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表药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辛、甘温;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紫苏;辛、温;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荆芥;辛、微温;祛风解表、透疹、止血;防风;辛、甘、微温;祛风解表、胜湿、止痉;细辛;辛、温;发散风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白芷;辛、温;散寒通窍、祛风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香薷;辛、微温;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羌活;辛、苦、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辛、温;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辛夷;辛、温;散风寒、通鼻窍;生姜;辛、微温;发汗解表、温中止吐、温肺止咳;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毒;蝉脱;甘、寒;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熄风止痉;葛根;甘、辛、凉;发表解肌、升阳止泻、解热生津、透疹;柴胡;苦、辛、微寒;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升麻;辛、甘、微寒;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牛蒡子;辛、甘、寒。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消肿;桑叶;苦、甘、寒;疏散风热、清肝明目;菊花;苦、甘、辛、微寒;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蔓荆子;辛、苦、微寒;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淡豆豉;苦、辛、凉;解表、除烦;清热泻火药小结石膏、知母、芦根均以清肺、胃之热为主。
石膏、知母每多同用,但石膏清热之力较大,重在清胃透热,用于实热证;知母质润,重在滋阴润燥,实热、虚热均可用;枝子、淡竹叶均能清心除烦,但枝子苦寒,清热力强,能清利肝胆湿热而治湿热黄疸,又入血分凉血,以治血热吐衄;淡竹叶甘淡寒,性较平和,并能清解风热,善治热病初起及热病后余热未清之证,并有利水作用。
夏枯草能清肝泻火,用治肝火目赤肿痛、头痛、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症;又长于散结,用治瘰疬、痰核。
天花粉则长于清热生津,以治热病津伤口渴,并能清肺化痰、解毒消肿。
密蒙花清肝明目之品,用于治疗肝热目赤肿痛之症;又长于退翳膜。
清热燥湿药小结黄芩、黄连、黄柏均为苦寒燥湿、泻火解毒之品,适用于实热火毒及湿热证,如痈疮肿毒、痢疾、黄疸、湿温等。
中药学
一,解表药:辛温解表有麻黄、桂枝、生姜、紫苏、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细辛、辛夷、白芷等。
辛凉解表有薄荷、牛蒡子、蝉蜕、桑叶、菊花、柴胡、葛根、豆豉、浮萍、升麻等。
二清热解毒药有:金银花、连翘、大青叶、板蓝根、青黛、紫花地丁、蒲公英、败酱、红藤、白头翁、鸦胆子、白鲜皮、土茯苓、漏芦、山慈菇、马勃、山豆根、射干、橄榄、仙人掌、白花蛇舌草、半支莲、虎耳草、马尾连、穿心莲、铁觅菜、酸浆、白蔹、野菊花、金莲花、鱼腥草。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胡黄连、秦皮。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有:栀子、石膏、寒水石、知母、杞子、竹叶、芦根、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青箱子、夜明砂、熊胆、天花粉、茶。
清热凉血药有:犀角、牛黄、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地骨皮、白薇、银柴胡、丝瓜络。
三,泻下药:攻下药如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等润下药如火麻仁、郁李仁等峻下逐水药如千金子、商陆、牵牛子、巴豆、芫花、大戟、甘遂等。
四,祛风湿药:独活,威灵仙,秦艽,防己,徐长卿,附金钱白花蛇,乌梢蛇(附蛇蜕),木瓜,桑寄生,五加皮,川乌(附草乌),马钱子,雷公藤,络石藤,秦芫,蚕砂、臭梧桐、稀签草、伸筋草、老鹤草、透骨草、八角枫、钻地风、海风藤、海桐皮、松节、桑枝、香加皮、千年健。
五,芳香化湿药:苍术厚朴(附厚朴花) ,广藿香砂仁(附砂仁壳) ,白豆蔻(附豆蔻壳),佩兰,草豆蔻,草果。
六,利水渗湿药:立水消肿: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葫芦,玉米须,香加皮,泽漆。
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滑石,通草,关木通,萹蓄,瞿麦,地肤子,海金沙,石韦,萆薢。
利湿退黄药:茵陈,金钱草,虎杖,地耳,垂盆草。
七,温里药:温中散寒药如干姜、高良姜、花椒、胡椒、丁香、草羡、草澄茄、山奈等。
温肾回阳药如附子、川乌、草乌、肉桂、九香虫等。
暖肝散寒药如吴茱英、小茵香等。
温肺化饮药如干姜、细辛等。
八,理气药:枳实、枳壳、青皮、佛手、大腹皮、薤白、香附、川楝子、乌药、降香、柿蒂,陈皮、木香、檀香、沉香、青木香、荔枝核、香附、香椽、玫瑰花、娑罗子、天仙藤、甘松、九香虫、刀豆、绿萼梅。
14种辛温解表药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及彩图
常用辛温解表药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及彩图序号类别名称别名产地所属科目图片1辛温解表药麻黄龙沙、狗骨、卑相、卑盐辽宁、吉林、内蒙古、河北、山西、河南西北部及陕西等省区。
麻黄科2辛温解表药桂枝柳桂、玉桂在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均有栽培,其中尤以广西栽培为多,大多为人工纯林。
道地产区:主产于广东、广西及云南省。
樟科3辛温解表药香薷小香薷、野苏麻、香薷草、香戎、香茸、香葇、香菜分布区域:1、石香薷:分布于华东、中南、台湾、贵州。
2、江香薷:栽培于江西分宜、新余等地。
道地产区:1、青香薷:主产于广西、湖南、湖北等地,系野生,多自产自销。
2、石香薷:主产于江西宜分县,为栽培品,产量大而质量佳,行销全国。
唇形科4辛温解表药紫苏苏叶、南苏、臭苏、山紫苏全国各地均产。
唇形科紫苏属植物5辛温解表药生姜姜根、百辣云、勾装指、因地辛、炎凉小子中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各省。
姜科姜属植物姜的新鲜根茎6辛温解表药荆芥假苏、鼠蓂、姜芥分布区域:分布于新疆、甘肃、陕西、河南、山西、山东、湖北、贵州、四川及云南等地。
道地产区: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南、河北、山东等地。
唇形科荆芥属植物荆芥7辛温解表药防风别名铜芸、回云、回草、百枝、百种主产于河北、黑龙江、四川、内蒙古等地。
伞形科防风属植物防风的根。
8辛温解表药西河柳山川柳、三春柳、西湖柳、赤柽柳、观音柳、红筋条分布区域:分布于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及河北陕西等地。
柽柳科柽柳属植物柽柳的嫩枝叶9辛温解表药羌活别名羌青、护羌使者、胡王使者、羌滑、退风使者、黑药分布区域:1、羌活:分布于四川、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2、宽叶羌活:分布于山西、内蒙古、湖北、四川、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地。
道地产区:1、羌活:主产于四川、云南、青海、甘肃等省。
2、宽叶羌活:主产于四川、青海、陕西、河南等省。
伞形科羌活属植物羌活或宽叶羌活的根茎及根。
10辛温解表药藁本藁芨、鬼卿、地新、山茝、蔚香、微茎、藁板板分布于中国湖北、四川、陕西、河南、湖南、江西、浙江等省。
解药表
解表药:1、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量用法:3-10克,大剂量可用至20克。
发汗解表宜生用,平喘止咳多炙用或生用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作用较强,故表虚汗、阴虚盗汗,肺肾两虚的喘咳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桂枝:辛、甘、温。
归肺、脾、心、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量用法:3-10克使用注意:本品甘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温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出血诸证,均当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用量用法:3-10克。
不宜久煎。
治鱼蟹中毒加生姜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呕家圣药”之称用量用法:3-10克,或捣汁服。
使用注意:本品伤阴助火,故阴虚内热及热证忌服。
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夏季风寒感冒而兼暑湿,水肿、尿少。
用量用法:3-10克。
利水消肿需浓煎使用注意:本品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止痒,消疮,止血。
用量用法:3-10克,不宜久煎,止血须炒炭用,余皆生用。
防风:辛、肝、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味辛发散,入太阳经可散在表之风邪,入脾经可除肌肉之湿邪,但味温不燥,甘缓不峻,为风药中之润剂,为祛风止痛之良药。
防风即治外风,又治内风,通治诸风,故名防风,应为外来之风所致病。
使用注意:血虚风痉、阳亢生风及阴虚火旺者忌用或慎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风寒感冒、头痛身痛。
风寒湿痹,肩背疼痛。
筋骨所致的上半身痹痛,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为佳。
藁本:祛风散寒,胜湿止痛。
巅顶头痛,辛温香燥,上行升散,善达巅顶,长于发散太阳经之风寒湿邪,有止痛之效,与羌活相似。
治风寒上犯,太阳受邪所致的头痛,尤以巅顶疼痛为宜。
使用注意:血虚头痛、肝阳头痛及热证均忌用白芷:(川白芷和杭白芷)祛风散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中药名词解释
72.升降沉浮:指药物在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泄利等作用。
73.四气: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7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
4.清热燥湿:药性苦寒,既能清热,又能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泻痢、黄疸、带下、淋浊、湿疮等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燥湿。
5.清热凉血:能清解营分、血分热邪,治疗温热病邪入营血,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斑疹,以及舌绛心烦或神昏谵语等血分实热证的作用或治法,称为清热凉血。
6.清热药: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45.安神药:凡以安定神志为主要作用,用治心神不安病证的药物,称为安神药。
46.平肝潜阳:部分介类和矿石类药物,质重,有镇潜沉降之性,具显著的平肝阳作用,称为平肝潜阳。
47.平肝息风:平抑肝阳、息风止痉之义,是治疗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或肝风内动之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48.息风止痉:平息肝风、制止痉挛之义,是治疗肝风内动所致的痉挛抽搐的作用或治法。
34.祛瘀生新:瘀血阻滞于体内,影响新血的生长,使用活血化瘀药,祛除瘀血以利新血生长,称为祛瘀生新。
35.活血调经:具有活血祛瘀,调畅血脉而通调月经,治疗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的药物功效。
36.破血:药物活血力强,具有破癥消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癥瘕、闭经等证。
37.引血下行:为引火下行的一个方面。凡血热上冲之证,可以通过降泄之药,使血下行而治疗血热妄行、迫血上溢之吐血、衄血等。
1.解表药: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2.辛温解表: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之功,发汗力较强的药物,用于风寒表证。称为辛温解表。
辛温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平喘、利水(外感风寒表实证)桂枝: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
(风寒湿痹、痰饮蓄水、胸痹)紫苏:辛温,归肺脾经。
发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脾胃气滞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去风解表,透疹疗疮,止血。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去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经。
解表去风,燥湿,消肿排脓,止痛。
(阳明头痛,寒湿带下)生姜:辛微温。
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胃寒呕吐)香薷:辛微温。
归肺胃经。
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阴暑、水肿、小便不利)辛夷:辛温。
归肺胃经。
散风寒,通鼻窍。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
发表散寒,去风胜湿,止痛。
苍耳子:辛苦温。
有小毒。
归肺经。
宣通鼻窍,去风湿,止痛。
辛凉解表药:薄荷:辛凉。
归肝肺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
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透疹、明目退翳,熄风止痉。
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
疏散风热,解毒透疹,利咽散肿。
桑叶:苦甘寒。
归肺肝经。
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
菊花:辛甘苦,微寒。
归肺肝经。
疏风清热,解毒明目。
葛根:甘辛凉。
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生阳止泻。
柴胡:苦辛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
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伤寒邪在少阳、肝气郁结、气虚下陷致肛脱等)升麻:辛甘微寒。
归肺脾胃大肠经。
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中气虚弱、气虚下陷致肛脱等)蔓荆子:辛苦平。
归膀胱肝胃经。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淡豆豉:辛肝微苦,寒。
归肺胃经。
解表除烦。
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温热在气分,肺热咳喘)知母:苦甘寒。
归肺胃肾经。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栀子:苦寒,归心肺肝胃三焦经。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肝胆湿热、)夏枯草:苦辛寒。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中药分类速记口诀:
1. 辛温解表药:荆防麻桂紫苏姜,香白羌细辛夷苍。
2. 辛凉解表药:蔓荆牛蒡二子凉,薄荷蜕豆饮菊桑,葛根生柴兼升阳。
薄荷清利头目咽,散热透疹又疏肝。
3. 清热泻火药:泻火石膏知芦竹,决明栀子粉夏苦。
石膏泻火清肺胃,除烦止渴高热退,煅用收敛又生肌,专配知母情相须。
知母清胃又润肺,滋阴润燥虚热退。
芦根除烦又生津,止呕排脓利尿淋。
4. 清热燥湿药:三黄苦胆黄芩清肺除湿热,解毒止血又安胎。
黄连燥湿清心火,胃火痢疾疮毒瘥。
黄柏入肾燥下湿,泻火解毒退虚热。
胆草燥湿泄肝胆,带状疱疹小儿惊。
5. 清热凉血药:清热凉血水牛角,生地玄参紫丹芍。
生地凉血阴津热,润肠吐衄伤营血。
玄参凉血且滋阴,解毒散结润肠真。
丹皮凉血散淤血,内外痈肿骨蒸热。
赤芍凉血兼清肝,瘀滞肿痛经闭痊。
6. 清热解毒药:清热解毒双黄连,蚤休败酱青板蓝,二白地丁垂盆菊,马勃红藤马齿苋。
以上是中药分类速记口诀供您参考,建议您根据具体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记忆。
解表药【辛凉解表药 辛温解表药】
微火烘干入药。
性能:辛,温。入肺、胃经。
功效:散风寒,通鼻窍。
主治:
1. 散风寒:用于风寒感冒 而多鼻漏者。如辛夷散。
2. 通鼻窍:散肺部风邪, 其性升散,引诸药上行,善 通鼻窍,为治鼻病的要药。 常用于治疗鼻炎、鼻窦炎等。
辛温解表药
★紫 苏
药用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 燥叶;茎单用为苏梗;种 子入药为苏子。
2. 对于风热或肝火之目赤肿痛, 疗效甚好,常与桑叶、夏枯草配伍。
3.为外科之要药,用于疮黄肿毒, 既可内服,又可外敷,常与金银花、 连翘、蒲公英、甘草等同用。如五 味消毒饮。
辛凉解表药
牛蒡子
药用菊科植物牛蒡的成熟种子。晒干, 生用或炒用。
性味:辛、苦,寒。入肺、 胃经。 功效主治:
1.疏散风热,利咽宣肺: 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 肺热咳嗽等症,常与银花、 连翘、桔梗等同用。
性能:辛,凉。入肺、肝经。善清上焦风热,又疏解 肝胆郁结,清暑避秽。
功效: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透疹止痒。
主治: 1. 疏散风热:治疗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如银翘散。 2. 清头目、利咽喉:治风热上攻引起的头痛目赤,咽 喉肿痛等证,常与防风、桔梗、玄参、菊花等同用。 3.透疹止痒:治风热束表的麻疹不透,及风疹、皮肤 瘙痒等,与蝉衣、防风等同用。 4.疏肝解郁:常与柴胡、白芍等同用治胸胁胀闷。
辛温解表药
性能:辛、甘,微温。入膀胱、肝、脾经。 功效:祛风发表,胜湿解痉。 主治:
发散风寒表证 1.解表
疏散风热表证
风湿证早期---痉挛、肌肉强直---防风散 2.祛风止痉
解痉:破伤风、歪嘴风(N症状)---千金散
3.止汗---玉屏风散
*对阴虚火旺及血虚发痉者忌用。
中药学专业知识二-常用单味中药-01章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解表药。
解表药适用于外感风寒或风热所致的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等表证。
部分药物还可用于咳喘、水肿、疹发不畅,以及风湿痹痛等。
解表药使用需注意:
①掌握用量,中病即止,不可过汗,以免损伤阳气和津液;
②体虚多汗及热病后期津液亏耗者忌服;
③对久患疮痈、淋病及失血患者,虽有外感表证,也要慎重使用;
④入汤剂不宜久煎,以免有效成分挥发过多而降低疗效。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8 藁本发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11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
12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
13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
14 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3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
9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祛风止痛。
11 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水消肿。
12 木贼疏散风热,明目退翳,止血。
小结:1.解表药中有疏肝作用的:薄荷、柴胡。
第二章清热药第一节清热泻火药6 芦根清热生津,除烦,止呕,排脓,利尿。
7 竹叶清热除烦,生津止渴,利尿通淋。
8 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
9 决明子清肝明目,润肠通便。
10 谷精草明目退翳,疏散风热11 青葙子明目退翳,除虚热12 密蒙花明目退翳,平肝阳第二节清热燥湿药5 苦参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第三节清热凉血药5 紫草凉血活血,解毒透诊。
6 水牛角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清心定惊。
第四节清热解毒药4 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5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消斑,利咽消肿。
7 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定惊。
8 牛黄清热解毒,息风止痉,化痰开窍。
12 败酱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13 穿心莲清热解毒,燥湿。
14 白鲜皮清热解毒,祛风燥湿,止痒。
15 半边莲清热解毒,利水消肿。
16 土茯苓解毒,利湿,利关节。
17 山豆根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18 马齿苋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通淋。
19 大血藤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祛风活络。
20 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消痈,利湿,抗癌。
22 熊胆清热解毒,明目,止痉。
23 金乔麦清热解毒,祛痰排脓,散瘀止痛。
24 鸦胆子清热解毒,燥湿杀虫,止痢截疟,腐蚀赘疣。
25 垂盆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
26 秦皮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清肝明目。
27 马勃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28 木蝴蝶清热利咽,疏肝和胃。
29 半枝莲清热解毒,散瘀止痛,利水消肿。
中药药理学解表药
3、如用麻黄水浸剂1.0~2.0g(相当生药5~10g)内服,给以温 覆(盖被取暖之意)逐渐全身有温热感,继而出汗故有
“仲
景用麻黄,但取其发汗,故药皆温服,而温覆以取汗”
(伤 寒论今释)如不以温覆,则汗出不多。
4、给猫iv L-麻黄碱2~4mg/kg注射(或口服7mg/kg)测得其后 足放散的水分量增加。 5、大鼠口服水溶液性提取物在75~300mg/kg范围内,其发汗作 用呈量效关系。
[成分]
柴胡皂苷(saiko-side a .b . c .d )甾醇(α菠菜甾醇、豆甾醇) 挥发油(柴胡醇bupleurmol、丁香酚、己酸、酸内 酯等)多糖、黄酮。
[药理作用]
一、与透表泄热功效相关的药理作用
1、解热降温作用 2、抗炎作用 3、抗菌、抗病毒作用 4、镇静、镇痛、镇咳作用 5、促进免疫功能
一、解热作用
正常小鼠→体温↓ 扩张血管 → 促进散热 机理: 体温↓
呼吸运动↑→水分排出↑
二、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1、血压、心率 降压: 总黄酮5~30mgkg iv犬→BP↓(剂量增加,作用增强) 总黄酮 葛根 煎 剂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BP↓心率↓ 浸 膏 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 机理: BP↓ 降低交感神经功能(葛根素)→血浆CA↓
心率↓ β-R阻滞作用:葛根750mg/kg=0.1mg/kg普萘洛尔 (propranolol)
2、改善脑循环和微循环: 总黄酮:扩张脑血管→犬脑血流量↑ NA→脑血流量↓↑ 葛 根: 乙酰甲胆碱→脑血流量↓↑ 3、扩张冠脉、改善心脏功能: 总黄酮 葛根素 扩张冠脉,对抗垂体后叶素所致心肌缺血 ↓ 临床证实: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 使脑血管状态恢复
桂皮油或桂皮醛能抑制结核杆菌。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的分类方法
中药解表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分类,它们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咽喉肿痛等症状。
根据中药解表药的性质、功效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1. 辛温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使毛孔张开,引起出汗,从而解除表层的风寒或风热症状。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有荆芥、藿香、紫苏、草果等。
它们一般适用于风寒或风热初发,伴有发热、头痛、恶寒或鼻塞等症状的患者。
2.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辛、凉的性质,既能解表,又能清热,适用于风热或风热邪入营血引起的症状。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菊花、连翘、银花等。
它们能够迅速扩张毛孔,引起出汗,还能清热解毒,适用于发热、头痛、咽喉肿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
3. 苦寒解表药:这类药物具有苦、寒的性质,主要用于风热邪气入侵引起的症状,适用于发热、口干、咽痛等症状较重的患者。
常见的苦寒解表药有金银花、栀子、黄芩、黄连等。
它们能够清热解毒,凉血止血,适用于风热引起的疾病。
4. 辛凉解表药:这类药物既有辛味,又有凉性,能够扩张毛孔,引
起出汗,并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常见的辛凉解表药有薄荷、蒲公英、凉茶等。
它们适用于风热邪气的症状,如发热、口渴、咽痛等。
总结起来,中药解表药根据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辛温解表药、辛凉解表药、苦寒解表药和辛凉解表药。
这些药物具有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来选择合适的解表药进行治疗。
解表药辛温解表
适应范围:
1.外感风寒表证。
2.部分药还可用治:风疹瘙痒、风湿痹证、咳喘以 及水肿、疮疡初起等兼有风寒表证者。(因为部分 发散风寒药分别兼有祛风止痒、止痛、止咳平喘、 利水消肿、消疮等功效)
精选课件
9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 (Ephedraceae)植物中麻黄
精选课件
32
荆芥 《本经》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质轻透散,祛风止 痒,宣散疹毒。
用治表邪外束,麻疹初起、疹出不畅,常与 蝉蜕、薄荷、紫草等药同用;若配伍苦参、 防风、白蒺藜等药,又治风疹瘙痒。
精选课件
33
荆芥 《本经》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能祛风解表,透散邪气,宣通壅结而达消疮
之功,故可用于疮疡初起而有表证者。偏于 风寒者,常配伍羌活、川芎、独活等药;偏 于风热者,每与银花、连翘、柴胡等药配伍。
【功效】 祛风解表 透疹消疮 止血
精选课件
30
【适应证】
1.外感表证。 2.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3.疮疡初起兼有表证。 4.吐衄下血。本品炒炭
精选课件
31
荆芥 《本经》
1.外感表证。 辛散气香,长于发表散风,且微温不烈,药
性和缓,为发散风寒药中药性最为平和之品。 对于外感表证,无论风寒、风热或寒热不明 显者,均可广泛使用。
精选课件
23
桂枝 《名医别录》
2.寒凝血滞诸痛证。辛散温通,具有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效。 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温通心阳,常与枳
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桂枝汤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桂枝能温中散寒止痛,每与白芍、饴糖
等同用,如小建中汤; 寒凝血滞,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腹痛。——桂枝既能温
辛温解表药.
5、解表药第一节辛温解表药辛温又解表,麻桂紫姜藁,荆防羌活细,芷薷苍夷柳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配桂枝,治疗表实无汗;配杏仁治风寒束肺,肺逆咳喘;配石膏,治肺热咳喘。
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肾虚咳喘忌服。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通阳化气有汗无汗皆可,另主治阳虚证(心阳不足心悸、胸阳不通胸痹、脾胃虚寒)、痰饮证紫苏:发表散寒,行气宽中,安胎、解鱼蟹毒特点:治疗脾胃气滞和气滞胎动,叶善发表散寒,梗善理气宽中安胎。
生姜: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呕家圣药。
荆芥:散风解表,透疹止痒,止血解表散风通用药,风寒风热皆可。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治风通用药,外风、内风、风湿及寒热皆可破伤风和小儿惊风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太阳头痛及上半身风湿痹痛。
藁本:发汗解表,祛风胜湿,止痛善治表证夹湿、颠顶头痛及风湿痹痛。
细辛: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治鼻渊鼻塞头痛之良药,最宜少阴头痛、鼻渊和牙痛。
可治阳虚外感。
寒饮伏肺之要药(配干姜和五味子)小青龙。
1—3克白芷:发散风寒,通窍止痛,燥湿止带,消肿排脓善除手足阳明之邪,可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治阴寒闭暑及风水水肿,素称:夏月麻黄。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除湿止痛,止痒为外感鼻塞头痛之佳品,又为治鼻渊头痛之要药,另治湿痹痛和疹痒。
疥癣。
辛夷:散风寒,通鼻窍治鼻渊头痛与风寒头痛鼻塞所常用西河柳:发表透疹,祛风除湿。
6.辛凉解表药薄蝉桑菊葛柴升,牛蒡豉浮贼蔓荆。
薄荷:宣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善散上焦风热。
叶长于发汗,梗长于理气。
牛蒡子:疏散风热,宣肺利咽,解毒透疹,消肿疗疮可治痄腮。
蝉蜕: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息风止痉配胖大海,善治风热肺热之咽痛音哑,另治小儿惊哭夜啼,破伤风。
桑叶:疏散风热,清肺润燥,平肝明目,凉血止血配菊花,治肝阳眩晕及肝肾阴亏目暗不明;配黑芝麻,治肝肾阴虚视物昏花兼肠燥便秘。
解表药
第一章解表药【含义】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解表药,又称发表药。
【分类及适应证】1)辛温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寒药,性味多辛温,发汗作用较强,适应于:①风寒表证,见恶寒重发热轻。
头痛身痛,无汗鼻塞,流清涕,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等;②咳嗽气喘、风湿痹痛、水肿等兼有风寒表证者。
2)辛凉解表药。
又称发散风热药,性味多辛凉,发汗作用和缓,适应于:①风热表证,见发热重恶寒轻,头痛,有汗,鼻塞,流浊涕,咽部红肿疼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等;②温病初起属风热表证者;③咳嗽,麻疹透发不畅兼有风热表证者。
【使用注意】1)注意用法。
解表药多为辛香发散之品,入汤剂不宜久煎2)注意体质。
久病体虚者慎用。
3)注意禁忌病证。
气虚自汗、阴虚盗汗、久患疮疡、大失血等患者应慎用。
4)注意季节。
夏季腠理疏松,易于出汗,用量宜轻;冬季腠理闭塞,不易出汗,用量宜重。
5)注意不良反应。
使用解表药,发汗过多,耗伤阳气,进而损及阴液,导致虚损。
6)注意疗程,解表药为祛邪之品,中病即止,不宜久服。
第1节辛温解表药麻黄【来源】本品为麻黄科植物麻黄、木贼麻黄及中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处方别名】麻黄、炙麻黄、麻黄绒【性味归经】辛、味苦,温。
归肺、膀胱经【功效应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浮肿、骨节疼痛,小便不利,风邪顽痹,支气管哮喘。
发汗解表——{特点:发汗力量峻猛应用:①风寒表实无汗证;②风寒湿痹,阴疽等宣肺平喘——{特点:善宣散肺气。
应用:①风寒袭肺之喘咳;②痰饮犯肺之咳喘;③热邪壅肺之咳喘利水消肿——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配伍应用】麻黄配桂枝: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麻黄配杏仁、甘草:宣肺散寒,止咳平喘,用于风寒袭肺之咳喘。
麻黄配石膏、杏仁、甘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用于肺热咳喘。
麻黄配干姜、细辛: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寒饮郁肺之咳喘。
【用法用量】水煎服,3~9g【使用注意】1) 注意生品与炮制品的区别。
辛温解表药的功能主治
辛温解表药的功能主治1. 概述辛温解表药是中医药中一类重要的药物,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
它们主要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人体消除寒邪、解除表邪的症状。
2. 功能主治辛温解表药以其特殊的药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和症状:2.1 感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促进体表血液循环,使毛细血管扩张,有助于散寒解表,缓解感冒症状如头痛、鼻塞、咳嗽等。
•风热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辛散发散的药性,清热散邪,帮助人体消除热毒,减轻发热、咽喉肿痛等风热感冒症状。
2.2 外感风寒•风寒感冒: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扩张血管,促进循环,驱散体表风寒,减轻寒痛,解除寒邪。
2.3 头痛•风寒性头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减轻头痛症状。
2.4 血行不畅•寒凝血瘀:辛温解表药可通过温通阳气、扩张血管的作用,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寒凝血瘀的消散,减轻疼痛、肿胀等症状。
2.5 寒性腹痛•寒凝腹痛:辛温解表药可通过刺激阳气,温暖体内,消除腹中寒气,减轻腹痛症状。
3. 常用辛温解表药常见的辛温解表药包括以下几种:•荆芥穗: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
•防风: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风湿痹痛。
•草果: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痹痛。
•苍耳子: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痹痛。
•佩兰: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瘙痒等。
•藿香: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膈胀满、呕吐等。
•藿香正气水:辛散发散、温通阳气。
主治风寒感冒、胸腹胀满、呕吐等。
4. 注意事项在使用辛温解表药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适用禁忌症患者应避免使用辛温解表药,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等。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中风等疾病的患者在使用辛温解表药前应咨询医生。
•服用辛温解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时应停止使用,并及时就医。
5. 总结辛温解表药具有辛散发散、温通阳气的特性,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辛温解表药的临床应用
辛温解表药的临床应用随着气候逐渐转凉,许多人开始出现了感冒、咳嗽等症状。
这时候,很多人会选择去药店买一些感冒、解表药来缓解症状。
其中,辛温解表药是一种常见的中药,它可以帮助身体驱寒解表,缓解感冒等症状。
本文将介绍辛温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
什么是辛温解表药?辛温解表药是一类通过辛温香透,风热和表盛的特点发挥解表作用的中药。
这类中药主要是用来缓解疾病引起的表面症状,如发热、头痛、咳嗽等,并且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常见的辛温解表药包括桂皮、荆芥、薄荷等。
辛温解表药大多数为温性或微温性,具有较强的解表作用。
因此,在治疗感冒等疾病时,中医医生经常使用这些药品来帮助患者缓解症状。
辛温解表药的临床应用辛温解表药在中医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它们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温香透、风热表盛等特点,消除感冒等疾病的表面症状。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辛温解表药的临床应用情况。
1. 桂皮桂皮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它具有较强的温热作用,可以帮助身体驱寒散寒,是非常有效的辛温解表药之一。
在临床应用中,桂皮主要用于治疗感冒、肺炎、风寒感冒等疾病,可以帮助缓解咳嗽、发热等症状。
2. 荆芥荆芥是一种温热性的中草药,常被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等疾病。
荆芥具有较强的辛、温、散的性质,可以帮助缓解发热、头痛、咳嗽等症状,还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
3. 薄荷薄荷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它具有较强的清热降火作用。
薄荷的主要成分是薄荷醇,它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可以帮助清除口腔中的细菌和病毒,是口臭、咽喉炎等疾病的良好治疗药品。
此外,在治疗感冒、咳嗽等病症时,薄荷也可以有效地帮助缓解症状。
4. 八角茴香八角茴香也是一种辛温解表药,它具有温热性质,可以帮助缓解寒冷、肌肉酸痛等症状。
在治疗感冒、咳嗽等疾病时,八角茴香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并缓解症状。
总结辛温解表药是一类具有强大解表作用的中药,通过温香透、风热表盛等特点,可以帮助解除感冒等疾病的表面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咳嗽气喘(属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束,肺气壅遏。
麻黄外能发散风寒以解表,内能开宣肺气以平 喘,故适用于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外感咳喘 (实喘)。 如表证已解,仍有咳喘者,麻黄可改为炙麻黄。 外感咳喘——常与杏仁、甘草配伍以增强宣肺 平喘作用,如三拗汤。 寒饮内停——常与干姜、细辛、半夏配伍以达 温肺散寒作用,如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常与杏仁、石膏配伍,取其清宣 肺热而止咳平喘,如麻杏石甘汤。
熟悉药物:荆芥、香薷、生姜、羌活、藁本、细辛、 辛夷等
麻黄《本经》
草麻黄
药材麻黄 (草麻黄)
药材麻黄 (中麻黄)
药材麻黄 (木贼麻黄)
麻黄《本经》 要点:发汗力强,素有“发汗第一药”之称。 命名:以色味命名,麻言其味,黄言其色, 本品味麻色黄,故名。 别名:麻黄草、龙沙、卑相、卑盐。 来源:为麻黄科草本状小灌木草麻黄或中麻 黄和木贼麻黄的草茎枝入药。 产地: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等 地。 采集炮制:立秋之霜降(9-11月)之间采收, 割取去根、节,煮沸去沫,阴干切段。
三、功效:发散表邪为主(风寒、风热)
兼止咳平喘,利水消肿,缓和疼痛(止痛)透疹、 消疮等作用。
四、适应范围:
1、外感表证(感受风寒或风热)。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或有汗、脉浮。 2、水肿初起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当发汗者。 如:临床常见的急性肾炎。 3、疮疹初期兼有表证,以及其它疾病兼有表证需要 发汗者。 4、麻疹未透或需要透发汗出者。 5、外感兼有咳喘者。如:急性肺炎、支气管炎。 6、外邪引起的头痛、身痛剧烈者或风湿痹痛。
七.配伍应用
1.阴虚血虚而兼有表证者——配伍玉竹、麦冬、熟地黄等滋 阴养血药。
2.阳虚、气虚而兼表证者——配伍附子、人参、黄芪助阳益 气解表。
3.风寒感冒而兼气郁不舒者——配伍木香、陈皮理气解表。
风热表证而兼热毒壅盛或温病初起——配伍金银花、连翘、 板蓝根、野菊花等疏表解毒。
4.风寒夹湿或痹证初起——配伍羌活、防风、独活等祛风湿 药。
现代医学:急慢性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初期肺炎、 风疹、急性肾炎、小儿百日咳等均可采用本品。 用量用法:3-10g,煎服。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力较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 汗及虚喘均当忌用。
药物成分:麻黄主要含麻黄碱、伪麻黄碱和挥发油 等。 药理实验: 1、挥发油有发汗、解热作用,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 2、麻黄碱、伪麻黄碱有缓解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 用而平喘,作用缓和而持久。 3、伪麻黄碱有明显的利尿作用。
第八章 解表药
概述 一、何谓解表药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 为解表药。(又叫发表药) 二、解表药为什么能解表? 解表药多具辛味,且入肺与膀胱经。辛味主散、 轻扬升浮,发散外邪。
肺(主皮毛)
解表药味辛主散 入
偏行肌表
膀胱(太阳经主表)
使肌表之邪外散,或从汗而解,达到治愈表证。
本类药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服药,促使病人发汗 或微发汗,而达到解除表证的目的。
4、素体阳虚、阴虚、自汗、盗汗、吐泻、失血、 久患疮疡、淋证慎用;热病后期、津液亏损者,禁 用解表药。
5、解表药具辛散之性(味辛、芳香),不宜久煎, 以免损失药效。
6、汤药宜热服,盖被以助发汗。
7、针对外感风寒或风热的不同,分别选择相应的 解表药,根据兼证和体质选用适宜药配伍。
六、解表药的分类 1、辛温解表药(又称发散风寒药) 辛温——发散风寒——用以风寒表证 症见: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脉浮紧。(冬秋多 用) 2、辛凉解表药(又称疏散风热药) 辛凉——疏散风热——用以风热表证 症见:发热重、恶寒轻、口渴、脉浮数(春夏季多用)
3、风水水肿(水肿而兼有表证者) 病因病理:风邪外袭、肺气不宣、风水相搏。 麻黄上开肺气、下输膀胱、发散风寒、利水 消肿。用于急性水肿,兼有表证或上半身水 肿明显或头面、四肢水肿等(包括急性肾 炎)。 本品既能发汗以散风寒,又能温膀胱而利水, 临床常用越婢加术汤治疗。 此外,还可用于风湿痹痛(关节炎、关节 痛)、阴疽、痰核等。
5.素有痰饮,复感风寒,内外和邪——配伍半夏、细辛、干 姜等温肺化饮药。
歌诀:
诸药性能,解表优良。 疏解肌表,发汗力强。 恶寒、发热可解,头痛、身痛可康。 风寒宜用辛温,风热宜用辛凉。 汗多者慎用,体弱者减量。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定义:性味辛温,以发散风寒为其主要作用,用于 风寒表证的药物。 性能特点: 性味:辛温,辛以发散,温可祛寒。 功效:发散风寒,发汗力强。 适应证:外感风寒表证。(风寒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痛、舌苔薄白、 脉浮紧。 重点药物:麻黄、桂枝、紫苏、防风、白芷。
用法: 生用:辛散作用强——发汗解表,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表证、风水浮肿。
蜜炙:缓其开泄之性,辛散作用减弱,有润肺 作用——宣肺平喘,用以肺气壅塞,咳嗽,气 喘。
捣绒:发汗力较生用麻黄次之(防发汗太过可 用此)。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麻黄绒。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五、注意事项
1、因时治宜
温暖季节容易出汗,用量宜小。(春夏气候温暖, 肌腠松弛,易出汗)
寒冷季节,不易出汗,用量可稍大。(冬秋气候寒 冷,肌腠致密,不易出汗)
2、因人治宜
凡老、弱、婴、幼、孕妇或产妇、气虚者,用量宜 轻,必要时配合其它滋阴、助阳、益气药。
3、不宜过量,应中病即止。以免耗伤阳气,损及津 液。
分析:
味辛发散
肺(肺主皮毛)
发散风寒 入
性温胜寒
膀胱(太阳经主表)
故可达肌表,开腠理,透毛窍——发汗解表。
辛散苦泄
散肺寒
入肺经
肺寒去,肺气宣
温通宣畅
降肺气 喘自平—宣肺平喘
入膀胱经—则温化膀胱助气化
辛温
利水消肿
入肺经—上开肺气通调水道
应用: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实证)重证。 症状:恶寒发热、头身疼痛、鼻塞无汗、脉 浮紧等表实证。 病因病理:风寒外袭、腠理闭塞。