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治理理论看外语基础教育的制度变革

合集下载

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

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

外语教育改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加深,外语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国内教育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当前,外语教育已经开始走向多元化,课程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入。

然而,我们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改革和创新中提高外语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外语课程、教师角色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外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外语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

针对当前语言难度较大,学习者难以坚持学习、应付考试而不是实现真正的语言交流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调整。

在外语课程中渗透中华文化和中国社会的特点,将语言与文化、历史和传统相结合,深化与强化对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内涵,进一步丰富外语教学内容。

同时,增加交流实践环节,举办学生与外国留学生和亲属的互访、短期交流项目等活动,帮助学生与外国文化接轨并实现交流。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于前几十年的教育,教师普遍采用“讲、评、痛、苦、逼”的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

外语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需要了解外语教学的现代理论和体系以及教学技巧。

现代外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采用更多元化、更灵活的教学方式,支持和鼓励学生参与到自己的语言学习中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同时,外语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倾听者,关注他们的情感和精神生活,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也得到了全面的升级。

零距离的交流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快更好地获取外语知识。

利用各种网络教学、在线交流等方式,可以实现专门课程的灵活设置和定制化笔记、作业的全程记录,学生也能够通过现代技术持续地获取和学习语言知识,同时也帮助他们构建更好的学习规划。

此外,采用互动性强的交流方式,从而创造出轻松、自由的课堂氛围,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效果。

最后,教学方法的创新可以帮助学生发展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加强对外语教学科研支持,及时发现现代化教育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并进行应对。

外国语教育改革实践与思考

外国语教育改革实践与思考

外国语教育改革实践与思考引言外国语教育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全球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外国语教育进行改革与创新是一项亟待解决的任务。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课程设置、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探讨外国语教育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期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要真正提高外国语教育的质量,老师们需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

传统的纸质教材已不能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教师应注重多媒体的运用,如利用音频和视频资源进行听力练习,以增强学生的听力能力。

此外,运用项目化学习等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课程设置的改革与创新在外国语教育改革中,课程设置是关键一环。

我们需要将传统的重视语法和词汇教学转变为注重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增加会话课程和口语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交流。

另外,应该加强文化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对目标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观看电影或音乐会等活动,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并体验目标语言所属文化,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考核方式的改革与创新考核方式是外国语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

传统的考试模式主要注重对语法和词汇的测试,忽视了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考核。

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考试形式,注重综合能力的评价。

除了传统的笔试形式,可以增加口试、听力和写作等环节,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语言能力。

此外,引入实践考核,如学生参与英语角、进行社交活动等,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交际能力。

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外国语教育改革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教师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分享教学经验、教材和教学资源,以获得更多的教学灵感和方法。

同时,学生们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参与在线学习和交流,增加学习的便捷性和灵活性。

培养师资队伍的能力外国语教育改革要想取得实质性进展,需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关注教学研究和最新的教育理念。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第一篇: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范文] 国际基础教育改革趋势及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对各级教育的改革也随之越来越普遍,其中对基础教育的改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基础教育如何改革,已成为大家所关心的问题。

纵观近年国内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改革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改革模式,也收到了一些积极的效果。

但是,其中的一些改革还处在局部与表层,教育改革是社会变迁的结果,它必须适合外部社会环境的变化,通过不断调整自身的结构及发展速度和价值观念,从而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的需要。

本文从国外主要一些国家的基础教育改革出发重点探讨国外基础教育改革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提出了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就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和趋势。

一、国际基础教育的改革趋势(一)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美国80年代基础教育改革首先从抓课程结构的调整入手。

改革后的中学课程加强了必修课程,减少了选修课程,在保证一定的必修课的前提下,又给学生留有选课的余地和自由!这一措施对改革美国中等教育长期以来在课程设置和选课自由化的不良倾向上起到了很好的扭转作用,对保证美国基础教育的质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美国计入21世纪之后对基础教育改革非常重视,主要有;1.美国重视学校与家长和学生关系美国的基础教育改革中有一项“重建教育结构运动”,它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授权学生家长对学校的发言权”,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就是建立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络机构,已经成为了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新特色。

在学校里确定家长听课日、家长访问日,邀请家长来学校听课、查阅学生作业、帮助教师批改学生作业、参与学校教育活动、参与学校有关会议等。

在班级里还建有“家长顾问组”,学校设立了“家长中心”以借助广大家长的学识资源、发挥家长特殊才能。

学校由此还建立向家长“报告制度”,报告的主要内容有:学校计划、学校工作、学生情况等等。

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

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

76872 教育理论论文论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发展变化回顾我国外语教学发展历史,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发展历程,对我国英语教育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各时期外语教学发展及英语课程教学特点1.1 我国建国前的外语教学我国建国前的外语教学主要分为清末明初和国民党统治期这两个时期。

1.1.1清末明初的外语教学1902年,清政府制定并颁布了《钦定中学堂章程》即壬寅学制,规定了外语占全部课程的四分之一;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又于第二年颁布了《中学校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学制为四年,外语为中学必修课程。

此后,教育界人士在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对中学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等进行了广泛的讨论。

这一时期,我国外语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仍然重视语言知识,但比以前有所扩展;教学方法以翻译法为主。

但后期语法翻译法与直接法并重。

教学中阅读、翻译、会话等全面进行,增加了语音、会话、作文,甚至文学要略,注意到了语音的学习、会话和作文。

1.1.2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外语教学1922年,南京政府实行“新学制”,中学从学制、学科、教材到教法,由仿效日本为主改为效法英美为主,学制实行三三制。

外语作为必修课,由初中起开始设置。

1923年南京政府颁布《新学制课程纲要初、高级中学公共必修的外国语课程纲要》,结束了辛亥革命以后外语教育的混乱局面。

从这一时期到解放前夕的二十多年,国民教育部又对英语课程不断的进行改革,但每一次改革外语课程的目标并没有重大改变。

1.2 我国建国后的外语教学我国建国后的外语教学又可分为四个阶段:1.2.1迅速发展俄语教学阶段这一时期正处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向苏联学习,各行各业都急需俄语人才。

当时中学的英语课几乎全部由俄语课代替,导致大批英语教师改行。

由于俄语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1954年秋季起,教育部又决定初中外语课停开,致使中学外语教学受到严重损失。

这是一个极大的失误,也是一个极为深刻的教训。

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

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现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外语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

外语教学改革也因此变得十分必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探索和实践,以及它们对学生的影响。

一、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外语教学的传统模式通常是基于语法和词汇的,这种模式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并进行写作、阅读、听力、和口语交流。

而这种教学模式更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并不意味着学生掌握了实际应用技能。

二、外语教学改革理念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尝试去改变传统的外语教学方式。

改革后的外语教学编写了更为现代和实用的教材,强调口语、听力、和写作的交流实践。

这种教育理念更注重性感知和实践,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法和词汇技巧,更为主要的是提供形式多变的沟通情境,鼓励学生进行语言实验并在真实情境下演练和体验。

以此方式,使学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能够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发展的方向。

三、外语教学改革的具体实践和效果尝试引入更多的实践性教学,例如口语交流、实践写作,等等,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输出能力,同时更优化学生的学习感受。

此外,外语教学改革也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的需要,对不同的教材进一步细分和完善。

例如,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学习的课程并定制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以及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下进行学习。

这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能够对学习效果产生显著的影响。

外语教学改革带来的效果非常显著。

学校和老师们需要加强接受现代化外语教学理念和纠正教育传统方式之一下的教学知识,以及进行系统性的引领,引导教育方面下面和学校以外的教育实践,更务实,更高效。

此外,学生们也需要从之前的被动学习转换成主动参与学习。

学生们需要积极参与到实践性的教学之中,并拓宽自己的语言使用场景。

这种做法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专业知识,提高学术水平,更为重要的是为全面拓展未来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为扎实的基础。

四、结语总之,外语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了我们最为重要的任务之一。

改革的过程是长期而持续不断的,而它能够为今后的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职业选择。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语言交流在各行各业越来越重要。

外语教育作为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已经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和发展。

外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不仅仅关乎着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更是对于我们的国家在国际上发挥更大作用的重要因素。

一、外语教学的发展20世纪以来,外语教育经历了从门槛式和精英式发展到大众化的转变。

在此过程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的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增长。

教材和教法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语言教育体系也在逐步完善。

1.教育体制改革自20世纪末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外语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是非常显著的。

大力调整教育体制,实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我们的国家大力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建立了大型教育学习平台,借助互联网的力量,使外语教育逐渐走向了普及化。

2.教材的改进教材是语言教育的重要载体。

曾经的教材注重知识的灌输,检测学生对于语法和单词的掌握,重视填空、选择、翻译等语法题目的训练。

现在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语言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教材内容也更加贴近实际的生活和工作场景,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实用性。

3.教学方法的变革以往的外语教育中,老师扮演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学生只是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现在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努力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认真思考,多角度地处理问题。

教师更多扮演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注重在启发和帮助学生发现语言学习的规律和意义上进行教育,使学生更加有效地促进语言水平的提高。

二、外语教学的改革1.语音教学改革语音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基础。

在传统的教学中,语音常被忽视,老师也没有专门的语音课,课堂上的语音教学是教师单方面的口语训练。

现在,随着语音课堂的越来越广泛,语音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制度变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学英语课程改革中的制度变迁作者:王嘉铭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年第03期1978年以来,我国基础英语课程制度经历了恢复调整、战略转型和改革创新三个发展阶段,其变迁既受到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与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原有制度的路径的制约。

基础英语课程改革不仅呈现改革动态的断裂与平衡,其本质也反映为政治冲突和利益调整的产物。

课程制度历史演变路径依赖当今世界,全球化与信息化成为时代发展的主题,世界各国掀起了以知识和人才创新为主的教育竞赛。

基础教育改革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积蓄未来的手段势必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

其中,以英语学科为代表的基础英语课程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全球化与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传统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将视角局限在学科范围中,以语言学和教育学分析教学改革问题虽然可以获得对课改的直观信息,但很难将课程与教学问题融入社会情境与政治变革的宏大历史背景,本文认为借助政治学视角梳理我国近30年基础英语理课程改革或是课程制度变迁的全过程将进一步解释课程变革中的制度变迁问题。

一、基础英语课程制度的历史沿改基础英语课程制度变迁以国家意志为导向、以政策规范为文本,以国家、学校和学生共同参与为实现途径,旨在实现共同的课程愿景和价值诉求。

纵观改革开放30年来的制度变化,课程制度变迁总体呈现由单一趋向多元、由盲目趋向科学、由模仿趋向创新的变化轨迹,根据不同时期的历史发展可将基础英语课程制度变迁分为拨乱反正与制度调整期、快速发展与稳步提高期、效益提升与超越创新期三个阶段。

1.恢复调整期(1978-1987)1978年教育部颁布《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随后全国科学大会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同年8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外语教育座谈会,提出解决目前中国外语人才紧缺的唯一办法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开设外语。

人们的教育观念开始发生转变,外语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1979年教育部颁发的《加强外语教育的几点意见》提出中学外语课和语文、数学一样,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探讨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三个维度,深入剖析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脉络、主要成就和未来展望。

在理论创新方面,本文将梳理和总结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包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阐述这些理论在指导社会治理实践中的重要性和作用。

同时,还将分析这些理论如何与时俱进,为新时代社会治理提供科学指导。

在制度创新方面,本文将重点关注中国社会治理体系的制度创新成果。

包括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法治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实践。

这些制度创新为提升社会治理效能、保障人民群众权益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实践创新方面,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展示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在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和成效。

包括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智慧化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这些实践如何有效应对社会治理中的难点和问题。

本文将对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制度和实践创新进行总结和展望。

在总结成就和经验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未来社会治理创新的方向和路径。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参考。

二、新时代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态势。

这一理论创新,既是对传统社会治理理念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新时代社会治理实践的深刻总结和提炼。

新时代社会治理理论创新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

这一理念强调,社会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它要求在社会治理的各个环节中,都要体现人民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

教育外语大改革心得体会(3篇)

教育外语大改革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外语教育改革,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亲身参与了这场改革,并从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感悟。

一、改革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外语教学中暴露出诸多问题,如:重语法、轻听说;重笔试、轻口语;重知识、轻能力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于2017年启动了新一轮外语教育改革,旨在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二、改革内容1. 调整课程设置:改革后的外语课程更加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减少语法知识的学习。

同时,增加了文化、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外语国家的风土人情。

2. 改进教学方法:改革后的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如: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合作学习等。

这些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优化评价体系: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如:听说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

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提高综合素质。

4. 强化师资培训: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良好的师德修养。

为此,我国教育部加大了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三、改革心得体会1. 教育观念的转变:改革让我深刻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转变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方法的创新:改革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际教学中,我尝试运用情景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些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3. 评价体系的完善:改革后的评价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他们的差异,帮助他们发挥潜能。

4. 师资力量的提升:改革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教学能力。

高校外语教改须从“治理”角度入手

高校外语教改须从“治理”角度入手

所 重 视 而 成 为 高 校 改 革 之 重 点 : 上 个 世 纪 7 从 0
年代 的英 语 迅 速 发展 , 2 到 1世 纪 初 小 语 种 方 兴 未 艾 , 以 说 外 语 教 育 一 直 都 是 高 校 教 育 改 革 的 可
重要 组成 部 分 。
外 语 教 育 所 需 改 进 和 革新 所 涉 及 的 意义 所 在 。
g v r ig ) 治 理 是 改 革 的 具 体 内 容 。 根 据 王 o enn 。 晓辉教 授 的“ 育 治理 理论 ”“ 理 ” 一个 “ 教 ,治 是 开 放 的 概 念 , 断 激 发 人 们 去 思 考 , 探 索 … … ” 不 去 。
教育治理 意义包括 以下五个纵切 面的概念 :、 1 “ 理 的 理 念 是 民 主 决 策 ”。 治 理 不 能 发 号 施 令 , 治
配 额 恰 当 . 外语 教 学 多元 化 , 变 英语 一 统 天 下 局 面 , 提 倡 教 学 的 契 约联 结 , 商 机 制 的 建 立 。 即 改 并 协
( 键 词 ) 外语 ; 改 ; 理 关 教 治
[ 图分类号] 2.4 中 G4 3 0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 号 3 0 9 7 3 2 1 l2 13 3 文 1 0 4 3 (0 20 -0 3—0
2期 第 3 2卷
. 北 师范 学 院 学 报 (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湖 哲
J u n l f Hu e r lUn v r i ( i s p y a d S c a ce c ) o r a b i o No ma ie st Ph l o h n o i l in e y o S
尽 管 教 育 改 革 不 是 一 个 新 概 念 , 是 随 着 我 但 国 经 济 、 治 、 化 水 平 的 提 高 , 国 的 教 育 理 政 文 我 念 、 育体 制 、 育方 式 仍 需 与时 俱 进 。而外 语 教 教 教 育 自改 革 开 所 在 , 是 高 校 外 语 教 改 的 关 键 所 在 。 也

英语教育改革与教学理念变革

英语教育改革与教学理念变革

英语教育改革与教学理念变革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对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国家的国际竞争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变革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教学理念的变革以及如何有效实施这些变革。

英语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在于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英语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通用语言。

无论是在国际贸易、文化交流还是学术研究领域,英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已经成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记忆,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英语人才的需求,因此,英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在英语教育改革的过程中,教学理念的变革是至关重要的。

传统的英语教学理念注重教师的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然而,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供各种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的角色也需要发生变化。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合作伙伴,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为了有效实施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变革,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改变教材的编写和选择方式。

传统的教材往往注重语法和词汇的教学,缺乏实际应用的内容。

因此,我们需要开发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和工作的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综合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改变评价方式。

传统的评价方式往往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力。

因此,我们应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口头表达、写作、演讲等,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英语能力。

最后,我们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发展。

教师是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变革的关键。

因此,我们应该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能力。

总之,英语教育改革和教学理念的变革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摘要】本文将从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传统模式、变革与创新、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浅析。

在我们将简要介绍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探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包括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应用。

然后,我们将分析高中英语教学的传统模式,以及近年来出现的变革与创新。

在实践应用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将新的教学方法融入具体的教学活动中。

在我们将总结本文的观点,并展望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分析,希望能够为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启示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基础、传统模式、变革与创新、实践应用、未来发展、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导言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话题,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探讨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传统模式、变革与创新、实践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教学方法的革新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新的技术不断涌现,教育教学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将深入浅出地对高中英语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2. 正文2.1 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语言学习理论、教育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方法论等相关理论支撑。

语言学习理论指导着英语教学方法的设计和实施。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过程,因此英语教学方法应该强调练习和反馈的重要性。

而认知学派强调学习者应该积极参与,探索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社会交际理论认为语言是社会交际的产物,因此英语教学方法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教育心理学理论也对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应该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建构知识。

我对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解

我对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解

我对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解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作用愈发显著。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提高国民英语水平,我国对英语课程进行了改革。

本文将详细阐述我对英语课程改革的理解。

改革背景1. 全球化的加速:英语已成为国际间最广泛使用的语言,掌握英语有利于我国人民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

2. 国民英语水平有待提高:虽然我国英语教育普及程度较高,但整体英语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特别是在口语、听力等方面。

3. 教育改革的需求:新时代要求我国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英语教育改革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必然选择。

改革内容1. 降低英语学科地位:从原来的主科地位调整为副科地位,减轻学生研究压力。

2. 优化课程设置:将英语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减少考试压力:降低英语考试难度,取消强制性英语等级考试,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研究英语。

4. 强化师资培训:提高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鼓励教师参加国际交流,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5. 融入跨学科教学:将英语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科技、文化、历史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改革意义1. 提高国民英语水平:改革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教育质量,从而提升国民的整体英语水平。

2. 培养国际化人才: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强化师资培训,有助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3. 减轻学生负担:降低英语学科地位和考试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研究,全面发展。

4. 促进教育公平:改革有助于缓解城乡、地区间的英语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结论英语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英语水平、培养国际化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改革过程中,应关注教育质量,确保改革举措的落实到位,使英语教育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和人民需求。

浅谈英语教育改革

浅谈英语教育改革

浅谈英语教育改革随着我国经济的日益发展,现代化建设的日趋完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逐步接轨,作为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过去的英语教学已经很难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英语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国家公布了新的《英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开始实行英语教学改革。

《标准》进一步强调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标准》与我国以往颁布的基础英语教学大纲相比,不仅是编写的体例有所不同,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容和内涵体现了当前全球教育改革的新趋势以及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最新精神。

下面我们一起谈谈关于英语的论文一、中等艺术学校英语文化教育的现状1.缺乏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课程设置粗放随意,没有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考核制度由于强调“艺术”而非“文学”,许多艺术学校的文化教育课程没有执行相关的国家教学大纲,也没有按照相关的课程要求指导学校的文化教学活动。

一些艺术学校强调学校的特殊性。

以国家课程大纲要求过高、难以实施为理由,他们甚至放弃了文化课程的教学大纲或要求。

文化课程设置非常随意,文化课程的学习时间没有保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

年龄与专业教学相结合的特点之一是学生缺乏适应英语教学的能力。

目前,艺术学校普遍采用普通中学的英语教材。

这类教材的内容对于许多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本“天书”,不适合艺术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艺术院校英语文化教学缺乏完善的教学管理和评估体系。

只要学生的专业课程合格,专业技能可以接受,能够完成各种所谓的任务表现,学校领导就会满意。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

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理论和变革一、引言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探讨和变革一直是教育界的热点之一。

随着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逐渐被质疑和挑战,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断探索新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文旨在浅析高中英语教学方法的理论框架以及近年来的变革。

二、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训练。

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主导的角色,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接受。

这种方法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较好的知识传递效果,但容易造成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被动态度,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交际法的兴起随着交流和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交际法逐渐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新趋势。

交际法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真实语境的模拟,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交际技能。

这种方法通过创设各种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语言交流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着引导者的角色,鼓励学生的参与和互动。

四、任务型教学的引入随着教育理念的变革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任务型教学成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方法之一。

任务型教学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任务型教学强调在实际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个性化教学的尝试个性化教学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和差异化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发展潜力。

个性化教学倡导通过灵活的教学组织、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潜能。

六、创新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创新技术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智能化教学等技术手段被引入教学过程中,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这些创新技术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

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与启示

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与启示

国外外语课程变革之经验与启示加入WTO对我国国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素质。

掌握一门乃至几门外语,才能使我们更广泛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合作。

据报道,我国进入WTO最需要的人才之一就是外语人才,尤其是既懂专业,又精通外语的专业人才。

作为素质教育基石的基础外语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高素质的外语人才的培养。

进入90年代以来,以课程与教材为核心的外语课程改革从理论上、实践上为外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其成效有目共睹。

但总体上说,我国外语教学质量仍落后于形势发展:教师外语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较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教学技术和手段落后。

"他山之石,能够攻玉"。

国外外语课程改革之经验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很值得我们去探究和吸收。

本文将全面探讨国外外语课程改革的最新发展动向,以求对我国新一轮的外语课程改革有所借鉴。

一、积极的语言教育政策在国外,无论是中央集权还是地方分权国家都十分重视语言教育政策,并把统一连贯的外语教育政策看作是外语课程成功的重要指标之一。

语言教育政策涉及到诸多方面,如经费的投入、语言地位、语种的选择和在课程中的比例等等。

1987年颁布的《国家语言政策》(NationalPolicyonLanguages简称NPL))是澳大利亚迄今为止最有影响的语言教育政策。

该政策的目的是促动澳大利亚向多元化社会发展,积极支持各种有创建性的语言教学。

同时,它还协助建立了澳大利亚国家语言机构这个联结澳大利亚大学和教育学院语言教育的组织。

在国家语言政策的影响下,各州纷纷出台相对应政策并用于指导广泛的教学实践。

澳大利亚另外一个重要的语言教育政策是《澳大利亚学校策略亚洲语言研究》(TheNationalAsianLanguagesandStudiesinAustralianSchoolsStrate gies简称NALSAS),它为各州实行亚洲主要语言--中文、日语、印尼语和韩国语教学的州立教育机构提供各种资助,使得澳洲学生的外语学习扩展到除欧洲语言的多种亚洲语言。

外语教学改革研究

外语教学改革研究

外语教学改革研究一、引言外语教学改革一直是教育界的重要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将探讨外语教学改革的意义、挑战以及应对之策。

二、意义外语教学改革对培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跨文化交流的需求不断增加。

外语教学改革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他们进入国际舞台提供有力支持。

三、挑战外语教学改革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

首先,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一个重要挑战。

以往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重视摄取语法知识,但现实情况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其次,教师队伍建设也是一个挑战。

要提高外语教学质量,需要优秀的外语教师,因此加强教师培训和专业发展至关重要。

再次,教学资源的不足也是制约外语教学改革的瓶颈。

教学资源的更新、丰富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四、教学方法创新为应对外语教学改革的挑战,我们应当注重教学方法创新。

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教育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提供更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五、教师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保障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

学校应加大教师培训力度,提供丰富的培训资源和机会,引进外籍教师和专业人士开展交流与合作。

此外,教师应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学术研究,提升自身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更新教学资源的更新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需求。

学校应积极引进和开发更新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演示课程等。

同时,学校应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拓宽资源渠道。

七、培养学生的能力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

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通过课程设置、评价制度等手段,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八、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外语教育改革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学生的兴趣、天赋、特长都应得到关注和培养。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和指导。

九、跨学科融合外语教育改革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融合。

外语教学改革

外语教学改革

外语教学改革【摘要】外语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领域的重要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促进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首先分析了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现状和意义,随后探讨了其发展历程、目标与方向、主要内容、实施策略以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结合已取得的成果和展望,文章总结了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深入研究外语教学改革,可以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外语教学改革不仅是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国家发展战略、提升国际地位的关键举措。

【关键词】外语教学改革、重要性、现状分析、意义、发展历程、目标与方向、主要内容、实施策略、挑战与机遇、成果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

1. 引言1.1 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在于推动外语教育与时代发展相适应,不断提升学生的外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外语能力已成为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外语教学改革,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外语教学改革也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兴趣和动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外语教学改革更是助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一环,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奠定基础。

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不断完善和创新教育理念和方法,才能更好地适应时代需求,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1.2 外语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外语教学改革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信息化技术的普及,外语教学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目前外语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注重语法和词汇的学习,而忽视了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交流中难以流利表达思想,无法真正做到语言运用自如。

外语教学资源不足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部分学校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质量无法保障;教学设备和教材更新不及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方案

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方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语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当前我国学校外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口语表达能力差等。

为了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加强学校外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校需要进行外语教学改革。

本文将就学校外语教学改革方案进行讨论。

一、为什么需要外语教学改革外语教学改革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外语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应对各种挑战。

当前的外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包括教学内容单一、学习方式陈旧等。

因此,需要对外语教学进行改革,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二、改革的目标和原则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改革应遵循学生为主、多元发展、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从传统的文法教学扩展到涵盖语言技能的多个方面,如听、说、读、写和翻译。

同时,教学内容应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打造具有主题性和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注重师生间的单向传递,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情景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改革传统的考试形式偏重对知识的记忆和机械运用。

评估方式的改革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估,包括对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评估。

可以采用口头表达、写作、演讲等形式,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六、教师队伍建设外语教学改革需要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来支持。

教师应具备扎实的语言基础、广泛的文化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可以加强教师培训、引入优质教材,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效果。

七、资源支持外语教学改革需要大量的教学资源支持,包括教材、多媒体设备和学习环境等。

学校应加强对教学资源的投入,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为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述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述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论述引言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推动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策略。

必要性全球化背景下的英语学习需求英语已成为世界通用语言,对学生掌握英语的要求越来越高。

小学英语教学改革能够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提前接触英语,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能力传统的英语教学以单一的语法和词汇为主,忽视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等综合语言能力的培养。

教学改革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改革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主动探索和应用英语知识。

改革策略引入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能够将学习内容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英语,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

采用任务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将学习任务作为教学的核心,通过完成任务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标。

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教师应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应用英语知识。

结论小学英语教学改革是必要的,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全球化的英语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兴趣。

采用情境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和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是有效的改革策略。

同时,教师在改革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适应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治理理论看外语基础教育的制度变革
作者:汪庆伟
来源:《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年第12期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语教育主体的结构与数量分别日趋合理化与规模化。

外语教育主体按照现代建构主义的理论,既包含教育者,也包含受教育者,因此,本文所说的教育主体结构合理化是指教育者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都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而区别于改革开放以前教育者的结构不合理的现象。

同时在受教育者方面,受教育者不仅关注于传统的知识灌输,而且更加强调知识中的文化与价值理念。

而在数量上,师生数更是增速极快。

第二,外语教育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不断拓宽。

第三,外语教育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创新,初步实现了外语教育的网络化。

第四,与国外教育机构和研究机构的交流不断紧密,国际性的合作日益增多。

上述进步都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

一、外语基础教育制度的结构难题
我国外语教育制度是教育制度的一个子系统,既包含我国教育制度的一般缺点,同时也存在自身的问题。

具体来说,在教学层面上,教学师资总体水平依然较低,考核模式单一,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且外语教育功能定位不清。

课程建设层面,教材内容和结构比较单一,缺乏对地方教育实际水平与受教育者实际的外语水平需要的考虑。

评价方式上,也存在重学习结果、轻学习的过程,强调数量化评价,忽视表现性评价和成长记录式评价,以年度考核为主,平时成绩权重较低,应试倾向仍然较为严重。

课程管理上,强调外语教育的必修性,而忽视了受教育者的实际语言需要,进而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教育政策与规划上,虽然早在1964年国务院领导下成立的外语规划小组起草了外语教育七年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英语为我国学校教育的第一外国语,但是由于外语教育政策没有明确的教育政策规划,导致俄语人才过剩,从而浪费大量的教学资源。

在当前尽管明确了外语教育的中心,但由于人们对英语的过度强调,反过来又造成了其他语种教育的教学资源减少,因此,当前我国还缺乏对外语教育的重点和投入的合理规划。

显然,上述问题分别反映出教学结构中教师与学生、管理结构中的国家与社会和校企办学结构中的国家、企业与社会的关系没有符合当前社会对于学校外语教育的要求。

由于上述问题涉及到社会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若从传统的政府主导思维去解决上述问题,必然仅仅发挥到政府的作用,而忽视了社会中的各种团体和组织的作用。

同时,要理顺市场与学校之间的关系,经济学视角的市场化建议并不能为解决外语教育的产业化提出行
之有效的出路。

因此,笔者试图采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兴起的“治理”理论,以“治理”的视角对中国学校外语教育的结构进行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

二、治理与外语基础教育制度改革
“治理危机”是20世纪80年代末由世界银行针对非洲的发展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概念,而“治理”在此后的应用日益成为一种用于处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管理与发展的理论。

英语中的“治理”一词(govemance)源于拉丁文和古希腊语,有别于“统治”(government),原意为控制、引导等义。

对于“治理”一词的理解,诸位名家都持有不同看法。

按笔者的理解,大致可归纳为三种类型的定义:第一,从“治理”主体出发,认为“治理”是由社会、国家和社团公共合作的过程,实质上是否定了传统的以“政府”为核心的“统治”。

如罗茨指出了“治理”主体至少包含国家、公司、私人部门等。

而罗西瑙则指出治理是一种由共同目标支持的活动,管理主体并非政府。

而第二种观点则从治理的内在要素出发,试图对“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进行讨论。

如斯托克在《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一文中就指出治理的五个方面:治理的来源、治理的手段、治理的责任划分、治理下的结构关系与治理的评价标准。

第三种观点则以俞可平为代表,认为“治理的目的是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治理是一种权力在多元主义前提下,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活动。

总的来说,讨论“治理”的诸多界说,其内涵至少包含如下两种推论:其一,“治理”是当代对约束政府边际和主张社会自治而产生的一种理念,而且“治理”是针对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失灵而提出的一种强调技术性的词汇,与管理联系的更为紧密。

按照体系结构一功能的视角,可对“治理”进行三个层面的分析。

体系层面上,“治理”理论要求约束政府边际,尽管政府具有最高的合法性,但并不否定其他主体的合法性。

“治理”不仅仅是指政府将职能移交给社会团体、大学等社会性机构负责,而是要求发挥政治体系中的多元主体地位,即社会的每一个层次机构都应该具有相关职能的合法性。

从该意义出发,合法性实际上是由政治体系中组织将统一的合法性进行多层分割,使得在“分”的基础上,产生对政治体系的更大的“认同”。

过程层面上,政府之外的各种组织被授予更多参与公共决策制定、综合,甚至部分的执行权力。

这主要是因政府的功能实际上可由社会组织执行,而且在管理效率上更加合理。

政策层面上,在法治的前提下,通过非政治性的社会化活动。

使社会成员自觉履行政策,减少政策执行的成本。

其二,“治理”的视角必然要求“善治”的实施。

而“善治”正是“治理”内涵要素综合作用的最大功能的发挥。

按照俞可平的理解,“善治”的理想状态就是指“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

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

那么,如何实现“善治”,或者“善治”在哪些方面要求采取措施?按照汪向阳、胡春阳在《治理:当代公共管理理论的新热点》一
文中的观点,治理还意味着社会的管理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管理模式相区别的,就是在“治理”视角下的社会治理是属于一种网络结构的管理活动。

因此,“善治”应该实行具有“自主性”、“多元性”、“透明性”、“有效性”、“服务性”等特点的政策。

第二,治理的“多元性”要求在学校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为外语教育制度的改革提供动力支持。

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主要体现在受教育者与教育者、学校资本的流入问题上。

当前教育结构中,受教育者由于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因而无法自觉地参与到治理的主体中来。

按照现代教育学“双主体”论的理解,主张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同时加强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使教育目标最大程度的实现。

具体来说,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外语学习者和学习社团的功能,同时在教育活动中也要积极发挥教育者组织的作用,如西方发达国家教师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教师联合协会。

这样,一方面学生社团能够充分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目标,另一方面教师联合会则可对学校教育改革和维护自身的权益上,进一步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

第三,注重学校治理中的“服务性”。

“服务性”是指在政府角色进行转换之后,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

在这种新的权力分配与职责划分的基础之上,在否定传统的“一元”权威后,社会力量和政府要获得公众对其治理的认同,即取得某种“合法性”,必然要求上述主体进行合作,同时也必须转变治理的手段与形式,以受教育者为核心。

在现代“治理”理论的指导下,各种学校团体组织,包括教师联合会、工会和研究机构等都有权力对学校的管理提出建议,并享有一定领域内的执行权,因而在行政与社会力量的相互制衡中,双方都会在谈判和协商的基础上,对学校教育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而且在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随着民办学校的增多,以及学校人才引入机制的更加开放和灵活,教师流动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现象。

而现在学校中教师的聘用与人事变动,很大程度上属于行政部门进行管理,行政部门服务质量水平较低。

治理的“服务性”则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由于受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性在“治理”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发挥,且学校管理部门转变了传统的办学理念,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受教育者的服务水平,从而维护了受教育者的权利。

总之,学校对“服务性”的重视,将从根本上维护外语学习者与教育者的利益,进而有利于治理主体多元性的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