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疾病

合集下载

医源性疾病是什么

医源性疾病是什么

医源性疾病是什么我第一次听到医源性疾病还是在电视新闻上看到的,其实用通俗一点的话理解就是医生的误诊,我想起来好多情况下都会出现这种情况,那么为什么医生会出线这种误诊呢,有没有什么依据呢。

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医源性疾病,是由于医生的诊断、治疗工实施不当所引发的一类疾病,但是人们对医生的诊断工作能够引起疾病,成为某些疾病的原因却不大理解。

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合理,临床往往还因医生语言不慎都可引起患者某些方面的损害而形成疾病。

发病因素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医疗服务因素及机体因素五个方面。

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各种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生物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医院内感染。

医院是病人集中的地方,他们所携带的微生物种类繁多,且密度高,而病人又是特殊的敏感人群,易感性高,所以生物因素是医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

物理因素医院中存在的物理因素主要是放射线和放射性核素。

在肿瘤治疗和疾病的诊断中,如果放射性核素和X射线使用过量,很容易给病人造成损伤而引起放射性疾病。

化学因素医院中存在的化学因素包括诊断消毒、治疗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类药品,包括西药、中药和其他药品。

化学因素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主要是药源性疾病。

医疗服务因素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医务人员严谨、细心、负责的态度,可以避免许多医疗差错或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医务人员言行举止不当也会对患者造成损害,引起医源性疾病。

机体因素机体因素是医源性疾病发生的内在基本因素。

同剂量的某种因素对正常人可能不起作用,但对病人可能就会起作用,引起医源性疾病。

因为,作为病人这种特殊的人群,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是不正常的,表现在对医院内感染具有高度易感性,对某些药物具有较低的耐受性。

上面介绍的就是一些医源性疾病误诊的原因,很多时候并不是医生的水平不高,而是一些疾病的症状比较类似,还有就是病人的一些表现特征比较特别。

其实很多情况下是可以避免这些原因的,那就需要医生之间相互学习讨论,这样是可以,更好地为病人做出诊断的。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医源性疾病防制预防医学

03
医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对医院环境、医疗器械和医务人员手部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确 保医院环境的清洁卫生。
强化手卫生管理
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宣传教育,配备手卫生设施,提高医务人员手 卫生依从性。
预防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管理,减少患者之间的交叉接触,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保密与隐私保护
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应加强保密和隐私保护 措施,确保患者和医务人员的个人信息不被 泄露。
风险评估与预警系统
风险评估方法
采用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医源性 疾病的传播风险、危害程度等进行评 估,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预警系统的建立
动态监测与调整
预警系统应具备动态监测功能,根据 疫情变化及时调整预警级别和防控措 施,确保防控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
01 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是指在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 发生的疾病。
02 常见的医疗器械相关性疾病包括导管相关感染、 内窥镜操作导致的并发症等。
03 医疗器械的消毒和操作规范对于预防医疗器械相 关性疾病至关重要。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
诊断与治疗操作相关性疾病是指在诊断和治疗过 程中发生的疾病。
培训与宣传
加强医务人员和公众的培训与宣传工作,提高对医源性疾病的认 识和防控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05
案例分析
某医院感染暴发的调查与处理
01
02
03
调查过程
对感染暴发的患者进行流 行病学调查,了解感染源 、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处理措施
采取隔离措施,对接触者 进行追踪和医学观察,加 强消毒和清洁工作,提高 医护人员的防护意识。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的定义及预防措施医院感染,也称为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感染病菌的一种疾病。

在医疗机构中,医院感染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康复和健康。

为了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与医护人员、医疗设备或医院环境中的病原体进行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感染发生的疾病。

这些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或寄生虫等。

医院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常见,发生率较高,给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了严重的健康风险。

二、医院感染的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 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到位:医护人员手部的清洁与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首要措施,但由于一些医护人员忽视了手卫生的重要性,导致病菌通过手部传播而引发感染。

2. 医疗器械的不洁:医疗器械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如果未经适当清洗、消毒或灭菌,就会成为传播病原体的途径。

3. 医院环境的不洁净: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至关重要。

然而,一些医疗机构的清洁措施不到位,导致空气和物体表面受到病原体的污染。

4. 患者免疫力低下:患者由于疾病本身或医疗过程中接受的抗生素等药物的影响,免疫力会有所降低,容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三、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为了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1. 手卫生的重要性:医护人员应经常进行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前后。

正确的洗手步骤包括用流水和肥皂洗手,按摩双手和手腕,最后用纸巾或干燥器擦干。

2. 医疗器械的消毒与灭菌: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必须经过适当的清洁、消毒或灭菌处理。

各种器械应根据标准程序进行消毒,并严格遵守相关的操作、监测和验证指南。

3. 环境清洁与消毒:医院环境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床铺、洗手间等。

确保清洁剂的质量和浓度,并按照指定的方法进行使用。

4. 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时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口罩、手套、防护眼镜等。

医源性(损害)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

医源性(损害)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

医源性(损害)疾病发生的常见原因医源性损害发生的原因很多,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及新的药品不断出现,再加上诊疗技术上更新,医源性损害的种类将会不断增加,原来有的医源性损害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也可能减少或减轻,但是只要是人类的疾病一天不消灭,医源性损害将一天也不会杜绝。

但是一定要相信,医源性损害的消灭和减轻时间已经是不会太远。

临床上所出现的医源性损害按照发生原因和环节分为以下几种。

一、麻醉中的医源性损害麻醉中所出现的不良反应都可能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人身损害,但是在司法鉴定中一定要注意分清麻醉中所出现的几种情况:例如麻醉意外、麻醉并发症、麻醉危象、麻醉差错、麻醉失败、麻醉过失、麻醉失误、麻醉不良后果等。

以上在麻醉中所出现的这几种情况,有的是医生工作中的失误造成的,有的是患者本身疾病导致的,也有的是麻醉中不可避免的并发症,所以在司法鉴定中一定要认真审查患者的病史、手术方案、麻醉方法、手术方法、麻醉药品的种类等,另外还要审查手术前的准备及麻醉前的准备等。

二、手术性医源性损害外科手术技术是一种破坏性医疗方法,但是在目前治疗疾病中又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使用得当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使用不当或手术失误则起不到医疗效果,有时还可以加重损伤或疾病甚至造成死亡。

对手术中的医源性损害司法鉴定,一定要审查该疾病或外伤是否是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手术的方案是目前医学上最新最佳的方法,还是已经被淘汰的落后方法。

所出现的医疗损害后果是否手术必然的并发症,还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

重点审查医疗行为中是否有过失、过错、失误及违规等情况,这种失误或违规对造成的医疗损害之间是否构成因果关系。

三、输血中的医疗损害纠纷临床上使用输血方法抢救某些危重病人是十分必要的,是用其他方法将无法替代的。

但是输血也有它的缺点,就是输血抢救危重某些病人的同时,又可以带来某种输血反应,严重的输血反应可以造成患者的残疾或者死亡。

所以在审查输血所造成的医疗损害时一定要把握重要环节,通过关键性环节的审查即可以明确输血中正确性及违规性。

医源性疾病的防控

医源性疾病的防控

医院饮水机采样
26
h
26
医务人员手带菌状况
27
h
28
h
关爱生命 关爱健康
29
h
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场所
2、手术室:是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又一重要场所
2005年12月11日,安徽省宿州市市立医院 发生10例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患者眼球 医源性感染,其中9名患者单侧眼球被摘除 的恶性医疗损害事件。
的药品等。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1)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2)极少数过敏体质或特异性体质引起的; (3)药物治疗后的继发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4)医源性感染原因 (1)消毒灭菌不严 (2)隔离控制放松 (3)污物处理不当 (4)严重滥用抗生素
34
h
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场所
4、消化、呼吸和外科病房
5、ICU、肿瘤病房 6、输血和输液:
35
h
36
h
三、 预防与控制
17
h
(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1、丰富临床医学及病理知识 注重病人、医护人
员互动; 2、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运用诊断基本技术,病人
具有基本病理知识; 3、正确应用诊断仪器,理解诊断检测的结果; 4、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1、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2、对诊断不明者应更慎重; 3、力争彻底治疗; 4、防止治法本身致病; 5、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一)诊断性:由于漏、误诊导 致,如诊断水平低、条件差、资 料不足或判断失误等。
(二)治疗性:由于误诊而误治
或治疗不当引起。
6
h
1、药物造成的医源性疾病

预防医学(二)第十三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

预防医学(二)第十三章 医源性疾病防制
• 2.种类 • 毒性反应(用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过敏反应;特异 质反应;药物依赖型;致突变、致癌、致畸;二重感染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 (一)药源性医源性疾病 • 3.防制 • (1)充分认识药源性疾病的危害 • (2)做好科学合理用药 • (3)加强药源性疾病的监督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第二节 常见的社会病
• (二)吸毒 • 3.健康危害 • 生理依赖性(戒断反应);精神依赖性(精神障碍与变 态);对身体的毒性作用;传染性疾病;对生殖系统及子代的损 害作用
• 4.防范吸毒的社会对策 • (1)制定禁毒法律法规(强制性的法规和行政手段是控制 吸毒的关键) • (2)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节 常见的社会病
• (二)吸毒 • 指出于非医疗目的,通过注射、口服、鼻吸或其他途径将 毒品摄入人体的行为。 • 毒品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等能够使人形 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 1.流行特征 • (1)世界性蔓延:我国的吸毒人数呈上升的趋势,80%以 上的吸毒者是青少年 • (2)经济及文化水平分布:高收入或低收入者相对较高, 中等收入者较低
第二节 常见的医源性疾病
• (二)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 4.常见的医源性感染 • 肺部感染(我国发生率最高);尿路感染;伤口感染;病 毒性肝炎;皮肤及其他部位感染。 • 5.医源性感染防制 • (1)加强管理(关键)和监控(重要任务) • (2)建立健全医院各项规章制度 • (3)医院合理布局 • (4)加强医护员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素质。
• (一)自杀 • 3.预防对策 • (2)高危人群筛查 • 采用一些心理测试量表,来筛查人群中有自杀意念、情绪 障碍和心理障碍者,对其重点加以防范,采取诸如心理咨询、心 理疏导以及加强心理卫生指导等方法 • (3)建立自杀干预机构 • 干预中心设立电话、书信、面谈、探访、专题讲座、科普 宣传等服务形式

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医源性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引言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接受医疗护理过程中由医疗机构或医护人员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并且在极端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对于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1. 个人卫生措施个人卫生是医护人员预防医源性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以下是一些个人卫生措施的建议:•勤洗手:医护人员应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与患者接触前后、进食前后、上厕所后等情况下。

洗手应采用肥皂和流动水进行,至少持续20秒。

•正确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医护人员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体液的操作时,应正确佩戴手套、口罩、护目镜和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注意咳嗽礼仪:医护人员应咳嗽或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2. 环境卫生措施良好的环境卫生是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的关键。

以下是一些环境卫生措施的建议:•定期清洁和消毒:对医疗设备、床位、手术室等环境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以杀灭病原微生物。

•合理使用抗生素: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以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

•排风换气:确保医疗机构内部空气流通,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和滋生。

3. 医疗操作措施医疗操作是患者接受医护护理的重要环节,采取正确的医疗操作措施可有效降低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以下是一些医疗操作措施的建议:•无菌操作:对于需要无菌操作的手术和操作,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污染手术器械和伤口。

•正确处理医疗废弃物:将医疗废弃物进行妥善处理,避免病原微生物通过废弃物传播。

•患者隔离:对于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和风险,采取适当的隔离措施,减少感染的传播。

4. 健康教育与宣传健康教育与宣传对于提高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意识和卫生素养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与宣传的建议:•提供卫生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向患者和他们的家属提供相关的卫生教育,包括正确洗手的方法、咳嗽礼仪等。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

医院感染的分类引言概述:医院感染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接受治疗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感染的疾病。

由于医院感染的发生会给患者的康复带来一定的困扰和风险,因此对医院感染的分类和了解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一环。

本文将介绍医院感染的分类,以加深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理解。

一、按感染部位分类1.1 外源性感染:指病原体通过外界途径进入患者体内引起的感染。

例如,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

1.2 内源性感染:指患者自身的病原体在住院期间引起的感染。

例如,手术切口感染、血液感染等。

1.3 引流性感染:指由于引流装置的使用而引起的感染。

例如,胸腔引流管相关性感染、腹腔引流管相关性感染等。

二、按感染来源分类2.1 外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医务人员、环境或其他患者。

例如,医务人员手部不洁、医疗设备不洁或患者间的交叉感染等。

2.2 内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患者自身。

例如,患者自身的病原体在住院期间引起的感染。

2.3 医源性感染:指感染源来自医疗操作、手术或医疗器械。

例如,手术切口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等。

三、按感染严重程度分类3.1 严重感染:指感染病情严重,有明显的器官功能损害或危及生命。

例如,败血症、肺炎等。

3.2 中度感染:指感染病情较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例如,尿路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3.3 轻度感染:指感染病情较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影响较小。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浅表感染等。

四、按感染病原体分类4.1 细菌感染:细菌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

4.2 真菌感染:真菌感染在医院感染中也较为常见。

例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4.3 病毒感染:病毒感染在医院感染中较为少见,但也有发生。

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乙肝病毒等。

五、按感染时间分类5.1 早期感染:指患者在住院初期感染的疾病。

例如,手术后48小时内发生的切口感染。

5.2 迟发性感染:指患者在住院后一段时间发生的感染。

医源性疾病防制(精品)

医源性疾病防制(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医源性疾病防制(精品)第十章医源性疾病防制提要医源性疾病的概念、范围和病因;医院获得性感染诊断客观指标、有关因素和防制、药物性疾病的类型和预防。

医源性疾病系指由于医护人员的诊断、治疗或预防措施不当而引起的不利于身心健康的疾病,包括医院获得性感染,药物所致的药源性疾病,长期或大量使用某些药物所致的营养缺乏症等。

病人由社会角度转变为病人,当医患关系处理不当时易造成医源性损害。

另一方面,医护人员在医疗服务中本身受到各种职业因素影响,例如,在职业接触中本身受到感染,常见的乙型肝炎、肺结核等;接触有害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照射等。

因此在保护病人的同时也应保护人员的健康。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有:①与诊断有关:如医生在判断力所及的情况下发生的误(漏)诊;②与药物有关:不合理用药引起,有时合理用药也可发生药物不良反应;③与手术有关:如的术适应证或方法错误,操作失误,以致损伤健康组织或器官,术后处理不当;④与器械有关:1 / 12如在使用腔道窥镜或导管等技术中,引起组织器官损伤或各种并发症;非创伤性处理不当,如止血带使用过久,石膏绷带包扎过紧,均可造成损伤;⑤与放射或理疗有关:包括 X 线、射线、核素及各种理疗方法,如使用不当、照射量过大、防护不周,引起损伤;⑥与用语有关:医护人员使用医学用语不当引起病人心理创伤;⑦与预防措施有关:如免疫制剂使用和接种方法不当,引起损伤。

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取决于三个因素:①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医德修养;②诊疗技术本身的安全性和使用的合理性;③病人的精神状态和原患疾病的轻重。

从目前医学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医源性疾病是可以防止的,或经努力可以减少发生。

第一节医院获得性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病人在住院期间获得的感染,简称医院内感染或院内感染。

医源性疾病预防与处理制度

医源性疾病预防与处理制度

医源性疾病防备与处理制度1. 前言为了保障医院工作人员和患者的健康安全,防备和掌控医院内部传播的医源性疾病,订立本规章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全部科室和工作人员,包含医生、护士、行政人员、清洁工等。

2. 定义•医源性疾病:指在医院或医疗机构内,由感染源、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与工作环境及医疗活动有关的传染性疾病。

•感染源:指传染病患者、带菌者、病原携带者以及向医院就诊的疑似感染病例。

•病原微生物:指能够引起人体感染的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

3. 防备措施3.1 感染防护•全部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域前必需洗手,并佩戴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

在接触患者时,依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衣等。

•患者在入院时,应进行必需的问诊、体温测量和初步筛查,如发现有传染病症状或有感染风险的患者,应及时转送至相应科室进行隔离察看或处理。

•医疗器械、设备和工作区域应定期清洁消毒,消毒工作必需符合卫生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

•在手术等特殊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医生和护士必需进行手术准备和穿动手术衣、帽子、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

3.2 空气传播疾病防控•全院各科室应建立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室内空气的流通和新鲜度。

•对于可能产生空气传播病毒的诊疗操作,医务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口罩,并掌握正确佩戴和脱戴方法。

•定期检查和维护空气过滤器和通风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3.3 职业暴露防备•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处理可能带有病原体的样本时,必需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范。

•防备针头损害,医务人员使用注射器时必需小心谨慎,不允许将使用过的注射器复用。

•针对职业暴露风险高的岗位,医务人员应定期接受职业暴露相关知识的培训,并进行相关的健康监测和检查。

4. 医院内部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医院建立完善的传染病监测系统,在发现有疑似或确诊的医院内部传染病病例时,必需及时报告给卫生部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隔离和处理。

医源性疾病的名词解释

医源性疾病的名词解释

医源性疾病的名词解释在医学领域中,我们经常听到或遇到医源性疾病这个词汇。

医源性疾病是指由医疗活动引起的疾病或并发症,通常是由于医疗过程中的一些错误、疏忽或不当行为导致的结果。

这些疾病可能发生在手术、药物治疗、诊断测试等各个环节上。

1. 医源性疾病的分类医源性疾病可以根据具体的医疗活动细分为不同的类别。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手术相关的感染、药物副作用、过敏反应、放射治疗的后遗症等。

此外,医源性误诊、误治、误用药等也可以导致疾病发生。

2. 手术相关的医源性疾病手术是一种常见的医疗活动,然而,如果手术过程中存在一些错误或事故,就有可能引发医源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手术部位感染、手术中出现的意外伤害等。

手术室内的环境清洁不当、手术操作不规范、消毒程序不完善等都可能是手术相关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3. 医源性药物副作用和过敏反应药物治疗是医学中常见且重要的手段。

然而,一些药物可能会产生副作用,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药物副作用是指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预期外的不良反应,这些反应可能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损害。

此外,有些人可能对某些药物或药物成分过敏,导致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4. 放射治疗后遗症放射治疗是治疗某些癌症的有效手段。

然而,如果放射剂量或部位选择不当,就有可能导致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放射治疗后遗症是指放射治疗后长期存在的并发症。

这些并发症可能包括皮肤炎症、放射性损伤、免疫系统功能下降等。

5. 医源性误诊、误治和误用药由于医生诊断错误、治疗行为不当或患者用药不当,医源性疾病也可能发生。

医源性误诊指医生在诊断过程中没有正确判断患者的病情,导致治疗延误或错误的诊断。

医源性误治则是指医生在治疗过程中采取了错误的疗法或手段,导致患者病情恶化或产生其他并发症。

此外,如果患者自行用药不当或超量使用药物,也有可能引发医源性疾病。

总之,医源性疾病是在医疗活动中由医生、药物、手术等引发的疾病或不良反应。

这些疾病的产生往往是由于医疗人员的错误、疏忽或不当行为所致。

医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医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医源性疾病管理制度1. 前言医院作为一个医疗服务机构,为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有责任订立一套有效的医源性疾病管理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院内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从源头上掌控医院内医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医院的运行效果和医疗质量。

2. 定义2.1 医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是指在医院内因接受医疗服务而发生的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包含但不限于院内感染、交叉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

3. 责任主体3.1 医院管理层医院管理层是全面负责医源性疾病管理工作的主体,应订立和完善医源性疾病管理制度,并引导各部门的执行。

3.2 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是各科室的具体责任主体,应负责本科室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督导,确保科室内医源性疾病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3 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医院内直接参加医疗工作的人员,应敬重本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严格遵守相应的操作规范,自动参加医源性疾病管理工作。

4. 防备掌控措施4.1 感染监测与报告4.1.1 各科室应建立完善的感染监测制度,及时发现和报告可能的医源性感染病例。

4.1.2 医务人员发现疑似医源性感染病例时,应立刻报告科室负责人,并依照相关程序进行病例的报告和登记。

4.2 感染防控培训4.2.1 医院管理层应定期组织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培训,包含感染的传播途径、防备掌控措施等方面的知识。

4.2.2 新员工入职前应进行必需的医源性疾病管理培训,并定期进行复习和职业健康教育。

4.3 感染掌控操作规范4.3.1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应严格遵守感染防控操作规范,包含但不限于洗手、佩戴个人防护装备、消毒等,确保医疗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4.3.2 科室负责人应定期检查和评估本科室内感染掌控操作的执行情况,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及时矫正并提出改进措施。

4.4 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与维护4.4.1 医院应建立医疗器械和设备的管理制度,确保其安全和有效使用。

4.4.2 医务人员在使用医疗器械和设备前应进行必需的消毒和清洁,避开交叉感染的发生。

医源性感染最常见原因

医源性感染最常见原因

医源性感染最常见原因医源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疗机构中接受诊疗过程中,由医务人员、医疗设备或医疗环境引发的感染。

医源性感染是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和医疗安全。

下面将从各个方面探讨医源性感染的最常见原因。

医务人员因素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成为病原体的携带者或传播者。

由于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多、频繁,容易成为感染传播的桥梁。

主要表现为医务人员手部不洁净或没有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操作,导致病原体受到传播。

此外,医务人员也可能因为患病或携带病原体而传播感染。

医疗设备也是医源性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

医疗设备经常与患者的体液或皮肤黏膜接触,容易成为病原体的潜在来源或传播途径。

例如,血液透析机、呼吸机、输液泵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没有得到正确清洁和消毒,就会成为病原体存活和繁殖的场所,导致感染发生。

此外,还有一些医疗设备具有侵入性,如导尿管、呼吸道插管等,如果没有正确操作和维护,也容易引发感染。

医疗环境也是医源性感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医疗机构内的环境直接关系到患者感染的风险。

医疗机构内空气、水、表面等都可能带有病原体。

空气中的病原体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到患者呼吸道,而水源中的病原体可以通过饮用水或洗消毒器械等途径传播到患者体内。

此外,医疗机构内各种表面也可能带有病原体,如手术台、床铺、地面等。

如果这些表面没有得到正确的清洁和消毒,就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患者因素也是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些患者由于患有基础疾病、免疫力低下或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容易感染病原体。

此外,如果患者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就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从而增加医源性感染的风险。

此外,不正确的诊疗和手术操作也是医源性感染的原因之一。

一些医疗操作涉及到患者的血液、体液或组织,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导致病原体的传播。

例如,手术切口的处理、导尿操作、静脉留置针的使用等。

如果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没有得到正确的培训和规范的指导,就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

医源性传播的名词解释

医源性传播的名词解释

医源性传播的名词解释医源性传播是指在医疗机构内或由医疗活动导致的疾病的传播。

医源性传播可以发生在各种医疗场所,包括医院、诊所、护理院以及其他卫生保健设施。

这种传播方式可能涉及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以及与医疗活动相关的环境因素。

医源性传播的主要机制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污染物传播。

直接接触传播是指通过医务人员或患者之间的身体接触传播疾病。

例如,在医疗过程中,当医务人员使用未消毒的设备或没有正确洗手时,细菌或病毒就会被传播。

空气传播是通过细菌或病毒悬浮在空气中而传播疾病。

污染物传播则是指通过被污染的物体或表面传播疾病,例如在医疗场所使用不洁净的工具。

有许多疾病可以通过医源性传播。

其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肺炎和结核病。

此外,血液传播的疾病也是医源性传播的一种表现。

例如,艾滋病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可以通过输血、注射和手术操作中的血液暴露而传播。

此外,手术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和其他病原体导致的院内感染也是医源性传播的主要问题。

为了减少医源性传播,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严格的手卫生是防止医源性传播的基本要求。

医务人员必须经常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之前和之后。

其次,在医疗设施中正确使用和处理器械,尤其是注射工具和手术器械,也是关键措施之一。

医疗机构还需要保持清洁和消毒的环境,包括床单、手术室、手术台等,以杀灭病原体并避免传播。

此外,医务人员需要接受相关的培训,以了解和掌握感染控制的最佳实践。

尽管医疗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预防措施,但医源性传播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随着全球旅行和流动性的增加,医源性传播的风险也在增加。

医疗机构和卫生保健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对医源性传播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

除了在医疗机构采取预防措施外,患者和公众也应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要避免医源性传播,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

例如,在接受医疗服务时,患者可以询问医务人员有关设备消毒和卫生措施的问题。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医源性疾病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医源性疾病

医疗卫生基本概念系列——
医源性疾病
医疗卫生是人类文明之一,
尤其是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东方传统医学起了决定性的治疗作用。

本文提供对医疗卫生行业基本概念
“医源性疾病”
的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医源性疾病
医生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因不负责或技术水平低,使病人的病情加重或引起的新的疾病。

由于医疗手段造成的疾病,医学上称作医源性疾病。

医生专业技术水平低造成的误诊,是导致医源性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把结核病过敏引起的关节痛误诊为风湿性关节炎,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造成结核病恶化。

医生不能正确掌握某些疾病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如怀疑有高度颅压增高的脑瘤或脑膜炎病人,在未有预防措施条件下进行腰椎穿刺,就可能导致脑疝而造成病人停止呼吸,甚至死亡。

医生的言语和行为不当也能造成医源性疾病。

为此,因思想方法片面和缺乏辩证的临床思维而产生的医源性疾病,也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医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制度

医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制度

医源性疾病防备掌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医院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员工及患者的健康,加强医源性疾病的防备和掌控,订立本《医源性疾病防备掌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全部医务人员、工作人员以及与医院有来往的外来人员,包含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实习生、实习医生、志愿者、访客等。

第三条医源性疾病是指在医疗过程中易受到传播的与医疗活动相关的疾病,包含但不限于肺结核、乙肝、艾滋病等。

第二章防备措施第四条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医源性疾病防控体系,确保以下防备措施的落实:1. 确保职业暴露评估和防备医院应对全部医务人员进行职业暴露评估,并依据评估结果供应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培训,包含但不限于防护用具的佩戴、操作规范等。

2. 推行全面消毒制度医院应订立全面消毒制度,确保医疗设备、病房、手术室、门诊等场合的定期消毒,并维护消毒记录。

3. 建立医废分类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医废分类管理制度,确保医废的正确分类、收集和处理,防止交叉污染和环境污染。

4. 健全手卫生制度医院应严格要求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必需的手卫生措施,包含但不限于洗手、手消毒等,并加强对医务人员的手卫生培训和监督。

5. 建立疫苗接种管理制度医院应建立疫苗接种管理制度,对医务人员进行必需的疫苗接种,并保持接种记录。

6. 强化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医院应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医院内部的清洁和卫生,及时处理污水、垃圾等,确保医院的良好环境。

第五条医院应定期开展相关培训和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医源性疾病防备和掌控的认得和本领,包含但不限于职业暴露防护知识、手卫生知识、医废管理知识等。

第六条医院应建立健全医源性疾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掌握医源性疾病的发生情况,对疑似病例进行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第三章责任及监督第七条医院各级领导要加强对医源性疾病防备掌控工作的引导和协调,确保防备措施的落实以及相关培训和教育的开展。

第八条医务人员应自发遵守本制度的规定,正确使用防护用具,严格执行手卫生措施,依照医院的要求参加相关培训和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手术性医源性疾病
由于手术对机体的损伤或其他 原因在手术中引起的。 1、引起出血 2、伤害神经 3、损伤脏器 4、突然死亡:最严重的并发症
5、合并感染 6、脏器粘连:腹腔手术多见 7、梗塞、梗阻:常见于管腔器官 的手术,如血管、淋巴管 8、瘘管形成:多见于缝合部位 9、导致狭窄 10、异物致病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1)与药物的药理特性和剂量有关; (2)极少数过敏体质或特异性体质 引起的; (3)药物治疗后的继发反应; (4)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
2、手术致病原因 (1)手术并发症:损伤性治疗 (2)业务水平低 (3)误诊、误治 (4)未严格消毒 (5)术准备不足 (6)术后管理不当
(三)输血性医源性疾病
1、输血反应 (1)发热反应:热原反应而非感染或 溶血,多于输血后30分钟至1小时之 内。 (2)过敏反应 (3)溶血反应 (4)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次输入抗 原血小板后机体产生相应抗体。
2、传播疾病 (1)输血后肝炎:乙肝、丙肝 (2)艾滋病 3、污染细菌致病 4、空气栓塞
3、过敏反应:与药物无关,与过 敏体质者有关。 4、二重感染:长期或大量应用抗 菌药或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特别 是广谱抗生素引起体内菌群失调 引起的。 一般发生在采用激素或抗代谢 药(如抗肿瘤药)的20天以内。
5、致畸、致癌: 20世纪60年代 英国反应停事件 已知能致癌的药物有多种,如 环磷酰胺 6、药物依赖性:主要为作用于中 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如吗啡。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 医源性疾病?治疗性 医源性疾病包括哪几个方面? 2、医源性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3、如何预防医源性疾病的发生?
医源性疾病
医源性疾病 指在诊治及预防疾病过 程中,由于医护人员各种言 行措施不当而造成不利于患 者身心健康的疾病。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种类
一、诊断性:由于漏、误诊导 致,如诊断水平低、条件差、 资料不足或判断失误等。 二、治疗性:由于误诊而误治 或治疗不当引起。
(一)药物性医源性疾病
指由于使用药物而产生不利于 患者的不良反应。 1、副作用:药物治疗剂量下出现 的不良反应。由药物的生物学效 应多样引起的。功能性改变。 2、毒性反应:用药量过大或时间 过长引起,为病理性病变。 链霉素—神经性耳聋;四环素牙。
3、输血致病原因 (1)输血失误:定错血型、供 血错误 (2)输血反应 (3)消毒不严 (4)传播疾病 (5)血存过久:血液成分改变, 如血小板减少发生出血倾向。
4、医源性感染原因 (1)消毒灭菌不严 (2)隔离控制放松 (3)污物处理不当 (4)严重滥用抗生素
第三节
预防和控制
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第二节 医源性疾病的病因
一、诊断性医源性疾病的原因 1、检查疾病错误的原因 (1)病史资料不详:问诊不详。 (2)客观资料不全:体检不仔细 或缺乏必要的实验室检查。 (3)仪器检查失误:仪器质量、 操作技术不过关。
2、分析诊断错误的原因(思维失 误) (1)先入为主 (2)注重表象: 同病异症、异病同症 (3)片面局限
1、丰富临床医学知识; 2、熟练掌握临床诊断基本技术; 3、正确应用诊断仪器及其检测的 结果; 4、要有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1、不断提高诊疗水平; 2、对诊断不明者应更慎重; 3、力争彻底治疗; 4、防止治法本身致病; 5、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
本章重点与难点
1、医源性疾病的概念 2、治疗性医源性疾病的种类 3、医源性疾病的防治
(四)感染性医源性疾病
在防治疾病过程中感染的疾病。 1、感染的种类 (1)交叉感染:病人→病人/医务人 员;医务人员/病人家属→病人 (2)环境感染:接触污染物品 (3)内源性感染:来自病人自身的感 染,因自身抵抗力下降引起。
2、感染途径 (1)空气 (2)手 (3)医疗器械 (4)药品:如血制品传播肝炎、 污染的药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