交流。
正方体有6个面都是正方形6个面面积相等
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都相等
正方体
有8个顶点
4.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5.课堂小结
个性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重点
练习评研
难点
教具
多媒体
教法
(1)其中每块小长方体木块都有()个面,()条棱,()个顶点。
(2)面积增加了()平方厘米。
5.长方体有()个面,都是(),也可能有2个相对的面是(),相对的面的面积();长方体有()条棱,每组相对的()条棱的长度都();长方体有()个顶点。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叫(),也叫做(),它是()的长方体。
1.认识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的关系。
2.认识正方体的
认识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
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
投影,课件
教法
教学设计流程
教师、学生活动纪要
教学反思
(一)导入
1.回忆长方体的特征。
2.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它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过程与方法:
3、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4、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模型、长方体形状的纸盒、长方体框架。

教学过程设计:
一、激趣引入
1、师:画面上是什么图形?(长方形)现在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演示由6个长方形围成一个长方体的过程)
2、师:同学们在一年级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是不是由6个任意的长方形都能像这样围成一个长方体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研究和长方体有关的一些知识。

(板书课题)
3、师:周围有很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从主题图中找一找。

(电脑抽象出长方体的图)师:你带来了哪些长方体形状的物品?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请你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的物品,用手摸一摸。

师介绍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师边指边说: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部分叫做长方体的棱。

请你找出长方体的棱。

3、指导学生观察: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叫作长方体的顶点。

用手摸摸看。

4、师: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独立观察、小组合作探究长方体特征。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现在请你拿出长方体的物品,仔细观察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看看有什么发现?(课件出示)
小组里说一说,然后把你们的发现填在数学书中的表格里。

提示:同学们在数面、棱、顶点的数目时拿着长方体的手不要来回转动,要想一想怎样数比较好,不重复也不遗漏。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
2、汇报交流,归纳长方体的特征。

(课件一步步出示问题及答案)
在汇报交流时注意:
(1)引导学生按照一定顺序数面、棱、顶点的个数。

在数棱的数目时,如果学生不理解相对的棱,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相对的棱。

(2)学生介绍长方体面及棱的特征后教师分别再用课件演示加深理解。

(3)让学生指一指特殊的长方体中哪些面是相同的,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3、拿出学具按照表格中的问题完整说一说长方体的特征。

4、师小结:通过刚才的观察、探究,我们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动手操作,深化认识。

(1)拿出学具动手插一个长方体的框架,想想应该选用哪些小棒,怎样插比较快,可以同桌合作也可以自己动手。

(2)师:在制作中你发现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每一组棱的长度怎么样?
2、认识长、宽、高。

(1)师:我想知道做这个长方体的框架共需要多长的铁丝(出示教具),需要量出几条棱的长度,为什么?
师: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这三条棱的长度相等吗?怎样求总棱长?
(2)师:像这样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认识立体图形中长方体的长、宽、高。

3、认识不同位置放置的长方体的长、宽、高。

横着、竖着、侧着摆放长方体框架,分别让学生指它的长、宽、高。

三、练习巩固
1、深化理解长、宽、高。

拿出自己做的长方体,摆放好位置后,量出它的长、宽、高。

(汇报后板书)
小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都可以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因此由于长方体摆放的位置不同,大家量的长、宽、高的长度也不同,但是长、宽、高的和是不变的。

2、练习五第一题。

(如有学生回答困难,教师可让学生拿出实物如图中那样摆放后再回答)
3、判断。

(1)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
(2)长方体相对的面的大小、形状都相等。

()
(3)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对长方体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
面 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棱 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顶点 8个顶点
课后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课堂上我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用手去摸这些部位,亲身去感受。

接着是从数量上来认识,数数看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进而更深入地认识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

其中,棱的认识是学生接触较少的,课堂上对棱的教学作为重点。

注重了学习方法的指导。

由于长方体的面和棱都比较多,特别是棱,学生在数的时候,很容易充分,也很容易漏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面?”“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棱?”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棱时,我还有意地指出按照棱的方向不同来数的方法,也为接下来得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