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 郭店楚简本及帛书本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
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张无尤第三章三种《老子》: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和通行本1.【郭店楚简本《老子》的出土质疑着通行本八十一章的“脉络、体系与关键词”】正如我们很难把老子作为一个人来讲,我们也同样很难把《老子》作为一部书来讲。
在1993年之前,这个问题还不存在,因为那时候我们能够见到的《老子》的主要版本,一个是通行本,一个是马王堆帛书本,它们虽然编排次序不同,但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差异。
直到郭店楚简本出土了,麻烦才真正开始了。
郭店《老子》有甲乙丙三个抄本,文字要古奥质朴得多,读起来非常痛苦,最要紧的是,内容上也和我们熟悉的那个《老子》不大一样了。
但这首先可以为我们解决一个问题——通行本《老子》一共有八十一章,正是九九之数,好像是一种精心设计的布局,劈头又以“道可道,非常道”提纲挈领,似乎构成了一个让人不可小看的严密体系。
但现在我们终于知道,这个体系是不存在的,至少原本是不存在的。
楚简本《老子》的标记符号在帛书甲乙本当中次第消失了,篇次的顺序和分章也变了不少,当然,内容也多了。
韩非子读的《老子》就是以“上德不德”开篇的,司马迁看到的那个五千言、分为上下两篇的《老子》,应该就是一个和帛书本类似的版本。
之后又经历了若干比较细小的变迁,逐渐才确定为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五千言、八十一章的样子。
所以,以前有一种很有代表性的看法,说在第一章里,“首先提出老子《道德经》的‘道’与‘名’两个关键名词,也是连串贯通全书八十一章脉络的线索,而且也是千古以来研究老子学术的争端之所在”。
现在我们就会知道,这个问题原来根本就不存在,只是后来才成为问题的。
[当然,尽管《老子》并非成于一人一时之手,但仍然有其文本的一致性。
Bryan W.Van Norde以为,如同Alasdair MacIntyre等哲学家们强调的,传统自有其一致性。
这些本土传统把《老子》视作一部具有一致性的文本作品。
老子道德经郭店楚简本及帛书本
老子道德经郭店楚简本及帛书本注:其中有词或句,可能因输入法原因输入错误或重复,还请辨别。
第一篇为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其内容与现今传本有部分差异或不全。
全文2000余字,为现今流传版本五分之二。
第二篇为马王堆汉墓道德经帛书版,其内容与现今传本稍有差异,全文5300余字。
道德经(老子)郭店楚墓竹简本(战国中期)甲本一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虙,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身后之.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己,不以取强。
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纱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
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
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之。
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过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
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成型与定型
早期《老子》文本的演变、成型与定型早期《老子》文本在不断发生演变。
从郭店简本到帛书本,《老子》大致处于“自然分章”阶段,但人为分章的因素在不断增强。
自景帝立经后,西汉《老子》的篇章进入了人为设计和裁划的阶段。
帛书甲本是一个关键性的文本,奠定了其后诸本的基础;从战国中期到汉初,《老子》的主题意识在不断强化,最后在帛书乙本中以“德”“道”的篇名完全呈现出来。
帛书二本属于成型本,而北大汉简本则属于定型本。
汉简本及邻氏、傅氏、徐氏三家本均当为景帝立经本的复抄本。
《老子》的立经,与其文本的定型同步展开。
在西汉中后期,《老子》进入了子学化的定型阶段,严遵本、刘向本(通行本)即属于所谓子学化的定型本。
《老子》的定型,以“天地—阴阳”的宇宙论为基本原理,其章数设计亦有相应的数理法则。
刘向本章数设定的依据具体见之于其子刘歆的《三统历》,总章数“81”源自太初历的日法数,上下篇的章数(37对44)则依据中数五六之比而裁定。
至于汉简本章数的设定,可能与盖天说有关:总章数“77”,源自四七宿(二十八宿)的天文图象;而上下篇章数44和33,则依据“天三地四”说。
标签:《老子》;楚简本;帛书本;汉简本;刘向本;文本演变;成型;定型一、引言《老子》文本在先秦至西汉是如何演变,又是何时成型和定型的?这两个问题的提出,与简帛古本的相继出土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可以见到的简帛古本有四个,即1973年12月在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甲乙本——它们分别是高帝(前206—前195在位)和文帝(前179—前157在位)时期的抄本①,1993年10月在湖北荆门郭店出土的楚简本——楚简本三组是战国中期偏晚的抄本②,及2009年初由北京大学收藏的汉简本——它是武帝(前140—前87在位)时期的抄本③。
以这四个出土古本为基础,再结合傅奕本及《韩非子·解老》篇,我们就可以比较细致地描述早期《老子》文本是如何演变的,并推断其又是何时成型与定型的。
《老子》郭店简本与今本、帛本的关系
种是“ 来源说” 认为今本和 帛书本《 , 老子》 是 以郭店简本《 老子》 为基础为来源发展而来的 ;
一
文本。 “ ” 修正整理郭店楚简本之后形成的东西
才 是马 王堆 帛书 本 及 诸 通 行 本 ” 保 存 着 古 。“ 朴 自然 性的郭 店楚 简 本 , 是现 存 最古 的《 老子 》 文本 , 而马王 堆 帛书本 、 诸通行 本 是 以古 文本 为 基 础 , 以修 正整 理之 后形成 的文 本 ” 加 ⑧。
绝学无忧四字在王弼本傅奕本河上郭店老子有相当于今本老子第十九公本等诸本中皆置于第二十章之首但自唐以章全部我们称之为绝智弁辩章和第二十来众多学者对其位置深表怀疑认为该四字当章上段我们称之为唯与呵章的内容
《 老子》 郭店简本 与今本 、 帛本 的关 郭店 简本与今 本 、 帛书本 的关 系, 学界观点主要 有“ 来源说 ” 摘抄说” 摘 与“ 。“
可能 这样少 ⑨。
王博认为郭店《 老子》 摘抄本 ” 其理 由 是“ , 是 :1 竹简《 () 老子》 的每一本都有 自己的主题 ,
因为主 题集 中 , 以各 段 之 间的联 系非 常 紧凑 , 所
这应该是编者有意而为 的。( ) 2 一些在战国中 后期 被 引用 的老 子语 句并 不见 于这 三本 中。如 《 战国策 ・ 齐策》 严周 以“ 老子 日” 称引 的见于 今本 第 三 十 九 章 的 “ 贵 , 以贱 为 本 ; 高 , 虽 必 虽
墓竹简》 内所收《 老子》 甲本 、 乙本 、 丙本并非后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老子》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道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然而,由于历史的长河中,不同版本的《老子》逐渐出现,其中最有名的是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和王弼本。
本文将对这三个版本进行比较与分析。
首先,郭店楚简是《老子》最早的版本之一,出土于湖北郭店和湖南楚墓。
这个版本的特点是字数较少,内容简洁,章节清晰。
它保留了《老子》的核心思想,强调了“道”的概念,主张无为而治。
然而,由于郭店楚简的残缺以及古代文字的模糊性,有些章节的内容难以理解,留下了许多疑问。
其次,马王堆帛书是在湖南马王堆汉墓中发现的版本,保存完整。
与郭店楚简相比,马王堆帛书的内容更加详细,章节更加完整。
这个版本对于《老子》的理解提供了更多的线索,例如对于“道”的解释更加具体。
然而,马王堆帛书的问题在于其文字表达的复杂性,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才能理解其中的深层意义。
最后,王弼本是南北朝时期的学者王弼所作的注解版本。
他在《老子》的文字上做了注释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意义。
王弼本对于《老子》的解读提供了一种深入的思考方式,对于理解《老子》的核心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
然而,王弼本也受到了个人理解和主观色彩的影响,有时会引入自己的观点,使得原著的意义发生偏差。
综上所述,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和王弼本是三个重要的《老子》版本。
郭店楚简作为最早的版本,保留了核心思想,但在内容上存在不完整性。
马王堆帛书在内容上更加详尽,但需要较高的阅读水平。
王弼本注解了《老子》,提供了深入的解读,但受到了个人理解的影响。
每个版本都有其独特的贡献和局限性,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这些版本,更好地理解《老子》的思想。
这个曾引起全世界轰动的楚简本,却给《道德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
这个曾引起全世界轰动的楚简本,却给《道德经》带来了无尽的麻烦1993年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市面上能够见到的《老子》主要版本,可以归纳为两种:一种是通行本,一个是长沙马王堆帛书本,这两种版本虽然章节编排次序不同,但内容基本一致。
1993年10月,湖北省荆的门市郭店楚简本出土了,郭店楚简的出土,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该批楚简计有道家文献2篇,儒家文献14篇,其中以道家文献《老子》最为有名。
郭店楚简的出土,惊动了全世界,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遍及国内外,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研究机构,国际学术研讨会接连召开,学者们认为,这将有可能给中国带来一场"自家的文艺复兴运动”,“重新改写中国学术史、经学流变史、楚国文化史。
”揭开郭店楚简的神秘面纱郭店《老子》有甲、乙、丙三个抄本,文字古奥冷僻,不好辨认,别说普通读者,就是专家学者阅读起来也非常“痛苦”。
作为研究资料,专家们对此并不十分在意。
最要命的是,三个抄本的内容与熟悉的流行本的《老子》大不相同。
楚简本《老子》的标记符号消失了,篇次顺序也改变了。
但楚简本有一个明显的优点,相比于通行本和马王堆帛书本的编排次序,楚简本显得更加清晰有序,排在一起的章节,其主题内容大致相同,且每篇的第一章也都具有统领性和概括性,不像流行本和帛书那样,章节的编排显得杂乱:道篇并非言道,德篇也并非言“德”。
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楚简本因为最接近老子时代,抄录文本也更接近于原貌,可以帮助我们纠正过去对《道德经》的一些误读和勉强注释。
可惜的是,郭店楚简本的内容较少,只有诸多传世文本的40%左右。
令人疑惑不解的是,流行本第一章的“道”与“名”,曾被认为是贯通全书脉络的两个关键词,在楚简《老子》里,却不存在了,就是说,郭店楚简本的《老子》里,把人们认为的最重要的这一章有意无意地给忽略了?那么,忽略了“道可道”这样一个主旨,楚简《老子》的主旨又是什么呢?《道德经》一定就得围绕“道德”二字做文章吗?既然是《道德经》,不用说,它的主旨当然就是“道”与“德”了。
《老子》版本介绍
《老子》版本介绍《老子》相传为春秋时期老聃所著。
通行本《老子》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道经》,共三十七章,下篇《德经》,共四十四章。
《老子》传世的版本极多。
1.郭店竹书本:即郭店楚墓竹简是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版本。
1993年出土于荆门郭店一号楚墓,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
它的绝大多数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
竹简内容反映了战国中后期的社会。
简本《老子》分见于今本《老子》三一章。
现存2046字。
不分德经,道经。
2.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197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三号墓,有写在整幅帛和半幅帛上的,字体有篆、隶之分。
篆书抄写于汉高祖十一年即前196年左右,隶书约抄写于汉文帝初年。
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约二十八种,计十二万字,破损严重。
帛书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军事、思想、文化及科学等各方面,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可作为校勘传世古籍的依据。
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也是研究汉代书法及书法演变发展的珍贵依据。
3.北京大学收藏最完整《老子》古本:即西汉竹书本2009年1月北京大学收藏。
竹书本上有“孝景元年”字样,可推断此版本约成于西汉中期。
共二百二十余枚,近五千三百字。
是迄今为止保存最完整的汉代古本。
在竹书《老子》中,首次发现了《老子上经》和《老子下经》的篇题,每章前均有分章符号。
此版本有断简,4.严遵《老子指归》实为二书:《道德真经指归论》和《道德真经指归》。
现皆仅存《论德篇》。
《道德真经指归论》是阐发《老子》经文宏旨,不载经文。
后者将严遵的阐释按《老子》章次内容割裂,分别附于各章的经文之后。
5.王弼本《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王弼是魏晋玄学代表人物之一,他与何晏、夏侯玄等共同开创了玄学清谈风气。
因当时是魏齐王正始年间。
故被称为正始之音。
王弼的主要著作有《老子注》、《周易注》、《周易略例》、《老子指略》。
他注释的《周易》偏重于哲理。
王弼本流传最广,也最知名。
马王堆帛书 郭店楚墓竹简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德经》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全文伐木丁丁丶 2018-01-29 11:57:26郭店楚简:甲本1、2、3、4、5;乙本1、2、3;丙本1、2、3、4;太一生水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德经、道经图片来源:世界数字图书馆郭店楚墓竹简甲本甲本1组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德经》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全文道德经甲本2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抱朴,少私寡欲。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
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之。
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
序号 马王堆帛书 老子《道德经》和 郭店楚墓竹简 老子《道德经》
马王堆帛书老子《道德经》和郭店楚墓竹简老子《道德经》全文伐木丁丁丶2018-01-29 11:57:26郭店楚简:甲本1、2、3、4、5;乙本1、2、3;丙本1、2、3、4;太一生水马王堆帛书:甲、乙本:德经、道经图片来源:世界数字图书馆郭店楚墓竹简甲本▪甲本1组1.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2.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3.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4.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5.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6.国中有四大焉,王居一焉。
7.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8.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甲本2组1.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2.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
视素抱朴,少私寡欲。
3.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
4.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5.其在民上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6.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7.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8.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9.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10.善者果而已,不以取强。
11.果而弗伐,果而弗骄,果而弗矜,是谓果而不强。
其事好。
12.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妙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13.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14.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15.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16.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7.临事之纪,慎冬如始,此无败事矣。
18.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19.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
20.道恒无为也,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21.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22.夫亦将知足,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23.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24.大,小之。
帛书《德道经》全文
帛书《德道经》全文帛书《德道经》全文说起老子五千言,大家都知道是《道德经》,这样叫了两千多年了。
其实在秦汉以前老子五千言的篇章次序,并不是现在《道德经》这样,道篇在前,德篇在后,次序正好是相反的,这个恐怕知道的人就很少了。
所以,老子五千言叫《德道经》更合适,为什么这么说呢?先从1973年的马王堆汉墓的考古发现说起。
40年前,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老子》,帛书《老子》有甲、乙两种版本,皆是《德篇》在前,《道篇》在后。
尤其乙本在两篇后分别有“德”“道”二字,明确分出篇名。
帛书《老子》是汉文帝十二年(公元前168年)以前的写本。
汉文帝叫刘恒,治国采取老子无为而治的方略,休养生息,开创了“文景之治”的汉朝盛世。
帛书《老子》道篇第一章“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与现在通行本中“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同。
古代著书行文要避皇帝的讳,皇帝的名字常人不能用,所以到了文帝刘恒这儿,“非恒道”就变成“非常道”了。
这也说明,帛书《老子》成书至少是在汉文帝之前。
另为佐证的是,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老子德道经》写本,多以《德经》为上卷,《道经》为下卷,不分章,与今天流传的《道德经》上下二卷(《道经》在前,《德经》在后)次序不同。
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银雀山竹简,比敦煌本早八九百年,也是《德经》上,《道经》下。
不仅如此,先秦韩非子《解老》《喻老》亦言德在前。
目光穿越历史向上追溯,汉武帝继位的第八年,即公元前134年,开始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生根据统治者的需要和独尊儒术的需要,开始大量改写古代经典,其中老子五千言德篇与道篇的次序也颠倒了,导致后人只知《道德经》而不识《德道经》。
老子留世五千言,被后世尊为万经之王。
它饱含着无比宏大的宇宙真理,涉及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生命科学等广大领域。
而阅读原汗原味的《德道经》,会让你感觉到古圣先贤超越时空的大智慧。
(熊春锦先生以马王堆汉墓帛书甲本为底本,以帛书乙本和郭店楚简出土的竹简本为校本,广泛考证石刻本、河上公本、龙兴碑本、王弼本等之优劣,查证原貌,澄清流弊,恢复了《老子》“德经”为上“道经”为下的原旨,指明“以德进道”为研修老子的必经阶梯。
帛书《老子》史料类型
帛书《老子》史料类型国学典籍《老子》,又名《道德经》,其版本共可分为三类:竹简本、帛书本、通行本(又名传世本、今本)。
帛书本一般指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通行本一般指河上公或王弼的注本,市面上大都是通行本。
本文所说的竹简本,是指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故又称楚简本,它是目前最为古老的《老子》,我认为此本最为接近老子原意。
一、楚简出土楚简本《老子》在1993年10月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墓主人是士一级的楚国贵族,根据陪葬品中刻有“东宫之杯”(东宫指太子)字样的漆耳杯,推断墓主人是太子之师或太子的重要门客,一般认为该墓下葬年代约为公元前4世纪中期~公元前3世纪初期(战国中晚期),根据考古技术和战国历史进一步分析,推断下葬年代约在公元前300年左右,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
楚简本《老子》内容的形成则更早,可追溯到春秋末期。
楚简本《老子》的出土,标志着《老子》全书内容形成于秦汉之际的疑古观点的失败。
二、楚简制式楚简本《老子》所用竹简有三种制式,根据竹简长短分为甲、乙、丙三本。
甲本共39枚竹简,长约32厘米,宽约0.5厘米,线距约13厘米;乙本共18枚竹简,长约30厘米,宽约0.6厘米,线距约13厘米;丙本共14枚竹简,长约26厘米,宽约0.5厘米,线距约10厘米。
三种竹简各自独立,由长到短依次是甲本、乙本、丙本,一般来说,出土竹简越长,所书内容越重要,所以三本重要程度依次是甲本、乙本、丙本。
值得一提的是,一同出土了一篇与丙本竹简制式相同的佚文《太一生水》,一般认为该文独立成篇,是道家文献但不属于《老子》一书。
三、所书文字简上文字是由专业抄手用毛笔所写的楚文字,字体恣意隽美,奇姿逸态,是研究楚文字的重要资料,也是精美绝伦的书法作品。
甲、乙、丙三本可能出自不同抄手之笔,也有学者根据书法特征推断甲、乙本是同一人所抄,丙本是另一人所抄。
古文字与今文字有着很大不同,简上文字的识别,是用训诂、比对等方法进行隶定(将古文字转换成现代字体),然后写成释文。
比对简本和帛本《道德经》
比对简本和帛本《道德经》《学而》是《论语》的开篇之作,在阅读本篇之前,不得不先提到中国思想史的另一部经典《道德经》。
无论是哪个版本的《道德经》他们共同的特征之一,就是一字不言易,一字不言卦。
如果根据一般的常识理解,视《周易》是周朝的国书一点也不为过,但老子的《道德经》却是只字不提。
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去深思。
这是道德经的最根本特征之一。
其次任何版本的《道德经》中均没有任何历史人物,历史事件。
老子据说是周朝的史官,为何用这样最纯粹、最抽象的方式来进行《道德经》的创作,这是道德经的最根本特征之二。
《道德经》最核心的范畴是“道”、其次是“德”。
1993年出土的郭店简本《道德经》出现了“仁义”、“孝慈”等文字。
“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的文字,说明仁、义、孝、慈的道德意识在当时已经很成熟。
只不过当时社会出现了严重的问题,老子不得不去思考,在“仁、义、孝、慈”这些基本的道德意识沦丧的背后,更深层的原因是什么。
于是老子从仁义孝慈出发,向上追溯,着重于道与德,试图从当时的社会思想的最顶层入手来为当时的社会问题寻找药方。
而不是向下去形成严谨的道德思想体系。
所以如“忠”、“信”、“礼”、“勇”这样的有特定内涵的衍生道德观念,在简本的《道德经》从目前的证据而言,的确没出现过。
这是简本的《道德经》自身不同于其它版本的特征。
同样的特征还有如:“圣人”“王”“臣”“百姓”“民”这类说法也出现在简本中,但是简本没有提到“贤”。
所以“不尚贤,使民不争”之类的内容也自然不见于其中。
比对简本和帛本《道德经》让人不得不说,老子的思想到春秋时期,经过流变,《道德经》的修编者对当时社会问题开出了一些药方,就是我们熟知的《道德经》中的如下内容:当然在两个版本中相同的文字也比较多.诸如:“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绝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但是通过深入的比较两个版本的原文,我们会发现,在许多地方,帛本与简本有很大有区别,有一些观点更加极端,有一些观点甚至完全对立,有一些观点根本不是老子本人的观点。
老子版本介绍
《道德经》版本说明蒋玲22200830801126708级汉教4班《道德经》是中国古代重要哲学著作。
又称《老子》,共81章,5000余言,分上下篇。
相传老子修道德,著书上下篇。
春秋末期已有老子其人。
现在通行本《老子》,多数学者认为在孔子、墨翟之后,可能成书于战国中前期。
王弼注本、傅奕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甲、乙本,则上篇为“德篇”,下篇为“道篇”。
在上下篇中分章次第,以及《道德经》的题名都是后人所加。
出土版本:1. 郭店竹简本。
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道德经》。
考古学家根据墓葬的年代,判断竹简本的成书不会晚于公元前278年。
整理者根据竹简形制及长短不同,将简文分成甲、乙、丙三组。
这三组《道德经》的总字数约相当于今本的三分之一,章次安排也与今本大不相同。
大多数学者认为这三组竹简系《道德经》的摘抄本。
竹简本中有的句子跟通行本差异很大。
如通行本第十九章“绝圣弃知”、“绝仁弃义”,竹简本作“绝知弃辩”、“绝伪弃虑”。
2.马王堆帛书本。
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了帛书《道德经》甲、乙本。
甲本文字,不避汉高祖刘邦讳,可证它是刘邦称帝以前抄写的。
乙本避刘邦讳,但不避惠帝刘盈、文帝刘恒讳,可知为刘邦称帝后,刘盈、刘恒为帝前抄写。
甲、乙本皆分二篇,《德经》在前,《道经》在后。
乙本篇末标出《德》3041字,《道》2426字,合计5467字。
甲本尾题残缺不明。
两本都不分章次。
3. 西汉竹书本。
北大收藏最完整《老子》版本。
传世版本:1.严遵《老子指归》。
题为西汉末严遵撰的《道德真经指归》,章句颇与诸本不同,今存残本。
严遵字君平。
西汉蜀郡人。
严遵好老庄思想,隐居不仕,在成都以卜筮为生。
他著有《老子指归》,使道家学说更条理化。
2.河上公本。
据道教传说,汉文帝时有老人隐居河滨,世人号为河上公。
精通《道德经》,汉文帝曾前往请教,河上公授以《老子章句》二卷。
《老子河上公章句》成书于东汉。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
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与分析摘要:本文着重研究了三种不同版本的《老子》——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并对其进行比较和分析。
通过对各个版本的文字、形式、内容等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版本的《老子》存在颇多差异。
其中,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本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上下篇内容未必区分明确。
而王弼本《老子》则更侧重于阐明《道德经》的核心思想,注重指导人们的生活实践。
综合比较三个版本,不难发现,《老子》已经成为了今天的中国文化宝库之一,而不同版本的差异也为我们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史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关键词: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王弼本《老子》、版本、比较、分析“道法自然”,《老子》中这样一句话,虽然已经历经千年沧桑,却依然在如今的中国文化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中国古代的思想之中,《老子》可以算得上最为重要的一本书,它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世界范围内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但是,在不同版本的《老子》之中,究竟存在哪些重要区别呢?郭店楚简作为早期版本的《老子》,其文字碑刻的案例也完全不同于其他版本。
郭店楚简之中,各篇章之间没有明确的分割,上下篇的关系也没有强制要求。
同时,由于版本历史悠久,因此在书写和存储过程中也有较大的损失和变形。
所以,在本版本中,一些重要的原文或是作者的名字都没有出现。
然而,正是因为存在这些不确定性和疏漏,使得郭店楚简在当今的学术界中保持了很高的研究价值,许多专家学者可以借助这个版本探讨《老子》的原始传承与原貌。
而马王堆帛书则出现在了汉代,也就比郭店楚简晚了一些年代。
相较于郭店楚简,马王堆帛书在篇章的区分上更加清晰,同时文字也较为完整。
同时,马王堆帛书还采用了三段式结构,即以“句斋”为副本,将中间段放在首尾两段之间。
因此,这个版本的《老子》可以很好地阐释《道德经》的重要思想,并指导人们如何应用这些思想于实际生活之中。
王弼本的《老子》则是宋代的版本,它在前两个版本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和解读。
郭店楚简版道德经出土,学者:老子原版字数被扩充了一倍多
郭店楚简版道德经出土,学者:老子原版字数被扩充了一倍多截止如此,道德经一共有三个版本,即传世版道德经,帛书版道德经,楚简版道德经。
上世纪七十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老子》(《道德经》)帛书,分甲本与乙本,内容更为古朴,由于帛书是在马王堆三号墓中出土,而三号墓主利苍之子利豨死于公元前168年,属于西汉初年,与老子相隔300余年,因此人们相信帛书版道德经最接近老子道德经原版,道德经谜团基本被解开。
但在二十年之后,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中,考古专家出土大量竹简,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就包括《道德经》。
学者仔细研究之后大吃一惊,郭店楚简中的战国版《道德经》,与帛书版《道德经》既相同又大不相同,这种纠结矛盾的背后,隐藏的真相应是道德经作者并非老子一人!01: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具体职业大概是周王室的图书馆馆长,拥有得天独厚的读书条件,能留下著作就可以理解了。
但司马迁笔下的道德经作者,却并非确定无疑的是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彊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司马迁的这段记载,透露了四条关键信息。
1,老子见周王室衰落,于是骑牛西去。
老子是春秋晚期人,百年之后秦国才有商鞅变法,当时秦国没有一统天下的实力,从避难角度来说,去秦国不是好选择;从传道角度来说,老子也没有必要去更野蛮的秦国。
既然如此,老子为何在“周之衰”的情况下西行?2,《道德经》的原本名称不是道德经,只是“言道德之意的五千余言”。
3,《道德经》第二个可能的作者是楚人老莱子,著书十五篇(传世版道德经81章),与孔子同一时代。
李健:《老子》最古本系真经
李健:《老子》最古本系真经《老子》最古本系真经——郭店《老子》甲本之优作者:李健《老子》版本很多,影响较大且有代表性的有:郭店竹简本(郭店战国楚墓出土)、帛书本(马王堆汉墓出土)、通行本(魏晋王弼本)。
郭店楚墓竹简于1993年冬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墓,发掘者推断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郭店楚墓竹简的年代下限应略早于墓葬年代。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分为甲、乙、丙三本,甲本的竹简共有39枚,乙本的竹简只有18枚,丙本的竹简只有14枚,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现存1750字,竹简本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参见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的总字数为1750字。
其中竹简本甲本篇幅最长,有1000余字,乙本只有400余字,丙本只有300余字。
甲本竹简保存最完整,只有一处缺字。
乙本、丙本多处缺字。
一、郭店《老子》甲本最古郭店《老子》甲、乙、丙三本中,郭店《老子》甲本又早于乙本和丙本(从语言的变迁,或从文字书写的比较上可以证实),甲本抄写的时间应在公元前400年左右(参见丁四新著《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东方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郭店《老子》甲本才是迄今为止所见最早的《老子》传抄本,最接近《老子》祖本。
二、郭店《老子》甲本最真在先秦时期,将诸子本人的著述尊为“经”(经文),其后学为之传、注(解说文)。
结合郭店《老子》文本具体形式及整个先秦学术界经、传文本的形式特点进行考辨,可得出结论:竹简本甲本是老子本人所著的“经文”,乙本、丙本则属于“解说文”(参见高华平《对郭店楚简<老子>的再认识》,《江汉论坛》2006年第4期)。
从郭店《老子》甲本的风格可以看出,老子惜墨如金、言简意赅,文风短小精悍、简约深邃,一千言足矣!流传广泛的《千字文》也只有一千言。
三、郭店《老子》甲本最佳郭店《老子》甲本应为《老子》祖本的传抄本,帛书本(或通行本)是《老子》祖本的拓展本。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经》是《郭店楚简·老子》甲骨文版
最接近老子思想真相的《道德经》是《郭店楚简·老子》甲骨文版【按:部分新读者对老子《道德经》的几个不同版本之间的差异还有疑惑,还不是很了解。
老子《道德经》现在可见的最早版本,是1993年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郭店楚墓竹简》中的《老子》篇章,此甲骨文版本最为原始、古朴,也是最接近老子思想的,在内容、章节顺序上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等其他版本有很多不同,与现在的通行本差别更大,可以断定现在的通行本是经过了不同朝代不少人的增删修改之后形成的版本,已经失去了原本含义,其实与老子已经没有多大关系了;通行本《道德经》是给平民老百姓娱乐用的,与老子思想并无多少关系。
这些区别其实在四年前笔者就已经详细解说了,相关文章已修订收录在《新编甲骨文破译案例解析》一书中,今日发一篇旧文让新读者稍微了解一下。
】想要找寻老子《道德经》中的”道”,只有在最为原始、古朴,也是最接近原文的最早版本《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篇章中去寻找,如此才能了解到真正最接近老子本人的原汁原味的思想。
有不少学者认为,郭店墓葬主人的身份是太子之师。
墓葬文献是用于教授太子及国子,目的是培养他们的德行以及掌握治国的道理和方法。
这些文献在古代是“特供”给统治阶层学习应用的,与平民百姓没有啥关系,所幸考古发掘以及受惠于今日互联网资讯的发达,乃有老百姓尝尝鲜的机会,参见书中文章《金石学是贵族文学,古代只有高官贵族可以学习》。
本文从《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第一简开始解读最为原始的老子思想。
本文是使用直观法对甲骨金文象形字本源含义进行的解读,甲骨金文等象形文字的单字字义是直观象形文思考论证后给出的字义,因这种解读方法是从甲骨金文的本源入手进行破译,与传统因循《说文解字》类书籍而做的解读有所不同。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第一简1【释文】郭店楚简本:绝智弃[下+又],民利百[人+不]。
【破译】世代主宰人民,谈论作战祈祷大量增加人口并得以深入实行,人民会得到利益和许多的保护。
楚简老子道德经注解(精简版)[1]
楚簡老子注解說明1.本書以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爲底本,參照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及通行本《老子》校勘。
2.郭店楚墓竹簡《老子》共分爲三組(或三篇),分別簡稱爲“簡本甲”、“簡本乙”、“簡本丙”。
3.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乙本簡稱爲“帛書甲本”、“帛書乙本”或“帛書本”,通行本《老子》簡稱爲“通行本”。
4.“簡本甲”、“簡本乙”、“簡本丙”可能來源於不同的《老子》寫本,“簡本丙”文字內容更接近於帛書本《老子》。
5.原本古文字盡量保留,字庫中沒有的字,以造字補充。
古字的注解以本義爲主。
無法識別和理解的古字,參照帛書本校對、注解。
6.上文注釋過的古字,下文一般不再注釋(字意不同的除外),部分簡單的字不作解釋。
7.每個章節(段落)後標明其在帛書本中的對應章節。
帛書本章节排序則从“德”篇開始(即從“上德不德”到結束),区别于通行本。
8.原文殘缺、錯誤的字,經校勘、補充後,以紅色字體顯示。
9.因竹簡本內容只有帛書本三分之一,且章節(段落)也比較散亂,所以初學者有必要參考帛書本,或其它版本的《老子》。
10.本書製作成PDF電子版,上傳到網絡供網友瀏覽、下載,版權歸本人所有。
如有專家、學者引用本書內容,請注明出處。
11.因本人學識淺薄,如有錯誤或不足之處,誠請同道批評、指正!簡本甲【原文】智弃 ,民利 ①。
攷弃利, 惻兦又②。
弃 ,民 季子③。
三言以爲 ④不足,或命之,或 豆⑤: 索保 ,少厶 欲⑥。
[帛書《老子》第六十三章]【注釋】① 智弃 ,民利 : ,古“絕”字(楚系文字中多作此形),各本皆作“絕”,杜絕。
智,帛書甲本作“聲(聖)”,乙本作“ (聖)”,通“知”(在竹簡本中“智”多作“知”解,如下文的“智足”)。
弃,古文“棄”。
,上從下(“下”上有一短橫不代表其爲“卞”,如下文“天下”的“下”上也有),通“偏”,指副手、部下。
,古文“百”。
,即“倍”。
② 攷弃利, 惻兦又:攷,各本作“巧”,通“巧”。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
帛书、楚简《老子》合校说明简帛《老子》合校本(专为“太极企业博览会”制作),摘自《帛书老子通解》一书。
合校本以郭店楚墓竹简、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本为底本,参照其它版本《老子》校定。
合校本分为上、下篇(“德经”,“道经”),参照通行本《老子》划分章节(个别章节有所改动,仍为八十一章),章节后注明通行本原章次。
对于网上无法显示的古体字、异体字在合校本“[ ]”内以组合字表示,极少量古字参考其它版本直接以今字代替。
《帛书老子通解》中的注释、译文、章旨,附录“老子思想的探索与发现”此处不转载,友情支持《帛书老子通解》的朋友可联系本人,或到孔夫子旧书网购买最新版。
张骏龙2017年3月25日上篇德经第一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
则攘臂而乃之,故失道。
失道矣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夫礼者,忠信之泊也,而乱之首也。
前识者,道之华也,而愚之首也。
是以大丈夫居亓厚而不居亓泊,居亓实而不居亓华。
故去彼取此。
(通行本第三十八章)第二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霝,浴得一以盈,侯王得一而以为正。
亓致之也。
天毋已清将恐莲,地毋已宁将恐发,神毋已霝将恐歇,浴毋已盈将恐渴,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欮。
故必贵而以贱为本,必高矣而以下为基。
夫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谷,此亓贱之本与?非也。
故致数与无与。
是故不欲禄禄如玉、硌硌若石。
(通行本第三十九章)第三章上士闻道,堇能行于亓中;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弗笑,不足以为道。
是以建言有之曰:明道如孛,进道如退,夷道如类;上德如浴,大白如辱,广德如不足,建德如揄,质真如愉,大方无禺,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象无刑,道襃无名。
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通行本第四十一章)第四章返也者,道之动也。
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其中有词或句,可能因输入法原因输入错误或重复,还请辨别。
第一篇为郭店楚墓竹简版老子,其内容与现今传本有部分差异或不全。
全文2000余字,为现今流传版本五分之二。
第二篇为马王堆汉墓道德经帛书版,其内容与现今传本稍有差异,全文5300余字。
道德经(老子)郭店楚墓竹简本(战国中期)甲本一组绝智弃辩,民利百倍。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绝伪弃虙,民复季子,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呼属.视素抱朴,少私寡欲.江海所以为百谷王,以身后之.其能为百谷下,是以能为百谷王.圣人之在民前也,以身后之。
其在民上也,以言下之。
其在民也,民弗厚也;其在民前,民弗害也。
天下乐进而弗厌。
以其不争也,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罪莫厚乎甚欲,咎莫险乎欲得,祸莫大乎不知足。
知足之为足,此恒足矣。
以道佐人主者,不欲以兵强于天下。
善者果而己,不以取强。
其事好。
长古之善为士者,必微纱玄远,深不可识,是以为之容。
豫乎(其)若冬涉川,犹乎其若畏四邻,俨乎其若客。
涣乎其若释,敦乎其若朴,沌乎其若浊。
孰能浊以静者将徐清?孰能安以动者将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盈。
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临事之纪,慎冬始,此无败事矣。
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教不教,复众之所过。
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然,而弗能为。
道恒无为也。
侯王能守之,而万物将自化。
化而欲作,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夫亦将知足。
知以静,万物将自定。
为无为,事无事。
味无味。
大,小之。
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丑矣;皆知善,此其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而弗居。
天唯弗居也,是以弗去也。
道恒无名,朴虽微,天地弗敢臣。
侯王若能过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也,以输甘露。
民莫之命天自均焉。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譬道之在天下也,犹小谷之与江海。
甲本二组有状混成,先天地生。
寂寥,独立不改,可以为天下母。
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勥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甲本三组至虚,恒也。
守中,笃也。
万物方作,居以须复也。
天道圆圆,各复其根。
甲本四组其安也,易持也。
其未兆也,易谋也,其脆也,易判也。
其微也,易剪也。
为之于其无有也,治之于其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木,九层之台作于垒土,百仞之高始于足下。
知之者弗言,言之者弗知。
闭其兑,塞其门;和其光,同其尘;挫其锐,解其纷。
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叛;民多利器,而邦滋昏。
人多智,而奇物滋起。
法物滋彰,盗贼多有。
是以圣人之言曰:我无事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化,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甲本五组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
蜂虿虫蛇弗螫,猛兽弗扣。
骨弱筋而捉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怒,精之至也。
终日呼而不嗄,和之至也。
和曰常,知和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失。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返者,道之动也;弱也者,道之用也。
天下之物生于有,生于无。
持而盈之,不若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
金玉盈室,莫能守也。
贵福而骄,自遗咎也。
乙本一组治人事天,莫若啬。
夫唯啬,是以早复。
是以早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
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
有国之母,可以长久。
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也。
学者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
以至无为也,无为而无不为。
绝学无忧。
唯与诃,相去几何?美与丑,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宠为下也。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为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乃可以讬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乃可以寄天下矣。
乙本二组上士闻道,勤而行于其中。
中士闻道,若闻若无。
下士闻道,大笑之。
弗大笑,不足以为道矣。
乙本三组闭其门,塞其兑,终身不勤。
启其兑,实其事,终身不复。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赢若拙,大直若屈躁胜瘡,静胜热,清清为天下定。
善建者不拔,善保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辍。
修之身,其德乃真。
修之家,其德有余。
修之乡,其德乃长。
修之邦,其德乃丰。
修之天下,其德乃博。
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丙本一组太上。
下知有之。
其次,亲誉之。
其次,畏之。
其次,侮之。
信不足,安有不信?犹乎其贵言也。
成事遂功,而百姓曰我自然也。
故大道废,安有仁义?六亲不和,安有孝慈?邦家昏乱,安有正臣?丙本二组执大象,天下往。
往而不害,安平泰。
乐与饵,过客止。
故道之出言淡呵其无味也。
故杀人众则以哀悲莅之;战胜,则以丧礼居之。
丙本四组为之者败之,执之者远之。
圣人无为,故无败也;无执,古无远。
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
人之败也,恒于其且成也败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众之所过。
是以能辅万物之自然。
而弗敢为。
(完)帛书版道德经原文(马王堆汉墓)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也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也,为而弗恃也,成功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不上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恒使民无知无欲也,使夫智不敢,弗为而已,则无不治矣。
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
渊呵,似万物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也,象帝之先。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舆,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间数穷,不若守于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
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
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不以其无私舆?故能成其私。
上善似水。
水善利万物而有静,居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矣。
居善地,心善渊,予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持而盈之,不若其已。
揣而锐之,不可长葆之。
金玉盈室,莫之守也。
贵富而骄,自遗咎也。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戴营魄抱一,能毋疵乎?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
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
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五色使人目盲。
驰骋田猎使人心发狂,难得之贷,使人之行妨,五味使人之口爽。
五音使人之耳聋,是以圣人之治也,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也;及吾无身,有何患。
故贵为身于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矣;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
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
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
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忽,绳绳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之物之象,是谓忽恍。
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
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
是谓道纪。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达,深不可识。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曰:豫呵其若冬涉水,犹呵其若畏四邻,严呵其若容(客),涣呵其若凌释,敦呵其若朴,混呵其若浊,旷呵其若谷。
浊而静之徐清,安以动之徐生。
保此道不欲盈,夫唯不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致虚,极也;守静,表也,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也。
天物芸芸,各复归于其根,曰静。
静,是谓复命,常也;知常,明也;不知常,妄;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太上,下知有之。
其次,亲誉之,其次,畏之,其下,侮之。
信不足,案有不信。
犹呵其贵言也。
成功遂事,而百姓谓我自然。
故大道废,案有仁义;智慧出,案有大伪;六亲不和,案有孝慈;邦家昏乱,案有贞臣。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绝学无忧。
唯与呵,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
亦不可不畏人。
恍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
我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
累呵,如无所归。
众人皆有余,我独遗。
我愚人之心也,沌沌呵。
俗人昭昭。
我独若昏呵。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呵。
忽呵,其若海,恍呵。
其若无所止。
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俚。
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之物,唯恍唯忽。
忽呵恍呵。
中有象呵。
恍呵忽呵,中有物呵。
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
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也,以此。
企者不立,自是者不彰;自见者不明;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日馀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
曲则全,枉则正,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执一,以为天下牧。
不自是故彰,不自见故明,不自伐故有功,弗矜故能长。
夫唯不争,故莫能舆之争。
古之所谓曲全者,几语哉!诚全归之。
希言自然,飘风不终朝,暴雨不终日。
孰为此?天地而弗能久,又况于人乎!故从事而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德者,道亦德之。
同于失者,道亦失之。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
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
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国中有四大,而王居一焉。
人法地,地法大,大法道,道法自然。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
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于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善行者无辙迹,善言者无瑕谪。
善数者不以筹策。
善闭者无关鑰而不可启也。
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物无弃财,是谓袭明。
故善人,善人之师;不善人,善人之资也。
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乎大迷。
是谓妙要。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恒德不离,恒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恒德乃足,德乃足,复归于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恒德不忒。
恒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则为官长。
夫大制无割。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弗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