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猪布氏杆菌病

合集下载

猪布氏杆菌病的传染途径及防治

猪布氏杆菌病的传染途径及防治

治疗措施
隔离治疗
对确诊感染的猪进行隔离治疗,以 防止疾病传播。
药物治疗
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以减 轻症状并防止进一步感染。
营养支持
提供高质量的饲料和饮水,以维持 猪的营养需求。
跟踪治疗
对治疗后的猪进行跟踪观察,以确 保其完全康复。
04
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5
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被健康猪食入或饮入后可引起感染。
03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对种猪和牲畜进行定期检疫,确保无病原 体携带者。
疫苗接种
定期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预防疾病的发生。
定期消毒
对猪舍、饲料、饮水等设施进行定期消毒 ,以消灭潜在的病原体。
生物安全措施
避免不同物种间的交叉感染,如禁止混养 其他动物。
病猪排出的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土壤等,健康猪食入 或饮入被污染的饲料或饮水而感染。
空气飞沫传播
空气飞沫传播是指病猪或带菌猪在咳嗽、打喷嚏时,将带有病原菌的飞沫通过空 气传给易感猪。
空气飞沫传播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之一,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 。
饮水和食物传播
饮水和食物传播是指病猪或带菌猪的粪便、尿液以及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等排泄物污染了水源或 食物而引起。
病例报告与处理流程
病例报告与处理流程
• 请输入您的内容
06
相关研究与最新进展
相关研究项目与成果
研究项目
猪布氏杆菌病在中国的流行病学研究、病 毒基因组解析与变异分析、疫苗研发与免 疫效果评估等。
VS
研究成果
发现了布氏杆菌在中国猪群中的流行特点 、遗传变异情况及其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研发出新型疫苗和快速检测试剂盒,并评 估了不同免疫方案的效果。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绵羊及山羊: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也是流产。流产前,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等。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3或第4个月。有的山羊流产2~3次,有的则不发生流产,但也有报道山羊群中流产40~90%者。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公畜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绵羊布鲁氏菌可引起绵羊附睾炎。
其他动物:双峰驼患病可不出现临诊症状,但有散发性流产。单峰驼的布鲁氏菌病也曾有报道。
狗感染流产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的并不少见,但多为隐性感染,少数表现发热性全身症状,例外情况还有流产以及睾丸炎和附睾炎。由狗布鲁氏菌引起的症状是:妊娠40-50天发生流产,流产后阴道长期排出分泌液,淋巴结肿大,脾炎和长期的菌血症。公狗可能正常,也可能有附睾炎、前列腺炎。睾丸萎缩,以及淋巴结病变和菌血症,也可能导致不育。
如流产胎衣不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如胎衣未能及时排出,则可能发生慢性子宫炎,引起长期不育。但大多数流产牛经两个月后可以再次受孕。
在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加入新牛,则疫情可能长期持续,如果牛群不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产,疫情似是静止,再加以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一旦新易感牛只增多,还可引起大批流产。
本病的传染源是病畜及带菌动物(包括野生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它们在流产或分娩时将大量布鲁氏菌随着胎儿、胎水和胎衣排出。流产后的阴道分泌物以及乳汁中都含有布鲁氏菌。布鲁氏菌感染的睾丸炎精囊中也有布鲁氏菌存在,这种情况在公猪显得更为重要。疫牛群中的犊牛在极少见的情况下,在一段时期内由粪便排出病菌。此外,布鲁氏菌间或随尿排出。

猪布氏杆菌病治疗

猪布氏杆菌病治疗

猪布氏杆菌病治疗猪布氏杆菌病治疗第一章引言猪布氏杆菌病(Swine 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 suis)引起的一种烈性病,导致猪群中高死亡率和残疾率。

这种疾病不仅对猪的养殖业造成了巨大损失,还对人类健康造成了重大威胁。

因此,研究和开发有效的猪布氏杆菌病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本论文将探讨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并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第二章目前的治疗方法2.1 抗生素治疗抗生素是目前治疗猪布氏杆菌病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土霉素、强力霉素、环丙沙星等。

这些抗生素能够有效地抑制布鲁氏菌的生长,减少其对猪体的破坏。

然而,布鲁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渐增强,这使得传统的抗生素治疗越来越不起作用。

2.2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和预防猪布氏杆菌病的方法。

目前有几种针对布鲁氏菌的疫苗可供选择,包括生活病毒疫苗和灭活疫苗。

这些疫苗能够刺激猪体产生抗体,提高猪对布鲁氏菌的免疫力。

然而,疫苗接种并不能完全消除猪体内的布鲁氏菌,且疫苗副作用较大。

第三章潜在的治疗方法3.1 基因工程基因工程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技术,通过改变布鲁氏菌的基因,可以使其失去对猪体的侵袭能力或抑制其生长。

这种方法可以大大减轻猪布氏杆菌病的病情,并降低猪布氏杆菌在猪群中传播的风险。

然而,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领域应用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3.2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增强猪体内免疫系统的活性,使其能够主动排除布鲁氏菌。

这种方法可以在不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下治疗和预防猪布氏杆菌病,减少对猪体的伤害和副作用。

然而,免疫疗法的疗效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第四章结论目前,猪布氏杆菌病的治疗主要依赖于抗生素和疫苗接种。

然而,由于布鲁氏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和疫苗的副作用等问题,这种治疗手段越来越受到限制。

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基因工程和免疫疗法是潜在的治疗方法,虽然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它们有望成为未来猪布氏杆菌病治疗的发展方向。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又称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疾病病原我国已分离到15个生物型,即羊种(1~3型),牛种(1~7.9型),猪种(1.3型),绵羊副睾种和犬种各1个型。

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

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

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波及人类。

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病菌,如实验性羊布氏菌病流产后每毫升乳含菌量高达3万个以上,带菌时间可达1.5~2年,所以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各型布鲁氏菌在各种动物间有转移现象,即羊种菌可能转移到牛、猪,或相反。

羊、牛、猪是重要的经济动物,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传播途径①经皮肤粘膜接触传染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②经消化道传染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③经呼吸道传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④其它如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但重要性不大。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流行特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家畜流产季节为多。

猪的几种细菌性疾病

猪的几种细菌性疾病

1、猪链球菌病原
2、猪链球菌病症状
3、猪链球菌病病变
皮肤病变
3、猪链球菌病病变
心包积液
三、猪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其特征主要是侵害生殖器官, 引起胎膜炎、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睾丸炎
四、仔猪黄痢
• 仔猪黄痢(Yellow scour of newborn piglets)又名出生仔猪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 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急性致死性肠道传染病。以剧烈腹泻、排黄色稀粪、 迅速死亡为特征,主发于3日龄左右乳猪。
• 猪梭菌性肠炎又称仔猪红痢,是由C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1周龄仔猪高度致死性 坏死性肠炎。主要表现为出血下痢,肠坏死。
症状
肠管病变
七、猪水肿病
• 猪水肿病(Edema disease of pigs)是小猪的一 种肠毒血症,其特征是胃壁和其他部位发生 水肿。
1、猪水肿病病原
2、猪水肿病症状
猪的几种细菌性疾病
一、猪丹毒
• 猪丹毒(Erysipelas suis)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病程多为 急性败血型或亚急性的疹块型。转为慢性的多发生关节炎,有的有心内膜炎。
猪丹毒杆菌
光镜下猪丹毒杆菌形态
人工接种24小时出现疹块
急性病死猪全身呈紫红色
急性型皮肤疹块
慢性型皮肤坏死
关节病变
2、猪丹毒病变
淋巴结病变
特急性型脾脏白髓周围的红晕
急性型肺花斑样
急性型肾切面肾小球清晰可见
急性型胃底部和十二指肠出血
急性型脾脏充血肿大
慢性型二间瓣菜花状心内膜炎
慢性型骨膜血管花边病灶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

布鲁氏杆菌病疾病概述:猪的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一种自1914年以来一直被公认为是一种特殊存在的传染性疾病。

当时Traum(1914)从印第安那州流产猪胎儿中分离出该菌,但从那以后很多年,该病被认为是由流产布鲁氏杆菌 (Brucella abortus) 引起的。

直到Huddleston(1929)才把这个传染性病原作为一个独立的种命名为猪布鲁氏杆菌 (B suis) 。

布鲁氏杆菌 病在全世界 多数国家的野生和家养猪中都有 发生。

在美国猪的布鲁氏杆菌病曾被认为是一种主要疾病,在本世纪年20~50年代引起巨大经济损失。

从那时起,管理制度的改变结合根除该病的常规措施,从而在大部分地区逐步消灭了布鲁氏杆菌该病。

自1989年以来,所有的州都参加了联邦组织的消灭该病的项目。

现在从猪的主要产区看来已彻底消灭了该病。

该病在美国东南部的猪群似乎发病率最高,尽管那里猪群的感染率小于1 5%。

据USDA统计资料(Frey 等,1993),1993年度在猪场、家畜市场和屠宰场测试的160万头猪中,有0 5%血清学阳性反应。

该资料表明估计的发病率比实际发病高一些,因为在未感染的猪群中单一血清学阳性反应会经常出现,1993年被判为真正的感染猪群为83群,而它们中的多数又是发生在地方性区域的小群猪中。

该病在美国南部广泛分布,主要是由亚种1引起,在欧洲(除了没有布鲁氏杆菌病的英国和斯堪地纳维亚),布鲁氏杆菌病有少量流行。

在非洲,一些国家有该病的报道,但在非洲大陆上的猪的数量不多,而且实际状况也不清楚。

亚洲,特别是东南亚,该病有较高的流行性,中国和新加坡主要由亚种3引起,其他地区则由亚种引起。

在澳大利亚,该病仅在Queensland(Altion,1990)联邦的猪群中有发生。

猪的布鲁氏杆菌病也使公共卫生注意到一直以来人病的主要来源是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猪布鲁氏杆菌( B snis )(Fox 和 Kaufmann,1977)。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

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猪巴氏杆菌病,又称猪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猪巴氏杆菌引起的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感染病猪的病原菌排泄物或其他污染物传播给健康猪只,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下面将介绍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及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1. 病原学检查:通过病死猪或疑似病猪的骨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的分离培养,采用巴氏杆菌培养基,经24-48小时培养后,利用形态学、生化特性和血清凝集试验来鉴定猪巴氏杆菌。

2. 血清学检查:采集感染猪的血清,通过巴氏杆菌血清凝集试验进行检测,结果阳性表明该猪已感染巴氏杆菌。

3. 分子生物学检查:利用PCR技术检测猪巴氏杆菌的DNA,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巴氏杆菌的存在。

4. 病理学检查:对病死猪或宰杀的疑似病猪进行解剖,观察腹腔、胸腔脏器以及淋巴结等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发现典型的病变,可初步判断是否为猪巴氏杆菌病。

二、防控措施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检测猪群的血清样本,及时发现感染猪巴氏杆菌的情况,进行隔离和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传播。

2. 确保场内卫生:保持猪舍、仓库和排泄物处理设施的清洁卫生,定期进行维护和消毒,避免病原菌滋生繁殖。

3. 引进无菌种猪:购进种猪前要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确保种猪无猪巴氏杆菌感染,防止引入病原菌到养殖场。

4.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设计饲养密度,避免过度拥挤,定期清理猪舍内的秽物,保持良好的通风和卫生条件。

5. 控制传播途径:定期清洗和消毒水槽、喂食器、水杯等饲养工具,避免病原菌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

6. 严格管制运输和交易:对活猪运输车进行定期消毒,避免病原菌通过运输工具传播。

在猪只交易前进行健康检查,防止疫情通过交易传播。

7. 采取保护性措施:养猪场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卫生,佩戴口罩、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避免直接接触病猪和病原菌。

总结:猪巴氏杆菌病的流行病学实验室检查包括病原学检查、血清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 蘑菇种植技术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 蘑菇种植技术

家畜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蘑菇种植技术布氏杆菌病全称是布鲁氏杆菌病,临床中通常简称为"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会严重威胁畜牧业生产和人畜健康,病原主要是布氏杆菌。

布病在牛、羊、鹿群中很多见,一般都表现为慢性经过。

患病牛羊会出现流产、睾丸炎、腱鞘炎和关节炎,特征性病理变化是全身呈弥漫性状内皮细胞增生并且可见形成肉芽肿结节。

在牛、羊布病流行的过程中也会将人感染,尤其是产羔期感染最容易。

下面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家畜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家畜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制。

1、病原介绍布鲁氏杆菌是细小的短杆状或球杆状,没有芽孢产生,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布鲁氏杆菌对热很敏感,置于70℃环境中10分钟,即可死亡;或者是接受阳光直射1小时也会死亡;在腐败的病料中会迅速丧失活力;常用消毒药一般也都能将其很快杀死。

布病的传染源是带菌的患病牛羊,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病牛羊的体内,可以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被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以及周围的环境,通过消化道、呼吸道、皮肤黏膜和眼结膜等对其他家畜进行传播,布病的传播媒介也可以是吸血昆虫。

技术人员在没有采取防护措施的前提下就进行接生或者是处理流产物,通过受伤的皮肤,病菌就有可能会入侵人体;或者是跟家畜亲密接触之后没有洗手就吃东西、吸烟、揉眼睛等,都会把布鲁氏杆菌带入人体而导致感染;人食用带菌且未煮熟的奶、肉等也能引发布病。

2、流行情况自然感染病例主要在牛、山羊、绵羊和猪群中可见。

母畜的易感性比公畜高,成年家畜的易感性比幼畜高。

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病畜,布鲁氏杆菌主要可见存在于流产胎儿、胎衣、羊水、流产母畜的阴道分泌物及公畜的精液内,通常会因为接触流产时的排出物以及乳汁或者是交配行为而传播疾病。

布氏杆菌病通常呈地方性流行。

新发病的疫区通常会导致很多妊娠的母畜流产;老疫区母畜流产的情况逐渐减少,但是关节炎、子宫内膜炎、胎衣不下、屡配不孕、睾丸炎等情况却越来越多。

猪布氏杆菌病(共8张PPT)

猪布氏杆菌病(共8张PPT)

猪布氏杆菌病 脐带水肿出血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
(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因椎部有瘘管,发生后肢破行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 皮下脓肿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膝关节因感染布氏杆菌而肿胀 猪布氏杆菌病 病猪胸椎和腰椎变形,中部有一瘘管(自Hutyra)

猪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猪布氏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60·2017.9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兽医临床科学布氏杆菌病又简称布病,是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在1949年被列为二类疫病,防治工作得到了高度的重视。

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期,对高危人群和家畜进行疫苗防治,使发病率大幅度下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90年代出此病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

但是,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奶牛和羊大范围流动,加上免疫率下降,检疫监管力度不够等因素,发病率在2005~2006年间有上升的趋势,据农业部统计资料,2005年此病的布氏杆菌病的疫点有351个,2006年上升到了1178个。

猪布氏杆菌病以8~10月龄的性成熟的猪感染率较高,仔猪一般很少感染。

1 病原猪布氏杆菌为无鞭毛、无运动性、不形成芽孢,大多数无荚膜的革兰氏阴性菌。

此菌对干燥和寒冷的抵抗力很强,对人和阳光比较敏感,75℃5min就可以将其杀死,100℃条件下立刻死亡,阳光直射1~4h就可以死亡。

一般的消毒药如0.1%的升汞水、1%的来苏水、2%的福尔马林在15min内就可以将其杀死。

2 发病机制布氏杆菌侵入猪体后,先暂时在局部存活,以后逐渐进入淋巴结,如果在淋巴结中仍然可以存活,就会繁殖增多进入血液,扩散到全身,最后在脾、肝、淋巴结、骨髓等富有网状内皮组织的器官存活下来。

布氏杆菌除了在网状内皮组织系统外,还可以在关节囊、睾丸和乳腺中存活并引起炎症。

怀孕母猪的子宫适宜此菌的生长,可以引起胎盘化脓,同时通过胎盘,感染胎儿,导致其死亡。

胎盘由于病变,会丧失正常的生理机能,还可导致流产。

如果子宫长期有炎症,甚至还可以侵害卵巢,造成流产后不孕。

3 流行病学、临床诊断3.1 流行病学此病的易感动物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动物和人,猪是最易感的动物之一。

患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猪可以通过胎衣、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以及粪尿等散播病菌,污染饲料、饮水,经过消化系统感染,也可以经过皮肤、粘膜、交配以及吸血昆虫感染。

猪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控

猪布氏杆菌病的发病特点与防控

2018年第2期猪布氏杆菌病俗称布病、传染性流产,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此病的流行范围很广,在全国各地都有发生。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的加强,此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同时人也可以感染此病,感染率已超过1/10万,猪布病不仅对养猪业,而且对人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

1流行特点布病的易感范围很广,包括各种动物和人,其中猪是最易感的动物之一,尤其是8~10月龄的性成熟期的猪发病率最高,然后依次为6~7月龄、5月龄以下,仔猪和阉割以后的公、母猪很少发病。

患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病猪可以通过胎衣、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以及粪尿等散播病菌,污染饲料、饮水和外界环境。

此病主要经过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感染,也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吸血昆虫传染。

此病发生没有季节性,但以春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饲料营养不均衡、猪群膘情不好、卫生防疫条件较差、猪舍阴暗潮湿、饲养密度过大等都会促使此病的发生。

猪布病多呈地方性流行,发病初期见少数公猪发生睾丸炎,接着大批的母猪发生流产,发病的高峰过后流产逐渐减少,慢性关节炎、子宫炎的患猪逐渐增多,不孕不育的病猪的数量增多。

2临床症状主要是怀孕母猪在妊娠第4~12周发生流产,有的在妊娠第2~3周出现流产,有的接近妊娠期满流产即早产。

早期流产不易被发现,因为流产的胎儿和胎衣常被母猪吃掉。

流产以前,可以发现母猪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有时阴道流出粘液性或粘液脓性分泌物。

流产后,胎儿多为死胎,一般胎衣不发生滞留,子宫分泌物也会在流产8~10d 后消失。

但也有的病例,因为胎衣不下,继发子宫炎导致不孕不育。

公猪睾丸肿大,有热痛感,严重的睾丸萎缩,失去配种能力。

也有少数的病例出现皮下水肿、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椎骨中出现病变,还会发生后肢麻痹的症状。

3剖检特点流产胎儿呈死胎或木乃伊胎。

母猪子宫粘膜上有许多针头大至高粱米粒大的结节,内含脓样或干酪样物。

胎膜充血、水肿或有出血点,表面覆有淡黄色渗出物。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如何有效防控-.doc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如何有效防控-.doc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如何有效防控?概述:猪布氏杆菌病是人畜共患病,在家畜中,除了猪还会感染牛羊,并且接触传染源的人或动物都会有被传染的可能,危害很大,要加以重视。

对于已经发生该病的猪应及时用药控制,避免布氏杆菌引发传播。

那么,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如何有效控制?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几种治疗猪布氏杆菌的药物,及防控措施,供以参考。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首先,告诉大家一点,该病一旦出现猪布氏杆菌病症状,就很难再治愈了。

采用药物治疗效果也不明显,此时为控制疫病,避免更大损失,就需要对病猪进行淘汰处理。

不过对于一些有治疗价值的患猪,可采用下面的药物进行控制:猪布氏杆菌治疗药物主要可选择抗生素的药,如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土霉素注射液、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对该病有一定的疗效。

在使用上,建议根据病猪情况,在兽医人员指导下进行。

在给病猪用药时,必须在严格隔离下进行,且相关人员应做好防护,避免感染。

此外,对于发病猪场,应进行彻底消毒。

可用3%~5%来苏儿消毒,全面切断传播途径。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是什么?想要有效治疗该病,最重要的是要了解其病原,只有药物能杀死布氏杆菌,才能有效治疗本病。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是猪布氏杆菌,该菌有4个生物型,具有很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不仅能通过伤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染,也会通过健康皮肤或黏膜传染。

所以在处理本病时,相关人员应加强防护,避免传染。

此外,猪布氏杆菌还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土壤、水中、暗冷处、皮毛上及胎儿体内可存至5天到6个月不等。

不过该菌对一般消毒药抵抗力不强,如3%漂白粉、10%生石灰乳、2%烧碱液、1%来苏儿等都能迅速将其杀死。

如何做好猪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本病既然用药效果并不太理想,那么,养猪场面对该病应如何做好有效防控?总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平时在养猪过程中多留意,发现症状不对劲的疑似病猪,都应及时诊治。

好能早期发现,及早控制不仅效果好,而且损失小。

2、对于已经发病的,无治疗价值的要及时淘汰处理,有治疗价值的要严格隔离治疗。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 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 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 养猪技术

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养猪技术布氏杆菌病又称布鲁氏菌病,是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该病的特征是侵害动物的生殖器官。

引起流产、不育、睾丸炎及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

虽然布氏杆菌病主要流行于羊场、牛场,但猪场也要做好该病的防控措施。

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和猪布氏杆菌病的临床症状及预防措施。

1、病原特征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属中的一些成员。

该属有6个种,即马尔他布氏杆菌、流产布氏杆菌、猪布氏杆菌、林鼠布氏杆菌、绵羊布氏杆菌和犬布氏杆菌‘1]。

每种又分为若干生物型,如羊有3个型,牛有9个型,猪有4个型。

引起猪布氏杆菌病的主要是猪布氏杆菌,其他种的布氏杆菌,如马尔他布氏杆菌和流产布氏杆菌也可引起猪发病。

布氏杆菌属是一群革兰氏阴性的球状杆菌或短杆菌,长0.6~1.5μm,宽0. 5~0.7 μm,多单个存在,不形成芽胞和荚膜,无鞭毛不能运动。

以改良的柯氏染色法或其他鉴别染色去染色之后,可表现出特殊的染色反应。

各个种与生物型菌株之间,在形态及染色特性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本菌为需氧兼性厌氧菌。

猪布氏杆菌在普通大气环境中能很好生长;马尔他布氏杆菌和流产布氏杆菌在初代分离培养时尚需5%~10%COz才能生长。

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宜pH值为6. 6~7.O。

该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不良,需用肝汤、肝琼脂、胰蛋白胨肉汤或特别的布氏杆菌肉汤。

此菌生长缓慢,初代培养常需5~10天,甚至20~30天,方有可见生长。

在肝汤琼脂或胰蛋白胨琼脂上,菌落圆形,光滑、湿润、稍隆起、均质而中央常有细微颗粒;初无色透明,后逐渐浑浊而带灰白甚至灰黄色。

该菌对自然环境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和水中可存活1~4个月,皮毛上2~4个月,鲜乳中8天,肉食品中约2个月。

在直射阳光下可存活4h。

但其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强,60℃加热30 min或70℃5min即被杀死,煮沸立即死亡。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治疗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治疗

猪布氏杆菌病用什么药治疗章节一:引言猪布氏杆菌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常见疾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猪群中。

它对猪的健康和经济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引起了兽医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讨论猪布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和指导。

章节二:猪布氏杆菌病的病因与病理学特征猪布氏杆菌是布氏菌属的细菌,属于革兰阴性杆菌。

它在猪体内引起疾病的主要途径是食入受感染的饲料和水源。

该细菌能在多种组织和器官内生存,导致猪布氏杆菌病的症状包括高热、食欲减退、全身抖动、不安、呼吸急促等。

猪布氏杆菌病的主要病理学特征是病程长、易复发、症状多样化、对抗生素治疗有限等。

该病在猪体内以慢性感染为主,对治疗药物的选择和应用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章节三:药物治疗方法当前,猪布氏杆菌病的药物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和疫苗预防。

其中,抗菌药物治疗是目前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

1. 抗生素类药物治疗: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磺胺类、氯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病原菌的蛋白合成、细胞壁合成、核酸代谢等方式发挥抗菌作用。

2. 疫苗预防:布氏杆菌疫苗是一种常用的防治手段,通过接种疫苗,可以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并提高对猪布氏杆菌的抵抗力。

章节四:药物选择与应用策略在药物治疗中,应根据抗生素的药效、药物安全性、治疗费用以及对布氏杆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需要注重以下应用策略:1. 合理用药:根据布氏杆菌菌株的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同时,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疗程,避免滥用或过量使用药物,以防止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2. 联合用药:对于疑难复发的猪布氏杆菌病,可以考虑联合用药,以增加治疗效果。

联合用药应遵循互补或协同作用的原则,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阻抗或相互毒性。

3. 观察疗效: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不断观察猪的症状改善情况和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对疫区进行隔离,尽量减少病畜数量, 限制流动。
七、治疗
• 没有一种治疗方法,诸如抗生素治疗,饲料添加, 或其它化学疗法,在医治猪的布氏杆菌病方面被 证明是有效的,并且在经济上是可行的。在一些 试验中,看来四环素、链霉素或磺胺这些抗菌素 单独或联合使用有一定效果。然而,通常情况下 抗菌素治疗效果仅限于该病的菌血症期,停止治 疗后,组织中仍存在B.suis活菌。尽管治疗对在 从寄主中根除所有细菌方面尚无效果,但比较而 言,化学治疗可以抑制B.suis的迅速繁殖,以此 缓和临床症状和减少细菌的传播。即使该方法实 际用有限,但它对感染猪群有良效,不应废置不 用。
二、流行病学
• 1、易感动物 :本病的易感 动物范围很广,如羊、牛、 猪、水牛、野牛、牦牛、羚 羊、鹿、骆驼、野猪、马、 狗、猫、狐、狼、野兔、猴、 鸡、鸭以及一些啮齿动物等, 但主要是羊、牛、猪。
• 2、传染源 :病畜及带菌者(包括野生动 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
• 3、传播途径: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 道,也可通过结膜、皮肤、交配感染。
六预防
• 1、定期检疫 猪在5月龄以上检疫为宜, 疫区内每年至少检疫2次,检出阳性的猪, 应一律作无害化处理。
• 2、培育健康猪群 仔猪在断奶后即隔离饲 养,2月龄和4月龄时各检疫一次,如全为 阴性即可视为健康仔猪。
• 3、流产胎儿、胎衣、粪便等深埋或生物发 酵处理,病畜的肉制品应按肉品卫生检验 法处理,应彻底消毒污染场地、畜舍、用 具等,防止本病传播。
皮下脓肿 后肢麻痹
关节炎
病猪睾丸两侧均肿大,但以左侧明显
病猪左侧睾丸肿大,右侧萎缩
四、病变

母猪
• 子宫粘膜上有 许多粟粒大、
黄色坏死小结
节、含有脓样
或干酪样物,
胎盘充血、水
肿、有出血点,
肥厚,表面有
一薄层淡黄色
或淡褐色黏液
脓渗出物
胎儿
胎儿皮下水 肿,脐带周 围充血、出 血明显,水 肿液常被血 液染成红色
三、临床症状
母猪
公猪
• 最1明、显的症状是流产,多发 •妊生2娠在、第妊2娠~3第周4即~1流2周产。,有流的产在前
有分娩征兆,胎儿多为木乃 伊胎、死胎和弱仔;有的早 产。有的还出现皮下脓肿、 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椎骨 中有病变时,还可能发生后
肢麻痹。
公猪常见睾丸炎和 附睾炎 。
母猪早产
木乃伊胎
• 4、流行特点:动物的易感性似是随性成熟 年龄接近而增高,性别对易感性并无显著 差别。

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产仔季节多发,
一般为散发。在疫区,第一胎发生流产后
多不再发生流产,也有连续几胎流产的。
• 5、公共卫生:人的传染源主要是患病动物, 一般不由人传染于人。在我国,人布鲁氏 菌病最多的地区是羊布鲁氏菌病严重流行 的地区,从人体分离的布鲁氏菌大多数是 羊布鲁氏菌。一般牧区人的感染率要高于 农区。患者有明显的职业特征。
猪布氏杆菌病
主讲:马光强
一、病原
• 本病病原为猪布鲁氏杆菌。布鲁氏菌属分为6个生物种, 20个生物型。本菌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较强,在污染的土 壤、水、粪、尿及饲料中可生存一至数月,在胎儿体内可 存活4-6个月。
• 对热和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 常用消毒药如1%来苏儿或2% 福尔马林或5%生石灰乳15min 能迅速将其杀死。
公猪
睾丸、附睾明显 肿大、实质上有 豌豆大的坏死灶, 有钙盐沉着,睾 丸、鞘膜常与皮 下组织粘连
脐带出
胎儿皮下水肿
脊椎变形
睾丸肿大
化脓性子宫内膜炎变化
五、诊断
• 猪场有多头母猪同时或相继发生流产, 流产胎儿、子宫黏膜和胎盘有本病的特征 病理变化以及胎衣滞留,关节炎,公猪睾 丸炎,可疑为本病。
• 确诊需结合细菌学、血清学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