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意思翻译
七律·长征意思翻译
七律·长征意思翻译是: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的原文是: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课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透运腾细浪,乌蒙磅磺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氓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福建出发,于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清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逶迤: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乌蒙:云贵间金沙江南岸的山脉走泥丸:《汉书·蒯通转》“阪上走丸”,从斜坡滚下泥丸,形容跳动之快。
铁索:大渡河上沪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氓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此。
七律长征
wēi yí
pá ngbó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mí n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哪两句是全诗的总 纲,它们体现了红 军怎样的精神?
毛泽东
1935年10月
七律· 长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 • • • • • • •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字润之,1893 年12
月26 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
话说“新长征”[探究活动]
长征的现实意义
1、生活中也会通过这样的 “山”“水”,结合生活说一说。 2、怎样才能培养自己的长征精神呢?
如何学会排除万难?
让我们也一起带上长征 精神,不怕困难,勇往 直前,创造美好未来!
课后探究
魏巍的《地球的红飘带》 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
七律知识知多少?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 诗的一种,每篇共有八句,每 句七个字;偶句末字押韵,中 间四句对仗;分为四联,每联 两句,分别是首联、颔联、颈 联和尾联。 ☆
七律· 长征
首 联 颔 联 颈 联
尾 联
1934年10月毛泽东 1935年10月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五岭逶迤腾细浪
金沙水拍云崖暖
乌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长征诗词
七律长征诗词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七律,又称“律诗”,是古代詩體的一種,每節七字,共八句,總共五節,共四十韻。
該詩使用了七律詩的形式,形象地描繪了紅军長征的艱辛征程,展現出紅軍英勇奮進的精神。
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段壮丽史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奋勇突围,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艰苦跋涉。
他们经历了临时渡过金沙江、攀登险峻的五岭、翻越草地的乌蒙山,跨越冰封的大渡河、逾越险峻的岷山,最终到达陕北,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昭示了他们的坚定信念和不屈意志。
他们在万水千山之中,没有丝毫退缩,临危不惧。
五岭逶迤,河流绵延的迎面阻挡,犹如细浪奔涌,但红军却将其视为一道任意触碰的闲事。
乌蒙山蜿蜒曲折,草木丛生,路途艰险,但红军奋勇攀登,如同蚂蚁腾升泥丸。
金沙江水势湍急,拍打峭壁。
红军跨越铺天盖地的水浪,踏着水花,气势豪迈,展示出坚定的意志。
大渡河上的铁索冰封,寒意逼人。
红军奋勇渡河,没有畏惧寒冷的险境。
岷山高耸入云,积雪皑皑。
红军跋涉于冰天雪地之中,却依然面带笑容,展示了无尽的胆识和勇气。
这七律长征诗描绘了红军长征的艰苦跋涉,更展示了红军不怕艰险、勇敢拼搏的革命精神。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一段气吞山河的史诗。
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展示了奋发向前的信念,用自己鲜血和牺牲,谱写了一曲催人泪下的长征史诗。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 情, 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
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 受,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 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 一首八行
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 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 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 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 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 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 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 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 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 文字锤炼的功底。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 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 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 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 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 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
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 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 《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 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 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 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 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 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 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 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 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毛泽东:七律·长征
【导语】《七律·长征》是⽑泽东的诗篇之⼀,是⼀⾸中国⾰命的不朽史诗,⾰命乐观主义的不朽之作,深刻表达了⽑泽东的艺术风格和⾼昂⽓概。
它是中国⾰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灿烂明珠。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千⼭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泥丸。
⾦沙⽔拍云崖暖, ⼤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千⾥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1935年10⽉ 【译诗】 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 千⼭万⽔化区区⼩事不⾜道来。
五座⼤⼭蜿蜒荡起细⼩的波浪, ⾼峻的乌蒙⼭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 ⾦沙江的⽔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 ⼤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的千⾥⽩雪, 三军将⼠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赏析】 长征如此伟⼤复杂的题⽬,⽑主席以⼀⾸短短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其中包括了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神的故事。
诗⼈就长征的题材写过《忆秦娥·娄⼭关》、《⼗六字令三⾸》、《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这些诗都是写⼀景⼀地,并以此来表达⼼情,着重在于侧写。
⽽这⾸《长征》,从题⽬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受,诗⼈从正⾯挺⾝⽽出,运酣畅之笔朝四⾯⼋⽅抒写,景致转换向前,⼀⾸⼋⾏七律担当了⼆万五千⾥,担当了⼀个庞⼤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如今“长征”这个词语已成了我们⽇常⽣活中频频使⽤的⼀个词语(含有丰富的引伸意义),它是⽑主席毕⾝提倡的⼀个主题——继续⾰命的主题。
那就是“⼀万年太久,只争朝⼣”,要不停步,要前进,前进,更前进。
即便在邓⼩平时代改⾰开放的草创时期,就曾提出出⾃“长征”的⼀个⼝号:党中央号召全国⼈民,尤其是全国青年争当“新长征的突击⼿”,它的意义是重⼤的。
犹如诗⼈⽑泽东在夺取江⼭后也说过类似的话,万⾥长征只迈开了第⼀步,同志们任重⽽道远。
打了江⼭还要建设江⼭,这些都真正形同长征。
⽽且在中国⼈的传统⽂化中,长征也⽐喻⼀个⼈应⼀⽣奋⽃,⾃强不息,冲锋不⽌,直到⽣命的尽头。
七律长征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泥丸。 乌蒙/磅礴/走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 乌蒙磅礴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
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
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
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 无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这首诗就是毛泽东同志在
1935年10月长征即将结束的时候写的。
七律 长征
初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再读:字正腔圆,把握节奏。 三读:体会意思,读出感情。
毛泽东
七 律
长 征
毛泽东
1935年10月
七律 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
言八句。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
有八句话。就是七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
寒——泸定桥高悬 在大渡河上,当时桥上 的木板已经被敌人抽掉, 桥上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叫人看了心惊 胆寒。渡 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 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枪 林弹雨前进。不怕 流血 牺牲,终于夺下了泸定 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长征】中央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介绍及地图
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有和谐的韵律与
七律长征内容
七律长征内容七律长征七月七日长征军出发,渡过大渡河壮志昂扬。
万里征途,艰难险阻处处张扬,血染战甲,江山如画几曾凉?革命先烈,胜利来自共产党长。
百年征途赓续红色传承,敌欲垮台,中国方兴未良。
智勇双全,井冈山启程虎狼狂,遵义会议,著书立下基本功。
井岗山上红旗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谁言走南闯北七年好,丧乱如山吾心犹悲伤。
百万红军,战火连天灾难重,群众游击,英雄事迹终无穷!五万兵士稀师见,徘徊山巅云雾重。
从四川入由巴蜀,江河携手巍巍发。
腰斩国民党,改变泱泱中华格局改!平山堡,摄政治,央则状师山长抗。
途中溃散,就地转兵虎头突北草原。
长征经过,艰难一幕,层峦叠嶂苦心疲。
御强敌,越山险地,进取敌后风雷闪。
翻山涉水,过雪峰,行军速度刷新纪劲速。
隔着十万大山,共产党成为民族英杰。
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千辛万苦不灭志。
罗卜山失去草料,红军士兵守住决不退。
草地连天黑似碳,马蹄配合步伐逼!长征的玉洁,功能大面积川岳西。
八百里路云和月不雅,溶入四川江河万千,创一切完成幻觉,切磋触摸记住那长征,解放军精神过霜,问题即化解风尘,共和国现在辉煌万情,影响振奋大家从中!长征之间,火烧井岗山站不好,红军右臂人民军万事通,反对势力难过苦啊,争取的前程垂泪忧愁。
如今强大的中华国家,壮志自林则徐,教导国人,为了生活奔走,全长征风华更盛,队伍越来越加战斗性,作为一名多伦多女鼓励人心思,我为中国骄傲!长征的义七律,万水千山,心中希望更旺!长征的记住七律,龙腾虎跃,泱泱中华认同!长征起注,林则徐,海喷情碧波波碧,玉阿林兴奋地保护。
战场相接,激义勇。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毛泽东〔近现代〕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湍急的流水拍击着高耸的山崖,溅起阵阵雾水,像是冒出蒸汽一样。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赏析这是一首记叙二万五千里长征这一震惊全球的历史事件的革命史诗。
它不仅以精炼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它是全诗精神的开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只等闲”强化、重申了“不怕”;“远征难”包举了这一段非凡的历史过程,“万水千山”则概写了“难”的内外蕴涵。
这一联如高山坠石,滚滚而下,牵动着全篇,也笼罩着全诗。
“只等闲”举重若轻,显示了诗人视自然之敌若梯米,玩社会之敌于股掌的统帅风度。
“只”加强了坚定的语气,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它对红军蔑视困难的革命精神作了突出和强调,表现了红军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无往不胜的铁军风貌。
首联是全诗的总领,以下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从首联开始,全诗就展开了两条思维线,构造了两个时空域,一个是客观的、现实的:“远征难”,有“万水千山”之多之险;一个是主观的、心理的:“不怕”“只等闲”。
这样就构成了强烈的对比反衬,熔铸了全诗浩大的物理空间和壮阔的心理空间,奠定了全诗雄浑博大的基调。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赏析
首联概括了红军在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给整首诗奠定了轻松豪迈、气度不凡的基调。
颔联、颈联四句分别从山和水两方面写红军对困难的战胜。
尾联描述了长征最后的历程。
开端言“不怕”,结尾压“更喜”,强化了主题,升华了诗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心里喜悦和满腹豪情,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全诗原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白话文释义: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
译文(一)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 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做是平平常常的事;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由于红军在度过这里时没有费一兵一卒,所以让人感到温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相比起金沙江,这里的伤亡惨重,所以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白雪,红军翻过了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译文(二)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是人类史上一个伟大的事件。
鉴赏综述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七律 长征》注释+译文+背景
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①只等闲②。
五岭③逶迤④腾细浪⑤,乌蒙⑥磅礴⑦走泥丸⑧。
金沙⑨水拍云崖⑩暖,大渡⑪桥横⑫铁索⑬寒。
更喜岷山⑭千里雪,三军⑮过后尽开颜⑯。
【注释】①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的山,无数的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②只等闲:平平常常的。
只,语气词,用于句中或句末。
等闲,平常,随便。
③五岭:指五座山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这五座山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④逶迤: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⑤腾细浪:水翻腾出的小浪花。
腾,水翻腾⑥乌蒙:指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⑦磅礴:广大的样子,这里指山势高大、险峻,气势磅礴。
⑧走泥丸:小泥球在脚下滚过去。
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⑨金沙:指金沙江,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将追兵远远甩在身后。
⑩云崖:高耸人云的山崖。
⑪大渡:指大渡河。
⑫横:横跨⑬铁索:指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红军过桥时只剩下十三根铁索。
⑭岷山:在四川、甘肃交界的地方。
海拔4000米左右,终年积雪。
⑮三军:在古代,大国军队都设中军、上军、下军等三军。
后来通常用“三军”来泛指全军。
作者自注:“红军一方面军,二方面军,四方面军。
”⑯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
【译文】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险峻,气势磅礴,(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指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桥上只剩下十几根铁索,让人心惊胆寒(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 在川滇边界的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 金沙水拍云崖暖 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 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 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 时,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 的地既不在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 “必渡金沙江无疑”。1935年4月28 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船封 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 的敌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七 律 • 长 征
毛 泽 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 (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 (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大渡桥横铁索寒。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wēi yí)腾细浪, 乌蒙磅礴(pánɡ bó)走泥丸 (wán)。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mín)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七律·长征作品原文七律·长征七律⑴·长征⑵红军不怕远征难⑶,万水千山只等闲⑷。
五岭⑸逶迤⑹腾细浪⑺,乌蒙⑻磅礴走泥丸⑼。
金沙⑽水拍云崖暖⑾,大渡桥⑿横铁索⒀寒⒁。
更喜岷山⒂千里雪,三军⒃过后尽开颜⒄。
七律·长征注释译文⑴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⑵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⑶难:艰难险阻。
⑷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⑸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⑹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⑺细浪:作者自释:“把山比作‘细浪’、‘泥丸’,是‘等闲’之意。
”⑻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⑼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⑽金沙: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渡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⑾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被一些学者指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也有学者说意思为直译后的温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ín
)山
2.再读, 解释词义 等闲 逶迤 细浪 云崖 磅礴 开颜
3.译读,感悟诗意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品味诗歌画面
• 七律《长征》为我们展示了红 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雄壮 图画,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每 幅画面的主要内容 。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暖”既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 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3.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是因为作者坚信红二、红四方面军能战胜天险、冲破敌人围追堵截,粉 碎张国焘的阴谋分裂活动,完成长征的任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充分 表达了毛泽东对红二、红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无比信任。
当堂训练
1.背诵全诗。 2.默写全诗。 3.写一篇《读<长征>有感》。(300字左 右)
伟大领袖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七 律
长 征
红军第五次反“围 剿”的失败 王明的左倾冒险 主义错误路线在党中 央占统治地位,抛弃 了毛泽东的军事路线, 使红军处处挨打。
王明
关于长征
红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 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 长征是播种机。
四渡赤水
大渡桥
〔七律〕七言律诗的简称。一
二、四、六、八句要押韵,三四 两句、五六两句要对偶。
首八句,每句七个字。格律较严,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 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 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 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 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 的伟大诗篇。
1.初读,读准字音 逶迤(wēi yí )磅礴(
pánɡ bó
)云崖( yá )岷(
互动分析结构
• • • • 首联:开宗明义,提出全篇的中心思想。 颔联:承“千山”,以五岭、乌蒙为代表。 颈联:承“万水”,以金沙、大渡为典型。 尾联:总结全诗,突出越过岷山的喜悦。
品味诗的语言(课后练习二)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看似矛盾,其实是一种反衬手法,作者把绵延不断的五岭和巍峨高大的 乌蒙分别比作“细浪”和“泥丸”,极言其小,是为了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 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