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学案席
《论语》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学科:语文课题:《<论语>十则》两课时《论语》十则学案设计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 文言文知识:初步了解孔子和《论语》。
2. 基本阅读技能:根据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回忆已学知识,理解课文意思,能翻译全文,理解实词愠、知、诲、敏、厌、传、殆、罔、省、说等词的含义。
背诵全文。
3. 高级智慧技能:彻底、清晰、明确地领会名言警句的含义及教育意义。
能结合内容分类。
4.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儒家思想的丰厚蕴涵,对照反思自己。
【学法指导】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可以先背后学。
参照课下注释,粗知大意,查资料,积累文言词汇,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拓展阅读,深入理解《论语》及其孔子的思想内容。
温故互查:一、“孔老先生”知多少闻名中外的“孔子”你一定不陌生吧?对他的情况你了解多少呢?如果知之甚少,那就请你按照下列提示查阅相关资料,作一些摘要,制作成“知识卡片”与大家共享吧!1、生平简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成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佳话趣事:温情提示:1、可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学习资源搜集相关资料。
2、可与同学合作查找。
练习:1、《论语》这本书是记录_______________ 的书。
这本书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著作,与《》、《》、《》合称“四书”。
2、孔子,名,字。
时期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3、《论语十则》中流传至今的成语有、、、、等二、“扫障行动”现在时请你以最快的速度从课文中找出下列加点的字,并借助课文注释或字词典等工具书依次给它们注音,记好了,千万不要出错呦!论.语()不亦说.乎 ( ) 不亦乐.乎( )不愠.()三省.吾身()曾.子()传.不习乎()罔.()殆.()诲女.知之乎( ) 是知.也 ( ) 弘.毅()设问导读整体感知一、疏通文意“我能行!”(一)、想想看,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独自弄懂文言文字、词、句的意思呢?向你建议:1、结合文下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2、借助《古汉语词典》、《古诗文译注》之类的工具书进一步探究疑难字词句的意思;3、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解决理解有争议的词句。
《论语》 导学案
课题:《论语》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文言字词的含义,用自己的语言简译这篇古文。
2.整体感知《论语》十二则的内容。
3.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整篇文章。
【自主学习】1.小组内赛读这则古文。
(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节奏划分,)2.快速阅读古文,从文中划出下列语句,并说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不亦说.乎:不愠.: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为人谋而不忠.乎:不信.乎:吾十有.五:好.之者:不逾矩..:仁.在其中:【合作探究】1.从文中划出下列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翻译下列句子。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根据课文,补充下列内容:(1)《<论语>十二则》中阐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2)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正如《论语》中所言:。
(3)如何处理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对此作出了很好的诠释。
(4)唐太宗有一句至理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课后反思】1.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把它们找出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2.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追求物质生活,而本文中孔子赞扬生活在陋巷的颜回为“贤哉,回也”。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是怎么看待“箪食瓢饮”的。
课题:《论语》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深入了解文章内容,体会蕴含的深刻含义。
2.积累虚词“而”的用法。
3.学习古人的端正的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1.小组内朗读课文。
2.根据对本文的了解,小组讨论并概括每一章节所讲的内容.【合作探究】1.课文主要记录孔子关于教育思想以及品德修养的谈话,请从文中找出相关内容。
(提示:用原文回答)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品德修养:2.你是如何理解“三军可以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的?3.“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4.而的用法有的表顺接,有的表转折,请区别下列句中“而”的不同用法。
《论语》十二章 导学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及《论语》的相关知识。
2、熟练诵读并背诵《论语》十二章。
3、理解文中重点字词和句子的含义,积累文言词汇。
4、领悟《论语》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准则,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能准确翻译课文。
(2)理解各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体会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
2、难点(1)对文中某些观点的深入理解和思考,如“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等。
(2)将《论语》中的智慧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指导自己的言行。
三、知识链接1、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 551 年-公元前 479 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主张“仁”“礼”,倡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论语》简介《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 20 篇 492 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四、预习导航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吾日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之()博学而笃志()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时:_____ 习:_____(2)不亦说乎说:_____(3)吾日三省吾身日:_____ 省:_____(4)为人谋而不忠乎忠:_____(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_____(6)传不习乎传:_____(7)三十而立立:_____(8)四十而不惑惑:_____(9)五十而知天命天命:_____(10)六十而耳顺耳顺:_____(1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逾矩:_____(12)学而不思则罔罔:_____(13)思而不学则殆殆:_____(14)一箪食箪:_____(15)人不堪其忧堪:_____(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_____(18)饭疏食,饮水饭:_____ 水:_____(19)曲肱而枕之肱:_____(20)不义而富且贵义:_____(21)于我如浮云于:_____(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焉:_____(23)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_____(24)子在川上曰川上:_____(25)逝者如斯夫逝:_____ 斯:_____(26)不舍昼夜舍:_____(27)三军可夺帅也三军:_____ 夺:_____(28)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_____(29)博学而笃志笃:_____(30)切问而近思切:_____ 近:_____3、熟读课文,尝试翻译下列句子。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学生版)姓名:班级:学号:组别【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和《论语》的相关知识,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含义。
2.理解各则语录。
3.感受孔子人格魅力,联系自身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自身修养。
【学法指导】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2.小组合作探究,将自己不会翻译的词、句在组内讨论、探究。
3.全班范围内提出在翻译课文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孔子对我国古代文化整理、研究和传播,并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
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相传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
其思想核心是“仁”,即仁爱、爱人。
在政治上主张施行“仁政”,提倡德治和教化。
教育方面,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
2.《论语》《论语》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二.给下列加点字词注音。
1.论.()语 2.不亦说.()乎3.人不知而不愠.() 4.三省.()吾身5.传.()不习乎 6.学而不思则罔.()7.思而不学则殆.() 8.不逾矩..()()9.博学而笃.()志 10.曲肱..()()而枕之11.一箪.()食,一瓢.()饮三.积累文言知识。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曲肱..而枕之()饭疏食...,饮水()于.我如浮云()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2.古今异义词有朋.自远方来 ( 古义: ) ( 今义: )不亦君子..乎 ( 古义: ) ( 今义: )可以..为师矣 ( 古义: ) ( 今义: ) 饭疏.食,饮水( 古义: ) ( 今义: ) 饭疏食,饮水.( 古义: ) ( 今义: )3.通假字不亦说.乎()五十有.五而志于学()4.一词多义为:可以为师矣()为人谋而不忠乎()而:人不知而不愠()博学而笃志()知: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人不堪其忧()5.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 吾日.三省吾身( ) 传.不习乎()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翻译下列句子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9、《论语十二章》导学案设计者:席会会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有关情况及《论语》,积累文言词汇。
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2.在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房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3.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学习重难点】重点:理解文中重要实词的意思及有关句子的含义,背诵默写十二则语录。
难点:归纳每则语录的中心意思及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教益。
【知识链接】..认识作者请同学们自己收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并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预习导引】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人不知而不愠.( ) 学而不思则罔.( ) 论.()语思而不学则殆.( ) 不亦说.( )乎不逾矩..()()三省.( )吾身传.( )不习乎曾.()子一箪.()食曲肱.()而枕之2.孔子,名(),字(),是()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3、《》是记载()及其弟子()的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宋代的朱熹把《论语》与《》《》《》合称为“四书”。
3、填上横线上的字,并翻译加点字词③三十而立.()四十不(.).()天命..()耳顺..()不逾.()矩.()4.自读《论语》第一章到第十二章3---5遍。
《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10课《论语》十二章(共3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积累课文中出现的成语、格言。
(重点)2.了解孔子及其《论语》。
3.弄懂十二则语录的基本意思,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重点)4.能就课文中作者的主张谈谈自己的实际体会,学习古人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
(难点)【学习重点】目标1、3【学习难点】目标4第一课时一、预习导学1.交流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完成文学常识填空。
⑴孔子,名 ,字_ ,春秋末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学派创始人。
传说孔子有弟子三千人,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也就被历代统治者尊奉为。
⑵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一部体书,共二十篇。
是经典著作之一。
南宋时,朱熹把它与《》、《》、《》合称为“四书”。
2.给加黑粗的字注音。
不说()不愠()三省()逾()矩()曲肱()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笃()志3.熟读课文二、翻译、理解导学1.自读《论语》前三章,结合课文下的注释和资料,解释加点的词语写在括号里,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子,写在相应句子下面,尽量做到一一对应。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翻译: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翻译: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翻译:而知天命..()。
”....(),不逾矩..(),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2.本课所选的《论语》十二章语录,有的谈的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的谈的是道德修养、为人处世之道。
请思考刚才我们学的前三章谈的是什么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题。
⑴第一章第一句讲的是;第二句讲的是;第三句讲的是。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初步了解学习古文的方法和规律,积累文言词汇并正确翻译课文。
【2】了解孔子及《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体会蕴含的深刻道理。
2、过程与方法【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语录蕴含的深刻道理,培养以学致用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诵读、讨论等。
四、教学用具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
“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己介绍对孔子了解情况,老师用多媒体展示孔子相关资料。
2、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强调读音和节奏。
【教师巡回指导,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停顿等,初步理解句子的意思。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强调:文言实词“单”变“双”。
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等。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论语》第十二章,学生能够理解孔子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领悟其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
一、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论语》前十一章的内容,简要介绍孔子的思想主张及其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看法。
二、进修重点1. 修身:如何做一个有品德的人?2. 齐家:如何建立和谐的家庭?3. 治国:如何治理一个国家?4. 平天下:如何实现天下大同?三、进修内容1. 修身孔子认为修身是做人的根本,只有修身才能做到立身、立家、立国。
他主张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做到宽容、仁爱、正直、谨慎等品德。
2. 齐家孔子强调家庭的和谐是治国的基础,他提倡孝顺、尊重尊长、和睦相处等家庭美德。
只有建立和谐的家庭,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子女。
3. 治国孔子认为治国要以德为先,要让君主有仁政之心,让匹夫享有安定之乐。
他主张君主要以身作则,推行仁政,尊重匹夫,才能使国家繁荣昌盛。
4. 平天下孔子梦想着一个天下大同的理想社会,他主张要消除封建制度的弊端,实现天下一家,让天下人民共享天下之乐。
四、进修方法1. 阅读《论语》第十二章,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 分组讨论,探讨如何在摩登社会中实践孔子的思想。
3. 撰写心得体会,总结本章内容。
五、拓展延伸1. 请学生了解孔子的其他著作,如《大学》、《中庸》等,进一步了解孔子的思想。
2. 请学生结合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平时生活中践行孔子的思想。
六、教室检测1. 请学生就《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2. 请学生结合现实案例,分析如何在摩登社会中实践孔子的理念。
七、作业安置请学生撰写一篇文章,谈谈如何在摩登社会中实践孔子的思想,结合个人经历和社会实践,深入探讨。
八、反馈与总结在下一堂课时,老师可以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领会《论语》第十二章的内容,加深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通过以上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孔子的思想,领悟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为今后的进修和生活提供更多的启迪和指导。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①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②朗读、背诵课文。
③研读前六章内容。
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出示学习目标并板书课题2、介绍孔子及其《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二、初读感知朗读课文①范读教师朗读示范。
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②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
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句子的意思。
③正音、正字人不知而不愠(yùn)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d ài)不亦说(yuè)乎三省(xǐng)吾身传(chuán)不习乎逾矩(yújǔ)箪(dān)好(hào)肱骨(gōng)笃(dǔ)三、赏读课文1、朗读课文,理解重点词语。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生)(推荐文档)
名著导读《论语》导学案(师用)编写:宋红艳【解读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自学互学】导入:“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孔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有着怎样的思想与言行?一、自主学习(一)相关知识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1、孔子的历史贡献(1)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以传先王之道。
(2)兴办私学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史记•孔子世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
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
他曾周游列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中。
2、孔子思想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
德化社会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论语》导学案
13.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ěr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
(二)第十章中如何理解孔子对“仁”的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三)第十一章中怎样正确理解孔子的“恕”的内涵?
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自爱,仁之至也;自敬,礼之至也。(扬雄《法言·君子》)自爱——爱他人——泛爱众
子路入,子曰:“由!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路对曰:“知者使人知己,仁者使人爱己。”子曰:“可谓士矣。”
子贡入,子曰:“赐!知者若何?仁者若何?”子贡对曰:“知者知人,仁者爱人。”子曰:“可谓士君子矣。”
重点:通过品读与梳理,理解文本内容,体会君子之“仁”。
难点: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仁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思考其现代意义。
【导学流程】
一、知识链接
《论语》中的“仁”:
“仁”在《论语》中出现了109次,可以说是《论语》最核心的概念,也是孔子最核心的思想。
一:仁之至:自爱
《论语》十二章第三课时
班级:姓名:小组: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品读与梳理,理解文本内容。
2、思维发展与提升:反复诵读,体会君子之“仁”。
3、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孔子关于“君子”之仁及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
4、文化传承与理解:理解仁义礼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思考其现代意义。
【重点难点】
3.在《论语·阳货》中,孔子强调诗的重要性,认为诗可以“兴观群怨”,还可以:“, ;。”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导学案
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和编写背景。
2. 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3.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价值观。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导学过程】一、导入引入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论语》以作者和编写背景为切入点,介绍了《论语》的起源和作者的背景。
请同学们回答以下问题:- 《论语》是谁的著作?- 《论语》的作者是谁?- 《论语》的作者是什么时代的人?- 为什么说《论语》是古代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论语》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 你对《论语》有什么了解?(老师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并梳理出《论语》的作者、编写背景、内容特点等信息)二、核心阅读1. 学习《论语》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理解它的作者是什么样的人物,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论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2. 阅读材料,了解《论语》的作者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约活动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间。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为儒家文化的圣人。
孔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论语》中,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后来的历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学习《论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理解孔子的思想是《论语》的核心内容。
- 学习《论语》需要对古代社会的历史和文化有一定的了解。
- 《论语》中的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结合。
三、拓展探究1. 扩展阅读《论语》,了解更多有关孔子和《论语》的知识。
- 《论语》的内容主要包括言行、政治、教育、文化和哲学等方面。
其中的名言警句被广泛引用。
- 《论语》中,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 《论语》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人所推崇和学习。
2. 反思与思考- 学习《论语》的好处是什么?- 你在学习《论语》时有什么困难和收获?- 你对孔子和《论语》有什么看法?(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受。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
《11《论语》十二章》导学案《《论语》十二章》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论语》中的十二章内容,掌握其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观念;2. 分析并理解孔子的教育理念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3. 探讨《论语》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
导学内容: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遥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二章: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第三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第四章: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五章:子曰:“道听途说,吾不如老子。
”第六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第七章:子曰:“君子不器。
”第八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第九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己。
”第十章: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第十一章: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第十二章:子曰:“君子义以为上,不义而居之,小人也。
”导学步骤:一、导入1. 通过引入《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引发学生对于孔子思想的兴趣;2. 列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道德和修身养性的重要性。
二、进修1. 依次介绍每一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理解;2. 引导学生探讨每一章的核心思想和道德准则,并与现实生活进行联系;3. 分组讨论,学生自主发表对于每一章的看法和理解。
三、拓展1. 分组讨论《论语》对当代社会的启迪和影响;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教育理念运用到自己的平时生活中;3. 提出一些与孔子思想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讨。
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进修内容,强调《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道德观念;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修身养性的习惯;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钻研《论语》,不息提升自己的思想修养和道德水平。
五、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总结自己对于《论语》的理解和感悟;2. 提出几个与《论语》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3. 鼓励学生主动进修和思考,不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素养。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10《论语》导学案十《论语》十则七年级语文导学案(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 1、了解孔子其人和《论语》一书,熟练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翻译课文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理解每则的思想内容。
3、积累成语、格言、警句等,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理解、积累【学习难点】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知识链接】(走近、靠近、亲近,让距离成为过去)1.题目解读《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
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这一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孔子“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课文中提到的曾子、子贡和子路都在“贤弟子”之列。
(2)《论语》简介《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它是孔子的弟子和他弟子的弟子记录孔子等人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
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此书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社会中《圣经》一书,所以也有人把《论语》看成是中国人的《圣经》。
《论语十则》导学案(一).doc
《〈论语〉十则》导学案(一)一、课前预习(一)明确预习目标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2、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二)预习问题1、孔子名—,字, 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是—家学派创始人。
2、《论语》是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及其门徒的—,与____ , _____ , ___ 合称“四书“,3、给生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省()传()不习乎曾()子罔()殆()诲()女()知之乎弘()毅()凋()焉()哉()4、找出文中的通假字5、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2)温故而知新()( ) (3)见贤思齐焉()6、一词多义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而温故而知新知知之为知之学而不思则罔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为人谋而不忠乎之知之为知之为可以为师矣择其善者而从之知之为知之见贤思齐焉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探究预习疑惑写出自己的疑惑问题二、课内探究(一)自主探索(根据预习问题,自主学习解决)(二)互助交流(小组内合作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三)交流展示(各小组展示小组合作的成果)(四)有效训练1、而: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其不善者而改之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古今异义:(1)可以为师矣(古义:今义:)(2)是知也(古义:今义:)(3)死而后已(古义:今义:)(4)三人行(古义: 今义:)三、课后拓展延伸(一)延伸训练1、解释加点的字:时习不亦说乎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不信传不习温故诲女是知弘毅后凋其恕乎2、翻译下列句子: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二)主题阅读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转为牛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躁度而听。
注:①操,琴曲。
②躁度(diexie),踮着小步。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伏食如故()②不合其耳也()③孤犊之鸣()④即掉尾奋耳()()(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论语》学习目标:1、识记有关《论语》的文学常识,能背诵部分《论语》精典名句。
2、合作探究,走近孔子,了解孔子部分思想,激发对《论语》的阅读兴趣。
3、激情投入,高效展示。
能够感悟《论语》文化,感悟人生,从而丰富自己的道德情操。
预习案一、知识链接1、《论语》《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这些地区被称为儒家文化圈。
2004年11月21日,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在韩国首都首尔挂牌。
截止2010年10月,全球已建立322所孔子学院和369个孔子课堂,共计691所,分布在96个国家和地区。
孔子学院设在91国共322所,国内61所高校和机构参与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主要提供到国外教授中文的教师和招募志愿者。
1998年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二、名句摘要1、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8、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9、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0、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道,富而好礼者也。
”11、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12、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1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1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5、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16、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17、子路曰:“愿闻子之志。
”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18、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9、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0、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2、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2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4、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25、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28、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29、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30、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31、子贡问为仁。
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32、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33、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34、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35、子曰:“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36、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37、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
”38、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39、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4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1、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43、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三、可爱的孔子1、子见南子(1),子路不说(2)。
夫子矢(3)之曰:“予所否(4)者,无厌之!天厌之!”孔子去见南子,子路不高兴。
孔子发誓说:“如果我做什么不正当的事,让上天谴责我吧!让上天谴责我吧!”2、子围于匡,颜渊后。
子曰:“吾以女为死矣。
”曰:“子在,回何敢死?”孔子在匡地受到当地人围困,颜渊最后才逃出来。
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呢。
”颜渊说:“夫子还活着,我怎么敢死呢?”3、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子哭之恸。
从者曰:“子恸矣。
”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孔子哭得极其悲痛。
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四、我想了解的孔子探究案一、导学:《论语》的地位激趣导入。
二、自主学习(独学:根据导学案的评价自查自纠,标注不懂的问题,准备讨论探究。
)三、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对学、群学)1、我与孔子对话我与亲情我与他人我与自然3、孔子:我来评价你的教育思想和治国思想.4、我来总结孔子思想的核心。
要求:1、全体快速起立,激情投入讨论。
2、小组长明确任务,安排并调控成员讨论的进度,高效讨论。
3、在交流竞争中学习,先一对一分层解决疑难问题,提升自己。
回归小组,智慧整合,准备展示。
四、高效展示(评学)各小组利用展示版面和展示舞台进行展示,做好分工,设计好展示方式。
点评组认真点评做好拓展。
全体同学要分步做好学案整理(用好双色笔)。
五、拓展延伸(评学)新闻回放:2011年,在广东佛山的广佛五金城,2岁女孩小悦悦相继被两辆车碾压,7分钟内18名路人都没有出手相救,直到拾荒婆婆陈贤妹伸出援手。
最终小悦悦抢救无效,离开人世。
此事传出后迅即引起了关于道德的争论。
10月23日,佛山280名市民集体悼念小悦悦,宣誓“不做冷漠佛山人”。
我来发表新闻感言:训练案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不亦说乎说:_______________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_____________ 殆:________________3. 是以谓之“文”也是以:___________________4. 默而识之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温故而知新故:________________新:______________6. 学而不厌厌:_____________________7. 吾尝终日不食尝:_______________8.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________________9.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________ 舍: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
1. 学而时习之2.人不知而不愠3.温故而知新4. 学而不思则罔5. 默而识之6.学而不厌7.择其善者而从之8.敏而好学属于顺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转接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本文有谈学习态度的,也有谈学习方法的,请简要回答。
谈学习态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学习方法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翻译下列句子。
1.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5.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6.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五、填空1. 根据《论语》内容写出五个成语: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 ④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2.《论语》的“论”读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书。
3.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试论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2、读《论语》解疑释惑,感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