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复习刚要
1.文选:
《战国策》:
冯谖客孟尝君
赵威后问齐使
狐假虎威
触龙说赵太后《论语》:公冶长、微子、阳货、为政、正名篇、颜渊、季氏
《礼记》:大同、教学
相长、诚意
《孟子》:齐桓晋文之事、夫子当路于齐《墨子》:非攻
《荀子》:劝学
《韩非子》:察传
《诗经》:七月、桃夭、氓
《楚辞》:哀郢、
书信:报任安书
2.通论:
异体字、古今字、繁简字;六书理论;
代词“之”“是”;
句式:判断、被动、省略、双宾语句等
介词、连词:功能
上古声、韵、通假
古书注解:类型、术语、阅读
3.考试题型:选择、填
空、词语解释、标点、句式分析、古文阅读。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谋划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赶上,这里指招致。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汤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二、重点名词解释及简答题:1. 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是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9353个,重文1163个,收录了汉代能见到的古文字,是研究古汉语和古文字学极为重要的资料。
书中所收字都是先列小篆形体,然后进行说解,先释义后释形体。
2. 经籍纂诂:清阮元编,是一部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古书注解的字典,每字之下,罗列唐以前个别唐以后各种古书注解和文字学专著对这个字的解释,解释相同或相近的放在一起。
3. 辅助性代词:“者”和“所”是两个起辅助作用的代词。
它们都称代一定的人或事物,但是却不能独立作句子成分,必须放在其他词和词组的后面或前面,构成“者”字结构和“所”字结构,使整个结构成为句子的一个成分。
4. 说文四大家:是指清代研究《说文解字》成就颇高的四位学者,即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桂馥《说文义证》,王筠《说文释例》、《说文句读》。
5. 无定代词:“或”和“莫”是古代汉语特有的无定代词。
“或”是肯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有人”或“有的东西(事情)”;“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谁”或“没有什么东西(事情)”。
6. 《释名》:刘熙著,是我国第一部语源学词典,解说各种事物的命名之源。
7.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词典,它按照按词语的内容归类分卷,共分19卷。
8. 《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这是一部按照韵编排的古代辞书,主要用元明时代流传的《韵府群玉》、《五车韵瑞》等书为底本加以修订增补而成的。
它对我们查阅词语典故的出处有一定的用处,它的收词比较丰富,一些词语典故在《辞源》《辞海》没有收入的,有不少就可以从这部书中找到。
9. 十三经:包括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10. 《春秋三传》:指的是《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三传。
11. 三礼:指的是《周礼》、《仪礼》和《礼记》三部经书。
古代汉语提纲
古代汉语(二)学习纲要
一、词义部分
(1)熟悉教材所选的先秦诸子散文如《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中篇章。
(2)熟悉《诗经》中的《关雎》、《卷耳》、《桃夭》、《静女》、《相鼠》、《氓》、《黍离》、《伐檀》《蒹葭》、《七月》等篇章的词义
二、语法
掌握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双宾语、宾语前置、被动表示法、判断句、介词、连词、语气词的用法,能分清实词和虚词,能正确地指出虚词的具体词类。
三、通论部分
(1)掌握基本的名词概念:
双声、叠韵、连绵词、韵母、韵、传统音韵学的五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七音(五音+半舌音和半齿音)及其具体所指的字母;了解古音通假、
(2)了解古书注解的体例,掌握以下基本概念:
毛传、郑笺、疏(正义)直音、反切、如字、衍文、脱文、
(3)了解近体诗的格律,掌握基本概念:
近体诗、平仄、犯孤平、三平调、出句、对句、黏、拗、合掌、流水对、借队(4)熟悉平仄的划分
四、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标点古文或翻译文言句段
五、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通过逻辑推理来考辩词义(有提示,但需要整体考虑,细细推理)。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
汉语言文字学复习提纲第一部分《古代汉语》一、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上册第一单元文选重点篇目:《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女蜗补天》《螟蜥》《巫山、巫峡》《岳阳楼记》其他的篇目略做了解重点:汉字的结构和发展;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意和引申义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文选重点篇目:《郑伯克段于鄢》《齐桓公伐楚》《塞之战》《晏婴论季世》《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孙膑》《韩信破赵之战》《张骞传》《华佗传》古代汉语常识重点:词类的活用: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古代汉语的词序:宾语前置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古代汉语的被动表示法;副词;代词;介词;语气词和词头词尾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二单元文选重点篇目:《谏逐客书》《论贵粟蔬》《报任安书》《出师表》《答李翊书》《封建论》《神灭论》《原臣》第三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的历法,古汉语常用工具书词义分析举例熟记字的古义、引申义、例子下册第四单元文选重点篇目:《季氏将伐颛臾》《逍遥游》《齐桓晋文之事》《许行》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书的注解词义分析举例:词的本义要熟记第五单元古代汉语常识重点: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二、模拟试题《古代汉语》(一)(50分)一、单项选择(10分,每小题1分)①下列各组字,全是会意字的一组是()A.鱼、末B.牧、逐C.江、莫D.上、须②“汤”的本意是()A.专指温泉B.煮东西的汁液C.热水D.中药的剂型③“报”的本意是()A.告诉B.报恩C报仇 D.判决罪人④下列个组字,共为异体字的一组是()A.凭懑B.蚤早C.娶圣D.酷沽⑤下面列举的词义变化的例子,其变化类型属词义缩小的一例是()A.响:回声一声音B.色:脸色一颜色C.狱:案件一监狱D坟:土堆一坟墓⑥下列各句中,不是判断句的是:()A.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B.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D.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⑦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为使动用法的是()A.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B.晋侯饮赵盾酒C.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D.范增数目项王⑧下列句中的“而”字表示顺接关系的意思的是(A.水浅而舟大也B.子产而死,谁其嗣之?C.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2008-2009学年度《古代漢語》復習大綱一、通論部分(一)緒論1.古代漢語主要分爲哪兩大體係?這兩大體係各以什麽時代的口語為基礎?一是秦汉开始逐渐形成的文言文;一是古代各个历史时期的白话文2.以古籍詞義及註釋爲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3.以古音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科是什麽?訓詁學4.分別列舉出你熟悉的古代作品中使用文言文和古白話的作品的例子(二)文字部分5.什麽叫“六書”?其具體名稱是什麽?六書是寫詞的方法;六書理論是在分析以小篆為代表的古文字的基礎上概括出來的;六書奠定了中國文字學的基礎;用於分析隸變以前的漢字結構。
象形、指事、會意、假借、轉注、形聲1、汉字的结构与“六书”1)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2)象形:象形字的结构特点是依样画葫芦,即许慎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如日、月、止、目、人、车、行、牛、瓜、眉、虎、高、夕、犬、女等。
3)指事:许慎的定义是“视而可识,察而见意。
”一眼看去就可以认识大体,仔细观察就发现意义所在。
如:上、下、中、亦(腋)、本、末、未、寸、刃、甘等。
4)会意:许慎:“比类合谊,以见指挥”,字面意思是会合成意,即由若干符号相互构成一种联系来表达某种意义。
如:逐、取、武、及、戒、朝、暮、牧等5)形声:由两个部分构成,一个部分表示意义或字义的属类,叫形符(或意符);另一部分大致地表音,叫声符。
如:江、河、杨、柳等。
6)假借:许慎:“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词原先没有为它造过专用字,只是从现成的字中选取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后来习惯了,这个字也就归它使用了。
如:莫。
7)转注:许慎:“建类一首,同意相受。
”即两个字的部首相同、两个字的意义有引申关系。
如:考、老。
8)形声字的形符和声符的位置:(1)左形右声。
如:松、理、越。
(2)右形左声。
如雕、期、鸿、救。
(3)上形下声。
如茅、空、简。
(4)下形上声。
如基、裳、姿。
(5)外形内声。
如园、闾、街。
古代汉语复习提纲
一、词语解释(1)甲骨卜辞(P37 土方【口癶】)癸巳卜,贞(叙辞):旬(十天)亡(通无)咎(灾咎)?伐木于阪。
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注释]1、丁丁(争zhēng):砍伐树木的声音。
(命辞)王占曰:“有祟(灾祸),其(其,语气助词,这里表揣度语气)有来艰(来艰,未来的灾祸)。
”(占辞) 2、嘤嘤(莺yīng):鸟鸣声。
幽谷:深谷乔木:高大乞(迄)至五日丁酉,允(果然)有来艰自西。
沚聝告曰:的树木。
嘤其:与嘤嘤意思相同。
“土方【口癶】(bó,攻打)于我东鄙(鄙,边鄙,边疆), 3、相:看。
犹:尚且裁(zāi,毁坏)二邑;工方亦侵我西鄙田。
”(验辞)甲骨卜辞结构:叙辞(课本作前辞)+ 命辞 + 占辞 + 验辞(2)芣苢(P97)采采芣苢①,薄言采之②。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采采:繁盛的样子②薄、言:语助词,无实义。
③有:采得,取得。
④掇(duō):拾取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脱取东西。
⑥袺(jié):用手提着衣襟兜着。
⑦襭(xié):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着。
(3)摽有梅(P97)摽有梅,其实七兮。
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梅子2、七:七成。
后文中的三指三成。
意思是梅子坠落,只剩下七成、三成了。
3、庶士:本指一般掌事者,这里指女子所思慕的青年男子。
(一说庶为多的意思)4、迨(dài):通“”逮,及,趁着。
吉:良辰吉日。
今:今日5、顷筐:斜口的筐子。
塈(jì):取。
6、谓:课本做讲,说之义。
(另有人说通“归”,指女子出嫁。
)(4)伐木(P111)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听之,终和且平。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
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题纲一、古代汉语概述1. 古代汉语的定义与特点2. 古代汉语的发展历程3.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联系与区别二、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1. 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概念2. 古代汉语的声母演变3. 古代汉语的韵母演变4.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1. 古代汉语词汇的特点2. 古汉语词汇的分类3. 古汉语词汇的构成方式4. 古汉语词汇的演变四、古代汉语的语法1.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型2. 古代汉语的词类3. 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4. 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五、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1. 比喻2. 拟人3. 排比4. 对偶5. 反问六、古代汉语的文体1. 诗歌2. 散文3. 小说4. 戏剧七、古代汉语的文献1. 经典文献的分类与特点2. 经典文献的阅读与理解3. 经典文献的翻译与注释八、古代汉语的学习和研究方法1. 古代汉语的学习技巧2. 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3. 古代汉语的学术资源九、古代汉语的现代应用1. 古代汉语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应用2. 古代汉语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3. 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十、古代汉语期末考试复习建议1. 重点内容的回顾与总结2. 疑难问题的解决策略3. 考试技巧与答题方法4. 复习计划的制定与执行结束语:通过本复习题纲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对古代汉语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掌握古代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古代汉语的魅力,培养对古代汉语的兴趣和热爱,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打下坚实的基础。
古代汉语(2)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
古代汉语下复习提纲一、古代汉语的起源和发展历程1.古代汉语的起源-汉字的起源和发展-甲骨文和金文的特点和演变2.古代汉语的发展阶段-俗字和文言字-上古汉语、中古汉语和近古汉语的特点和演变二、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和语法特点1.古代汉语的音韵体系-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演变-古音和今音的对比2.古代汉语的语法特点-介词和连词的使用-"主谓宾"句式的运用-语序和修辞手法的变化三、古代汉语的词汇和写作风格1.古代汉语的基本词汇-古代的常用词汇和文人雅致的词汇-汉字的意义演变和多义现象2.古代汉语的写作风格-古文的特点和修辞手法-古代诗词和骈文的基本结构和技巧四、古代汉语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作用1.古代汉语与中国文化-汉字的象形性和文化意义-古代文学和文化经典的传承2.古代汉语在社会中的作用-古代文人和官僚的言谈方式-古代汉语在社交和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五、古代汉语的研究现状和挖掘价值1.古代汉语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成果-对古代汉语的历史文献的研究方法-古代汉语研究的学术成果和对现代汉语的影响2.古代汉语的挖掘价值和保护工作-古籍的整理和修复工作-古代汉语在文化传承和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六、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和应用场景1.古代汉语的学习方法-阅读古代文献的技巧和方法-演绎古代汉语的语法和词义2.古代汉语的应用场景-对古代文献的理解和阐释-古籍的研究和翻译工作以上是一个古代汉语的复习提纲,通过对古代汉语的起源、音韵体系、语法特点、词汇和写作风格、文化背景和研究现状等方面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发展演变和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同时,学习古代汉语的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阅读和分析古代文献,提高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学术研究和工作应用提供帮助。
古代汉语复习纲要
郑伯克段于鄢(一)文字方面1、“姜氏欲之,焉辟害?”辟——避古今字躲避。
2、“姜氏何厌之有?”厌——餍古今字满足。
3、“公赐之食。
食舍肉。
”舍——捨放着,放在一边。
4、“佗邑唯命。
”佗——他异体字5、“不义不暱。
”暱——昵异体字6、“庄公寤生。
”寤——牾通假字倒逆7、“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
”阙——掘通假字挖掘8、“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无生民心。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无——毋通假字不要(二)词汇方面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都:卿大夫或王侯子弟的封邑。
城:城墙。
国:这里指诸侯的封邑。
有时也指诸侯的国都。
如:“大都不过参国之一。
”“参国之一”意为国都的三分之一。
2、“君将不堪。
”堪:经得起,受得住。
不堪,即受不了。
3、“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蔓,难图也。
”所,处所,地方。
“为之所”,双宾语句,给他安排处所。
滋蔓:滋长蔓延。
图:图谋、谋划4、“况君之宠弟乎?”宠:尊,处于尊荣地位。
5、“多行不义,必自毙。
”毙:倒下去。
这句意思是,多做不应该做的事,一定会自招垮台。
6、“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既而:过了不久。
鄙:边境上的城邑7、“无庸,将自及。
”无庸:不用。
及:赶上,这里指招致。
8、“厚将得众。
”厚:丰大,这里指土地扩大。
9、“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
”完:修茸城郭。
聚:聚集民众。
缮:修缮。
甲兵:甲,铠甲;兵,兵器。
具:备,准备。
10、“夫人将启之。
”启:开门。
11、“公伐诸鄢。
”诸:“之于”的合音字,“之”为代词,指代共叔段;“于”为介词,介进地点状语“鄢”。
12、“遂寘姜氏于城颍。
”寘:放置,这里有放逐的意思。
13、“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封人:封,疆界;封人,镇守边疆的官职。
14、“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
未尝君之羹。
请以遗之。
”尝:品尝,体会滋味。
未尝,不曾尝过。
羹:带汤的肉食。
请:表敬副词,表示“请允许我……。
”遗:(wèi)赠,送给。
15、“敢问何谓也?”敢:表敬副词,表自谦,有大胆,冒昧的意思。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考试大纲
期末复习资料[古代汉语][完善版]完善版-古代汉语复习提纲一、文字1.何谓“六书”?辨析常用汉字的造字法。
(P73-79)六书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詘,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1)象形。
把事物的轮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画出来。
如:日、月、鸟、鱼、鹿、羊、耳、门、马、禾、鼎、壶、网、手、象。
(2)指事。
是一种用记号指出事物特点的造字方法。
如:上、下、亦、本、末、寸、丹、十、刃、甘、二。
(3)会意。
是由两个以上的形体组成,把它们的意义组合成一个新的意义,让人们看了可以体会出来。
如:步、逐、斗、莫、牧、涉、既、旦、粪、伐、采、春、朝。
(4)形声。
是由意符(也叫形符)和声符两部分组成,意符表示意义范畴,声符表示读音类别。
如:杞、物、江、里、旌、歌、悲、视、疆、闻、诚、指、问、础、载、防、帛、都、徒。
2.汉字的形体变化有哪些表现?(P79)从总体上来看,汉字的形体演变,分为字形体态的变化(即“笔势”,或称“笔画的姿态”)和字形结构(简称“结构”)的变化。
汉字字形体态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笔势和笔意的走向、呈现的状态,即一般所说的字体风格,或书体。
字形结构的变化,则表现为结构的繁复和简化、分化和同化,以与讹变等。
从甲骨文金文演变到楷书,固然有结构上的变化,但主要是一种笔势的变革。
3.隶书的产生在汉字发展史上有何影响?(P79)隶书是汉字演变史上重要的转折点,是古今字和今文字的分水岭。
(1)把小篆不规则的曲线或匀圆的线条变成方折的笔画,使字形变得平直方正;(2)改变了少数偏旁的形体,是一次重要的简化。
4.异体字的类别、形体分歧以与异体字的判定。
古代汉语复习总结提纲-word版
常識復習⏹一、古代的姓氏和名號姓與氏的區别。
名與字的關系。
⏹二、古代天文古代四種紀年法:歲星紀年法,太歲紀年法,干支紀年法,年號年次紀年法。
⏹三、注疏1、十三經注疏2、其它古注⏹3、古注的體例和術語校勘:衍文,脱文(奪文)曰,爲,謂之。
謂。
貌,之貌。
猶。
之言,之爲言。
讀爲,讀曰;讀若,讀如。
語音⏹漢語語音史分期:上古,《詩經》音中古,《切韻》音系近古,《中原音韻》音系現代。
普通話⏹宋代三十六字母上古音⏹關於韻部的⏹1、叶音説⏹2、顧炎武古韻十部⏹3、段玉裁“同諧聲者必同部”。
古音三十部諧聲表。
⏹4、諧聲與押韻的矛盾問題。
難儺,求裘。
⏹5、對轉和旁轉。
上古音三十韻部⏹關於聲母的錢大昕古無輕脣音、古無舌上音。
章炳麟“娘日二母歸泥説”。
黄侃正齒照組一分爲二,照二歸齒頭音精清從心邪。
曾運乾喻母一分爲二,喻三歸匣,喻四歸定。
錢大昕“古無輕脣音”説錢大昕“古無舌上音”説章炳麟“娘日二母歸泥”説上古音三十二聲母⏹上古聲母的主要特點:⏹1、无輕脣音和舌上音,分别合並於重脣音和舌頭音。
⏹2、照组分两類,照甲近於端组,照乙近於精组。
⏹3、喻母分两個,喻甲爲一個聲母,喻乙合並於匣母。
⏹4、娘母合并于泥母,日母接近泥母中古音⏹廣韻》聲母系統(35)⏹《廣韻》206韻的主要特點:1、四聲相配。
2、分韻细密。
⏹《廣韻》的聲調舒促,平仄。
平上去入。
⏹從中古到現代聲調的變化規律:平分陰陽,全濁上歸去,入派四聲。
《廣韻》聲母系統《廣韻》聲母的特點⏹1、脣音只一套,不分輕重。
⏹2、泥娘合一,端透定和知徹澄分开。
⏹3、照組聲母分成两套,都是齒音,尚未合並。
⏹4、喻母三等還在匣母中,未與喻母四等合並。
假借和破讀假借,两種:本無其字,本有其字。
破讀,通過改變讀音來别不同的意義或詞性。
今又名音變構詞。
詩律⏹近體詩的四要素:1、句數字數固定。
2、押韻要求嚴格。
3、講究平仄黏對。
4、對仗要求工整。
(絶句除外)⏹近體詩1、只押官韻,只押平聲韻。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
古代汉语期末复习纲要一、名词解释:1.疏:不仅解释正文,而且还给前人的注解作注解,这种注解一般叫做疏,也叫“正义”。
(孔疏是孔颖达对《诗经》原文以及毛传郑笺等的注释2.正义:解释经传以得出正确含义,正义也是一种注解。
3.传:阐明经义。
(毛传是毛亨对《诗经》的注释。
)4.笺:补充和订正毛传的意思(郑笺是对郑玄对《诗经》的注释。
)5.声训:依据读音线索来探求词语含义。
例如:《说文》:“门,闻也。
”6.衍文:“衍文”也叫“衍字”,也简称“衍”。
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误加的字。
7.脱文:“脱文”也叫“夺字”,也简称“脱”。
指古籍在传抄刊刻中漏掉的字。
8.句读:我国古代称给文章断句为“句读”。
古人研读经书要自己断句,一句话读完,常在字的旁边加圆圈或打勾,这种地方叫做“句”;一句话没完,但需要停顿一下,就在字的下面加以顿点儿,这种地方叫做“读”。
9.并提:把两件相关的事情合并在一个句子中表达的修辞方式叫“并提”。
10.互文(互见):上下文义相互呼应、补充的修辞方式叫做“互文”。
11.骈偶:原指成双成对,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
12.五音:音韵学上按照三十六字母发音部位的不同分为唇、舌、齿、牙、喉五类,叫做“五音”。
(其中唇音又可以分为重唇和清唇。
舌音又可以分为舌头和舌上,齿音又分为齿头和正齿。
)此外还分出一个半舌音和一个半齿音,这两个音加上五音又合称为“七音”13.韵:韵按韵尾的不同分为阴、阳、入三类,阴声韵是开尾音或以元音收尾的;入声韵是以塞音为收尾的;阳声韵是以鼻音收尾的。
14.破读:古汉语中把这种通过改变一个字的读音来区别词性或词义的方法,叫做“破读”。
“破读”也叫“读破”,人们把一个字原来的读音叫做“本音”,把改变后的读音叫做“破读音”,训诂上也把读本音用本义的字叫做“如字”。
15.对:一联中出句与对句的平仄要相反(双数字与句尾严格)。
否则叫“失对”16.粘:上一联对句与下一联出句的第二字平仄必须相同。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
古代汉语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
《毛诗正义》2.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
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
3.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
4.脱文:简称“脱”,也叫“夺字”,是指古籍中因传抄,刻印而脱落的文字。
5.谓:用的时候,被解释的词不是放在“谓”的后面,而是放在“谓”的前面。
“谓”后面的话往往是用来说明前面词语所指的范围或比喻,影射的事物。
6.“读为”“读曰”: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
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
7.“读若”“读如”: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
8.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
两者合称句读。
9.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
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
10.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
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11.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
“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並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
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
12.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
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汉语复习纲要一基本概念的理解与掌握六书:古人分析汉字构造和使用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
名称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
”郑玄引郑众说:“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也。
”班固《汉书·艺文志》把六书之名定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许慎《说文解字·叙》将六书之名定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
今天人们一般采用许慎的名称和班固的次序(许名班序)将六书称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一般认为,六书中前四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造字法,后两书(转注、假借)为用字法。
这“四体二用”说最早是清代学者戴震提出来的。
象形:许慎《说文解字·叙》:“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日月是也。
”即字形摹写事物的形状,用比较简单的线条来摹写事物的特征部分。
如《说文解字·皿部》:“皿,饭食之用器也,象形。
”一般认为象形有独体象形和合体象形之分。
合体象形所合之二体,有一体不能单独成字,有一体可以。
如“石”,其中“厂”(hàn)成字,“山石的崖岩”之意;“口”象石块之形(不是“口舌之争”的口字),不成字。
指事:许慎《说文解字·叙》:“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指事又叫“象事”、“处事”。
它在汉字中不多,可分为两类:(A)纯指事字,全字都是用指示性符号来表示,如:一、二、三、四等等;(B)在象形字的某一部位上加指示性的符号,以表明造字意图之所在。
如:刃、本、亦等等。
会意:又叫“象意”。
许慎《说文解字·叙》:“会意者,比类合义,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字表达一个新的意义。
如“戍、林、料”等等。
形声:又叫“象声”“谐声”。
许慎《说文解字·叙》:“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形声字由声符和形符组合而成,其中,声符表音,形符表义。
形声字要会辨析其声符和义符的组合方式:左形右声、左声右形、上形下声、上声下形、外形内声、外声内形、形占一角、声占一角、省形、省声。
隶变:汉子由篆文向隶书的演变过程叫隶变。
隶变的基本内容,在构形元素上是变象形部件为表意部件;在书写元素上是变圆为方,变曲为直,变圆转为方折,变线条为笔画。
隶变的结果,是彻底颠覆了汉字的象形性,使汉字体系由古文字跨入今文字,完成了符号化进程中关键性的飞跃。
(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秦隶是隶变初级阶段的形态,汉隶是隶变彻底完成的字体形态。
古今字:从狭义上讲,古今字就是对前代数词或数义共用的通用字与后代为了区别而另造的分化字的合称。
古、今的界线是相对的,时代较早的叫古字,时代较晚的叫今字。
一般来说,古字兼有多个词或多个义项,今字所分担的只是古字所记录的词或义项中的一部分,古今字之间不能划等号。
古今字产生的三种主要情况:(一)将兼词从字形上区分开。
如:“舍——舍、捨”,“田——田、畋”。
(二)使引申义独立成词。
如:“责——债”,“昏——婚”,“賈——價”。
(三)使假借字与本字在形体上区别开来。
如:“戚——慽”,“自——鼻”,“何——荷”。
异体字:某一历史时期,字形不同而意义和读音完全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叫异体字,古称“或体”“重文”。
异体字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汉字有好几种造字方式,汉字的各个组成部分的组合有一定灵活性。
异体字在形体上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造字方法不同韭—韮丘—坵伞—繖床—牀岳—嶽泪—涙磊—磥(二)造字方法相同,但构件不同(1)会意字,义符(形符)不同灾—災尘—塵葬—塟明—朙绵—緜御—驭弃—棄(2)形声字,义符不同雞—鷄杯—盃溪—谿暖—煖燈—鐙阱—穽坑—阬歡—懽詠—咏秕—粃(3)形声字,声符不同仙—僊猿—猨禮—礼達—达時—峕線—綫柏—栢(4)形声字,义符和声符均不同村—邨迹—蹟霉—黴妝—粧椀—盌穅—粇愬—訴(三)造字方法相同,构件相同,写法不同(1)构件位置不同夠—够峰—峯群—羣秋—秌雜—襍鵝—鵞略—畧鞍—鞌慚—慙(2)笔道形体略有不同土—圡決—决況—况亞—亜冊—册污—汙宂—冗竝—並冰—氷皂—皁假借字:许慎《说文解字·叙》:“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假借字与本字只是读音相同,意义上没有任何联系。
如:“其”本是“箕畚”的“箕”的古字,假借为虚词;“莫”本是“暮”的古字,假借为虚词;“来”本是“麦”的古字,假借为“来去”的“来”。
繁简字:繁体字与其相应的简体字的合称。
繁体字简化的主要方法有:(1)将繁难的偏旁改为简单的。
如:燈—灯憐—怜黏—粘(2)删去原字的一部分。
如:務—务條—条習—习處—处(3)草书楷化。
如:会—会东—东韦—韦当—当长—长(4)采用笔画简单的古字。
如:云—雲舍—捨礼—禮仇—雠(5)同音替代。
如:榖—谷麺—麦醜—丑後—后餘—余(6)另造笔画简单的新字。
如:竈—灶舊—旧體—体蠶—蚕繁体字与简体字之间有两种关系:一一对应(爱:愛、罢:罷、达:達、籴:糴);一对多(干:幹乾、当:當噹、台:臺檯颱)。
本字:对通假字(借字)而言指的是被通假的字,对古今字而言指的是古字,也指一个字的最初写法。
借字:即通假字本义:见词的本义借义:借字所承担的意义,又称为假借义或通假义。
通假字:古人在书写时所使用的与本字同音的替代字,又简称“借字”。
如:蚤—早、脩—修、信—伸、裁—才、谢—榭、畔—叛、彫—凋、锡—赐、豪—毫词的本义:词的本义,就是词的本来的意义。
即词的形体反映出来并有古代文献证明的最早意义。
(不一定都是原始意义。
)词的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引申义分为两种:A、直接引申义;B、间接引申义。
词的假借义:由文字假借而产生的意义叫做通假义,也叫做假借义,简称“借义”。
假借义有两种情况:A、本无其字的假借义,如:而、耳、北等;B、本有其字的假借义,如:蚤—早、脩—修、信—伸、裁—才等等。
二古代汉语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分析(一)字形结构和汉字本义的关系人们一般把没有表音符号的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称为表意字。
表意字一般通过整个字的形体构造与它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发生联系。
如:亦、初、休、伐、刃等等。
形声字通过义符与词的本义发生联系,因为大多数形声字的义符都能标示本意所属的意义范畴。
因此,义符可帮助我们识别词义的大体范畴,也可帮助我们在某词的众多义项中找出本义。
如:题、领、颠、顿、颇等均以“页”为义符,而“页”本义指人头;所以上面的字的本义均与头有关。
(二)隶书产生的原因和时代隶书起源于战国晚期、到汉代趋于成熟的一种字体。
隶书有秦隶、汉隶之分。
秦隶又叫古隶,汉隶又叫今隶。
“隶书”因最初的用途而得名。
隶书是因为事务繁多,需要提高书写速度而产生的,早在战国时期的秦系文字中,它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小篆是正统文字,线条讲求圆转匀称,某些笔顺不符合手写的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速度。
为了适应日益繁杂的社会事务对快速书写的要求,书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写为方折笔画,有时还略加简省,略具隶书风味,在当时形成一股俗体风,这就是秦隶。
(三)古今字形成的原因古今字的产生主要有两种原因:(1)字义分化。
如“责”本义为“债”,引申为责任、责求等意义。
后来用“债”来表示本义。
(2)汉字假借。
一个字因常常借用作他字,产生了假借义。
后来为了区别本义与假借义,就另造新字。
如“衰”本义是“蓑衣”,被借用来表示“盛衰”,后来把本义写作“蓑”。
“自”本指的是“鼻子”,被借用来表示“自己”,后来新造一个“鼻”字来表示“自”的本义。
(四)繁简字的对应关系见上繁简字部分(五)古代汉语常用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古汉语常用词可分为两类:(1)常用实词。
要注意的就是他们的本义、古今词义的差异和同义词的辨析。
如:著、坟、要、汤、池、宫、禽、瑞、江、河、色、西、东、禽、脚、牙、齿、雄雌、牡牝、节、狂、嘴、皮、肤、革、齐、尉、竟、辟、闻、写、字、诛、替、涕、谢、走、趋、行、步、无赖、时髦、风骚、风流;完—备、存—亡、法—律、馨—香、谄—谀、恐—惊、疾—病、畏—惧、子—若—汝、笑—哂、愤—愠、饥—饿、涉—渡—绝、聆—听、恭—敬等等。
(2)常用虚词(代词不是虚词,但这里我们放在虚词中讲;另外,副词有的专著划为虚词,有的划为实词,我们这里视作虚词)。
要注意它们的来由(大多数虚词均是假借而来)和用法。
主要虚词有:而、其、何、孰、虽、何、胡、曷、奚、安、恶、焉、之、兹、此、是、斯、彼、夫、尔、若、然、吾、我、予(余)、朕、乃、女(汝)、无定代词(或、莫)、辅助性代词(者、所)注意:古代汉语人称代词没有单复数的分别,同一个词既可以用于单数,又可用于复数。
第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等名词来表示复数。
(以上为代词)副词:最、极、殊、甚、尤、绝、良、愈、益、弥、加、滋、略、少、稍、颇、皆、尽、咸、悉、毕、举、具、唯、独、但、徒、特、第(弟)、直、仅、既、已、业、曾、尝、方、适、会、将、且、行、终、竟、卒、俄、姑、素、常、立、即、亟、数、屡、复、仍、固、必、诚、乃、果、盖、殆、岂、宁、独、庸、不、弗、毋(无)、勿、未、非(匪)、否、敬、请、惠、辱、幸、谨、敢、窃、伏、忝。
介词:在、从、及、竟、以、於(于、乎)、为、与、因连词:与、且、以、而、则、然、虽、之、及、况、抑、虽然、然则、然而语气词:也、矣、耳、尔、焉、乎、与(欤)、邪(耶)、哉、夫、唯(维、惟)、盖、其词头、词尾:词头词尾不表示含义,只补充音节。
有(1)用于专有名词的前面。
我不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
\ 禹攻有扈。
(2)用于一般词语的前面。
予欲左右有民。
\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其“其”字作词头,一般用于不及物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
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
言、于、薄“言、于、薄”作词头时,都只用于动词的前面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 子于归,宜其室家。
\ 薄污我私,薄浣我衣。
然、如、尔、若一般用于形容词后,有描摹状态的作用。
填然鼓之。
\ 天下晏如也。
\ 子路率尔而对。
\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六)无定代词“或”“莫”的语法功能和意义或——肯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意思是“有的人”、“某人”、“有的(东西)”。
莫——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相当于“没有谁”、“没有什么(事情、东西)”。
“宋人或得玉。
”“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或相倍蓰,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七)宾语前置的各种格式和语法条件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1)疑问代词充当动词宾语而前置,如:“吾谁欺?欺天乎?”(2)疑问代词充当介词宾语前置,如:“谁为为之?孰令听之?”在否定句里,指示代词或人称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