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5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治疗护理过程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任何可能影响患者的治疗护理效果,增加患者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引发护理纠纷或护理事故,以及影响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和护理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
1.各级护理人员要按规定的报告时限主动上报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对警讯事件,护理部要及时向全院科室发出预警信息。
逾期未报者,按隐匿不报处理,按照医院管理规定给予处罚,与评优评先挂钩。
2.科室定期组织召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分析会,制定整改措施,必要时请护理部参加。
3.护理部接到科室上报的不良事件,调查核实,协助解决,并跟踪证。
4.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需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护理部及时沟通解决。
5.护理部实行全院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监控,定期进行汇总,并组织召开护理安全(不良)事件讨论会,分析事件原因,寻求解决办法,制定改进措施,并进行追踪评价。
6.护理部对于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给予鼓励和表扬。
对于未增加患者痛苦、未影响患者治疗与预后的、不可预防所致的护理不良事件,将不影响个人、集体的评功评奖、晋职、晋级。
根据上报事件的种类,对首先报告的科室于季度考核中加____分。
7.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及科室存档。
附:报告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导管滑落、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护理差错或护理事故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非正常死亡、严重功能障碍、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事件。
3.严重药物不良反应或输血不良反应。
4.因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
5.因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
6.严重院内感染。
7.门急诊、保卫、信息等其他相关不良事件。
不良事件等级划分及报告时限I级事件(警讯事件)-非预期的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护理部对发生的警讯事件,应主动及时向医院相关职能部门报告。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制度是为了保障患者的安全,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工作中的问题。
护理不良事件可分为可预防和不可预防的两类。
上报范围包括可疑事件、护理缺陷和护理隐患。
在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一般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护士长,并采取措施降低损害。
严重不良事件需要立即报告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并组织全院抢救工作。
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当事科室需要在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登记表》,
护理部进行调查核实。
对于出现的不良事件,科室护士长需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严格认真的分析,找出问题原因,并进行质量控制。
护理部每月组织护理安全管理小组人员对全院护理人员及全院护理单元的护理不良事件和缺陷信息反馈,以吸取经验教训,防止或减少再犯。
全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需要包括发生日期、时间、患者基础情况、责任人、发生问题的简要经过、给患者造成的影响、
后果、引起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讨论、整改措施等内容。
护士和护士长均可主动报告不良事件,护理部鼓励护士积极报告威胁患者安全的不良事件。
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护理部会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进行讨论,并减轻或免于处罚。
而隐瞒不报和定性为护理差错的则会受到处罚。
对于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和个人,护理部会给予表扬。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激励机制及上报流程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激励机制及上报流程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造成或可能造成伤害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可能是由于护理人员的疏忽、专业技能不足、工作压力等原因造成的。
为了及时发现、纠正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自我管理和监督,建立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1. 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患者护理服务过程中,因护理人员行为不当或操作不当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病情加重的事件。
2. 护理不良事件种类:包括但不限于护理操作失误、药物错误使用、器械污染、患者跌倒、误诊误治等。
3.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要求:护理人员在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及时报告,不得隐瞒、掩饰或私自处理。
4.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影响程度、处理结果及改进措施等。
5. 护理不良事件保密:护理不良事件报告需保密,不得随意外传或泄露患者隐私。
6. 护理不良事件记录:护理不良事件应做详细记录,并存档备查,以便日后审查和跟踪。
二、护理不良事件激励机制1. 激励对象: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护理人员给予表扬和奖励。
2. 激励方式:奖金、荣誉证书、晋升加薪等形式。
3. 激励目的:鼓励护理人员敢于面对错误、主动纠正错误,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4. 激励原则:激励应公平公正,不得有偏袒或乱奖乱罚现象。
5. 激励评定:激励评定委员会应建立,对于报告事件的护理人员进行评定,确定激励对象。
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流程1. 事件发生:护理人员在护理服务中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上报。
2. 上报对象:上报对象包括医院护士长、医务部门、护理委员会等。
3. 上报方式:可通过书面报告、电话通知、电子邮件等方式上报。
4. 上报内容: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原因分析、影响程度等信息。
5. 上报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应尽快上报,不得延误。
6. 复核审核: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后,由相关部门进行复核审核,对事件进行调查核实。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和安全水平,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所有护理人员,包括护士、护士长、主管护师等。
第三条护理不良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医疗操作不当导致患者伤害;执行医嘱错误;患者信息泄露等。
第二章报告程序第四条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患者的安全,停止可能造成进一步伤害的操作。
第五条发现护理不良事件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上级报告。
不得隐瞒、掩盖、篡改相关实事真相。
第六条上级收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后,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
第七条调查结果应以书面形式呈报给上一级,并抄送有关部门。
第三章处理程序第八条对于确定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九条医疗机构应当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责任人进行相应处理,包括但不限于责令停职、调岗、辞退等。
第十条对于造成患者伤害的护理不良事件,医疗机构应当及时赔偿患者损失,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四章监督管理第十一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相应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档案,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核。
第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组织护理质量评估,提前发现和纠正护理不良事件。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鼓励医务人员积极主动报告和参与护理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开展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和处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第五章附则第十五条本制度由医疗机构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七条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办法由医疗机构根据本制度制定,并报医疗机构管理部门备案。
总结:本制度的出台和实施,有助于发现和纠正护理不良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权益。
医疗机构应严格按照本制度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并不断完善护理质量管理,为患者提供更安全、高质量的护理服务。
同时,医务人员也应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提高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保证其行为符合规范要求,不断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利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五、对于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各病区以书面形式向上级 主管部门呈报。呈报流程:病区医政科护理部。接到报告 的任何一级护理主管人员,必须及时亲临现场,进行深入细致 的调查,了解真相,分析原因,给予现场知道。对没有及时处 理的管理人员追究管理责任。六、对于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 事件,要制定预防措施;对于已经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及 时采取针对性补救措施,将不良事件的危害程度将至最低,事 后查找原因,制定防范措施。对疑似严重护理不良事件,各级 护理工作人员要在24小时内及时逐级汇报,对隐瞒不报者严格 追究责任。 七、对已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做到:未查清问题不放过:未 吸取教训不放过:无处理结果不放过:未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 不放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压疮、输液反应、输血反应、导管滑脱、跌倒、坠床、烫伤、 自杀等) 一、各级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加强工作责任心, 确保患者安全。对于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护士长应积极与有关 部门沟通协调,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各病区必须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按规范要求详细登记发生 不良事件的种类,并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三、发生不良事件后,对有关的实物如标本、药品、器械、用具、 记录应按规定妥善保管,不得销毁、转移或涂改;对疑似输液、 输血、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时间,护患双方应共同对现场实物进 行封存、签名或盖章,严格执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 四、对新入院、老年、病情危重等患者,护士要进行全面评估, 注意采取保护性措施,防止发生坠床、跌倒、压疮等护理不良事 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一、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一、报告形式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四、激励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目击护士奖励人民币10-5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10-5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50-100元。
5、根据不良事件等级划分给予责任人10—100元罚金。
五、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做到如下几点: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5篇)
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为了更好地保障患者安全,加强医疗安全管理,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特制定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报告制度,具体如下。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
是指特殊的、意外发生的事件;与常规不相一致的护理和治疗。
二、各科室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由当事人或发现者及时登记发生的经过、原因、后果。
护士长经常检查,定期____讨论和总结。
三、发生不良事件时,要积极采取补救或抢救措施,以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患者的标本,以备鉴定研究之用。
五、不良事件报告:(一)发生不良事件时,责任者要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____小时内书面报告护理部(特殊情况可在____小时内报告);重大事故要立即电话报告护理部及科主任,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核实,将有关情况如实向院长报告。
(二)范围:凡是不符合常规护理和治疗,预期结果以外所发生的非正常事件均应上报。
如:给药差错、压疮(院内)、跌倒、管道滑脱、输血、约束具使用问题、转运过程问题及其他的意外事件。
(三)不良事件报告人员须认真填写《吕梁市人民医院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应详实说明如下内容:1、不良事件涉及患者身份资料;2、不良事件发生时段;3、报告事件类型(给药差错、跌倒、压疮、管路滑脱、意外事件及其它);4、患者目前状态;5、原因分析;6、整改措施。
六、不良事件发生后,按性质、情节轻重分别____全科、全院有关人员进行讨论,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并确定事故性质,提出处理意见。
七、针对科室报告的不良事件,护理部每季____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成员进行讨论,分析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并跟踪检查改进意见的落实情况,落实情况列入科室年终考评内容。
八、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和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时,按情节轻重给予处分。
九、免罚及奖励1、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质量安全委员会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范围:包括院内压疮、坠床、跌倒、给药错误、输血错误、输液反应、管道脱落/拔出、误吸/窒息、药物外渗、走失、自杀、猝死、吞咽异物、识别患者错误、暴力行为、外伤/割伤、严重院内感染,咬破体温表、烫伤/烧伤、失窃、蓄意破坏、医疗器械故障、针刺伤等不良事件。
一、各科建立护理不良事件登记本,发生不良事件后要及时上报并做好登记。
二、上报程序:(一)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报告护士长,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
当事人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并上报护理部。
(二)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主管院领导、医务处、护理部等部门,重大事件的报告时限不超过6小时。
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等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各科室应认真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由本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及本人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对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管理等各个环节应作认真的分析确定根本原因,及时制定改进措施,护士长将讨论结果和改进意见方案呈交护理部。
(五)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定期对病区的护理安全情况分析研讨,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
(六)不良事件上报后,由护理部组织多科室、多专业护理人员每月对上报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通过讨论,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全院护理人员认真学习,严格实施,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
必要时护理部每月总结反馈,并每年将不良事件编辑成册作为培训教材,特别是典型案例的经验教训,以降低不良护理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四篇篇一: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对患者不安全的、增加痛苦和负担的事件;护士不希望发生的、未预计到的事件;包括跌倒、坠床、压疮、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范围1.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
2.因护理操作失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住院时间延长或住院费用增加等。
3.严重药物不良事件或输血不良反应。
4.严重院内感染。
三、不良事件报告的原则非惩罚性、主动报告的原则。
护理部鼓励护理人员主动、自愿报告不良事件,包括报告本人的或本科室的,也可以报告他人的或其他科室的,可以实名报告也可以匿名报告,对主动报告的科室和个人的有关信息,护理部将严格保密。
一、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一、报告形式1.口头报告:发生严重护理不良事件时,护理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2.书面报告:护理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四、激励机制1.鼓励自愿报告,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并按照报告人的意愿对报告人给予保密。
2.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责任目击护士奖励人民币10-50元。
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奖励人民币10-50元。
4.不良事件发生后,不及时报告,虽然未形成医疗纠纷,但被职能部门检查发现的,给予处罚人民币50-100元。
5、根据不良事件等级划分给予责任人10—100元罚金。
五、护理人员在诊疗护理中做到如下几点:1.在护理活动中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科室出现护理不良事件后,当班护士须立即通知值班或主管医生采取及时有效救治措施,将患者身体伤害及影响降至最低。
2、发生不良事件后立即通知本病区护士长;若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护士长要立即上报护理部,护士长应立即到岗,一般不良事件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3、不良事件发生后,病房护士长应将事件过程调查清楚,科室填写不良事件报告单,三天内上报护理部备案。
如遇节假日等特殊时段,应电话上报护理部,不良事件报告单可在正常工作日后立即上交护理部备案。
报告途径:①口头报告: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时,知情人员立即向护士长、科主任、总值班、护理部口头报告事件情况。
②书面报告:知情人员书面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上报护理部。
③网络报告:知情人员登陆医院内网,填写完成《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单》电子表格,以电子邮件形式报告。
4、处罚及奖励
护理部营造开放、公平、非惩罚的护理安全文化氛围,鼓励责任人及科室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主动报告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及个人视情况不予处罚或从轻处罚;对主动发现和及时报告重要不良事件和隐患的个人给予奖励,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的科室与个人,事后经主管部门或他人发现,按情节轻重及医院有关规定从重处罚。
处罚及奖励执行医院文件。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在护理活动中严格遵守医疗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诊疗护理常规,减少和防范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节轻重、事件分类按要求报护理部,重大事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
三、发生不良事件后,应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内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并制定改进措施,同时要确定事件的性质,根据情节轻重,提出处理意见。
六、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要及时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呈交护士长,护士长签署意见后报护理部。
七、护理部定期组织医院护理质量委员会召开护理不良事件分析讨论会,寻找护理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减少今后意外事件发生。
八、对发现不良事件主动报告者,酌情给予奖励,未造成不良后果的事件无惩罚;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
不按规定上报,有意隐瞒,事后发现按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九、对重大的护理不良事件按医院的相关规定报告和处理。
2024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三篇)
2024年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包括护理事故、护理差错、护理缺点。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范围(一)用药错误病人住院期间,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执行治疗性医嘱时未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打错针、发错药,采血错误等。
(二)非计划性拔管病人在住院期间由于病人或护理人员等因素发生的计划外拔管行为。
(三)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发生错误。
(四)意外事件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压疮、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自杀等与病人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事件。
三、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分级(Ⅰ级)警告事件--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成永久性功能丧失;(Ⅱ级)不良后果事件--因护理活动而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Ⅲ级)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的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Ⅳ级)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四、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一)当事人立即通报医生及时处理,采取补救措施,及时中止,防止或降低不良影响发生,对发生不良影响时,做好相关善后处理。
(二)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护士长根据事情性质立即或____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三)护士长组织病区护士进行讨论,调查发生原因,定性,处置意见,整改措施等书面资料,将责任人及病区的相关资料交给护理安全质控小组,质控小组对不良事件经调查,核实资料后,提出意见,____周内交所有资料到护理部。
(四)护理部将护理质控小组及护士长、护理部所有讨论及处理的资料合并备案存档。
五、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上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
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4篇)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引言:护理安全是医疗服务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和风险的控制是保障患者安全的关键。
为了及时发现、纠正和预防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建立一个科学完善的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以____字详细论述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设计和实施。
一、背景和意义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患者对护理安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然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依然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指的是在护理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导致患者受到伤害或威胁健康的事件。
这些事件可能由护理工作中的错误操作、技术失误、沟通不畅、协作不力等原因引起,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的死亡。
建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及时发现、分析和控制护理安全不良事件,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的损害和病痛,并提高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
此外,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还可以促进护理工作人员的学习和成长,改善工作流程和管理,提高整体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制度设计和流程1. 制度的目标和原则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标是及时发现和纠正护理安全不良事件,预防患者受到伤害,并提高护理质量。
制度的原则应包括安全、及时、准确、公正、可信和有效。
2. 报告的范围和内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的范围应包括所有与护理过程中可能导致患者受到伤害的事件,如药物错误、手术病例发生意外、患者跌倒或滚床、感染等。
报告的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信息、事件的发生、伤害的严重程度、原因的分析和改善措施等。
3. 报告的方式和流程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可以通过书面报告、口头报告、电子报告或在线报告等形式进行。
报告的流程应明确,包括事件的通报、收集相关数据、分析事件的原因、制定改善措施、监测改进效果等。
4. 报告的责任和监督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责任应由医院管理层和护理部门共同承担。
医院管理层应对护理安全不良事件的收集、分析和改进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并定期对报告制度进行回顾和更新。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重要的管理制度之一,主要用于记录和分析医疗过程中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
一、报告制度的目的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医疗机构内部的信息共享和透明化管理,降低不良事件的重复发生,提高医护人员的敏感性和警觉性,并通过分析原因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护理工作。
二、报告责任和程序1.报告责任:医护人员在发现并确定护理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按照规定的程序填写报告表格。
2.报告程序: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程序分为五个步骤:发现、报告、调查、总结和反馈。
3.报告内容:报告内容应包括事件的基本情况、发生的时间、地点与环境、涉及的人员等,并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原因和影响。
三、报告的管理和保密性1.管理:医疗机构应设立专门机构和管理人员负责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管理,及时审核、整理和归档报告,并制定统计分析报告。
2.保密性: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应遵守患者隐私保护的原则,保证报告的保密性,不得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四、报告的意义和作用1.意义: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可以及时发现、纠正和改进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2.作用: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可以为医护人员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通过共享经验和教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责任意识。
五、报告的效果和问题1.效果: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实施可以使医疗机构形成积极的学习型组织,不断改进和提高护理质量,增强患者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2.问题:目前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报告缺乏及时性和准确性,分析和总结不够深入,反馈结果不明确等,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
综上所述,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管理护理工作的重要手段,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和改进,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加强对报告结果的分析与总结,实现有效的信息共享和教训学习。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上报遵循自愿、保密、非惩罚的原则。
2.发生不良事件后,立即通知当班医生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以减少和消除由于不良事件而造成的不良后果。
3.发生不良事件后,应立即向护士长报告,护士长24小时内报告科护士长、护理部(夜班或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严重不良事件应立即报告护理部(夜班或节假日报告护理总值班)及科主任,护理部视性质、后果等情况上报分管院长。
责任者应在3天内以网报形式上报护理部。
4.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各种记录、检验报告、造成不良事件的药品、器械等均要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外借,以备鉴定。
5.不良事件发生后,由本人及时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原因、后果,护士长及时组织讨论、整改并在《护士长手册》中记录。
护理部视事件性质与情节组织全院进行讨论,分析发生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
6.对主动、及时上报不良事件的人员或科室给予表扬, 对不良事件中违反相关规定和制度的行为,属于非主观故意且未造成后果的免予处罚。
7.在护士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时,对实名上报且未造成后果的科室酌情加分。
对实名上报的个人,科室在绩效考核中予以适当奖励。
8.对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的护理单元,在年终护理综合目标考核中视情节扣3—5分,并实行评先评优一票否决。
9.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故意隐瞒,主要责任由隐瞒者承担,并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理,同时不得参与评先评优。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如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坠床、给药错误、走失等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均属于护理不良事件。
二、坚持主动报告的原则、非处罚性原则。
三、上报程序1、一般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口头逐级上报并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减至最低,当事者24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士长签字后上报护理部。
2、严重不良事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科主任或总值班人员,及时采取措施,将损害降至最低,必要时组织进行全院多科室的抢救、会诊等工作,同时汇报护理部、主管院领导;重大事件立即口头报告护理部,当事科室应在6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护理部于抢救或紧急处理措施结束后立即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各科室要有防范处理不良事件的预案。
六、护理部、科室应建立不良事件登记本,及时据实登记。
七、结果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后,护士长要及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分析讨论,对工作或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相关的防范措施,并且跟踪改进措施落实情况;护理部对全院上报的不良事件,定期组织全体护士长及护理骨干进行认真分析和讨论,通过讨论达到分析错误、总结失误教训、学习失误中的警示、共享失误信息、消除护理隐患及缺陷的目的。
八、处罚、免罚及奖励:1、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罚。
2、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责任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3、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适当奖励。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定义:指护理活动中发生的本可避免的、非疾病本身造成的涉及医疗护理安全的不良事件或有潜在危险的事件。
(二)护理不良事件分级标准:
0级:事件在执行前被制止。
Ⅰ级:事件发生并已执行,但未造成伤害。
Ⅱ级:轻微伤害,生命体征无改变,需进行临床观察及轻微处理。
Ⅲ级:中度伤害,部分生命体征有改变,需进一步临床观察及简单处理。
Ⅳ级:重度伤害,生命体征明显改变,需提升护理级别及紧急处理。
Ⅴ级:永久性功能丧失。
Ⅵ级:死亡。
(三)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程序:
(1)一般不良事件(0—Ⅱ级):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24小时内电话上报科护理部,48小时内填报《护理不良事件上报表》。
(2)严重不良事件(Ⅲ—Ⅵ级):当事人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应立即口头报告科主任、护理部,24小时之内上报书面材料。
将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详细汇报,不得延误或隐瞒。
(3)报告途径:口头和书面报告三种。
(四)发生不良事件后,科室要迅速采取补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事件造成的不良后果。
事件发生一周内组织讨论分析,以提高认识、吸取教训,并将讨论分析情况、处理意见及时上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
(五)发生不良事件的有关记录、标本、检验报告及相关药品、器械、血液等均应妥善保存,不得擅自涂改、销毁,以备鉴定。
(六)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应按规定主动报告,凡主动报告均免于处罚,报告隐患按医院
规定予以奖励;凡隐瞒不报的,一经发现将按情节轻重予以处罚。
(七)护理部对不良事件定期组织讨论分析,提出改进和防范措施。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是指医疗机构建立的一套报告和处置护理不良事件的规章制度。
该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监测、分析和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安全水平,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的权益。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患者伤害的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护理操作不当、用药错误、医疗设备故障等。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不良事件,避免患者的进一步伤害,并通过对事件的分析和总结,及时采取措施改进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报告流程:规定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流程和责任人。
通常要求发现或参与护理不良事件的人员必须及时向相关部门或负责人报告。
2. 报告内容:规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内容,包括事件的描述、发生时间、涉及人员等信息。
通常要求报告详细、准确,以便后续的事件分析和处理。
3. 报告途径:规定护理不良事件的报告途径,可以是书面报告、电子报告或口头报告等。
重点是确保报告的及时性和可靠性。
4. 事件分析和处理:规定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分析和处理流程,包括事件的原因分析、责任追究和改进措施等。
通常要求由
专门的质控小组或委员会进行分析和处理,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监督其落实情况。
5. 保密和奖惩措施:规定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保密原则,并明确奖惩措施,对积极上报护理不良事件的人员给予表彰,对故意隐瞒或篡改报告的人员给予相应处罚。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监测和分析护理质量,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级
• 一级事件(警告事件):非预期死亡,或是非疾病自然进展过程中造 成永久性功能丧失。
• 二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在疾病医疗过程中是因诊疗活动而非疾 病本身造成的患者机体与功能损害。
• 三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虽然发生了错误事实,但未给患者机 体与功能造成任何损害,或有轻微后果而不需任何处理可完全康复。
• 四级事件(隐患事件):由于及时发现错误,未形成事实。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 1、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的时限 发生护理不良件后,责任人应立即向护士长汇报,护士长
在24小时内口头或电话报告护理部,重大差事故要立即报告护 理部和科主任。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 2、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内容 包括患者一般资料、不良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不良事件项目分类、发生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
施、患者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后果和改进措施等。上报形式以个人或科室为上报单位。
二、护理不良事件的上报流程
3、护理不良事件上报形式 • 电话 • 口头 • 书面: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谢谢
THANK YOU FOR WATCHING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 制度
一、护理不良事件的定义
• 所谓医疗不良事件是指临床诊疗活动中以及医院运行过程中, 任何可能影响病人 的诊疗结果、增加病人的痛苦和负担并可能 引发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以及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和医 务人员人身安全的因素和事件。不良事件可分为2类,一类是 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医疗过程中未被阻止的差错或设备故障 造成的伤害;另一类是不可预防的不良事件,即正确的医疗行 为造成的不可预防的伤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制度一、护理工作必须严格遵守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遵守护理服务职业道德。
二、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要及时评估事件发生后的影响,如实上报,并积极采取挽救和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不良后果。
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相关药品、器械均应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四、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的报告时间:当事人应立即报告护士长,护士长报护理部,并交书面报表。
五、由当事人登记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分析原因、后果,以及对不良事件的认识和建议。
护士长应负责组织对缺陷、事件发生的过程及时调查研究,组织科内讨论,对发生缺陷进行调查,分析,确定事件的真实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及方案。
六、护理部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对事件进行讨论,提交处理意见;造成不良影响时,应做好有关善后工作。
七、发生不良事件的科室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他人发现,须按情节严重程度给予处理。
八、护理事故的管理参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执行。
护理差错事故管理制度一、各护理科室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对差错事故的发生原因、经过、后果及当事人均须详细登记。
二、发生差错事故后,应立即组织抢救以减少或消除由于差错事故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一般差错事故应及时报告护士长,严重的差错事故应及时上报给护理部,由护理部向主管院长汇报。
四、发生严重差错事故后,应对各种有关记录及造成差错事故的药品、器械等做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
五、差错事故性质未定时,由护理部组织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进行讨论,提出处理、整改意见并上报院领导。
护理差错、事故防范制度一、差错的预防1、按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要求实施护理工作,对操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要心中有数,并有相应的处理对策。
2、做好三查七对,操作中要严格消毒,动作要轻,操作要熟练,防止粗心大意。
3、操作完毕后应密切观察,防止发生意外情况。
二、医疗纠纷的预防1、接待病人要热情,耐心倾听病人和家属的陈述。
2、严格按制度办事,不对同行的工作(含院外诊疗中的护理缺陷)说三道四或无根据地发表议论。
3、对工作中碰到个别不讲理、不尊重医务人员的病人或家属,尤其对来自病人的指责、挑剔刁难、训斥或侮骂,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尽量避免与其纠缠。
输注药物安全管理制度一、输注药物前必须认真检查用具有效期、包装的完整性。
如发现不符要求则不可使用。
二、输注药物治疗流程中药物的领取、摆药、配置、查对、更换液体等步骤均存在安全隐患,必须确保每一个步骤安全,才能保证输注药物的安全。
三、查对制度1、医嘱查对:药物在使用前必须由2人以上核对医嘱,确认医嘱无误后才能执行。
2、摆药者须认真检查药物质量。
3、张贴瓶签前必须认真核对溶液的名称、浓度、剂量与瓶签是否相符,核对无误后方能张贴。
4、配药者在配药前必须再认真查对一次,确认药名、浓度、剂量无误后严格按无菌操作。
5、更换液体时必须检查接瓶的液体有无混浊、沉淀等;查对前后二组液体有无配伍禁忌;根据药物及病情调整滴速,并作相应宣教。
6、观察有无药物过敏反应;药物输液滴速;输液外渗。
7、发生输液反应按输液反应流程进行,并上报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输注药物配伍禁忌管理制度1.在新药使用前,应查阅说明书掌握新药的专业特性和配伍禁忌相关信息,避免盲目配伍。
2.在不能充分把握其他药物成分对某药的配伍影响时,不得将该药配伍使用。
3.两种浓度不同的药物溶液配伍时,应先将浓度高的药物加至输液中,后加浓度低的药物,以降低发生反应的速度。
4.两种及以上药物混合溶液注射剂时,先加一种药物至输液袋,待混合均匀后,液体外观无异常变化,再加另一种药物。
5.有色药液应最后加入输液袋中,以避免输液袋中的细小沉淀不易被发现。
6.严格执行注射器单用制度,以避免注射器内残留药液与所配制药物之间产生配伍反应7.根据药物性质和说明书的规定选择溶媒,避免发生理化反应。
8.要根据药物的药理性质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对存在配伍禁忌的两组药液,在两组药液之间,应以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充分冲洗液路。
9.在更换补液时如发现输液管内出现配伍反应时,应立即夹管、更换输液器,重新核实输液袋及输液管中的药液有无异常后方可继续输注。
10.在输注药物时应勤加巡视,观察到位,保证及时发现病人的配伍反应。
患者健康教育制度一、护理人员对住院及门诊就诊患者必须进行一般卫生知识的宣教及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方式1、个体指导:内容包括一般卫生知识,如个人卫生、公共卫生、饮食卫生;常见病、多发病、季节性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急救常识、妇幼卫生、婴儿保健、计划生育等知识。
在护理患者时,结合病情、家庭情况和生活条件做具体指导。
2、集体讲解:门诊患者可利用候诊时间,住院患者根据作息时间。
采取集中讲解、示范、模拟操作相结合及播放电视录像等形式进行。
3、文字宣传:以黑板报、宣传栏、编写短文、健康教育处方、图画、诗歌等形式进行。
三、对患者的卫生宣教要贯穿患者就医的全过程。
1、门诊患者在挂号、分诊、诊治等各个环节均应有相应的卫生知识宣传。
2、住院患者在入院介绍、诊治护理过程、出院指导内容中均应有卫生常识及防病知识的宣教。
住院患者的宣教要记录在健康教育登记表中,并及时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及患者或家属签名。
护患沟通制度一、护患沟通要以病人为中心,以病人的健康利益为前提,以护患平等关系为基础。
二、护士在与病人沟通时应树立良好的形象,着装整洁、举止端庄、精神饱满、面带笑容、态度和蔼。
三、要认真执行首问负责制,对询问者应热情详细解答。
四、新入院病人到病区时应起立微笑、主动招呼,热情做好入院介绍和自我介绍,让病人尽快了解住院环境和住院规则。
五、护士应经常下病房,主动与病人及家属进行沟通,认真听取病人的反映和意见,对提出的问题应耐心给予解答;认真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六、正确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沟通时应使用礼貌性语言,称呼病人不能叫床号,应有恰当称呼。
七、在为病人进行治疗护理时,要采用商量的口吻,避免命令式。
对每项操作都要向病人说明目的和有关注意事项,取得病人配合。
服务失误时应主动道歉,取得病人谅解。
十一、出院病人应做好出院指导和部分病人的随访工作,并告知科室电话号码,以便联系。
抢救工作制度一、凡因抢救需要各科护士应随叫随到,不得延误。
二、抢救时做到做到人员到位、明确分工,行动敏捷、密切配合、听从指挥、坚守岗位,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三、参加抢救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各种抢救技术和抢救常规,确保抢救的顺利进行。
四、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及时填写患者护理记录单,记录内容完整、准确。
五、在抢救患者过程中,正确执行医嘱。
严格执行口头医嘱制度。
六、抢救结束后及时清理各种物品并进行初步处理、登记。
七、认真做好抢救患者的各项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
烦躁昏迷及神志不清者,加床档并采取保护性约束,确保患者安全。
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每日核对抢救物品,班班交接,做到帐物相符。
查对制度一、医嘱查对制度1、处理医嘱、转抄服药卡、注射卡、护理单等时,必须认真核对患者的床号、姓名,执行医嘱时应注明时间并签字。
2、医嘱要班班查对,每天总查对。
每周大查对一次,护士长参加并签名。
3、每次查对后进行登记,参与查对者签名。
二、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1、执行医嘱及各项处置时要做到“三查、七对”。
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时间、用法、浓度。
2、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抢救时医师可下达口头医嘱,护士执行时必须复诵一遍,确定无误后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瓿。
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开医嘱(不超过6小时)。
3、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药瓶标签上的药名、失效期、批号和药品质量,不符合要求者不得使用。
摆药后须经两人查对后再执行。
4、抽取各种血标本在注入容器前,应再次查对标签上的各项内容,三、输血查对制度1、输血:取血时应和化验室发血者共同查对。
三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及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八对:姓名、床号、住院号、瓶(袋)号、血型、交叉配血试验结果、血液种类及剂量。
2、在确定无误后方可取回,输血前由两人按上述项目复查一遍。
输血完毕应保留血袋12—24小时,以备必要时查对。
将血袋上的条形码粘贴于交叉配血报告单上,入病历保存。
确保无误。
四、手术查对制度1、六查十二对:六查:(1)到病房接患者时查(2)患者入手术间时查(3)麻醉前查(4)消毒皮肤前查(5)开刀时查(6)关闭体腔前后查。
十二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间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所带物品药品、药物过敏史及有无特殊感染、手术所用灭菌器械、敷料是否合格及数量是否符合。
2、手术取下标本,巡回护士与手术者核对无误后方可与病理检验单一并送检。
3、手术标本送检过程中各环节严格交接查对,并双方签字。
五、供应室查对制度1、回收器械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初步处理情况,器物完好程度。
2、清洗消毒时:查对消毒液的有效浓度及配制浓度;浸泡消毒时间、没洗前残余消毒液是否冲洗干净。
3、包装时:查对器械敷料的名称、数量、质量、湿度。
4、灭菌前:查对器械敷料包装规格是否符合要求,装放方法是否正确;灭菌器各种仪表、程序控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5、灭菌后:查试验包化学指示卡是否变色、有无湿包。
植入器械是否每次灭菌时进行生物学监测。
6、发放各类灭菌物品时:查对名称、数量、外观质量、灭菌标识等。
7、随时查供应室备用的各种诊疗包是否在有效期内及保存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8、及时对护理缺陷进行分析,查找原因并改进。
消毒隔离制度一、护理人员在工作时间要衣帽整洁,治疗工作前后均应洗手,必要时用消毒液泡手。
无菌操作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二、各种无菌物品应放置妥当,并定期检查、定期灭菌,标明灭菌日期。
治疗和护理用品使用后均需消毒,消毒液应定期测试、更换,保持有效浓度。
三、手术室、隔离室、治疗室、注射室、换药室、供应室等,应严格区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一次性用品使用后毁型,按医疗垃圾处理。
四、病房应每天定时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流通,办公室、治疗室的拖布分开专用。
五、患者被服定期更换。
出院、转科、死亡患者的床单位,需做好终未消毒处理。
传染患者和疑似传染者,应按常规进行隔离。
用过的器械、被服,病房均需严格消毒处理,用过的敷料要烧毁。
物品、药品、器材管理制度一、一般管理制度⒈护士长对物品、药品、器材全面负责领取、保管、报损,应建立帐目,分类保管,定期检查,做到帐物相符。
⒉在护士长指导下,各类物资指定专人分工管理,每周核对每月清点,每半年与保管部门总核对一次,如有不符,应查明原因。
⒊凡因不负责任或违反操作规程而损坏医疗器械,应根据医院赔偿制度进行处理。
⒋掌握各类物品的性能,及时消毒,分别保管,注意保养维修,防止生锈、霉烂、虫蛀等现象,并提高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